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2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lasticizers on Properties of Rice Straw Fiber Film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 Hong-rui Chen Hai-tao +2 位作者 Liu Shuang Dun Guo-qiang Zhang Y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4年第4期67-72,共6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rice straw fiber film, one factor contrast test method was employed. Plasticizer type was chosen as input variable, dry tension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wet tension strength and 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rice straw fiber film, one factor contrast test method was employed. Plasticizer type was chosen as input variable, dry tension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wet tension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bursting strength and tearing strength were chosen as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means of dry tension strength, dry elongation and bursting strength of different plasticizers;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means of wet tension strength, wet elongation and tearing strength of different plasticizers; for dry tension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glycerol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sorbitol and PE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sorbitol and PEG, dry tension strength added glycerol had been reduced 6.8% compared with that added sorbitol, reduced 9.5% compared with that added PEG; elongation had been improved 6.1% and 9.4%, respectively; for bursting strength, sorbitol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glycerol and PE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glycerol and PEG; bursting strength added glycerol and added PEG had been improved 6.9% and 5.6%,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added sorbitol. The result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straw fiber film manufactur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traw film plasticIZER comparative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旱塬区地膜覆盖模式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与产量影响
2
作者 王磊 周刚 +4 位作者 张建军 赵刚 党翼 李尚中 樊廷录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223,共11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地膜覆盖模式对旱作农业区春玉米土壤水分、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效果,探索能够减少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提高水分资源利用效率的种植方式。[方法]于2021年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聚乙烯地膜宽膜覆盖平...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地膜覆盖模式对旱作农业区春玉米土壤水分、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效果,探索能够减少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提高水分资源利用效率的种植方式。[方法]于2021年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聚乙烯地膜宽膜覆盖平作(PM)、生物降解地膜宽膜覆盖平作(BM)、聚乙烯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复合条带覆盖(FH)3个处理,分析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时空变化、水分亏缺变化、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FH处理的春玉米耗水量最低,平均为390.0 mm,PM处理的耗水量最高,平均为430.5 mm;FH处理的降水/耗水比例最高,达96.5%。FH处理在促进玉米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2021年,FH处理的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籽粒产量达到了17160.9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40.9 kg/(hm^(2)·mm),显著高于PM和BM处理;2022年FH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PM和BM分别提高34.2%和20.7%;2023年FH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3473.5 kg/hm^(2),30.0 kg/(hm^(2)·mm)。[结论]FH处理在改善土壤水分环境、促进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产量形成,可作为黄土旱塬区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 春玉米 生物降解地膜 产量 水分亏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潮复合膜水分子扩散吸附规律及其老化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小黎 李星华 +3 位作者 许文 吴昊昱 高洋洋 张欢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了探究多层结构的防潮复合膜对水蒸汽分子的阻隔性能,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水蒸汽分子在复合膜中的扩散吸附行为,并且采用并联模型获得了水蒸汽分子在防潮复合膜中的渗透系数(扩散系数与溶解系数之积)。结果显示:水蒸汽分子... 为了探究多层结构的防潮复合膜对水蒸汽分子的阻隔性能,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水蒸汽分子在复合膜中的扩散吸附行为,并且采用并联模型获得了水蒸汽分子在防潮复合膜中的渗透系数(扩散系数与溶解系数之积)。结果显示:水蒸汽分子在复合膜中的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而其溶解系数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渗透系数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同时,多层结构的复合膜中,聚偏氯乙烯(PVDC)的水蒸汽阻隔性效果最佳,其次是聚乙烯(PE),最后是尼龙6(PA6)。另外,为研究复合膜的耐老化性能,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不同老化时间和不同湿度下复合膜的化学结构与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膜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材料性质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潮复合膜 水蒸汽分子 渗透系数 分子模拟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SF-2.0残膜回收打捆与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营雨琨 霍尚 +4 位作者 王敏 刘佩丰 何玉泽 唐志坤 卢勇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93,共13页
针对残膜机械化回收过程中残膜回收率低、回收的残膜成捆质量差、膜捆遍地卸及作业油耗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残膜回收打捆与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介绍了残膜回收打捆与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过程,重点对残膜捡拾装置、打捆... 针对残膜机械化回收过程中残膜回收率低、回收的残膜成捆质量差、膜捆遍地卸及作业油耗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残膜回收打捆与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介绍了残膜回收打捆与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过程,重点对残膜捡拾装置、打捆装置进行设计,并对残膜捡拾、打捆作业过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为验证残膜回收打捆与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作业性能,进行了以收膜链耙转速、机具前进速度、收膜弹齿入土深度为试验因素,以残膜捡拾率、残膜含杂率、机具耗油量为响应值的田间试验,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与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残膜捡拾率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机具行驶速度、收膜链耙转速、弹齿入土深度;影响残膜含杂率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机具行驶速度、弹齿入土深度、收膜链耙转速;影响机具耗油量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机具行驶速度、弹齿入土深度、收膜链耙转速。理论最优的作业参数为链耙转速119.06 r·min^(-1)、机组前进速度6.319 km·h^(-1)、弹齿入土深度63.29 mm。田间验证试验表明:在圆整后的最佳工作参数条件下,残膜捡拾率均值为93.88%、残膜含杂率均值为79.76%、机具油耗量均值为14.85 L·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回收 残膜打捆 秸秆粉碎 联合作业机 Box-Behnk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地膜残膜及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对番茄种植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敏 张长明 王元军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4,共6页
番茄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普通地膜残膜影响其产量及品质。为提高番茄种植中对普通地膜残膜危害的认识和推动生物降解地膜的合理应用,从土壤质量和种子萌发、生长、产量、品质等方面综述传统地膜残膜对番茄种植的影响,从生物降解地膜的... 番茄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普通地膜残膜影响其产量及品质。为提高番茄种植中对普通地膜残膜危害的认识和推动生物降解地膜的合理应用,从土壤质量和种子萌发、生长、产量、品质等方面综述传统地膜残膜对番茄种植的影响,从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特性系统阐述其创新研发及在番茄种植中的应用优势,并针对治理番茄种植中残膜污染提出生物降解地膜创新与风险评估、智能回收机械研发、地膜减量替代等重点发展方向,可为推广生物降解地膜、综合治理残膜污染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普通地膜 残膜 生物降解地膜 智能回收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玉米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光 杨亚星 +2 位作者 范雅琦 赵丽 李晓瑞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为系统评估地膜覆盖技术在缓解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水资源短缺、改善土壤质量及提升玉米生产力方面的效果,设置全膜、半膜和无膜(对照)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玉米成熟期土壤物理结构、水分、养分含量、植株农艺性状、产量的变化。结果表... 为系统评估地膜覆盖技术在缓解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水资源短缺、改善土壤质量及提升玉米生产力方面的效果,设置全膜、半膜和无膜(对照)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玉米成熟期土壤物理结构、水分、养分含量、植株农艺性状、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与无膜处理相比,全膜处理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土壤养分方面,全膜处理的0~20、20~40 cm土层下的碱解氮含量较无膜处理分别增加了32.85%、42.08%;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则在半膜处理下表现最佳,0~20 cm土层中全氮、速效钾含量分别为0.74 g/kg和82.48 mg/kg,20~40 cm土层中全氮、速效钾含量分别为0.70 g/kg和65.17 mg/kg;在玉米生长与产量方面,全膜处理下玉米穗粗、穗质量、行粒数、粒质量和百粒质量均显著高于无膜处理;不同处理玉米籽粒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全膜处理>半膜处理>无膜处理。综上,在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地膜覆盖通过构建稳定的微环境和调节土壤理化性状,利于植株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有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中,全膜覆盖下的作用效果更佳,其可在旱作玉米种植区大面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玉米 地膜覆盖 土壤理化性质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年刊出论文简评
7
作者 蔡祖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4,共6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年刊出的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重点评述了发表在土壤环境、面源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领域的论文。结合自身对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现状的认识,笔者认为:(1)我们应该重视不同监测体系获取的农业环境质量...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年刊出的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重点评述了发表在土壤环境、面源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领域的论文。结合自身对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现状的认识,笔者认为:(1)我们应该重视不同监测体系获取的农业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融合,提高其利用率;(2)充分利用现有重金属污染土壤安全利用项目等积累的数据,完善农业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标准;(3)加强对土壤农膜残留和环境多种农药残留长期效应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 面源污染 农产品安全 农膜残留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工艺对新型胶合板式邓恩桉/聚丙烯环保木塑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影响研究
8
作者 韦文榜 宋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0,共5页
以邓恩桉(EuCahetus dunnii Maiden)旋切单板为基材,热塑性聚丙烯薄膜为胶黏剂,通过热压-冷压联合工艺,研发了一种高性能、环保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探索了热压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工艺... 以邓恩桉(EuCahetus dunnii Maiden)旋切单板为基材,热塑性聚丙烯薄膜为胶黏剂,通过热压-冷压联合工艺,研发了一种高性能、环保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探索了热压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工艺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具有明显影响。静曲强度的受影响程度为热压压强>热压时间>薄膜剂量,弹性模量的受影响程度为热压时间>薄膜剂量>热压压强。在此基础上,采用一阶线性模型揭示了热压工艺与邓恩桉/聚丙烯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数学层面相关性。在最优参数组合下(热压压强0.9 MPa、热压时间420 s、薄膜剂量150 g/m^(2)),所得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09.58 MPa和13.89 GPa,远超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中的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聚丙烯薄膜 木塑胶合板 热压工艺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免耕和灌水量对西北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岩 白春生 +5 位作者 李波 范虹 何蔚 杨莉莉 曹悦 赵财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5-770,共16页
探究不同耕作措施及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绿洲灌区玉米覆膜节水管理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研究基于2014年在甘肃农业大学武威绿洲农业综合试验站布设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覆膜免耕(NT)和传... 探究不同耕作措施及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绿洲灌区玉米覆膜节水管理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研究基于2014年在甘肃农业大学武威绿洲农业综合试验站布设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覆膜免耕(NT)和传统覆膜耕作(CT)2种耕作措施;副区设低灌水量(I1,4500 m^(3)hm^(-2))、中灌水量(I2,4950m^(3)hm^(-2))和高灌水量(I3,5400 m^(3)hm^(-2))3种灌水量,于2022年和2023年测定了玉米籽粒产量、叶片光合参数及光合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NT较CT玉米籽粒产量显著增加7.9%;玉米籽粒产量随灌水量降低呈减少趋势,但覆膜免耕中灌水量处理(NTI2)可保持与覆膜免耕高灌水量处理(NTI3)相当的玉米籽粒产量,较传统覆膜耕作中灌水量处理(CTI2)显著增加8.0%。吐丝期至蜡熟期,与CT相比,NT处理中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和净光合速率(P_(n))分别提高6.7%~9.5%、5.8%~7.0%和5.6%~9.9%;与I3相比,I1处理中玉米LAI、SPAD和P_(n)显著降低,但I2与I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NTI2处理中LAI、SPAD和P_(n)与NTI3差异不显著,但较CTI2分别显著提高9.1%~10.5%、7.5%~9.5%和7.1%~12.4%。吐丝期至灌浆期,NT较CT玉米叶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活性分别显著提高5.4%~8.0%和5.6%~8.8%;不同灌水量之间,I1较I3处理玉米叶片PEPC和Rubisco活性显著降低,但I2和I3间差异不显著;NTI2玉米叶片PEPC活性最高,较CTI2显著提高5.8%~8.8%;NTI2玉米叶片Rubisco活性较CTI2显著提高6.3%~11.6%。结构方程模型(SEM)综合表明,在中灌水量条件下,覆膜免耕较传统覆膜耕作可有效改善玉米生育中后期的光合性能,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及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因此,覆膜免耕结合中灌水量(4950 m^(3)hm^(-2))可推荐为西北绿洲灌区的玉米农田覆膜节水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覆膜免耕 灌水量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膜对土壤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浩宇 李嘉兴 +2 位作者 刘世杰 焦蒙 杨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3,176,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地膜残留于土壤中的碎片对土壤大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影响,该文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乳酸(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和聚乙烯(PE)地膜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地膜表面形貌变化、地膜残留对土壤大量元素碳、氮...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地膜残留于土壤中的碎片对土壤大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影响,该文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乳酸(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和聚乙烯(PE)地膜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地膜表面形貌变化、地膜残留对土壤大量元素碳、氮、磷和钾以及微量元素铁、铜、锌、钙、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PBAT、PBAT+PLA两种生物降解地膜碎片在实验末期时表面已呈现分裂特征,而PE地膜并未呈现。(2)从实验初期至实验末期PBAT白色地膜和PBAT+PLA黑色地膜的土壤TOC、DOC含量分别增加78.1%、84.6%和182.7%、197.2%,均高于PE地膜。(3)添加生物降解地膜(PBAT和PBAT+PLA)碎片后的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性(FDOM)和有色性(CDOM)均有提高,但PE地膜处理与CK组无差异。(4)添加了生物降解地膜(PBAT和PBAT+PLA)碎片的土壤比CK和PE地膜碎片处理土壤中的速效磷(AP)增加了约8倍,速效氮(AN)增加了约1.3倍,总氮(TN)增加了约2.5倍,钾增加了约1.2倍,铁增加了约1.2倍,铜增加了约1.5倍,锌增加了约1.1倍,钙增加了约2.4倍,镁增加了约1.9倍,但PE地膜组与CK无差异,数据表明可降解生物地膜的使用增加了土壤养分的含量,而普通PE地膜的残留对土壤养分无明显影响。土壤营养元素对生物降解地膜的使用响应更加积极,并且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而普通PE地膜对土壤营养元素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溶解性有机碳 土壤养分 聚乙烯地膜 地膜形貌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铝塑膜壳体绝缘失效触发热失控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怀宇 黄思林 +3 位作者 赵荣超 肖质文 侯军辉 闫力玮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3-623,共11页
储能系统发生绝缘失效会导致电池外壳与电极之间存在过高电压,危及电池安全。本研究针对储能系统中52Ah磷酸铁锂电池铝塑膜外壳在高压下绝缘失效引发的热失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在电池正极与铝塑膜外壳之间施加不同幅值高压直流... 储能系统发生绝缘失效会导致电池外壳与电极之间存在过高电压,危及电池安全。本研究针对储能系统中52Ah磷酸铁锂电池铝塑膜外壳在高压下绝缘失效引发的热失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在电池正极与铝塑膜外壳之间施加不同幅值高压直流电诱发电池热失控,分析铝塑膜外壳在高压下绝缘失效诱发电池热失控的故障现象以及电热行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施加500V电压时,电池会发生热失控,其热失控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高压击穿铝塑膜阶段、熔融铝与负极过渡短路阶段、过充阶段和触发热失控阶段。借助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热失控后电池形貌进行观察,发现其热失控最剧烈的区域是在铝塑膜外壳被电击穿的位置,且热失控不会扩散到整个电池。此外,在该电池正极与铝塑膜外壳之间施加100V和300V电压时铝塑膜不会被击穿,而施加400V及以上时铝塑膜会被击穿并发生热失控,且电压幅值越高,热失控程度越剧烈。研究结果对提高储能系统安全性和电气绝缘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磷酸铁锂电池 铝塑膜 绝缘失效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的塑料薄膜降解性鉴别
12
作者 刘帅鹏 敖瑞雪 +5 位作者 木志坚 文首鑫 徐莹 罗雪 黄爱缨 赵秀兰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1-759,共9页
为探究碳含量、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与塑料薄膜降解性的关系,在各平台收集了89个市售塑料薄膜制品,按种类将其分为纯PE薄膜(Polyethylene Films,PEF)、降解助剂添加型薄膜(Degradation Aid-added Films,DAF)、生物基薄膜(Bio-bas... 为探究碳含量、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与塑料薄膜降解性的关系,在各平台收集了89个市售塑料薄膜制品,按种类将其分为纯PE薄膜(Polyethylene Films,PEF)、降解助剂添加型薄膜(Degradation Aid-added Films,DAF)、生物基薄膜(Bio-based Films,BF)、混合基薄膜(Mixed Films,MF)。用热水、稀盐酸、过氧化氢对其逐级处理后,测定原样和逐级处理后残余物的碳含量和δ^(13)C值。结果表明,薄膜原样的碳含量均值表现为PEF(84.22%±1.00%)>DAF(72.93%±2.28%)>BF(59.52%±2.18%)>MF(53.00%±1.67%),δ^(13)C值均值表现为PEF(-29.04‰±0.26‰)<DAF(-29.02‰±0.40‰)<MF(-25.09‰±0.46‰)<BF(-23.79‰±0.92‰)。不同类型的塑料薄膜经热水处理后的碳含量和δ^(13)C值与原样相比均无明显差异;但稀盐酸处理后DAF和BF的碳含量分别升高了9.34个百分点和11.32个百分点,而PEF和MF碳含量几乎不变。对于δ^(13)C值来说,PEF仅偏负0.19个千分点,DAF、BF、MF的偏负值分别是PEF的5.4倍、11.6倍和6.8倍;过氧化氢处理对BF影响最大,碳含量同原样相比升高了10.25个百分点,δ^(13)C值偏负3.14个千分点。经化学逐级处理后四种类型塑料薄膜碳含量最终都呈升高趋势,δ^(13)C值呈偏负趋势。在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5,预测准确率达到86.5%,因此可通过样品碳含量和热水处理后δ^(13)C值对塑料薄膜的降解类型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薄膜 碳含量 稳定碳同位素 降解性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农田地膜残留特征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李明凯 刘洋 +5 位作者 娜祖 李崇霄 周涛 代立兰 熊友才 曹靖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4-642,共9页
为探讨甘肃省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和影响地膜残留的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收集了甘肃省地膜残留定点监测站20个地县的400个监测点数据,采用问卷调查和采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各监测点地膜残留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田地膜残... 为探讨甘肃省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和影响地膜残留的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收集了甘肃省地膜残留定点监测站20个地县的400个监测点数据,采用问卷调查和采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各监测点地膜残留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田地膜残留量在2.80~146.5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40.29 kg·hm^(-2),残留地膜的平均碎片质量为11.44~79.61 mg·片^(-1),平均值为41.62 mg·片^(-1)。影响地膜残留的因素较多且作用机制复杂,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种植地块面积、距村庄距离、灌溉条件、作物种类、覆膜年限、地膜厚度、回收方式等变量仅可解释地膜残留量37.10%的变化原因,其中地块面积、距村庄距离、作物种类、覆膜年限、回收方式会对地膜残留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灌溉条件、地膜厚度对地膜残留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地膜残留量高、碎片化程度低的地区,应当加强地膜回收监管力度;对于残留量和碎片化程度高的地区,应当寻求更加有效的地膜回收手段或地膜替代产品。目前的农田地膜回收机制虽然有效改善了地膜残留状况,但还需要研发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到末端治理的集成创新技术,最终达到大幅度削减地膜残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残留量 残留因素 残膜碎片化 残留特征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和生物炭对菜地土壤剖面温室气体的影响
14
作者 贺阳剑 江长胜 +3 位作者 张文晓 徐诗文 李廷勋 郝庆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53,共13页
菜地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来源之一。为探究地膜覆盖(NF:不覆膜,F:覆膜)和生物炭施加量(B0:0 t/hm^(2);B20:20 t/hm^(2);B40:40 t/hm^(2))对菜地土壤剖面温室气体的影响,以西南大学试验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扩散箱法原位观测了2020... 菜地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来源之一。为探究地膜覆盖(NF:不覆膜,F:覆膜)和生物炭施加量(B0:0 t/hm^(2);B20:20 t/hm^(2);B40:40 t/hm^(2))对菜地土壤剖面温室气体的影响,以西南大学试验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扩散箱法原位观测了2020年辣椒—萝卜轮作菜地10、20、30 cm土层的CO_(2)、CH_(4)、N_(2)O体积分数。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NFB0、NFB20、NFB40、FB0、FB20、FB40。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间,菜地土壤剖面的CO_(2)、CH_(4)、N_(2)O体积分数分别为653.55~13059.21、1.10~2.59、0.20~4.76 mL/m^(3)。CO_(2)体积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H_(4)体积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N_(2)O随土壤深度变化不大。与NF相比,F使萝卜季土壤剖面的CO_(2)和N_(2)O体积分数分别提高了60.62%和47.76%(p<0.01),却使辣椒季和萝卜季土壤剖面的CH_(4)体积分数分别降低了7.84%(p<0.05)和13.74%(p<0.01)。与B0相比,B20处理下的CO_(2)、CH_(4)和N_(2)O体积分数在辣椒季分别提高了21.08%(p<0.01)、9.24%(p<0.05)和37.88%(p<0.05),在萝卜季分别提高了80.42%、17.13%和77.19%(p<0.01);B40处理下的CO_(2)、CH_(4)和N_(2)O体积分数在辣椒季分别提高了64.60%(p<0.01)、10.87%(p<0.05)和75.76%(p<0.05),在萝卜季分别提高了103.63%、8.84%和61.40%(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生物炭 菜地 温室气体 土壤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条件下气温升高3℃至4℃对地膜玉米根-冠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张世博 李宏岩 +2 位作者 李培富 任瑞华 路海东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99-1617,共19页
随着近年来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及骤旱频发,地膜春玉米早衰现象愈加严重,严重抑制了玉米产量的形成。目前,关于覆膜玉米早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分逆境胁迫与叶片关系方面,而覆膜增温对春玉米根-冠衰老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基于以上问... 随着近年来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及骤旱频发,地膜春玉米早衰现象愈加严重,严重抑制了玉米产量的形成。目前,关于覆膜玉米早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分逆境胁迫与叶片关系方面,而覆膜增温对春玉米根-冠衰老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西北半湿润易旱区的长武(年平均气温>9℃)和杨凌(年平均气温>12℃)进行了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以裸地为对照(CK),从不改变地膜保水效应的角度出发,设置了透明地膜覆盖(TM)和“透明地膜+黑色聚乙烯网”的双层覆盖(TM+BN)措施。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覆盖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环境、春玉米根系生长与衰老特性、叶片持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覆盖处理增加了2个地点的土壤蓄水量,且覆盖处理间的平均土壤蓄水量无显著差异。同时,杨凌春玉米从三叶至成熟期(V3—R6)的平均表土温度比长武高2.1~2.3℃。在2个地点,TM下的平均表土温度比TM+BN显著增加2.0~2.2℃。因此,相比TM,TM+BN适度的降温有利于后期土壤氮素供应,进而延长了春玉米生殖生长期10~12 d,并增强了生育后期根系抗氧化能力和叶片持绿特性,使成熟期0~40 cm根系干重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8.6%和14.4%,最终春玉米产量较TM增加了18.5%~24.5%。这些结果表明,在未来全球变暖3~4℃的大背景下,在热量资源丰富的旱地农业区,将V3—R6期的平均表土温度保持在26.3~29.0℃有望延缓地膜玉米早衰并提高籽粒产量。本研究可为地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及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地膜增温 物候 玉米根-冠衰老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和塑料残膜对农田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16
作者 余小玲 白晨赟 +3 位作者 刘琦 韩晓阳 乔江波 朱元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6,共8页
黄土高原旱作农田中秸秆残体与地膜广泛共存,为探究其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开展室内土柱入渗模拟研究。设置2个秸秆添加水平(分别占土重的0%和1.2%)和4个残膜含量水平(分别占土重的0%、0.04%、0.08%和0.12%),分析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湿润... 黄土高原旱作农田中秸秆残体与地膜广泛共存,为探究其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开展室内土柱入渗模拟研究。设置2个秸秆添加水平(分别占土重的0%和1.2%)和4个残膜含量水平(分别占土重的0%、0.04%、0.08%和0.12%),分析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湿润锋运移、入渗时长、累积入渗量、入渗总量和入渗速率。结果表明:秸秆和塑料残膜共同掺入增强了残膜对湿润锋垂直运移的阻滞作用,残膜含量为0.08%时二者共存对湿润锋运移的阻滞作用最强;土壤中残膜含量低于0.08%时,掺入秸秆可显著降低累积入渗量和初始入渗速率(P<0.05),土壤中残膜含量为0.12%时,掺入秸秆可使累积入渗量和初始入渗速率显著提升(P<0.05);Kostiakov模型和Philip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R^(2)均接近1,拟合效果较好。综上,土壤中塑料残膜低含量时秸秆会降低入渗能力,而塑料残膜含量较高时秸秆能减轻塑料残膜对入渗的负面影响,Kostiakov模型和Philip模型对研究黄土高原地区秸秆和塑料残膜共存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模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入渗 秸秆 残膜 Kostiakov模型 Philip模型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抛式棉秸秆粉碎抛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17
作者 陈伟 刘旋峰 蒋永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201,共10页
新疆地区棉花种植普遍采用铺膜密植,残膜回收前如何处理棉秸秆成为秋收后最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设计一款适用于残膜回收装置的后抛式棉秸秆粉碎抛送装置。粉碎装置内高速旋转的粉碎刀辊带动粉碎甩刀将立于地表的棉秸秆粉碎,碎棉秸秆... 新疆地区棉花种植普遍采用铺膜密植,残膜回收前如何处理棉秸秆成为秋收后最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设计一款适用于残膜回收装置的后抛式棉秸秆粉碎抛送装置。粉碎装置内高速旋转的粉碎刀辊带动粉碎甩刀将立于地表的棉秸秆粉碎,碎棉秸秆在抛送装置的作用下以一定的高度和距离向机具后方抛出,实现棉秸秆均匀还田,为后续残膜回收工序创造条件。为验证后抛式棉秸秆粉碎抛送装置关键部件设计的可行性和实际作业性能,以粉碎刀辊转速、刀具离地间隙、机具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以棉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为试验指标,进行田间试验。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分析方法得到预测的优化值,并对优化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装置最佳工作参数组合:粉碎刀辊转速为2400 r/min,机具前进速度为5 km/h,离地间隙为60 mm,棉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为97.56%,试验结果与预测的优化值一致,表明后抛式棉秸秆粉碎抛送装置满足作业要求、符合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秸秆还田 残膜回收 粉碎装置 抛送装置 后抛式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小麦轮作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
18
作者 王明 逄蕾 +9 位作者 马明生 郑浩飞 杨楠 苟磊刚 胡南南 肖歆玥 王小燕 邵泽和 杨岩斌 杨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4,共13页
【目的】通过研究陇中旱地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探索适于陇中地区的覆盖模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 【目的】通过研究陇中旱地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探索适于陇中地区的覆盖模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制度为马铃薯-小麦轮作。设无覆盖对照(CK)、地膜覆盖(PM)、秸秆碎秆覆盖还田(SR)、秸秆带状覆盖还田(SM)4个处理,采集两年成熟期马铃薯和小麦的植株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与CK相比,PM、SR和SM 3种覆盖措施提高了马铃薯和小麦植株氮、磷、钾积累量,以PM处理效果最佳,马铃薯植株中氮、磷、钾积累量增幅分别为41.44%、71.99%、49.78%,小麦植株中增幅分别为38.37%、59.70%、64.59%。SR和SM处理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SR处理的提升效果大于SM处理,该处理下马铃薯季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9.31%、14.99%、25.92%,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1.97%和15.72%。在小麦季,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1.36%和21.16%,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2.03%和14.29%,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9.46%和30.67%。CK处理两年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均为氮、磷大量盈余,钾素亏缺。与CK相比,PM处理N、P盈余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7.38%和27.30%,钾亏缺量增加了60.73%,氮、磷、钾实际平衡率分别为48.0%、106.3%、-94.1%;SR处理氮、磷盈余量分别增加了89.97%和43.75%,钾亏缺量减少了88.18%,实际平衡率分别为159.5%、241.3%、-7.2%;SM处理氮、磷、钾盈余量分别增长了99.19%、46.27%、120.12%,实际平衡率分别为180.6%、255.7%、16.0%。【结论】陇中旱地农田现有施肥量和管理措施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均表现为氮磷盈余、钾亏缺。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作物养分积累量和粗蛋白产量,降低氮磷盈余量,但加剧钾素亏缺。秸秆碎秆覆盖还田和秸秆带状覆盖还田增加作物养分吸收量和粗蛋白产量的效果虽低于地膜覆盖,并加剧了土壤氮磷盈余量,但缓解了钾素的亏缺量。因此,陇中旱地农田长期采用秸秆覆盖措施时应考虑降低氮、磷肥的施用量,采用地膜覆盖措施时应注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小麦轮作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还田 作物养分积累 土壤养分表观平衡 养分实际平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膜时间对烤烟生长及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史久长 黄杏 +9 位作者 张力 王卫民 龚治翔 席奇亮 刘朝营 于冰洁 贾玮 许嘉阳 许自成 李秋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17-23,共7页
为明确揭膜时间对烤烟生长及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新云烟草种植基地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移栽后不揭膜(T1)、移栽后35 d揭膜(T2)、移栽后40 d揭膜(T3)和移栽后45 d揭膜(T... 为明确揭膜时间对烤烟生长及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新云烟草种植基地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移栽后不揭膜(T1)、移栽后35 d揭膜(T2)、移栽后40 d揭膜(T3)和移栽后45 d揭膜(T4),研究揭膜时间对上部烟叶的农艺性状、株型参数、根系形态指标以及烤后烟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40 d揭膜,上部烟叶各农艺性状指标均较为良好,在显著提高株高和茎围的同时,也获得了较大的叶面积;可促进圆筒株型的形成;烟株根系发达,根鲜质量、根长、一级侧根数以及根干质量都达到最佳;烟叶的物理特性较好,单叶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含梗率较低,厚度及拉力最佳;化学成分较为协调;在感观质量上余味纯净,透发性较好。综上所述,在移栽后40 d揭膜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上部烟叶品质具有较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地膜覆盖 揭膜时间 上部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吹膜机均流板位置对排气影响的仿真研究
20
作者 布泽华 李世勇 +3 位作者 刘金军 赵昊宇 邹佳男 李红霞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7,共6页
以某型号吹膜机为例,考虑吹膜机内部风场与温度场的耦合作用,建立吹膜机三维风场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吹膜机内部风场和温度场特性,研究吹膜机内部均流板位置对出风口压力、速度,以及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均流板高度的增加,出... 以某型号吹膜机为例,考虑吹膜机内部风场与温度场的耦合作用,建立吹膜机三维风场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吹膜机内部风场和温度场特性,研究吹膜机内部均流板位置对出风口压力、速度,以及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均流板高度的增加,出风口的平均压力与平均速度变化不大,呈略上升趋势;静压箱间出风口的速度分布会呈现先均匀后分散的趋势;均流板的位置对出风口温度与各静压箱内出风口的速度分布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薄膜 吹膜机械 均流板 有限元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