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微电极表面负载含氧官能团及PDDA-纳米金粒子用于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检测
1
作者 李元 王婷婷 +1 位作者 李梅 程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56-1661,共6页
将碳纤维微电极(CFME)置于超纯水中进行恒电位电沉积,在其表面修饰含氧基团(RO);再采用恒电位法在电极表面负载以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保护剂制备的纳米金粒子(Au NPs),制得RO/Au NPs-PDDA/CFME修饰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修... 将碳纤维微电极(CFME)置于超纯水中进行恒电位电沉积,在其表面修饰含氧基团(RO);再采用恒电位法在电极表面负载以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保护剂制备的纳米金粒子(Au NPs),制得RO/Au NPs-PDDA/CFME修饰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修饰前后碳纤维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修饰电极在多巴胺(DA)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20 mmol/L p H=7.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复合修饰膜RO/Au NPs-PDDA对DA具有显著的电催化活性.在最优实验条件下,采用差示脉冲伏安技术(DPV)对DA进行定量分析,DA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10-7~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12,检出限达3.3×10-8mol/L(S/N=3).该修饰方法重现性好,电极稳定性佳,制备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中DA的高灵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pdda) 功能化纳米金 碳纤维微电极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对PDDA与一氯胺反应形成NDMA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范丽娟 邓斌 张跃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83,共6页
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与一氯胺反应形成消毒副产物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微污染原水的氨氮含量条件下进行预氯氧化后,先加PAC后加PDDA、先加PDDA后加PAC、同时投加PAC和PDDA、投... 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与一氯胺反应形成消毒副产物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微污染原水的氨氮含量条件下进行预氯氧化后,先加PAC后加PDDA、先加PDDA后加PAC、同时投加PAC和PDDA、投加PAC-PDDA这几种混凝剂投加方式测得NDMA生成质量浓度在30 ng/L左右,与未加PAC时生成NDMA的质量浓度22.80 ng/L相比,加入PAC后生成NDMA含量均稍有增加。各种投加方式下仅改变反应时间、温度、一氯胺或PDDA投加量与形成NDMA的量均不产生影响。在接近实际预氯氧化-复合混凝剂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模式下,NDMA生成量与反应条件和投加PAC相关,但实质是受投加PAC引起体系pH改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 一氯胺 消毒副产物 N-亚硝基二甲胺(NDMA) 聚合氯化铝(PAC)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增效层层自组装构建乙醇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
3
作者 苗智颖 李莎 +2 位作者 秦霞 王会才 陈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5-87,共3页
以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阳离子聚电解质,以乙醇氧化酶(AOD)为带负电的生物分子,结合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层层自组装(1ayer—by—layer)制备聚烯丙胺/聚磺化乙烯硫酸盐乙醇(PAA/PVS)。抗干扰膜修饰Pt电极,... 以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阳离子聚电解质,以乙醇氧化酶(AOD)为带负电的生物分子,结合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层层自组装(1ayer—by—layer)制备聚烯丙胺/聚磺化乙烯硫酸盐乙醇(PAA/PVS)。抗干扰膜修饰Pt电极,在此基础上将PDDA与AOD交替组装在修饰好的电极上,构建了电流型乙醇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MWCNTs的引入使电极对H2O2的催化电流明显增大,制成的酶电极可以有效控制酶量的使用,酶膜组装层数为6时最优,对乙醇的灵敏度为2.913μA/mol/L,在2×10^-4~8×10^-3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2×10μmol/L(S/N=3),并且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层层自组装 乙醇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锈-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
4
作者 陆永生 徐喜旺 +2 位作者 冯威 陈晨 万俊锋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130,共6页
利用绿锈(GR)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为原料制备绿锈-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GRPDM)复合絮凝剂,采用FT-IR、SEM、XRD表征,考察制备过程中有机物比例及制备温度对絮凝性能的影响。以模拟含磷污水、实际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探究p... 利用绿锈(GR)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为原料制备绿锈-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GRPDM)复合絮凝剂,采用FT-IR、SEM、XRD表征,考察制备过程中有机物比例及制备温度对絮凝性能的影响。以模拟含磷污水、实际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探究pH和投加量对絮凝效率的影响,并使用Zeta电位、有效粒径分布验证其在不同pH下的絮体特征。结果表明,制备最佳条件:PDM与GR体积比为0.3%,温度为50℃;GR-PDM结构特征相较于GR,更有利发挥吸附架桥及电中和作用,稳定性更强;pH为8、投加量为50 mg/L时,处理模拟污水总磷去除率达90%以上;pH为7、投加量为120 mg/L时,实际印染废水氨氮、总磷、COD去除率分别达38%、96%、56%。应用结果与絮体特征分布证明其在pH为7~9范围内的絮凝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锈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絮凝剂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开发作高效有机缩膨剂的化合物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斯迈 苏勇 +1 位作者 刘俊 赫崇衡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6-281,共6页
在选定条件下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环氧氯丙烷与二甲胺、三甲胺或二乙烯三胺合成了链结构不同的6种聚季铵盐及一种单季铵盐;按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方法,以KC l和商品缩膨剂RUN为对比剂,测定了这7种季铵盐及DMDAAC单体在10、2... 在选定条件下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环氧氯丙烷与二甲胺、三甲胺或二乙烯三胺合成了链结构不同的6种聚季铵盐及一种单季铵盐;按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方法,以KC l和商品缩膨剂RUN为对比剂,测定了这7种季铵盐及DMDAAC单体在10、20、50 g/L溶液中对钙基膨润土的防膨率和对已水化膨胀钙基膨润土的缩膨率。除DMDAAC聚合物PDMD(50 g/L溶液)和DMDAAC(20和50 g/L)外,这8种季铵盐均无缩膨性,认为具缩膨性的季铵盐分子中不应含非离子极性基因如羟基和醚基,阳离子应在支链或杂环上,且相对分子质量适当。KC l和RUN缩膨处理的持久性均不如DMDAAC单体。以亚硫酸钠/过硫酸铵引发体系合成较低相对分子质量PDMD的正交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所有PDMD在溶液浓度为10 g/L时均无缩膨性,溶液浓度20和50 g/L时缩膨率最大值分别为16.06%和22.86%;以防膨率或缩膨率为目的指标合成PDMD的条件不同;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PDMD的缩膨率,溶液浓度20和50 g/L时分别为13.12%和22.20%,接近或略低于RUN和KC l的水平;将该样品与KC l复配不能提高缩膨率。考察了用PDMD缩膨和防膨处理后的钙基膨润土的红外光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聚季铵盐 黏土稳定剂 防膨性 缩膨性 结构/性能关系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合成 缩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DAAC改性玉米醇溶蛋白负载阿维菌素纳米颗粒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梓泳 陈龙 +2 位作者 马文丹 周红军 周新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68-2074,共7页
为提高阿维菌素叶面沉积率及其抗紫外分解性能,本文设计构建了叶面亲和的纳米载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玉米醇溶蛋白(Zein),得到表面携带正电荷的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并将其用于负载阿维菌素。采用红外... 为提高阿维菌素叶面沉积率及其抗紫外分解性能,本文设计构建了叶面亲和的纳米载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玉米醇溶蛋白(Zein),得到表面携带正电荷的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并将其用于负载阿维菌素。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改性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4.92nm的载药纳米粒子,载体对阿维菌素的包封率为(34.75±0.18)%。与植物表面的静电作用提升了纳米粒子悬浮液在植物表面的润湿性能,接触角大小随PDMDAAC接枝量增大而降低,由77.38°减小到64.60°;叶面滞留量可达33.69mg/cm^(2)。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对阿维菌素的包覆提升了其抗紫外性能,半衰期由15min延长至40min,且阿维菌素的释放速率可通过PDMDAAC接枝率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玉米醇溶蛋白 阿维菌素 缓释 抗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