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及抗摩擦静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逄显娟 岳世伟 +6 位作者 黄素玲 谢金梦 王帅 宋晨飞 岳赟 刘建 李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不同碳纤含量的碳纤维/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采用热导率分析仪和热重测试仪对材料的热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形貌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摩擦静电计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不同碳纤含量的碳纤维/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采用热导率分析仪和热重测试仪对材料的热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形貌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摩擦静电计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抗摩擦静电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F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摩擦因数、磨损率和摩擦静电电压先降低后升高,当CF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0%时,摩擦因数、磨损率和摩擦静电电压达到最低,分别为0.247、5.6×10^(-6)mm/(N·m)和3.3 V,证明此种方法制备的20%CF/PEEK材料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抗静电性能。CF/PEEK复合材料磨损机理以黏着磨损为主,并且伴随着轻微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抗摩擦静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润滑聚醚醚酮的接触疲劳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若 魏沛堂 +3 位作者 谢怀杰 边疆 卢泽华 刘怀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8,共8页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高强度、耐热的工程塑料,但其接触疲劳基础数据的缺失制约了它在重载场合下的高可靠、长寿命服役。开展了喷油润滑下的PEEK滚子滚动接触疲劳试验与PEEK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绘制了接触疲劳S-N曲线。对比发现,PEEK滚子...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高强度、耐热的工程塑料,但其接触疲劳基础数据的缺失制约了它在重载场合下的高可靠、长寿命服役。开展了喷油润滑下的PEEK滚子滚动接触疲劳试验与PEEK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绘制了接触疲劳S-N曲线。对比发现,PEEK滚子滚动接触疲劳极限比齿轮接触疲劳极限高14%,接触压力135 MPa下的滚子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比齿轮接触疲劳寿命长58%,进而提出PEEK的滚子-齿轮接触疲劳寿命转换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齿轮 滚子 接触疲劳 应力-寿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醚酮表面W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结构及其摩擦性能
3
作者 崔丽 邱慧 +5 位作者 周小卉 朱邵超 郭鹏 陈仁德 汪爱英 西村一仁 《中国表面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1-282,共12页
聚醚醚酮(PEEK)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因其本征粘弹性和低硬度,PEEK极易发生磨损失效。为解决此难题,一般采用表面沉积类金刚石(DLC)薄膜的方法。利用线性离子束复合直流磁控溅射技术,调控Ar/C_(2)H_(2)气流比(68/12~62/18),在PEEK表... 聚醚醚酮(PEEK)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因其本征粘弹性和低硬度,PEEK极易发生磨损失效。为解决此难题,一般采用表面沉积类金刚石(DLC)薄膜的方法。利用线性离子束复合直流磁控溅射技术,调控Ar/C_(2)H_(2)气流比(68/12~62/18),在PEEK表面制备不同W元素掺杂含量的DLC薄膜。系统研究气流比对PEEK/W-DLC材料的组分结构、力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流比降低使薄膜表面C粒子团簇尺寸增大和致密化。W元素含量由7.08at.%下降至2.63at.%,且主要以WC_(1-x)纳米晶簇分布在C基质中,I_(D)/I_(G)值由0.42下降至0.32。C元素含量的增加使膜内生成更多的C-C键,部分C=O键转化为C-O键。PEEK/W-DLC材料表面褶皱密度增大,界面处形成机械咬合结构。气流比66/14时,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和摩擦性能,磨损率低至1.52×10^(-8) mm^(3)/(N·m)。这主要归功于碳膜的力学性能保护及磨斑处富W润滑转移膜的形成。通过分析材料表面凹坑结构的形成机理,发现摩擦过程中同时存在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指导设计开发高效耐磨的航空航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peek) 类金刚石薄膜 金属掺杂 微观结构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醚酮薄膜的离子注入表面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杜鹏 杨雪梅 李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1-485,共5页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本文采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对聚醚醚酮进行表面改性,注入离子分别为Cu和Ag。离子的注入使PEEK表层形成了石墨相,同时样品的表面极性减小,与水的接触角增大,样品表面的力学性能也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表面改性 离子注入 XPS A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醚酮的生产应用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32
5
作者 郝章来 吴丽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44,35,共3页
介绍了聚醚醚酮 (PEEK)的主要性能、应用及合成工艺 ,分析了国内外的生产现状和市场状况 。
关键词 聚醚醚酮 peek 合成方法 高分子化合物 力学强度 树脂 脱溶剂 柠檬酸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醚酮涂层制备、改性及应用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湲秋 汪清漩 +4 位作者 陆懿琳 施凯琴 朗根强 潘宏军 俞成丙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共7页
系统阐述了聚醚醚酮(PEEK)涂层制备研究的进展,着重介绍了静电喷涂、热喷涂、空气喷涂、刷涂和电泳五种涂层制备方法,并评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主要应用场合。同时也介绍了PEEK涂层的改性研究,包括采用微纳米无机材料的改性、用聚合... 系统阐述了聚醚醚酮(PEEK)涂层制备研究的进展,着重介绍了静电喷涂、热喷涂、空气喷涂、刷涂和电泳五种涂层制备方法,并评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主要应用场合。同时也介绍了PEEK涂层的改性研究,包括采用微纳米无机材料的改性、用聚合物的改性和其他改性方法,最后简单介绍了PEEK涂层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涂层 制备工艺 结晶 改性 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醚酮材料低温铣削试验研究
7
作者 徐浩 程祥 +4 位作者 闫新华 郑光明 姜秀丽 董瑞春 李阳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05,共5页
高分子材料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因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且密度和弹性模量均接近人类骨骼,目前已成为理想的植入体原材料之一。由于铣削加工产生的高温会使PEEK材料发生热变形、烧伤等现象,铣削区域的温度需要进行有效... 高分子材料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因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且密度和弹性模量均接近人类骨骼,目前已成为理想的植入体原材料之一。由于铣削加工产生的高温会使PEEK材料发生热变形、烧伤等现象,铣削区域的温度需要进行有效控制。为提高聚醚醚酮材料的铣削加工质量,采用低温辅助切削加工工艺,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低温冷却环境(-5℃)下的径向切深、轴向切深和每齿进给量这3个关键铣削参数对铣削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径向切深为0.55 mm、轴向切深为0.2 mm和每齿进给量为0.07 mm/z时,在低温冷却环境下铣削PEEK材料可以获得比常温(26℃)环境下更好的表面质量,并且铣削区域温度可以控制在远离玻璃态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低温铣削 铣削力 表面粗糙度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中应用聚醚醚酮棒与钛棒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振杰 刘洪江 +2 位作者 唐汉武 王利仁 原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80-1586,共7页
目的对腰椎融合术中应用聚醚醚酮棒(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与钛棒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的评价与对比。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使用PEEK棒系统... 目的对腰椎融合术中应用聚醚醚酮棒(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与钛棒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的评价与对比。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使用PEEK棒系统行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试验,日期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NOS量表对10项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其JOA评分改善率、VAS评分、融合率、椎间隙高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0项研究中8项为高质量,2项为中等质量。Meta分析显示,术后中期的JOA改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钛棒组腰痛VAS评分显著更低(P<0.05),而两组术后6、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12个月的下肢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棒组在术后3月、6月的融合率均显著高于钛棒组(P<0.05)。而两组术后6、12个月的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融合术中,使用PEEK棒系统可促进椎体融合,获得与钛棒系统相似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腰椎融合术 内固定 聚醚醚酮棒 钛棒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闫慧博 邓尚希 +4 位作者 黎庆初 金大地 刘则征 程亮 江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3-608,共6页
目的探讨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报告5年随访疗效。方法选取47例因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置入术患者。侧位X线片观察椎间高度、颈椎前凸角及植骨融合率;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报告5年随访疗效。方法选取47例因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置入术患者。侧位X线片观察椎间高度、颈椎前凸角及植骨融合率;术前及术后进行JOA评分,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VAS评分评价患者颈部或肢体疼痛;SF-36健康调查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67个融合节段均获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术前为(4.47±0.86)mm,末次随访为(7.41±0.72)mm。颈椎前凸角术前为(0.7±4.1)°,末次随访为(5.9±3.6)°。随访56~96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JOA评分由术前(9.15±0.22)分增至末次随访(14.89±0.16)分,VAS评分由术前(5.24±1.44)分减至末次随访(0.35±0.49)分。JOA及VAS评分术前较术后各次随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各次随访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F-36健康调查评分6个维度,术前及术后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能使融合节段获得即刻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中远期疗效好,适用于多种需前路减压的颈椎退变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植骨融合术 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