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建玲 庞振山 +5 位作者 程志中 陈辉 张晓飞 贾儒雅 俞炳 牟妮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0,共27页
我国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立足国内,寻找并探明一批大型金矿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我国金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寻找其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 我国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立足国内,寻找并探明一批大型金矿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我国金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寻找其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以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构建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核心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为该类型金矿床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导隐伏矿和深部矿金资源勘查取得突破。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分为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两个亚类,广泛发育于陆块区和造山带中,赋矿围岩多种多样,成矿时代广泛,主要集中在中生代。本文厘定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地质体为中酸性侵入体,与矿床(体)呈现出空间上相依(1~5km)、时间上相近(10Myr)、成因上相关的内在成生联系和时空配置关系。成矿构造属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复合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有断裂、硅钙面、岩溶构造及岩体侵入接触带、爆破角砾岩体及水压裂隙等;矿化样式受成矿结构面控制,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层状、脉状、块状及其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早阶段温度可达450℃左右,形成强度不等的钾长石化、钠长石化或铁白云石化;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250℃左右,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Au和Ag共伴生,同时伴生少量Pb、Zn、Cu等,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而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主阶段温度低于250℃,Au和As、Sb共伴生,Ag含量低,常见毒砂和辉锑矿等矿物,成矿作用早阶段蚀变则主要为硅化,有的为次生石英岩化。金的沉淀富集机制包括流体的沸腾、混合和交代等机制。成矿作用中心位于岩体外接触带2~3km和接触带之内,由浅部到深部形成“上脉下层”的二元结构模式,脉状矿体具有侧伏延深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该模型指导下,我们重新厘定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金矿床类型,在深部发现新的矿体样式,拓宽了深部找矿空间,提升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的认识水平,带动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金矿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找矿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eVPX背板交换网络双冗余互连可靠性分析
2
作者 吴侃侃 周军 +3 位作者 倪涛 李林伟 张小满 汪少林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0,共6页
SpaceVPX标准背板控制平面、数据平面双冗余交换网络互连拓扑是实现系统高可靠数据交换的关键。根据SpaceVPX插槽、背板配置规范及可靠性模型分类,建立了一种交换网络可靠性模型,分析了整机双冗余独立备份、交换机互连备份、功能节点交... SpaceVPX标准背板控制平面、数据平面双冗余交换网络互连拓扑是实现系统高可靠数据交换的关键。根据SpaceVPX插槽、背板配置规范及可靠性模型分类,建立了一种交换网络可靠性模型,分析了整机双冗余独立备份、交换机互连备份、功能节点交叉备份、功能节点交叉与交换机互连备份、全连接备份五种拓扑形式的系统可靠性概率。不同拓扑形式的可靠性概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功能节点交叉备份连接方式适用于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双冗余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VPX 交换网络可靠性模型 控制平面交换 数据平面交换 冗余备份 网络拓扑结构 可靠性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空天大尺度构型下双基雷达等距离环杂波仿真方法
3
作者 杨晓超 李渝 +1 位作者 朱江 王伟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50-156,共7页
空天大尺度构型下的双基雷达通常采用卫星平台发射、空中平台接收的工作模式,在双基杂波仿真中,无法沿用机载双基雷达平面假设,必须考虑地球球体模型,等距离杂波环位置计算是杂波仿真的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大尺度下收发双基雷达... 空天大尺度构型下的双基雷达通常采用卫星平台发射、空中平台接收的工作模式,在双基杂波仿真中,无法沿用机载双基雷达平面假设,必须考虑地球球体模型,等距离杂波环位置计算是杂波仿真的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大尺度下收发双基雷达等距环杂波仿真方法。该方法考虑地球球体模型,首先在平面假设下求取近似等距离环的位置坐标;然后,对于该近似等距离环上的单一杂波点,计算等距椭球在经过该点和收发基线所构成平面上的截线,并求取截线在该点处的曲率圆;最后,计算该曲率圆与地球的交点作为球面假设时等距离环上的点,通过采用相同的方式遍历平面近似等距离环上的每个点,即可求取球面近似下等距环的位置。通过仿真实验,对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等距离环位置及误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所提等距离环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为杂波仿真及杂波抑制算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双基雷达 双基等距离环 双基杂波 地球球体模型 地球平面模型 等距环位置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平面图像制导导弹对地面目标截获概率计算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洁 徐子钰 +1 位作者 莫波 石忠佼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9,共12页
针对图像制导导弹的目标探测和精确制导的需求,研究基于矩形焦平面探测器的图像制导导弹转入末制导时对地面目标的截获概率。根据导弹的高度姿态和探测器参数推导对地面探测的不规则四边形视场(Irregular Quadrilateral Detection Field... 针对图像制导导弹的目标探测和精确制导的需求,研究基于矩形焦平面探测器的图像制导导弹转入末制导时对地面目标的截获概率。根据导弹的高度姿态和探测器参数推导对地面探测的不规则四边形视场(Irregular Quadrilateral Detection Field,IQDF)的解析解和简化的矩形探测视场(Simplified Rectangular Detection Field,SRDF)模型,确定影响目标截获概率的主要误差源。利用条件概率思想,将目标截获概率分解为导弹状态概率和当前状态下目标落入地面视场概率,并利用有限元分割算法推导出目标落入地面视场概率,从而建立多源误差下的目标截获概率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在IQDF和SRDF下主要误差源对目标落入地面视场概率的影响,并在多源误差下将推导的目标截获概率与蒙特卡洛方法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目标截获概率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制导导弹 焦平面探测器 截获概率 多源误差 探测视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毛细饱水带的非承压含水层中仿Theis井流模型及解析解
5
作者 晋浩颖 程大伟 +3 位作者 詹红兵 杨胜科 张晓斐 张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3-574,共12页
受制于经典饱和渗流理论中自由面定位在潜水面处的局限性,非承压含水层中仿Theis井流模型存在理论基础不坚实、参数物理意义不明确等问题。为克服上述局限性,首先将自由面由潜水面移动到进气值面,以定位在进气值面处的Boussinesq方程为... 受制于经典饱和渗流理论中自由面定位在潜水面处的局限性,非承压含水层中仿Theis井流模型存在理论基础不坚实、参数物理意义不明确等问题。为克服上述局限性,首先将自由面由潜水面移动到进气值面,以定位在进气值面处的Boussinesq方程为控制方程,修正仿Theis井流模型,并推导模型的解析解;之后,构建参数反演模型,以校准模型参数,并通过分别将修正模型计算的降深和经典模型计算的理论降深与实测降深进行对比,检验修正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利用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修正模型下进气值面高程的变化特征;最后,讨论进气值面处铅直方向渗流分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修正模型计算的降深曲线与实测降深曲线基本吻合;进气值面高程随与井中心的距离、给水度增大而增大,随抽水流量增大而减小。在抽水早期,进气值面高程随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在抽水后期则相反。基于进气值面处水量均衡关系(基于线性或非线性方程,采用完整解或近似解)及进气值面处渗流连续性方程(基于线性方程,采用完整解)等5种情况,推导的铅直方向渗流分速度的解析表达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曲线趋势一致,表现为随抽水时间的延长呈非线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值面 井流模型 完整井 BOUSSINESQ方程 解析解 参数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拟合映射的女性腰腹臀部三维模型构建
6
作者 林熹妍 姜丽霞 +2 位作者 张倩云 李涛 邹奉元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0,共8页
为实现二维照片特征点重构腰腹臀三维模型,提出分段拟合的映射模型构建方法。首先获取三维点云及正侧面照片信息,探究特征截面层数并提取射线距离表征三维截面特征,通过图像处理方法获取正侧面照片腰腹臀的宽度及厚度6个尺寸表征二维照... 为实现二维照片特征点重构腰腹臀三维模型,提出分段拟合的映射模型构建方法。首先获取三维点云及正侧面照片信息,探究特征截面层数并提取射线距离表征三维截面特征,通过图像处理方法获取正侧面照片腰腹臀的宽度及厚度6个尺寸表征二维照片轮廓特征。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结合分段策略确定宽度、厚度与射线距离的相关性,从而建立二者之间的映射模型。最后通过点坐标求解将射线距离集坐标化,采用点-线-面的建模方法,实现二维照片特征点映射的腰腹臀部三维模型构建。结果表明:15层特征截面能有效表征腰腹臀部形态,重构误差达6.45 mm。相较于整体拟合,分段策略能显著提升相关性,75.9%样本相关性达到0.85以上,映射模型误差在-1.5~2.5 mm之间。通过重构与实际模型的尺寸对比,发现模型重构误差在3%以内,证明该构建方法的可行性,这可为二维照片轮廓重构三维人体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腹臀部 二维照片轮廓特征 三维截面特征 映射模型 点-线-面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铆钉动态模型的民机侧壁板抗鸟撞研究
7
作者 陈晓峰 朱小龙 +2 位作者 龙舒畅 汪远 张晓刚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3,共10页
为了研究民机侧壁板结构抗鸟撞性能,基于Abaqus建立了航空铆钉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并通过模拟铆钉动态加载试验、民机侧壁板鸟撞试验和仿真分析,研究了铆钉紧固件动态模型的准确性和民机侧壁板的鸟撞动态响应。结果表明:民机侧壁板结构... 为了研究民机侧壁板结构抗鸟撞性能,基于Abaqus建立了航空铆钉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并通过模拟铆钉动态加载试验、民机侧壁板鸟撞试验和仿真分析,研究了铆钉紧固件动态模型的准确性和民机侧壁板的鸟撞动态响应。结果表明:民机侧壁板结构鸟撞冲击下主要表现为铆钉紧固件的大量破坏导致加强肋脱离。结构纵框、加强肋和蒙皮均未出现撕裂破坏。基于Abaqus的铆钉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其动态加载下的应变率强化效应,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拉剪耦合加载下的损伤破坏行为,并且应用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鸟撞冲击下铆钉紧固件的失效形式,从而获得与试验较为一致的应变结果;可见该铆钉模型能够为民机结构抗鸟撞问题研究提供基于Abaqus的铆钉紧固件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铆钉 动态模型 民机侧壁板 鸟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平面外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力学机理分析
8
作者 程扬 何浩祥 +1 位作者 孙澔鼎 程时涛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9-1615,共17页
相对于面内抗震性能,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面外抗震性能偏弱且通常被忽略,这导致对剪力墙面外损伤的机理研究较薄弱并缺少明确的防护措施,剪力墙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也偏于不安全,亟须重视。为对比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承受面内、外不同方向荷... 相对于面内抗震性能,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面外抗震性能偏弱且通常被忽略,这导致对剪力墙面外损伤的机理研究较薄弱并缺少明确的防护措施,剪力墙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也偏于不安全,亟须重视。为对比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承受面内、外不同方向荷载时抗震性能的异同并明确关键影响因素,对典型剪力墙试件进行面内、外方向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并对两个方向的宏观试验现象、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耗能能力及延性进行比对和分析。对剪力墙截面进行面内、外两个方向的弯矩-曲率模拟分析,将多组本构模型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合有限元变参分析,分析了轴压比、墙体厚度、高宽比及混凝土等级等参数对面内、外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耐震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体系位移变化规律及墙体面外损伤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剪力墙面外抗震性能明显弱于其面内抗震性能,承载力仅为后者的1/20~1/15,其中墙体厚度、高宽比是影响面内、外抗震性能的主要参数。利用本文建议的本构模型及部分传统本构模型可较准确地实现截面的面外非线性分析。对剪力墙进行抗震设计时,尤其是针对单向少墙结构体系,既要保证其面内抗震性能又要兼顾其面外抗震性能,合理地控制剪力墙墙体厚度、高宽比等指标。利用弹塑性耗能差率进行墙体损伤评估,具有区分度明显和阈值合理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抗震性能 损伤模型 面内破坏 面外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密封平面应变模型与轴对称模型对比研究
9
作者 彭超 张鑫 +3 位作者 靳思博 杨亮 何涛 欧阳小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039,1050,共10页
针对往复密封研究中平面应变模型与轴对称模型计算结果差异不明的问题,研究2种模型的宏微观密封特性.通过数值迭代计算的方法,求解往复作动中密封界面的流体域模型、微观接触模型和变形方程,在宏观零拉伸率的条件下,详细对比2种建模方... 针对往复密封研究中平面应变模型与轴对称模型计算结果差异不明的问题,研究2种模型的宏微观密封特性.通过数值迭代计算的方法,求解往复作动中密封界面的流体域模型、微观接触模型和变形方程,在宏观零拉伸率的条件下,详细对比2种建模方法的接触压力、油膜压力和摩擦泄漏等密封特性的计算结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趋势相同,计算所得的泄漏量较接近,但利用平面应变模型计算得到的静态接触压力、油膜压力、摩擦力均小于轴对称模型,原因是平面应变模型未考虑压缩过程中的负拉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密封 平面应变模型 轴对称模型 负拉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高速铁路“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理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同军 李平 王万齐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当前围绕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智能高速铁路体系架构1.0内容,国内多条新建高速铁路线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并投入到实际工程应用中。为进一步推进中国高速铁路智能化建设,从智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运营宏观层面,以智能高速铁路... 当前围绕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智能高速铁路体系架构1.0内容,国内多条新建高速铁路线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并投入到实际工程应用中。为进一步推进中国高速铁路智能化建设,从智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运营宏观层面,以智能高速铁路多专业全要素为研究内容,以整体综合能效为目标,提出“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的智能高速铁路复杂巨系统工程管理理论,设计包含多专业协同、需求为中心、与外部环境互动、全生命周期动态最优等多种要素在内的系统最优化方法,形成模数一体化驱动、全生命周期协同、全要素管理的系统管理机制,构建基于“模数一体、轴面协同”的系统总体效能最优化模型,为智能高速铁路设计、建造、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同时,分析福厦高速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在“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理论指导下构建的业务应用体系架构,总结最新的实践应用成果,为大量既有运营高速铁路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指导和借鉴,以提高国内整个高速铁路网的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高速铁路 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理论 复杂巨系统 智能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屈服线模型的X形方钢管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式
11
作者 赵必大 刘威 +1 位作者 王蓉 吴剑国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土木工程、海洋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但当前规范公式(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仅考虑主管表面贡献而低估了节点抗弯承载力。对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平面内受弯加载试验,根据节点变形特征提出用于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计...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土木工程、海洋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但当前规范公式(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仅考虑主管表面贡献而低估了节点抗弯承载力。对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平面内受弯加载试验,根据节点变形特征提出用于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全屈服线模型,该模型考虑节点域主管所有管壁(表面和侧壁)的承载贡献、且能反映支主管斜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形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为节点域主管管壁塑性软化后的撕裂破坏;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参数化分析计算结果,基于全屈服线推导建立的理论计算式比规范公式能更好地预测节点实际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式仅略微高估节点抗弯承载力(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 平面内抗弯承载力 屈服线模型 支主管斜交 主管表面和侧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形矩形钢管相贯节点受弯滞回性能研究
12
作者 赵必大 许超超 +2 位作者 钟少祺 王蓉 林时康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5,共8页
为研究X形矩形钢管相贯节点平面外受弯滞回性能,开展了1个节点试件的平面外往复弯矩加载试验。在规范已有节点平面外受弯承载力计算式的基础上,提出考虑主管翼缘和支主管斜交影响的节点承载力修正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试件破坏模... 为研究X形矩形钢管相贯节点平面外受弯滞回性能,开展了1个节点试件的平面外往复弯矩加载试验。在规范已有节点平面外受弯承载力计算式的基础上,提出考虑主管翼缘和支主管斜交影响的节点承载力修正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试件破坏模式为主管表面塑性软化后撕裂、主管翼缘塑性软化并伴随着支管根部焊缝撕裂,滞回曲线形状饱满;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的已有规范计算式低估了节点受弯承载力,比试验值低34%,比有限元值大多低10%~35%;修正后的节点受弯承载力计算式与试验值较为接近,仅比试验值低3.4%,与有限元值差异大多低于10%;当支主管夹角60°≤θ≤90°时,1/sinθ较为精确地反映了支主管斜交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当30°≤θ≤45°时,1/sinθ则明显低估了支主管斜交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形矩形钢管相贯节点 平面外受弯承载力 屈服线模型 修正计算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定法”多次波识别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13
作者 林煜 苗金鹏 +3 位作者 刘啸虎 刘超威 朱峰 康晓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9-699,共11页
在准噶尔盆地中深层油气勘探中,受强阻抗界面影响产生的多次波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成像质量。由于多次波与一次波差异小,且多源叠加导致多次波周期性特征不清楚,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很难分辨一次波和多次波,因此精确识别多次波是进行多次波... 在准噶尔盆地中深层油气勘探中,受强阻抗界面影响产生的多次波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成像质量。由于多次波与一次波差异小,且多源叠加导致多次波周期性特征不清楚,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很难分辨一次波和多次波,因此精确识别多次波是进行多次波压制的先决条件。为此,首先对强阻抗界面反射系数、VSP标定和正演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产生多次波的源头;其次,通过井震结合落实源头平面展布特征,确定多次波发育的平面区带;进而利用合成记录、VSP等多种方法的精细标定,确定受多次波影响的纵向层段;最后再结合不同频段数据体对多次波与一次波在频率和能量上的差别进行识别,确定多次波的地震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定法”多次波识别体系。在准噶尔盆地阜中和玛湖地区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新资料地层结构、产状等与钻井吻合率较高,砂体尖灭及叠置关系清楚。该多次波识别体系能有效识别不同多次波发育特征,为多次波压制提供重要依据,大大提高了资料保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 正演模拟 平面区带 地震响应 资料保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面内剪切模量测试方法
14
作者 王海润 郝自清 +1 位作者 刘刘 王雅娜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1,共11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作为一种优异的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依据GJB 10311—2021的双切口面内剪切实验方法存在明显局限性:切口位置处的应力集中效应导致标距区平均剪切应力计... 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作为一种优异的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依据GJB 10311—2021的双切口面内剪切实验方法存在明显局限性:切口位置处的应力集中效应导致标距区平均剪切应力计算结果偏高,使得面内剪切模量测试结果与V形缺口剪切实验偏差可达30%。为此,本工作将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与双切口剪切实验相结合,开发一种面内剪切力学性能测试的新方法。为消除切口处应力集中的影响,提出采用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finite element model updating,FEMU),利用DIC实测标距区内面内平均剪切应变与数值计算应变之间的方差构造目标函数,迭代获得材料的面内剪切模量。为便于工程应用,通过优化试样切口深度,实现单次实验即可获得材料的面内剪切模量和面内剪切强度,并采用SiC/SiC正交层合陶瓷基复合材料进一步验证了该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可同时准确测定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面内剪切模量和强度,测试结果与V形缺口实验结果偏差小于5%。相较V形缺口剪切实验,该方法实验工装和试样尺寸更小,更适用于高温面内剪切实验。SiC/SiC复合材料面内剪切应力-应变存在典型的屈服点,且屈服后剪切行为表现出典型的线性应变强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双切口剪切实验方法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有限元模型修正 面内剪切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机制引导神经网络的微动疲劳寿命预测
15
作者 刘钰锦 袁荒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3,共9页
为了提高采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航空发动机微动疲劳寿命的准确度与适用性,开展基于分层机制引导神经网络(HMNN)法的GH4169合金榫接结构微动疲劳寿命预测研究。按照先验知识来辅助人工神经网络(ANN)权重更新的思路,建立了包含临界面模型... 为了提高采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航空发动机微动疲劳寿命的准确度与适用性,开展基于分层机制引导神经网络(HMNN)法的GH4169合金榫接结构微动疲劳寿命预测研究。按照先验知识来辅助人工神经网络(ANN)权重更新的思路,建立了包含临界面模型信息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结构。基于FS(Fatemi-Socie)临界面模型相似函数引导神经网络权重优化方向,建立了准确性更高的修正HMNN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修正HMNN方法进行寿命预测精度更高,其对多轴非比例疲劳、微动疲劳的寿命预测误差均在2倍线内;旁路神经网络结构可有效将FS模型信息与神经网络训练过程相结合,增强了神经网络的物理可解释性;数据选取对神经网络模型精确性影响较小,但数据边界值对能否训练出合理模型至关重要。包含FS模型信息的神经网络可有效降低对数据边界值的需求,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机制引导神经网络 微动疲劳 多轴非比例疲劳 疲劳寿命评估 镍基高温合金 临界面模型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Plane的某巡飞弹快速原型及一体化建模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增彦 李小民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03-2908,2917,共7页
针对巡飞弹前期设计验证过程中,数学建模及气动参数分析方法研发难道大、周期长等问题,提出采用X-Plane的快速原型及一体化建模方法。分析巡飞弹的特点并总结了各类仿真方法的运行机制,分析了X-Plane的原理;通过机体建模实现了巡飞弹不... 针对巡飞弹前期设计验证过程中,数学建模及气动参数分析方法研发难道大、周期长等问题,提出采用X-Plane的快速原型及一体化建模方法。分析巡飞弹的特点并总结了各类仿真方法的运行机制,分析了X-Plane的原理;通过机体建模实现了巡飞弹不依赖于数学模型及气动参数的快速原型搭建,改进了翼型及桨叶设计,实现了特殊控制(混控、伞降及折叠翼);通过软件在回路仿真方法验证了飞行器设计及控制器性能。研究成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各类飞行器前期快速原型设计及验证,具有研发周期短,可视化效果好等特点,对飞行器设计及控制算法研究人员均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飞弹 X-plane 快速建模方法 软件在回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solutions for shear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structural plane
17
作者 何忠明 熊喆怡 +1 位作者 胡庆国 杨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944-2949,共6页
The original descriptive model of shear stress and shear displacement only reflects the stres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stic structural plane.The index model was revised and piecewise index model was built to... The original descriptive model of shear stress and shear displacement only reflects the stres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stic structural plane.The index model was revised and piecewise index model was built to describe the stres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stic structural plane and brittle structural plane.The relation of stress and strain to the failure mode of structural plane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its shape was investigated,and a model which could reflect the relation between undulate angle and shear strength was built.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structural plane presents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specifically,the value of undulate angle,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shear strength,becomes larger as the normal stress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plane shear mechanical behavior model failure mod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numeric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系统对战机的探测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亮 童忠诚 吴俊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9,共11页
通过新建战机尾焰的红外辐射椭圆体模型,改进了战机红外辐射的计算方法,并得到了战机在3~5μm波段红外辐射的空间分布曲线。通过对该曲线的分析,发现该战机的红外辐射在机尾和机头各有4个辐射强度相同的极值方向。考虑到臭氧在3~5μm波... 通过新建战机尾焰的红外辐射椭圆体模型,改进了战机红外辐射的计算方法,并得到了战机在3~5μm波段红外辐射的空间分布曲线。通过对该曲线的分析,发现该战机的红外辐射在机尾和机头各有4个辐射强度相同的极值方向。考虑到臭氧在3~5μm波段内的吸收、地面遮挡红外辐射传输和探测大气层外目标等因素,引入红外辐射大气传输距离概念进一步完善3~5μm波段红外辐射大气传输模型。以归一化探测度不同的2种红外探测器构建的红外系统为例,仿真得到战机的作用距离随探测方向变化的曲线。计算结果表明,红外系统对战机的作用距离极值并不在战机红外辐射极值方向上,且当系统作用距离较远时,大气衰减对作用距离的影响将超过战机红外辐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机 红外辐射 椭圆体模型 大气传输 作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洪梁 黄海 +7 位作者 张勇 田尤 陈龙 张佳佳 李元灵 高波 杨东旭 王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509,共17页
藏东昌都红层紧邻北澜沧江结合带(LCS),是近年来新厘定的红层岩系。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层及滑坡灾害研究,文章基于翔实的现场调查,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约束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总结归纳了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并对不同类型滑... 藏东昌都红层紧邻北澜沧江结合带(LCS),是近年来新厘定的红层岩系。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层及滑坡灾害研究,文章基于翔实的现场调查,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约束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总结归纳了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并对不同类型滑坡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受区域造山作用影响,藏东昌都红层掀斜,发育大量透入性构造面,导致岩体物理力学性能弱化。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主要包括原生层理型、层理断层型、层理节理型、褶皱节理型和断层节理型等5类。构造面是红层滑坡发育的主控因素,建议在明确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及构造框架的基础上,精细刻画滑坡区构造面发育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揭示滑坡发育的内在机制及监测预警、工程防治等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成因模式 红层滑坡 北澜沧江结合带 构造面 藏东昌都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实景模型结构化线面特征重构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梅熙 王义 +1 位作者 曲英杰 邓非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为了改善城市实景模型边缘模糊,提出了一种曲率引导的结构化线面特征重构方法。根据曲率特征将网格分割为平面、可展凹、可展凸以及不可展曲面4类,在平面分割结果内提取平面,在可展凹和可展凸分割结果内提取直线,对过度弯曲的不可展区... 为了改善城市实景模型边缘模糊,提出了一种曲率引导的结构化线面特征重构方法。根据曲率特征将网格分割为平面、可展凹、可展凸以及不可展曲面4类,在平面分割结果内提取平面,在可展凹和可展凸分割结果内提取直线,对过度弯曲的不可展区域进行保留,最终形成包含几何特征的复合网格模型。结果表明,结合曲率信息预先设置几何特征的潜在范围,使得结构化线面特征更可靠,同时保证城市实景中复杂的树结构不被错误地提取为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模型 三维重建 网格 线特征 面特征 马尔科夫随机场(MRF) 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