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MA-co-AA两亲性共聚物对聚偏氟乙烯膜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陶国良 王海琴 +1 位作者 廖小军 夏艳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1,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两亲性无规共聚物MMA-co-AA,并将其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PVDF共混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两亲性无规共聚物MMA-co-AA,并将其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PVDF共混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水接触角等对共混膜的性能与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以及两亲性共聚物MMA-co-AA有利于提高PVDF的结晶度,能促进β-PVDF晶型的形成。同时,MMA-co-AA能引发PVDF共混膜表面出现微孔,随着两亲性共聚物含量的不断增加,共混膜的接触角逐渐减小,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共聚物 聚偏氟乙烯 共混膜 晶型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共聚物与PVDF共混合金膜的结构控制与表面自组装行为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又一 章帆 +1 位作者 朱利平 王建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3,共9页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合成了一系列可用于聚偏氟乙烯(PVDF)膜共混改性的两亲性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包括接枝、嵌段、交替、超支化等)和链形态(包括梳状、哑铃状、链球状等).将这些两亲性共聚物与PVDF膜材料进行溶液共混...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合成了一系列可用于聚偏氟乙烯(PVDF)膜共混改性的两亲性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包括接枝、嵌段、交替、超支化等)和链形态(包括梳状、哑铃状、链球状等).将这些两亲性共聚物与PVDF膜材料进行溶液共混,通过溶液相转化法制备共混合金膜.在对成膜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调控成膜工艺参数,实现了对PVDF共混合金膜的结构控制.通过研究发现:两亲性共聚物在成膜过程中自发地向膜表面迁移富集,并进行自组装,显著改善了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通过两亲性共聚物中的反应性基团,还可在膜表面固定某些功能分子或基团,进一步对膜进行表面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共聚物 聚偏氟乙烯 结构控制 表面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电活性界面层有机铁电纳米薄膜的疲劳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修丽 侯莹 +2 位作者 吕昭月 徐国强 徐海生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4,共5页
采用3种类型的电活性界面层材料,如高介电常数材料酞菁铜(CuPc)、电子导体原位合成的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H)以及离子导体聚乙烯基磷酸(PVPA)和商业的PEDOT-PSSH(BaytronP),研究了界面层对铁电共聚物薄膜的疲劳... 采用3种类型的电活性界面层材料,如高介电常数材料酞菁铜(CuPc)、电子导体原位合成的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H)以及离子导体聚乙烯基磷酸(PVPA)和商业的PEDOT-PSSH(BaytronP),研究了界面层对铁电共聚物薄膜的疲劳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电活性界面层材料,包括电子、离子导体和含偶极子的高介电常数材料都能为铁电薄膜提供补偿电荷从而提高器件的铁电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 铁电体 纳米薄膜 电活性界面层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铁电共聚物——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飞鹏 夏钟福 邱勋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是PVDF家族备受关注的新成员,因为这种共聚物薄膜具有显著的电活性,如铁电性、压电性和热释电性,特别是其电致伸缩系数可高达1700pm/V。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这种新型铁电共聚物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铁电性 压电性 热释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V三元共聚物/PMMA共混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帅 金涛 +1 位作者 谭志勇 张会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54,60,共5页
将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氟乙烯三元共聚物(THV)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熔融共混,考察了共混物THV/PMMA的组成对流变特性、动态力学行为和热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组成对共混物的平衡扭矩值和平衡温度影响不大.共... 将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氟乙烯三元共聚物(THV)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熔融共混,考察了共混物THV/PMMA的组成对流变特性、动态力学行为和热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组成对共混物的平衡扭矩值和平衡温度影响不大.共混物组成对共混物中THV的结晶和PMMA树脂的玻璃化转变过程没有影响.随组成不同,共混物熔融行为在两个不同组分的典型熔融特征之间逐渐变化.不同组成的THV/PMMA共混物均呈现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对应于两组成各自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位置.在THV/PMMA质量比为70/30的共混物中,PMMA呈球状分散在连续相THV基体中,分散相粒子的尺寸在1-10μm之间.二者为典型的不相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聚合物驻极体材料的现状与动态 被引量:1
6
作者 夏钟福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综述了压电聚合物驻极体材料的现状和进展。聚偏氟乙烯(PVDF)家族作为一类传统的压电、热释电和铁电聚合物,30余年来已研制出成百种功能元器件,近年来仍颇具活力。以奇数尼龙、亚乙烯基二氰共聚物及聚脲为代表的发展中有机压电材料,可... 综述了压电聚合物驻极体材料的现状和进展。聚偏氟乙烯(PVDF)家族作为一类传统的压电、热释电和铁电聚合物,30余年来已研制出成百种功能元器件,近年来仍颇具活力。以奇数尼龙、亚乙烯基二氰共聚物及聚脲为代表的发展中有机压电材料,可望明显地扩展PVDF家族的应用范围,但它们中的大多数仍待产业化。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聚丙烯蜂窝膜和聚四氟乙烯多孔膜为代表的新一代空间电荷型多孔压电传感膜,由于揉合了压电陶瓷和铁电聚合物PVDF家族的各自优势,从而在压电性及其功能应用方面成为极具竞争力的空间电荷型聚合物压电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家族 聚合物多孔压电膜 奇数尼龙 亚乙烯基二氰共聚物 聚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结构对聚偏氟乙烯介电性质的影响
7
作者 张兴元 古川猛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31-435,共5页
对已商品化的粘弹、压电、介电联用谱仪进行改进,使其测试精度由1%提高到2‰。利用改进了的仪器对聚偏氟乙烯(PVDF)及偏氟乙烯(95)/氟乙烯(5)共聚物进行了介电性质研究,发现由于5%氟乙烯存在,致使共聚物较之PVDF,其链结构规整性降低,α... 对已商品化的粘弹、压电、介电联用谱仪进行改进,使其测试精度由1%提高到2‰。利用改进了的仪器对聚偏氟乙烯(PVDF)及偏氟乙烯(95)/氟乙烯(5)共聚物进行了介电性质研究,发现由于5%氟乙烯存在,致使共聚物较之PVDF,其链结构规整性降低,α型介电松弛消失,非晶松弛强度减弱,T_(?)升高3℃,局域松弛活化能增大5.8kJ/mol及松弛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介电性质 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袁浩歌 马文中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3,共9页
通过研究PVDF均聚物和PVDF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的结晶行为,来掌握与六氟丙烯共聚后,PVDF结晶行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晶过程中,均聚物和共聚物都形成具有球晶结构的α晶型.相比于均聚物,共聚物的结晶(熔融)温度、平衡熔点和结晶度... 通过研究PVDF均聚物和PVDF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的结晶行为,来掌握与六氟丙烯共聚后,PVDF结晶行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晶过程中,均聚物和共聚物都形成具有球晶结构的α晶型.相比于均聚物,共聚物的结晶(熔融)温度、平衡熔点和结晶度均下降.两种聚合物在等温结晶时,随着结晶温度提高,结晶速率下降.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共聚物的结晶速率低于均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PVDF) 结晶 均聚物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氯乙烯-co-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合成和相态结构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非凡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8-173,共6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偏氯乙烯-co-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VDC-co-MA)-b-PBA),并研究了不同组成嵌段共聚物的相态结构和热失重特征。发现以端基为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异丁...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偏氯乙烯-co-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VDC-co-MA)-b-PBA),并研究了不同组成嵌段共聚物的相态结构和热失重特征。发现以端基为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异丁酸的聚丙烯酸-b-聚苯乙烯共聚物为大分子RAFT试剂和乳化剂,并加十六烷助乳化剂,可得到稳定的P(VDC-co-MA)共聚物和P(VDC-co-MA)-b-PBA共聚物乳液;随着大分子RAFT试剂浓度减小,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增加,聚合具有可控特性。P(VDC-co-MA)-b-PBA共聚物溶液成膜和胶乳热成型膜均具有微相分离特征,随P(VDC-co-MA)/PBA摩尔比由11/1增加到2.2/1再到1/1,共聚物呈现从PBA粒状分散、PBA线条状分散、双连续分布的变化,并在热失重过程中出现分别对应于P(VDC-co-MA)共聚物和PBA的热失重温度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氯乙烯 聚丙烯酸丁酯 嵌段共聚物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相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和凝聚态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珊珊 王文硕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0-566,共7页
为了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基材,通过碘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ITP)合成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VDF-b-PPEGMA)共聚物。通过1H-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证明了共聚物分子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 为了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基材,通过碘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ITP)合成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VDF-b-PPEGMA)共聚物。通过1H-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证明了共聚物分子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共聚物的凝聚态结构,并测试共聚物/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PEGMA)链段的嵌段引入可促进β相聚偏氟乙烯(PVDF)结晶的形成;PVDF和PPEGMA链段热力学不相容,嵌段共聚物存在微相分离,随着PPEGMA嵌段比增加,共聚物由“海-岛”相结构向双连续相结构转变。PPEGMA质量分数为25.5%的嵌段共聚物与锂盐混合(氧化乙烯与Li^(+)物质的量比n(EO):n(Li^(+))为10:1)能达到9.4×10^(-5)S·cm^(−1)的室温离子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嵌段共聚物 结晶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韧性PMMA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书闻 陶悦 +3 位作者 汤为革 袁桂平 刘文韬 孙树林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0,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核-壳粒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二烯接枝共聚物(PB-g-PMMA)作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增韧剂,同时加入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协同增韧,研究共混物的增韧行为。结果表明,PVDF加入导致PMMA玻璃化转变温度向低温...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核-壳粒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二烯接枝共聚物(PB-g-PMMA)作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增韧剂,同时加入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协同增韧,研究共混物的增韧行为。结果表明,PVDF加入导致PMMA玻璃化转变温度向低温移动,二者具有热力学相容性;PB-g-PMMA粒子在PMMA中分散均匀,PVDF不改变PB-g-PMMA在基体树脂中的均匀分散状态;PMMA/PB-g-PMMA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为30 J/m,加入PVDF质量分数为40%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高达305 J/m,PB-g-PMMA的增韧效率显著提高;断裂机理表明,当共混体系中PVDF质量分数高于20%后,共混物的断裂过程以剪切屈服为主,导致材料韧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偏氟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二烯接枝共聚物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嵌段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文清 王景红 +2 位作者 程曼芳 雷良才 李海英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1,共5页
对聚合离子液体嵌段共聚物在电解质、CO2分离膜、聚偏氟乙烯(PVDF)膜改性剂等方面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讨论了目前离子液体嵌段聚合物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离子液体嵌段聚合物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离子液体嵌段共聚物 电解质 CO2分离膜 聚偏氟乙烯膜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偏氟乙烯为基底的高渗透选择性聚酰胺/酯纳滤膜的制备与表征
13
作者 杨炎福 王齐齐 +4 位作者 张辉 张庆磊 赵军强 赵义平 陈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1-227,共7页
以亲水性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疏水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链段的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HEAA-b-PMMA-b-PHEAA(PHMH)为改性剂,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底膜材料,利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PVDF/PHMH基底.与未改性PVDF基底相... 以亲水性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疏水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链段的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HEAA-b-PMMA-b-PHEAA(PHMH)为改性剂,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底膜材料,利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PVDF/PHMH基底.与未改性PVDF基底相比,PVDF/PHMH基底表面孔径变小,孔隙率和亲水性增加;与PVDF基底纳滤膜N0相比,通过界面聚合制备的PVDF/PHMH基底纳滤膜N1表面粗糙度大、亲水性强、截留分子量小,N1纳滤膜对Na_(2)SO_(4)的截留率为96.0%,水渗透通量高达304 L·m^(-2)·h^(-1)·MPa^(-1),优于商业化纳滤膜的渗透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聚偏氟乙烯基底 界面聚合 纳滤膜 渗透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MB的相容性与结晶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0-33,共4页
用DSC、动态力学测试、WAXD等手段,对聚偏氟乙烯(PVDF)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PMB)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DF/PMB为半相容体系,晶胞参数与组分比无关,结晶度、微晶尺寸随PM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用DSC、动态力学测试、WAXD等手段,对聚偏氟乙烯(PVDF)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PMB)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DF/PMB为半相容体系,晶胞参数与组分比无关,结晶度、微晶尺寸随PM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晶格畸变则随PM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共混 P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制备聚偏氟乙烯/乙烯-乙烯醇共混膜多重孔设计及性能
15
作者 岳征杰 陈凯凯 +5 位作者 王琦铭 代云龙 严海波 张爽 闫静静 肖长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年第6期49-58,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性,采用熔融纺丝拉伸法制备PVDF/乙烯-乙烯醇(EVOH)中空纤维膜,成功制备了多重孔结构PVDF中空纤维膜。将PVDF、EVOH和功能粒子熔融共混制备初生中空纤维膜,利用两相之间的相容性差异,通...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性,采用熔融纺丝拉伸法制备PVDF/乙烯-乙烯醇(EVOH)中空纤维膜,成功制备了多重孔结构PVDF中空纤维膜。将PVDF、EVOH和功能粒子熔融共混制备初生中空纤维膜,利用两相之间的相容性差异,通过后拉伸设计多重孔结构,探究了EVOH及拉伸比对中空纤维膜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VOH能明显提高膜的亲水性能及孔隙率。当拉伸比达到150%时,水接触角达到61°,纯水通量达到354 L/(m^(2)·h)。在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有机溶剂和有毒试剂,实现了PVDF中空纤维膜的绿色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中空纤维膜 熔融纺丝拉伸法 多重孔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