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amic acid)-stabilized silver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俊 方悦诚 +1 位作者 贺国文 李衡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475-1481,共7页
Stable and monodispersed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produced through a mild,convenient,one-pot method based on the reduction of silver nitrat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amic acid) (PAA) as a stabilizer.The surface plasma... Stable and monodispersed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produced through a mild,convenient,one-pot method based on the reduction of silver nitrat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amic acid) (PAA) as a stabilizer.The surface plasma band transition was monitored along with time in the reaction mixture for three sets of experiments by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Analysis of the data with the Avrami equation yielded n exponent with values between 0.5 and 1.5,demonstrating three-dimensional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and diffusion-controlled growth,accompanied by soft impingement effect.XRD and TEM analyses show a softly agglomerated polycrystalline state and a nearly spherical morphology (<50 nm) of nanoparticles.The FT-IR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AA molecular structure could be hardly influenced by the formation of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nanoparticles polyamic acid)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改善纸张透湿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许晓光 杨毓洁 +1 位作者 刘杨 梁梦连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6,共8页
目的提升纳米纤维素(CNF)改性效果,改善所制备的聚乳酸/纳米纤维素(PLA/CNF)涂布纸的透湿性能。方法采用AlCl_(3)/ZnCl_(2)溶液体系对CNF先溶解再进行Y-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得到溶解改性CNF(DMCNF),与PLA在二氯... 目的提升纳米纤维素(CNF)改性效果,改善所制备的聚乳酸/纳米纤维素(PLA/CNF)涂布纸的透湿性能。方法采用AlCl_(3)/ZnCl_(2)溶液体系对CNF先溶解再进行Y-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得到溶解改性CNF(DMCNF),与PLA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共混得到PLA/DMCNF溶液,通过多功能涂布实验机对纸张进行涂布,制备PLA/DMCNF涂布纸,并对改性前后的CNF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及涂布纸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从XRD和TEM图可知,溶解后CNF的晶型发生改变,纤维形貌遭到破坏,从XPS图中得到DMCNF表面的Si含量是MCNF的2.64倍,说明溶解对CNF的改性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涂布后纸张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应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在涂布量为10.20 g/m^(2)时拉伸强度达到最高39.11 MPa,比原纸提高83.5%;在涂布量为14.85 g/m^(2)时,涂布纸拉伸应变达到最高6.36%,水接触角为120.9°,水蒸气透过率为210.1911 g/(m^(2)·d)。结论AlCl3/ZnCl2溶解对CNF改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LA/DMCNF涂层改善了纸张的透湿性、疏水性和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纤维素 无机盐 透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酸结构及其亚胺化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金盈 曾广赋 +2 位作者 朱丹阳 黄燕 苏朝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8-262,共5页
利用变温透射红外光谱方法,通过跟踪聚酰胺酸(PAA)的亚胺化过程,对由均苯四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合成的聚酰胺酸及经过加热亚胺化后生成的聚酰亚胺(PI)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对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的红外谱峰进行合理的归属,... 利用变温透射红外光谱方法,通过跟踪聚酰胺酸(PAA)的亚胺化过程,对由均苯四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合成的聚酰胺酸及经过加热亚胺化后生成的聚酰亚胺(PI)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对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的红外谱峰进行合理的归属,发现聚酰胺酸在亚胺化过程中有—COO-和—NH2+存在,—COO-中羰基的对称与反对称伸缩振动分别位于1607和1406 cm-1,NH2+的伸缩振动则有3200、3133、2938、2880、2820和2610 cm-1等多个精细谱带。并根据对—COO-和—NH 2+谱峰的归属,提出聚酰胺酸生成聚酰亚胺的机理为聚酰胺酸中COOH的H+转移到聚酰胺酸中的NH上,形成NH2+,然后脱水环化生成聚酰亚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酸 亚胺化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酸薄膜表面热亚胺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少峰 朱梦冰 +2 位作者 蒋远媛 王朋朋 黄培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6-800,共5页
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聚合得到表观黏度为1800m Pa·s的聚酰胺酸(PAA);通过衰减全发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聚酰胺酸凝胶膜表面亚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胺化程度随时间的增加和温... 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聚合得到表观黏度为1800m Pa·s的聚酰胺酸(PAA);通过衰减全发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聚酰胺酸凝胶膜表面亚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胺化程度随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出现初期的快速和后期的慢速两个阶段。此外,由于薄膜下表面含有较多的残留溶剂,使其酰亚胺化程度高于上表面。用两步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关联,得到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酸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亚胺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聚合法制备聚酰胺酸微粒子及其酰亚胺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卢建军 施君 +2 位作者 刘妙青 阎耀东 赵晓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8-561,共4页
利用沉淀聚合法,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丁酮(MEK)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混合溶液为溶剂,在常温下,搅拌速度为500r/min,制备了聚酰亚胺的前驱体聚酰胺酸(PAA)。红外光谱表明,所得产物是聚酰胺酸。利用扫... 利用沉淀聚合法,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丁酮(MEK)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混合溶液为溶剂,在常温下,搅拌速度为500r/min,制备了聚酰亚胺的前驱体聚酰胺酸(PAA)。红外光谱表明,所得产物是聚酰胺酸。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混合溶剂的不同体积比对聚酰胺酸微粒子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EK与NMP的体积比为8:1时,聚酰胺酸微粒子的平均粒径最大,为5.89μm。试制了聚酰亚胺(PI)微粒子,对其进行了SEM、红外光谱分析及热重(TG)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聚合法 聚酰胺酸 聚酰亚胺 微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研究聚酰胺酸分子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立柱 翁凌 +2 位作者 崔巍巍 朱兴松 雷清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5-87,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聚酰胺酸固体含量、反应温度、加料间隔时间和反应时间对聚酰胺酸分子量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试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的聚酰胺酸的分子量。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合成最高分子量聚酰胺酸的反应条件为...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聚酰胺酸固体含量、反应温度、加料间隔时间和反应时间对聚酰胺酸分子量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试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的聚酰胺酸的分子量。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合成最高分子量聚酰胺酸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5℃,固体含量为8%,加料间隔时间为9min,反应时间为3h。在此基础上,使用TGA测试了由不同分子量聚酰胺酸合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聚酰胺酸分子量越大,薄膜的热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酸 正交设计法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位滴定法测定聚酰胺酸固相热环化动力学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芳 程茹 +2 位作者 黄培 王晓东 时钧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针对二步法合成聚酰亚胺的固相热环化过程,采用改进的自动电位滴定法和GPC测定了反应的剩余聚酰胺酸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热处理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相对分子质量... 针对二步法合成聚酰亚胺的固相热环化过程,采用改进的自动电位滴定法和GPC测定了反应的剩余聚酰胺酸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热处理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则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聚合物剩余聚酰胺酸的质量分数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并出现初期的快速和后期的慢速2个阶段。提高热处理温度,则环化速率明显增大,环化程度亦增大。采用两步一级动力学模型关联并得到了2个阶段的热环化动力学参数,快速和慢速阶段的活化能较为接近,而指前因子和过渡熵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滴定法 测定 热环化动力学 二步法 芳香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材料在惯性约束聚变制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占文 黄勇 +3 位作者 刘一杨 李波 唐永建 陈素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678-1682,共5页
聚酰亚胺材料机械性能、热性能及耐辐照性能都很好,是惯性约束聚变制靶中比较重要的靶材料。在制靶中最主要的应用是制备空心微球,其次是薄膜和柱腔。综述了聚酰亚胺材料的主要性能,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历史、现状及当前的发展方向。... 聚酰亚胺材料机械性能、热性能及耐辐照性能都很好,是惯性约束聚变制靶中比较重要的靶材料。在制靶中最主要的应用是制备空心微球,其次是薄膜和柱腔。综述了聚酰亚胺材料的主要性能,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历史、现状及当前的发展方向。探讨了国内聚酰亚胺微球研制的基本思路。另外简单回顾了聚酰亚胺薄膜和柱腔在惯性约束聚变制靶中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制靶 聚酰亚胺 聚酰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乙酰胺体系均苯型聚酰胺酸的Mark-Houwink方程参数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方雪 苏桂明 +5 位作者 姜海健 陈明月 马宇良 姚立明 张晓臣 张伟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7-140,145,共5页
通过对5组相同结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由二氨基二苯醚(ODA)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体系中聚合而成的均苯型聚酰胺酸——PAA(ODA/PMDA),进行凝胶渗透色谱和特性黏度[η]的测定实验,测定了5组PAA(ODA/PMDA)的珨M... 通过对5组相同结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由二氨基二苯醚(ODA)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体系中聚合而成的均苯型聚酰胺酸——PAA(ODA/PMDA),进行凝胶渗透色谱和特性黏度[η]的测定实验,测定了5组PAA(ODA/PMDA)的珨Mn和珨Mw,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d1=2.18,d2=2.37,d3=1.97,d4=2.33,d5=2.42;室温下测定了PAA(ODA/PMDA)在DMAc中的Mark-Houwink方程参数,从而得到DMAc体系均苯型PAA(ODA/PMDA)的Mark-Houwink方程参数K1=2.34×10-5,α1=0.6867,K2=1.98×10-7,α2=0.96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聚酰胺酸 Mark-Houwink方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pH敏感凝胶的合成与溶胀行为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松炜 江永波 +2 位作者 孙建中 赵骞 周其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4-649,共6页
以单体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MAA),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酰胺(BIS)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P(MAA-co-AM)]水凝胶。研究了干凝胶在不同pH溶液中的溶胀动力学,结果表明不同AM、MAA单体配比的凝胶溶胀性具... 以单体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MAA),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酰胺(BIS)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P(MAA-co-AM)]水凝胶。研究了干凝胶在不同pH溶液中的溶胀动力学,结果表明不同AM、MAA单体配比的凝胶溶胀性具有很大差异,其溶胀率都随着溶液的pH增加而增大,在pH=12和pH=2溶液反复变换时显示可逆溶胀-退溶胀和快速响应特性,溶胀-退溶胀过程中搅拌作用对凝胶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吸水平衡P(MAA-co-AM)水凝胶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均出现收缩,在pH=2下10min之内凝胶收缩90%以上,随着pH增大逐渐减慢。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与CaCl2溶液研究了溶液离子强度以及反离子的电荷数对凝胶溶胀性影响,在NaCl溶液和水中,呈现反复溶胀-退溶胀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凝胶 PH敏感 溶胀-退溶胀 快速响应 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脂肪酸稀土的合成及其对PVC热稳定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吴茂英 刘正堂 崔英德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1-53,共3页
制备了环氧基保留完好的高纯度环氧脂肪酸稀土。研究发现环氧脂肪酸稀土对PVC的热稳定作用类似于硬脂酸稀土 ,具有长期型热稳定剂的特征 ,但其热稳定效能明显优于后者 ,可代替硫醇辛基锡达 5 0 %而不降低热稳定性 ,而硬脂酸稀土只能代替... 制备了环氧基保留完好的高纯度环氧脂肪酸稀土。研究发现环氧脂肪酸稀土对PVC的热稳定作用类似于硬脂酸稀土 ,具有长期型热稳定剂的特征 ,但其热稳定效能明显优于后者 ,可代替硫醇辛基锡达 5 0 %而不降低热稳定性 ,而硬脂酸稀土只能代替约 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脂肪酸稀土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亚胺化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付梅芳 范和平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2,2-双[3,5-二甲基-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TBAPP)为二胺单体,分别与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和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酰胺酸(PAA),并以乙酸酐/吡啶为脱水剂,对PAA进行化学亚胺化,...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2,2-双[3,5-二甲基-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TBAPP)为二胺单体,分别与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和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酰胺酸(PAA),并以乙酸酐/吡啶为脱水剂,对PAA进行化学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PI)。探讨了化学亚胺化条件,通过红外光谱(FTIR)、特性粘度([η])、示差量热扫描(DSC)及热重分析(TGA)对PI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在两层法挠性覆铜板(2L-FCCL)上的应用作了一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酸 化学亚胺化 聚酰亚胺 2L-FC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型聚天冬氨酸/壳聚糖互穿网络吸水树脂制备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静琼 李银辉 +3 位作者 胡灯 陈晓玲 刘永梅 赵彦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6,共4页
以接枝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的聚琥珀酰亚胺(KPSI)和壳聚糖(CTS)为原料在水体系中合成了改性聚天冬氨酸(KPASP)/壳聚糖(CTS)互穿网络聚合物(IPN)吸水性树脂(KPASP/CTS IPN)。探讨了KPASP与CTS的配合比、交联剂用量以及交联温度... 以接枝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的聚琥珀酰亚胺(KPSI)和壳聚糖(CTS)为原料在水体系中合成了改性聚天冬氨酸(KPASP)/壳聚糖(CTS)互穿网络聚合物(IPN)吸水性树脂(KPASP/CTS IPN)。探讨了KPASP与CTS的配合比、交联剂用量以及交联温度对KPASP/CTS IPN吸水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该吸水性树脂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TS在互穿网络中所占比例、交联剂用量和交联温度对KPASP/CTS IPN的吸液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CTS与聚天冬氨酸(PASP)形成的互穿网络结构能够显著提高PASP的吸水性能及耐盐性。当KPASP与CTS的质量比为1∶1、交联剂甲醛为CTS的3.5%(wt,质量分数)以及交联温度为40℃时所制得的KPASP/CTS IPN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液倍率分别为325和153g/g,吸液倍率比KPASP分别提高了80.6%和132%。扫描电镜研究的结果表明KPASP/CTS IPN表面的孔状结构密度增加,比表面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 壳聚糖 互穿网络 吸水性树脂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强化超滤技术分离Hg^(2+)和Cd^(2+)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坚贤 郑立锋 +1 位作者 孙霞辉 贺勤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0-785,共6页
以聚丙烯酸钠为络合剂,研究Hg2+和Cd2+混合溶液的络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负载比(LR)及外加盐浓度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从5增大到7.5时,2种离子分离系数(S)逐渐下降,最适pH值为5;当LR从0.01增大到2时,S逐渐升高... 以聚丙烯酸钠为络合剂,研究Hg2+和Cd2+混合溶液的络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负载比(LR)及外加盐浓度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从5增大到7.5时,2种离子分离系数(S)逐渐下降,最适pH值为5;当LR从0.01增大到2时,S逐渐升高到最大值,此后迅速降低,LR=1.5时S达到最大值;Na2SO4的加入影响S值.控制混合溶液pH=5及LR=1.5,当体积浓缩因子为15时,截留液汞浓度(Cr,Hg)从30mg/L线性递增至444.9mg/L,截留液镉浓度(Cr,Cd)仅从30mg/L升高至35.4mg/L,S值约为227.浓缩液随着洗涤水体积增大,Cr,Hg基本不变,而Cr,Cd下降至5.24mg/L.收集各渗透液,调整至pH=6及LR=0.033予以浓缩,浓缩13倍时,Cr,Cd从27.37mg/L升高到354.7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2+ CD^2+ 聚丙烯酸钠 络合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基单丁酰胺酸钙/锌的合成及对PVC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静 李敏贤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79,共6页
以丁二酸酐、哌嗪、氯化钙、氯化锌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制备了哌嗪基单丁酰胺酸钙/锌(PSACa/Zn)热稳定剂。采用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刚果红试纸法、... 以丁二酸酐、哌嗪、氯化钙、氯化锌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制备了哌嗪基单丁酰胺酸钙/锌(PSACa/Zn)热稳定剂。采用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刚果红试纸法、转矩流变仪法、热失重法考察了PSACa/Zn对PVC的热稳定性能,并筛选了PSACa和PSAZn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PSACa和PSAZn对PVC的静态热稳定时间分别可达74.5、41.5 min,优于硬脂酸钙(CaSt2)、硬脂酸锌(ZnSt2)热稳定剂;PSACa和PSAZn复配使用时,以mPSACa∶mPSAZn=1∶1时性能最佳,对PVC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92 min,动态热稳定时间可达905 s;发现PSACa/Zn对PVC的长期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钙/锌热稳定剂 哌嗪 酰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链段为侧基的聚酰胺酸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晁单明 王树涛 +2 位作者 迟茂强 杨睿 王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53-1757,共5页
采用三元共聚法制备了苯胺齐聚物为侧链的接枝型聚酰胺酸.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等技术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材料亚胺化后具有十分优异的热稳定性.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独特的光... 采用三元共聚法制备了苯胺齐聚物为侧链的接枝型聚酰胺酸.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等技术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材料亚胺化后具有十分优异的热稳定性.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独特的光谱性质和可逆的电化学活性.聚酰胺酸/ITO电致变色电极具有颜色变化明显,响应速度较快,着色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电致变色聚合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齐聚物 聚酰胺酸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配合-超滤分离Hg(Ⅱ)、Cu(Ⅱ)和Cd(Ⅱ)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坚贤 贺勤程 +1 位作者 孙霞辉 郑立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44-1450,共7页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在pH=5、LR=2、体积浓缩因子为15和各金属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时,截留液中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ρr,Hg、ρr,Cu和ρr,Cd分别为435.3、42.6和34.2mg/L;SHg-Cd、SHg-Cu和SCu-Cd基本不变,依次为229.3、184.3和1.2,即Hg(Ⅱ)得到选择性浓缩。浓缩液的洗涤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洗涤液体积增大,ρr,Hg基本不变,ρr,Cu和ρr,Cd分别下降至12.54和4.73mg/L。收集含Cu(Ⅱ)和Cd(Ⅱ)的各渗透液,调节LR=0.033和pH=5,浓缩16倍时,ρr,Cu从27.34mg/L升高至430.9mg/L,ρr,Cd从27.83mg/L仅升高至61.5mg/L,SCu-Cd为95.8,Cu(Ⅱ)获得选择性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Ⅱ) Cu(Ⅱ) Cd(Ⅱ) 聚丙烯酸钠 配合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酸盐路线制备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祯 汪英 +3 位作者 杨洋 秦家强 顾宜 李瑞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8,63,共6页
采用聚酰胺酸成盐的方法合成了聚酰亚胺及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考察了三乙胺对聚酰亚胺薄膜耐水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聚酰胺酸盐条件下,二氧化硅含量对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的微观形态和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聚酰胺酸成盐的方法合成了聚酰亚胺及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考察了三乙胺对聚酰亚胺薄膜耐水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聚酰胺酸盐条件下,二氧化硅含量对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的微观形态和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无水和有水条件下,通过聚酰胺酸盐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均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采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杂化薄膜,在较高二氧化硅含量下得到的杂化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SEM结果显示其二氧化硅粒子尺寸均为纳米级。此外,这些杂化薄膜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酸盐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 微观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条件对聚甲基丙烯酸盐体系ER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官建国 谢洪泉 过俊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1457-1461,共5页
用反相乳液聚合直接合成了具有高电流变(ER)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盐(SPMAA)的悬液。研究了影响ER效应的因素,结果阐明了该体系中的水分在ER效应中的作用。
关键词 电流变液 聚甲基丙烯酸盐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氨基-6-羟基-2-苯并噁唑基)苯甲酸盐的合成、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金宁人 张建庭 +2 位作者 赵德明 金宁东 王学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80-2686,共7页
系统地研究了AB型新单体4-(5-氨基-6-羟基-2-苯并噁唑基)苯甲酸盐(ABAS)的合成新方法、性能及其在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噁唑制备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以4-(5-硝基-6-羟基-2-苯并噁唑基)苯甲酸甲酯(MNB)为原料,经碱性水解及水解液直接还... 系统地研究了AB型新单体4-(5-氨基-6-羟基-2-苯并噁唑基)苯甲酸盐(ABAS)的合成新方法、性能及其在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噁唑制备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以4-(5-硝基-6-羟基-2-苯并噁唑基)苯甲酸甲酯(MNB)为原料,经碱性水解及水解液直接还原合成高纯度ABAS的新技术,具有工艺简练、污染少及经济性良好等特点,总收率达84%,它经历以水解物4-(5-硝基-6-羟基-2-苯并噁唑基)苯甲酸的二钾盐为中间物质的加氢还原、酸析反应历程;对于95%以下纯度的MNB采用水解分离后再还原的两步法合成工艺,也能获得近99%纯度的ABAS;经1HNMR、13CNMR和FT-IR等确认为ABAS后,TG测得起始热分解温度为290℃,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99%纯度的ABAS在玻璃反应器中以聚合13h最后升温至230℃的方式可制得特性黏数大于15dl.g-1的PBO树脂,具有完全等当比缩聚、操作安全、易工业化等技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氨基-6-羟基-2-苯并噁唑基)苯甲酸盐 AB型PBO新单体 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噁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