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PMMA有限宽板圆孔应力集中研究
1
作者 刘雯雯 王得志 +1 位作者 段琨煜 王志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4,101,共9页
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其优异的性能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以其为原材料的开孔构件会因孔边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的强度降低甚至失效。目前对于无限大板下圆孔应力集中的理论分析已经成熟,但对于有限宽板,由于自由边界... 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其优异的性能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以其为原材料的开孔构件会因孔边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的强度降低甚至失效。目前对于无限大板下圆孔应力集中的理论分析已经成熟,但对于有限宽板,由于自由边界和有限区域的存在,仍难以对圆孔孔边的应力分布进行精确计算。为了探究带孔PMMA有限宽板的孔边应力集中规律,针对PMMA材料,通过数字图像相关(DIC)对有限宽板下不同直径的圆孔孔边应力集中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板宽的情况下,随着孔径的增加,孔边最大应力集中系数提高,但圆孔远端应力低于板件所受平均应力,从而出现孔边应力趋于线性分布的现象。结合应力流原理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实验数据对有限宽板修正解进行验证,确定了有限宽板修正解的适用范围为:孔径/板宽之比Q≤0.3。考虑到离面位移对2D-DIC测量小变形的应变带来的误差,结合孔边区域应变电测法与2D-DIC对比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依据离面影响因数来确定取值范围的方法,从而获得准确的应变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应力集中 圆孔 有限宽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改性B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导热性能
2
作者 郭玉呈 许蒙 +2 位作者 李建保 陈拥军 骆丽杰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采用一种改进的固相反应法,结合超声剥离法得到高纵横比的BN纳米管(BNNTs)和高比表面积的BN纳米片(BNNSs),并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BN进行氨基化改性。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通过添加改性的BNNTs和BNNSs,制备高热导率的P... 采用一种改进的固相反应法,结合超声剥离法得到高纵横比的BN纳米管(BNNTs)和高比表面积的BN纳米片(BNNSs),并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BN进行氨基化改性。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通过添加改性的BNNTs和BNNSs,制备高热导率的PMMA/改性BN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BN纯度高,结晶度好,改性后仍然保持高结晶度,氨基基团接枝到BN表面,有效改善了BN与PMMA的相容性。当改性BN用量为20%(w)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70 W/(m·K),较纯PMMA提高了338%。此外,改性BN的加入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BNNTs/BNNSs良好的导热网络可以有效限制PMMA分子链的流动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从而利于其弹性模量的提高,改性BN用量为20%(w)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最大,为1.2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氮化硼纳米管 氮化硼纳米片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质量对MMA聚合过程及其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宋月潇 周贵阳 +7 位作者 张雄伟 周丽霞 陈耀 杨郑 邓杭军 李子昊 蔡晨曦 尹红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2,共5页
选用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均聚反应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考察MMA色度、水分和阻聚剂含量对聚合及PMM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达到光学级PMMA的要求,MMA色度应控制在6以下;水分对聚合无直接影响,... 选用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均聚反应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考察MMA色度、水分和阻聚剂含量对聚合及PMM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达到光学级PMMA的要求,MMA色度应控制在6以下;水分对聚合无直接影响,但考虑PMMA的成型加工过程,并避免PMMA水解,建议水分控制在500 mg/kg以下;阻聚剂含量低于10 mg/kg时对聚合及PMMA性能的影响较小,可直接用于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本体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玻璃双轴拉伸工艺力学模拟
4
作者 王明全 丁尧 +3 位作者 张晓雯 李茂源 张云 颜悦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19,140,共8页
为了研究工艺参数对双轴拉伸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范围,开展有机玻璃双轴拉伸工艺力学模拟。首先对有机玻璃进行低应变率下的高温单轴拉伸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拟合Duan-Saigal-Greif-Zimmerman(DSGZ)本构模型的参数,并在有限元软件... 为了研究工艺参数对双轴拉伸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范围,开展有机玻璃双轴拉伸工艺力学模拟。首先对有机玻璃进行低应变率下的高温单轴拉伸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拟合Duan-Saigal-Greif-Zimmerman(DSGZ)本构模型的参数,并在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DSGZ本构模型可准确的描述有机玻璃在双轴拉伸对应温度和应变率下的拉伸力学行为。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工况进行不同工艺下的大尺寸有机玻璃双轴拉伸仿真,分析了温度和拉伸速度对拉力、中间主要拉伸区域应力和边缘拉伸区域正应力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高于403 K、拉伸速度小于0.667 mm/s时,拉伸速度对拉力的影响较小,提高温度可以降低拉力、中间主要拉伸区域应力,采用较低的拉伸速度和提高温度可以改善边缘拉伸区域的受力均匀性,最终确定了双轴拉伸的温度在413 K以上、拉伸速度在0.333 mm/s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玻璃 双轴拉伸 本构模型 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响应型PMMA非晶光子晶体-可生物降解膜的制备及在葡萄新鲜度指示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雯雯 梁力生 +1 位作者 李梅 范小平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190,共9页
颜色通常分为结构色和色素色,但一些色素色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结构色具有环保、不易褪色的特点,将结构色与可生物降解膜结合,同时利用结构色的响应性能,可以制备出颜色鲜艳的智能响应包装。本研究首先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 颜色通常分为结构色和色素色,但一些色素色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结构色具有环保、不易褪色的特点,将结构色与可生物降解膜结合,同时利用结构色的响应性能,可以制备出颜色鲜艳的智能响应包装。本研究首先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探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添加量、过硫酸钾(KPS)添加量和反应温度对PMMA微球粒径和分散性能的影响。当MMA添加量为8mL、过硫酸钾添加量为0.3g、温度为75℃时,可以制备出分散性能较好的PMMA微球。然后,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柠檬酸制备可生物降解膜,进而将PMMA微球喷涂在其表面,得到PMMA非晶光子晶体-可生物降解膜(PMMA-降解膜),并探究PMMA-降解膜对乙醇气体的响应原理。最后,将PMMA-降解膜应用于葡萄的新鲜度可视化包装中。结果表明,葡萄变质产生的乙醇气体在10min内可使PMMA-降解膜由蓝色变为黄绿色,并且可以重复使用3次,该膜能够用于葡萄新鲜度的可视化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非晶光子晶体 可生物降解膜 乙醇气体响应 葡萄 新鲜度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PDA增强PVDF/PMMA复合薄膜的介电与储能性能研究
6
作者 黄云龙 崔巍巍 +1 位作者 侯亚娟 董昊霖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42-251,共10页
本工作采用多巴胺(DA)在钛酸钡(BT)纳米颗粒表面自聚合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钛酸钡@聚多巴胺(BT@PDA)颗粒,分别将相同质量的BT和BT@PDA颗粒分散到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VDF/PMMA)共混聚合物基质中,制得BT/PVDF/PMMA复合薄膜和BT@P... 本工作采用多巴胺(DA)在钛酸钡(BT)纳米颗粒表面自聚合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钛酸钡@聚多巴胺(BT@PDA)颗粒,分别将相同质量的BT和BT@PDA颗粒分散到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VDF/PMMA)共混聚合物基质中,制得BT/PVDF/PMMA复合薄膜和BT@PDA/PVDF/PMMA复合薄膜。实验结果表明,PDA包覆层在提高介电常数、抑制介电损耗、提高击穿场强和改善力学性能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室温下BT@PDA/PVDF/PMMA复合薄膜在10~2Hz下介电常数达到10.9,与未加填料的PVDF/PMMA薄膜相比提升了67.7%;介电损耗为0.052,降低了32.4%;击穿场强达到606 kV/mm,提升了68.8%;放电能量密度达到10.3 J/cm^(3),提升了128.9%,并且充放电效率保持在58%以上。在高温(50~90℃)情况下,PDA包覆层在介电性能、储能性能方面仍然发挥了积极作用。70℃时,BT@PDA/PMMA/PVDF复合薄膜的储能密度为6.48 J/cm^(3),充放电效率仍然在5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密度 介电性能 聚偏氟乙烯(PV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BT@P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S结构特性对PC/ABS/MBS共混体系的影响
7
作者 王永泉 刘孟松 +3 位作者 刘华 洪成宇 李家伟 周超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0,共7页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不同结构特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以其为相容剂,将其与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熔融共混制备PC/ABS/MBS共混体系,研究了不同结构特性MBS对PC/ABS/MBS共混体系性...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不同结构特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以其为相容剂,将其与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熔融共混制备PC/ABS/MBS共混体系,研究了不同结构特性MBS对PC/ABS/MBS共混体系性能及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MBS后,产生了PC、ABS的界面张力使相容性增大。随着MBS粒径的增大,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显著提升。在MBS外壳中引入丙烯酸丁酯单体(BA),当BA含量达到7.5%时,经过测试其冲击强度可以达到498.05 J/m,此时力学性能较好,且熔体流动速率随着B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冲击断面存在显著的塑性流动现象,增加其能量吸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聚碳酸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相容性 塑性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结构间位芳纶复合纸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一帆 胡凤英 +3 位作者 梁莹浩 郑雨露 石宜蕊 王思蕊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5-79,85,共6页
基于间位芳纶纸(MAP)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采用真空浸渍法构筑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全有机PMMA-MAP-PMMA(P-M-P)复合纸。P-M-P复合纸表面粗糙度的降低以及内部孔隙率的减少显著改善了其力学性能和击穿强度。当PMMA溶液浓度为15%时,P-... 基于间位芳纶纸(MAP)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采用真空浸渍法构筑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全有机PMMA-MAP-PMMA(P-M-P)复合纸。P-M-P复合纸表面粗糙度的降低以及内部孔隙率的减少显著改善了其力学性能和击穿强度。当PMMA溶液浓度为15%时,P-M-P复合纸击穿强度达68.8MV/m,相较于纯MAP提升了73.7%;此外,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发现,PMMA的禁带宽度高达7.21eV,有助于进一步改善P-M-P复合纸的绝缘性能。因此,在MAP表面形成高绝缘层有助于改善其绝缘性能和击穿强度,有望为开发具有更高击穿强度的MAP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位芳纶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三明治结构 击穿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孔间导向孔对爆炸裂纹扩展方向控制的数值模拟
9
作者 缪广红 孙文翔 +1 位作者 张旭 孙伟波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为了研究导向孔控制爆破裂纹扩展方向的作用机理,以有机玻璃(PMMA)作为爆炸介质,采用ANSYS/LS-DYNA软件,分别对两孔之间无导向孔、有圆形导向孔和带切槽导向孔的爆破裂纹扩展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3种情况下两孔之间爆破裂... 为了研究导向孔控制爆破裂纹扩展方向的作用机理,以有机玻璃(PMMA)作为爆炸介质,采用ANSYS/LS-DYNA软件,分别对两孔之间无导向孔、有圆形导向孔和带切槽导向孔的爆破裂纹扩展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3种情况下两孔之间爆破裂纹的扩展方向和贯通情况,研究了各导向孔孔壁上测点的应力时程曲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带切槽导向孔与炮孔间距为12.5 cm、15.0 cm和17.5 cm时裂纹均实现了贯通,圆形导向孔与炮孔间距为12.5 cm时裂纹实现了贯通,无导向孔时两侧炮孔的裂纹均呈现为一上一下错开的趋势;带切槽导向孔两侧的应力明显大于圆形孔,在裂纹扩展上有更强的导向作用。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切槽导向孔有更好的导向效果;在控制岩体定向断裂的实际工程中,可以在炮孔之间设置切槽导向孔,有利于引导裂纹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损伤 裂纹扩展 贯穿机制 导向孔 有机玻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成型方法对客舱观察窗残余应力的影响
10
作者 王韬 许雪婷 +4 位作者 王博伦 孙琦伟 葛勇 郎建林 颜悦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4,共10页
针对民用航空的有机玻璃,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客舱观察窗,对比了常规注射成型(CIM)和注射压缩成型(ICM)两种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观察窗残余应力的影响,其中CIM工艺参数包括了注射速度、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冷却时间、保压... 针对民用航空的有机玻璃,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客舱观察窗,对比了常规注射成型(CIM)和注射压缩成型(ICM)两种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观察窗残余应力的影响,其中CIM工艺参数包括了注射速度、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冷却时间、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ICM工艺参数包括了注射速度、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冷却时间、压缩行程和压缩速度。结果表明,CIM中保压压力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熔体温度、保压时间和注射速率,模具温度和冷却时间的影响最弱;ICM中熔体温度、压缩行程和冷却时间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大,压缩速度和注射速度次之,模具温度最弱。随着熔体温度的升高,不同工艺方法下观察窗的残余应力降低均超过60%。ICM中更多阶段的压力控制使得模腔压力更加均匀,增大压缩行程和压缩速率可以降低注射压力、减小充填阻力和压力梯度,进一步降低分子链取向和残余应力,可控制应力均值在12 nm(光程差)以下。采用优化的ICM工艺,制备出残余应力低、光学性能良好的客舱观察窗,完成并通过了充压疲劳和破损安全试验验证,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常规注射成型 注射压缩成型 客舱观察窗 有机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BS合金颜色异常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
11
作者 邱琪浩 袁福星 +3 位作者 张豪杰 刘川平 周浩 顾亥楠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5,共7页
针对聚碳酸酯(PC)/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ABS)共聚物合金生产过程中随机出现的杂色粒子导致的生产异常现象,利用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确认关键原因是含双键橡胶相分解变色、真空凝液倒流污染。ABS、增韧剂甲... 针对聚碳酸酯(PC)/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ABS)共聚物合金生产过程中随机出现的杂色粒子导致的生产异常现象,利用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确认关键原因是含双键橡胶相分解变色、真空凝液倒流污染。ABS、增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中的丁二烯橡胶耐温不足分解产生共轭双键发色基团,变色的熔体随机产生并伴随双螺杆的剪切分散附着在产品上,导致PC/ABS合金产品出现颜色异常。研究发现,采用进口MBS替换国产MBS,所制备PC/ABS合金粒子底色偏白,粒子的黄蓝色度(b值)下降了2.0~2.2,可以解决PC/ABS合金颜色异常。相对抗氧剂B225,双磷结构亚磷酸酯加工性能更优,采用抗氧剂PEPQ、PEP-36或S9228所制备PC/ABS合金粒子b值下降了0.5~0.8。螺杆组合影响PC/ABS合金熔体温度,通过减少熔融段的90°剪切块数量,混炼段90°剪切块从厚片调整至薄片,挤出机模头熔体温度从275℃下降至260℃,连续生产24 h未出现颜色异常。真空凝液倒流是导致异色粒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沸点物质容易在真空室冷凝形成深褐色液滴,采用集中真空系统、真空室外壁增加保温和降低真空室高度等措施,能够减少低分子物质的冷凝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合金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 颜色异常 分解 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中远期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玉伟 李修智 +3 位作者 王海蛟 潘传红 崔巍 严晓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2-818,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骨水泥强化椎... 目的:评价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分为强化组(椎弓根螺钉固定时采用钉道骨水泥强化,22例)、对照组(椎弓根螺钉固定时未采用骨水泥强化,23例)。强化组男9例,女13例;年龄70~91岁,平均78.68±7.12岁;病程1.1~3.8年,平均2.39±0.71年。对照组男10例,女13例;年龄70~89岁,平均77.73±5.83岁,病程0.8~3.3年,平均2.38±0.67年。随访36~69个月,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善率。结果:强化组手术减压1~2个节段,固定融合6~9个节段,行SPO截骨14例、PSO截骨8例,手术时间221±32min,出血量939±113mL。对照组手术减压1~3个节段,固定融合6~8个节段,行SPO截骨16例、PSO截骨7例,手术时间209±36min,出血量979±111mL。强化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给予术中修补硬膜、严密缝合切口及术后头低脚高体位等处理。两组的减压节段(t=1.785,P=0.081)、融合节段(t=0.922,P=0.362)、手术时间(t=1.162,P=0.252)、出血量(t=1.193,P=0.239)及脑脊液渗漏并发症(χ^(2)=0.311,P=0.577)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无切口感染、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引起神经症状的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螺钉松动率强化组0%(0/268),对照组18.6%(45/242),两组对比螺钉松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57,P=0.000);后凸畸形矫正率强化组(73.27±9.78)%、对照组(55.96±11.31)%。两组后凸矫形率对比有显著差异性(t=5.480,P=0.000);VAS改善率强化组(67.94±14.72)%、对照组(74.29±13.18)%,两组VAS改善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t=1.526,P=0.134);ODI改善率强化组(82.01±3.11)%、对照组(81.96±3.58)%,两组ODI功能评分改善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t=0.41,P=0.968)。结论: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行减压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能够有效降低椎弓根螺钉松动率、提高矫形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质疏松 后凸畸形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醚基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PMMA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濉 陈兴锋 +2 位作者 张磊 严峰 张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9,49,共9页
为了探索同时具有聚氧异丙烯基团(PO)和聚氧乙烯基团(EO)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的润湿性调控机制,对5种具有PO基团和EO基团的阴离子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聚氧异丙烯)_(m)-(聚氧乙烯)_(n)-羧酸钠(C_(... 为了探索同时具有聚氧异丙烯基团(PO)和聚氧乙烯基团(EO)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的润湿性调控机制,对5种具有PO基团和EO基团的阴离子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聚氧异丙烯)_(m)-(聚氧乙烯)_(n)-羧酸钠(C_(18)PO_(m)EO_(n)COONa,m=5、10、15和n=5、10、15)溶液在PMMA表面的润湿性进行测试分析,考察了PO基团、EO基团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表面张力(γ_(LV))和接触角(θ)的影响,并计算黏附张力(γ_(LV)cosθ)、黏附功(W_(A))和固液界面张力(γ_(SL))等吸附参数。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C_(18)PO_(m)EO_(n)COONa分子在溶液-空气界面和PMMA-溶液界面吸附,导致γLV降低,疏水烷基链朝向水相,导致γSL升高,两者共同作用导致θ不发生变化,维持在约75°;浓度大于CMC时,C_(18)PO_(m)EO_(n)COONa分子在溶液-空气和PMMA-溶液界面同时达到饱和吸附,吸附参数趋于稳定;进一步增大浓度,C_(18)PO_(m)EO_(n)COONa分子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在PMMA-溶液界面形成聚集体,亲水基团朝向水相,导致γSL迅速减小,θ急剧降低,C_(18)PO_(5)EO_(15)C的θ可降低至约43°。随着PO基团数量的增加,C_(18)PO_(m)EO_(n)COONa在CMC时的γLV和高浓度时的θ逐渐升高;而随着EO基团数量的增加,γLV和θ几乎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 润湿性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聚氧异丙稀基团(PO) 聚氧乙烯基团(E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ASA合金材料改性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辉 郑富颢 +4 位作者 谷召辉 覃清钰 杨柳 李建亭 曹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9,共7页
为了满足薄壁化注塑需求,提出了材料与工艺协同优化方法来对塑件进行改性及优化。首先使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ASA)合金改性材料,并分析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为了满足薄壁化注塑需求,提出了材料与工艺协同优化方法来对塑件进行改性及优化。首先使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ASA)合金改性材料,并分析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流动改性剂(ST-PA210)和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对PMMA/ASA合金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协同优化材料组分范围,再进行材料与工艺协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EMA-GMA可以改善PMMA/ASA合金的冲击强度,但会导致其他力学性能的下降,ST-PA210对PMMA/ASA合金的流动性能有显著提升且对力学性能无较大影响,添加2%~4%的nano-CaCO_(3)可以使PMMA/ASA合金力学性能和流动性能有小幅度提升,当其添加量超过6%时会使合金力学性能和流动性下降;材料与工艺协同优化可增加满足塑件性能需求的组合,降低了塑件对材料性能的依赖,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EMA-GMA、ST-PA210和nano-CaCO_(3)改性PMMA/ASA合金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与工艺协同优化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合金 注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PMMA微球及其性能研究
15
作者 贾慧灵 郭峰 +2 位作者 吴锦绣 谭心 李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8,共6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以二乙烯苯为交联剂,氯化钾为电解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研究了过硫酸钾和氯化钾的物质的量浓度对PMMA微球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的影响,分析了微波功率、搅...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以二乙烯苯为交联剂,氯化钾为电解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研究了过硫酸钾和氯化钾的物质的量浓度对PMMA微球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的影响,分析了微波功率、搅拌速度与PMMA微球形貌和粒径的关系。检测了不同pH值时PMMA乳液的电动(Zeta)电位,表明PMMA表面产生负电荷,使PMMA微球呈现稳定的分散状态。制备的PMMA呈现类球形,粒径为100~400 nm,在过硫酸钾物质的量浓度为5.69×10^(-3)mol/L及氯化钾物质的量浓度为1.03×10^(-2)mol/L时,微球的多分散性指数<0.1。原子力显微镜检测了最优工艺条件下,PMMA微球的力—位移曲线并分析了其弹性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微波辐射 无皂乳液聚合 单分散 粒径 多分散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S对PC/ABS/纤维增强材料界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威 王敦 +2 位作者 秦梓喻 尹学琼 刘钟馨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156,共7页
本研究通过引入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三元共聚物作为增容剂,成功制备了性能增强的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玻璃纤维(GF)/MBS与PC/ABS/碳纤维(CF)/MBS共混合金。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液氮脆断断... 本研究通过引入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三元共聚物作为增容剂,成功制备了性能增强的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玻璃纤维(GF)/MBS与PC/ABS/碳纤维(CF)/MBS共混合金。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液氮脆断断面显示,MBS的加入显著改善了所有合金材料的界面黏附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1%的MBS后,PC/ABS/GF合金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6.52%、53.87%和0.22%;在PC/ABS/CF合金中,添加质量分数3%MBS后,这些性能分别提升10.14%、45.10%和0.66%。然而,由于MBS的低熔点,其加入对合金的热稳定性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导致热性能下降。研究表明,MBS的引入显著增强了PC/ABS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玻璃纤维 碳纤维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观察窗用有机玻璃的银纹损伤:乙醇和温度协同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燊 郭超 +3 位作者 赵硕 党帅营 刘艳萍 李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基于良好的综合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但遇到极性溶剂时很容易发生溶胀,导致银纹的产生甚至出现开裂,严重降低了材料的服役寿命。本工作以某球形观察窗用有机玻璃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溶剂(乙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基于良好的综合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但遇到极性溶剂时很容易发生溶胀,导致银纹的产生甚至出现开裂,严重降低了材料的服役寿命。本工作以某球形观察窗用有机玻璃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溶剂(乙醇)处理时间等因素对PMMA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银纹产生与单轴拉伸、三点弯曲、压缩变形等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发现在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98℃附近进行退火容易出现肉眼可见的大尺度银纹。银纹对于力学强度的影响较小,但会降低材料的断裂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玻璃 银纹损伤 乙醇 温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座盖塑件模内装饰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茂青 王雷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125,共9页
针对空调座盖采用塑件模内装饰(IMD)方式进行成型的要求,为其设计了一种基于高压成型3D膜片镶件的IMD成型工艺用于该塑件的成型。工艺中,IMD塑件的保护层3D膜片镶件使用0.25 m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高压压制+真空吸附3D成型,内衬... 针对空调座盖采用塑件模内装饰(IMD)方式进行成型的要求,为其设计了一种基于高压成型3D膜片镶件的IMD成型工艺用于该塑件的成型。工艺中,IMD塑件的保护层3D膜片镶件使用0.25 m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高压压制+真空吸附3D成型,内衬使用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合金注塑成型。所设计的IMD工艺路径包括9道工序。其中3D膜片镶件高压成型模具为一种模具闭合后具备膜片上表面高压压制和下表面真空吸附能力的双作用成型凸模,对应的高压成型工艺参数为:成型压力(35±1)Kg/保压时间(7.0±1)s/模具温度183℃。内衬的注塑成型中,内衬注塑模具为一种两板式单浇口热流道倒装模具,3D膜片镶件在型腔镶件内的定位依靠2个定模限位滑块进行定位,塑件的脱模由倒装模具动模内设置的2个油缸驱动推板及其上的10个斜顶和14根顶针共同顶出来实现。运用CAE软件Moldflow中“重叠注塑”分析序列对内衬的注塑成型进行了内衬/3D膜片镶件之间的重叠注塑成型仿真优化分析,优化结果为:内衬模腔注塑时,热浇口直径取Ø4 mm,模温79℃,熔料温度260℃,注塑压力90 MPa,保压分4段保压,分别为40 MPa-2 s/30 MPa-2 s/15 MPa-2 s/10 MPa-1.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座盖 IMD/IMF 膜片高压成型 重叠注塑CAE分析 IMD注塑模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PMMA树脂本体聚合反应及拉挤工艺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鑫志 师俊峰 +3 位作者 关静 刘佩佩 杨威 张彦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48,169,共8页
为了实现拉挤工艺成型纤维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的生产,采用了不同的助剂来调控PMMA聚合反应过程,改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本体聚合。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增塑剂,N,N-二甲基苯胺(DMA)和乙酸丁酯(BAC)作... 为了实现拉挤工艺成型纤维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的生产,采用了不同的助剂来调控PMMA聚合反应过程,改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本体聚合。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增塑剂,N,N-二甲基苯胺(DMA)和乙酸丁酯(BAC)作为反应调整助剂,将各种助剂以一定比例混入树脂体系中进行聚合。首先将各树脂体系在60℃进行20 min预聚合得到预聚体,再对不同体系的预聚体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和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升温速率(β)下,加入DMA体系的反应起始温度都有所降低,DMA能够加快聚合初期的反应进程,而加入BAC则使得β为25℃/min时的反应温度区间从36.1℃提高到41.3℃。使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进行拟合分析,得到各体系反应的平均活化能(Ea),其中加入DMA使得体系Ea降低至40.71 kJ/mol,比未添加反应调整助剂的体系下降了16.9%。最终用各体系树脂进行拉挤实验,发现仅有添加了BAC的体系能够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在拉挤工艺生产纤维增强PMMA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一定量BAC助剂能够减缓树脂聚合集中放热,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反应动力学 自由基聚合 本体聚合 拉挤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镀膜探针的固体介质中应力波粒子速度测量技术
20
作者 杜睿 杨军 +8 位作者 廖斌斌 卢强 郑行 丁洋 史国凯 李进 徐海斌 张锁麒 张德志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28,共8页
粒子速度是分析固体介质中应力波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参数。结合激光多普勒效应和全光纤干涉测速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镀膜探针的固体介质中应力波粒子速度的测量方法。将光纤镀膜探针嵌入有机玻璃(PMMA)中,距爆心同一半径处,采用0.12... 粒子速度是分析固体介质中应力波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参数。结合激光多普勒效应和全光纤干涉测速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镀膜探针的固体介质中应力波粒子速度的测量方法。将光纤镀膜探针嵌入有机玻璃(PMMA)中,距爆心同一半径处,采用0.125 g TNT当量的微型炸药球作为爆炸源,进行填实爆炸产生应力波,通过采集光纤探针端面的运动信息,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解调出端面运动速度,进而反推出粒子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纤镀膜探针测得的速度分别为22.648 m/s、23.505 m/s,将反推的粒子速度与传统的圆环型电磁粒子速度计方法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对比,两者的相对偏差低于5.00%,验证了光纤镀膜探针测量固体介质中应力波粒子速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镀膜探针 激光多普勒效应 短时傅里叶变换 有机玻璃 爆炸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