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型St/BVA/BA微凝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6
1
作者 吴俊涛 于成芬 +2 位作者 陈守明 赵晓燕 吴其晔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51,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和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核壳型 St/ BVA/ BA微凝胶 ,研究了不同乳化剂配比及加入方式、不同引发剂及其加入方式等对乳液聚合转化率及稳定性的影响 ;对半连续法制备的核壳结构微凝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 Ca2 + 稳定性、稀释... 采用种子乳液和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核壳型 St/ BVA/ BA微凝胶 ,研究了不同乳化剂配比及加入方式、不同引发剂及其加入方式等对乳液聚合转化率及稳定性的影响 ;对半连续法制备的核壳结构微凝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 Ca2 + 稳定性、稀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凝胶 核壳结构 乳胶粒 乳液聚合 St BVA BA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物酸掺杂接枝聚苯胺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南军义 林薇薇 田永辉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97-300,共4页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酸为核 ,聚苯胺为壳的导电高分子复合物。复合物的电导率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用粒径分析仪、TEM、FT -IR和DSC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酸为核 ,聚苯胺为壳的导电高分子复合物。复合物的电导率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用粒径分析仪、TEM、FT -IR和DSC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形成了核壳结构 ,由于共聚物酸起到了掺杂剂的作用 ,使制得的复合物能在环己酮、四氢呋喃等普通有机溶剂中有好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聚苯胺 电导率 共聚物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与表征技术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琨 向明 +1 位作者 周德惠 胡文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3-65,共3页
简要介绍了一种制备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方法——乳液聚合,概述了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及其表征技术。
关键词 形成机理 乳液聚合 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 核壳结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3水性核壳结构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3
4
作者 和玲 梁军艳 +2 位作者 高敏 朱江安 徐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 ctyflon-G 04)为原料的水性核壳型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 ctyflon-G 04)为原料的水性核壳型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利用FT-IR、SEM-EDX、TEM、DSC等手段研究了乳液的稳定性、乳胶粒子的结构和形态,分析了氟单体含量和复合乳化剂含量对聚合物乳液性能及成膜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合物 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成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二甲氧基苯胺的乳液聚合及聚合物结构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戴李宗 许一婷 +1 位作者 邹友思 吴辉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研究了温度、引发剂过硫酸钾 ( KPS)、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对 2 ,5-二甲氧基苯胺 ( DMAn)乳液聚合的影响 ,确定了较合适的聚合条件 .当 [单体 ]=6.0× 1 0 -3 mol/L,[SDS]≥ 5.0× 1 0 -2 mol/L,[KPS]=3 .5× 1 0 -... 研究了温度、引发剂过硫酸钾 ( KPS)、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对 2 ,5-二甲氧基苯胺 ( DMAn)乳液聚合的影响 ,确定了较合适的聚合条件 .当 [单体 ]=6.0× 1 0 -3 mol/L,[SDS]≥ 5.0× 1 0 -2 mol/L,[KPS]=3 .5× 1 0 -3 mol/L,反应温度为 85℃时 ,反应 2 .0 h可得到 Mn=1 .2 2× 1 0 4 (相当于 80个链节 )的PDMAn.用 1H NMR、FTIR和 TEM等技术分析了 PDMAn的结构、形态 ,确定了 PDMAn是对位聚合的产物 ,聚合物链中苯式与醌式结构的比例约为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氧基苯胺 乳液聚合 结构 2 5-二甲氧基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三元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和玲 朱江安 +1 位作者 徐岩 梁军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Actyflon-G03)、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采用质量比为1/1的OP-10/SDS复合乳化剂,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结构共聚物乳液。研究了温度对聚合反应、氟单体含量对聚合物膜吸... 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Actyflon-G03)、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采用质量比为1/1的OP-10/SDS复合乳化剂,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结构共聚物乳液。研究了温度对聚合反应、氟单体含量对聚合物膜吸水性及硬度的影响,采用DSC、SEM-EDX、TEM表征了共聚物膜的性能及乳胶粒子特征。结果表明:当Actyflon—G03含量为23.28%时,核壳型结构粒子呈球形分布,粒径约为80~110nm,膜吸水率最低,硬度最高,并有75.85%的最大转化率和0.58%的最低凝胶率。SEM-EDX分析显示,氟原子在成膜过程中向膜表面迁移,降低了膜的表面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核壳结构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硅丙烯酸酯核壳型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8
7
作者 和玲 徐岩 +1 位作者 朱江安 梁军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7-192,共6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壳的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利用FTIR,TEM,SEM—EDX和DSC等手段对乳液组成、乳胶粒子结构、膜表面及断面形态等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氟/硅含量对聚合物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壳粒子尺寸为20~30nm,乳液膜的性能与膜表面氟和硅的含量及相容性有较大的相关性,当m(氟):m(硅单体)=3:1时,形成的膜均匀透明,吸水率较低,尺寸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含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 核壳结构 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氟碳聚合物乳液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立军 史鸿鑫 +1 位作者 武宏科 项菊萍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1-337,共7页
通过低聚物形成、种子乳液制备和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备自交联氟碳聚合物乳液,由实验优化配方和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自交联氟碳聚合物乳液的较佳条件是:n(BA)∶n(MAA)=1.0∶1.60,低聚物P(BA/MANa)用量为6%... 通过低聚物形成、种子乳液制备和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备自交联氟碳聚合物乳液,由实验优化配方和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自交联氟碳聚合物乳液的较佳条件是:n(BA)∶n(MAA)=1.0∶1.60,低聚物P(BA/MANa)用量为6%,m(BA)∶m(MMA)=40∶60,自交联单体加量为2%,丙烯酸六氟丁酯用量为15%,反应温度为80℃,引发体系为过硫酸钾与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通过FTIR、TEM、MFT、乳胶膜的接触角和吸水率等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氟碳聚合物乳液,其成膜稳定性和乳胶膜性能均优于用常规法制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自交联 氟碳聚合物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聚合法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增稠剂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小瑞 朱胜庆 李培枝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采用两步聚合法,即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自聚得到聚电解质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PDMC与丙烯酸、长碳链疏水单体丙烯酸十八酯(ODA)等单体共混,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进行反... 采用两步聚合法,即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自聚得到聚电解质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PDMC与丙烯酸、长碳链疏水单体丙烯酸十八酯(ODA)等单体共混,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进行反相乳液聚合,得到疏水缔合型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增稠剂乳液。考察了该增稠剂的交联结构、PDMC用量、ODA用量、MBAM用量对增稠剂乳液增稠能力及耐盐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DMC用量(相对于增稠剂乳液的质量分数,下同)为13.800%、ODA用量为0 600%、MBAM用量为0.170%时,增稠剂具有优良的增稠能力和耐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增稠剂 反相乳液聚合 两性聚合物 疏水缔合 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的合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德华 袁才登 +2 位作者 王艳君 杨连成 曹同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48,共3页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及丙烯酸为单体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进行了种子乳液聚合 ,通过“粒子设计”利用核壳结构化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出核壳结构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 ,以克服需单独制备两种乳液的缺点。研究了交联单体...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及丙烯酸为单体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进行了种子乳液聚合 ,通过“粒子设计”利用核壳结构化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出核壳结构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 ,以克服需单独制备两种乳液的缺点。研究了交联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交联单体用量、单体用量和乳化剂用量对反应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 核壳结构乳胶粒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互穿网络型丙烯酸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汉鹏 李效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74-777,共4页
以 x PEA/x PSt和 x PEA/x PSAN体系为例 ,考察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乳液互穿网络聚合物( LIPN)的合成条件 ,通过 TEM观察了乳粒形态结构 . x PEA在较低的交联度下 ,x PEA/x PSt(质量比75 /2 5 )和 x PEA/x PSAN乳粒为一壳多核的反核... 以 x PEA/x PSt和 x PEA/x PSAN体系为例 ,考察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乳液互穿网络聚合物( LIPN)的合成条件 ,通过 TEM观察了乳粒形态结构 . x PEA在较低的交联度下 ,x PEA/x PSt(质量比75 /2 5 )和 x PEA/x PSAN乳粒为一壳多核的反核壳结构 ,但是 x PEA在较高的交联度下则生成核壳结构乳粒 . DSC分析结果表明 ,在反核壳的乳粒中两种聚合物之间形成互穿网络 ( IPN)结构 .考察了 x PEA/x PSt体系 LIPN型热塑性弹性体 ( TPE)的力学性能与互穿网络之间的关系及微相重组在材料力学性能中的作用 .x PEA中 TEGDA的质量分数为 0 .5 % ,x PSt中 DVB的质量分数为 0 .1 5 %时 ,材料性能最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互穿网络聚合物 聚丙烯酸酯 热塑性弹性体 反核壳结构 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合成与结构控制——(Ⅰ)核层乳胶粒的制备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庆华 杨忠兵 +1 位作者 詹晓力 陈丰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苯乙烯为共聚单体,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与碱溶胀的方法制备了中空聚合物乳液微球,通过透射电镜(TEM)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复合乳液的微相形态,着重研究了核层乳胶粒的制备过程及其影响规律,以及对中空聚合物微... 以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苯乙烯为共聚单体,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与碱溶胀的方法制备了中空聚合物乳液微球,通过透射电镜(TEM)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复合乳液的微相形态,着重研究了核层乳胶粒的制备过程及其影响规律,以及对中空聚合物微球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层甲基丙烯酸(MAA)用量在10%-30%,乳化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8%-1.2%,通过“饥饿”态进料的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可制备粒径均一核层乳胶粒,可用于制备理想结构的中空聚合物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聚合物微球 碱溶胀 种子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可控PMMA/PAN/PMMA三层核壳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日升 杨光智 +4 位作者 刘洋 凌立成 王霞 贾瑞萍 杨俊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采用多步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三层核壳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AN/PMMA)聚合物微球。并通过改变单体加入量得到一系列不同结构的三层核壳微球。使用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得到的三... 采用多步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三层核壳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AN/PMMA)聚合物微球。并通过改变单体加入量得到一系列不同结构的三层核壳微球。使用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得到的三层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微球具有清晰的三层核壳结构,直径在300 nm^500nm之间;其第二层及第三层厚度可分别控制在15 nm^30 nm,40 nm^70 nm之间,较易实现了三层核壳聚合物结构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结构可控 三层核壳 聚合物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S和PVC/MBS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松茂 谭作勤 +2 位作者 钟圣兆 夏成林 沈家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6期133-139,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三元共聚物MBS树脂和PVCNBS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性能。采用间歇加料法得到形态规整的核壳型树脂。改变三元组分比例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能大大影响PVC增韧效果,当B=42%时S:M=(34~30... 本文研究了三元共聚物MBS树脂和PVCNBS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性能。采用间歇加料法得到形态规整的核壳型树脂。改变三元组分比例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能大大影响PVC增韧效果,当B=42%时S:M=(34~30):(24~28)为宜。DSC测定结果表明:PVC与MBS的壳层PMMA能很好相容,从二相间的相容结构形态证实,共混物间形成良好的粘合界面层,通过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到PVCNBS共混体系由脆性转变为韧性的结构形态和形貌特征,抗冲击值可由纯PVC时的4kJ/m2增到MBS15份时的50kJ/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聚氯乙烯 结构-性能关系 M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用核壳聚合物前驱体的合成及性能
15
作者 张旺玺 王艳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8,共4页
采用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在75℃无皂乳液聚合合成核壳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核壳聚合物作为碳纳米管的前驱体。对合成核种子胶乳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核壳聚合物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热重... 采用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在75℃无皂乳液聚合合成核壳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核壳聚合物作为碳纳米管的前驱体。对合成核种子胶乳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核壳聚合物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和差示热分析等对种子和核壳聚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壳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圆形度,核层直径大约350 nm,壳层厚度100 nm左右。核壳聚合物和种子聚合物具有不同的热性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核壳聚合物 结构性能表征 碳纳米管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体系L′IPN的合成和性能研究──Ⅰ(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体系L′IPN的相容性
16
作者 吴蓁 赵德仁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80-488,共9页
通过DMS、电镜、平衡溶胀比、密度等测定研究了将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等乙烯基单体作为共聚组分引入全(甲基)丙烯酸酯L’IPN(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种子乳液聚合所形成的L'IPN具有“核... 通过DMS、电镜、平衡溶胀比、密度等测定研究了将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等乙烯基单体作为共聚组分引入全(甲基)丙烯酸酯L’IPN(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种子乳液聚合所形成的L'IPN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无规共聚引进不同链结构能显著地调节IPN(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相容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L’IPN中的网络密度对提高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是有效的;密度效应在IPN共混系统中存在,但其正负偏差的同时出现体现出IPN结构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N 相容性 种子乳液聚合 甲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合成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欣怡 张森 +1 位作者 王树涛 宋永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05,共14页
在过去的20年中,聚合物中空微球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们表现出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和高负载力的特性,在催化、药物递送及能量存储等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合评述了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合成策略,主... 在过去的20年中,聚合物中空微球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们表现出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和高负载力的特性,在催化、药物递送及能量存储等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合评述了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合成策略,主要包括模板法、乳液聚合法、自组装与及微流控等,并详细阐述和讨论了这些合成策略的原理、典型过程以及优缺点.同时,还指出了现有合成策略面临的挑战以及聚合物中空微球存在的不足,并对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制备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中空结构 模板 乳液聚合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渗透溶胀法制备微米/亚微米级中空聚合物微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忠兵 詹晓力 陈丰秋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9-72,共4页
介绍了酸碱渗透溶胀法制备微米/亚微米级中空聚合物微球,以该方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具体步骤为顺序,综述了现阶段该方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方法中有关微球中空形态及性质控制的影响因素,并对中空聚合物微球未来... 介绍了酸碱渗透溶胀法制备微米/亚微米级中空聚合物微球,以该方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具体步骤为顺序,综述了现阶段该方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方法中有关微球中空形态及性质控制的影响因素,并对中空聚合物微球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渗透溶胀法 中空聚合物微球 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合物微球接枝硅油的超滑棉织物制备及其防污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典典 于梦楠 +2 位作者 李敏 刘明明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9-125,共7页
为提高超滑织物的物理化学稳定性,首先采用乳液聚合法以乙烯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V-SiO_(2))为原料制备自黏性核壳型聚合物微球,将其经浸涂-焙烘工艺组装到棉织物表面得到粗糙基底;然后利用氨基-环氧基接枝反应、氨基-羟基氢键作用将氨... 为提高超滑织物的物理化学稳定性,首先采用乳液聚合法以乙烯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V-SiO_(2))为原料制备自黏性核壳型聚合物微球,将其经浸涂-焙烘工艺组装到棉织物表面得到粗糙基底;然后利用氨基-环氧基接枝反应、氨基-羟基氢键作用将氨基硅油接枝在粗糙基底表面得到超滑织物。探究了超滑织物的疏液、防污及物理化学稳定性能。结果表明:超滑织物中超滑表面的粗糙结构由粒径为321.3 nm的微球构成,表面水滴接触角为138°;水、二甲基亚砜在超滑织物表面的滑动角分别为7°、15°;接触番茄酱、咖啡污物后,超滑表面黏附量显著减少;经200 mL以内水冲击后,超滑织物表面水、二甲基亚砜的滑动角分别小于12°、26°;在pH值为3~9条件下其表面液滴的接触角稳定在42°~4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滑棉织物 乳液聚合 聚合物微球 核壳结构 疏液防污 防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