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4表面La(NO_(3))_(3)掺杂PEO/HTS复合涂层微观组织与耐磨性能研究
1
作者 孙明阳 李春丰 +6 位作者 任晓雪 周洋 张云龙 刘德宝 王俊青 牛楚涵 李成海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7,共7页
TC4钛合金因其高比强度、低密度等优点在人工骨植入领域广泛使用,但其耐磨性低、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严重限制其应用范围的拓展。为了提高TC4耐磨性,采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水热合成技术在TC4表面制备复合涂层。重点研究水热合成液中... TC4钛合金因其高比强度、低密度等优点在人工骨植入领域广泛使用,但其耐磨性低、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严重限制其应用范围的拓展。为了提高TC4耐磨性,采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水热合成技术在TC4表面制备复合涂层。重点研究水热合成液中La(NO_(3))_(3)掺杂量对涂层相组成、微观结构、显微硬度、耐磨性的影响。利用XRD、SEM、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手段表征涂层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相为锐钛矿型TiO_(2)(A-TiO_(2))、羟基磷灰石(HAp)。随着La(NO_(3))_(3)掺杂量增加,涂层中HAp含量增加。水热处理过程中La元素直接参与到HAp的合成。随着La(NO_(3))_(3)掺杂量增加,涂层显微硬度和摩擦因数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过多掺杂La(NO_(3))_(3)后,HAp生成量略有降低,掺La涂层表面变光滑,涂层耐磨性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水热合成 掺镧涂层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EO/LiClO_4/KH560-SiO_2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by sol-gel composite-in-situ method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春跃 高金环 +2 位作者 张倩 冯庆 巢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年第3期295-300,共6页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polyethylene oxide(PEO) were prepared by using LiClO4 as doping salt and silane-modified SiO2 as filler. SiO2 was formed in-situ in (PEO)8LiClO4 matrix by the hydrolysis and con...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polyethylene oxide(PEO) were prepared by using LiClO4 as doping salt and silane-modified SiO2 as filler. SiO2 was formed in-situ in (PEO)8LiClO4 matrix by the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Si(OC4H9)4. The crystallinity,morphology and ionic conductivity of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films were examin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atom force microscopy and 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 spectroscopy,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rystallinity of the unmodified SiO2 as inert filler,that of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s is decrea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lane-modified SiO2 particles are uniformly dispersed in (PEO)8LiClO4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film and the addition of silane-modified SiO2 increases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PEO)8LiClO4 more noticeably.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SiO2 is about 10%,the conductivity of (PEO)8LiClO4-modified SiO2 attains a maximum value of 4.8×10-5 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thylene oxide(peo SOL-GEL composite-in-situ polymer electrolyte ionic condu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atalyst on structure of(PEO)_8LiClO_4-SiO_2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films 被引量:3
3
作者 潘春跃 张倩 +2 位作者 冯庆 高金环 赵悠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年第4期438-442,共5页
(PEO)8LiClO4-SiO2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s(CPEs)were prepared by in-situ reaction,in which ethyl-orthosilicate(TEOS)was catalyzed by HCl and NH3.H2O,respectively.The ionic conductivity,the contact angle and the ... (PEO)8LiClO4-SiO2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s(CPEs)were prepared by in-situ reaction,in which ethyl-orthosilicate(TEOS)was catalyzed by HCl and NH3.H2O,respectively.The ionic conductivity,the contact angle and the morphology of inorganic particles in the CPEs were investigated by AC impedance spectra,contact angle method and TEM.The conductivities of acid-catalyzed CPE and alkali-catalyzed CPE are 2.2×10-5and 1.1×10-5S/cm respectively at 30℃.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cataly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ructure of in-situ preparation of SiO2,and influences the surface energy and conductivity of CPE films directly.Meanwhile,the ionic conductivity is related to the surface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o(polyethylene oxide) SIO2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CONDUCTIVITY catalytic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phology and conductivity of in-situ PEO-LiClO_4-TiO_2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被引量:2
4
作者 潘春跃 冯庆 +2 位作者 王丽君 张倩 巢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7年第3期348-352,共5页
PEO-LiClO4-TiO2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films were prepared. TiO2 was formed directly in matrix by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tetrabutyl titanate. The crystallinity, morphology and ionic conductivit... PEO-LiClO4-TiO2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films were prepared. TiO2 was formed directly in matrix by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tetrabutyl titanate. The crystallinity, morphology and ionic conductivity of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films were examin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tom force microscopy and 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 spectroscopy, respectively.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crystallinity of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s a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PEO-LiClO4 polymer electrolyte fil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iO2 particles are uniformly dispersed in PEO-LiClO4-5%TiO2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film. The maximal conductivity of 5.5×10、5 Scm at 20 ℃ of PEO-LiClO4-TiO2 film is obtained at 5% mass fraction of 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thylene oxide (peo TIO2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in-situ composite CONDU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NO_(3))_(3)添加剂对TC4基材PEO涂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5
作者 杜纯安 张云龙 +6 位作者 李成海 李国晶 张宇民 杨涵崧 翟莘棫 牛楚涵 董鑫焱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48,304,共7页
针对TC4耐磨性弱的问题,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在TC4合金表面引入陶瓷涂层。在Na_(2)SiO_(3)-NaOH体系电解液中添加稀土盐Nd(NO_(3))_(3),研究Nd(NO_(3))_(3)添加量变化对TC4表面改性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显微硬... 针对TC4耐磨性弱的问题,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在TC4合金表面引入陶瓷涂层。在Na_(2)SiO_(3)-NaOH体系电解液中添加稀土盐Nd(NO_(3))_(3),研究Nd(NO_(3))_(3)添加量变化对TC4表面改性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摩擦因数等性能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当未添加和少量添加Nd(NO_(3))_(3)时,PEO涂层表面较为完整。当电解液中Nd(NO_(3))_(3)添加量超过4.5 g/L时,PEO涂层表面开始出现腐蚀坑。所有试样的PEO陶瓷涂层相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锐钛矿型R-TiO_(2)和金红石型A-TiO_(2)组成。与未添加Nd(NO_(3))_(3)试样相比,增加Nd(NO_(3))_(3)添加量导致涂层中锐钛矿相TiO_(2)和金红石相TiO_(2)衍射峰略有增强,这说明Nd^(3+)能够促进涂层中锐钛矿相TiO_(2)和金红石相TiO_(2)的生成量。电解液中Nd(NO_(3))_(3)添加量为3.0 g/L时获得的涂层粗糙度最小值,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试样的PEO涂层摩擦因数曲线较为平直,摩擦因数在0.8~0.9,当添加Nd(NO_(3))_(3)高于3 g/L时,摩擦初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涂层 TC4合金 显微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研究PEO基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8
6
作者 金兰英 姜艳霞 +2 位作者 廖宏刚 曾冬梅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7-771,共5页
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体,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 iTFSI)为锂盐,加入不同量的离子液体(BM IMPF6)为增塑剂,制备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运用发射FTIR光谱技术实时监测所制备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结合FTIR透射光谱、SE... 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体,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 iTFSI)为锂盐,加入不同量的离子液体(BM IMPF6)为增塑剂,制备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运用发射FTIR光谱技术实时监测所制备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结合FTIR透射光谱、SEM和XRD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离子液体对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并初步提出离子导电增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光谱 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化乙烯 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5对PEO基电解质导锂及界面稳定性能的改善 被引量:3
7
作者 袁长福 刘晋 +2 位作者 韩鹏飞 徐俊毅 李劼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9-1196,共8页
以一种金属有机框架Zn4O(1,4-苯二甲酸)3(MOF-5)为填料,加入聚氧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中,以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N(SO2CF3)2)为锂盐,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电解质(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CPE)膜。采用... 以一种金属有机框架Zn4O(1,4-苯二甲酸)3(MOF-5)为填料,加入聚氧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中,以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N(SO2CF3)2)为锂盐,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电解质(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CPE)膜。采用交流阻抗及其与电势阶跃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离子迁移数进行测定。另外,研究CPE与锂负极的界面稳定性以及计时电流曲线、阻抗随存储时间变化以及恒流极化循环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掺入质量分数为10%的MOF-5后,20℃时离子电导率从6.3×10-7 S/cm提高到最高的1.9×10-5S/cm,锂离子迁移数则随MOF-5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从质量分数为0时的0.012增加到20%时的0.232,表明MOF-5具有阴离子受体效应,对锂离子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MOF-5的加入明显提高了CPE与锂负极界面在静态存储及动态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进一步证明MOF-5能改善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关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MOF-5 聚氧乙烯 阴离子受体 界面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表面掺铒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与耐蚀性研究
8
作者 李祥 任晓雪 +4 位作者 高志杨 潘佳蕊 翟梓棫 李成海 张云龙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2,327,共7页
针对TC4钛合金耐腐蚀性偏低和生物活性差等问题,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水热合成技术(PEO/HTS)在TC4表面制备出含羟基磷灰石的陶瓷复合涂层,旨在提高其生物活性和增加耐蚀性。采用XRD、SEM、接触角测量仪、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对复合涂层... 针对TC4钛合金耐腐蚀性偏低和生物活性差等问题,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水热合成技术(PEO/HTS)在TC4表面制备出含羟基磷灰石的陶瓷复合涂层,旨在提高其生物活性和增加耐蚀性。采用XRD、SEM、接触角测量仪、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对复合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O/HTS技术在TC4表面制备出含羟基磷灰石的亲水涂层,重点研究水热合成液中Er(NO_(3))_(3)掺杂量对涂层物相组成、微观结构、接触角和耐蚀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PEO/HTS复合涂层主晶相为A-TiO_(2)、HA_(p)和Ti,还存在微量的R-TiO_(2)、Er_(2)O_(3)和La_(2)O_(3)相。随着合成液中Er(NO_(3))_(3)掺杂量增加,涂层中HA_(p)含量有所增加。水热处理使得Er元素参与羟基磷灰石的合成。掺Er的PEO/HTS复合涂层微孔缺陷减少。Er掺杂PEO/HTS复合涂层的接触角降低,亲水性提高。这与涂层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亲水性羟基磷灰石的形成有关。在掺杂Er(NO_(3))_(3)后获得的PEO/HTS复合涂层,腐蚀电流密度降低约为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水热合成 掺铒涂层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S对PEO/PMMA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爱玲 刘骥驰 +1 位作者 王松 周乔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3-627,共5页
针对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电导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刮膜法制备了PEO/PMMA/LiClO_4/AM PS共混聚合物电解质,考察了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 PS)的端基磺酸基团对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AMPS后,红外图谱中出现了由C—O的拉伸振动... 针对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电导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刮膜法制备了PEO/PMMA/LiClO_4/AM PS共混聚合物电解质,考察了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 PS)的端基磺酸基团对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AMPS后,红外图谱中出现了由C—O的拉伸振动和SO_3^(2-)的络合作用所引起的尖峰.PMMA与PEO共混后,大大降低了PEO的结晶度,且添加AMPS后,电解质形成了完全均相体系.AMPS的添加使得电解质的电导率明显提升了两个数量级.当AMPS的质量分数为1.3%时,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达到最大值.添加同样含有端基磺酸基团的液晶离聚物(LCI)后,电解质的电导率无明显提升,因而可以选择磺酸基团质量比更高的AMPS作为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电解质 固态聚合物 共混 电导率 结晶度 磺酸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I-MMT/PEO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晶、电化学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爱玲 张楠 +2 位作者 王松 张萌 李芳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2-636,共5页
为了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同时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采用溶液共混方法在体系中加入了带有磺酸基团的主链液晶离聚物的插层蒙脱土复合材料(LCI-MMT)并制备了PEO基聚合物电解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电化学工作站、偏光显微镜、电脑伺... 为了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同时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采用溶液共混方法在体系中加入了带有磺酸基团的主链液晶离聚物的插层蒙脱土复合材料(LCI-MMT)并制备了PEO基聚合物电解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电化学工作站、偏光显微镜、电脑伺服材料控制实验机等对电解质的熔融和结晶性能、微观形貌、电化学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LCI-MMT的质量分数为1%时,PEO的结晶度由48.8%降低至41.3%,体系的最大室温电导率为3.3×10^-5S/cm,同时当电解质的最大应变达到800%时仍未断裂,此时电解质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液晶离聚物 蒙脱土 电导率 聚合物电解质 结晶度 共混 磺酸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PEF膜与PEO膜腐蚀防护行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齐玉明 刘思勤 +3 位作者 罗兰 彭振军 梁军 王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54,147,共15页
目的对比研究镁合金表面新型等离子体电解氟化(PEF)膜与传统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膜的腐蚀防护行为。方法分别在中性和酸性腐蚀介质中,通过开路电位监测和动态电位极化曲线测试表征了膜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通过浸泡实验和盐雾实验表征... 目的对比研究镁合金表面新型等离子体电解氟化(PEF)膜与传统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膜的腐蚀防护行为。方法分别在中性和酸性腐蚀介质中,通过开路电位监测和动态电位极化曲线测试表征了膜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通过浸泡实验和盐雾实验表征了膜层的长效腐蚀行为。通过SEM、EDS和XRD等方法表征了膜层的原始微观结构和组成,分析了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结果 PEF膜与PEO膜均可以为镁合金基材提供有效的腐蚀防护作用。相较于PEO膜,PEF膜在浸泡实验和盐雾实验中,都具有更为优异的腐蚀防护性能,但在动态电位极化测试中,具有更正的自腐蚀电位和更大的自腐蚀电流密度,表明其腐蚀倾向更低,但腐蚀速率更高。结论总体而言,PEF膜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中都具有更好的腐蚀防护性能。PEO膜在中性环境中的腐蚀防护失效机制主要是腐蚀介质的扩散,在酸性环境中的腐蚀防护失效机制主要是膜层化合物的溶解和消耗;PEF膜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中的腐蚀防护失效机制都是腐蚀介质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等离子体电解氟化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腐蚀防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铜浓度及反应时间对LA103Z镁锂合金PEO膜层热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爽 张敏 +5 位作者 杨佳 李秀华 高悦 李亚泽 李思雨 王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5-297,共13页
目的在LA103Z镁锂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高吸收率高发射率的黑色陶瓷膜,研究硫酸铜浓度及反应时间对该膜层热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建立膜层的色度值与其热控性能的联系。方法采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PEO),在Na_(2)SiO_(3)电解液体系中,... 目的在LA103Z镁锂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高吸收率高发射率的黑色陶瓷膜,研究硫酸铜浓度及反应时间对该膜层热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建立膜层的色度值与其热控性能的联系。方法采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PEO),在Na_(2)SiO_(3)电解液体系中,通过调节硫酸铜浓度及反应时间优化膜层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CIE颜色系统和能谱仪(EDS)研究膜层的组成和结构。采用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发射率仪研究膜层的热控性能。结果PEO膜层主要由MgO和Mg2SiO4相组成。随反应时间及CuSO4浓度的增加,MgO和Mg2SiO4相的衍射峰峰强增加,基体的衍射峰峰强减弱。PEO膜层主要由Mg、O、Si、Na、Cu元素组成,且Cu元素含量随CuSO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XPS结果表明,膜层中铜主要以一价和二价离子形式存在,可推断膜层中铜是以非晶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形式存在。PEO膜层具备典型的多孔火山口形貌,孔洞周围稍微突起,膜层与基体紧密结合,无裂缝,具有良好的膜基结合力。膜层微孔数量和孔隙率随CuSO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和CuSO4浓度的增加,膜层厚度和粗糙度增大,反射率降低(0.25~2.5μm),色度值(L*)由81降低至29,膜层颜色由银灰色逐渐变为浅红,最终变为黑色。当CuSO4质量浓度为1.25 g/L和反应时间为20 min时,膜层吸收率和发射率分别高达0.8150、0.9072,此时其热控性能最佳。结论在电解液中添加CuSO4和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LA103Z镁锂合金表面PEO膜层的热控性能,为镁锂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铜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热控涂层 LA103Z镁锂合金 色度值 黑色陶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O/LiClO_4-(PC)_x-(SiO_2)_y电解质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陈鹏 梁小平 +6 位作者 巫玮珊 张颖策 樊小伟 杨贵祥 王军 张薇 薛胜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3-158,共6页
以聚环氧乙烷(PEO)/高氯酸锂(LiClO_4)为基体材料,碳酸丙烯酯(PC)为增塑剂,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制得的纳米SiO_2为掺杂相,采用匀胶法制备了PEO/LiClO_4-(PC)_x-(SiO_2)_y电解质薄膜,考察了PC单掺和PC-SiO_2共掺对电解质薄膜微观形貌、... 以聚环氧乙烷(PEO)/高氯酸锂(LiClO_4)为基体材料,碳酸丙烯酯(PC)为增塑剂,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制得的纳米SiO_2为掺杂相,采用匀胶法制备了PEO/LiClO_4-(PC)_x-(SiO_2)_y电解质薄膜,考察了PC单掺和PC-SiO_2共掺对电解质薄膜微观形貌、电性能和物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C掺量的增加,室温下电解质薄膜离子电导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EO/LiClO_4-(PC)0.4电解质薄膜的电导率达到极值6.26×10^(-6)S/cm,与未增塑PEO/LiClO_4薄膜相比提高了66%,表面平整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少量波纹。PC与纳米SiO2共掺时制备的PEO/LiClO_4-(PC)0.4-(SiO_2)0.08电解质薄膜离子电导率达到最高值为1.55×10-5 S/cm,与PEO/LiClO_4-(PC)0.4电解质薄膜极值相比提高了1.5倍,薄膜表面平整。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PC和纳米SiO_2的加入大大降低了PEO的结晶度,有利于提高电解质薄膜的离子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高氯酸锂 碳酸丙烯酯 电解质薄膜 纳米SIO2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铸法制备的PEO基偏铝酸锂复合固态电解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林森 郑银坤 +1 位作者 邵蕴铮 李明睿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通过浇铸法制备含快离子导体金属盐LiAlO2(LAO)的聚氧化乙烯(PEO)基复合固态电解质,对LAO不同质量分数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拓宽,离子电导率提高到8.39×10^-5 S/cm。以复合物固态电解... 通过浇铸法制备含快离子导体金属盐LiAlO2(LAO)的聚氧化乙烯(PEO)基复合固态电解质,对LAO不同质量分数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拓宽,离子电导率提高到8.39×10^-5 S/cm。以复合物固态电解质组装Li/LiFePO4全固态电池,当LAO质量分数为4%,在60℃以0.1 C于2.5~4.0 V充放电,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3.61 mAh/g,循环50次的容量保持率仍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偏铝酸锂(LAO) 聚氧化乙烯(peo) 固态电解质 浇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纳米颗粒对PEO涂层微观结构及热物理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国栋 齐少豹 +4 位作者 朱剑威 李志杰 马飞 李光 夏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5-383,共9页
目的提高PEO涂层的热物理性能。方法以活塞主流材料——高硅铝合金(ZL109)为基体,在硅酸盐系电解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ZrO_(2)纳米颗粒,制备一系列ZrO_(2)/Al_(2)O_(3)复合PEO涂层,并通过涡流测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及... 目的提高PEO涂层的热物理性能。方法以活塞主流材料——高硅铝合金(ZL109)为基体,在硅酸盐系电解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ZrO_(2)纳米颗粒,制备一系列ZrO_(2)/Al_(2)O_(3)复合PEO涂层,并通过涡流测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ZrO_(2)纳米颗粒对涂层生长、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晶相结构的影响规律。利用差式扫描热量仪(DSC)、激光导热仪(LFA)等设备探究各涂层的热物理性能。结果在PEO放电过程中,添加ZrO_(2)纳米颗粒使陶瓷膜两侧的击穿电压下降,当ZrO_(2)的质量浓度达到9 g/L时,击穿电压的下降幅度达30 V。ZrO_(2)能抑制陶瓷层中α-Al_(2)O_(3)晶体的生长,同时受放电能量的影响,涂层中的c-ZrO_(2)结晶度先增高、后降低。当ZrO_(2)的质量浓度为1.5 g/L时,涂层的微观形貌呈大孔嵌套小孔的“蜂巢”结构,并使涂层具有显著的低导热(0.13 W/(K·m))特性。当ZrO_(2)的质量浓度为3 g/L时,涂层表面出现显著的微裂纹,开放型孔洞增加,热扩散系数增大(0.7 mm^(2)/s),热导率最高(0.42 W/(K·m))。结论ZrO_(2)的引入可以显著改变涂层的微观结构和热物理性能,当ZrO_(2)含量控制在一定量时,复合PEO涂层呈封闭型微孔结构,有助于降低涂层的比热容、热导及热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防护涂层 ZrO_(2) 热物理性能 高硅铝合金: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电流密度对6061铝合金在含Na_(2)WO_(4)电解液中微弧氧化膜结构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邵明增 武宏 +2 位作者 杨洪波 杨蕾 王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目的 研究恒流模式下阴极电流密度对6061铝合金在含Na2WO4的电解液中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厚度、形貌、相组成及耐磨性能的影响。方法 固定阳极电流密度为5.0 A/dm^(2),阴极电流密度分别为0、1.25、2.5、3.75、5.0 A/dm2,对6061铝合金进行... 目的 研究恒流模式下阴极电流密度对6061铝合金在含Na2WO4的电解液中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厚度、形貌、相组成及耐磨性能的影响。方法 固定阳极电流密度为5.0 A/dm^(2),阴极电流密度分别为0、1.25、2.5、3.75、5.0 A/dm2,对6061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40 min。用涡流测厚仪测量了氧化膜的厚度,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弧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和截面形貌,用能谱分析仪分析了氧化膜的表面成分,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分析了微弧氧化膜的相组成,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氧化膜的耐磨性能。结果 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加,氧化膜内的W含量逐渐减少,氧化膜颜色逐渐变浅,氧化膜厚度逐渐增加。微弧氧化膜的主要组成相为α-Al2O3和γ-Al2O3。当阴极电流密度从0 A/dm2增加到3.75 A/dm2时,氧化膜内孔洞的数量和尺寸逐渐减少,孔洞到氧化膜/基体界面的距离逐渐增加,氧化膜的耐磨性能逐渐提升。当阴极电流密度为3.75 A/dm2时,氧化膜的磨损率最低,仅为1.07×10-4mm3/(N·m)。但阴极电流密度增加到5.0 A/dm2时,氧化膜表层出现孔洞和剥落,耐磨性能下降。结论 阴极电流的加入有助于增加6061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厚度,提高氧化膜的致密性和耐磨性能,但过高的阴极电流会导致氧化膜表层出现孔洞,降低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阴极电流 钨酸钠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O/PPC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
17
作者 陈绍敏 付微婷 +1 位作者 杨泽林 王庆杰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307,共5页
聚环氧乙烷(PEO)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SPE)具有较好的黏弹性和成膜性,但电化学窗口低、离子电导率低、厚度高、强度差和锂负极不稳定性等,阻碍了其应用。以5μm基膜为支撑材料,通过聚碳酸丙烯酯(PPC)的增塑,制备一种适用于高电压钴酸锂(L... 聚环氧乙烷(PEO)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SPE)具有较好的黏弹性和成膜性,但电化学窗口低、离子电导率低、厚度高、强度差和锂负极不稳定性等,阻碍了其应用。以5μm基膜为支撑材料,通过聚碳酸丙烯酯(PPC)的增塑,制备一种适用于高电压钴酸锂(LCO)电池且具有良好界面相容性的PEO/PPC基复合固态电解质(CPE)。该电解质在室温下的电化学性能较好:电压窗口可达0~4.5 V、离子电导率高达4.32×10^(-4)S/cm、Li^(+)迁移数高达0.508。Li|CPE|Li对称电池在常温、0.2 mA/cm^(2)下,可稳定循环超过900 h。基于CPE的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以0.1 C在3.0~4.4 V循环60次,容量保持率为95.98%。LCO|CPE|Li软包装电池在弯曲和剪掉一角后,仍能正常工作,说明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电解质 聚环氧乙烷(peo) 聚碳酸丙烯酯(PPC) 高安全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O基聚合物-陶瓷复合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承斌 倪艳荣 +2 位作者 杨书廷 郑先锋 冀盛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6-479,共4页
全固态电池(ASSB)由于能量密度高、热稳定性好、安全可靠而受到广泛关注。固体电解质是其关键部件。聚环氧乙烷(PEO)基聚合物-陶瓷复合固体电解质(CSE)体系具有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的特点,研究颇为广泛,适用于高性能ASSB。总结了PEO基聚... 全固态电池(ASSB)由于能量密度高、热稳定性好、安全可靠而受到广泛关注。固体电解质是其关键部件。聚环氧乙烷(PEO)基聚合物-陶瓷复合固体电解质(CSE)体系具有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的特点,研究颇为广泛,适用于高性能ASSB。总结了PEO基聚合物-陶瓷CSE的最新进展。从组分、电化学性能、无机陶瓷颗粒结构和离子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介绍了PEO基聚合物-无机陶瓷CSE的设计方向、主要挑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无机陶瓷 复合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全固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法制备多孔TiO_(2)/V_(2)O_(5)复合物膜层及其增强光催化产氢活性
19
作者 贾方舟 姚忠平 姜兆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较差的光催化产氢效率极大地阻碍了TiO_(2)光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为此,本文在含有NH_(4)VO_(3)的磷酸盐溶液中,采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法制备了多孔TiO_(2)/V_(2)O_(5)复合膜光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 较差的光催化产氢效率极大地阻碍了TiO_(2)光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为此,本文在含有NH_(4)VO_(3)的磷酸盐溶液中,采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法制备了多孔TiO_(2)/V_(2)O_(5)复合膜光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组成、结构及光吸收性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气相色谱评价了薄膜催化剂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了电解液中NH_(4)VO_(3)含量对膜的结构、组成和光催化产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催化剂主要由锐钛矿和金红石型TiO_(2)组成,具有微孔结构,V_(2)O_(5)主要以无定形形式存在于膜中,与TiO_(2)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影响TiO_(2)的晶面间距。研究发现,元素V抑制了TiO_(2)的结晶和金红石型TiO_(2)的形成,扩大了薄膜的光学吸收范围。针对Na_(2)S+Na_(2)SO_(3)溶液中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的研究显示,在质量浓度为1 g/L NH_(4)VO_(3)的电解液中制备的TiO_(2)/V_(2)O_(5)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高,优于近年来报道的其他光催化剂。光催化重复实验表明,该复合膜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为恒定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V_(2)O_(5) 膜层光催化剂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微弧氧化一步制备含石墨的减摩涂层 被引量:17
20
作者 穆明 梁军 +1 位作者 肖乾 周新建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在石墨分散的Na2CO3-Na2SiO3-KOH电解液溶液中一步制备了含自润滑微粒的微弧氧化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未添加... 为了进一步提高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在石墨分散的Na2CO3-Na2SiO3-KOH电解液溶液中一步制备了含自润滑微粒的微弧氧化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未添加和添加石墨微弧氧化涂层的相组成和微结构,采用往复式球-盘试验机评价了两种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到电解液中的石墨在微弧氧化过程中进入到涂层中,从而得到含有固体润滑微粒的复合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含石墨的微弧氧化涂层相比于不含石墨的涂层具有更小的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钛合金 氧化涂层 石墨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