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6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ear strength of clayey sand treated by nanoclay mixed with recycled polyester fiber 被引量:2
1
作者 Mehrdad KHOLGHIFARD Babak AMINI BEHBAHAN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59-269,共11页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nanoclay mixed with recycled polyester fiber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oil as a new stabilizer material.To meet this objective,a series of dra...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nanoclay mixed with recycled polyester fiber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oil as a new stabilizer material.To meet this objective,a series of drained direct shear and compac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unreinforced and reinforced soil specimens with thre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he fiber-soil ratios ranging between 0.1%and 0.5%,as well as thre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nanoclay soil ratios ranging between 0.5%and 1.5%of the soil dry weight.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osition of the nanoclay recycled polyester fiber with the soil improved the friction angle(Φ)by 41%and cohesion(c)by 174%.The soil particles stick together through viscose gel produced by nanoclay.In addition,the rough and wavy surface of the fibers creates a bond and friction between the soil particles and prevents the movement of soil particles,and as a result,the soil strength i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treatment NANOCLAY recycled polyester fiber shear strength clayey sa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莉彦 殷荣政 +5 位作者 谭晶 侯钦正 李长金 杨涛 杨卫民 李好义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为深入了解化工产品聚乙烯超细纤维制备现状,从纤维细度出发,对国内外聚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工艺进行综述分析。梳理了凝胶纺丝、闪蒸相分离、静电纺丝、熔喷4条路线的成丝机理、细化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凝胶纺丝中溶胀、溶解行... 为深入了解化工产品聚乙烯超细纤维制备现状,从纤维细度出发,对国内外聚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工艺进行综述分析。梳理了凝胶纺丝、闪蒸相分离、静电纺丝、熔喷4条路线的成丝机理、细化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凝胶纺丝中溶胀、溶解行为及高品质凝胶液与超倍拉伸的关联;探讨了闪蒸相分离中的相态变化、超临界CO_(2)“绿色制造”方法;针对聚乙烯非极性、分子量大、黏度高的物性,归纳了使用溶剂、添加导电粒子的溶液电纺以及通过共混小分子极性物质、提高降解温度升温降黏、增设环境温度延长鞭动时间来细化纤维的熔体电纺;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共混熔喷后开纤剥离多组分纤维的影响。最后指出使用超临界绿色流体、无卤素环境友好型溶剂等绿色制备方式为未来热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纤维 聚乙烯 相分离 熔喷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微分静电纺制备HDPE/白油超细纤维膜 被引量:1
3
作者 安瑛 于晓宇 +4 位作者 李骜原 尹宏远 靳耀 黄浩东 李好义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87,共7页
高密度聚乙烯(HDPE)/白油超细纤维膜是高性能纯HDPE纤维膜制备的重要前置工序。为研究HDPE/白油超细纤维膜的高效制备工艺,利用自制熔体微分静电纺丝装置分别研究了气动抽风气压、收集辊子转速及微分喷头温度等参数变化对纤维膜微观形... 高密度聚乙烯(HDPE)/白油超细纤维膜是高性能纯HDPE纤维膜制备的重要前置工序。为研究HDPE/白油超细纤维膜的高效制备工艺,利用自制熔体微分静电纺丝装置分别研究了气动抽风气压、收集辊子转速及微分喷头温度等参数变化对纤维膜微观形貌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工艺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均对平均直径以及纤维膜力学性能存在影响。其中,当气动抽风机气压为0.6 MPa、收集辊的转速为1000 r/min、微分喷头温度为210℃时,HDPE/白油超细纤维膜的平均直径为4.64μm,其拉伸强度可达6.22 MPa、断裂伸长率为249%,与初始组别相比,分别提升了3.4及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静电纺丝 高密度聚乙烯 纤维直径分布 力学性能 超细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氧离子功能聚酯纤维成型难点:流变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春霞 翟功勋 +1 位作者 丁凤美 邓德贵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7,共9页
负氧离子功能纤维能够释放带负电荷的单个氧气离子,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的保健功效,因此备受关注。然而制备过程中,高聚物与无机粒子之间界面结合性差,导致无机粒子团聚、纤维力学性能下降等问题,且无机粒子的功能性受限。通过调控熔体... 负氧离子功能纤维能够释放带负电荷的单个氧气离子,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的保健功效,因此备受关注。然而制备过程中,高聚物与无机粒子之间界面结合性差,导致无机粒子团聚、纤维力学性能下降等问题,且无机粒子的功能性受限。通过调控熔体流变行为,解决纺丝过程有机无机多相界面难复合的问题,成功制备出符合服用的负氧离子功能纤维。先将电气石无机粉体与聚酯切片粒制备成负氧离子聚酯母粒,再经熔融纺丝制备负氧离子聚酯纤维(PET/NG_(x))。我们研究了结晶过程和流变性能的因素,发现PET/NG_(x)的结晶温度随无机粉体质量分数增加而升高。利用Jeziorny公式分析非等温结晶过程,结果显示PET/NG_(x)的结晶速率常数及Avrami指数均非整数,表明其结晶成核过程是异相成核与均相成核并存,晶体生长方式多样。PET/NG_(x)的Avrami指数n在1.05~1.07,表明其结晶成核过程介于一维结晶(针状晶体)和二维结晶之间。当无机粉体添加量超过1%,PET/NG_(1)的负离子释放量为1326个/cm^(3),已达到世卫组织对清新空气的要求,而PET/NG_(2)的负离子释放量更是高达2187个/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氧离子 聚酯纤维 功能纤维 流变性能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轴静电纺丝的核壳相变纤维膜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李伟 王旭 +1 位作者 张轶督 刘艳萍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78,共7页
相变储能材料(PCM)基于良好的潜热存储能力在热管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热力学一级相变的固-液转变导致的泄漏和形状不稳定问题严重阻碍了PCM的应用。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分别以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二醇(PEG)作为壳层和芯层材料... 相变储能材料(PCM)基于良好的潜热存储能力在热管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热力学一级相变的固-液转变导致的泄漏和形状不稳定问题严重阻碍了PCM的应用。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分别以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二醇(PEG)作为壳层和芯层材料,成功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相变纤维膜。测试与表征了不同PEG含量下纤维膜的形貌和结构、热性能、热管理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纤维膜呈现均匀的连续结构,纤维表面连续光滑无缺陷,核壳界面清晰;随PEG含量增加,纤维膜的熔点和结晶温度提升,相变焓值增大,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升高,在热对流试验的升降温过程中达到相同温度的时间均变长,表明纤维膜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当PEG质量分数为50%时,纤维膜熔融焓达到57.93 J/g,储热能力优异,在20次热循环后仍保持稳定的相变储热性能,泄漏率约为6.1%,包覆效果良好。制备的核壳相变纤维膜兼具高储热能力、形状稳定性和循环耐久性,在医学热疗、电子器件热防护、智能纺织品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聚羟基丁酸酯 聚乙二醇 相变纤维膜 核壳结构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竹炭聚酯纤维混纺面料的开发
6
作者 张淑梅 杨子烨 +3 位作者 张艳 刘美娜 王文志 郭小云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6,共9页
针对纯毛纺织品易缩水、虫蛀、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竹炭聚酯纤维与羊毛为原料,通过优化混纺比及生产工艺,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并测试相关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羊毛/竹炭聚酯纤维(70/30)混纺面料的起球等级4~5,经/纬向缩水率1.1%/0.... 针对纯毛纺织品易缩水、虫蛀、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竹炭聚酯纤维与羊毛为原料,通过优化混纺比及生产工艺,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并测试相关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羊毛/竹炭聚酯纤维(70/30)混纺面料的起球等级4~5,经/纬向缩水率1.1%/0.2%,异戊酸减少率达87%,负离子发生量达1 030个/cm^(3),远红外发射率达0.93%,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8%、76%、65%。该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抗菌除臭、远红外和负离子保健等多重功能,丰富了羊毛织物种类,满足了消费者对羊毛织物功能多样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聚酯纤维 羊毛 混纺面料 吸附除臭 抗菌 吸湿透气 负离子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寒区低掺纤维高黏高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路用性能
7
作者 刘秀 刘梓宇 +1 位作者 刘天硕 白一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252-8258,共7页
桥面铺装层采用的结构和材料对其路用性能影响较为显著,为提供更适宜寒区环境的铺装层设计,基于层位功能设计原理对铺装层的材料进行分层改性优化。首先,利用层位功能的划分对表面功能层与整体功能层进行材料拟定,并分别选取木质纤维素... 桥面铺装层采用的结构和材料对其路用性能影响较为显著,为提供更适宜寒区环境的铺装层设计,基于层位功能设计原理对铺装层的材料进行分层改性优化。首先,利用层位功能的划分对表面功能层与整体功能层进行材料拟定,并分别选取木质纤维素和聚酯纤维改性。其次,通过路用性能试验确定聚酯纤维的掺量。最后,确定层位材料的选择及合理改性方式。结果表明:表面功能层与整体功能层均选用同高黏高弹改性沥青并分别木质纤维素和聚酯纤维改性方式,可以避免层体材料温缩系数不同,使其铺装层与桥梁结构的温度变形协调,能有效提高沥青桥面铺装层的路用性能。此外,满足工程经济要求下,当聚酯纤维掺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1%时,其制备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提高7%、低温性能提高23%、水稳定性能提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 桥面铺装 聚酯纤维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聚酯纤维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8
作者 田小革 谢振 +1 位作者 李光耀 陆劲州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44-6151,共8页
为探究纳米SiO_(2)掺量和聚酯纤维掺量及长度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低温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对不同掺量纳米SiO_(2)改性沥青的温流变性能进行评价并确定其最佳掺量。然后将不同掺量和长度的聚酯纤维掺入到纳米... 为探究纳米SiO_(2)掺量和聚酯纤维掺量及长度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低温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对不同掺量纳米SiO_(2)改性沥青的温流变性能进行评价并确定其最佳掺量。然后将不同掺量和长度的聚酯纤维掺入到纳米SiO_(2)改性沥青混合料中制备AC-13进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及浸水马歇尔试验,借助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分析及最优配比设计。结果表明:通过综合比选沥青流变试验数据,推荐纳米SiO_(2)掺量为4%;相比于纳米SiO_(2),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提升效果更好,同时也能显著提升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根据预估模型及响应曲面优化分析得到聚酯纤维最佳掺量及最优长度分别为0.26%、7.97mm,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该掺量下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抗弯拉强度和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分别提升了177.14%、37.39%、1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聚酯纤维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聚乙烯纤维热稳定性的策略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成炜 赖宇坤 +1 位作者 曾国坪 刘保江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5,共7页
聚乙烯纤维具有高强度、轻质和耐腐蚀等优良特性,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聚乙烯改性的主要方法及其对热稳定性能的提升效果。物理改性、共聚改性和接枝改性可以改善聚乙烯纤维的基本物理性能及其他特性,但在提升热稳定性和纤维... 聚乙烯纤维具有高强度、轻质和耐腐蚀等优良特性,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聚乙烯改性的主要方法及其对热稳定性能的提升效果。物理改性、共聚改性和接枝改性可以改善聚乙烯纤维的基本物理性能及其他特性,但在提升热稳定性和纤维改性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发展;而交联改性能从分子层面有效提高热稳定性,其中紫外光交联作为一种具有较大潜力的提升方案,展现了显著优势。概述了交联改性的发展现状,为未来聚乙烯纤维热稳定性改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进而推动聚乙烯纤维在日常生活及更广泛领域中的创新应用与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纤维 热稳定性 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 交联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织造亚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宏伟 杨人元 +4 位作者 周腾 占晓 徐余欢 龙雪彬 秦舒浩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满足市场对对复合材料高性能、绿色和环保的要求,本研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080纤维)为基体,亚麻纤维为增强体,采用针刺非织造技术和热压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工序简单、力学性能优异、可生物降解的亚麻纤维增强4080纤维的复合材... 为满足市场对对复合材料高性能、绿色和环保的要求,本研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080纤维)为基体,亚麻纤维为增强体,采用针刺非织造技术和热压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工序简单、力学性能优异、可生物降解的亚麻纤维增强4080纤维的复合材料。研究了成型温度、成型时间、亚麻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形貌、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模压工艺为温度180℃、时间12 min。亚麻纤维含量(质量分数)为40%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最大,分别为36.51、40.56和1963.17 MPa。升温可使4080纤维熔融提高黏结性,但超180℃会破坏亚麻纤维组织;模压时间不足12 min,4080纤维熔融不完全,超12 min会破坏化学结构。亚麻纤维含量增加,拉伸强度等先增后减,断裂伸长率先减后增。热稳定性方面,4080纤维比例增大,起始热分解温度和最大热分解温度升高。形貌分析显示亚麻纤维含量为40%时,纤维黏附性最好。该工艺环境友好、简单,有望用于汽车内饰等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亚麻纤维 热压 非织造垫 聚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纤维增韧高强石膏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燕 王程 +3 位作者 龙雄 周丽君 严熙 余江滔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1020,共10页
为降低高强石膏的脆性,以聚乙烯纤维为增韧材料,通过抗压、三点弯曲、单轴拉伸及吸水率试验,探究聚乙烯纤维掺量对高强石膏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对聚乙烯纤维增韧高强石膏微观形貌进行分析,揭示聚乙烯纤维对高强石膏宏观性能的作用机制... 为降低高强石膏的脆性,以聚乙烯纤维为增韧材料,通过抗压、三点弯曲、单轴拉伸及吸水率试验,探究聚乙烯纤维掺量对高强石膏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对聚乙烯纤维增韧高强石膏微观形貌进行分析,揭示聚乙烯纤维对高强石膏宏观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聚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高强石膏的吸水率增大,抗压强度降低,弯曲强度与拉伸性能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聚乙烯纤维体积分数达到2.0%时,弯曲强度与拉伸性能提升最为明显,相较于对照组,高强石膏的弯曲强度提升了86.06%,拉伸应变增加了4.45%,极限拉伸应力提高了102.78%。聚乙烯纤维的掺入使得高强石膏表现出了优异的拉伸应变硬化性能,韧性得到显著提高。根据拉伸试验结果,对聚乙烯纤维增韧高强石膏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拉伸本构模型,可为纤维增韧高强石膏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纤维 高强石膏 纤维掺量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循环经济:废弃PET塑料回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璐瑶 陈俊良 +4 位作者 李金周 王丽 乌婧 高品 杨建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24,共14页
塑料的结构特性与回收技术密切相关,研究回收技术对实现塑料资源循环利用及“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本文在简要介绍聚酯塑料应用现状与废弃处理困境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回收技术进展。机械回收工艺简单... 塑料的结构特性与回收技术密切相关,研究回收技术对实现塑料资源循环利用及“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本文在简要介绍聚酯塑料应用现状与废弃处理困境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回收技术进展。机械回收工艺简单但存在材料性能劣化问题;生物回收环境友好但降解效率受限;化学回收(热催化、醇解、氨解、水解、电催化等)能实现分子级循环但面临催化剂成本高的挑战,可借助新型催化剂、绿色溶剂和工艺优化突破瓶颈。闭环回收构建起“生产-消费-再生”的闭合循环回收体系,但仍面临混合塑料杂质干扰问题,可通过优化解聚聚合条件、扩大催化剂适用范围来解决。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混合塑料分拣效率低、组分复杂导致回收难度大,需结合智能分拣技术与协同回收工艺攻克。通过总结技术经济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估研究,综合阐述了混合塑料处理的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影响,展望了循环经济模式下化学回收PET塑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聚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化学回收 全生命周期评估 闭环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聚酯纤维织物的自清洁作用及油水分离性能
13
作者 付江 孙姣霞 +4 位作者 付俊杰 朱敏 宋品学 周怡宁 樊建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21-3131,共11页
各行各业产生的含油废水严重威胁水生环境和人类健康,同时合成聚酯纤维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纤维,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为了开发再利用废弃纤维织物,采用简单的浸渍法,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纳米二氧化钛(TiO_(2))有... 各行各业产生的含油废水严重威胁水生环境和人类健康,同时合成聚酯纤维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纤维,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为了开发再利用废弃纤维织物,采用简单的浸渍法,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纳米二氧化钛(TiO_(2))有效负载在聚酯(PET)纤维织物的表面,制备了疏水改性的PET纤维织物,并将其用于油水混合物的分离,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试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疏水改性PET织物进行了理化性质表征,进一步测试了疏水改性PET织物的防污性能、化学稳定性和油水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PDMS和TiO_(2)纳米颗粒成功负载在PET纤维织物表面,其水接触角可达142°,具有防污自清洁性能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此外,用体积比为1∶1的氯仿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时,其分离效率可达98.3%,通量可达(16997.27±1499.46)L/(m^(2)·h),并且经过10次重复分离后,分离效率仍能达到95.7%以上,通量仍可稳定在(16551.41±1725.66)L/(m^(2)·h)以上。综上所述,该疏水PET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自清洁作用、较高的通量以及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为废弃纤维织物的再生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织物 油水分离 疏水 聚二甲基硅氧烷 纳米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芯海底电缆绝缘气隙局部放电声场与内置光纤耦合函数的数值求解方法
14
作者 李磊 王航 +2 位作者 廖雁群 陈俊 周承科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122,共9页
复合光纤海底电缆中,绝缘气隙局部放电所产生的声场与内置光纤之间的耦合函数,是实现光纤传感检测局部放电的理论基础。为了探明电缆气隙局部放电在电缆中的传播规律,构建三芯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的气隙放电振动模型,推导局部放电源与光纤... 复合光纤海底电缆中,绝缘气隙局部放电所产生的声场与内置光纤之间的耦合函数,是实现光纤传感检测局部放电的理论基础。为了探明电缆气隙局部放电在电缆中的传播规律,构建三芯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的气隙放电振动模型,推导局部放电源与光纤的声压耦合函数,并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仿真研究110 kV三芯交联聚乙烯光纤复合海底电缆发生绝缘气隙局部放电时超声波信号的传播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振源幅值的增大,其位移、体积应变和表面应力也随之增大,且其增大的倍数与幅值增大的倍数一致;在光纤上检测到的超声波频谱主要集中在0~30 kHz内,在更高频率范围内,超声波信号迅速衰减;气隙缺陷半径每增大2倍,位移、体积应变和表面应力幅值近似增大4倍;当电缆标称截面积增大时,位移与之成正比,体积应变成反比,表面应力先增大62%再减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 局部放电 光纤耦合 超声波 交联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四中空自卷曲PET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15
作者 洪玉洁 任天翔 +7 位作者 傅玉成 詹莹韬 刘钊 占海华 戚栋明 陈国明 章松革 徐煜东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98,共8页
为缓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采用化学法再生PET切片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再生四中空自卷曲纤维。通过系统分析原生与再生切片的流变性能,优化熔融工艺、纺丝组件、冷却工艺及卷绕工艺等关键参数,探究其对纤维可... 为缓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采用化学法再生PET切片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再生四中空自卷曲纤维。通过系统分析原生与再生切片的流变性能,优化熔融工艺、纺丝组件、冷却工艺及卷绕工艺等关键参数,探究其对纤维可纺性及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了常规圆形纤维与四中空纤维的取向度差异,并观察了最佳工艺条件下纤维的横截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法再生PET切片与原生切片的流变性能较为接近,具备良好的可纺性。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即当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为292,296,298,297,296℃,纺丝温度为295℃,侧吹风风速为0.7 m/s,定型温度为50℃,卷绕速度为4508 m/min时,所得纤维结晶度为26.04%,断裂强度达3.55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8.69%,卷曲收缩率为13.40%,卷曲稳定度为76.59%。该纤维表现出优异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卷曲稳定性,同时具备良好的四中空截面结构。此外,声速法测试表明,四中空纤维取向度较低,但自卷曲性能和弹性回复能力优异,适用于功能性纺织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化学法再生切片 中空自卷曲纤维 纺丝组件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粉对PE-ECC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苏骏 司渊 +1 位作者 蔡新华 王亚民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7-1376,1385,共11页
对不同钢渣粉掺量(0%、20%、40%、60%,质量分数)的聚乙烯纤维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PE-ECC)进行抗压强度和单轴拉伸试验,分析了钢渣粉对PE-ECC抗压强度的影响和拉伸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E纤维与掺钢渣粉工... 对不同钢渣粉掺量(0%、20%、40%、60%,质量分数)的聚乙烯纤维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PE-ECC)进行抗压强度和单轴拉伸试验,分析了钢渣粉对PE-ECC抗压强度的影响和拉伸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E纤维与掺钢渣粉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基体界面特性进行了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钢渣粉的掺入会降低PE-ECC的抗压强度、开裂应力及峰值应力,但提高了PE-ECC的拉伸韧性。此外,钢渣粉的掺入还改善了纤维与基体界面的结合状态。采用双折线本构模型能有效描述PE-ECC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本研究为ECC的多样化制备和工程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聚乙烯纤维 钢渣粉 抗压性能 拉伸性能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雾化改性涤棉混纺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因素
17
作者 肖琪 瞿静 +1 位作者 高哲 彭佳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7,共9页
涤棉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会降低其服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静电雾化嘧啶化合物对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进行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拉伸强力机、起毛起球测试仪、透气仪等仪器对涤棉混纺织物的... 涤棉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会降低其服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静电雾化嘧啶化合物对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进行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拉伸强力机、起毛起球测试仪、透气仪等仪器对涤棉混纺织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探究嘧啶化合物质量分数、静电雾化电压、静电雾化速度以及时间对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嘧啶化合物质量分数为12%、雾化电压为25 V、雾化速度为0.05 mL/min、雾化时间为120 min时,涤棉混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达到最优,起毛起球等级为4-5级,且静电雾化嘧啶化合物改性织物的强力损伤小于1%,透气性不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涤棉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织物 涤纶纤维 棉纤维 起毛起球 嘧啶化合物 静电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涤纶/锦纶/氨纶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
18
作者 苏敏茹 匡新谋 +4 位作者 王亮 喻梦云 吴依然 孟飞洋 刘盛康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0,共5页
以回收涤纶/锦纶/氨纶为原料,进行团粒预处理后,得到预处理材料,再进行挤出、注塑等,制备了一种改性HDPE新型复合材料。研究了预处理材料含量对改性HDP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弯曲模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 以回收涤纶/锦纶/氨纶为原料,进行团粒预处理后,得到预处理材料,再进行挤出、注塑等,制备了一种改性HDPE新型复合材料。研究了预处理材料含量对改性HDP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弯曲模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预处理材料的含量为34%时,改性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达到最佳,分别为22.23 MPa、23.727 kJ/m^(2)、13.43%;当预处理材料的含量为44%时,改性HDPE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达到最佳,分别为23.46、842.18 MPa;断面微观结构表明,当涤纶/锦纶/氨纶含量为34%时,预处理材料能够在HDPE基体中均匀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锦纶/氨纶 回收 加氢C9石油树脂 高密度聚乙烯 团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防弹无纬布靶片断口的损伤形态分析
19
作者 孟花 张燕 +2 位作者 熊艳平 刘永佳 杨艳菲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29,共7页
为了探究软质防弹无纬布靶片在弹道冲击下的主要损伤模式,以热塑性聚氨酯为增强树脂,以芳纶II纤维、芳纶III纤维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为基材,采用特定设备织造3种无纬布作为靶片,并以51式7.62 mm手枪弹(铅芯)和1.1 g标准模拟... 为了探究软质防弹无纬布靶片在弹道冲击下的主要损伤模式,以热塑性聚氨酯为增强树脂,以芳纶II纤维、芳纶III纤维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为基材,采用特定设备织造3种无纬布作为靶片,并以51式7.62 mm手枪弹(铅芯)和1.1 g标准模拟破片对无纬布靶片进行弹道侵彻,对无纬布靶片防弹性能和损伤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面密度相近时,UHMWPE无纬布靶片的弹道极限V50值比芳纶II无纬布靶片和芳纶III无纬布靶片的V50值高;UHMWPE无纬布靶片褶皱较明显;UHMWPE无纬布靶片前层断口位置的纤维出现热熔损伤,后层材料受到拉伸断裂损伤;无纬布靶片受到子弹侵彻时,弹着点周围的应力会急剧增加,纤维先以剪切断裂的方式受损,随着穿透层数的增加,转变为剪切和拉伸共同作用的损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纬布靶片 损伤形态 芳纶Ⅱ纤维 芳纶Ⅲ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对硫铝酸盐水泥基ECC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书澎 刘泽平 +1 位作者 区庆佑 王传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47,共7页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聚酯纤维(PET纤维)的“纤维混杂效应”对硫铝酸盐水泥基ECC材料(SAC-ECC)力学性能影响,引入纤维增强系数和混杂效应系数以评价两种纤维混杂效应。结果表明,在相同体积掺量下,PVA-ECC流动度和表观孔隙率均高于P...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聚酯纤维(PET纤维)的“纤维混杂效应”对硫铝酸盐水泥基ECC材料(SAC-ECC)力学性能影响,引入纤维增强系数和混杂效应系数以评价两种纤维混杂效应。结果表明,在相同体积掺量下,PVA-ECC流动度和表观孔隙率均高于PET-ECC,混掺PVA和PET纤维条件下其表观孔隙率和流动度介于两者单掺时的数值之间。随着PVA和PET纤维掺量增加,SAC-ECC抗折和抗压强度呈先降后升趋势,且在相同掺量下掺加PET纤维的水泥砂浆强度更高。混掺PVA纤维和PET纤维会发挥正混杂效应,可进一步提高砂浆的抗拉、抗压强度,且PVA∶PET混合比例为1∶2时对SAC-ECC强度提升效果最佳。混杂纤维提高ECC与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筋粘结强度效果较好,而单掺0.3%PET纤维对新旧水泥基材料粘结性能提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聚酯纤维 硫铝酸盐水泥基ECC材料(SAC-ECC) 力学性能 混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