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成大明 陈强 +3 位作者 朱爱萍 田伟伟 林思聪 沈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7期60-63,共4页
聚天冬氨酸和聚天冬酰胺是一类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在药物控释、组织工程等许多领域应用广泛。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该领域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研究进展 聚天冬氨酸 衍生物 聚天冬酰胺 药物控释 组织工程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纤维支架与兔脂肪源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亮 彭鄂军 +3 位作者 吴柏霖 曾晓勇 庄乾元 叶章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利用兔脂肪源干细胞评价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纤维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脂肪源干细胞取自新西兰白兔皮下脂肪组织,经分离、培养后接种到待检支架上,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形态;MTT法比较支... 目的利用兔脂肪源干细胞评价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纤维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脂肪源干细胞取自新西兰白兔皮下脂肪组织,经分离、培养后接种到待检支架上,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形态;MTT法比较支架上培养和常规培养条件下的脂肪源干细胞生长曲线与倍增时间。结果脂肪源干细胞在纤维支架上生长良好,生长曲线与常规培养时基本一致,两组间细胞倍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源干细胞能够在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纤维支架材料上正常生长增殖,该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生物相容性 脂肪源干细胞 静电纺丝 聚乳酸 聚己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中的空穴传输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滕枫 郑敏 +1 位作者 白凤莲 万梅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8-591,共4页
报道了聚苯胺中间氧化态(emeraldine base form PANI-EB)空穴传输层对以PPV衍生物(PTA-PPV,PTA-DMPPV和MEH-PPV)为发光层和Alq3为电子传输层构成的多层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器件中PANI-EB空穴层的引入能有效地降低... 报道了聚苯胺中间氧化态(emeraldine base form PANI-EB)空穴传输层对以PPV衍生物(PTA-PPV,PTA-DMPPV和MEH-PPV)为发光层和Alq3为电子传输层构成的多层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器件中PANI-EB空穴层的引入能有效地降低器件的启亮电压和提高器件的发光亮度,其影响程度依赖于PPV衍生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有机发光二极管 PPV衍生物 空穴传输 启亮电压 发光光谱 J-V曲线 发光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韦玮 白永林 +1 位作者 孟令杰 李光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4,共5页
利用脱氯缩合聚合法合成了聚 ( 2 甲氧基 5 丁氧基 )对苯乙炔 (PMOBOPV)、聚 ( 2 甲氧基 5 辛氧基 )对苯乙炔 (PMOCOPV)和聚 ( 2 丁氧基 5 丁氧基 )对苯乙炔 (PDBOPV)、聚 ( 2 辛氧基 5 辛氧基 )对苯乙炔 (PD COPV) 4种发光材... 利用脱氯缩合聚合法合成了聚 ( 2 甲氧基 5 丁氧基 )对苯乙炔 (PMOBOPV)、聚 ( 2 甲氧基 5 辛氧基 )对苯乙炔 (PMOCOPV)和聚 ( 2 丁氧基 5 丁氧基 )对苯乙炔 (PDBOPV)、聚 ( 2 辛氧基 5 辛氧基 )对苯乙炔 (PD COPV) 4种发光材料。对反应体系的浓度、酸碱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工艺条件和路线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物的纯度、含量对合成产物的产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碱性是影响脱氯缩合反应的关键因素 ;而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缩合反应影响则相对较小 ,在一定温度下当反应时间达到一定阶段后其转化率基本不变。对合成材料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能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和检测。结果显示 :非对称烷氧基取代PPV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成膜性和稳定性 ;而对称性烷氧基取代PPV的溶解性和成膜性相对较差。以PMOBOPV为发光材料 ,采用旋涂工艺制作出单层和双层发光器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乙炔 电致发光器件 合成 发光性能 发光材料 烷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对聚β-环糊精衍生物吸附碱性品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晓梅 彭成松 王少宝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27-1131,共5页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设计合成了3种吸附剂——聚羟丙基-β-环糊精(PHP-β-CD)、聚羧甲基-β-环糊精(PCM-β-CD)两个聚β-环糊精衍生物和不带取代基的聚β-环糊精(P-β-CD)。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PHP-β-CD和PCM-β-CD的结构表征结果显示...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设计合成了3种吸附剂——聚羟丙基-β-环糊精(PHP-β-CD)、聚羧甲基-β-环糊精(PCM-β-CD)两个聚β-环糊精衍生物和不带取代基的聚β-环糊精(P-β-CD)。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PHP-β-CD和PCM-β-CD的结构表征结果显示,它们均为无定形聚集态。考察了吸附条件对3种吸附剂吸附碱性品红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CM-β-CD吸附碱性品红的吸附量最大,P-β-CD吸附碱性品红的吸附量最小;体系pH对PCM-β-CD吸附碱性品红吸附量的影响最大。在室温、碱性品红初始质量浓度250 mg/L、体系pH=5.24、振荡时间2.5 h的条件下,P-β-CD和PHP-β-CD吸附碱性品红的吸附量分别为32.3,39.0 mg/g;其他条件不变,体系pH=5.43时,PCM-β-CD吸附碱性品红的吸附量为54.6 mg/g。3种吸附剂对碱性品红的吸附满足Freundlich等温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环糊精衍生物 碱性品红 吸附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与不同纤维素衍生物形成的共混体系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广美 黄毅萍 马德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5-518,共4页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聚己内酯与硝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和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所形成的共混体系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羟基基团、羰基基团以及聚己内酯结晶相相关的吸收谱带分析表明 :随着纤维素结构单元上羟基被取代程度的增加 ,...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聚己内酯与硝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和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所形成的共混体系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羟基基团、羰基基团以及聚己内酯结晶相相关的吸收谱带分析表明 :随着纤维素结构单元上羟基被取代程度的增加 ,纤维素衍生物的自身氢键相互作用明显减弱 ,而与聚己内酯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加强。这种相互作用的加强 ,显著改变了聚己内酯的结晶行为 ,使其结晶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纤维素衍生物 共混体系 相互作用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锗多酸衍生物对S_(180)肿瘤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宝贵 张桂英 +1 位作者 赵林伊 刘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0-551,共2页
目的 探讨有机锗多酸衍生物对S1 80 肿瘤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3H TdR掺入法检测有机锗多酸衍生物在体外对S1 80 肿瘤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 ,观察不同剂量有机锗多酸衍生物对S1 80 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和对免疫器官的影响。结... 目的 探讨有机锗多酸衍生物对S1 80 肿瘤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3H TdR掺入法检测有机锗多酸衍生物在体外对S1 80 肿瘤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 ,观察不同剂量有机锗多酸衍生物对S1 80 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和对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 ,有机锗多酸衍生物对S1 80 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且浓度越高 ,抑制作用越强。体内实验也表明 ,有机锗多酸衍生物对S1 80 实体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而且剂量越大 ,抑制作用越强。且有机锗多酸衍生物可防止荷瘤鼠脾脏重量的下降。结论 有机锗多酸衍生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锗多酸衍生物 S180肿瘤细胞 DNA合成 肿瘤抑制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亚珍 陈彦国 +1 位作者 何治柯 胡胜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6,共4页
将一种自合成的水溶性聚对苯撑乙烯(PPV)衍生物电聚合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得一种新型NO电化学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NO具有灵敏的伏安响应,相对裸玻碳电极两个氧化峰电位均负移达180mV.安培实验结果表明,NO的响应电流与... 将一种自合成的水溶性聚对苯撑乙烯(PPV)衍生物电聚合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得一种新型NO电化学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NO具有灵敏的伏安响应,相对裸玻碳电极两个氧化峰电位均负移达180mV.安培实验结果表明,NO的响应电流与其浓度在1.8×10^-7~1.0×10^-4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检出限达到2.3×10^-8mol/L.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NO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并计算出NO在0.1mol/L的磷酸盐生理缓冲溶液(PBS)中的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 传感器 旋转圆盘电极 一氧化氮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系下羟化聚天冬氨酸合成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彦生 宋鸿梅 +1 位作者 刘永梅 郭疆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57,59,共3页
通过聚琥珀酰亚胺(PSI)与2-氨基乙醇(AE)在水体系下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含羟基的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羟化聚天冬氨酸(HPAP)。用正交法研究了合成条件对磷酸钙阻垢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9 h,AE... 通过聚琥珀酰亚胺(PSI)与2-氨基乙醇(AE)在水体系下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含羟基的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羟化聚天冬氨酸(HPAP)。用正交法研究了合成条件对磷酸钙阻垢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9 h,AE/PSI摩尔比0.4,反应物质量分数18%。HPAP对磷酸钙垢的形成比聚天冬氨酸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系 羟化聚天冬氨酸 合成 阻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芴与三苯胺取代-3,6-芴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忠联 王磊 +3 位作者 刘金成 应磊 杨伟 曹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7-831,共5页
用Suzuki偶联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9,9-二辛基-2,7-芴(DOF)与9,9-二(4-二苯胺基苯基)-3,6-芴(36FT)的共聚物.所有的聚合物均可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如THF,CHCl3和甲苯等),分子量在47000~189000之间.电化学研究结果表... 用Suzuki偶联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9,9-二辛基-2,7-芴(DOF)与9,9-二(4-二苯胺基苯基)-3,6-芴(36FT)的共聚物.所有的聚合物均可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如THF,CHCl3和甲苯等),分子量在47000~189000之间.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聚合物的HOMO能级都高于均聚烷基芴,并且随着36FT含量的增加,HOMO值逐渐上升、以该类聚合物为发光层制作了结构为ITO/PEDOT/PVK/polymer/Ba/Al的器件,获得了稳定的蓝光发射,其中以36PFT10为发光层的器件获得了0.52%的最大外量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聚芴衍生物 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衍生物对PVC热稳定性影响的递变规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茂英 林莅蒙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研究了几种脲衍生物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的影响。脲衍生物均具有类似于硬脂酸锌的热稳定特性,属于初效型主热稳定剂,与硬脂酸钙和环氧大豆油并用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脲衍生物的热稳定性能随羰基上C所连接基团拉电子性的增强而提高... 研究了几种脲衍生物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的影响。脲衍生物均具有类似于硬脂酸锌的热稳定特性,属于初效型主热稳定剂,与硬脂酸钙和环氧大豆油并用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脲衍生物的热稳定性能随羰基上C所连接基团拉电子性的增强而提高。根据热稳定性递变规律可以推测,脲衍生物是通过其羰基上C作为亲电原子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发挥热稳定作用的。这就意味着关于热稳定剂作用机理的传统Frye和Horst理论至少不适用于脲衍生物,因此,脲衍生物作为热稳定剂的确切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脲衍生物 热稳定剂 热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聚对苯乙炔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敏钊 黄德音 +1 位作者 龚斌 张青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3-36,共4页
采用紫外 -可见光谱跟踪用直接聚合法制备可溶的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的反应过程 ,结果表明反应仍然经历了生成前聚物的过程。控制反应条件使聚合反应首先生成前聚物 ,在前聚物烯化反应阶段加入起增溶作用的长链醇 ,得到了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采用紫外 -可见光谱跟踪用直接聚合法制备可溶的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的反应过程 ,结果表明反应仍然经历了生成前聚物的过程。控制反应条件使聚合反应首先生成前聚物 ,在前聚物烯化反应阶段加入起增溶作用的长链醇 ,得到了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的、主链中含非共轭链段的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用该聚合物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 ,在 5 -6V电压驱动下发光 ,发光峰位于 5 80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乙炔 电致发光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鲁、豫主要玉米种质基础及其演化利用钩沉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殿轩 刘玉梅 +2 位作者 苏方宏 步凤池 何福全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6-23,共8页
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鲁、豫1978~1991年主要玉米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依其系谱可归纳为四平头、旅大红骨、获嘉白马牙、金皇后、混选一号、华农二号、Lancaster、Reid YellowDent、Krug与其它十大基本种质类型,及其多元复合种质衍... 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鲁、豫1978~1991年主要玉米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依其系谱可归纳为四平头、旅大红骨、获嘉白马牙、金皇后、混选一号、华农二号、Lancaster、Reid YellowDent、Krug与其它十大基本种质类型,及其多元复合种质衍生型群,含二元,三元、四元、五元四型25个系统。近年,形成四平头、旅大红骨、Reid Yellow Dent与Lancaster四主极结构网络。且多元复合种质衍生型群的自交系取代本元类自交系已居亲本自交系主体地位。现有多元复合种质衍生型群自交系的创新利用率约计:二元复合型20%,三元复合型9.2%,四元复合型1.9%,五元复合型0.4%。理论推算,由十大基本种质类型充分组合有多元复合种质衍生型群1013个系统,种质创新利用余地颇大。文中还就涉及到的玉米杂优育种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育种 种质资源 种质类型 种质衍生型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不对称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建平 林婷 +2 位作者 翁家宝 黄小珠 程云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0-965,共6页
以对羟基苯甲醚和溴代烷烃为原料,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了四种可溶性不对称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衍生物(ROPPVs),分别为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MOBOPV)、聚[2-甲氧基-5-(3′-甲基)丁氧基]对苯乙炔(PMOMBOPV)、... 以对羟基苯甲醚和溴代烷烃为原料,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了四种可溶性不对称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衍生物(ROPPVs),分别为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MOBOPV)、聚[2-甲氧基-5-(3′-甲基)丁氧基]对苯乙炔(PMOMBOPV)、聚(2-甲氧基-5-己氧基)对苯乙炔(PMOHOPV)和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失重分析(TGA)和荧光光谱对它们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研究表明,不对称ROPPVs在三氯甲烷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于成膜;它们都为非晶态聚合物,在400~550nm均存在显著吸收;不对称ROPPVs热稳定性良好,PMOBOPV、PMOMBOPV和PMOCOPV的起始分解温度约为200℃,PMOHOPV起始分解温度为360℃。荧光光谱研究表明,不对称ROPPVs是一类具有优良光致发光性能的强荧光共轭聚合物材料,荧光发射峰都位于640nm,荧光寿命都在1n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 热稳定性 光致发光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氯仿溶液的自衍射及光限幅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霞 侯洵 +4 位作者 姚保利 杨文正 冯晓强 贺锋涛 易文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用 5 32nm基模高斯光束对 2 甲氧基 5 丁氧基取代聚对苯撑乙烯的氯仿溶液进行激光诱导衍射实验及光限幅特性的研究 实验发现 ,当高斯光束通过样品溶液时 ,在远场处出现衍射环 ;随着入射功率的增大 ,衍射图案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理论... 用 5 32nm基模高斯光束对 2 甲氧基 5 丁氧基取代聚对苯撑乙烯的氯仿溶液进行激光诱导衍射实验及光限幅特性的研究 实验发现 ,当高斯光束通过样品溶液时 ,在远场处出现衍射环 ;随着入射功率的增大 ,衍射图案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理论分析表明 ,该现象可以用光克尔效应、热效应作用下的附加相位孔对入射光束的衍射行为来解释 还进一步研究了 5 32nm激光作用下样品溶液的光限幅特性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5-丁氧基取代聚对苯撑乙烯 自衍射 空间自相位调制 光限幅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BMP的新型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骨缺损修复实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稷杰 金丹 +5 位作者 全大萍 钟世镇 陈炅昊 魏宽海 赵洁 裴国献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69-1374,共6页
目的探讨以聚乳乙醇酸(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成新型组织工程骨并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制作新西兰大白兔右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 目的探讨以聚乳乙醇酸(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成新型组织工程骨并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制作新西兰大白兔右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植入同时负载5mgBMP及1×106个已向成骨细胞诱导的BMSCs的PLGA、对照组植入负载1×106个已向成骨细胞诱导的BMSCs的PLGA、空白组仅植入PLGA。术后对动物进行大体观察、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相骨缺损修复情况、比较不同时相的骨缺损区X线阻射密度、并于术后第4、8、12周取出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图像分析骨小梁的生成数量。结果实验组在12周内骨缺损完全修复,且同时期内新生骨的数量和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空白材料组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利用含BMP的PLGA支架与BMSCs复合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聚乳乙醇酸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辐照HEC/AEO_n共聚物的合成及水溶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杨宣 刘江 +2 位作者 李志莉 罗礼玉 陈克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5-367,共3页
对三次采油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采用简便、安全的超声波合成技术,获得了羟乙基纤维素( HEC)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活性大单体( AEOn ,n= 3 ,7,20)共聚物,通过IR与DSC表征了所制备的HEC... 对三次采油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采用简便、安全的超声波合成技术,获得了羟乙基纤维素( HEC)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活性大单体( AEOn ,n= 3 ,7,20)共聚物,通过IR与DSC表征了所制备的HEC/AEO 系列共聚物的结构,研究了共聚物水溶液的性能。结果表明,这种共聚物可以用作三次采油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其最低表面张力为28 .7 m N/m ,最低界面张力(5 % 大庆原油煤油溶液/0 .5 % 共聚物水溶液) 为1 .06m N/m ,1 % 的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为2.90 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 化学剂 化学驱油 HEC AEOn 共聚物 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交联聚合活性的聚3-(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噻吩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维 梁露英 +3 位作者 周铭露 孙敏敏 王文 凌启淡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2,共5页
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采用氧化偶联聚合法合成具有交联活性的聚3-(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噻吩(P3MET)。用红外光谱、凝胶液相色谱、等速升温热失重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和循环伏安法表征聚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能和光电性能。结果表明... 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采用氧化偶联聚合法合成具有交联活性的聚3-(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噻吩(P3MET)。用红外光谱、凝胶液相色谱、等速升温热失重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和循环伏安法表征聚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能和光电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的氯仿溶液在350~573nm处有吸收,最大吸收峰位于410nm,其禁带宽度为2.1eV;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为300~400°C,热稳定性能良好;聚合物的电子亲和势能级为3.52eV,电子离子势能级为5.62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聚噻吩衍生物 聚3-(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PPV衍生物非线性折射率的测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霞 侯洵 +2 位作者 姚保利 杨文正 易文辉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利用 5 32nm的连续激光对烷氧基非对称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的氯仿溶液进行诱导衍射实验 ,通过观察衍射环的个数可以估算出材料的克尔常数及非线性折射率。实验发现 ,当入射激光功率达到阈值 0 .77mW而小于3.36mW时 ,通过在接收屏处观察... 利用 5 32nm的连续激光对烷氧基非对称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的氯仿溶液进行诱导衍射实验 ,通过观察衍射环的个数可以估算出材料的克尔常数及非线性折射率。实验发现 ,当入射激光功率达到阈值 0 .77mW而小于3.36mW时 ,通过在接收屏处观察光克尔效应对激光横截面上的空间自相位调制而产生的衍射环个数 ,可以估算出样品溶液的克尔常数γ的大小近似为 5 .5 5× 10 -10 m2 /W及非线性折射率n2 的大小为 9.2 1× 10 -4esu。当入射激光功率继续增大时 ,由于热效应对激光横截面上的空间自相位调制产生的衍射环逐步淹没光克尔效应引起的衍射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氧基非对称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 空间自相位调制 光克尔效应 三阶非线性 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结构对聚[(3-烷基)噻吩-2,5]-取代苯甲烯衍生物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潮 吴洪才 +2 位作者 易文辉 孙建平 孟令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73-977,F010,共6页
采用3-烷基噻吩与对硝基苯甲醛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聚合反应得到了5种聚(3-烷基)噻吩取代苯甲烯衍生物:聚(3-丁基)噻吩对硝基苯甲烯(PBTNBQ)、聚(3-己基)噻吩对硝基苯甲烯(PHTNBQ)、聚(3-丁基)噻吩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BTDMABQ)、聚(3-己... 采用3-烷基噻吩与对硝基苯甲醛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聚合反应得到了5种聚(3-烷基)噻吩取代苯甲烯衍生物:聚(3-丁基)噻吩对硝基苯甲烯(PBTNBQ)、聚(3-己基)噻吩对硝基苯甲烯(PHTNBQ)、聚(3-丁基)噻吩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BTDMABQ)、聚(3-己基)噻吩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HTDMABQ)和聚(3-辛基)噻吩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OTDMABQ).计算其光学禁带宽度分别为PBTNBQ(1.82eV),PHTNBQ(1.85eV),PBTDMABQ(1.71eV),PHTDMABQ(1.78eV)和POTDMABQ(1.67eV).利用简并四波混频技术测量了5种聚合物薄膜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分别为1.74×10-8,1.82×10-8,5.62×10-9,8.64×10-9和1.22×10-8esu,均具有较大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针对取代基结构对聚(3-烷基)噻吩取代苯甲烯衍生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影响从分子内极化程度和主链电子的离域程度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烷基)噻吩取代苯甲烯 取代基结构 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禁带宽度 四波混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