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藏精细地质模型网格粗化算法及其效果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致学 鲁洪江 孙治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368-375,共8页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DP(Dykstra-Parsons)系数能定量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微网格块的渗透率值粗化后,其等效渗透率的上、下限(Cmin、Cmax)能反映渗透率的各向异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运算速度快和相对有效的网格粗化算法。该算法能考虑到...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DP(Dykstra-Parsons)系数能定量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微网格块的渗透率值粗化后,其等效渗透率的上、下限(Cmin、Cmax)能反映渗透率的各向异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运算速度快和相对有效的网格粗化算法。该算法能考虑到储层非均质性对不同方向渗透率值的影响,且求解过程相对简单。应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某油藏的陆相储层的精细地质模型进行了网格粗化计算,然后在粗化后的模型上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同时针对研究区地质背景和产出流体微可压缩的物性特征,首次利用流线模拟器对精细地质模型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并以此结果为标准,对该网格粗化算法时效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和较高的可靠性,是解决储层非均质强、物性差的陆相成因油藏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粗化 DP非均质系数 流线模拟 精细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 Engine的钻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自动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国旭 钱家忠 +3 位作者 袁峰 赵卫东 陈陆望 赵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48,F0003,共5页
针对ArcGIS软件复杂钻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自动构建研究存在的不足,该文在简要分析MultiPatch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和深入研究复杂钻孔三维空间精确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复杂钻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自动构建工作流程,并... 针对ArcGIS软件复杂钻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自动构建研究存在的不足,该文在简要分析MultiPatch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和深入研究复杂钻孔三维空间精确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复杂钻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自动构建工作流程,并从空间精确定位、属性精细表达两个层面对钻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构建算法进行了设计与实现。经软件功能研发及实际应用检验表明,该研究能够有效实现复杂钻孔精细地质属性特征的三维空间精确定位及多尺度精细表达,为应用ArcGIS Engine自动构建复杂钻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也可为基于ArcGIS Engine的复杂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及精细地质属性表达研究提供应用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钻孔 三维精细地质模型 三维空间精确定位 属性精细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地质模型的大型压裂裂缝参数优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苟波 郭建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9-815,共7页
以Z23北区特低渗透油藏为例,基于Petrel软件建立的储层精细地质模型分析了控制工区压裂效果的关键地质因素。根据控制压裂效果的地质因素(油层厚度、渗透率),将改造目的层一砂组、二砂组和三砂组各分为4类储层。以储层精细地质模型为基... 以Z23北区特低渗透油藏为例,基于Petrel软件建立的储层精细地质模型分析了控制工区压裂效果的关键地质因素。根据控制压裂效果的地质因素(油层厚度、渗透率),将改造目的层一砂组、二砂组和三砂组各分为4类储层。以储层精细地质模型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经济净现值法优选了8类储层的大型压裂裂缝参数。裂缝参数优选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性强的储层,与储层相匹配的裂缝参数差异较大;要获得理想产能,低渗透储层需要造长缝,而渗透率相对较高的储层需要高导流能力裂缝。现场应用实践表明:按照此方法优选的裂缝参数压裂效果好,储层改造针对性强,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压裂 裂缝参数优化 经济净现值 储层精细地质模型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压裂裂缝参数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段伟刚 卢聪 +2 位作者 张立会 刘力铭 林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7,共9页
基于均质地质模型或概念模型的整体压裂裂缝参数优化方法未能考虑储层非均质性和砂体展布的影响,优化结果与储层匹配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运用储层精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压裂裂缝参数优化的研究,采用精细地质建模技术,考虑储层物... 基于均质地质模型或概念模型的整体压裂裂缝参数优化方法未能考虑储层非均质性和砂体展布的影响,优化结果与储层匹配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运用储层精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压裂裂缝参数优化的研究,采用精细地质建模技术,考虑储层物性和砂体展布在平面和纵向上变化,建立了储层精细三维地质模型,以地层系数和层系分布为依据对储层类型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结合产量模型和经济评价模型进行了整体压裂裂缝参数优化,最终建立了整体压裂裂缝参数指导图版。由于在优化过程中将优化对象进行了细分,因此区块的最优裂缝参数并非常数,而是随储层类型的变化发生改变,优化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区块整体压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精细三维地质模型 储层类型划分 地层系数 裂缝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模型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翠英 席天德 +2 位作者 秦志强 王子洪 刘淑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2期27-29,共3页
以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油藏为研究对象 ,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沉积微相、测井曲线二次处理、储层非均质研究、储层动态解释等研究基础上 ,以数据库为支撑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 ,建立了研究区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其成果应用... 以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油藏为研究对象 ,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沉积微相、测井曲线二次处理、储层非均质研究、储层动态解释等研究基础上 ,以数据库为支撑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 ,建立了研究区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其成果应用于油藏的调整井位设计 ,并且实现了油藏精细描述—油藏精细数值模拟一体化 ,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濮城油田 应用 油藏描述 流动单元 微构造 油藏开发 油藏精细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深层页岩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魏力民 王岩 +1 位作者 张天操 周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66-70,共5页
四川盆地南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页岩纵、横向矿物组分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机质含量差异明显,造成测试产量差异较大,需要找准优质储层才能实现高效益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为此,以川南威荣地区、永川地区为例,基... 四川盆地南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页岩纵、横向矿物组分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机质含量差异明显,造成测试产量差异较大,需要找准优质储层才能实现高效益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为此,以川南威荣地区、永川地区为例,基于精细小层划分的页岩岩石相标定,建立了川南可对比的7大类储层地质模型,明确了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地质+工程"Ⅰ类甜点储层参数及宏观、微观特征。研究成果表明:①五峰组建立了钙—硅—黏土混合型储层和硅质—黏土质储层2类,龙马溪组建立了硅质储层、黏土质—硅质储层、硅质—黏土质储层、硅质类向黏土质过渡型(混合型)页岩储层和黏土质页岩储层等5类;②纵向上位于龙马溪组底部的富有机质生物硅质页岩储层,具有"五高两低"(高有机质含量、高有效孔隙度、高含气量、高脆性、高脆性指数、低黏土含量、低地应力差异系数)的特征,为"地质+工程"Ⅰ类甜点储层,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最有利的目标层系,被确定为最有利的水平井轨迹穿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岩石相 储层地质模型 威荣地区 永川地区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页岩 精细描述 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测井分析和精细地质建模技术——以澳大利亚Surat盆地煤层气区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吕杰堂 张铭 +3 位作者 淮银超 谭成仟 陈雄涛 王点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4-1834,共11页
煤层气储层测井地质分析的深入和建立合理的煤层气精细地质模型对于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影响巨大。澳大利亚东部Surat盆地煤层气区开发的目的层系是低煤阶的煤系地层,钻井井数多、测井时间跨度长,准确的单煤层精细识别和岩相定量解释技... 煤层气储层测井地质分析的深入和建立合理的煤层气精细地质模型对于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影响巨大。澳大利亚东部Surat盆地煤层气区开发的目的层系是低煤阶的煤系地层,钻井井数多、测井时间跨度长,准确的单煤层精细识别和岩相定量解释技术需要测井标准化研究,同时,已钻井井距差别大,产量高低变化大,储层认识仅仅限于煤组和煤组模型,不利于细化开发和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因此根据现场实际,建立一套煤储层测井地质分析和精细地质模型分析技术,首先以层序旋回识别为基础,进行多级层序高分辨率的煤小层层序划分和对比,解决单煤层空间分布和单井泄流面积的认识,同时,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区的煤储层测井曲线标准化流程,解决煤储层厚度解释不准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单煤层PLY-BASE为基础的煤层气田精细地质模型,获得煤储层分布和地质储量基础。该研究建立的煤层序多级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刻画了单煤层储层的尖灭合并分布特征和单井泄流面积范围。以测井标准化为基础的煤层精细解释和多岩性定量分析确保了煤层解释的准确性,并确定了包括5种微相类型的河流相概念模式。建立了气田范围内ply-based煤层气精细地质模型,为确定未来在全区进行河流相控煤沼随机模拟的研究重点和开发方案优化以及优选开发有利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储层分析 高分辨率煤小层层序 测井标准化流程 ply-based精细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脉冲和基于模型反演在王家岗沙四段砂岩油藏精细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8
作者 刘成斋 冉建斌 +4 位作者 杨永生 赵伟森 王新红 贺振华 杨绍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1-406,432,共6页
1998年 11月 ,胜利油田王家岗地区的第一口发现井 (WX119井 )在埋深 2 5 0 0~ 30 0 0 m的沙河街组沙四段砂岩中发现了高产工业油气流 ,随后如何进一步确定含油砂体展布范围和空间厚度变化成为对油藏作进一步评价和开发的关键。在研究... 1998年 11月 ,胜利油田王家岗地区的第一口发现井 (WX119井 )在埋深 2 5 0 0~ 30 0 0 m的沙河街组沙四段砂岩中发现了高产工业油气流 ,随后如何进一步确定含油砂体展布范围和空间厚度变化成为对油藏作进一步评价和开发的关键。在研究区仅有 4口井的情况下 ,利用基于道的稀疏脉冲三维地震反演方法确定了含油砂体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变化 ,据此部署的 3口评价井和 1口探井都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根据与已知含油砂体的波阻抗特征的类比 ,对没有钻探的高阻抗区进行钻探以使含油气范围不断扩大。钻井数达 30口 ,其中仅 2口井失利。为了进一步搞清含油砂体分布范围 ,我们采用了基于地质模型的三维地震反演 ,对所钻遇的油层分布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失利井的原因 ,提供了新的钻探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岗沙四段 砂岩油藏 精细勘探 应用 稀疏脉冲反演 地质模型反演 多井约束反演 砂体预测 波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地质建模中的沉积时间单元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跃军 范广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3期3095-3097,共3页
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必须将沉积时间单元标准化。精细地质建模中的的沉积时间单元标准化采用Delph i和Access作为标准化过程的辅助工具。介绍了精细地质建模中的的沉积时间单元标准化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沉积时间单元的填空处理、标准化处... 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必须将沉积时间单元标准化。精细地质建模中的的沉积时间单元标准化采用Delph i和Access作为标准化过程的辅助工具。介绍了精细地质建模中的的沉积时间单元标准化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沉积时间单元的填空处理、标准化处理、窜层处理和查错处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地质模型 沉积时间单元 油层组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基础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0
作者 吴键 曹代勇 +3 位作者 邓爱居 李东津 蒋涛 翟光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52-55,共4页
基于钻井资料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通过在留楚油田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使油藏研究达到较高的精确性。在建模过程中,将三维建模软件特有的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在构造精细落实、地层精细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钻井资料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通过在留楚油田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使油藏研究达到较高的精确性。在建模过程中,将三维建模软件特有的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在构造精细落实、地层精细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解决了许多通过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精细地质模型在C2020井开发措施调整及C2945井注采关系分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三维地质模型是地质体的一种数字化表述,因此,它还在数字化油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质研究 建模技术 三维地质模型 应用 三维建模软件 钻井资料 留楚油田 建模过程 技术手段 常规方法 关系分析 开发措施 数字化 精细 精确性 C20 地质 油藏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描述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音 张立秋 +1 位作者 丁一 董静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70,共6页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描述精度是油藏工程师追求的目标。为此,采用“模式预测绘图法”绘制沉积相带图,提高储层描述精度,深化了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认识;通过建立精细构造模型,深化了断层分布特征认识;通过实现精细地质研究成果...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描述精度是油藏工程师追求的目标。为此,采用“模式预测绘图法”绘制沉积相带图,提高储层描述精度,深化了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认识;通过建立精细构造模型,深化了断层分布特征认识;通过实现精细地质研究成果数字化,建立相控+岩控的三维地质模型,提高了地质模型精度,深化了储层空间非均质特征的认识;综合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取心井资料、监测资料、分层注水资料以及新井和油水井动态资料实施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提高了数值模型精度,深化了油水分布特征的认识。从而实现了精细描述和研究剩余油分布,进一步提高了剩余油描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描述 储层精细描述 相控三维地质模型 精细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突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危险源预警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伟 柏发松 +2 位作者 吴桁 党保全 林晓波 《工矿自动化》 2010年第4期14-17,共4页
为了对高突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出煤层进行预警,以便及早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灾害的发生,研究了突出煤层的精细地质模型的构建,并通过GIS最短距离分析方法计算巷道掘进头到突出煤层的法距;基于Longruan GIS3.0和煤矿虚拟环境系... 为了对高突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出煤层进行预警,以便及早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灾害的发生,研究了突出煤层的精细地质模型的构建,并通过GIS最短距离分析方法计算巷道掘进头到突出煤层的法距;基于Longruan GIS3.0和煤矿虚拟环境系统VRMine,研究开发了高突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危险源预警系统,实现了预警模型的三维可视化以及预警评价,并用新庄孜煤矿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高突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危险源预警系统可以辅助煤矿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突矿井 巷道 掘进 危险源预警 精细地质模型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新方法探索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平起 郝会民 +3 位作者 倪天禄 李洪革 陶自强 马跃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9-728,492,共11页
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随着注水倍数即PV(Pore Volume)的增加,油藏储层物性如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均随之发生改变,导致渗流场发生变化,剩余油分布预测更为困难,难以给出提高采收率的针对性措施。为此,提出油藏渗流地球物... 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随着注水倍数即PV(Pore Volume)的增加,油藏储层物性如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均随之发生改变,导致渗流场发生变化,剩余油分布预测更为困难,难以给出提高采收率的针对性措施。为此,提出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新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注水倍数下储层孔隙度、实际油藏不同开发阶段泥质含量、剩余油饱和度等的变化,论证了发展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形成了一套技术流程,即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应用时移地震、时移VSP、时移电磁、生产测井、多域试井等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油藏渗流场,最终建立多维油藏渗流地球物理地质模型,反映油藏渗流变化。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技术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延续和提升,将在老油田渗流场重构、提高采收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技术 时移VSP 时移电磁 精细油藏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876地下储气库水砂体评价与扩容利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俊 潘芝平 +3 位作者 王亚洲 梁会珍 王皆明 王金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由常规枯竭型气藏改建的地下储气库仍然以气藏砂体(气砂体)为研究目标,与气藏砂体相邻的含水层(水砂体)亦能作为地下储气库的扩容空间,但这部分砂体很少被关注。板876地下储气库在储层精细描述基础上,结合气藏和气库的注采动、静态分析... 由常规枯竭型气藏改建的地下储气库仍然以气藏砂体(气砂体)为研究目标,与气藏砂体相邻的含水层(水砂体)亦能作为地下储气库的扩容空间,但这部分砂体很少被关注。板876地下储气库在储层精细描述基础上,结合气藏和气库的注采动、静态分析结果,评价了水砂体的分布范围和发育规模,利用精细地质模型计算了水砂体的总孔隙体积、未动用的及可动用的孔隙体积,应用板876地下储气库数值模拟技术对水砂体的扩容空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水砂体储集空间对地下储气库的扩容和运行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孔隙体积 数值模拟技术 未动用 枯竭型 精细地质模型 静态分析 发育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炭资源智能化开采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39
15
作者 李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5,共7页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采场地应力高、采动影响强烈,冲击地压灾害时有发生。智能化开采是深地资源开采的重要手段,深部资源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亟需研发,以加快开展千米深井智能开采实践。根据兖矿集团多年来煤矿开采的技术经验...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采场地应力高、采动影响强烈,冲击地压灾害时有发生。智能化开采是深地资源开采的重要手段,深部资源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亟需研发,以加快开展千米深井智能开采实践。根据兖矿集团多年来煤矿开采的技术经验,在分析智能化开采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煤炭资源深部开采灾害防治和探-掘-采等关键生产环节,分别对矿井地质探测与建模、深井灾害防治技术、智能化掘进与开采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展望了深部煤炭资源智能化开采趋势,提出了各项技术相对应的具体研究内容及预期研究目标。目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基本辅助规划井下安全生产,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探测精度不够,缺乏实时处理功能,实现地层精准模型构建有待高精度探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展开研究;矿震观测系统的引进及发展有助于冲击地压防治,但仍需在关键层运动特征监测及灾害治理手段方面深入研究,同时须进一步提升矿井热害防治智能化水平;智能化采掘技术在基础理论、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应该向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及装备协同控制方面投入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炭资源 智能化开采 精细探测 三维地质模型 深井掘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