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strong hydrophobic barrier via introducing poly(vinylidene fluoride)additive 被引量:2
1
作者 Haiying Zheng Guozhen Liu +2 位作者 Weiwei Wu Huifen Xu Xu Pa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93-600,I0014,共9页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become the promising next-generation photovoltaic device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photoelectric performances,and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PCEs)have experienced unprecedented ra...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become the promising next-generation photovoltaic device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photoelectric performances,and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PCEs)have experienced unprecedented rapid increase in recent years.However,to realiz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SCs,high performance and long-term stability are required and the preparation of high-quality perovskite film is the key.Herein,we adopt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prepare high-quality perovskite films by introducing the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polymer additive with abundant hydrophobic F.As the growth template,the PVDF promotes the growth of perovskite crystal,improves the crystallinity and film morphology,thus reducing defect density and inhibiting carrier recombin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of the perovskite device with PVDF are meaningfully improved,and a high PCE of 21.42%is achieved with an improvement of 10.87%,More importantly,the PVDF-based perovskites display greatly enhanced humidity and heat stability due to the protection of strong hydrophobic barrier from F and PVDF long chain.Aging at 45%±5%relative humidity(RH)for 2400 h and 850 C for300 h,respectively,the unsealed PVDF devices can maintain over 90%of the initial PCE.It indicates that suitable polymer additives can improve the film quality to acquire high-performance and stable PSCs and lay a foundation to design new perovskite light absorption layer with different polymer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solar cells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olymer additive Hydrophobic barrier Long-term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ing the degree of grafting for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graft-copolymers using fluorine elemental analysis 被引量:1
2
作者 YU Yang ZHANG Bowu +4 位作者 YANG Xuanxuan DENG Bo LI Linfan YU Ming LI Jingye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5-29,共5页
Acrylic acid (AAc) and styrene (St) were grafted onto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powder or membrane samples by pre-irradiation graft copolymerization.The grafted chains were proved by FT-IR spectroscopy analysis... Acrylic acid (AAc) and styrene (St) were grafted onto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powder or membrane samples by pre-irradiation graft copolymerization.The grafted chains were proved by FT-IR spectroscopy analysis.The degree of grafting (DG) of the grafted PVDF was determined by fluorine elemental analysis (FEA) method,and was compared with the DGs determined by weighing method,acid-base back titration method and quantitative FT-IR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EA method is accurate,convenient and universal,especially for the grafted polymer pow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接枝共聚物 元素分析 有限元分析方法 嫁接 预辐照接枝 酸碱滴定法 接枝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ntifouling porous membranes from poly(vinylidene fluoride)-graft-poly(N-vinyl pyrrolidone) powders
3
作者 陈利芳 卞晓锴 +6 位作者 侯铮迟 刘忠英 秦强 潘玲 申利国 施柳青 陆晓峰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9-46,共8页
Porous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using the phase inversion method from poly(vinylidene fluoride)-graftpoly(N-vinyl pyrrolidone)(PVDF-g-PVP) powders, which were synthesized via γ-ray 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pre-irr... Porous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using the phase inversion method from poly(vinylidene fluoride)-graftpoly(N-vinyl pyrrolidone)(PVDF-g-PVP) powders, which were synthesized via γ-ray 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pre-irradia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s, thermal behavior, morphology and hydrophilicity of the membran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element analysis, thermalgravimetric analysi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respectively. Perme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water flux,and the dynamic BSA fouling resistance performances were investigated, too. Al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VDF-g-PVP membranes demonstrate better separation performances over the pristine PVDF membr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烯基吡咯烷酮 偏二氟乙烯 接枝聚合物 多孔膜 表征 制备 粉末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l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合成碳氟骨架均相阳离子交换膜
4
作者 王国栋 李钲 +4 位作者 陈日耀 黄雪红 杨宇 陈晓 金延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文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ATRP)将苯乙烯磺酸钠(PSSA)均匀接枝在聚三氟氯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P(VDF-co-CTFE)上,制备了一种碳氟骨架的均相阳离子交换膜——P(VDF-co-CTFE)-g-PSSA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分析... 文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ATRP)将苯乙烯磺酸钠(PSSA)均匀接枝在聚三氟氯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P(VDF-co-CTFE)上,制备了一种碳氟骨架的均相阳离子交换膜——P(VDF-co-CTFE)-g-PSSA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接触角测量等手段对在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与配体摩尔质量比条件下制备的P(VDF-co-CTFE)-g-PSS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苯乙烯磺酸钠成功接枝在碳氟主链结构上,所制备的阳离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扫描电镜显示阳离子膜表面的相分离形态;在130℃反应7 h制得的阳离子膜的吸水率为80.02%,膨胀率为8.89%,离子交换容量达4.54 mmol/g,电导率为0.50 mS/cm。文中制备的阳离子交换膜在高盐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均相 阳离子交换膜 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改性PVDF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抗污染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芦艳 于水利 孟丽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4-69,共6页
为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水通量和抗污染性能,以无机纳米氧化铝粒子作为添加剂与PVDF共混,采用相转换法流延成膜.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得膜与水的接触角用以表征膜的亲水性的变化;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膜的表面孔分布... 为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水通量和抗污染性能,以无机纳米氧化铝粒子作为添加剂与PVDF共混,采用相转换法流延成膜.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得膜与水的接触角用以表征膜的亲水性的变化;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膜的表面孔分布和断面孔的结构及纳米颗粒在膜中的分散情况;采用万能电子试验机(W-56)强度测定仪测定膜的机械性能;利用杯试超滤装置对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进行研究,并对污染膜上的污染物进行了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纳米Al2O3的加入量(质量百分比)为2%时,改性膜具有较好的水通量、强度和抗污染性能;纳米Al2O3的加入没有改变膜的微观结构.改性膜在保持PVDF有机膜原有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改善PVDF膜的表面亲水性而使其通量和抗污染性能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纳米Al_2O_3 改性膜 超滤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处理含铬(Ⅲ)水溶液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杜军 刘作华 +3 位作者 陶长元 张胜涛 徐楚韶 汤忠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01-604,共4页
采用自制聚偏氟乙烯 ( PVDF)微孔膜和商品 PVDF膜对含铬 ( )水溶液进行了减压膜蒸馏分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膜的膜通量相接近 ,商品膜对铬的截留率达 90 %以上。讨论了膜性能参数和实验条件对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
关键词 减压膜蒸馏 聚氟乙烯微孔膜 含铬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苗小郁 李建生 +1 位作者 王连军 孙秀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59,共4页
强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化改性是当前分离膜研究的热点之一。从膜本体及膜表面两个角度对PVDF膜的亲水化改性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共混、共聚、化学改性、等离子体处理及接枝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的机理、特点及改性效果。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膜 亲水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结晶 被引量:6
8
作者 付海涛 陈玮 +3 位作者 于瀛 范仲勇 聂福德 王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958-1961,共4页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 ( DSC)、广角 X射线衍射 ( WAX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 ( FTIR)研究了偏氟乙烯 /三氟氯乙烯单体摩尔比为 1∶ 4的无规共聚物的结晶与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无规共聚物属于半结晶型聚合物 .在 3 3 3~ 3 5 3 K温度范围内退...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 ( DSC)、广角 X射线衍射 ( WAX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 ( FTIR)研究了偏氟乙烯 /三氟氯乙烯单体摩尔比为 1∶ 4的无规共聚物的结晶与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无规共聚物属于半结晶型聚合物 .在 3 3 3~ 3 5 3 K温度范围内退火 ,片晶逐渐完善、增厚 ,熔点和结晶度均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于3 5 3 K退火时 ,由 DSC结果计算得到片晶厚度约 4.68nm.在 3 3 3 K退火时得到共聚物的最大结晶度约为1 4% .WAXD测试结果表明 ,沿晶粒 ( 1 0 1 )晶面的面间距为 0 .5 5 nm,垂直于 ( 1 0 1 )衍射晶面方向上的晶粒平均尺寸为 5 .8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三氟氯乙烯 无规共聚物 结晶行为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表面改性的聚偏氟乙烯抗污染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冯霞 王倩 +4 位作者 白静娜 赵义平 申向 陈熙 陈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75,共5页
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抗污染性能是改善PVDF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文中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将抗污染材料——两性离子类化合物磺酸甜菜碱(DMAPS)接枝到碱处理过的PVDF膜表面。研究了接枝DMAPS后,PVDF膜表面的结构与性能变化,并初步探讨... 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抗污染性能是改善PVDF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文中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将抗污染材料——两性离子类化合物磺酸甜菜碱(DMAPS)接枝到碱处理过的PVDF膜表面。研究了接枝DMAPS后,PVDF膜表面的结构与性能变化,并初步探讨了改性后的PVDF膜对牛血清蛋白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VDF膜表面接枝DMAPS后,膜表面孔洞减小,亲水性提高。虽然改性后的PVDF膜通量有所下降,但通过牛血清蛋白(BSA)的振荡吸附实验发现,两性离子改性膜表现出良好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与PVDF原膜相比,改性膜在BSA溶液中通量下降率小,用水清洗后膜通量恢复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污染 聚偏氟乙烯 磺酸甜菜碱 两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钛酸钡/聚偏氟乙烯纳米复合柔性压电纤维膜 被引量:8
10
作者 蒋洁 陈胜 +3 位作者 李静静 付润芳 林义 顾迎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的压电性能,采用具有铁电性能的钛酸钡(BaTiO_3)纳米颗粒为无机填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BaTiO_3/PVDF纳米复合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全反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以及脉冲电压测试... 为进一步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的压电性能,采用具有铁电性能的钛酸钡(BaTiO_3)纳米颗粒为无机填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BaTiO_3/PVDF纳米复合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全反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以及脉冲电压测试等仪器对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及分析,探究了不同添加量的BaTiO_3对复合纤维膜结晶结构及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电纺丝过程中静电力的拉伸和纳米BaTiO_3的成核作用促进了PVDF具有压电性的β晶型的形成;当BaTiO_3质量分数为10%,复合纤维膜的β晶型含量达到90.8%,纤维膜的输出电压值由20 V增加至50 V;制得的BaTiO_3/PVDF复合纤维薄膜具有良好的压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压电性 纳米钛酸钡 聚偏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共辐照接枝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表面亲水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晓 陆晓峰 +2 位作者 施柳青 段伟 刘光全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9,共5页
采用γ射线液相共辐照法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超滤膜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链转移剂异丙醇(Isopropanol,IPA)、盐酸(Hydrochloric acid,HCl)、阻聚剂CuSO4浓度对接枝率及膜表面亲水性的影响... 采用γ射线液相共辐照法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超滤膜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链转移剂异丙醇(Isopropanol,IPA)、盐酸(Hydrochloric acid,HCl)、阻聚剂CuSO4浓度对接枝率及膜表面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涉实验条件下,接枝率随辐照剂量和接枝体系中单体浓度的增大,随CuSO4及IPA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改性膜表面接触角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接枝体系中HCl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接枝率,有效降低改性膜表面接触角;改性后PVDF超滤膜表面亲水性显著提高,表面接触角由改性前的83.3°可降低至改性后的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Γ射线辐照 接枝 改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共混相容性及结晶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衡峰 谢玲 +1 位作者 边宏 李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5-459,共5页
将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与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TFE))物理共混后采用溶液浇注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PVDF/P(VDF-CTFE)共混薄膜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及表... 将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与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TFE))物理共混后采用溶液浇注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PVDF/P(VDF-CTFE)共混薄膜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VDF/P(VDF-CTFE)体系中P(VDF-CTFE)作为一种无规共聚物在与PVDF共混时有一定的相容性,影响着PVDF的结晶熔融热力学特征;PVDF/P(VDF-CTFE)共混结晶时,P(VDF-CTFE)的存在有利于形成β型晶体;PVDF均匀地分散在P(VDF-CTFE)相中,而且随着PVDF含量的减少,分散点的PVDF球晶数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共混 相容性 结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紫外PVDF基木塑复合材料的热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箭 张启龙 +2 位作者 杨辉 张国永 石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5-849,共5页
用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F3)、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TF17)对木粉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将改性木粉与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共混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考察氟硅烷偶联剂处理用量对紫外线辐照后WPC抗弯强度及冲击性能的影响,分析WPC经紫... 用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F3)、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TF17)对木粉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将改性木粉与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共混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考察氟硅烷偶联剂处理用量对紫外线辐照后WPC抗弯强度及冲击性能的影响,分析WPC经紫外线辐照后玻璃化转变温度(Tg)、储能模量(E')、损耗因子(tanδ)、熔点(TM)和结晶度(Xc)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wt%TF3改性木粉提高了WPC的力学性能,维持WPC经紫外线辐照后恒定的力学性能;TF17不能有效改善木粉与PVDF的界面性能及增强WPC的力学性能,但能促进经紫外线辐照后WPC内自由基之间的交联反应。TF3改性WPC经紫外线辐照后的交联反应发生在界面层和连续相,形成了有利于链段运动、支化程度高的分子链结构,Tg降低,损耗峰降低,松弛温度区间变窄。TF17改性WPC经紫外线辐照后的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连续相,在低温区间内储能模量增加,Tg提高,损耗峰降低,松弛温度区间变宽。当氟硅烷改性WPC经紫外线辐照后发生交联时,无定形区域周边的分子链重新排列,形成较为有序结晶,结晶熔融热(ΔHf)增加,Xc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聚偏氟乙烯 氟硅烷 老化 DMA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co-AA两亲性共聚物对聚偏氟乙烯膜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陶国良 王海琴 +1 位作者 廖小军 夏艳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1,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两亲性无规共聚物MMA-co-AA,并将其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PVDF共混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两亲性无规共聚物MMA-co-AA,并将其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PVDF共混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水接触角等对共混膜的性能与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以及两亲性共聚物MMA-co-AA有利于提高PVDF的结晶度,能促进β-PVDF晶型的形成。同时,MMA-co-AA能引发PVDF共混膜表面出现微孔,随着两亲性共聚物含量的不断增加,共混膜的接触角逐渐减小,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共聚物 聚偏氟乙烯 共混膜 晶型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亲和膜分离γ-球蛋白的研究(Ⅰ)——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亲和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虞骥 甘宏宇 +2 位作者 何奕 袁骏 陈欢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35-939,共5页
对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表面亲水化处理,再经活化、偶联制得了带有苯丙氨酸(Phe)的PVDF中空纤维亲和膜.制备过程中以光电子能谱(XPS)及红外光谱分析膜表面基团的变化,经亲水化处理及活化偶联后,膜表面的O和N含量分别从5.6%和... 对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表面亲水化处理,再经活化、偶联制得了带有苯丙氨酸(Phe)的PVDF中空纤维亲和膜.制备过程中以光电子能谱(XPS)及红外光谱分析膜表面基团的变化,经亲水化处理及活化偶联后,膜表面的O和N含量分别从5.6%和0.6%增加到16.5%和3.0%,而F含量由38.3%降低为23.0%,将该亲和膜用于室温下血浆中γ-球蛋白的分离实验,在pH=7.4,离子强度I=0.18的缓冲液体系及进料质量浓度为1.0mg/mL条件下,该亲和膜对γ-球蛋白的吸附量可达到5.85mg/g膜;与市售γ-球蛋白相比,血浆中提取纯度可达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中空纤维亲和膜 膜分离 γ-球蛋白 吸附性能 制备 纯化 亲和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亲水化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耿玉秀 王龙 +2 位作者 郑洪领 张芹芹 李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6,69,共4页
强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化改性是当前分离膜研究的热点之一。对PVDF膜近年来在共混改性、表面化学改性、表面接枝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PVDF分离膜改性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指出膜材料共混改性是今后发展的主... 强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化改性是当前分离膜研究的热点之一。对PVDF膜近年来在共混改性、表面化学改性、表面接枝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PVDF分离膜改性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指出膜材料共混改性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膜 亲水化改性 共混改性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的Fenton氧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军 刘云 +2 位作者 张宏忠 叶长明 陈绍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32,49,共4页
采用Fenton试剂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进行氧化改性,研究了[H2O2]/[Fe2+]及温度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前后超滤膜的纯水渗透通量、截留性能、膜表面亲水性、耐污染性性能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随着[H2O2]/[Fe2+]比值的增大,纯水... 采用Fenton试剂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进行氧化改性,研究了[H2O2]/[Fe2+]及温度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前后超滤膜的纯水渗透通量、截留性能、膜表面亲水性、耐污染性性能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随着[H2O2]/[Fe2+]比值的增大,纯水渗透通量由纯PVDF膜的26.7L/(m2.h)提高到103.2L/(m2.h),膜表面水接触角由75°降为58.5°,黏附功由91.64mN/m提高到110.84mN/m。温度升高利于改性。[H2O2]/[Fe2+]比值为12时,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C=C双键及O-H键的伸缩振动特征峰,膜阻力增大系数m由纯PVDF膜的1.049减小到0.448,膜的耐污染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聚偏氟乙烯 氧化改性 渗透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亲水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魏丽超 刘振 周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9,共3页
从膜基体和膜表面两个角度出发,综述了当前对聚偏氟乙烯(PVDF)强疏水性膜的亲水化改性方法,介绍了共混改性、表面化学改性、辐照接枝等方法的机理、优缺点和近年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共混改性是今后亲水改性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亲水性 膜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硬弹性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杜春慧 朱宝库 徐又一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9-683,共5页
研究了熔融纺丝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纤维的工艺条件,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广角和小角X-射线散射仪(WAXS和SAXS)以及力学试验分析了所得纤维的结晶结构和硬弹性.试验结果表明,PVDF纤维的熔点和结晶度随纺丝牵伸比的增大而增大... 研究了熔融纺丝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纤维的工艺条件,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广角和小角X-射线散射仪(WAXS和SAXS)以及力学试验分析了所得纤维的结晶结构和硬弹性.试验结果表明,PVDF纤维的熔点和结晶度随纺丝牵伸比的增大而增大,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VDF纤维中具有垂直于纤维轴平行排列的片晶结构,其长周期为19 nm.PVDF纤维还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2.08 GPa)和弹性回复率,在伸长50%时第一个回复圈的弹性回复率为91.4%.PVDF纤维的结晶结构和力学性能都表明PVDF纤维是硬弹性纤维,纤维的弹性模量随拉伸速率的增加而降低的反常现象,进一步证明了PVDF纤维的硬弹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熔纺纤维 硬弹性 片晶结构 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SiO_2中空纤维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俞丽芸 许振良 韩灵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二氧化硅(SiO2)中空纤维复合膜,讨论了纳米SiO2粒子对PVD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分析、材料试验、接触角测量和超滤实验分别对不同膜的微观结构、化学组...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二氧化硅(SiO2)中空纤维复合膜,讨论了纳米SiO2粒子对PVD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分析、材料试验、接触角测量和超滤实验分别对不同膜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机械强度、亲水性以及分离性能、抗污染能力进行了联合表征。结果表明:添加SiO2粒子有利于PVDF由α相向β相转变,复合膜的性能与纯PVDF膜相比有明显改善。当w(SiO2)=3%时,纳米颗粒分散较均匀,膜断裂强度为纯PVDF膜的2.7倍,纯水通量由81.6 L/(h.m2)提高到160.0 L/(h.m2),热稳定性、亲水性和抗污染性显著提高;但过高的SiO2含量(w>3%)会引起纳米颗粒团聚而导致膜的各项指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二氧化硅 中空纤维复合膜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