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萘普生/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共聚物纳米胶束 被引量:7
1
作者 潘仕荣 冯敏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研究萘普生(naproxen)/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共聚物(PEG-PBLG)纳米胶束的制备、形态和体外释药规律。[方法]合成了PEG-PBLG两亲嵌段共聚物;采用透析法制备了萘普生/PEG-PBLG载药胶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动态光散射测定、紫外吸... [目的]研究萘普生(naproxen)/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共聚物(PEG-PBLG)纳米胶束的制备、形态和体外释药规律。[方法]合成了PEG-PBLG两亲嵌段共聚物;采用透析法制备了萘普生/PEG-PBLG载药胶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动态光散射测定、紫外吸光度测定等手段分析胶束的微观形态、粒径大小和载药量、测定了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速率。[结果]萘普生/PEG-PBLG载药胶束粒径在30~245 nm范围,胶束呈核-壳型结构,PEG-PBLG胶束可大大增溶疏水性药物,萘普生/PEG-PBLG胶束具有缓释作用,萘普生的体外释放速率大小主要由介质的pH值决定,也受胶束粒径的影响。[结论]PEG-PBLG载药胶束是一种缓释性能良好、有应用前景的纳米胶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共聚物 核-壳型纳米胶束 萘普生 体外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膜的聚集态结构及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琴梅 何文 +1 位作者 冯冲 滕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72,共4页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具不同分子量的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PBLG/PEG)两亲嵌段共聚物膜。利用大角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研究其聚集态结构,利用力学试验机分析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与PBLG均聚物的类似,PBLG嵌段以α...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具不同分子量的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PBLG/PEG)两亲嵌段共聚物膜。利用大角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研究其聚集态结构,利用力学试验机分析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与PBLG均聚物的类似,PBLG嵌段以α-螺旋构型存在,并形成六棱柱晶体。共聚物呈微相分离结构,两嵌段形成的微区的大小和形态与两嵌段的含量有关。PEG嵌段的引入降低了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其断裂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苄酯 聚乙二醇 两亲嵌段共聚物膜 聚集态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G-PEG-PBLG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CHO细胞毒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琴梅 滕伟 +1 位作者 张静夏 潘仕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65-969,共5页
以端氨基聚乙二醇(AT-PEG)引发谷氨酸苄酯N-羧酸酐(BLG-NCA)开环聚合得到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嵌段共聚物(PBLG-PEG-PBLG,缩写为GEG),用GPC、IR、1H NMR测试技术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在GEG膜表面培养中国仓鼠肺泡成纤维细... 以端氨基聚乙二醇(AT-PEG)引发谷氨酸苄酯N-羧酸酐(BLG-NCA)开环聚合得到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嵌段共聚物(PBLG-PEG-PBLG,缩写为GEG),用GPC、IR、1H NMR测试技术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在GEG膜表面培养中国仓鼠肺泡成纤维细胞(CHO),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聚合物表面细胞粘附、生长、繁殖的情况。结果表明,AT-PEG能引发BLG-NCA开环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所有的聚合物都没有细胞毒性,细胞在某些共聚物上的生长和繁殖比均聚物好。当PEG的分子量为2 000,且PEG单体单元的摩尔含量占共聚物中总单体含量的59%时,细胞不能贴附在共聚物表面。通过控制共聚物中PEG嵌段的含量可调节细胞在聚合物表面上的粘附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苄酯 聚乙二醇 嵌段共聚物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EG的聚氨基酸的制备及其细菌黏附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琴梅 张静夏 潘仕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528,532,共5页
【目的】采用嵌段共聚法将聚乙二醇(PEG)引入聚谷氨酸苄酯(PBLG)得到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两亲嵌段共聚物(PBLG-PEG-PBLG,缩写为GEG),研究引入PEG对GEG膜表面细菌黏附性的影响。【方法】以端氨基聚乙二醇引发谷氨酸苄酯N... 【目的】采用嵌段共聚法将聚乙二醇(PEG)引入聚谷氨酸苄酯(PBLG)得到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两亲嵌段共聚物(PBLG-PEG-PBLG,缩写为GEG),研究引入PEG对GEG膜表面细菌黏附性的影响。【方法】以端氨基聚乙二醇引发谷氨酸苄酯N-羧酸酐开环聚合得到GEG,用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表面接触角对共聚物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将聚合物膜悬浮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悬液孵育24h,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在聚合物表面黏附的情况。【结果】端氨基聚乙二醇能引发谷氨酸苄酯N-羧酸酐开环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引入PEG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减少了细菌在共聚物表面的黏附;PEG嵌段在共聚物中的含量越高,材料表面接触角越小,黏附的细菌越少。【结论】将PEG引入PBLG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细菌黏附。这种嵌段共聚物在组织工程和药学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苄酯 聚乙二醇 嵌段共聚物 细菌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