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treatment of poly(acrylic acid) sodium by continuous diafiltration and time revolution of filtration potential 被引量:4
1
作者 XU Jing-yuan TANG Shu-yun QIU Yun-r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77-586,共10页
The pretreatment for the removal of small molecules from poly(acrylic acid) sodium (PAAS) solution by continuous diafiltra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The effects of PAAS concentration, pH, tr... The pretreatment for the removal of small molecules from poly(acrylic acid) sodium (PAAS) solution by continuous diafiltra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The effects of PAAS concentration, pH, trans-membrane pressure and pretreatment time on the permeate concentration and permeate flux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cessary pretreatment time (NPT) increases with PAAS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with TMP. The change trend of permeate flux with time is affected by pH. The permeate fluxes rapidly decrease from the start, and then increase gradually to stable values at pH 5.0, pH 7.0 and pH 9.3. However, it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ime till a state value at pH 3.0 (iso-electric point, IEP). The removal of small molecules is easy at pH greater than iso-electric point (IEP). The change of filtration potential with time indicates the similar trend to that of permeation concentration, but the former is more convenient for indication of N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TREATMENT DIAFILTRATION ultrafiltration poly(acrylic acid) sodium filtration poten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A型分子筛对PVC热稳定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笑春 刘会媛 +1 位作者 张青 于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1,共5页
通过刚果红实验发现钠-A型分子筛能够提高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其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72 min,明显优于纯PVC(静态热稳定时间7 min)。将钠-A型分子筛分别与β-二酮、季戊四醇、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和环氧大豆油4种辅助热稳定剂进行... 通过刚果红实验发现钠-A型分子筛能够提高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其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72 min,明显优于纯PVC(静态热稳定时间7 min)。将钠-A型分子筛分别与β-二酮、季戊四醇、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和环氧大豆油4种辅助热稳定剂进行复配得到复合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热老化烘箱法和转矩流变仪法测定复合热稳定剂对PVC的静、动态热稳定性能,通过热失重法分析复合热稳定剂对PVC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钠-A型分子筛与β-二酮质量比为1/1复配时热稳定效果最佳,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84 min,动态热稳定时间可达1 137 s,塑化时间最短为104 s,平衡扭矩最小为37.9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钠-A型分子筛 热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癸酸-月桂酸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丽萍 杨新杰 +2 位作者 代雪冰 陈晓 苏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212,共9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适用于多种热能储存系统中的高效蓄热调温材料,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将癸酸-月桂酸(CA-LA)低共熔混合物封装在聚丙烯酸乙酯(PEA)壳层中,形成PEA/(CA-LA)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EPCM具有均匀且光滑...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适用于多种热能储存系统中的高效蓄热调温材料,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将癸酸-月桂酸(CA-LA)低共熔混合物封装在聚丙烯酸乙酯(PEA)壳层中,形成PEA/(CA-LA)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EPCM具有均匀且光滑的球形外观,且芯材和壳材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当壳芯比为1∶1.5时,熔化潜热和凝固潜热分别为81.85 J/g和88.68 J/g.MEPCM潜热储存能力随着芯材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热重分析和泄漏测试发现MEPCM在160℃以下能保持优良的潜热储存和释放能力.经过200次热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微胶囊 癸酸-月桂酸 聚丙烯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对丙烯酸镁/钠复配注浆料的改性研究
4
作者 谷亚新 兰惟庆 +1 位作者 刘运学 范兆荣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45-2152,共8页
针对丙烯酸盐注浆材料易干缩,与基层粘附性不足的问题,向丙烯酸镁/钠复配溶液中引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旨在增强复合凝胶体的保水性和与基层的粘附性。以30%丙烯酸镁/钠复配溶液为主液,过硫酸铵-三乙醇胺为氧化还原体系,研究加入不同量... 针对丙烯酸盐注浆材料易干缩,与基层粘附性不足的问题,向丙烯酸镁/钠复配溶液中引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旨在增强复合凝胶体的保水性和与基层的粘附性。以30%丙烯酸镁/钠复配溶液为主液,过硫酸铵-三乙醇胺为氧化还原体系,研究加入不同量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凝胶体固化时间、保水性、力学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HEMA后,凝胶体固化时间延长,粘接强度大幅度提高至70Mpa;拉伸强度和保水性均有提高,体积收缩率由55%降低至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镁/钠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氧化还原体系 保水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代丙烯酸酯的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
5
作者 罗子淇 陈江 +3 位作者 杨小波 宋金星 王小君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0,共9页
研究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可为高疏水疏油涂层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碘转移细乳液聚合制备了由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和非氟代聚合物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并研究嵌段共聚物组成和热处理条件对其... 研究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可为高疏水疏油涂层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碘转移细乳液聚合制备了由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和非氟代聚合物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并研究嵌段共聚物组成和热处理条件对其结晶、表面氟元素富集和疏水疏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以C8氟代烷基为主的氟代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或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均具有结晶和表面氟元素富集特性,并在表面形成“峰谷状”粗糙结构。随着共聚物分子链运动能力和热处理温度的提升,氟元素表面富集程度增大。非氟代链段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同时强化微相分离,因此,合成嵌段比适中的嵌段共聚物能够获得比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更优的综合疏水疏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 嵌段共聚物 微相分离 结晶 疏水疏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NIMMO/RDX光固化发射药热分解性能及燃烧性能
6
作者 李曼曼 徐明辉 +3 位作者 郭志罡 岳春晖 王琼林 杨伟涛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7-354,共8页
为探究新型含能光固化黏结剂端丙烯酸酯基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APNIMMO)对RDX基光固化发射药热分解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利用3D打印制备了一种高能APNIMMO/RDX发射药样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分析红外气质... 为探究新型含能光固化黏结剂端丙烯酸酯基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APNIMMO)对RDX基光固化发射药热分解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利用3D打印制备了一种高能APNIMMO/RDX发射药样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分析红外气质联用仪(TG⁃DSC⁃FTIR⁃GC)研究了APNIMMO/RDX光固化发射药的热分解过程和相关分解动力学参数,并通过密闭爆发器研究了APNIMMO/RDX光固化发射药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APNIMMO/RDX光固化发射药的热失重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热失重和气体产物逸出主要集中在第Ⅰ阶段(158.9~234.3℃),此阶段APNIMMO/RDX的热分解起始于APNIMMO的分解放热,并促进RDX的熔融分解,导致RDX分解提前,这也导致了APNIMMO/RDX的临界爆炸温度(Tpe)要低于纯RDX;第Ⅱ阶段(234.3℃至测试结束温度)表现为既无放热也无吸热的“热中性”状态,这一阶段主要是APNIMMO侧链硝酸酯基完全分解后主链的缓慢分解。燃烧性能结果表明APNIMMO/RDX发射药燃速系数较低,压力指数偏高,中止燃烧试验样品表面存在大量孔穴,分析认为在APNIMMO/RDX发射药体系中,由于RDX含量较多,且在高压下RDX的燃速比APNIMMO黏结剂要大,两者间燃速的差异导致燃烧产生的热量和压力沿着形成的孔穴深入整个发射药内部,该过程受压力影响较大,因此压力指数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丙烯酸酯基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APNIMMO) 光固化黏结剂 发射药 热分解性能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改性制备铝颜料及其漂浮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佘娜 王智鑫 +5 位作者 董前年 陈国庆 曹明 夏茹 陈鹏 钱家盛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5,共9页
通过两步法制备一种含氟丙烯酸酯改性制备铝颜料.首先,以丙烯酸硅烷偶联剂与正硅酸乙酯在碱性环境下协同水解,在铝颜料表面形成双键功能化二氧化硅包覆层;接着通过原位聚合再形成一层含氟包覆层,得到一种含氟丙烯酸酯改性铝颜料.利用FTI... 通过两步法制备一种含氟丙烯酸酯改性制备铝颜料.首先,以丙烯酸硅烷偶联剂与正硅酸乙酯在碱性环境下协同水解,在铝颜料表面形成双键功能化二氧化硅包覆层;接着通过原位聚合再形成一层含氟包覆层,得到一种含氟丙烯酸酯改性铝颜料.利用FTIR、TG、XPS、接触角测试、光泽度测试、耐酸碱腐蚀性能测试、漂浮性能测试等一系列分析手段对改性后的铝颜料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与未改性铝颜料相比,改性后的铝颜料在古马隆树脂和乙二醇丁醚中的漂浮力、对水面的遮盖力和耐酸碱性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颜料 漂浮 含氟丙烯酸酯 表面改性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8
作者 任红星 王雨欣 +2 位作者 易凡丰 赵宝建 袁才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配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乳液,探究了复合乳化剂种类、阴/非离子乳化剂比例以及乳化剂用量对水性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及乳胶膜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S与X-100的比例为1∶2且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质量分数)时,所得到的苯丙共聚乳液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乳液聚合的单体转化率96%以上,凝胶率低于0.5%,乳胶粒平均粒径为123 nm,乳液稳定性良好,尤其是钙离子稳定性优异,乳胶膜的吸水率为2.48%,水接触角为7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 乳液聚合 钙离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co-AA)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和铀吸附性能
9
作者 白震媛 张家伟 +4 位作者 杨佩佩 孙红玲 陆波 李松伟 刘春太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共8页
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因含有丰富的酰胺基而广泛用于水溶液中铀元素的提取,但因其较低的力学性能和吸附量而受到限制。因此通过引入氧化石墨烯(GO)和新霉素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Ner-MOF-808)来增强PAM的吸附性能和抗菌能力,进一步扩展... 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因含有丰富的酰胺基而广泛用于水溶液中铀元素的提取,但因其较低的力学性能和吸附量而受到限制。因此通过引入氧化石墨烯(GO)和新霉素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Ner-MOF-808)来增强PAM的吸附性能和抗菌能力,进一步扩展其应用范围。首先,将新霉素修饰到MOF-808上制备Ner-MOF-808以提升水凝胶的抗菌能力,最后采用共价交联和原位生长技术将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P(AM-co-AA)]和Ner-MOF-808与GO进行交联和配位构建了高力学性能、高吸附性能的抗菌型P(AM-co-AA)/GO/Ner-MOF-808水凝胶。对水凝胶P(AM-co-AA)/GO/Ner-MOF-808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铀吸附性能,同时对铀吸附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P(AM-co-AA)/GO/Ner-MOF-808水凝胶对铀的吸附容量达到了196 mg/g。P(AM-co-AA)/GO/Ner-MOF-808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模型。以上结果表明,GO和Ner-MOF-808的加入,不仅提升了水凝胶PAM的力学性能和铀吸附性能,也提高了PAM的离子选择性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 氧化石墨烯 MOF-808 吸附 抗菌 海水提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季鏻盐丙烯酸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灵晓 徐桂龙 +1 位作者 唐敏 梁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0-705,共6页
为解决丙烯酸树脂中添加抗菌剂存在迁移析出及抗菌效果不佳等问题,文中合成季鏻盐抗菌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苯基溴化鏻(Br⁃MAP),并用于合成含季鏻盐丙烯酸乳液。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季鏻盐... 为解决丙烯酸树脂中添加抗菌剂存在迁移析出及抗菌效果不佳等问题,文中合成季鏻盐抗菌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苯基溴化鏻(Br⁃MAP),并用于合成含季鏻盐丙烯酸乳液。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季鏻盐单体和含季鏻盐丙烯酸乳液进行表征。研究Br⁃MAP用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并通过热重分析(TGA)、涂膜性能测试以及琼脂平皿扩散法评价含季鏻盐丙烯酸树脂的热稳定性、涂膜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随着Br⁃MAP用量的增大,乳液聚合稳定性提高,乳胶粒粒径变小,而涂膜吸水率增加,热稳定性下降。当季鏻盐单体质量分数为2%和6%时,分别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达到9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鏻盐单体 丙烯酸乳液 抗菌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位芳纶表面结构预调控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孙壮壮 张文涛 +5 位作者 严鑫涛 王矿 卓炎 侯琳 刘建立 朱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7-242,共6页
为改善间位芳纶的染色性能,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对间位芳纶进行预调控,使用阳离子R-29染料进行染色,探究氢氧化钠预调控对间位芳纶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对间位芳纶的... 为改善间位芳纶的染色性能,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对间位芳纶进行预调控,使用阳离子R-29染料进行染色,探究氢氧化钠预调控对间位芳纶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对间位芳纶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同步热分析仪测试其热性能;同时,评估了染色间位芳纶的K/S值、上染率、耐干湿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10%~50%时,预调控间位芳纶的结晶度分别下降了2.4%、2.95%、4.31%、5.01%和8.37%;纤维表面发生刻蚀,表面酰胺键断裂并产生新的活性基团;经50%氢氧化钠预调控染色间位芳纶的热性能较其他样品有所降低。染色性能测试表明,40%氢氧化钠预调控的间位芳纶染色效果最优,K/S值和上染率分别提高了87.26%和95.51%,耐皂洗色牢度提高了三级,耐日晒色牢度提高了两级;样品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位芳纶 氢氧化钠 表面结构预调控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改性4A沸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12
作者 占晓 孙俊卓 张道海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4-1533,1542,共11页
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4A沸石进行改性,制备了两种改性4A沸石(zeolite-SDBS和zeolite-KH550);然后,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为基体,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P... 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4A沸石进行改性,制备了两种改性4A沸石(zeolite-SDBS和zeolite-KH550);然后,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为基体,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PBAT/改性4A沸石复合薄膜。采用FTIR、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和TGA对两种改性4A沸石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4A沸石含量(以PBAT质量为基准,下同)对PBAT/改性4A沸石复合薄膜力学性能、热性能、水蒸气透过性和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4A沸石(中值粒径4.727μm、Zeta电位23.6 mV),zeolite-KH550和zeolite-SDBS的中值粒径(4.385和4.553μm)降低,表面负电荷增加(Zeta电位–46.2和–45.8 mV)。当zeolite-KH550和zeolite-SDBS含量为20%时,PBAT/改性4A沸石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15.4和13.5 MPa)比PBAT/4A沸石复合薄膜(12.6 MPa)分别提高了22.2%和7.1%;当zeolite-KH550和zeolite-SDBS含量为30%时,PBAT/改性4A沸石复合薄膜的断裂伸长率(331.0%和303.0%),比PBAT/4A沸石复合薄膜(266.0%)分别提高了24.4%和13.9%;当zeolite-KH550和zeolite-SDBS含量为40%时,PBAT/改性4A沸石复合薄膜的初始分解温度(370.9和370.7℃)比PBAT/4A沸石复合薄膜(366.1℃)均提高了1.3%。zeolite-SDBS更有利于诱导晶体成核,而不利于晶体生长;zeolite-KH550制备的PBAT/改性4A沸石复合薄膜的结晶温度相对较低,但结晶度相对较高。zeolite-KH550制备的PBAT/改性4A沸石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热降解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A沸石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硅烷偶联剂 复合薄膜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相利 秦光彩 +6 位作者 罗凯 汪仕爽 刘杨 魏聪 王明阳 董双林 刘清兵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共11页
为评估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免疫反应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了丁酸梭菌CBG01(Clostridium butyricum CBG01)活菌(CB组)、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组)和1%丁酸钠(BS组)来投喂对... 为评估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免疫反应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了丁酸梭菌CBG01(Clostridium butyricum CBG01)活菌(CB组)、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组)和1%丁酸钠(BS组)来投喂对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养殖6周后测量对虾生长情况、检测血清非特异免疫指标和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实验。研究表明,CB组和PHB组对虾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组最高,BS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处理组对虾成活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处理组对虾血清中溶菌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组对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B组对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S组对虾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CB组对虾肝胰腺中所有免疫相关基因(SOD、LZM、proPO、LGBP、HSP70、Imd、Toll、Relish、TOR、4E-BP、eIF4E1α、eIF4E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而PHB组的Toll基因以及BS组的Imd、Toll、Relish、eIF4E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表明,3个处理组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PHB和丁酸钠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免疫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对虾对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抵抗力。总体比较,添加丁酸梭菌和PHB的作用效果基本相当,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添加丁酸钠。在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在难以添加丁酸梭菌活菌的情况下,建议适当添加聚β-羟基丁酸酯来替代丁酸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聚Β-羟基丁酸酯 丁酸钠 凡纳滨对虾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副溶血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丙烯酸树脂交联硅酸钠浸渍改性杉木工艺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萍 刘思羽 +3 位作者 张源 周亚 韩建超 左迎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18,共9页
目的提高速生杉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药剂抗流失性、热稳定性等性能,满足速生杉木在家居装饰、建筑工程、包装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方法以硅酸钠和水性丙烯酸树脂为改性剂,利用真空加法浸渍法,制得硅酸钠/丙烯酸树脂复合改... 目的提高速生杉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药剂抗流失性、热稳定性等性能,满足速生杉木在家居装饰、建筑工程、包装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方法以硅酸钠和水性丙烯酸树脂为改性剂,利用真空加法浸渍法,制得硅酸钠/丙烯酸树脂复合改性杉木。通过对其力学性能、吸水率、流失率进行测试,并借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对改性杉木进行表征,探究硅酸钠/丙烯酸树脂复合改性对杉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当硅酸钠质量分数和水性丙烯酸树脂质量分数均为15%时,硅酸钠/丙烯酸复合改性杉木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和药剂抗流失效果最佳。相比于未改性杉木、硅酸钠改性杉木和丙烯酸树脂改性杉木,硅酸钠/丙烯酸复合改性杉木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药剂抗流失性、热稳定性都得到了提升。结论硅酸钠/丙烯酸树脂浸渍改性,既能实现硅酸钠对杉木内部孔隙的物理填充,又能实现丙烯酸树脂对硅酸钠的化学交联,从而达到显著提高杉木各项性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硅酸钠 水性丙烯酸树脂 浸渍改性 交联固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工艺参数对PLA/PTW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秀清 劳志超 +2 位作者 李明谦 韩顺涛 胡楠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采用3D打印中的熔融沉积成型(FDM)工艺制备了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LA/PTW),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3D打印工艺参数(喷头温度、打印平台温度和打印速度)对PLA/PTW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 采用3D打印中的熔融沉积成型(FDM)工艺制备了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LA/PTW),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3D打印工艺参数(喷头温度、打印平台温度和打印速度)对PLA/PTW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了3D打印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随喷头温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均随打印平台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均随打印速度的增加出现下降的趋势。各工艺参数对PLA/PTW共混物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喷头温度、打印速度、打印平台温度,且当喷头温度为210℃、打印平台温度为80℃以及打印速度为40 mm/s时,打印出的PLA/PTW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层叠技术对ACM/PP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杨帆 罗讴阳 +3 位作者 李明谦 劳志超 阎华 马秀清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2,98,共6页
采用微纳层叠共挤出技术制备了ACM/PP热塑性硫化胶(TPV),研究了动态硫化温度、橡塑比、相容剂含量、炭黑与增塑剂含量对TPV力学性能与耐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动态硫化温度为190℃时,TPV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采用微纳层叠共挤出技术制备了ACM/PP热塑性硫化胶(TPV),研究了动态硫化温度、橡塑比、相容剂含量、炭黑与增塑剂含量对TPV力学性能与耐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动态硫化温度为190℃时,TPV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分别为12.83 MPa、104.67%、86.50%、50.00%;随着TPV橡塑比的增大,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耐油性能明显降低;当相容剂PP-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含量为15份时,TPV的综合力学性能与耐油性能最佳;TPV的拉伸强度、压缩永久变形、硬度随炭黑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增塑剂DOTP含量的增加而降低,TPV的耐油性随炭黑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随DOTP含量的增加而变差,TPV的断裂伸长率随炭黑与DOTP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层叠 热塑性弹性体 丙烯酸酯橡胶 聚丙烯 耐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愈合剂添加方式对CFR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铁瑛 范聪杰 张臻臻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8-67,共10页
采用试验和仿真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热塑性材料聚乙烯–甲基丙烯酸(Poly ethylene-co-meth acrylic acid,EMAA)添加方式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层间韧性的影响。首先将EMAA制作为直径1.2 mm和50~75μ... 采用试验和仿真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热塑性材料聚乙烯–甲基丙烯酸(Poly ethylene-co-meth acrylic acid,EMAA)添加方式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层间韧性的影响。首先将EMAA制作为直径1.2 mm和50~75μm的细丝,然后分别以缝合和铺层的方式添加到CFRP复合材料中,通过调整缝线间距和铺层密度研究EMAA添加方式及含量对CFRP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和自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EMAA能显著增加CFRP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缝线增韧和铺层增韧时分别提升了110%和402%。此外,采用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 model,CZM)进行数值分析进一步证明了EMAA能够增强CFRP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经过热修复后再次进行双悬臂梁(Double cantilever beam,DCB)试验,发现采用缝线增韧和铺层增韧的CFR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得到有效恢复,修复效率达到85%和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 聚乙烯–甲基丙烯酸(EMAA) Ⅰ型层间断裂韧性 增韧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基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昆伦 汤建伟 +3 位作者 刘咏 刘鹏飞 丁俊祥 王保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概述了不同的改性材料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保水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增加比表面积、分子量、活性基团数量、适当的中和度和交联度等方法来提高吸水保水能力。总结了高吸水性树脂在环... 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概述了不同的改性材料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保水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增加比表面积、分子量、活性基团数量、适当的中和度和交联度等方法来提高吸水保水能力。总结了高吸水性树脂在环境治理、建筑材料和农林业三个领域的应用。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进一步改善进行了展望,开发低成本、可降解的高吸水性树脂仍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钠 高吸水树脂 保水剂 聚合物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磺酸钠与季鏻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结构调控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博睿 牟倡骏 +5 位作者 班雨 王磊 闫秋艳 石恒冲 殷敬华 栾世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1-528,共8页
发展非抗生素抗菌策略在减少医疗器械相关的细菌感染并降低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医疗器械表面进行功能化,赋予其抗菌性能是非抗生素抗菌所采用的常用方式。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醇溶、水不溶的特点使其在构建... 发展非抗生素抗菌策略在减少医疗器械相关的细菌感染并降低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医疗器械表面进行功能化,赋予其抗菌性能是非抗生素抗菌所采用的常用方式。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醇溶、水不溶的特点使其在构建抗菌涂层方面具有操作简单、不受器械结构限制的优点,有望应用于各种医疗器械的表面功能化。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烷基链长季鏻盐表面活性剂与聚苯乙烯磺酸钠聚阴离子复合物,系统研究了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组装行为以及所制备复合物涂层的抗菌性能与表面活性剂组分疏水碳链长度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浊度、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测试手段对聚苯乙烯磺酸钠与3种三丁基烷基季鏻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组装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表面活性剂烷基链长将促进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形成。通过在常用医疗器械材料表面构建复合物涂层,对比了3种复合物对两种模型菌种的抗菌性能。对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菌,所制备的3种复合物涂层的杀菌率分别为42.9%、99.97%和99.99%,随着表面活性剂烷基链越长而提高;对于大肠杆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菌,随着表面活性剂烷基链长度增加,单独季鏻盐表面活性剂的抗菌性能增强,而其对应复合物涂层的抗菌性能有所下降,杀菌率分别为99.3%、92.3%和64.8%。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结构,此类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涂层有望用于减少医疗器械相关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 聚苯乙烯磺酸钠 季鏻盐表面活性剂 涂层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明明 鲍俊杰 黄毅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3-2439,共7页
以CO_(2)基聚碳酸亚丙酯二醇(PPCD)为软段、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硬段、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封端剂和稀释剂、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甲苯基氧化膦(TMO)为光引发剂,以不同氰羟比(HMDI中异氰酸酯基与PPCD中羟基的物质的... 以CO_(2)基聚碳酸亚丙酯二醇(PPCD)为软段、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硬段、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封端剂和稀释剂、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甲苯基氧化膦(TMO)为光引发剂,以不同氰羟比(HMDI中异氰酸酯基与PPCD中羟基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同)制备了一系列CO_(2)基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紫外光固化树脂,并经紫外光引发制备了PUA紫外光固化胶膜。通过FTIR、XRD表征和力学性能、TGA、黏度测试,考察了氰羟比对PUA紫外光固化树脂和胶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氰羟比的增大,PUA紫外光固化胶膜的水接触角、硬度和拉伸强度增大,吸水率和断裂伸长率下降,PUA紫外光固化树脂黏度降低。以氰羟比为2.0∶1制备的PUA紫外光固化树脂(PUA-4树脂)和PUA紫外光固化胶膜(PUA-4胶膜)综合性能最好,PUA-4树脂黏度为1437 mPa·s;PUA-4胶膜拉伸强度为32.9 MPa,断裂伸长率为139.2%,水接触角为86.9°,24 h吸水率为8.2%,邵氏硬度为94 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二醇 二氧化碳 紫外光固化 聚氨酯 丙烯酸酯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