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小种群植物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综述
1
作者 杨忠兴 华朝朗 +4 位作者 陈春祥 赵昌奎 胡艳萍 吴明慧 张天壁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从野生种群现状与生境特征、致危因素、繁殖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技术、保护遗传学特征、综合保护与实践等方面对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进行综述,介绍拯救保护取得的进展。通过近地、迁地、种群回归等综合保护与实践,巧家五针松已从34株野... 从野生种群现状与生境特征、致危因素、繁殖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技术、保护遗传学特征、综合保护与实践等方面对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进行综述,介绍拯救保护取得的进展。通过近地、迁地、种群回归等综合保护与实践,巧家五针松已从34株野生种群扩繁到3550多株。34株野生种群分布区已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了防火隔离带,实施了病虫害防治、抗旱、抗寒、宣传教育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开展了原生境及其种群动态监测,野外种群得到了强有力保护;建立樟木箐种群回归点1处,保存株数1600多株,2023年回归种群首次开展采种育苗;巧家县境内建立了近地保护点11处,保存株数1100多株,建立迁地保护点13处、种子库1个,保存株数850多株。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巧家五针松的基因保存、种群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家五针松 极小种群 拯救保护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研究
2
作者 郑进烜 蔡文婧 +5 位作者 郑静楠 李柱存 秦燕 王勇 余昌元 杨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云南省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认识水平和关注度,将极小种群拯救保护作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野生植物 拯救保护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柳文 杨琳祥 +5 位作者 木正春 马永鹏 谢孟 万有名 李正红 马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9,共11页
【目的】建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Rhododendron hemsleyanum)的组培快繁体系,探究其种子萌发、增殖壮苗、生根诱导、移栽基质等不同环节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作为萌发材料,探究光暗条件以及不同... 【目的】建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Rhododendron hemsleyanum)的组培快繁体系,探究其种子萌发、增殖壮苗、生根诱导、移栽基质等不同环节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作为萌发材料,探究光暗条件以及不同灭菌预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增殖壮苗和诱导生根试验中,以种苗培养的继代苗为外植体,以WPM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响应面法,研究增殖壮苗和生根诱导的最适条件。在炼苗及移栽试验中,以成功诱导生根的组培苗为材料,炼苗9 d后移栽至5种不同的基质中,分析波叶杜鹃在不同移栽基质中的成活率。【结果】75%乙醇处理1 min+1%NaClO溶液处理10 min的种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66.67%。种苗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WPM+1.0 mg/L 6-BA;增殖壮苗的最佳培养基为WPM+0.5 mg/L NAA+1.5 mg/L ZT,pH 4.5,增殖系数为3.13。在生根诱导培养基中,横置于培养基表面的茎尖生根良好,植入培养基的茎尖均无不定根形成,且培养40 d时,植入培养基的外植体基部均腐化变黑;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WPM+0.5 mg/L NAA+1.0 mg/L IBA,生根率达88.00%。移栽基质V_(腐殖土)∶V_(珍珠岩)∶V_(蛭石)=2∶1∶1最适合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80.00%。【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波叶杜鹃的组培快繁体系,为其他杜鹃花科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提供了参考,也为今后开展回归引种、复壮野生种群和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叶杜鹃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Box-Behnken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文忠 康洪梅 +2 位作者 向振勇 张珊珊 彭宗妮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9,共6页
拯救与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完成第一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适应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迫切需要,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名录和相关的保护措施。本文在回顾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相关... 拯救与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完成第一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适应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迫切需要,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名录和相关的保护措施。本文在回顾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相关概念形成、物种名录确定和拯救保护计划制定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开展云南蓝果树毛枝五针松等的种群调查分析及拯救保护行动实践,基于国内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既涵盖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等的种质资源保存方法,又涵盖包括种苗繁育、近地保护、回归引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的种群恢复与重建措施。望本文的归纳总结,能为我国各省区制定并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保护方法 技术要点 植物种群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中国首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建设实践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文忠 李永杰 +5 位作者 张珊珊 余昌元 康洪梅 史富强 陈勇 张快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49-154,共6页
设立保护小区开展就地保护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首选对策。基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规划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保护小区建设的内容及其工程指标要求,以及保护小区管理的机... 设立保护小区开展就地保护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首选对策。基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规划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保护小区建设的内容及其工程指标要求,以及保护小区管理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保护小区规划遵循"针对性、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包括功能区划、保护管理工程、恢复措施、监测方案等内容,分组建队伍和准备工作、组织考察和汇总资料、分析问题和初步设计、再次考察和落实保障、完善规划和评审实施5个步骤完成;保护小区建设主要包括保护工程、管理工程、种群恢复工程等内容;保护小区管理则涵盖保护管理、监测巡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内容。强调了保护小区的规划建设不仅要突出有效保护现存种群的重点,还要为种群恢复重建预留空间,方法上不仅要依托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和包含3S在内的先进技术,还要注重当地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作为对全国首个建成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总结,本文为制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建设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就地保护 植物保护小区 云南蓝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植物毛枝五针松的野生资源状况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云 蒋宏 +2 位作者 杨文忠 张珊珊 向振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83,共4页
2011年7~11月,在文山州西畴县、马关县和麻栗坡县采用社会学田野调查和植物学群落调查方法,对极小种群植物毛枝五针松种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枝五针松野生资源稀少,仅有358株,木材蓄积量仅为22.8444m3。其中麻栗坡县是毛枝五... 2011年7~11月,在文山州西畴县、马关县和麻栗坡县采用社会学田野调查和植物学群落调查方法,对极小种群植物毛枝五针松种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枝五针松野生资源稀少,仅有358株,木材蓄积量仅为22.8444m3。其中麻栗坡县是毛枝五针松的集中分布区,有335株;西畴县和马关县为零星分布区,分别有13株和10株。毛枝五针松对水湿和光照条件要求高,受到偷砍盗伐的严重威胁,对极小种群毛枝五针松的保育,不仅要加强对现有野生资源的保护管理,还需通过人工扩繁种苗,逐步恢复和扩大其种群数量和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物种 毛枝五针松 野生资源 调查方法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植物四药门花在中山五桂山的种群分布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晓熹 申长青 +5 位作者 洪文君 李柏君 刘强 黄久香 孙红梅 廖浩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3期1-3,23,共4页
[目的]对极小种群植物四药门花野生种群在中山五桂山的分布现状与生境进行调查。[方法]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广东中山五桂山四药门花的种群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山五桂山的四药门花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是不连续、不均匀的,分布范围狭窄;... [目的]对极小种群植物四药门花野生种群在中山五桂山的分布现状与生境进行调查。[方法]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广东中山五桂山四药门花的种群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山五桂山的四药门花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是不连续、不均匀的,分布范围狭窄;林下缺乏四药门花的幼苗,自然更新困难,种群呈衰退型;部分大树为砍伐后萌生的植株,原生境人为干扰严重,濒临灭绝。[结论]人为干扰以及四药门花自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是使其种群衰退的原因。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四药门花资源,建议加强对四药门花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宣传教育,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药门花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 种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的种群资源及分布现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娅萍 侯昭强 +3 位作者 陈中华 肖思烨 马晨晨 杜凡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26-30,共5页
云南蓝果树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布零星,数量极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本项目基于1995年以来的多次调查,结合历史文献及标本记录,研究云南蓝果树目前的种群及群落分布现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发现的采集点均在西双版纳州,共... 云南蓝果树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布零星,数量极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本项目基于1995年以来的多次调查,结合历史文献及标本记录,研究云南蓝果树目前的种群及群落分布现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发现的采集点均在西双版纳州,共发现8株;20世纪90年代后,在德宏州发现云南蓝果树的新分布点,见于盈江芒允、瑞丽南畹河边及陇川龙江,先后发现6株。其中,仅瑞丽南畹河的分布点位于保护区内。云南蓝果树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主要分布在林缘、沟边、耕地边等人为利用程度高、干扰大的生境,林下更新幼苗极少,种群结构不连续,野外灭绝风险很高。因此,应加大云南蓝果树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极小种群物种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民枳种质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珊珊 甘云浩 +4 位作者 杨文忠 段宗亮 丁红茜 康红梅 诺苏那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0,25,共8页
以野外已经灭绝的极小种群植物富民枳为对象,基于当前建立的种质资源收集圃开展群体遗传分析研究,探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野外回归的有效途径,为极小种群植物的拯救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从已发表的51个柑橘属SSR引物中... 以野外已经灭绝的极小种群植物富民枳为对象,基于当前建立的种质资源收集圃开展群体遗传分析研究,探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野外回归的有效途径,为极小种群植物的拯救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从已发表的51个柑橘属SSR引物中,筛选出特异性高和多态性好的,对采集自10个种质资源收集地的170份富民枳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POPGENE、PIC_Calc、Populations、Fig Tree和Origin软件分别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计算、邻接树构建和聚类图的绘制。结果显示: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337 8;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0.642 8;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1.798 7;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Nei)平均为0.430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30 0;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68 7。聚类分析显示,170个富民枳样本共聚类了65个分支末梢,属于同一个分支末梢的被默认为同等的遗传关系,我们称这65个样本为"有效样本"。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富民枳现存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只有C2和C7在遗传水平上的保护是有效的,即有效样本量大于10,Shannon信息指数又达到该物种遗传多样性水平的90%以上。本研究结果为该物种有效的遗传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植物 种质资源 遗传管理 SSR标记 富民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优先度分析(英文)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文忠 杨宇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我国于1997~2003年完成第1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加强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随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和保护方法的完善,保护行动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陆续提出了各种... 我国于1997~2003年完成第1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加强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随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和保护方法的完善,保护行动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陆续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本文在总结2005~2013年间云南省和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所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基础上,分析了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的起源和关系,并对保护名录中的物种进行逐个比较。最后,结合国家和省的保护需求,将云南省77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成5级,按优先度实施保护行动:第一批优先保护10个物种,第二批优先保护13个物种,第三批保护15个物种,第四批保护10个物种,第五批保护29个物种,为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优先度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及动态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加汉 司马永康 +2 位作者 徐涛 猫玉白 余鸿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35-40,51,共7页
为了更好地掌握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及动态情况,通过对云南省西畴县馨香木兰群落24个样方的调查,分析了馨香木兰的高度结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编制了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生存曲线。结果表明,馨香木兰高度结构完... 为了更好地掌握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及动态情况,通过对云南省西畴县馨香木兰群落24个样方的调查,分析了馨香木兰的高度结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编制了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生存曲线。结果表明,馨香木兰高度结构完整,种群个体高度发育是连续的,在群落中属连续型种群;其相对年龄结构不完整,呈现明显的菱形,幼苗缺乏;其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集群分布,但到IV级立木阶段就已变成随机分布;其成长可分为幼苗、幼树、成树和老树等4个时期,幼树和成树时期死亡率最低,老树时期死亡率最高;其种群生存曲线接近于Deevey I型,种群正处于衰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馨香木兰 种群结构动态 生命表 生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珍稀濒危植物五裂黄连种群现状及生态习性初报 被引量:4
12
作者 段宗亮 胡青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8,共5页
五裂黄连为我国特有种,也是大陆地区黄连属叶片五裂的唯一种。为深入研究五裂黄连濒危机理并开展其种群的有效保护,详细调查了五裂黄连种群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其生态学习性。结果显示:五裂黄连仅存2丛(1丛22株、1丛32株,共计54株),物种濒... 五裂黄连为我国特有种,也是大陆地区黄连属叶片五裂的唯一种。为深入研究五裂黄连濒危机理并开展其种群的有效保护,详细调查了五裂黄连种群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其生态学习性。结果显示:五裂黄连仅存2丛(1丛22株、1丛32株,共计54株),物种濒临灭绝;五裂黄连分布区域狭窄,对生境要求独特,是其种群规模极小而呈现濒危状态的生物生态学因素,而当地少数民族的过度采集是导致五裂黄连濒临灭绝的人为因素。根据实地种群调查的结果,提出五裂黄连就地保护与引种保育等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裂黄连 极小种群 濒危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进烜 华朝朗 +3 位作者 郑静楠 王勇 吴富勤 晁增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69-74,104,共7页
总结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现状,评价保护成效,分析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存在着公众保护意识亟待提高、物种保护的综合管理能力比较薄弱、执法困难、执法力度不够和开展野外保护管理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从加强宣传教育、... 总结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现状,评价保护成效,分析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存在着公众保护意识亟待提高、物种保护的综合管理能力比较薄弱、执法困难、执法力度不够和开展野外保护管理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从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构、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增加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重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极小种群物种 保护管理 自然保护地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八蕊单室茱萸的种群状况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珊珊 袁春明 +1 位作者 陈剑 张永坤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2期82-87,共6页
八蕊单室茱萸为云南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访问调查,确定八蕊单室茱萸可能分布的区域,开展种群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八蕊单室茱萸目前仅在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有10个天然种群,其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 八蕊单室茱萸为云南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访问调查,确定八蕊单室茱萸可能分布的区域,开展种群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八蕊单室茱萸目前仅在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有10个天然种群,其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属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亟需开展保护工作。生境破坏和生境片段化是导致八蕊单室茱单室茱萸濒危的人为因素。提出收集种质资源、营建和管护近地保护种群、建立迁地和回归种群等保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蕊单室茱萸 种群现状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群落特征 生境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藤枣分布及保护状况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建伟 杨鸿培 郭贤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8期119-120,134,共3页
采取查询文献、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地区的藤枣进行调查,结果为共在6个地点发现6个种群32株藤枣,均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内,但未见花、果和幼苗,自然更新状况堪忧;有2个种群及生境受到严重干扰和威胁;3个种群的生境有轻微... 采取查询文献、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地区的藤枣进行调查,结果为共在6个地点发现6个种群32株藤枣,均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内,但未见花、果和幼苗,自然更新状况堪忧;有2个种群及生境受到严重干扰和威胁;3个种群的生境有轻微人为活动,干扰和威胁轻;1个种群无人为活动,无干扰和威胁。建议对西双版纳地区的藤枣进行迁地或就地保护,建立重点保护区域,持续开展调查,对生物学特性和生境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枣 西双版纳 自然保护区 濒危物种 极小种群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小种群植物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评价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卫 杨俊杰 +6 位作者 罗晓莹 周长江 陈世发 杨志军 侯荣丰 陈再雄 李永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7,共9页
【目的】基于Maxent模型评价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为该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人机获取丹霞梧桐黄叶期186个空间分布数据,结合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主要环境变量对其... 【目的】基于Maxent模型评价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为该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人机获取丹霞梧桐黄叶期186个空间分布数据,结合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主要环境变量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Maxent模型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47和0.906;刀切法验证结果表明,高程、坡度和坡向是影响丹霞梧桐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其贡献率分别为51.2%、30.3%和7.8%;在3个主要环境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丹霞山高程150~530m、坡度20°~60°的阳坡;以自然断点法将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分为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4个等级,高、中适生区面积为30.27km^2,仅占丹霞山总面积的10.41%;低适生区面积为41.01km^2,非适生区面积为219.5km^2,共占丹霞山总面积的89.59%;野外实地调查数据验证结果表明,92.1%的丹霞梧桐实地分布点落入高、中适生区,Kappa系数为0.958,说明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论】Maxent模型可较准确预测出丹霞梧桐在丹霞山的潜在适生区,并揭示影响其分布的3个主要环境变量,该模型对小尺度区域预测亦有较好效果。对丹霞梧桐保护提出2点建议:1)就地保护方面,要严格限制其高、中适生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并建立长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跟踪其种群动态变化;2)迁地保护方面,根据其适生条件,选择适合区域开展野外回归试验扩大其种群分布。本研究结果可验证低空无人机遥感在物种识别和种群调查中的优势和可行性,并揭示该方法在丹霞地貌这种特殊生境监测与评价中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梧桐 极小种群植物 Maxent模型 生境评价 无人机 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
17
作者 黄荣 张良实 余昌元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2期85-88,92,共5页
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内保存有较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独特而丰富。文章在阐述保护区自然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特点,从自然性、典型性、多样性、稀有性、脆弱性、科研价值等方面对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了系统、全面... 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内保存有较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独特而丰富。文章在阐述保护区自然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特点,从自然性、典型性、多样性、稀有性、脆弱性、科研价值等方面对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价,认为该保护区重要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丰富,以热带季雨林和绿孔雀、滇南苏铁等为代表的生态系统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及保护价值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极小种群物种 保护价值评价 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绿孔雀种群现状调查
18
作者 宋志勇 李艳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4期136-139,143,共5页
在西双版纳全州范围选择了167个点(村寨)进行访问调查,并布设16条调查监测样线开展野外调查,同时在16条样线上安装80台次的红外相机全天候监测。结果显示,除访问调查在2011—2016年间有4次发现绿孔雀身影,样线调查及红外相机监测均未发... 在西双版纳全州范围选择了167个点(村寨)进行访问调查,并布设16条调查监测样线开展野外调查,同时在16条样线上安装80台次的红外相机全天候监测。结果显示,除访问调查在2011—2016年间有4次发现绿孔雀身影,样线调查及红外相机监测均未发现其痕迹。据此推断,近年来最有可能分布绿孔雀的区域是勐宋村曼播散洞中缅边境一线,而且在缅甸一侧可能存在一个绿孔雀小种群。根据绿孔雀种群致危因子分析,提出恢复生境、减少农药使用等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种群数量 极小种群物种 保护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孟 马永鹏 +3 位作者 曹毓蓉 刘德团 李正红 马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3,共9页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Rhododendron hemsleyanum)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为其作为乡土园林树种推广提供遗传育种理论基础。[方法]对四川峨眉山波叶杜鹃野生居群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其花部形态、花粉—胚珠比、杂交...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Rhododendron hemsleyanum)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为其作为乡土园林树种推广提供遗传育种理论基础。[方法]对四川峨眉山波叶杜鹃野生居群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其花部形态、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和昆虫访花行为等,并结合人工控制授粉试验对其繁育系统展开研究。[结果]5月中旬为波叶杜鹃的盛花期;其杂交指数为5,花粉—胚珠比为640.93±65.52;自然对照结实率为56.67%,异株异花传粉结实率为86.67%;主要访花者是中华蜜蜂(Apis cerana)和排蜂(A.dorsata)。[结论]波叶杜鹃的最佳授粉时期为盛花期(开花第3~6天),其繁育系统是倾向于异交的混合交配系统,自然条件下有效传粉者为中华蜜蜂和排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波叶杜鹃 花部特征 繁育系统 访花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市陆栖野生脊椎动物资源分析
20
作者 张如松 张雨 +1 位作者 龚川南 刘洋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6期92-95,107,共5页
通过梳理和查阅普洱市野生动物调查资料、各类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总体规划及相关文献等,结合对部分地区的访问调查,对普洱市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资源及其保护物种分布和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洱... 通过梳理和查阅普洱市野生动物调查资料、各类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总体规划及相关文献等,结合对部分地区的访问调查,对普洱市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资源及其保护物种分布和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洱市有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约837种,隶属33目115科408属,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野生陆栖脊椎动物有97种,极小种群物种有19种。提出普洱市陆栖野生脊椎动物资源丰富,但某些物种的数量却很少,生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直接导致一些动物数量的减少和灭绝,对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及其生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栖野生脊椎动物资源 物种组成 区系分布 极小种群 生境 普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