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梅雨和华西秋雨特征的丹江口水库汛期分期研究
1
作者 汪肖雅 郭生练 +3 位作者 王俊 时毅军 董付强 杨海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5,93,共9页
梅雨和华西秋雨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气象特征,与洪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汛期划分密切相关。采用丹江口水库1961—2023年的日入库流量系列,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均值变点、矢量统计等)初步确定丹江口水库的汛期分期时间。长江中下游梅雨在湖北... 梅雨和华西秋雨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气象特征,与洪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汛期划分密切相关。采用丹江口水库1961—2023年的日入库流量系列,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均值变点、矢量统计等)初步确定丹江口水库的汛期分期时间。长江中下游梅雨在湖北省域最晚结束日期为8月8日,出梅后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减轻,丹江口水库可逐步释放预留的防洪库容;华西秋雨8月下旬从四川开始逐步东移至秦岭山脉,具有显著的时序和周期性特征。综合分析考虑各种汛期分期结果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丹江口水库流域夏汛期为6月21日—8月10日,过渡期为8月11日—8月31日,秋汛期为9月1日—10月10日。依据气象部门预报的出梅日期和华西秋雨信息,可逐步将夏汛期的汛限水位抬高至秋汛期的汛限水位,把握提前蓄水时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库蓄满率。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水库运行调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汛期分期 长江中下游梅雨 华西秋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9年长江中下游大水灾的时空分布及天气气候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煜达 郑微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57-664,共8页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水灾,对民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者系统收集了档案、方志、日记和文集资料中关于该年份水灾的记载,以县级成灾分数资料为基础,重建了此次水灾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形成这次水灾的天气气候特征...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水灾,对民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者系统收集了档案、方志、日记和文集资料中关于该年份水灾的记载,以县级成灾分数资料为基础,重建了此次水灾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形成这次水灾的天气气候特征。研究认为,该年度水灾基本在N28°~N33°间呈条状东西向分布,而以N31°一线的灾情最为严重;连续性的降水开始于5月18日左右,到7月18日才结束,中间还有3次持续各达10余天的强降雨过程;这次大水灾是全流域性的,涝灾大于洪灾,降水最集中区域为东部的太湖流域,这和有器测记录的几次长江全流域大洪水并不一致;本次大水灾的直接天气成因是梅雨期提前并超长,雨量明显偏大,持续时间长达62天左右,比有器测记录的更早、更长;当年夏季风应偏弱,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异常偏南,且西风分支明显,经向环流发展,西风南支位置应该也异常偏南;夏季冷空气异常活跃可能是雨带长期在长江沿岸徘徊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9年 长江中下游 水灾 梅雨 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长江流域汛期枯水情势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明波 熊丰 王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2,共7页
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汛期反枯”且偏枯严重的异常现象。为定量探讨2022年长江流域汛期枯水情势,基于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系主要控制站1952~2022年汛期月平均流量序列(考虑了梯级水库调蓄影响),采用P-Ⅲ曲线和适线法分析了干支... 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汛期反枯”且偏枯严重的异常现象。为定量探讨2022年长江流域汛期枯水情势,基于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系主要控制站1952~2022年汛期月平均流量序列(考虑了梯级水库调蓄影响),采用P-Ⅲ曲线和适线法分析了干支流主要控制站点的枯水重现期,并基于B值诺模图法探讨了枯水重现期的不确定性,采用典型年法分析了长江流域2022年8月和9月的枯水地区组成。结果表明:①在水量方面,洞庭湖、鄱阳湖两湖水系2022年8~10月来水均为71 a来同期最小或次小,部分月份枯水重现期超70 a一遇。长江中、下游干流8月出现超70 a一遇枯水,来水量均为历史同期实测最小。7~10月长江上游和螺山站枯水重现期约30~60 a一遇,汉口、大通站来水量为实测同期最小。从重现期分析结果来看,2022年长江流域发生了极端干旱。②在来水组成方面,2022年8月和9月长江流域表现为上下同枯、干支同枯,在此期间,螺山、汉口等站来水量占大通站的比例与多年平均占比接近或偏高,而两湖来水占大通站的比例均显著偏小。从枯水地区组成来看,2022年长江流域枯水情势为流域性枯水。③2022年长江中下游梅雨偏早、梅雨量偏少,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流域性干旱的主要原因之一,流域内梯级水库群蓄水形势严峻;如果预报梅雨期偏早且梅雨量较小,则容易发生夏秋连旱的情况。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干旱分析研究、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有效提升旱情应对能力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 枯水情势 重现期 枯水地区组成 梅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