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基相变薄膜的制备及热特性研究
1
作者 吴学红 刘梦瑶 +3 位作者 王群龙 吕财 刘勇 常志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1,共6页
随着电子设备的高集成度和小型化,电子芯片的散热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潜热的相变薄膜应运而生。以聚乳酸(PLA)为支撑材料,五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为相变材料,二氯甲烷(DCM)为溶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PEG/PLA复合材料,倒置... 随着电子设备的高集成度和小型化,电子芯片的散热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潜热的相变薄膜应运而生。以聚乳酸(PLA)为支撑材料,五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为相变材料,二氯甲烷(DCM)为溶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PEG/PLA复合材料,倒置在玻璃皿上流延制备新型柔性相变薄膜(PCF)。对薄膜进行化学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LA和PEG之间没有形成新的化学键,两者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所制备的膜还具有较大的潜热(>96.08J/g)、出色的循环和形状稳定性(50次循环)、在超过100℃温度下也无泄漏并保持优异的可降解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其在28.32~61.59℃温度下的安全性,以及在长期应用的电子产品中的热管理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薄膜 聚乙二醇 聚乳酸 热性能 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增韧增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新芳 黄旭平 +1 位作者 洪鹏 赵素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161,166,共6页
选用成本低的生物降解柔性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酯(PBS)为增韧剂,具有溶剂化增塑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为界面相溶剂,自由基引发聚合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增容剂,细化球晶提高聚乳酸(PLA)透明性的多酰胺类化合物(TMC)为成核剂,采用熔... 选用成本低的生物降解柔性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酯(PBS)为增韧剂,具有溶剂化增塑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为界面相溶剂,自由基引发聚合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增容剂,细化球晶提高聚乳酸(PLA)透明性的多酰胺类化合物(TMC)为成核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生物基聚乳酸复合材料,重点研究增韧剂、相溶剂和增容剂对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透明性能的影响,开发出高透明增韧PLA的制备技术。结果表明:在PLA基体中加入PBS、ATBC、TMC和DCP,提高了PLA的韧性、相容性和结晶能力。PLA/PBS/ATBC/TMC/DCP共混物中各组分的最佳质量比为80∶20∶10∶0.4∶0.3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为416.5%,相比纯PLA增加了71倍,冲击强度为4.22kJ/m^(2),相比纯PLA提高了165%,拉伸强度为44.3MPa,透光率为82%,显然,PLA的增韧增透性能最佳。其次,在PLA/PBS/ATBC/TMC共混物中添加DCP后,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Tg)降低,当DCP添加质量为0.3%时,相比纯PLA降低了10.8℃,显然PLA/PBS共混物的相容性最佳,此时共混物的增韧增透效果显著,拓宽了其在透明产品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丁二酸丁二酯 生物降解 增韧 增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BS荧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希越 黄丽婕 +3 位作者 曹畅 黎怡杉 莫琪 薛美贵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目的聚乳酸(PLA)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通过加入耐热性能好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可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再加入365nm长波荧光粉和色母粒制得的复合材料使其获得荧光防伪性能与色彩性能。方法以聚乳酸为基体,利用双... 目的聚乳酸(PLA)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通过加入耐热性能好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可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再加入365nm长波荧光粉和色母粒制得的复合材料使其获得荧光防伪性能与色彩性能。方法以聚乳酸为基体,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PLA、PBS、荧光粉、普通色母熔融共混后挤出,得到含不同比例PBS的PLA/PBS共混材料,含不同比例荧光粉的PLA/PBS荧光复合材料,以及含不同比例色母的彩色PLA/PBS荧光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热力学性能分析、红外分析、色彩性能分析、微观形貌分析等。结果通过实验得出,当PLA/PBS质量比为6/4、荧光粉质量分数为5%、色母质量分数为0.5%时综合性能最佳。结论制备了有色PLA/PBS荧光复合材料,赋予复合材料防伪的荧光性能和美观性,并且得到热力学性能有所改善的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拓宽了PLA在3D打印领域和现代工业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荧光 环境友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超细纤维敷料的熔喷成形工艺及其快速导液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镕琛 张恒 +5 位作者 翟倩 刘瑞焱 黄鹏宇 李霞 甄琪 崔景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为拓展聚乳酸(PLA)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在医用敷料领域的应用,以聚乙二醇(PE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共混改性PLA为原料,利用熔喷非织造成形方法制备PLA/PEG/SDS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导液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DS质量... 为拓展聚乳酸(PLA)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在医用敷料领域的应用,以聚乙二醇(PE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共混改性PLA为原料,利用熔喷非织造成形方法制备PLA/PEG/SDS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导液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DS质量分数由0%增大到1.5%,PLA/PEG/SDS共混聚合物的冷结晶温度从116.02℃降至93.58℃(降低约23.9%),熔融温度从164.10℃降至150.58℃(降低约8.9%);材料中超细纤维(纤维直径<5μm)的数量占比从0%增大至57%,同时5μL水的浸没时间从0.24 s降低至0.06 s,液体扩散面积从36.05 cm^(2)增大至78.26 cm^(2),吸水速率从4.38%/s提升至9.15%/s,液态水分扩散速率从2.21 mm/s提升至8.34 mm/s,表明液体导液特性有所提升,可用做敷料和补片等医用护理材料的基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材料 熔喷技术 超细纤维 聚乳酸 聚乙二醇 十二烷基硫酸钠 亲水改性 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纤维/可生物降解塑料生物质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5
5
作者 郭文静 王正 +1 位作者 鲍甫成 常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7-163,共7页
由天然植物纤维材料与可生物降解塑料复合制备生物质复合材料是本世纪新的研究热点,也是复合材料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具有非常广阔应用前景的完全环境友好新材料。本文从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复合途径、复合材料性能改善及复合机制等方... 由天然植物纤维材料与可生物降解塑料复合制备生物质复合材料是本世纪新的研究热点,也是复合材料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具有非常广阔应用前景的完全环境友好新材料。本文从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复合途径、复合材料性能改善及复合机制等方面论述天然植物纤维/可生物降解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就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纤维 生物质复合材料 聚乳酸(PLA)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可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樊国栋 陈春兰 +1 位作者 刘香云 张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8-240,共3页
以外消旋乳酸(D,L-LA)和不同数均分子量(Mn)的聚乙二醇(PEG)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系列聚乳酸聚乙二醇(PLEG)。最佳工艺条件为:以(Sn(Oct)2)为催化剂,m(Sn(Oct)2)为0.8%,n(PEG)∶n(D,L-LA)=1∶600,聚合温度170℃,压力0.096 MPa... 以外消旋乳酸(D,L-LA)和不同数均分子量(Mn)的聚乙二醇(PEG)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系列聚乳酸聚乙二醇(PLEG)。最佳工艺条件为:以(Sn(Oct)2)为催化剂,m(Sn(Oct)2)为0.8%,n(PEG)∶n(D,L-LA)=1∶600,聚合温度170℃,压力0.096 MPa条件下,反应8h。用特性粘度测试、FT-IR、XRD、接触角等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系列PLEG中PLEG-800接触角为63°,表明其亲水性能最好;PEG-800和乳酸共聚合成的PLEG的粘均分子量最大,可达48997,与PDLLA相比,结晶度有较大提高,亲水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熔融缩聚 聚乳酸-聚乙二醇 亲水性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增强PLA/PBS合金的微观形态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贾仕奎 王忠 +2 位作者 朱艳 陈立贵 张显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36,共5页
以聚乳酸(PLA)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原料,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增容剂,通过具有"扁平口模"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合,利用热拉-骤冷成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PLA/PBS合金。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 以聚乳酸(PLA)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原料,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增容剂,通过具有"扁平口模"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合,利用热拉-骤冷成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PLA/PBS合金。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万能试验机测试研究了原位增强PLA/PBS合金的断面形态、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LA在PBS基体中形成了微纤增强形态,PLA微纤的形成未改变PBS基相的晶型;PLA微纤的形成使PLA/PBS合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冲击强度分别较纯PBS提高了7.4%、28.9%和6.1%。随着DCP的加入,PLA微纤尺度降低且与PBS基体界面结合更紧密;当DCP的添加量为0.5%时,PLA/PBS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原位增强 微观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凯 陈绍维 +1 位作者 陈睿 温玉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研究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的物理特性及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性.方法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CDDP-PLA-PEG-NP;建立地鼠口腔颊鳞癌模型,并随机将64只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 目的研究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的物理特性及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性.方法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CDDP-PLA-PEG-NP;建立地鼠口腔颊鳞癌模型,并随机将64只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CDDP-PLA-PEG-NP(6.6 mg/kg)和CDDP(1 mg/kg),每组于给药后0.083、0.5、1、2、4、6、12、24 h各处死4只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两组各时间点血浆和癌组织中药物浓度,求出CDDP-PLA-PEG-NP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指数、选择性指数和口腔鳞癌原发灶对CDDP-PLA-PEG-NP的相对摄取率.结果 CDDP-PLA-PEG-NP的平均粒径为(143.2±1.8)nm,粒径分布范围为103.5 ~175.8 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5.2±0.9)%、(89.0±0.8)%;在8个时间点的靶向指数和选择性指数均远大于1,口腔癌组织对CDDP-PLA-PEG-NP的摄取量是CDDP的10.36倍.结论 CDDP-PLA-PEG-NP在动物体内对口腔鳞癌原发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是具有发展前途的口腔癌纳米靶向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纳米粒 顺铂 聚乙二醇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PLGA-TPGS纳米粒处方筛选及体外稳定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徐红 高萌 +5 位作者 关欣 董浩 董仁超 丛中笑 张成鸿 田燕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5-350,共6页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筛选制备槲皮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PLGATPGS)纳米粒(QPTN)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QPTN进行体外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单一因素方法分别考察主药槲皮素与载体比例、乳化剂TPGS溶液浓...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筛选制备槲皮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PLGATPGS)纳米粒(QPTN)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QPTN进行体外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单一因素方法分别考察主药槲皮素与载体比例、乳化剂TPGS溶液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QPTN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在单一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制备QPTN的最佳处方和工艺,并制备6批QPTN。通过影响因素、加速、长期实验考察其中3批QPTN的体外稳定性。结果制备QPTN的最佳处方及工艺是槲皮素与载体比例为3∶10,TPGS溶液的浓度为0.05%,超声功率为200 W时超声6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6批QPTN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55.4±2.7)nm、(21.6±1.5)%和(93.7±2.9)%。体外稳定性实验中,QPTN在影响因素、加速、长期实验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确定了制备QPTN的最佳处方和工艺,自制QPTN粒径较小,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体外显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纳米粒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生物降解材料PLEG 被引量:19
10
作者 汪朝阳 王方 +1 位作者 赵耀明 周玲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以乳酸(LA)和分子量1000的聚乙二醇(PEG)为原料(mLA/mPEG=9),以氯化亚锡为催化剂(mC/mLA=0.005),165℃、70Pa下熔融聚合10h,合成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 聚乙二醇(PLEG)。其[η]最高可达0.3398dL/g。直接熔融聚合法有利于降低其成本。
关键词 生物降解材料 PLEG 聚乳酸-聚乙二醇 直接熔融聚合 药物缓释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量增塑剂PEG对PLA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艳 张显勇 +3 位作者 贾仕奎 王忠 付蕾 陈立贵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20,共7页
以质量分数不高于2%的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系列聚乳酸(PLA)/PEG共混物,并对其断面形貌、结晶行为、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EG能够在PLA基体中均匀分散,低含量PEG的引入未改变PL... 以质量分数不高于2%的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系列聚乳酸(PLA)/PEG共混物,并对其断面形貌、结晶行为、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EG能够在PLA基体中均匀分散,低含量PEG的引入未改变PLA晶型;随着PEG含量的增加,PLA/PEG共混物的冷结晶焓逐渐减小,而熔融焓逐渐增大,结晶度在PEG质量分数为2%时达到最大值37.65%,较纯PLA提高了54.43%;添加PEG后,PLA晶体由球晶变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晶体。随着PEG含量的增加,共混物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PEG质量分数为1.6%时,PLA/PEG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其值为66.75 MPa,较纯PLA提高了14.3%;当PEG质量分数为1.2%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其值为11.4 kJ/m2,较纯PLA提高了51.39%,表明低含量的增塑剂PEG也能起到增韧PLA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二醇 断面形貌 结晶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塑料的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35
12
作者 陈韶辉 李涛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54,共5页
综述了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物、CO2/环氧化合物共聚物(APC)、聚乙醇酸(PGA)、聚3-羟基丁酸(PHB)、聚己内酯(PCL)的生产工艺、企业产能、产品应用等情况,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物降解 聚乳酸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聚乙醇酸 聚羟基烷基酸酯 聚己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Ps/PEG对聚乳酸材料结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显勇 王忠 +2 位作者 贾仕奎 陈立贵 付蕾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0,共5页
采用超声辅助真空装置制备石墨烯纳米片(GNPs)/聚乙二醇(PEG)复配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PLA)/GNPs、PLA/GNPs/PEG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和万... 采用超声辅助真空装置制备石墨烯纳米片(GNPs)/聚乙二醇(PEG)复配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PLA)/GNPs、PLA/GNPs/PEG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和万能试验机对其断面形貌、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复配改性剂GNPs/PEG后,PLA基复合材料的断面出现明显的PLA纤维,呈现韧性断裂; GNPs或GNPs/PEG的添加未改变PLA的晶型,当GNPs/PEG为0. 1%时,PLA基复合材料的结晶度达到38. 50%,比纯PLA提高了27. 99%; GNPs/PEG的添加也有效地改善了PLA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LA的提高了13. 32%和51.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石墨烯纳米片 聚乙二醇 结晶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直接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方 赵耀明 汪朝阳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为了得到综合性能较佳的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PLEG),以SnO为催化剂,直接以外消旋乳酸单体为原料,与不同数均分子量(Mn)的聚乙二醇(PEG)共聚合,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在165℃、70Pa下,反应15h,合成了系列PLEG。用特性黏数测试、傅... 为了得到综合性能较佳的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PLEG),以SnO为催化剂,直接以外消旋乳酸单体为原料,与不同数均分子量(Mn)的聚乙二醇(PEG)共聚合,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在165℃、70Pa下,反应15h,合成了系列PLEG。用特性黏数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位热法、X射线衍射、接触角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发现PEG的Mn为1000时,特性黏数最大,为0.4009dL/g,且亲水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黏数 直接合成 聚乳酸 共聚法 聚乙二醇(PEG) 熔融 单体 外消旋 数均分子量 核磁共振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聚乳酸的共聚改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樊国栋 杨海燕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以乳酸单体(LA)为原料,锌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按m[Sn(Oct)2]∶m(LA)=0.008∶1投料,在170℃、0.095 MPa下反应8 h,直接熔融缩聚合成PLA,其Mη(黏均摩尔质量)为12514。将PLA与PEG-400、PEG-600和PEG-800按m(PLA)∶m(PEG)=9∶1共聚... 以乳酸单体(LA)为原料,锌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按m[Sn(Oct)2]∶m(LA)=0.008∶1投料,在170℃、0.095 MPa下反应8 h,直接熔融缩聚合成PLA,其Mη(黏均摩尔质量)为12514。将PLA与PEG-400、PEG-600和PEG-800按m(PLA)∶m(PEG)=9∶1共聚合成系列PLEGs。用特性黏度、FT-IR、DSC、接触角测定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系列PLEGs中,PEG-600和PLA共聚合成的PLEG的最高,可达28900。PEG-800和PLA共聚合成的PLEG接触角最小,为57.0°,表明其亲水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 聚乳酸 聚乙二醇 直接熔融聚合法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BS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尹凌鹏 徐峰 魏小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105,133,共6页
利用可降解性高分子聚乳酸(PLA)及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制备PLA/PBS生物降解复合材料。通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以模拟自然光源方法对材料进行加速室外老化测试,分析户外照明条件下复合纤维的使用寿命。研究了材料复... 利用可降解性高分子聚乳酸(PLA)及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制备PLA/PBS生物降解复合材料。通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以模拟自然光源方法对材料进行加速室外老化测试,分析户外照明条件下复合纤维的使用寿命。研究了材料复合比例及双螺杆混炼工艺参数对PLA/PBS/Additive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复合材料的耐候性、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LA相比较,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仅降低了6.04%,而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8.51%及32.73%,且经过960 h的紫外线加速老化试验,其拉伸强度保持率为95.72%,比纯PLA高45.56%。延伸率保持率为90.14%,比纯PLA高33.95%。其次,将该复合材料通过激光熔融静电纺丝法取得初生纤维,利用反应曲面法建立回归模型,结合多目标粒子群算法针对模型及工艺参数做优化处理。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纤维强度相较于同为生物可分解材料的PLA/PBS/Additives复合材料,其纤维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升了52.8%和2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丁二酸丁二酯 复合材料 生物降解 耐侯性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均聚物的IPDI/PEG二步法扩链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樊国栋 杨海燕 +1 位作者 王海花 陈佑宁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54,共3页
以乳酸为原料、锌酸亚锡为催化剂,按二者质量比1∶0.008投料,在170℃、0.09 MPa下反应8 h,直接熔融缩聚生成聚乳酸均聚物,测得其羟值(以KOH计)为112 mg/g。聚乳酸均聚物与IPDI反应,当—OH/—NCO摩尔比为1.5时,176℃、0.09 MPa条件下,反... 以乳酸为原料、锌酸亚锡为催化剂,按二者质量比1∶0.008投料,在170℃、0.09 MPa下反应8 h,直接熔融缩聚生成聚乳酸均聚物,测得其羟值(以KOH计)为112 mg/g。聚乳酸均聚物与IPDI反应,当—OH/—NCO摩尔比为1.5时,176℃、0.09 MPa条件下,反应13 min得到PLA的rη最大。将PLA分别与几种PEG共聚合成PLEGs,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 直接熔融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mPEG-PLA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丽 黄一聆 房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2-1057,共6页
目的 制备柚皮素-[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聚合物胶束,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聚合物胶束,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柚皮素及其聚合物胶束的0.5%CMC-Na溶... 目的 制备柚皮素-[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聚合物胶束,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聚合物胶束,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柚皮素及其聚合物胶束的0.5%CMC-Na溶液(20 mg/kg),于0、0.25、0.5、1、2、2.5、3、4、5、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柚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条件为柚皮素用量25 mg,mPEG-PLA用量150 mg,有机溶剂体积3 mL,水相体积20 mL,旋蒸温度30℃,旋蒸时间3.5 h,所得聚合物胶束平均包封率为86.76%,载药量为12.71%,粒径为68.27 nm,PDI为0.181,Zeta电位为-18.6 mV,48 h内累积溶出度为71.05%。与原料药比较,聚合物胶束t_(max)、t_(1/2)延长(P<0.01),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4.38倍。结论 mPEG-PLA聚合物胶束可有效促进柚皮素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 聚合物胶束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溶剂挥发法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改性聚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晓华 周士静 +3 位作者 张希伟 曾鹏 宋雪 程伟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34,共4页
首先利用丁二酸酐和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DA)合成一种含酰胺键二元羧酸(简称为第三单体),并将少量该单体与乙二醇(EG)、精对苯二甲酸(PTA)进行缩合共聚,制备出新型共聚酯。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 首先利用丁二酸酐和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DA)合成一种含酰胺键二元羧酸(简称为第三单体),并将少量该单体与乙二醇(EG)、精对苯二甲酸(PTA)进行缩合共聚,制备出新型共聚酯。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试、压差法阻隔测试等手段对单体和共聚酯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第三单体摩尔分数为0.5%时,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相比,新型改性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大约提高了5℃,熔点变化不大,其气体阻隔性能提高了近3倍,说明第三单体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聚酯的气体阻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酐 4 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乙二醇 精对苯二甲酸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新型共聚酯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料顺序对PLA/PBS/PEG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蕾 张利超 +1 位作者 尹红艳 贾仕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85,共6页
通过熔融开炼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乙二醇(PEG)共混物,考察了不同加料顺序对共混物的影响。利用电子拉力试验机测试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同步热分析仪分析其热稳定性。实验证明,PLA和PBS熔融混合均匀后,再加入PE... 通过熔融开炼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乙二醇(PEG)共混物,考察了不同加料顺序对共混物的影响。利用电子拉力试验机测试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同步热分析仪分析其热稳定性。实验证明,PLA和PBS熔融混合均匀后,再加入PEG的加料顺序,可以提高PLA/PBS/PEG共混物的韧性;PEG加入可以提高共混物的热稳定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进一步证明,PLA和PBS熔融混合均匀后,再加入PEG的加料顺序,可以更有效地均化分散相尺寸,细化结晶粒度,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提高两相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料顺序 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乙二醇 力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