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翟水保 陈秋丽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9-80,共2页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陕西省 30多所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受重视程度不够 ,客观条件不足 ,教学组织混乱 ,学生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盲目性 ,场地、器材短缺是制约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因素。应...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陕西省 30多所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受重视程度不够 ,客观条件不足 ,教学组织混乱 ,学生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盲目性 ,场地、器材短缺是制约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因素。应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工作 ,增加资金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中学 小学 体育 现状 调查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配备保障 被引量:11
2
作者 毛晓荣 张波 +2 位作者 李继军 朱斌 杜小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6-130,共5页
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对西部四川、重庆、云南、甘肃、青海5省市98所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师资配备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兼职教师比较普遍;体育教师专业学历低、专业素质水平不高;西部边远... 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对西部四川、重庆、云南、甘肃、青海5省市98所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师资配备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兼职教师比较普遍;体育教师专业学历低、专业素质水平不高;西部边远山区体育教师学历提升与培训机会少;体育教师的评价激励措施缺乏,体育教师的权益得不到完全保证。从阳光体育运动的视角提出: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切实保障学生享有的体育权益不受侵害;西部省市编办、财政和教育部门要从编制政策的源头上,优先保证配齐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专职教师;健全完善西部"特岗计划"教师招聘考核制度;建立城乡均衡配置教师交流制度保障等,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广泛持久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农村中小学 体育师资 阳光体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负面效应:调查反思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颖 杨润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31,共4页
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大规模调整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有了一定提高。但实地调研表明,布局调整后各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制约了新形势下农村地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科学规划布局... 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大规模调整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有了一定提高。但实地调研表明,布局调整后各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制约了新形势下农村地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科学规划布局结构,适当保留"教学点",建立农村中小学生布局调整资金保障体系,以确实保证调整后的学校条件有所改善,同时,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以切实化解布局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负面效应 调查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实施体育新课标认识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奚凤兰 王洪妮 解毅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8-120,共3页
通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标认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行动存在很大偏差,新课标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学校体育地位有待加强。农村体育教师比较热爱本职工作,但教学目标重点不够明确;认为根据学... 通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标认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行动存在很大偏差,新课标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学校体育地位有待加强。农村体育教师比较热爱本职工作,但教学目标重点不够明确;认为根据学生身心需求,设置特色课程、自选教材、保证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教师 体育锻炼习惯 农村中小学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 被引量:8
5
作者 马云鹏 王波 严劲松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8,共5页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校长的课程领导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在课程领导作用、课程领导方向、课程领导策略、课程领导状态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要提高校长课程领导以促进课程改革发展,必须改变校长对...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校长的课程领导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在课程领导作用、课程领导方向、课程领导策略、课程领导状态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要提高校长课程领导以促进课程改革发展,必须改变校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改变校长课程领导的关注点、加强校长课程领导的力度、拓宽校长课程领导的视野、对校长课程领导进行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校长 课程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的成就、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小敏 杜育红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3,共4页
基于2002-2008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在总量和生均层面上得到了普遍的持续性改善。但相对于国家标准,现代化办学条件整体不足和区域差距大仍... 基于2002-2008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在总量和生均层面上得到了普遍的持续性改善。但相对于国家标准,现代化办学条件整体不足和区域差距大仍然是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十分突出的问题。在基础教育未来十年以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为战略任务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将是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契机和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中小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标准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长课程领导: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保障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云鹏 王波 解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课程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设计和实施高质量的课程对于追求卓越的学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因素,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使得学校有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科学合理高效地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都离不开校长的课... 课程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设计和实施高质量的课程对于追求卓越的学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因素,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使得学校有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科学合理高效地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都离不开校长的课程领导。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在课程领导的作用、方略、角色定位、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特点与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思路,重新定位并进一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能力,以此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校长 课程领导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8
8
作者 孙中华 乞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28,共6页
中国新城镇化政策带来农村教育的变革。城镇化导致农村学校办学矛盾日益突出,农村中小学校长面临着新的生存困境和专业发展瓶颈。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扫除农村校长专业发展的"二元"阻碍;完善农村校长培训机制,提升其培训的实... 中国新城镇化政策带来农村教育的变革。城镇化导致农村学校办学矛盾日益突出,农村中小学校长面临着新的生存困境和专业发展瓶颈。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扫除农村校长专业发展的"二元"阻碍;完善农村校长培训机制,提升其培训的实效性;完善农村教育特质的校长专业成长制度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中小学校长 生存困境 专业成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0
9
作者 杨润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2-36,共5页
随着国家"西部地区寄宿制学校工程"的实施,中部作为政策延伸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大量增加,寄宿制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出现了"寄宿学校热"现象。寄宿制学校建设显现了新特征,学校管理面临新情况,出现了新的问题。实... 随着国家"西部地区寄宿制学校工程"的实施,中部作为政策延伸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大量增加,寄宿制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出现了"寄宿学校热"现象。寄宿制学校建设显现了新特征,学校管理面临新情况,出现了新的问题。实证调查表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迅猛扩充带来了办学条件水平有所下降的后果。问题的产生与中部地区在国家寄宿制中小学学校建设工程中的位置、地方主管部门、学校"准备不足、一哄而起"等因素有着直接关联。有关部门既需要立足长远,明确思路,又要采取措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农村中小学 寄宿制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点并校”政策的绩效反思与优化选择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丽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6,共5页
"撤点并校"政策是一项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顶层设计,但在实践中衍生出或明或暗的诸多问题。依据政策绩效评估中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认识论基础及关注点等就会发现,"撤点并校"政策过程的"命令-服从"... "撤点并校"政策是一项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顶层设计,但在实践中衍生出或明或暗的诸多问题。依据政策绩效评估中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认识论基础及关注点等就会发现,"撤点并校"政策过程的"命令-服从"逻辑生成决策模式缺陷,"制定-执行"分离造成监督机制的裂缝,"价值-工具"隔阂导致绩效悖论扩大。通过捕捉触发机制与审慎的政策终结、矫正政策执行与加强政策监督、重塑教育功能与保障教育经费等基本策略,不断优化"撤点并校"政策有利于推进农村教育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绩效评估 “撤点并校” 政策 理性主义 反理性主义 教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巍 杨晓宏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7年第5期61-63,共3页
农远的发展除受管理、技术、资金、资源、培训等因素阻碍外,笔者认为当前的"应试"文化也是阻碍农远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要实现农远的持续发展,首先应正视和思考"应试"文化。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农远的文化本... 农远的发展除受管理、技术、资金、资源、培训等因素阻碍外,笔者认为当前的"应试"文化也是阻碍农远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要实现农远的持续发展,首先应正视和思考"应试"文化。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农远的文化本质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提出文化融合是农远发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 文化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的价值分析:权利保障的视角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祥 周芳 蔡孝露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69,共8页
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是对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政策的积极回应,对于保障教师权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对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从价值选择、合法性、有效性三方面进行价值分析发现,教师减负政策问题的由来、减负政策的目标以及内容取向体现了政... 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是对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政策的积极回应,对于保障教师权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对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从价值选择、合法性、有效性三方面进行价值分析发现,教师减负政策问题的由来、减负政策的目标以及内容取向体现了政策的价值追求;其合法性在于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权利、为基层教师减负提供制度依据;其有效性在于满足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职业诉求,但对教师职业负担问题缺少必要回应。为了更好落实减负政策,保障教师权益,建议将加快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出台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清单、增强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形成教师减负政策合力作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价值实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减负 教育政策 价值分析 教师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点并校”政策的演变轨迹、主导逻辑及优化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丽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9,共7页
"撤点并校"政策是由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扩大农村中小学学校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教育改革举措,而地方政府的过度撤并导致中国教育出现"城挤、乡弱、村空"危局。依时间维度追溯,"撤点并校"政策经历了... "撤点并校"政策是由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扩大农村中小学学校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教育改革举措,而地方政府的过度撤并导致中国教育出现"城挤、乡弱、村空"危局。依时间维度追溯,"撤点并校"政策经历了政策图景确立、决策者注意力改变及制度性摩擦等关键节点,该政策暗含三组主导逻辑,即公平与效率、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公众参与与精英决策,而每组逻辑天平均有程度不一的失衡。因此,需要果断终结地方政府的撤并决策及行为,审慎界定农村教育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村民广泛协商以确定布局调整方案,并从制度设计上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否则农村教育危局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政策 政策图景 制度性摩擦 农村教育功能 政策终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宏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是关系到中西部农村教育大局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一次重要契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面临的困境和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负面效应,并对促进农村义务教...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是关系到中西部农村教育大局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一次重要契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面临的困境和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负面效应,并对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学校布局 困境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徐国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24,共4页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撤点并校政策已经实施了十年,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其"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撤点并校政策所蕴涵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教育平等和可选择性三个方面。撤点并校政策的价值选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撤点并校政策已经实施了十年,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其"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撤点并校政策所蕴涵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教育平等和可选择性三个方面。撤点并校政策的价值选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大规模学校的"迷恋"以及存在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在讨论撤点并校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时,应考虑其能否处理好价值与事实的关系、利益和代价的关系以及弱势与强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撤点并校 政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适应问卷(简式版)在农村中小学生样本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余益兵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0-145,共6页
为建立社会适应问卷(简式版)在农村中小学生样本中的信效度指标,采用社会适应问卷(简式版)、教师用儿童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学业成就评定量表对890名4-9年级农村在校学生进行测试并抽取其中100名进行追踪调查,结果表明:问卷... 为建立社会适应问卷(简式版)在农村中小学生样本中的信效度指标,采用社会适应问卷(简式版)、教师用儿童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学业成就评定量表对890名4-9年级农村在校学生进行测试并抽取其中100名进行追踪调查,结果表明:问卷较好地维持了一阶八因子的双功能结构,其相容效度、区分效度和校标关联效度均符合理论预期,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有所降低,但可满足团体施测的基本要求.简式版问卷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品质,未来可用于团体调查和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效度 信度 农村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问题的探索和反思——以内蒙古三个旗县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远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6-29,共4页
通过对内蒙古三个旗县的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寄宿生的超负荷学习和过度管制、生活条件和心理状况不良、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过大,学校管理面临困境等。其原因是:未能处理好农村学校的... 通过对内蒙古三个旗县的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寄宿生的超负荷学习和过度管制、生活条件和心理状况不良、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过大,学校管理面临困境等。其原因是:未能处理好农村学校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大多数寄宿制学校尚不具备实行寄宿制的"软硬件"条件;寄宿制学校的普遍建立影响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寄宿生的经济补助数量少、覆盖面不足等。对此,应实行农村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的均衡、协调发展,寄宿制学校要超前建设,保证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资金需要,加大寄宿生的经济补助力度、扩大覆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寄宿制学校 问题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弈论视野下的教育政策执行主体行为偏差成因——基于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政策运行状况的考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姚松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6,共6页
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政策执行实质上是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基于各自利益需求,运用各种策略进行角逐的博弈过程。在变通执行政策所获高收益与低成本支付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采取多种策略与中央政府进行非合作博弈,最终双方博弈策略组合产生... 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政策执行实质上是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基于各自利益需求,运用各种策略进行角逐的博弈过程。在变通执行政策所获高收益与低成本支付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采取多种策略与中央政府进行非合作博弈,最终双方博弈策略组合产生的"囚徒困境"引发政策执行偏差现象出现。制度是博弈的约束性规则,可通过制度调适、优化及创新等预防和矫正政策执行偏差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布局调整 政策执行偏差 博弈论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机会主义——一个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12
19
作者 夏雪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3,共4页
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布局调整中学校数量的锐减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出现。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这一政策实施中的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具体表现在逆向选择、应声虫现象和道德风险三个方面。最后,作者从改革... 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布局调整中学校数量的锐减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出现。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这一政策实施中的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具体表现在逆向选择、应声虫现象和道德风险三个方面。最后,作者从改革政府考核机制、完善奖惩并重的人大监督方式、加大对贫困家庭资助几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布局调整 机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疏离现状与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亓昕 高天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疏离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教育发展的障碍,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疏离感更为严重。该研究以四个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群体为例,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对该群体的职业疏离感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地... 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疏离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教育发展的障碍,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疏离感更为严重。该研究以四个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群体为例,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对该群体的职业疏离感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疏离感,并非完全如已有研究所述,受城市化驱动或因入职初期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乡村教师生活压力大、职业上升空间狭小以及教学任务繁重是导致他们职业疏离的主要原因。同时作为社会学学科,不能忽视政策环境对乡村老师疏离感的影响,撤点并校后教育资源向中心学校和县城学校高度倾斜,如农村学校生师比高,职称评聘困难,社会保障力度不够,使得乡村老师感受来自多方面的排斥,他们地位被边缘化了,这是乡村教师疏离感形成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学教师 职业疏离感 二元Logit模型 边缘化 政策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