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乳化性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梦雨 鲁丹丹 +3 位作者 方文静 陶怡 陈稞垒 骆翔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855-866,共12页
聚甘油脂肪酸酯,简称聚甘油酯,是一种乳化性能优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作为一种新型乳化剂,聚甘油脂肪酸酯既可作为油包水型乳化剂,也可作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还可形成重乳状液,适于各种特殊用途,满足... 聚甘油脂肪酸酯,简称聚甘油酯,是一种乳化性能优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作为一种新型乳化剂,聚甘油脂肪酸酯既可作为油包水型乳化剂,也可作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还可形成重乳状液,适于各种特殊用途,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对国内外报道的70余篇聚甘油脂肪酸相关文献的整理,本文着重针对聚甘油脂肪酸酯乳化性的机理、测定方法、影响因素、乳液的种类和应用领域进行分析与讨论。聚甘油脂肪酸酯的乳化性与其亲水亲油平衡值相关,通过改变聚甘油的聚合度、脂肪酸碳链长度以及酯化度即可得到性质各异的聚甘油脂肪酸酯乳化剂,以符合多种应用需求。本文借助对聚甘油脂肪酸酯乳化性能的深入探讨,将为聚甘油脂肪酸酯乳化性能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脂肪酸酯 乳化性能 亲水亲油平衡值 应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工艺对大豆油中微量物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方冰 魏翠平 +3 位作者 王瑛瑶 刘京 段章群 栾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1,共4页
植物油的精炼过程在除去不利于油脂稳定性的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和磷脂及其他影响食用安全和油脂品质的物质同时,也造成油脂中微量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及一些新的有害物质的生成。研究了国内5个厂家的大豆油在精炼过程中微量物质的含量... 植物油的精炼过程在除去不利于油脂稳定性的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和磷脂及其他影响食用安全和油脂品质的物质同时,也造成油脂中微量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及一些新的有害物质的生成。研究了国内5个厂家的大豆油在精炼过程中微量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精炼后大豆油中生育酚及甾醇含量显著降低,分别由26.0~37.4 mg/100 g、402.75~841.92 mg/kg降为15.3~31.3mg/100 g、291.90~372.50 mg/kg,同时反式脂肪酸、聚合甘油三酯、缩水甘油酯含量分别提高到0.23%~1.85%、0.220%~0.738%、0.40%~2.94%。对精炼各工序中微量物质的含量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除甾醇主要是在碱炼工序损失外,生育酚、反式脂肪酸、聚合甘油三酯及缩水甘油酯变化最显著均在脱臭工序。同时还考察了不同厂家各工序段的工艺参数,以期阐明大豆油精炼过程中微量物质的变化规律,为植物油适度精炼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 大豆油 生育酚 甾醇 反式脂肪酸 聚合甘油三酯 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FE/BOPP防雾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魏丽娟 杨福馨 +4 位作者 武军 徐广谦 陈基玉 王海丽 杜运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5-188,共4页
用表面活性剂聚甘油脂肪酸酯(PGFE)对BOPP薄膜进行表面改性,降低薄膜表面张力,使其具有防雾作用。以聚甘油脂肪酸酯为防雾剂,采用涂布法制备得到PGFE/BOPP防雾薄膜,通过试验测定分析了薄膜的防雾性能,机械性能、光学、透氧、透湿等性能... 用表面活性剂聚甘油脂肪酸酯(PGFE)对BOPP薄膜进行表面改性,降低薄膜表面张力,使其具有防雾作用。以聚甘油脂肪酸酯为防雾剂,采用涂布法制备得到PGFE/BOPP防雾薄膜,通过试验测定分析了薄膜的防雾性能,机械性能、光学、透氧、透湿等性能。结果表明:涂布PGFE后,薄膜拉伸强度增大、雾度增大,透光率降低,对氧气、水蒸气的阻隔性提高,其中2%浓度的PGFE涂布后,BOPP薄膜防雾效果,机械性能较好,可以作为防雾包装薄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脂肪酸酯 BOPP薄膜 涂布 防雾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碱催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哲灵 邹强 +2 位作者 聂蓉蓉 龙俊敏 张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共5页
以聚甘油、樟树籽仁油脂肪酸为原料,固体碱KOH/Al2O3为催化剂,催化酯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 以聚甘油、樟树籽仁油脂肪酸为原料,固体碱KOH/Al2O3为催化剂,催化酯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的合成工艺。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2.5 h、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2∶1、催化剂用量4.5%,该条件下酯化率为87.5%,所得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的酸值(KOH)、皂化值(KOH)、碘值(I)、熔点分别为1.86 mg/g1、48.4 mg/g、2.9 g/100 g、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籽仁油 聚甘油 固体碱 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脂肪酸酯类乳化剂的合成、性质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宝财 张洁颖 +2 位作者 张桂菊 陈芳莉 赵飞飞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41,共7页
聚甘油脂肪酸酯是一类安全、高效、多功能的非离子乳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近年来,对于聚甘油脂肪酸酯类乳化剂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非常活跃。概述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化学合成方法或酶催化合成方法,主要介绍了... 聚甘油脂肪酸酯是一类安全、高效、多功能的非离子乳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近年来,对于聚甘油脂肪酸酯类乳化剂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非常活跃。概述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化学合成方法或酶催化合成方法,主要介绍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安全性、表界面性质、乳化性、抑菌性等重要性质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聚甘油脂肪酸酯在功能性成分的包载与递送、油脂结晶调节、面团调理剂和柔软剂,以及食品工业中起泡和稳定泡沫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脂肪酸酯 食品乳化剂 化学合成 酶催化合成 表界面性质 乳化性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聚甘油酯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继生 张俊桂 +1 位作者 徐逸云 倪永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采用MS、HPLC-MS联用法对脂肪酸聚甘油酯样品进行测定。通过直接进样APCI质谱分析,来确定样品组分:根据有关选择离子对样品中各酯的相对含量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脂肪酸聚甘油酯 测定 食品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脂肪酸酯在制糖工艺中的安全性及综合性能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东瑜 陈骏佳 +2 位作者 付尽国 钟志才 张卫东 《甘蔗糖业》 2012年第5期39-43,共5页
聚甘油脂肪酸酯在制糖工艺过程中可降低物料粘度和有效消除(抑制)泡沫,已被卫生部批准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用于制糖工艺,本文对其在制糖工艺中使用的安全性能、在国际上的使用许可情况、质量要求、使用性能等作系统分析,并与其它允许用... 聚甘油脂肪酸酯在制糖工艺过程中可降低物料粘度和有效消除(抑制)泡沫,已被卫生部批准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用于制糖工艺,本文对其在制糖工艺中使用的安全性能、在国际上的使用许可情况、质量要求、使用性能等作系统分析,并与其它允许用于制糖工艺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在使用范围上作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脂肪酸酯 安全性 质量要求 残留测试 使用许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对米糠蜡凝胶油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姚云平 宁灵 +1 位作者 于佳睿 李昌模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4-190,共7页
将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聚甘油脂肪酸酯分别与米糠蜡复配制备凝胶油,研究乳化剂添加量对凝胶油持油率、晶体形态、热学性质、分子间作用力、晶型和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复配质量比对凝胶油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都... 将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聚甘油脂肪酸酯分别与米糠蜡复配制备凝胶油,研究乳化剂添加量对凝胶油持油率、晶体形态、热学性质、分子间作用力、晶型和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复配质量比对凝胶油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都会产生影响,但对持油率和总焓变却不呈浓度依赖。随着单硬脂酸甘油酯含量的增加,α、β和β′3种晶型共存,晶体形态从针状转变为簇状,且表现出较好的流变性质。当单硬脂酸甘油酯与米糠蜡复配质量比为5∶2时,持油率高达87.94%。分子间作用力表明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聚甘油脂肪酸酯依靠氢键的键合作用增加液态油的束缚力和黏弹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酰乳酸钠 聚甘油脂肪酸酯 米糠蜡 凝胶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果汁碳酸饮料体系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崔砾砾 傅强 +2 位作者 黄斌 金益英 马海然 《饮料工业》 2018年第1期26-31,共6页
果汁碳酸饮料体系常见的稳定性问题有光照褪色、风味氧化、香精乳化失稳等。该研究表明,在柠檬果汁碳酸饮料中通过添加护色剂和抗氧化剂,延缓了产品光照褪色、特征风味物质柠檬萜烯类物质的氧化变味。同时针对香精乳化稳定性,实验了聚... 果汁碳酸饮料体系常见的稳定性问题有光照褪色、风味氧化、香精乳化失稳等。该研究表明,在柠檬果汁碳酸饮料中通过添加护色剂和抗氧化剂,延缓了产品光照褪色、特征风味物质柠檬萜烯类物质的氧化变味。同时针对香精乳化稳定性,实验了聚甘油脂肪酸酯、变性淀粉、阿拉伯胶三种乳化体系对香精中单倍柠檬油的乳化效果,结果表明以聚甘油脂肪酸酯的乳化效果最好,乳化工艺为单倍柠檬油用量10%(m/m),均质温度40℃、均质压力30Mpa的乳化效果最佳,上述措施解决了一直困扰行业的果汁碳酸饮料在长货架期内体系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柠檬黄 Β-胡萝卜素 乳化 聚甘油脂肪酸酯 变性淀粉 阿拉伯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无溶剂体系磷脂酶A1催化酯化制备低聚甘油酯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伊莎 汪勇 张广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91-194,198,共5页
以工业油酸和低聚甘油为原料,经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催化酯化制备低聚脂肪酸甘油酯。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实验条件,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加水量以及底物摩尔比值(工业油酸和低聚甘油摩尔比值)对其酯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 以工业油酸和低聚甘油为原料,经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催化酯化制备低聚脂肪酸甘油酯。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实验条件,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加水量以及底物摩尔比值(工业油酸和低聚甘油摩尔比值)对其酯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5℃,加酶量1.6wt%(占底物总质量),加水量4wt%(占底物总质量),反应时间12h,底物摩尔比值为1:1。最佳条件下酯化反应平均酯化率可达到56.6%。采用HPLC-ESI质谱通过检测相对分子质量验证了部分低聚甘油酯产物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酯 响应面法 磷脂酶A1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合成及其整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炎艳 郭腊梅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22-24,共3页
用甘油和各种脂肪酸为原料制得聚甘油和相应系列的聚甘油脂肪酸酯,并测试、表征了合成产品的基本性能。将合成产品调制成平滑整理剂对织物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了不同聚合度、脂肪酸、整理剂浓度对织物平滑性能的影响,最终获得了平滑整... 用甘油和各种脂肪酸为原料制得聚甘油和相应系列的聚甘油脂肪酸酯,并测试、表征了合成产品的基本性能。将合成产品调制成平滑整理剂对织物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了不同聚合度、脂肪酸、整理剂浓度对织物平滑性能的影响,最终获得了平滑整理效果好的产品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甘油 脂肪酸 聚甘油脂肪酸酯 平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的提纯及其对合成聚甘油脂肪酸酯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桑学财 雷朵 马晓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通过分子蒸馏法来提纯聚甘油,并且研究聚甘油中甘油含量对其合成聚甘油脂肪酸酯的搅打起泡性和烘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子蒸馏真空度5 Pa,蒸馏温度160℃,刮膜转速350 r/min条件下,蒸馏效果最佳,甘油含量仅存3.61%,产品得率为74.21... 通过分子蒸馏法来提纯聚甘油,并且研究聚甘油中甘油含量对其合成聚甘油脂肪酸酯的搅打起泡性和烘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子蒸馏真空度5 Pa,蒸馏温度160℃,刮膜转速350 r/min条件下,蒸馏效果最佳,甘油含量仅存3.61%,产品得率为74.21%。当聚甘油中甘油含量通过提纯降低至5%及以下时,用它合成的聚甘油脂肪酸酯呈现出层状结构,搅打起泡性达到452.5 mL,泡沫稳定性达到95.8%;此聚甘油脂肪酸酯也适用于一步打蛋法制备的海绵蛋糕,面糊比重达到0.43 g/cm3,蛋糕比容为3.84 g/mL,蛋糕的硬度为484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 聚甘油脂肪酸酯 分子蒸馏 搅打起泡 烘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脂肪酸酯结构对姜黄素纳米乳液稳定性及其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尚微 杨继国 +1 位作者 徐晓飞 任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41,共8页
使用聚甘油脂肪酸酯(polyglycerol fatty acid esters,PGFEs)制备姜黄素纳米乳液,并探究PGFEs的脂肪链长(C_(10)~C_(18))对姜黄素纳米乳液的乳液特性、贮存稳定性、抗氧化活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GFEs脂肪链长的增加会使乳液... 使用聚甘油脂肪酸酯(polyglycerol fatty acid esters,PGFEs)制备姜黄素纳米乳液,并探究PGFEs的脂肪链长(C_(10)~C_(18))对姜黄素纳米乳液的乳液特性、贮存稳定性、抗氧化活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GFEs脂肪链长的增加会使乳液粒径增大、Zeta电位变低,但不影响姜黄素的包封效率。PGFEs纳米乳液在4℃和30℃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28 d),但在50℃时粒径随时间延长剧烈增大且伴随姜黄素的快速降解。相比其他PGFEs乳液,聚甘油癸酸酯(polyglycerol capric acid esters,PGC)乳液表现出较强的热稳定性。自由基清除实验显示,中链PGFEs乳液能显著提高姜黄素的自由基清除活性(P<0.05)。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表明,中链PGFEs乳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抗菌活性,且PGC与姜黄素存在协同抗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脂肪酸酯 姜黄素 纳米乳液 稳定性 抗氧化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脂肪酸聚甘油酯(PGE)的性质比较
14
作者 赵亚男 许晓羲 +2 位作者 黄龙 凡安银 梁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5-187,共3页
脂肪酸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acids,简写为PGE)在常温下有半固态和固态两种存在状态,本文通过对分别添加这两种PGE的软冰淇淋基料进行粘度、pH、粒径分析和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Turbiscan),发现半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 脂肪酸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acids,简写为PGE)在常温下有半固态和固态两种存在状态,本文通过对分别添加这两种PGE的软冰淇淋基料进行粘度、pH、粒径分析和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Turbiscan),发现半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2%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4%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通过比较发现,两种PGE对基料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半固态PGE能使乳状液的粒子更小,并能有效延长乳状液的稳定性;而固态PGE由于其熔点较高,可以促进脂肪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酯 乳状液 粘度 粒径分析 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乳化剂在咖啡乳饮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自健 范耀辉 +1 位作者 杨菁 胡道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7期150-154,共5页
蔗糖脂肪酸酯在咖啡乳饮料中能够提供良好的乳化性能,同时蔗糖脂肪酸酯能够提供抑制耐热性芽孢杆菌作用的性能。本探究针对蔗糖脂肪酸酯在咖啡乳饮料发挥的重要性能,通过选用了不同类型的乳化剂进行研究。通过进行单因素实验和长期观察... 蔗糖脂肪酸酯在咖啡乳饮料中能够提供良好的乳化性能,同时蔗糖脂肪酸酯能够提供抑制耐热性芽孢杆菌作用的性能。本探究针对蔗糖脂肪酸酯在咖啡乳饮料发挥的重要性能,通过选用了不同类型的乳化剂进行研究。通过进行单因素实验和长期观察,探究是否有乳化剂能有效取代蔗糖脂肪酸酯在咖啡乳饮料中的添加使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蔗糖脂肪酸酯在咖啡乳饮料的使用,使用新型聚甘油脂肪酸酯PD能够在稳定性能和乳化性能上取代蔗糖脂肪酸酯的添加;而在针对耐热性芽孢的抑制性能上,PD在实验到本文攒写期间内表现的效果与蔗糖脂肪酸酯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没发生任何变败,但是在目前的实验阶段中,样品仍在静置观察中,对于PD抑制芽孢性能的作用仍需继续观察,同时,新型聚甘油脂肪酸酯PD在咖啡乳饮料的添加量与蔗糖脂肪酸酯的添加量为一致,较大程度减少原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酯 芽孢 蔗糖酯 咖啡乳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脂肪酸酯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燕霞 崔正刚 陈莉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7期6-10,共5页
聚甘油脂肪酸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纺织、医药等领域新型、高效、性能优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聚甘油脂肪酸酯发展现状、合成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聚甘油脂肪酸酯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十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乳化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燕霞 王义 崔正刚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7,共5页
该文报道一种碳酸钙纳米颗粒与十聚甘油单硬脂酸酯(SWA-10D)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协同效应。SWA-10D具有较强水溶性,当浓度接近或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稳定O/W型乳状液,对液体石蜡―水体系,单一纳米碳酸钙稳定O/W型乳状液,加入微量SWA-10... 该文报道一种碳酸钙纳米颗粒与十聚甘油单硬脂酸酯(SWA-10D)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协同效应。SWA-10D具有较强水溶性,当浓度接近或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稳定O/W型乳状液,对液体石蜡―水体系,单一纳米碳酸钙稳定O/W型乳状液,加入微量SWA-10D有利于提高乳状液稳定性;对大豆油―水体系,单一纳米碳酸钙稳定W/O型乳状液,加入微量SWA-10D导致乳状液稳定性下降;这一现象系为SWA-10D在碳酸钙表面吸附,使碳酸钙表面亲水性增加所致。该研究在超稳定食品乳状液制备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聚甘油酯 乳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精制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君丽 《现代食品》 2019年第9期105-108,113,共5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合成工艺,优化了聚甘油的合成方法以及提纯方式,以达到聚甘油脂肪酸酯精制的效果。并将不同种类的聚甘油脂肪酸酯应用于食品中,系统分析了不同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特点。
关键词 聚甘油脂肪酸酯 精制 蛋糕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合度聚甘油脂肪酸酯对枇杷乳饮料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一郎 林静 李雅丽 《饮料工业》 2018年第4期7-10,共4页
通过酯交换法合成聚合度为1、2、3、4、5的聚甘油脂肪酸酯。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通过LUMi Sier稳定性分析仪考察了其对枇杷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度为2时,枇杷乳饮料的稳定性最好。常温贮藏1个月观察,产品无脂肪上浮,无明... 通过酯交换法合成聚合度为1、2、3、4、5的聚甘油脂肪酸酯。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通过LUMi Sier稳定性分析仪考察了其对枇杷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度为2时,枇杷乳饮料的稳定性最好。常温贮藏1个月观察,产品无脂肪上浮,无明显沉淀,各项指均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脂肪酸酯 枇杷乳饮料 乳化稳定性 聚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多聚甘油酯分子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田静 莫蛮 +1 位作者 刘学民 曹秋雨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8-682,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MM+和AM1方法计算聚甘油和脂肪酸多聚甘油酯的分子结构参数,然后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脂肪酸多聚甘油酯HLB值的定量结构性质(QSPR)模型,所得的预测模型中包含四个参数(单位质量分子所含氧原子数Xo、生成热ΔfHm、电子能E... 采用量子化学MM+和AM1方法计算聚甘油和脂肪酸多聚甘油酯的分子结构参数,然后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脂肪酸多聚甘油酯HLB值的定量结构性质(QSPR)模型,所得的预测模型中包含四个参数(单位质量分子所含氧原子数Xo、生成热ΔfHm、电子能Ee和水合能Eh),预测值及外部检验的复相关系数(R2)和标准偏差(SD)分别为0.9553、0.73722和0.9678、6.34426。结果表明,量子化学方法计算简单,对脂肪酸多聚甘油酯结构的表征能力较强,所建QSPR模型具有能较好的预测能力和较强的稳健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脂肪酸多聚甘油酯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多聚甘油酯 量子化学参数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 亲水亲油平衡(HL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