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ctive eff ect and mechanism of nanoantimicrobial peptide ND-C14 agains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nfection
1
作者 Yangyang Guo Yaqi Sun +7 位作者 Hongxia Wu Jian Lu Yuan Lin Jiaqing Zhu Meihong Lai Meiqi Zhang Jun Wang Jungang Zheng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BACKGROUND: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eumoniae)is a common pathogen that causes bacterial pneumonia.However,with increasing bacterial resistance,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ew drugs to treat S.pneumoniae inf... BACKGROUND: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eumoniae)is a common pathogen that causes bacterial pneumonia.However,with increasing bacterial resistance,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ew drugs to treat S.pneumoniae infections.Nanodefensin with a 14-carbon saturated fatty acid(ND-C14)is a novel nanoantimicrobial peptide designed by modifying myristic acid at the C-terminus of humanα-defensin 5(HD5)via an amide bond.However,it is unclear whether ND-C14 is effective against lung infections caused by S.pneumoniae.METHODS:In vitro,three groups were established,including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HD5 and ND-C14 treatment groups.A virtual colony-count assa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HD5 and ND-C14 against S.pneumoniae.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S.pneumoniae treated with HD5 or ND-C14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In vivo,mice were divided into sham,vehicle,and ND-C14 treatment groups.Mice in the sham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25μL of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Mice in the vehicle and ND-C14 treatment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tracheal instillation of 25μL of bacterial suspension with 2×108 CFU/mL(total bacterial count:5×10^(6) CFU),and then the mice were given 25μL PBS or intratracheally injected with 25μL of ND-C14(including 20μg or 50μg),respectively.Survival rates were evaluated in the vehicle and ND-C14 treatment groups.Bacterial burden in the blood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were counted.The lung histology of the mice was assessed.A propidium iodide uptake assay was used to clarify the destructive eff ect of ND-C14 against S.pneumoniae.RESULTS:Compared with HD5,ND-C14 had a better bactericidal eff ect against S.pneumoniae because of its stronger ability to destroy the membrane structure of S.pneumoniae in vitro.In vivo,ND-C14 significantly delayed the death time and improved the survival rate of mice infected with S.pneumoniae.ND-C14 reduced bacterial burden and lung tissue injury.Moreover,ND-C14 had a membrane permeation eff ect on S.pneumoniae,and its destructive abil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D-C14 concentration.CONCLUSION:The ND-C14 may improve bactericidal eff ects on S.pneumoniae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timicrobial peptides Humanα-defensin 5 INF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漯河市某医院肺炎链球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2
作者 孟艳平 李宁 +2 位作者 常军玲 林广民 曹兴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分析了解漯河市中心医院2019—2023年肺炎链球菌的分布及临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3年漯河市中心医院肺炎链球菌菌株,使用法国梅立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对采集的细菌进行鉴... 目的分析了解漯河市中心医院2019—2023年肺炎链球菌的分布及临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3年漯河市中心医院肺炎链球菌菌株,使用法国梅立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对采集的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同时采用E-test试验条复核。结果共收集病例2136株,以痰标本为主(97.2%)。科室分布以儿科为主(90.2%),≤5岁儿童占比最多(85.3%),6~18岁人群和成人占比低但有上升趋势。12、1月为肺炎链球菌高发季节,男性感染概率高于女性。药敏实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组部分药物耐药率高于PSSP组,5 a内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检出率有上升趋势。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情况严重;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率低。血液分离株PSSP检出率37.1%,痰液分离株PSSP检出率9.9%。结论漯河市中心医院≤5岁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较为严重,抗生素治疗耐药程度不一,临床医师应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耐药状况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分布特点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应用层级链式护理的效果
3
作者 胡鹏 卢建丽 韩旭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究层级链式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PICU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 目的:探究层级链式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PICU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层级链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24)。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发热、咳嗽、肺湿啰音、呼吸困难、憋喘气促消失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0.001)。护理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值流速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层级链式护理在PICU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肺炎 层级链式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坏死性肺炎4例
4
作者 纪君莉 全立元 +2 位作者 任高伟 李明丽 黄伟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61-64,共4页
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一种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约占CAP的4%,平均发病年龄为2~4岁[1]。以肺实质结构破坏、液化坏死形成空洞为特征,诊断有赖于胸部CT,但其表现因感染病原体而异,国外报道以肺炎链球... 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一种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约占CAP的4%,平均发病年龄为2~4岁[1]。以肺实质结构破坏、液化坏死形成空洞为特征,诊断有赖于胸部CT,但其表现因感染病原体而异,国外报道以肺炎链球菌(SP)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为主,我国则可能以肺炎支原体(MP)为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肺炎 液化坏死 胸部CT 肺炎链球菌 肺实质 PNEUMONIA 感染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用于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张胜利 张晓柯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56-57,63,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用于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盐酸氨溴索)和观察组(盐酸氨溴索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各40例,对比两... 目的 探讨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用于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盐酸氨溴索)和观察组(盐酸氨溴索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水平对比,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 FTL-1)水平对比,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症肺炎治疗中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有助于提高疗效,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也能减轻炎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 重症肺炎 肺功能 炎症反应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小鼠感染试验
6
作者 张鲁星 石晴晴 +5 位作者 陶梦珂 李苗苗 赵恒 胡功政 吴华 刘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确定某规模化兔场仔兔呼吸道感染合并腹泻引起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病兔气管、肺、肝组织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测。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种属。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 为确定某规模化兔场仔兔呼吸道感染合并腹泻引起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病兔气管、肺、肝组织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测。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种属。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及动物回归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同一只仔兔的肺脏、气管中分离得到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分别将其命名为KF1、KQ2,从肝脏中分离得到1株大肠埃希氏菌并将其命名为EG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KF1、KQ2和EG3均对黏菌素和氨苄青霉素钠耐药,对阿米卡星和氟苯尼考敏感。3株菌均检出耐药基因mcr-1和bla TEM。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KF1组小鼠5 h后死亡50%,24 h全部死亡;混合组小鼠12 h后全部死亡;KQ2和EG3组48 h全部死亡。以上研究表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混合感染是引起仔兔死亡的主要原因,3株分离株单独及混合感染均能引起试验小鼠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分离鉴定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稻草纸浆水解液生产2,3-丁二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洋 张玉苍 +2 位作者 孙岩峰 何连芳 姜杨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58,共6页
对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稻草纸浆水解液生产2,3-丁二醇的工艺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温度、时间、底物浓度、pH等不同因素对稻草纸浆酶水解和2,3-丁二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纸浆的酶用量为135IU/g、底物浓度为20g/L、50... 对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稻草纸浆水解液生产2,3-丁二醇的工艺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温度、时间、底物浓度、pH等不同因素对稻草纸浆酶水解和2,3-丁二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纸浆的酶用量为135IU/g、底物浓度为20g/L、50℃、pH4.8的条件下反应20h,还原糖得率最高为68.15%;2,3-丁二醇的最佳发酵条件为pH6.0、葡萄糖初始浓度100g/L、30℃、接种量15%、150r/min、反应72h,2,3-丁二醇的最高转化率为1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纸浆 水解 2 3-丁二醇 克雷伯氏杆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耐受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XJPD-Li合成1,3-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彬彬 张根林 +2 位作者 徐小琳 王丽卫 李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39,共3页
利用自行筛选的1,3-丙二醇(1,3-PD)合成菌株Klebsiella pneumoniae XJPD-Li进行发酵,考察了甘油浓度对菌株生长及合成1,3-PD的影响。经多次甘油耐受后菌株XJPD-Li在摇瓶培养48 h,菌体生物量(OD_(650))和1,3-PD产量分别达到1.52和11.16 g... 利用自行筛选的1,3-丙二醇(1,3-PD)合成菌株Klebsiella pneumoniae XJPD-Li进行发酵,考察了甘油浓度对菌株生长及合成1,3-PD的影响。经多次甘油耐受后菌株XJPD-Li在摇瓶培养48 h,菌体生物量(OD_(650))和1,3-PD产量分别达到1.52和11.16 g/L,相比耐受前分别提高48%和159%。在5 L发酵罐批式培养中,甘油耐受后XJPD-Li菌体生物量并未显著增长,但合成1,3-PD的能力却提高了77%,达到53.1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耐受 KLEBSIELLA pneumoniae XJPD-Li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源肺炎克雷伯菌分离鉴定及其外膜囊泡提取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范维 刘昕昕 +4 位作者 翟艺禄 张新玉 王唯 付佳棋 孙福亮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64,共12页
旨在探究羊源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及其外膜囊泡的提取方法。本研究对伴有咳嗽、腹泻症状死亡的绵羊剖检并采集肺,肝,空肠等病变器官,采用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及测序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药敏试验、拉丝试... 旨在探究羊源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及其外膜囊泡的提取方法。本研究对伴有咳嗽、腹泻症状死亡的绵羊剖检并采集肺,肝,空肠等病变器官,采用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及测序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药敏试验、拉丝试验、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其致病性和耐药性;使用改良沉淀法提取其外膜囊泡,通过透射电镜,纳米粒径测定及SDS-PAGE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经分离纯化后镜下呈现卵圆形革兰阴性杆菌,结合生化试验及16S rRNA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四种药物敏感;拉丝试验结果符合阳性特征及毒力基因扩增显示荚膜多糖基因wzy-K1及代谢基因peg-344为阳性,确定该病原菌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浓度为1.8×10^(5 )CFU,经病理组织学观察肝脏、脾脏淤血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透射电镜,纳米粒径测定显示沉淀物形态结构、粒径大小均符合细菌外膜囊泡特征,SDS-PAGE显示存在特征性条带。本试验成功从病死绵羊体内分离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并通过沉淀法提取其外膜囊泡,为预防和治疗羊源肺炎克雷伯菌病提供参考及肺炎克雷伯菌外膜囊泡的基础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肺炎克雷伯菌 致病性 外膜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ebsiella pneumoniae甘油脱水酶α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敬伟 刘长江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甘油脱水酶是1,3 丙二醇发酵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其中α亚基为甘油脱水酶的主要组成部分,该基因的正确克隆与分析对甘油脱水酶的正确表达起重要作用.作者采用PCR技术,从肺炎克雷伯氏杆菌A.S.1.1736基因组中扩增... 甘油脱水酶是1,3 丙二醇发酵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其中α亚基为甘油脱水酶的主要组成部分,该基因的正确克隆与分析对甘油脱水酶的正确表达起重要作用.作者采用PCR技术,从肺炎克雷伯氏杆菌A.S.1.1736基因组中扩增得到了编码甘油脱水酶α亚基的gldA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 T载体中.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gldA基因开放阅读框架由1668bp组成.经GenBank检索对照分析,gldA基因序列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同源性达99.34%,表明所克隆的gldA基因即为克雷伯氏甘油脱水酶α亚基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杆菌 甘油脱水酶 Α亚基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tBoost和LightGBM模型的肺炎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11
作者 游晓平 邹志武 +2 位作者 杨晨 彭超 张琰 《现代医院》 2025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利用CatBoost和LightGBM模型对肺炎患者住院费用进行预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21年11月1日—2023年1月31日1407例肺炎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运用Cat... 目的利用CatBoost和LightGBM模型对肺炎患者住院费用进行预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21年11月1日—2023年1月31日1407例肺炎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运用CatBoost和LightGBM模型进行肺炎患者的住院费用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基于全变量的CatBoost模型比基于全变量的LightGBM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R方值达到0.859,MAPE值为0.352。基于全变量的CatBoost模型预测性能高于基于全变量LightGBM模型,R^(2)值为0.820,MAPE值为0.363。住院时间是影响肺炎患者住院费用的首要因素。结论CatBoost比LightGBM模型在肺炎患者住院费用预测研究中表现更具优势,具有更高的准确性。通过对住院费用的精准预测,可为医院运营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有效地控制住院费用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Boost LightGBM 肺炎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麝源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分析
12
作者 廖慧群 赵美 +2 位作者 曾国辉 苏仁伟 邓衔柏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1-421,共11页
[目的]对广东地区某规模化林麝养殖场易导致成年林麝肺炎等疾病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分析,为有效防控由肺炎克雷伯菌引发的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广东某林麝场成年林麝粪便共81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 [目的]对广东地区某规模化林麝养殖场易导致成年林麝肺炎等疾病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分析,为有效防控由肺炎克雷伯菌引发的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广东某林麝场成年林麝粪便共81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分析和PCR扩增16S rRNA和溶血酵素基因的方法分离纯化肺炎克雷伯菌。通过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PCR扩增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等方法研究分离菌株特性。[结果]分离菌在麦康凯平板上形成粉红色、光滑、湿润的单菌落;革兰染色镜检显示,菌体呈红色的短杆状,可判断为革兰阴性杆菌。通过生化试验选取与肺炎克雷伯菌生化特性一致的菌株进行PCR扩增。16S rRNA基因PCR扩增结果显示,获得大小约为1 542 bp的条带。共33株分离株与GenBank数据库肺炎克雷伯菌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98%,且特异性基因khe检测为阳性,即本研究从81份样品中成功分离鉴定出33株肺炎克雷伯菌。血清型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中优势血清型是K5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检测的12种耐药基因中,bla_(SHV)和oqxA基因检出率均为96.97%;aac(6′)-Ⅰb-cr、rmtB、tetA、tetM、sul1、sul2、oqxB和floR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7.58%、51.52%、78.79%、84.85%、72.73%、66.67%、87.88%和51.52%;未检测出bla_(KPC)和bla_(NDM)基因。检测的9种毒力基因中,wabG、uge、mrkD、entB和ureA基因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0.91%、96.97%、96.97%、100%和100%;aerobactin和allS基因检出率较低,分别为6.06%和18.18%;未检出ybtA基因。[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出33株林麝源肺炎克雷伯菌,优势血清型是K57,存在多重耐药情况,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率高。本研究结果可为林麝源肺炎克雷伯菌所致疾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13
作者 纪丰烨 朱中一 +2 位作者 张金 王玲 杨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准确辨证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408例2019年9月-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住院的SMPP患儿的一般资料及症状、体征和舌脉等... 目的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准确辨证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408例2019年9月-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住院的SMPP患儿的一般资料及症状、体征和舌脉等中医证候要素。提取相关临床信息并录入Excel2019,采用SPSS27.0进行因子分析,并将408例样本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中医证候分布。结果因子分析筛选得到特征值>1的公因子5个,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063%;聚类分析共聚类出4类证型,其中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正虚邪恋证分别占39.22%、32.35%、15.20%及12.75%。结论小儿SMPP病性有毒热、气虚、痰热、湿热、阴虚,病位在肺、脾、心;中医证型为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4类,其中痰热闭肺证及毒热闭肺证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中医证型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小鼠乳腺炎模型的差异分析
14
作者 任美奕 梁洪秀 +6 位作者 李璨 冯鸣鹊 谢琴娜 宋德源 刘明超 高健 程佳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2-431,共10页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是奶牛乳腺炎的常见病因,其诱导的临床型乳腺炎发病急、临床症状重,牛奶产量和质量降低,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探究奶牛乳腺炎源性不同序列型(sequence type, ST)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作用,筛选...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是奶牛乳腺炎的常见病因,其诱导的临床型乳腺炎发病急、临床症状重,牛奶产量和质量降低,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探究奶牛乳腺炎源性不同序列型(sequence type, ST)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作用,筛选肺炎克雷伯菌发挥感染作用的潜在关键毒力基因。[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分析山东、湖北2个大型奶牛场的129株临床乳腺炎源性肺炎克雷伯菌的ST型分布,并选择3种检出率较高的ST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小鼠建立乳腺炎模型,探究小鼠乳腺的形态学损伤及炎性因子表达变化。通过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特性与毒力基因分布,筛选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相关的关键毒力基因。[结果]129株肺炎克雷伯菌共分为79种ST型,其中ST107占比最高,为19.37%;其次为ST2324(7.75%)和ST13(3.87%)。与ST107和ST13型相比,感染后24 h, ST2324型肺炎克雷伯菌诱导小鼠临床评分和乳腺载菌量均显著升高(P<0.05);乳腺内腺泡轮廓消失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乳腺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色素C(Cyt C)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种不同ST型分离株共检测到74个毒力基因,其中ST2324型分离株中检出了ST13和ST107型分离株没有检出的毒力基因manB、pla和pilW。[结论]本研究从12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79种ST型,其中ST2324、ST107和ST13检出率较高,ST2324型肺炎克雷伯菌对小鼠致病性最强,且携带的毒力基因manB、pla和pilW与肺炎克雷伯菌的高致病性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奶牛乳腺炎的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肺炎克雷伯菌 序列型(ST)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持续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延误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贾卫红 杨雅菲 +5 位作者 孟晔 郝娜娜 王丽娜 卜丽娜 刘志燕 唐晶晶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延误诊治原因。方法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例以持续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特点、诊疗过程、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6例均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延误诊治原因。方法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例以持续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特点、诊疗过程、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6例均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体温最高42.0℃,有鸟类及家禽接触史3例,其余否认鸟类及家禽接触史。乏力、呼吸困难各5例,食欲减退、头晕各3例,咳嗽咳痰、恶心呕吐、头痛各2例,胸痛、咽干、多汗、腹泻、痰中带血各1例。4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例降钙素原升高,2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2例肌酸激酶升高。6例影像学检查均有肺实变,表现为片状模糊渗出影,部分边缘不清,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6例均被误诊为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误诊时间5~9 d。6例均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予以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急性起病,高热伴咳嗽、呼吸困难,影像学提示大片状实变渗出影,经过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患者,尤其有家禽或鸟类接触史者,需高度怀疑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必要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以早期确诊,减少误诊误治,尽早给予针对性治疗,能避免疾病向危重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高热 误诊 社区获得性肺炎 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液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RORγt/FoxP3通路探讨扶正透邪方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16
作者 李奕璇 刘清泉 +2 位作者 孔令博 张迪 晏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98-104,共7页
目的观察扶正透邪方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PAP)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哌拉西林组和扶正透邪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各组气管滴注3×10~9 CFU... 目的观察扶正透邪方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PAP)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哌拉西林组和扶正透邪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各组气管滴注3×10~9 CFU/mL铜绿假单胞菌悬液0.1 mL,空白组滴注等量无菌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扶正透邪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0.43、0.86、1.73 g/mL扶正透邪方药液1.6 mL灌胃,空白组、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哌拉西林组予0.11 g/mL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溶液0.53 mL腹腔注射,均每日1次,连续3 d。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进行肺损伤评分并测量支气管壁厚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比例,ELISA检测血清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P3(FoxP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含量,RT-qPCR检测肺组织RORγt、FoxP3及炎症因子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RORγt、FoxP3及炎症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伴支气管管壁增生肥厚、肺泡扩张、肺间质水肿,肺损伤评分和支气管壁厚度明显增加(P<0.01),外周血Th17比例升高(P<0.01),Treg比例降低(P<0.01),Th17/Treg比值升高(P<0.05),血清RORγt、TNF-α、TGF-β、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FoxP3、IL-10含量显著下降(P<0.01),肺组织RORγt、TNF-α、TGF-β、IL-6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FoxP3、IL-10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肺泡相对完整、结构较清晰,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水肿充血减轻,肺损伤评分和支气管壁厚度减少(P<0.05,P<0.01),扶正透邪方高剂量组和哌拉西林组外周血Th17比例降低(P<0.05),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Th17/Treg比值降低(P<0.05),扶正透邪方中、高剂量组和哌拉西林组大鼠血清RORγt、TNF-α、TGF-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FoxP3、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肺组织RORγt、TNF-α、TGF-β、IL-6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FoxP3、IL-10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扶正透邪方可减轻PAP大鼠肺部炎症,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升高抑炎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GF-β/RORγt/FoxP3通路调节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透邪方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TGF-β/RORγt/FoxP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患者粪便样本检出2种少见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
17
作者 李园园 张嵘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分析从同一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携带bla_(NDM-1)肺炎克雷伯菌和bla_(IMP-4)地下亚特兰大菌的基因组特征,阐明细菌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MIC),NG-Test CARBA-5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表型,通过全... 目的分析从同一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携带bla_(NDM-1)肺炎克雷伯菌和bla_(IMP-4)地下亚特兰大菌的基因组特征,阐明细菌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MIC),NG-Test CARBA-5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表型,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菌株的基因组特征。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地下亚特兰大菌对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2株细菌均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氨曲南敏感。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为ST1040型,携带8种耐药基因[bla_(NDM-1)、aac(6′)-Ib-cr.v2、aadA16、aadA2、qnrS1、arr-3、sul1和dfrA27]和4种质粒复制子[lncR、lncU、lncFIA(Hl1)和lncFIB(K)]。地下亚特兰大菌携带2种耐药基因(bla_(IMP-4)和qnrS1)和1种质粒复制子(lncN)。毒力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菌毛、荚膜、铁载体等毒力因子。地下亚特兰大菌携带菌毛、鞭毛、脂多糖、内毒素等毒力因子。结论从同一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了产bla_(IMP-4)酶地下亚特兰大菌和产bla_(NDM-1)酶肺炎克雷伯菌,并明确其基因特征。新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和感染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应加强对碳青霉烯酶基因的筛查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地下亚特兰大菌 bla_(NDM) bla_(I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刘家楠 王丽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护理前,两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浅快呼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呼吸频率、浅快呼吸指数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氧合指数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01)。结论: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精细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5例多重用药的老年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刘碧晴 张晓彤 +7 位作者 王可 邢晓璇 王之舟 庄伟 张青霞 张兰 李晓玲 董宪喆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206-210,216,共6页
目的分析多重用药的老年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情况,采用Naranjo评定法评价药物... 目的分析多重用药的老年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情况,采用Naranjo评定法评价药物与ADR之间的关联性,采用《不良事件通用术语评价标准》(5.0版)对ADR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运用向后选择法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967例老年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中有385名患者发生464例次ADR,发生率为7.75%。ADR类型主要分布在胃肠系统(40.52%)、循环系统(14.44%)及肝功能损伤(12.28%)等。ADR共涉及相关药物671例次,主要为抗感染药物(63.79%)、抗凝药(6.56%)和抗血小板药物(6.41%)。ADR严重程度主要为1级(30.17%)和2级(59.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院天数、用药种数、药物过敏史、女性患者、脑血管疾病和结缔组织病会增加患者发生ADR的风险。结论通过分析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发生ADR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加强对高风险患者ADR的监护与管理,为未来进一步开发老年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ADR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 老年患者 多重用药 胃肠系统 抗感染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误吸预防护理专案的实施
20
作者 戚春霞 张雅芝 +2 位作者 厉春林 张月萍 向瑜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误吸预防护理专案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神经外科收治的后颅窝肿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296)和观察组(n=272)。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误吸预防护理专案,即通过聚焦...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误吸预防护理专案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神经外科收治的后颅窝肿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296)和观察组(n=272)。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误吸预防护理专案,即通过聚焦误吸事件,分析查找误吸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基于循证实施集束化误吸预防干预措施,加强安全进食健康指导,提升护士误吸预防能力,并全程饮食监督监测和控制患者进食时的误吸风险。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误吸发生率、患者预防误吸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专案实施前后护士对后颅窝肿瘤误吸相关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误吸预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专案实施后护士对后颅窝肿瘤误吸相关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对后颅窝肿瘤手术患者实施护理专案有利于误吸风险因素的过程控制,实现预防误吸有效管理,降低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误吸发生率,保障患者术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肿瘤 吞咽障碍 呛咳 误吸 吸入性肺炎 患者安全 护理专案 预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