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纺比对涤棉平纹面料导湿排汗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才前 孟少妮 麻海燕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面料的原材料和组分对服装导湿、排汗性能影响较大。为探究面料混纺比与导湿、排汗性能间的关系,选择不同混纺比的涤棉平纹面料,通过电阻法评估汗液在各面料上的扩散及蒸发行为,采用动态水分管理测试仪和织物透湿量仪分别对面料水分扩... 面料的原材料和组分对服装导湿、排汗性能影响较大。为探究面料混纺比与导湿、排汗性能间的关系,选择不同混纺比的涤棉平纹面料,通过电阻法评估汗液在各面料上的扩散及蒸发行为,采用动态水分管理测试仪和织物透湿量仪分别对面料水分扩散速率和透湿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混纺面料经纬向紧度是影响汗滴在面料经纬方向上扩散速率的主要因素,两者呈线性正相关;混纺面料中涤棉纤维混纺比、织物紧度和厚度影响面料的导湿及排汗性能,混纺面料中棉纤维含量越大,面料紧度值和厚度越大,则面料中汗液扩散速率和蒸发速率越小;随着混纺面料中棉纤维含量增大,面料的透湿性也会增大。研究结果对开发导湿、排汗面料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能够为夏季服装产品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比 涤棉面料 导湿排汗 电阻测试 滴液法 夏季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涤对木棉/棉混纺针织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莉 胡立霞 +1 位作者 沈华 徐广标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6-12,共7页
以木棉/棉混纺纱线织造的双罗纹针织物为研究对象,测试评价洗涤前后木棉/棉混纺针织物形态结构、重量损失率、木棉含量、热湿舒适性等指标,探究洗涤次数、洗涤温度、干燥方式等洗涤参数对木棉/棉混纺针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木棉/棉混纺纱线织造的双罗纹针织物为研究对象,测试评价洗涤前后木棉/棉混纺针织物形态结构、重量损失率、木棉含量、热湿舒适性等指标,探究洗涤次数、洗涤温度、干燥方式等洗涤参数对木棉/棉混纺针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洗涤后织物变得蓬松,有一定质量损失,主要源于木棉的损失,保温性能有所下降,透气透湿性有所提高,尺寸稳定性受洗涤温度次数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棉混纺针织物 洗涤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贝黏胶纤维混纺针织纱产品开发及纺纱工艺研究
3
作者 赵博 《国际纺织导报》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海贝黏胶纤维、细旦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物理性能和可纺性差异较大,为顺利纺制海贝黏胶纤维混纺针织纱,需对细旦涤纶纤维进行预处理,清梳工序应遵循短流程、多分梳、少打击、轻定量、低速度、薄喂入、多回收、小张力、快转移、小加压、... 海贝黏胶纤维、细旦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物理性能和可纺性差异较大,为顺利纺制海贝黏胶纤维混纺针织纱,需对细旦涤纶纤维进行预处理,清梳工序应遵循短流程、多分梳、少打击、轻定量、低速度、薄喂入、多回收、小张力、快转移、小加压、大隔距、通道光洁畅通、防堵塞、大速比的工艺原则;并粗工序要确保半制品质量稳定,降低纤维缠绕罗拉和胶辊等不良现象的几率,要求各个通道光洁、畅通,确保条子质量的稳定提高;细纱工序应遵循大隔距、中捻度、重加压、中弹、中硬胶辊、中速度、小后区牵伸、小钳口、合适的温湿度、使用新型纺专器材的工艺原则,确保纤维充分梳理、均匀混合和混纺比正确等,减少纱疵数量,提高成纱质量。为提高海贝黏胶纤维混纺针织纱的品质,介绍了海贝黏胶纤维的性能特点,根据海贝黏胶纤维混纺针织纱的特点和性能,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工艺试验,研究纺纱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对混纺针织纱的影响,探讨提高海贝黏胶纤维混纺针织纱品质的有效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贝黏胶纤维 细旦涤纶纤维 棉纤维 混纺针织纱 纺纱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膨胀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平 朱平 刘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为得到阻燃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涤纶/棉混纺织物(T/C),选用亚磷酸化壳聚糖(PCS)和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P-108)制备阻燃整理剂(PCS/GP),通过一步浸渍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并研究其微观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 为得到阻燃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涤纶/棉混纺织物(T/C),选用亚磷酸化壳聚糖(PCS)和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P-108)制备阻燃整理剂(PCS/GP),通过一步浸渍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并研究其微观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拉伸性能以及白度等。结果表明:PCS/GP成功在涤纶/棉混纺织物表面沉积成膜,包裹住涤纶/棉纤维;T/C-PCS/GP呈现典型的涤纶/棉混纺织物二步热降解过程,在700℃时保留有28.5%的残炭量,说明PCS/GP提高了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在高温区的热稳定性能;T/C-PCS/GP的LOI值提升至26.5%,实现了垂直燃烧测试中的离火自熄,残炭扫描电镜照片表明,PCS/GP的沉积改善了涤纶/棉混纺织物燃烧时存在的“支架”效应;T/C-PCS/G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火灾蔓延指数较T/C分别降低了20%和40%,表明其火灾危险性大幅度降低;锥形量热测试后的残炭电镜照片表明,T/C-PCS/GP能够保留完整的织物编织结构,残炭表面存在明显的膨胀炭层,与垂直燃烧测试结果相符;热重红外测试结果表明,T/C-PCS/GP分解提前,主要影响棉组分热降解并促进其成炭,而高温区的红外谱图表明,在致密炭层的保护下,T/C-PCS/GP的热降解得到抑制。T/C-PCS/GP与T/C-PCS相比,断裂强力提升17%,其断裂强力与T/C的断裂强力相差不大;同时,GP-108的使用改善了T/C-PCS的黄变问题,提升了T/C-PCS/GP的白度。然而,阻燃样品耐久性较差,需要后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混纺织物 阻燃整理 壳聚糖 膨胀体系 硅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脱色工艺研究
5
作者 闫妙瑶 史晟 +2 位作者 高承永 李鑫 侯文生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79-85,共7页
为解决染化料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再利用的影响,实现再生产品的高值化,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溶解脱色,再经二氧化硫脲(TD)和氢氧化钠协同作用进一步还原脱色。通过分析脱色过程中各因素对织物脱色率和强力... 为解决染化料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再利用的影响,实现再生产品的高值化,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溶解脱色,再经二氧化硫脲(TD)和氢氧化钠协同作用进一步还原脱色。通过分析脱色过程中各因素对织物脱色率和强力保留率的影响,确定最优溶解⁃还原脱色工艺参数。分析了脱色前后织物的形貌结构、热力学性能、晶体结构,并对脱色后DMAc的回收再利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最优工艺参数为DMAc用量24 mL,反应温度145℃,反应时间120 min;还原最优工艺参数为TD质量浓度3.65 g/L,NaOH质量浓度10 g/L,温度90℃,处理时间6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织物脱色率和强力保留率分别达到98.33%和92.04%,脱色后织物晶体结构变化较小,热力学性能较好,使用后的DMAc试剂可以至少循环回收4次,脱色率均在94.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还原工艺 涤棉混纺织物 废旧纺织品 脱色 白度 循环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氮-硅协同阻燃/抗菌涤棉织物的制备与性能
6
作者 潘能宇 季萍 +4 位作者 袁弘扬 雷张敏 顾相军 邹专勇 刘越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65,共5页
为实现涤棉织物的阻燃/抗菌协同整理,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反应物,分别合成了八氨丙基八硅倍半氧烷和2-氯乙基DOPO,通过轧烘焙方法将其整理到涤棉织物上,并对其进行氯化处理。... 为实现涤棉织物的阻燃/抗菌协同整理,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反应物,分别合成了八氨丙基八硅倍半氧烷和2-氯乙基DOPO,通过轧烘焙方法将其整理到涤棉织物上,并对其进行氯化处理。结果表明:阻燃/抗菌整理涤棉织物的阻燃等级达到B1级;整理后未氯化的织物在30 min接触时间内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对数减少值分别达到2.56 log和2.06 log,而经氯化处理后其能够在1 min的接触时间内杀灭接种的细菌,表现出迅速且优异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涤棉织物 阻燃 抗菌 磷氮硅协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I棉/再生涤混纺针织织物染整工艺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明智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4期36-41,共6页
采用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对BCI棉/再生涤混纺针织织物进行染色,比较不同染色工艺的得色效果、耐汗渍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以及耐光色牢度等指标,筛选BCI棉/再生涤混纺针织织物的大生产工艺,从而减少实际大生产时染色带来废... 采用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对BCI棉/再生涤混纺针织织物进行染色,比较不同染色工艺的得色效果、耐汗渍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以及耐光色牢度等指标,筛选BCI棉/再生涤混纺针织织物的大生产工艺,从而减少实际大生产时染色带来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优化染色质量与成本。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方案4#进行印染加工更加节约用水成本、时间成本、用电成本。染色织物耐干摩擦色牢度可达4~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可达3~4级,耐皂洗色牢度可达4~5级,耐汗渍色牢度达到4~5级,具有生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针织织物 BCI棉 再生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棉针织物练染一浴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京彬 刘淑云 +2 位作者 陈华毅 张樱花 宁慧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针对涤棉针织物染整工艺流程长、耗水耗能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采用RY236对涤棉针织物进行练染一浴加工,分别讨论了双氧水用量、练染浴pH、保温时间及RY236用量对纯棉针织物前处理效果以及纯涤针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优化后的练染一浴... 针对涤棉针织物染整工艺流程长、耗水耗能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采用RY236对涤棉针织物进行练染一浴加工,分别讨论了双氧水用量、练染浴pH、保温时间及RY236用量对纯棉针织物前处理效果以及纯涤针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优化后的练染一浴工艺:双氧水用量为8 g/L,pH为5.5,RY236用量为1 g/L,染色温度为130℃,保温30 min。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针织物 一浴 前处理 染色 RY2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梳工艺路线对涤棉混纺面料风格影响
9
作者 王彦彦 任家智 +2 位作者 王旭真 杨天琪 郑小佳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74-78,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精梳加工路线对涤棉混纺面料风格的影响,将涤纶与棉纤维分别精梳后按照65/35进行混纺制成涤棉混纺精梳纱,同时将普梳涤纶与精梳后的棉纤维进行混纺制成涤棉混纺半精梳纱。将涤棉混纺精梳纱和涤棉混纺半精梳纱利用相同的织... 为了探讨不同精梳加工路线对涤棉混纺面料风格的影响,将涤纶与棉纤维分别精梳后按照65/35进行混纺制成涤棉混纺精梳纱,同时将普梳涤纶与精梳后的棉纤维进行混纺制成涤棉混纺半精梳纱。将涤棉混纺精梳纱和涤棉混纺半精梳纱利用相同的织造及染整工艺分别制成涤棉混纺精梳面料和涤棉混纺半精梳面料,利用KES织物风格仪测试两种面料的拉伸、剪切、弯曲、压缩、表面等风格特征。结果表明:与涤棉混纺半精梳面料相比,涤棉混纺精梳面料的各风格特征均有改善,其中变化最显著指标:抗弯刚度减小20%,弯曲滞后距减小17%,压缩比功减小22%,摩擦因数波动减小18%。认为:涤棉混纺精梳面料比涤棉混纺半精梳面料具有更好的柔软性、光滑性、回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 涤棉混纺 面料 织物风格 弯曲性能 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壳聚糖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协同阻燃整理
10
作者 胡自强 骆晓蕾 +1 位作者 魏璐琳 刘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针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易燃问题,采用植酸(PA)和壳聚糖(CS)构成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浸渍烘焙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等进行探究。通过工艺调控... 针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易燃问题,采用植酸(PA)和壳聚糖(CS)构成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浸渍烘焙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等进行探究。通过工艺调控与优化,获得最佳阻燃整理工艺:烘焙温度160℃,烘焙时间120 s,CS质量浓度30 g/L,PA质量浓度400 g/L。经过阻燃整理后,所得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值由17.8%上升到28.7%,达到难燃级别;热重结果表明,相较于原涤纶/棉混纺织物,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分解速率下降,高温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氮气气氛下,800℃时残炭率提高到25%以上;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由原涤纶/棉混纺织物的145.86 kW/m^(2)下降到96.96 kW/m^(2),总热释放量由原涤纶/棉混纺织物的2.75 MJ/m^(2)下降到2.06 MJ/m^(2);PA和CS在织物表面构成膨胀阻燃涂层,显著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混纺织物 壳聚糖 植酸 阻燃整理 生物质膨胀阻燃体系 功能性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回收再利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汤梦瑶 董洁 +4 位作者 田晓姗 孙润军 刘佳彤 司艺涵 王悦鹏 《纺织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服装更换周期缩短,废旧纺织品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针对目前废旧涤/棉混纺织物量大但回收利用率低的现状,主要介绍了此类织物回收再利用的常用方法,详细阐述了醇解法、离子液体法、水热法分离涤棉的研究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服装更换周期缩短,废旧纺织品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针对目前废旧涤/棉混纺织物量大但回收利用率低的现状,主要介绍了此类织物回收再利用的常用方法,详细阐述了醇解法、离子液体法、水热法分离涤棉的研究进展,并对回收利用废旧涤棉纺织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涤/棉混纺织物 醇解法 离子液体法 水热法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阻燃抗菌于一体的多功能涤棉混纺织物的制备
12
作者 张丽耀 宋婉萌 刘云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1-1709,共9页
本研究使用胶原蛋白与苯基膦酸进行反应,制备了磷氮协效阻燃剂胶原蛋白/苯基膦酸盐(POC)。使用浸渍烘干法将其整理到涤棉混纺织物(PTCO)上,详细研究了阻燃整理PTCO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燃烧行为、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阻... 本研究使用胶原蛋白与苯基膦酸进行反应,制备了磷氮协效阻燃剂胶原蛋白/苯基膦酸盐(POC)。使用浸渍烘干法将其整理到涤棉混纺织物(PTCO)上,详细研究了阻燃整理PTCO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燃烧行为、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阻燃机理等。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表明POC均匀地沉积在PTCO的表面。空气氛围下PTCO/POC的R_(max)降低了20.3%,700℃下的残炭由0.6%提升至3.3%。PTCO/POC在垂直燃烧中能够自熄,续燃时间与阴燃时间都为0 s,损毁长度为7.8 cm,LOI值为28.2%。在CCT测试中点燃时间由26 s延长至35 s,最大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分别降低了33.8%和23.6%。此外,PTCO/POC保留了88.1%的断裂强力。PTCO/POC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了99.99%。综上所述,PTCO/POC兼具阻燃性能与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阻燃性能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棉混纺织物在水热体系中的降解
13
作者 张永芳 郭红 +2 位作者 史晟 阎智锋 侯文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8,共9页
为实现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循环利用,以金属盐硫酸铜作为添加剂,采用绿色、经济的水热法对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降解,研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棉与涤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降解行... 为实现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循环利用,以金属盐硫酸铜作为添加剂,采用绿色、经济的水热法对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降解,研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棉与涤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降解行为;在低温水热条件下,棉纤维在非晶区发生降解生成粉末状纤维素及少量葡萄糖,而涤纶在低温下则保持其纤维形貌及理化性质不变,可实现双组分涤纶与棉的分离;在高温水热条件下,涤纶发生降解生成对苯二甲酸,其得率可达91%以上,而棉纤维在高温下则降解炭化形成富含含氧基团的炭材料,实现了涤纶与棉在同一体系中的同时降解;高温环境中涤纶与棉同时降解不会影响棉纤维炭产物的晶体结构,但会对炭产物的形貌有一定影响。该水热降解工艺在低温下可实现涤纶/棉混纺织物双组分的分离,高温下可实现涤纶与棉在同一体系中共同降解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 循环利用 硫酸铜-水热体系 水热分离 水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棉混纺针织物高效漂染一浴两步工艺
14
作者 陈光 王孟泽 +2 位作者 王飞 毛安琪 兰淑仙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9期48-52,共5页
高效漂染一浴两步工艺代替常规漂染工艺处理涤/棉混纺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棉精练及涤染色效果。工艺条件为:TF-213HL 0.5%(omf),分散染料0.5%(omf),浴比1∶10,130℃处理30 min,不排液降温至85℃处理30 min,并加入TF-1291K 1.0%(omf),NaOH ... 高效漂染一浴两步工艺代替常规漂染工艺处理涤/棉混纺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棉精练及涤染色效果。工艺条件为:TF-213HL 0.5%(omf),分散染料0.5%(omf),浴比1∶10,130℃处理30 min,不排液降温至85℃处理30 min,并加入TF-1291K 1.0%(omf),NaOH 0.6%(omf),H_(2)O_(2)8.0%(o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 针织物 漂染 一浴两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棉混纺织物的色牢度研究
15
作者 冯勇凯 徐迅 +4 位作者 金泽 徐士方 王劲松 肖祥广 柳海雄 《纺织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73-76,共4页
文章通过研究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过程,归纳了不同类型分散染料与织物染色牢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蒽醌、杂环类分散染料在涤纶织物上的色牢度相对较差。重点研究了活性染料套染过程中染料、盐、碱等对织物上分散染料的分布以及色牢度... 文章通过研究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过程,归纳了不同类型分散染料与织物染色牢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蒽醌、杂环类分散染料在涤纶织物上的色牢度相对较差。重点研究了活性染料套染过程中染料、盐、碱等对织物上分散染料的分布以及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碱作用下取代基为酯基的偶氮型染料会从涤纶向棉移动,织物的色牢度有所下降;而某些杂环型染料的亲水性增强,浮色从纤维脱落,织物的色牢度提升明显。在染色结束后,利用免还原清洗剂TF-288E和酸性还原清洗粉TF-288BF进行皂洗,可有效去除浮色,省去常规还原清洗工艺,获得优异的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分散染料 耐洗色牢度 一浴皂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棉混纺织物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应用
16
作者 黄定林 罗明智 +1 位作者 梁树文 冯富添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6期41-46,共6页
涤棉混纺织物采用常规工艺进行染色能够获得较好的色牢度,但是染色时间长而且污水处理成本高,不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采用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改进工艺替代常规工艺。在常温(40℃)状态下,以元明粉150 g/L,促染剂1 g/L,2℃/min... 涤棉混纺织物采用常规工艺进行染色能够获得较好的色牢度,但是染色时间长而且污水处理成本高,不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采用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改进工艺替代常规工艺。在常温(40℃)状态下,以元明粉150 g/L,促染剂1 g/L,2℃/min升温至80℃并保温1 min,以1℃/min升温至95℃并保温1 min,以1℃/min升温至127℃并保温30 min进行分散染料与活性染料染色。实验结果表明,染色织物耐干摩擦色牢度可达4~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可达3~4级,耐皂洗色牢度可达4~5级,耐汗渍色牢度达到4~5级,同时能够缩短染色时间、节约用电、减少污水排放,对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满足了实际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织物 分散染料 活性染料 一浴染色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醋酯纤维与棉混纺针织物染整工艺探讨
17
作者 解晓然 李克弯 +1 位作者 刘浩 戈剑 《天津纺织科技》 2024年第3期55-59,共5页
二醋酯纤维诞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因棉与二醋酯纤维混纺面料在染整过程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点,目前二醋酯纤维与棉的混纺应用相对较少。文中主要探讨二醋酯纤维与棉混纺织物在染整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主要针对二醋酯纤维遇碱皂化以及色... 二醋酯纤维诞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因棉与二醋酯纤维混纺面料在染整过程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点,目前二醋酯纤维与棉的混纺应用相对较少。文中主要探讨二醋酯纤维与棉混纺织物在染整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主要针对二醋酯纤维遇碱皂化以及色牢度偏低的技术难点,提供详细的低温前处理方案、酸性还原清洗方案、低温皂洗方案以及高效涤棉固色等解决方案,为二醋酯纤维与棉混纺织物的研究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醋酯纤维 混纺织物 前处理 抗皱 低温皂洗 涤棉固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与涤纶长丝并捻工装面料的生产实践
18
作者 李洪盛 《纺织器材》 2024年第1期54-56,64,共4页
为了解决传统棉/涤混纺工装面料容易起毛起球、耐磨性差、断裂强力低等问题,采用2根CJ 10.8 tex纱与1根涤纶长丝并纱的方式代替棉涤短纤维混纺纱,详述其清花、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倍捻、整经、浆纱等工序的控制要点,并对成... 为了解决传统棉/涤混纺工装面料容易起毛起球、耐磨性差、断裂强力低等问题,采用2根CJ 10.8 tex纱与1根涤纶长丝并纱的方式代替棉涤短纤维混纺纱,详述其清花、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倍捻、整经、浆纱等工序的控制要点,并对成品面料主要质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纱和长丝并纱再进行并捻纱线,代替棉涤短纤混纺纱织造的成品面料,抗皱性和耐磨性好,面料光滑柔顺,耐摩擦色牢度和耐刷洗色牢度好,悬垂性和挺括性也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涤混纺纱 涤纶长丝 并纱 倍捻 工装面料 耐磨性 断裂强力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竹浆纤维混纺保暖织物生产实践
19
作者 刘沙 刘超 +3 位作者 朱献波 马万强 赵胜男 李梦翔 《纺织器材》 2024年第6期47-51,共5页
为开发一种蜂巢组织的保暖织物,根据棉纤维、普通竹浆纤维、中空竹浆纤维及细号涤纶纤维性能优势及结构特点,设计不同混纺比的9.7 tex纱,分析中空竹浆纤维/涤纶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纺纱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技术难点,并对比不同纱线... 为开发一种蜂巢组织的保暖织物,根据棉纤维、普通竹浆纤维、中空竹浆纤维及细号涤纶纤维性能优势及结构特点,设计不同混纺比的9.7 tex纱,分析中空竹浆纤维/涤纶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纺纱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技术难点,并对比不同纱线的成纱指标;设计中空竹浆纤维/涤纶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织物规格及组织,分析其织造工序工艺参数与技术难点,并与精梳棉、普通竹浆纤维织物进行面料服用舒适性能指标对比。指出:中空竹浆纤维蓬松轻盈,但强力低、抱合性差、易损伤,与适当比例的棉纤维和细号涤纶纤维混纺,可有效提高可纺性和纱线的综合指标;使用中空竹浆纤维混纺纱生产的织物具有良好的保暖性、柔软性和透湿性等服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浆纤维 棉纤维 涤纶纤维 抱合性 断裂强力 混纺纱 蜂巢组织 保暖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层层自组装法整理多巴胺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威 关晋平 +1 位作者 陈国强 匡小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100,共7页
为了赋予涤/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以pH值为5、质量分数为1%壳聚糖溶液和pH值为2、质量分数为1.5%植酸钠溶液,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对经多巴胺改性后的涤/棉(65/35)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其中正负离子交替沉积1次记为组装1层,第1... 为了赋予涤/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以pH值为5、质量分数为1%壳聚糖溶液和pH值为2、质量分数为1.5%植酸钠溶液,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对经多巴胺改性后的涤/棉(65/35)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其中正负离子交替沉积1次记为组装1层,第1层内每次组装15 min,第1层后各次组装时间为5 min,共组装15层。探讨了整理后织物极限氧指数(LOI)、炭长、热重、热释放速率、炭渣形貌等性能。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可以提高涤/棉混纺织物的反应性,有利于阻燃整理;整理后织物阻燃性能显著提高,LOI值从未整理时的18.8%提高到28.7%;热分解温度比未整理织物大幅提前,炭渣含量较未整理提高了5.7%;整理后织物点燃时间延长,平均热释放速率(HRR)和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分别为14.16 k W/m2和51.07 k W/m2,相较未整理涤/棉织物下降了84.62%和78.47%,织物燃烧危险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阻燃性能 多巴胺 改性 静电层层自组装法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