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芳香族聚酰胺PA6I/6T熔纺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杨锐 张须臻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6,共9页
为拓展工程塑料半芳香族聚酰胺的应用,以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6I/6T)切片为原料,首先对切片的化学结构、熔体流动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然后使用卧式微量单孔挤出机,在不同纺丝温度和不同喷头牵伸比... 为拓展工程塑料半芳香族聚酰胺的应用,以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6I/6T)切片为原料,首先对切片的化学结构、熔体流动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然后使用卧式微量单孔挤出机,在不同纺丝温度和不同喷头牵伸比下纺丝,并分别对PA6I/6T初生纤维进行牵伸和热处理,探讨了纺丝工艺和后处理工艺参数对PA6I/6T熔纺纤维断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A6I/6T的相对黏度为2.12(以浓硫酸为溶剂),初始分解温度为463℃,在265℃下测试的熔体流动速率达到18.2 g/10 min,6I与6T结构单元物质的量比为1.8。PA6I/6T适宜的纺丝温度在265℃附近,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喷头牵伸比的提高而上升,当喷头牵伸比从23.2提高到116时,断裂强度由1.02 cN/dtex上升到2.04 cN/dtex。在热处理过程中,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热处理温度上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15℃热处理后达到最大值1.46 cN/dtex。在135℃下对纤维进行热牵伸可以得到均匀的透明纤维,在一级牵伸过程中,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牵伸倍数的变化发生波动,最高可达到0.95 cN/dtex,在二级牵伸过程中,纤维的断裂强度下降,而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对苯二甲酰己二胺 熔融纺丝 化学结构 牵伸 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烟草提取物分离的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春波 徐瑞松 +11 位作者 蒋薇 李勇 司晓喜 杨继 朱瑞芝 张凤梅 唐石云 杨明权 张冉 侯蒙杰 李琳 王同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1,131,共8页
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超滤膜为基膜,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在基膜的表面复合聚酰胺(PA)分离层,制备得到PA/PMIA复合纳滤膜,用于精细分离烟草提取物中致香组分.当哌嗪(PIP)质量分数为0.5%,均苯三甲酰氯(TMC)质量浓度为0.15 g/L,界面... 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超滤膜为基膜,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在基膜的表面复合聚酰胺(PA)分离层,制备得到PA/PMIA复合纳滤膜,用于精细分离烟草提取物中致香组分.当哌嗪(PIP)质量分数为0.5%,均苯三甲酰氯(TMC)质量浓度为0.15 g/L,界面聚合反应时间控制在30 s时,所制备PA/PMIA复合纳滤膜的性能最佳,纯水渗透通量高达63.8 L/(m^(2)·h),对葡萄糖的截留率为91.52%,截留分子量为180.采用此PA/PMIA复合纳滤膜对烟草提取物进行过滤分离,过滤液中烟碱和生物碱的浓度大幅降低,实现了烟草致香组分的分离浓缩.采用超滤纳滤的二级过滤方式精细分离烟草提取物,得到致香组分的种类更多,生物碱和烟碱的浓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纳滤膜 界面聚合 膜分离 烟草致香组分分离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超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春波 刘玮 +10 位作者 徐瑞松 唐石云 赵蔚 朱志扬 何沛 由博妍 冯欣 张冉 侯蒙杰 李琳 王同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7,共8页
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为膜材料,H_(2)O和CaCl_(2)为混合添加剂,采用L-S相转化法制备PMIA基超滤膜,并分别考察了H_(2)O和CaCl_(2)浓度对超滤膜的孔结构、孔隙率、水渗透通量以及对葡聚糖截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引入适量H_(... 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为膜材料,H_(2)O和CaCl_(2)为混合添加剂,采用L-S相转化法制备PMIA基超滤膜,并分别考察了H_(2)O和CaCl_(2)浓度对超滤膜的孔结构、孔隙率、水渗透通量以及对葡聚糖截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引入适量H_(2)O作为助溶剂,会提高CaCl_(2)在DMAc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溶剂与非溶剂的交换速率,延迟相分离使得膜形成更发达的海绵状孔和直通型指状孔结构,因而具有较高的孔隙率、纯水渗透率以及葡聚糖截留率;同样,向铸膜液体系中加入适量的CaCl_(2),离子-偶极作用会破坏PMIA分子间的氢键,因增加了铸膜液的热力学稳定性而延迟相分离.当H_(2)O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0%,CaCl_(2)为4%时,所制备PMIA超滤膜的孔隙率高达73.7%,纯水渗透率为16970 L/(m^(2)·h·MPa),同时对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0葡聚糖的截留率为90.5%,BSA截留率为98.9%,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芳香族聚酰胺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添加剂 孔结构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的处理及其在芳纶1313中的分散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川 邢哲 +3 位作者 夏延致 隋坤艳 纪全 孔庆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5-327,共3页
为了改善多壁碳纳米管(MWNTs)在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的分散性,提高MWNTs与芳纶1313(PMIA)基体界面的结合性能,用混酸对MWNTs进行了处理,用FT-IR对处理前后的MWNTs进行了表征,发现处理后的MWNTs表面接上了羧基。通过溶液共混的... 为了改善多壁碳纳米管(MWNTs)在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的分散性,提高MWNTs与芳纶1313(PMIA)基体界面的结合性能,用混酸对MWNTs进行了处理,用FT-IR对处理前后的MWNTs进行了表征,发现处理后的MWNTs表面接上了羧基。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得了PMIA/MWNTs纳米复合薄膜,并用SEM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发现处理后的MWNTs在PMIA基体中的分散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酸处理 芳纶1313 分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氯取代基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蔡明中 黎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0-443,共4页
以 2 ,5 -二氯对苯二甲酰氯作为第三单体 ,将其与间苯二甲酰氯、间苯二胺在N ,N -二甲基乙酰胺中进行低温溶液共缩聚反应 ,合成了含氯取代基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研究了单体摩尔浓度、反应初始温度、叔胺添加剂种类、第三单体用量... 以 2 ,5 -二氯对苯二甲酰氯作为第三单体 ,将其与间苯二甲酰氯、间苯二胺在N ,N -二甲基乙酰胺中进行低温溶液共缩聚反应 ,合成了含氯取代基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研究了单体摩尔浓度、反应初始温度、叔胺添加剂种类、第三单体用量等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取代基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合成 表征 低温溶缩聚 叔胺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1313纤维的特点及其在个体防护服装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华 陈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59-164,共6页
对芳纶1313纤维的发展历程、性能特点、生产加工、产品应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芳纶1313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阻燃耐热纤维,在安全生产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自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价值已... 对芳纶1313纤维的发展历程、性能特点、生产加工、产品应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芳纶1313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阻燃耐热纤维,在安全生产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自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由于芳纶1313纤维具备一系列的突出优点,同时也存在某些缺陷,因此建议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这种纤维的种种优点,同时通过纤维改性、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等方法,充分发挥其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使之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1313 阻燃纤维 安全生产 个体防护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喷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纳米纤维膜的过滤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超 于俊荣 +2 位作者 王彦 诸静 胡祖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79,204,共6页
以质量分数为12%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溶液为纺丝液,采用溶液喷射纺丝技术制备了直径范围为146~532nm的PMIA纳米纤维膜,探讨了面密度对纤维膜孔径结构、透气性、水通量及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面密度的增加,纤维膜的平... 以质量分数为12%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溶液为纺丝液,采用溶液喷射纺丝技术制备了直径范围为146~532nm的PMIA纳米纤维膜,探讨了面密度对纤维膜孔径结构、透气性、水通量及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面密度的增加,纤维膜的平均孔径、透气量和水通量逐渐降低,过滤效率明显增加,当面密度为22.8g/m2时,纤维膜对2.5μm聚苯乙烯(PS)微球的过滤效率高达99%以上.过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S微球很大程度上被拦截在纤维膜表层,膜污染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喷射纺丝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纳米纤维膜 面密度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预测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红枚 李惠婷 +2 位作者 李永成 王宏青 王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0-186,共7页
采用基团贡献法(GC)和分子动力学法(MD)模拟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MPDI)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法测得的MPDI和PPT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实验值接... 采用基团贡献法(GC)和分子动力学法(MD)模拟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MPDI)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法测得的MPDI和PPT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实验值接近,说明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法可以用来预测芳香族聚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此基础上,采用GC和MD预测了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MD模拟中,对密度、比体积、回转半径和非键相互作用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由体积理论能较好地解释PPIA的玻璃化转变现象,其中非键相互作用随温度的变化是玻璃化转变的本质原因. PPI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介于MPDI和PPTA之间,有望成为综合性能介于两者之间的另一种高性能聚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团贡献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玻璃化转变温度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缩聚法制备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被引量:5
9
作者 敖玉辉 耿杰 陈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23,28,共4页
采用界面缩聚法制备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并通过红外、热重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与传统的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得的聚合物进行了比较。界面缩聚法制得的聚合物与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得的聚合物结构一致,但是界面缩聚法制得的PMI... 采用界面缩聚法制备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并通过红外、热重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与传统的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得的聚合物进行了比较。界面缩聚法制得的聚合物与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得的聚合物结构一致,但是界面缩聚法制得的PMIA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稍好一些,最大分解速率对应的温度(界面缩聚:452℃,低温溶液缩聚:448℃);且具有分子量分布更窄小的优点(界面缩聚:2.25,低温溶液缩聚:2.87)。通过扫描电镜(SEM)对聚合物制得的纤维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界面缩聚法制得的PMIA纤维缺陷较少,有利于得到高品质的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缩聚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叔胺作为HCl吸收剂对间苯二胺与间苯二甲酰氯缩聚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黎苇 曹树祥 蔡明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研究了各种叔胺作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PMIA)合成反应中HCl的吸收剂对PMIA分子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PMIA树脂合成中加入添加剂α -甲基吡啶 ,对提高PMIA分子量作用明显 .探索了高分子量PMIA树脂稳定的生产工艺 ,并用红外光谱。
关键词 HCL 吸收剂 间苯二胺 间苯二甲酰氯 缩聚反应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叔胺 分子量 α-甲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缩聚法制备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敖玉辉 耿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62-464,468,共4页
采用界面缩聚的方法制得了比浓对数粘度较高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聚合物。对聚合过程中有机溶剂的选择、两种反应单体在各自相中的起始浓度、搅拌速率、缚酸剂的选择等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为:以THF为有机溶剂,常温下,CMPD/CIP... 采用界面缩聚的方法制得了比浓对数粘度较高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聚合物。对聚合过程中有机溶剂的选择、两种反应单体在各自相中的起始浓度、搅拌速率、缚酸剂的选择等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为:以THF为有机溶剂,常温下,CMPD/CIPC比值约为1∶1.1,搅拌速率为750 r/min,以2-甲基吡啶为缚酸剂,制得的聚合物ηinh最大,可达到1.8 dL/g。利用热重法对PMIA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符合高温使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制备 界面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抗静电PMIA/PSA/RGO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12
作者 张伟 胡祖明 +2 位作者 于俊荣 王彦 诸静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8,24,共7页
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通过水合肼还原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利用RGO对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PSA)复合薄膜进行抗静电性能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热失重(... 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通过水合肼还原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利用RGO对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PSA)复合薄膜进行抗静电性能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热失重(TG)、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力学性能对复合薄膜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通过SEM发现,RGO与PMIA和PSA的相容性良好,RGO被包埋在高分子基体中形成海参状结构;当RGO质量分数为2%时,PMIA/PSA/RGO复合薄膜的体积电阻率为107Ω·cm,相比PMIA/PSA复合薄膜下降了10个数量级,表面电阻率为109Ω,下降了8个数量级,达到了抗静电薄膜的要求;通过TG测试表明,RGO有利于提高复合薄膜的热分解温度和热稳定性;当RGO质量分数为0.5%时,PMIA/PSA/RGO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到116.34 MPa,比PMIA/PSA薄膜提高了33.72%,断裂伸长率达到137%,比改性前提高了70%;随着RGO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增大,介电损耗较小,薄膜绝缘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 石墨烯 抗静电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低介电耐高温PMIA/PSA复合薄膜制备与性能
13
作者 张伟 胡祖明 +2 位作者 于俊荣 王彦 诸静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12,共6页
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和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PSA)按不同比例进行共混改性,通过刮涂法制得PMIA,PSA薄膜及四种比例的PMIA/PSA复合薄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介电常数、体积电阻率等测试对薄膜的形... 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和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PSA)按不同比例进行共混改性,通过刮涂法制得PMIA,PSA薄膜及四种比例的PMIA/PSA复合薄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介电常数、体积电阻率等测试对薄膜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六种薄膜透光率都接近90%;体积电阻率都达到10^15Ω·cm以上,表面电阻率都达到10^16Ω以上;四种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在2.2~2.5,介电损耗在0.01~0.02,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比较低。PMIA/PSA质量比8/2时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最好,拉伸强度为87MPa;断裂伸长率达到66.7%,比PMIA薄膜提高了451%,比PSA薄膜提高了39.2%,断裂功最大,另外通过SEM,动态热机械和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发现此时PMIA/PSA薄膜相容性最好,因此PMIA/PSA质量比为8/2的薄膜在电子封装领域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 介电性能 热稳定性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超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司会芳 李琳 +3 位作者 杨文华 王春雷 宋西全 王同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5,共7页
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分别以氯化锂(LiC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PMIA超滤膜,研究了聚合物浓度、添加剂的种类对铸膜液体系及膜结构和性能的影... 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分别以氯化锂(LiC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PMIA超滤膜,研究了聚合物浓度、添加剂的种类对铸膜液体系及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MIA、LiCl、PVP和PEG含量的增加,铸膜液的黏度增加;随着PMIA、PVP和PEG含量的增加,铸膜液的热力学稳定性降低,但是LiCl的加入使铸膜液的热力学稳定性提升.通过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分析可知,随着PMIA、LiCl和PVP含量的增加,膜的孔隙率和纯水通量降低,而PEG的增加则使膜的孔隙率和纯水通量先增加后降低,当PMIA质量分数为12%,PEG质量分数为6%时,膜纯水通量高达707.43L/(m2·h),所有膜对BSA都具有较高的截留率,均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超滤膜 相转化 添加剂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PMIA纳米纤维的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丰江丽 韩万里 +2 位作者 谢胜 杨恩龙 席曼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5,共6页
以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了间位芳纶(PMIA)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表征了PMIA纳米纤维的外貌形态和性能。在正交试验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将PMIA纳米纤维... 以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了间位芳纶(PMIA)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表征了PMIA纳米纤维的外貌形态和性能。在正交试验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将PMIA纳米纤维复合到PMIA针刺非织造布上得到PMIA复合过滤非织造布,并对其力学性能、透气性能和过滤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LiCl浓度对PMIA纳米纤维直径影响最显著。在LiCl浓度为2%,PMIA浓度为12%及接收距离为20cm和静电电压为20kV时,制得的PMIA纳米纤维平均直径最小,为74.84nm。PMIA纤维的分解温度约为415℃。红外光谱显示,PMIA纳米纤维的微结构没有变化,在3450cm^-1处存在羟基特征峰。PMIA复合过滤非织造布的透气性能下降16.4%,过滤阻力增加27.5%,过滤效率提高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 间位芳纶 纳米纤维 复合过滤非织造布 工艺优化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广宇 李玥 +3 位作者 胡静文 胡祖明 于翔 迟长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3-238,共6页
采用水热法以二氧化钛(TiO_(2))纳米粒子为原料合成了高长径比钛酸钡纳米线((BaTiO_(3)nanowires(BTN));为了改善BTN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并保持BTN完整的化学结构,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改性剂,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将其包裹在BTN表... 采用水热法以二氧化钛(TiO_(2))纳米粒子为原料合成了高长径比钛酸钡纳米线((BaTiO_(3)nanowires(BTN));为了改善BTN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并保持BTN完整的化学结构,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改性剂,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将其包裹在BTN表面形成P-BTN纳米线;随后将P-BTN作为高介电常数填料加入到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基体中制备出耐高温的PMIA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P-BTN含量对PMIA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击穿强度的影响以及高温下P-BTN/PMIA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BTN经过PVP表面改性后,在P-BTN含量较高时依然可以均匀地分散在PMIA基体中,且与PMIA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着P-BTN含量的增加,PMIA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提升明显;100 Hz时,含有15%(质量分数)P-BTN的PMIA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提升至18.5,相较于纯PMIA增加了7.4倍,同时介电损耗依然较低;在高温环境中(150~250℃),P-BTN/PMIA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稳定,没有出现明显波动,满足高温环境对材料介电性能的使用要求;此外,低含量P-BTN还可以改善PMIA介电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适用于更高电场强度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纳米线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干-湿法及干法纤维静电成形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红伟 俞昊 +2 位作者 杨文 张瑜 陈彦模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2-826,共5页
通过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和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两个体系,采用干-湿法以及干法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出了直径在300nm^3μm之间的亚微米尺度的纤维,并比较了PMIA干-... 通过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和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两个体系,采用干-湿法以及干法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出了直径在300nm^3μm之间的亚微米尺度的纤维,并比较了PMIA干-湿法及干法静电纺丝的成纤工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比较了两种方法所得电纺纤维的形态,并通过纤维结晶度测试比较了两种纤维的结晶结构,从而研究了新型溶剂离子液的使用对高聚物纤维静电成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 干-湿法静电纺 千法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石墨相氮化碳高通量芳香聚酰胺超滤膜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环 张少峰 +3 位作者 赵长伟 俞灵 刘丽雪 王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为膜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为添加剂,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PMIA/g-C3N4超滤膜。分别探讨了不同添加量的g-C3N4对超滤膜的水通量、分子截留性能等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含gC3N4的超滤膜相比,改性后的超滤膜... 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为膜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为添加剂,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PMIA/g-C3N4超滤膜。分别探讨了不同添加量的g-C3N4对超滤膜的水通量、分子截留性能等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含gC3N4的超滤膜相比,改性后的超滤膜的结构和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添加一定比例的g-C3N4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增加膜的通量和亲水性,但过量的添加会影响膜的分离性能。研究发现,当添加的g-C3N4的量相对于PMIA的质量分数为5%时,膜的整体性能最佳,此添加量的膜的纯水通量达到了542 L/(m^2·h),截留分子量Mm为133.3×10^3,表面纯水接触角为48.36°,孔隙率为67.10%,裂解温度为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石墨相氮化碳 共混改性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MIA@PVDF-HFP纳米纤维复合滤材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文龙 郭状 +1 位作者 张威 陈明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5-173,共9页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高效低阻空气过滤材料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为了提高聚丙烯(PP)熔喷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本文以PP熔喷过滤材料为基材,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皮层,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为芯层,采用同轴静电纺丝...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高效低阻空气过滤材料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为了提高聚丙烯(PP)熔喷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本文以PP熔喷过滤材料为基材,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皮层,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为芯层,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高效低阻特性的PP/PMIA@PVDF-HFP纳米纤维复合滤材,研究了纺丝工艺和热处理等对滤材形貌、孔径、透气性和过滤性能的影响.在高温作用下,耐高温性能优异的芯层组分PMIA可以保持原有形态,而低熔点的皮层组分PVDF-HFP将会熔融,进而将纳米纤维粘结在一起.因此,通过热处理的方式可以实现纳米纤维膜孔结构的调控,并提高复合纤维滤材对空气中微小颗粒物的拦截能力.结果表明,当静电纺丝时间为60min时,热处理后PP/PMIA@PVDF-HFP纳米纤维复合滤材孔隙率稳定在约75%,平均孔径为2.58μm,透气率为132.74mm/s;对粒径<2.5μm的固体颗粒物(PM2.5)的过滤效率可达97.67%,过滤阻力仅为45.1Pa,综合性能较优,且在不同风速、不同颗粒物浓度和长时间使用等条件下仍能保持优异的过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聚丙烯 纳米纤维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复合滤材 空气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玻璃纤维增强PA66/PA6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国锋 王朝进 +3 位作者 王召青 刘建伟 毕燕 张全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143,共4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高含量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6 (PA66)/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PA6I)复合材料,对不同配比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面性能、成型收缩率、吸水率、热变形温度、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PA6I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表面...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高含量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6 (PA66)/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PA6I)复合材料,对不同配比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面性能、成型收缩率、吸水率、热变形温度、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PA6I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能,当PA6I含量大于10%时,复合材料表面浮纤消失;复合材料的成型收缩率、吸水率、热变形温度均随着PA6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PA6I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PA6I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缺口冲击性能均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6 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 玻璃纤维增强 表面性能 吸水率 成型收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