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剂化离子液体修饰的高性能聚环氧乙烷基固态电解质
1
作者 邱安 王子涵 +3 位作者 董鑫 董金超 蒋玉雄 李剑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存在高压稳定性差、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低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修饰的PEO基固态电解质.[方法]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作为PEO基固态电解质的锂源和添加... [目的]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存在高压稳定性差、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低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修饰的PEO基固态电解质.[方法]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作为PEO基固态电解质的锂源和添加剂,运用各种谱学和电化学方法对固态电解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Li(G4)][FSI]含量对固态电解质的影响.[结果]当n(EO)∶n(Li)=20∶1时,与PEO-LiFSI-20∶1(PF-20)相比,制备的PEO-[Li(G4)][FSI]-20∶1(PGF-20)固态电解质的结晶度和机械强度未产生明显变化,在60℃下其锂离子电导率(0.44 mS/cm)和迁移数(0.253)明显提升.随着[Li(G4)][FSI]含量的增加,固态电解质的结晶度和机械性能未产生明显变化,其60℃下的锂离子电导率随之增加,而孔道直径和数量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PGF-20的孔道直径最小、数量最少,且具有最低的对称电池过电位和最高的氧化电位.将PGF-20应用到Li‖LiFePO_(4)全固态电池,可以在60℃、0.5 C的条件下稳定循环100次,且容量保持率可达88.7%.[结论]溶剂化离子液体的引入使得固态电解质表面产生微米级的孔道结构,从而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适量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可生成富含LiF的稳定固态电解质界面,使其锂对称电池具有较低的过电位.本研究成功构筑基于溶剂化离子液体的高性能PEO基固态电解质,可为同类型固态电解质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基固态电解质 溶剂化离子液体 固态锂金属电池 锂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迁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MOF填料对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吴道欢 梁金兰 +3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庄金亮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电解质隔膜的离子导电性,并将隔膜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中。结果表明:当MOF-867-Me添加量为10%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 16/LiFBCSI/MOF-867-Me(10%)在60℃下离子电导率达到2.43×10^(-4)S/cm,锂离子迁移数从未添加的0.24提高到0.56。MOF-867-Me表面呈正电,有利于锂盐解离,增强了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组装的LiFePO_(4)/CPE/Li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9.8mAh/g,循环45圈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50.8mAh/g,容量保持率为94%,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聚环氧乙烷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LiPCSI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付茹 王子阳 +2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47,156,共6页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酰化、氨解、离子交换和聚合反应制得单离子导体聚[(对苯乙烯磺酰)(氰基)亚胺锂](LiPCSI),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质,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LiPCSI。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酰化、氨解、离子交换和聚合反应制得单离子导体聚[(对苯乙烯磺酰)(氰基)亚胺锂](LiPCSI),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质,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LiPCSI。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对LiPCSI的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电解质隔膜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锂摩尔比(EO/Li^(+))不同的电解质隔膜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中EO/Li^(+)=10的电解质隔膜电化学性能最优,其离子电导率为2.99×10^(-5)S/cm,锂离子迁移数接近于1(锂离子迁移数tLi^(+)=0.94),电化学稳定窗口达到4.77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单离子导体 聚合物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聚氧化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研究PEO基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8
4
作者 金兰英 姜艳霞 +2 位作者 廖宏刚 曾冬梅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7-771,共5页
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体,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 iTFSI)为锂盐,加入不同量的离子液体(BM IMPF6)为增塑剂,制备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运用发射FTIR光谱技术实时监测所制备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结合FTIR透射光谱、SE... 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体,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 iTFSI)为锂盐,加入不同量的离子液体(BM IMPF6)为增塑剂,制备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运用发射FTIR光谱技术实时监测所制备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结合FTIR透射光谱、SEM和XRD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离子液体对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并初步提出离子导电增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光谱 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化乙烯 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阻燃氢氧化镁/聚氧化乙烯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亚娟 詹晖 +2 位作者 刘素琴 黄可龙 周运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87-2391,共5页
合成了纳米氢氧化镁作为聚氧化乙烯(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增塑剂和阻燃剂,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TG)分析研究.制得的氢氧化镁为片状六方晶体,尺寸在50-80nm之间,纳米氢氧化镁在340℃时开始热分解.对纳... 合成了纳米氢氧化镁作为聚氧化乙烯(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增塑剂和阻燃剂,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TG)分析研究.制得的氢氧化镁为片状六方晶体,尺寸在50-80nm之间,纳米氢氧化镁在340℃时开始热分解.对纳米氢氧化镁/PEO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纳米氢氧化镁/PEO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随着添加纳米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在5%-10%之间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达到最大值.纳米氢氧化镁的添加使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阳极氧化电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纳米氢氧化镁具有改善PEO阳极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纳米氢氧化镁 阻燃 聚氧乙烯 聚合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硫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强 戚兴国 +5 位作者 容晓晖 胡勇胜 周志彬 李泓 陈立泉 黄学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713-718,共6页
本工作采用(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FSO2)(CF3SO2)N],Li FTFSI}和聚氧乙烯(PEO)分别作为导电锂盐和聚合物主链,通过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热重(TGA)、线性扫描伏安(LSV... 本工作采用(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FSO2)(CF3SO2)N],Li FTFSI}和聚氧乙烯(PEO)分别作为导电锂盐和聚合物主链,通过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热重(TGA)、线性扫描伏安(LSV)、交流阻抗(EIS)和恒电位直流(DC)极化等方法研究了Li FTFSI/PEO(EO/Li^+摩尔比为16)电解质的理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Li FTFSI/PEO电解质具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σ≈10^(-5) S/cm),较高的氧化电位(4.63 V vs.Li/Li^+),并且耐热温度高达256℃。锂硫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该类SPEs展现出相对高的首周放电比容量(881 m A·h/g),有效地抑制了多硫离子的"穿梭效应",表现出良好的电池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乙烯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基聚合物电解质在固态钠电池中的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马强 胡勇胜 +3 位作者 李泓 陈立泉 黄学杰 周志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采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出由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Na TFSI)/聚氧乙烯(PEO)构筑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并针对其相转变、结晶性、热稳定性、电导率以及电化学稳定性等基础理化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Na TFSI/PEO([... 采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出由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Na TFSI)/聚氧乙烯(PEO)构筑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并针对其相转变、结晶性、热稳定性、电导率以及电化学稳定性等基础理化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Na TFSI/PEO([EO]/[Na+]=15)SPE具有相对高的电导率(σ≈10^(-3)S·cm^(-1),80°C)、高的耐氧化能力(4.86 V vs Na+/Na)和热稳定性高达350°C。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该Na TFSI基SPE不仅对金属钠电极能够呈现出优异的界面稳定性,而且在Na|SPE|NaCu_(1/9)Ni_(2/9) Fe_(1/3) Mn_(1/3)O_2电池中展现出良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乙烯 钠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1.5)Al_(0.5)Ge_(1.5)(PO_4)_3基固体复合电解质的制备及锂离子导电行为 被引量:5
8
作者 余涛 韩喻 +3 位作者 王珲 熊仕昭 谢凯 郭青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6-315,共10页
将聚氧化乙烯(PEO)和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 TFSI)混合(固定EO/Li摩尔比为13)后,采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Li_(1.5)Al_(0.5)Ge_(1.5)(PO_4)_3(LAGP)与PEO质量比的LAGP-PEO(Li TFSI)固体复合电解质体系.结合电化学阻抗法、表... 将聚氧化乙烯(PEO)和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 TFSI)混合(固定EO/Li摩尔比为13)后,采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Li_(1.5)Al_(0.5)Ge_(1.5)(PO_4)_3(LAGP)与PEO质量比的LAGP-PEO(Li TFSI)固体复合电解质体系.结合电化学阻抗法、表面形貌表征以及与惰性陶瓷填料(SiO_2,Al_2O_3)性能的对比分析,探讨了LAGP在固体复合电解质中的作用机理以及锂离子的导电行为.结果表明,在以LAGP为主相的固体复合电解质中,PEO主要处于无定形态,整个体系主要为PEO与Li TFSI的络合相、LAGP与PEO(Li TFSI)相互作用形成的过渡相和LAGP晶相.其中LAGP作为主要的导电基体不仅起到降低PEO结晶度、改善两相导电界面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可以作为离子传输的通道,降低锂离子迁移的活化能,从而使离子电导率得到提高.当LAGP与PEO的质量比为6∶4时,固体复合电解质的成膜性能最好,离子电导率最高,在30℃时为2.57×10^(-5)S/cm,接近LAGP的水平,电化学稳定窗口超过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复合电解质 Li1.5Al0.5Ge1.5(PO4)3 聚氧化乙烯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固体电解质的聚合物-离子相互作用及其导电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兵 曾来祥 +1 位作者 王新灵 唐小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8-581,共4页
制备了一种结构类似于聚氨酯硬段的模型化合物 ,并以该模型化合物与聚氨酯和高氯酸钠盐复合 ,制备了一系列的聚氨酯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通过红外光谱和复阻抗谱分析方法对该体系的离子聚集形态、离子 -聚合物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 制备了一种结构类似于聚氨酯硬段的模型化合物 ,并以该模型化合物与聚氨酯和高氯酸钠盐复合 ,制备了一系列的聚氨酯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通过红外光谱和复阻抗谱分析方法对该体系的离子聚集形态、离子 -聚合物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并对其离子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钠离子浓度的增加 ,钠离子优先与醚氧基发生络合 ,当其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后 ,转而主要与羰基发生络合 ;体系中盐浓度升高 ,自由离子和离子聚集体数目均有增加 .该体系存在最佳盐程度 ,此时具有最高的离子导电性能 ;但电导率与温度关系不符合 Arrhenius方程 ,硬段模型化合物的加入不利于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离子电导率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聚氧化乙烯 聚合物-离子相互作用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聚氧乙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物的界面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叶锋 杨光 陈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1-534,392,共5页
采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碳谱对聚氧乙烯 ( PEO) /纳米二氧化硅 ( Nano-Si O2 )复合物体系的相态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运动进行了研究 ,发现随着复合物中 Si O2 含量增加 ,PEO结晶度明显降低 ,且 PEO非晶区的分子运动受到明显约束 ... 采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碳谱对聚氧乙烯 ( PEO) /纳米二氧化硅 ( Nano-Si O2 )复合物体系的相态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运动进行了研究 ,发现随着复合物中 Si O2 含量增加 ,PEO结晶度明显降低 ,且 PEO非晶区的分子运动受到明显约束 ,基于对 PEO非晶区及 Si O2 颗粒表面羟基质子的自旋 -自旋弛豫行为的分析 ,提出了复合物的界面模型以及 Si O2 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 界面相互作用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齐力 董绍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65-2169,共5页
设计并合成了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共聚物及其梳状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结构与设计的结果一致.该梳状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丙烯腈和聚氧化乙烯的优点,力学性能优良,室温电导率可达到10... 设计并合成了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共聚物及其梳状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结构与设计的结果一致.该梳状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丙烯腈和聚氧化乙烯的优点,力学性能优良,室温电导率可达到10-3S/cm,在锂聚合物电池领域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聚合物电解质 合成 丙烯腈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PEO/PP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 被引量:2
12
作者 禹筱元 肖敏 +1 位作者 王拴紧 孟跃中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共3页
以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和聚氧化乙烯(PEO)为基体材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PEO/PP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无定形PPC的引入,降低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提高了CPE膜的离子电导率(σ)。样品PEO/50%PPC的室温σ为0.068 mS/cm,电... 以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和聚氧化乙烯(PEO)为基体材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PEO/PP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无定形PPC的引入,降低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提高了CPE膜的离子电导率(σ)。样品PEO/50%PPC的室温σ为0.068 mS/cm,电化学稳定窗口大于4.5 V,Li+迁移数为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 电化学性能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聚氧化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梳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 Ⅱ.侧链是分子量为55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 被引量:3
13
作者 齐力 林云青 +1 位作者 景遐斌 王佛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6-360,共5页
以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为骨架,聚乙二醇单甲醚(M=550)为侧链,通过两步酯化,合成了梳状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多缩乙二醇酯,用IR、元素分析、交流复阻抗谱等对产物及其LiClO4盐复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 以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为骨架,聚乙二醇单甲醚(M=550)为侧链,通过两步酯化,合成了梳状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多缩乙二醇酯,用IR、元素分析、交流复阻抗谱等对产物及其LiClO4盐复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非晶的梳状聚合物,并严格按反应方程式生成半酯。盐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存在两个峰,一峰在O/Li+=8;另一峰在O/Li+=30。用侧链PEO玻璃化转变温度作T0,以logσ对1/T-T0作图,电导率与温度关系呈典型的VTF行为,该体系室温电导率最高可达2.58×10-5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状高分子 聚合物 固体电解质 SPE 聚环氧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键合用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阴旭 刘翠荣 赵为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42,共4页
根据微机电系统(MEMS)封装中常用的阳极键合技术的特点,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用作新的阳极键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技术(SAXS)等手段研究了锂盐加入量对络合成的阳... 根据微机电系统(MEMS)封装中常用的阳极键合技术的特点,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用作新的阳极键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技术(SAXS)等手段研究了锂盐加入量对络合成的阳极键合用聚氧乙烯(PEO)LiX的导电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作为新型封装材料在阳极键合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相对于LiPF6,络合LiClO4更容易增加锂离子的迁移数,能更有效地阻碍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结晶,使得无定形区的含量增加;对于制备出的阳极键合用PEO-LiClO4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随着锂盐含量的增加,PEO与锂盐之间的络合结构变得更松弛,该络合体系的有序性变差,无序度增大,这种结构在静电场作用下更容易破坏,因而电导率更高,键合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 聚氧乙烯 阳极键合 固体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氧戊环聚氨酯/高氯酸锂复合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兵 曾来祥 +2 位作者 王雷 唐小真 杨昌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合成了以聚二氧戊环 (PDXL)为软段的聚氨酯 (PDXL - PU)以及聚乙二醇 (PEG)、聚二氧戊环混合软段的聚氨酯 ,并进一步制备了聚氨酯 /高氯酸锂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通过红外光谱分析、DSC分析以及复阻抗谱分析等方法对体系的结构及离子导... 合成了以聚二氧戊环 (PDXL)为软段的聚氨酯 (PDXL - PU)以及聚乙二醇 (PEG)、聚二氧戊环混合软段的聚氨酯 ,并进一步制备了聚氨酯 /高氯酸锂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通过红外光谱分析、DSC分析以及复阻抗谱分析等方法对体系的结构及离子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PDXL - PU具有很低的软段微区玻璃化转变温度 ,PDXL软段对高氯酸锂有较强的溶剂化能力 ,体系的室温电导率可以达到 10 -5S/ cm以上。而 PEG软段的引入则提高了样品软段微区的 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氧戊环 聚氨酯 离子电导率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聚乙二醇 高氯酸锂 复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聚氧化乙烯共混物及其与硫氰化钠络合物的结构研究(Ⅰ)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宏放 莫志深 +1 位作者 彭新生 王佛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1-36,共6页
对不同分子量聚氧乙烯(PEO)以不同比例与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R)制得的交联共混物ER/PEO,以及再与NaSCN络合后的产物用WAXD,SAXS,DSC和SEM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R含量的增加,ER/PEO共混物由晶态转为非晶态。ER/PEO... 对不同分子量聚氧乙烯(PEO)以不同比例与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R)制得的交联共混物ER/PEO,以及再与NaSCN络合后的产物用WAXD,SAXS,DSC和SEM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R含量的增加,ER/PEO共混物由晶态转为非晶态。ER/PEO属单斜晶系;与NaSCN络合后,体系结晶性变差。ER/PEO-NaSCN属三斜晶系,其长周期比相应ER/PEO交联共混物的长周期值大。EP的加入使非晶层增厚,结晶片层变薄,长周期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聚氧乙烯 共混物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聚氧乙烯磺酸钠复合膜的导电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卫华 王新灵 唐小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通过聚醚聚氨酯与聚氧乙烯磺酸钠共混制得了一系列单离子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运用红外光谱、Raman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交流复阻抗谱等多种手段对体系的形态、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聚氧乙烯磺酸钠能同时起到离子源和增... 通过聚醚聚氨酯与聚氧乙烯磺酸钠共混制得了一系列单离子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运用红外光谱、Raman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交流复阻抗谱等多种手段对体系的形态、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聚氧乙烯磺酸钠能同时起到离子源和增塑剂的作用 ,在所研究的范围内 ,增塑效果随着离子化低聚醚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加 ;在相同氧钠比情况下 ,PU/SPEO80 0体系的离子电导率最高 ,6 0°C下可达 0 .1 μS/cm,并且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力学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聚氧乙烯磺酸钠 复合膜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型固体电解质的体系组成与形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来祥 杨兵 +1 位作者 朱卫华 唐小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制备了一种聚氧化乙烯聚氨酯 ,并制备了一种结构与该聚氨酯硬段一致的模型化合物 ,通过与聚氧化乙烯、高氯酸钠盐的共混 ,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以及 AFM分析的方法对该体系的聚集形态、离子 -聚合物... 制备了一种聚氧化乙烯聚氨酯 ,并制备了一种结构与该聚氨酯硬段一致的模型化合物 ,通过与聚氧化乙烯、高氯酸钠盐的共混 ,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以及 AFM分析的方法对该体系的聚集形态、离子 -聚合物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型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聚氧化乙烯 AF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甲基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左翔 蔡烽 +2 位作者 刘晓敏 杨晖 沈晓冬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无规接枝共聚物P(MPEGM-HPEGM),并以此共聚物为基体混合锂盐(LiClO4)制备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无规接枝共聚物P(MPEGM-HPEGM),并以此共聚物为基体混合锂盐(LiClO4)制备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和交流阻抗(EIS)等方法对聚合物和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PEGM和HPEGM共聚生成P(MPEGM-HPEGM);聚合物中聚氧化乙烯(PEO)链段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离子传输;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化学稳定性窗口达到4.5 V;在30℃时,当MPEGM与HPEGM的质量比为80∶20,锂盐与氧化乙烯(EO)的摩尔比为1∶20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达到最高7.6×10-5S/cm;离子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电导率-温度的关系符合VTF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接枝共聚物 聚氧化乙烯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氧化乙烯侧链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动态力学性能和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齐力 董绍俊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8,共7页
红外测试结果表明产物是含聚氧化乙烯侧链的聚合物。该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为10-3S/cm数量级。并用动态力学方法,研究了分子链段活动性与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组成(增塑剂含量、含盐量和盐种类)的关系。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锂聚合物电池 电导率 动态力学性能 丙烯腈 聚氧化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