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dynamic test system for simulating high-speed train moving on bridge under earthquake excit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Han-yun YU Zhi-wu +1 位作者 GUO Wei JIANG Li-z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485-2501,共17页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s are always facing the potential damage risk induced by strong earthquakes.And the route design concept of“using bridge instead of embankment”has also greatly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s are always facing the potential damage risk induced by strong earthquakes.And the route design concept of“using bridge instead of embankment”has also greatly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high speed trains moving on bridges when a strong earthquake happens.In the past decades,a bunch of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seismic dynamic field of high-speed railway.However,the effective dynamic test system for verifying the given method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is still lacking.Therefore,a novel dynamic test system(DTS)consisting of a shaking table array and a train-pass-bridge reduced-scale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rough some crucial technical problems discussion,the effectiveness of similar design scheme and the feasibility of reduced-scale DTS are elaborated,and then the detailed DTS structures are given and displayed as part-by-part.On this basis,the demonstration tests are condu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TS is accurate and effective.Therefore,the DTS can provide a new physical simulation approach to study the high-speed train’s running safety on bridges under earthquakes and can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ng earthquake high-speed train shaking table test dynamic test system similar design BRID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厚度液化土层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2
作者 冯忠居 李元鹏 +4 位作者 王伟 张聪 李宗海 赵瑞欣 王思琦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5-603,共9页
为研究不同厚度液化土层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动力响应特性,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实体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分别为0.15g、0.25g、0.35g、0.45g的5010波,开展液化土层厚度分别为30、40、50 cm时饱和砂土孔... 为研究不同厚度液化土层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动力响应特性,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实体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分别为0.15g、0.25g、0.35g、0.45g的5010波,开展液化土层厚度分别为30、40、50 cm时饱和砂土孔压比、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的桩身加速度、桩身弯矩、桩顶水平位移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饱和砂土层厚度下,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的桩身加速度及弯矩在变截面和土层分界面处发生突变;同一土层厚度下,随着地震动强度从0.15g增大到0.45g,饱和砂土孔压比、六桩基础的桩身加速度、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均增大;0.15g地震动强度下,随着饱和砂土层厚度增大,饱和砂土孔压比稳定值减小,但六桩基础的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加速度及弯矩峰值均逐渐增大且增幅变大。建议在液化场地大直径变截面桩基础设计时,应特别考虑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在不同液化土层厚度下的动力响应差异,并注重变截面和土层分界面的抗弯性能,以保证六桩基础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大直径变截面六桩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饱和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对粉土路基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
3
作者 刘泽 罗佳晔 +1 位作者 严文钦 黄振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为探究高抗震设防地区粉土路基处治措施的有效性,开展了素粉土路基和加筋粉土路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在对比分析2组模型破坏特征与动响应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加筋对粉土路基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试验素粉土路基在地震荷载加速... 为探究高抗震设防地区粉土路基处治措施的有效性,开展了素粉土路基和加筋粉土路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在对比分析2组模型破坏特征与动响应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加筋对粉土路基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试验素粉土路基在地震荷载加速度峰值加载到0.25 g后逐渐出现开裂、破碎和沉陷式破坏;在路基边坡侧加入4层土工格栅后,可有效提高粉土路基的抗震能力,当地震荷载加速度峰值加载到0.35 g后加筋粉土路基虽然也出现了裂缝,但路基仍能保持有良好的完整性;地震荷载下加筋粉土路基和素粉土路基具有基本相同的加速度和动土压力响应规律,加速度放大倍数随路基高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随地震荷载的增加加速度放大倍数增幅减小,相同荷载下路基边坡侧的放大倍数较中心线侧大,但加筋粉土路基的差异较小;2组模型的动土压力均在路基高度方向上呈“两边大,中间小”的形态,在沿路基横断面方向上表现为路基中心线侧的动土压力大于边坡侧;受路基结构影响,地震荷载下加筋粉土路基的潜在破裂面会在加筋体末端和低压实度区内形成;加筋是提高路基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实际工程应用时筋材长度不应小于0.65H,并还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路基 加筋 振动台试验 动响应特性 潜在破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动力性能研究
4
作者 杨孟刚 张宏杰 +1 位作者 郑朋飞 胡尚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0-1152,共13页
大跨度桥梁具有刚度小、阻尼低的特性,在地震荷载下易发生过大纵向振动,需在梁端或塔梁间安装被动阻尼装置进行减震控制。本文针对大跨度桥梁采用纵向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CVSDS),进行振动台试验和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该系统在地震... 大跨度桥梁具有刚度小、阻尼低的特性,在地震荷载下易发生过大纵向振动,需在梁端或塔梁间安装被动阻尼装置进行减震控制。本文针对大跨度桥梁采用纵向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CVSDS),进行振动台试验和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该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和鲁棒性。首先,基于Maxwell模型和双线性模型,提出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耦合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滞回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其次,基于单自由度体系,开展该组合系统的振动台试验,探究该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协同减震性能和动态锁定功能的实现;最后,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例,利用BP神经网络和Sobol灵敏度分析讨论组合系统在阻尼系数、速度指数、初始刚度、屈服力和锁定力等核心参数随机变异下的鲁棒性,并获得了各项参数对其减震性能的贡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耦合力学模型能较好地表征组合系统的恢复力特性;组合系统在小震下未触发锁定,而强震下可及时激活锁定功能,该功能的触发取决于预设锁定力的大小;锁定前组合系统由黏滞阻尼器减震,锁定后则切换至软钢阻尼器工作,且减震效果显著;组合系统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小震下阻尼系数对减震率的影响最大,而大震下锁定力对减震率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 地震作用 动力性能 振动台试验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5
作者 鲁亮 尹铭昊 +2 位作者 夏婉秋 汪磊 张世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SPI结构因设置了悬挂隔震层,整体抗侧刚度降低,罕遇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显著减小,仅为常规框架的1/5~1/2;通过在悬挂隔震层设置黏滞阻尼器,有效地控制了结构整体位移,相比于BSPI无控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有控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位移降低了约50%;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小于1/100,满足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逆断层岩质边坡上下盘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漆芍见 范宣梅 +3 位作者 夏明垚 魏涛 张欣欣 王文松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强震作用下近断层滑坡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逆断层活动影响下的地震诱发滑坡动力响应特性复杂,破坏性强。然而,目前国内外对逆冲型地震作用下,断层的存在和错动作用对此类滑坡动力响应规律和失稳破坏模式的影响缺乏系统的认识。开... 强震作用下近断层滑坡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逆断层活动影响下的地震诱发滑坡动力响应特性复杂,破坏性强。然而,目前国内外对逆冲型地震作用下,断层的存在和错动作用对此类滑坡动力响应规律和失稳破坏模式的影响缺乏系统的认识。开展了含软弱逆断层错动机制下岩质边坡大型振动台试验,对跨逆断层边坡的错动过程进行了模拟,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深入分析了不同振幅值、下同频率的地震波作用下,模型边坡上下盘的动力响应规律和失稳破坏模式的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波加载振幅值和频率的增大,模型边坡加速度放大系数呈非线性增大趋势;在逆断层错动过程中,坡体发生显著破坏,且上下盘放大系数被显著增强,其中上盘加速度峰值被放大1.24倍,下盘被放大1.13倍;基于PIV观测模型边坡的失稳破坏过程分析表明,上盘以张拉破坏为主,坡体中上部发育大量张拉裂隙;而下盘则以先张拉后剪切破坏为主,在上盘的摩擦与挤压作用下产生由断层面向坡外贯穿的拉剪裂纹。模型试验有效地揭示了考虑断层错动作用下跨逆断层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和失稳破坏模式,表现出明显的上下盘效应,且断层错动过程增强了模型边坡的上下盘效应,对滑坡破坏模式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从试验的角度探究了考虑逆断层错动机制下斜坡的上下盘效应与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型地震 振动台试验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动力响应规律 失稳破坏模式 上下盘效应 岩质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贡扎典型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研究
7
作者 陈旭东 唐学武 +2 位作者 王晨 郭明珠 李鹏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6-917,共12页
为研究反倾岩质边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以西藏自治区芒康县贡扎滑前边坡为原型,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提出基于频率相似的动力相似设计理念。通过分析PGA放大系数研究强震作用下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基本特征。根据试验... 为研究反倾岩质边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以西藏自治区芒康县贡扎滑前边坡为原型,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提出基于频率相似的动力相似设计理念。通过分析PGA放大系数研究强震作用下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基本特征。根据试验宏观现象,揭示边坡的破坏过程,并结合Hilbert-Huang变换进行时频域分析。结果表明:(1)PGA放大系数在边坡坡表及内部表现出“高程效应”,在1/2高程以上的水平方向上表现出“趋表效应”,边坡表面外凸处的动力响应最强烈。(2)地震波幅值对边坡动力响应有明显影响,随输入波幅值增大,PGA放大系数呈递增趋势。在输入波幅值为0.2g时,边坡出现损伤,PGA放大系数下降。(3)地震波频率对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与坡体自振频率相关,地震波频率越接近边坡自振频率,边坡PGA放大效应越显著。从坡内水平方向来看,PGA放大效应对高频率地震波激励更敏感。(4)Hilbert谱表明高程对能量有放大效果。随高程增加,边际谱累积能量的频率分量变丰富,累积损伤增加。本试验揭示典型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规律,为类似边坡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岩质边坡 振动台模型试验 希尔伯特-黄变换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大直径桥墩水下振动台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磊 吕忠达 +1 位作者 王飞 赵卓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为研究水深和地震动特性对深水大直径桥墩动力响应和动水压力的影响,按1∶60缩尺比设计、制作1组桥墩模型进行水下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水深及地震激励幅值下桥墩基频、动力响应和动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水深增大,桥墩基频呈加... 为研究水深和地震动特性对深水大直径桥墩动力响应和动水压力的影响,按1∶60缩尺比设计、制作1组桥墩模型进行水下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水深及地震激励幅值下桥墩基频、动力响应和动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水深增大,桥墩基频呈加速下降趋势;桥墩应变、位移峰值和动水压力随水深增大而增大,且桥墩应变增幅呈加速增大趋势,相较无水工况,高水位时墩底应变增幅可达19.1%。深水桥墩应变和动水压力随地震激励幅值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动水压力与桥墩表面加速度成正比,可将动水压力表示成桥墩表面加速度与水体附加质量乘积形式,其中水体附加质量与输入地震波频谱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大直径桥墩 水下振动台 墩-水耦合 基频 动力响应 动水压力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系梁对梁式桥双柱墩抗震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立佳 刘金龙 林均岐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8,共11页
双柱式桥墩是梁式桥中常见的下部结构,在地震中经常受损。为了提高双柱墩的横桥向稳定性,通常在墩柱之间设置横系梁。文中以云南漾濞金星桥为原型,设计了4个具有不同横系梁的桥梁模型,进行了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并使用OpenSees建立了有... 双柱式桥墩是梁式桥中常见的下部结构,在地震中经常受损。为了提高双柱墩的横桥向稳定性,通常在墩柱之间设置横系梁。文中以云南漾濞金星桥为原型,设计了4个具有不同横系梁的桥梁模型,进行了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并使用OpenSees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来重现试验结果。通过试验结果和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研究了有无横系梁、横系梁与墩柱抗弯刚度比(K_(系)/K_(墩))和横系梁配筋率(ρ)变化对梁式桥双柱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横系梁可以提高梁式桥双柱墩的抗震性能,横系梁K_(系)/K_(墩)或ρ的适当增加,有助于减小墩底曲率延性比、墩顶位移、墩顶弯矩和墩底的弯矩。然而,K_(系)/K_(墩)或ρ过高会导致墩柱先于横系梁破坏,削弱横系梁的抗震作用。综合分析后,给出了横系梁K_(系)/K_(墩)的建议范围为0.3~0.6,配筋率的建议取值范围为0.6%~0.9%,为梁式桥双柱墩的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系梁 梁式桥双柱墩 振动台试验 增量动力分析法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柱型电气设备支架地震响应动力放大系数研究
10
作者 孙刚 柏文 +1 位作者 戴君武 赵霄扬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地震中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损坏是电力供应中断的重要原因。准确评估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是评估电力系统抗震能力的重要基础,而支架动力放大系数取值的合理性对评估瓷柱型电气设备抗震性能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得到瓷柱型电气... 地震中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损坏是电力供应中断的重要原因。准确评估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是评估电力系统抗震能力的重要基础,而支架动力放大系数取值的合理性对评估瓷柱型电气设备抗震性能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得到瓷柱型电气设备支架动力放大系数,文中选取了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等3种瓷柱型电气设备,开展了设备-支架系统的振动台试验,得到了不同地震动和峰值地面加速度作用下的支架动力放大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支架刚度等参数对设备-支架系统自振频率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周期的设备支架体系的支架动力放大系数。结果表明:在研究的范围内,支架的动力放大系数随着设备支架整体周期的增加而增加,当设备-支架的整体周期大于T g时,系统的整体地震响应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明显高于设计谱谱值,且远大于规范规定的1.2,当前规范的放大系数取值保守,建议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支架动力放大系数取值不宜小于2.0,支架频率不宜小于3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柱型电气设备 振动台试验 支架动力放大系数 地震 自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多破裂面断层隧道动力模型箱设计及振动台试验验证
11
作者 王浩鱇 申玉生 +3 位作者 常铭宇 张昕阳 潘笑海 张熙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398,共14页
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工程结构动力响应的重要手段,模型箱作为隧道工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关键因素,其设计的合理性成为确保振动台试验准确的关键。本文依托某高烈度地震区穿越大型断裂带隧道工程,以穿越多破裂面断层隧道为对象,根据多破... 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工程结构动力响应的重要手段,模型箱作为隧道工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关键因素,其设计的合理性成为确保振动台试验准确的关键。本文依托某高烈度地震区穿越大型断裂带隧道工程,以穿越多破裂面断层隧道为对象,根据多破裂断层相互作用力学机理,基于弹性地基理论构建了集中质量力学模型,并设计了针对穿越多破裂面断层隧道的动力模型箱。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模型箱进行模态频响分析,得出模型箱-围岩-衬砌在地震动作用下不发生共振,各阶振型之间不会产生影响。运用该模型箱进行振动台试验并验证合理性,结果表明,围岩纵向范围同高度处,破碎带与上下盘交界处附近土体加速度峰值最大,显示出在地震作用下穿越多破裂面断层隧道与围岩的加速度响应特性;隧道衬砌共轭45°相对位移及围岩-衬砌拱顶接触应力峰值最大值出现在破碎带与上下盘交界处附近,最小值出现在破碎带内部破裂面处,破碎带边缘所受地震力最大;力学模型理论与试验的应力释放量相对差值仅为6.7%、0.5%,位移相差均在10%以内,验证了模型箱能较好地模拟穿越多破裂面断层隧道的错震特性;采用2-范数偏差μ对边界效应进行量化,μ总体小于0.2,并随着PGA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并趋于稳定,说明模型箱边界效应影响较小,能够模拟地震时多破裂面断层运动特性,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此类模型箱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多破裂面 动力模型箱 振动台试验 模态频响分析 应力释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建筑设备-结构耦合效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12
作者 秦昌安 张国伟 +3 位作者 宋金成 王晨 周洲 熊梓言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3,共8页
为研究建筑中设备与建筑结构的相互作用,该文基于设备-Benchmark钢框架缩尺模型开展了振动台试验。文章以水冷机原型为例,采用解耦重构方法将设备系统分为质量特征部分和刚度特征部分,分析了不同质量和刚度下设备的频率,以及设备频率对... 为研究建筑中设备与建筑结构的相互作用,该文基于设备-Benchmark钢框架缩尺模型开展了振动台试验。文章以水冷机原型为例,采用解耦重构方法将设备系统分为质量特征部分和刚度特征部分,分析了不同质量和刚度下设备的频率,以及设备频率对耦合体系振型和动力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设备频率的降低,建筑结构的一阶振型由平动向静止转变,而设备由静止向平动转变。耦合效应使得建筑结构的响应曲线更加尖锐,提升了振动剧烈持续时的加速度峰值,降低了位移峰值,而设备的加速度响应呈现出了相反的演变规律。该研究成果可为设备-结构耦合体系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效应 振动台试验 Benchmark钢框架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结构TLD振动台减振试验研究
13
作者 乐治济 陈立 +3 位作者 蔡小莹 卢艺静 田会元 张志强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4,共8页
本研究以某6.45 MW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为原型,设计相似比为1:15的缩尺模型,并进行塔架动力特性测试。在塔顶设置调谐液体阻尼器(Tuned Liquid Damper,TLD)水箱,分析并评价阻尼器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当外激励频率接近塔架1阶基频时,... 本研究以某6.45 MW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为原型,设计相似比为1:15的缩尺模型,并进行塔架动力特性测试。在塔顶设置调谐液体阻尼器(Tuned Liquid Damper,TLD)水箱,分析并评价阻尼器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当外激励频率接近塔架1阶基频时,塔架加速度响应最大值出现于塔顶位置,当外激励频率接近塔架2阶频率时,加速度最大值出现在塔身2/3位置处,因此塔架加速度响应受外激励频谱特性影响较大。而位移响应则由塔架1阶基频主控,位移最大值出现于塔顶位置。当塔底输入正弦激励时,TLD阻尼器减振效果明显,塔架振动响应减振率达50%,振动时域幅值明显降低,频谱共振频率处谱峰值明显消除;对于地震波输入,由于激励持时短,突发性强,TLD晃动存在时滞,因此响应振幅峰值的减振效果较差,但振动响应标准差减振率超30%,响应振幅衰减振动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海上风电塔架减振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风电支撑结构 振动台试验 TLD 动力响应 频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中陡倾顺层岩质斜坡的动力响应特性及破坏模式
14
作者 窦洋浩 赵其华 郑秀红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3,共11页
中陡倾顺层岩质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较为复杂。基于振动台试验,设计并制作岩层倾角大于坡角的中陡倾顺层岩质斜坡,研究其在单向和耦合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斜坡的水平向动力加速度存... 中陡倾顺层岩质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较为复杂。基于振动台试验,设计并制作岩层倾角大于坡角的中陡倾顺层岩质斜坡,研究其在单向和耦合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斜坡的水平向动力加速度存在明显的非线性高程放大效应,在距坡表20 cm深度范围内存在显著的非线性趋表放大效应,且斜坡对耦合向地震波的动力响应更强烈。低幅值、低频率条件下,斜坡对天然波的动力响应较正弦波强烈;斜坡的水平向加速度峰值(PHA)放大系数随着幅值的增加而增大;当频率增大且接近斜坡的自振频率时,斜坡的PHA放大系数会显著增大。耦合向地震波对波形、幅值、频率影响下的PHA放大系数均有促进放大的作用;相比单向地震波,耦合向地震波对斜坡的破坏作用更大。地震作用下中陡倾顺层岩质斜坡的破坏过程可总结为三个阶段:斜坡中上部裂隙产生阶段→裂隙扩展、贯通阶段→斜坡中上部滑塌、斜坡失稳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陡倾顺层岩质斜坡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谱特性激励下海上风电结构TLD减振控制振动台试验
15
作者 田会元 乐治济 +3 位作者 张志强 陈立 蔡小莹 卢艺静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6,共11页
以某6.45 MW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为原型,设计相似比为1∶15的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在模型塔顶设置TLD (tuned liquid damper),输入多条具有不同频谱特性的外激励,分析并评价海上风电结构的振动响应和阻尼器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 以某6.45 MW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为原型,设计相似比为1∶15的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在模型塔顶设置TLD (tuned liquid damper),输入多条具有不同频谱特性的外激励,分析并评价海上风电结构的振动响应和阻尼器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风机塔架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受外激励频谱影响较大,而位移响应受塔架一阶基频主控;由于塔顶集中质量偏心设置,双向地震输入下,塔架发生空间扭转,塔顶出现“拍频振动”现象;低频丰富的地震激励比高频发育的地震激励对结构振动的影响更大;塔顶增设TLD后,加速度响应减振率最高达30.74%,位移响应减振率最高达34.48%,应力减振率最高达31.94%;由于地震激励持时短,突发性强,TLD晃动存在时滞,因此振动响应峰值的减振效果较简谐激励差。但减振后的塔架振动时域响应振幅均显著降低,衰减速率加快;频域响应下,共振频谱处的谱峰值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海上风电机组 振动台试验 TLD 频谱特性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细粒液化场地地铁车站动力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16
作者 程艺梅 张川川 +2 位作者 裴保国 肖逸凡 王冰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1-821,共11页
为系统研究砂-细粒混合料液化场地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依托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开展了砂-细粒混合料液化场地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文章详细阐述场地模型的制备与车站结构的设计和制作、各类传感器... 为系统研究砂-细粒混合料液化场地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依托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开展了砂-细粒混合料液化场地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文章详细阐述场地模型的制备与车站结构的设计和制作、各类传感器的布设、地震动波形选取与工况设计等内容,重点分析了车站结构及模型场地的加速度响应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小幅值地震动加载过程中,可观察到土体开裂现象,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增长到0.2g时,可观察到车站结构的明显上浮以及土体液化现象,且随着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土体表面开始喷砂冒水;PGA数据表明,地震动在地基模型和地铁车站模型上均存在放大作用,随着高度的增加,放大系数逐渐增大,并且地铁车站模型的存在会影响到模型场地的动力响应;应变分析中发现车站中柱的应变反应最大,最大值出现在上层中柱顶部以及下层中柱底部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液化 砂-细粒混合料 地铁车站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相关滤波器算法的桥墩振动位移及动力特性识别
17
作者 陈良玉 蔡玮 +1 位作者 谢文 何天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275,共9页
桥梁的振动位移可反映桥梁的力学性能及运营状态,同时通过振动位移可反演桥梁的动力特性,如模态和频率等参数,从而评估桥梁的运营状态和损伤状况,而传统的位移监测技术成本高和测点有限。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非接触、多点测的基于... 桥梁的振动位移可反映桥梁的力学性能及运营状态,同时通过振动位移可反演桥梁的动力特性,如模态和频率等参数,从而评估桥梁的运营状态和损伤状况,而传统的位移监测技术成本高和测点有限。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非接触、多点测的基于核相关滤波器(kernelized correlation filters,KCF)算法的桥梁小幅振动位移视觉测量方法,开展了不同白噪声扫频下双柱式桥墩模型振动台试验,采用激光位移计(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LDS)作为参考进行比较验证,利用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方法识别了桥梁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验证了采用KCF算法在识别双柱式桥墩乃至桥梁小幅振动位移及相应模态频率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KCF算法识别的双柱式桥墩小幅振动位移与LDS记录的波形、变化趋势和峰值几乎一致,其峰值误差在4.0%以内;采用机器视觉识别的振动位移识别的双柱式桥墩固有频率与LDS结果之间的误差在2.5%之内,两者之间识别的模态振型置信水平达0.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改进的核相关滤波器(KCF)算法 小幅振动位移 动力特性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散粮楼房仓仓壁动态侧压力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启铿 张睿良 +3 位作者 刘强 曹利岗 丁永刚 王惠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58,共10页
地震作用下贮料对仓壁产生的动态侧压力是影响散粮楼房仓结构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该研究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例为1:25的三层楼房仓试验模型,进行了3条地震波下不同加载等级的振动台试验,分析获得了贮料地震反应特性、仓壁动态侧压力... 地震作用下贮料对仓壁产生的动态侧压力是影响散粮楼房仓结构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该研究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例为1:25的三层楼房仓试验模型,进行了3条地震波下不同加载等级的振动台试验,分析获得了贮料地震反应特性、仓壁动态侧压力变化规律及超压系数,提出了仓壁动态侧压力计算方法。研究表明:不同楼层同一高度处仓壁动态侧压力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步,沿楼房仓高度方向逐步滞后,且其均滞后于对应楼层仓壁加速度峰值时刻;各楼层仓壁动态侧压力逐层增大,每升高一层,增大约29%,且同一楼层的仓壁动态侧压力沿高度逐渐增大,仓壁上部、中部动态侧压力分别是下部的2.5倍、1.4倍;一、二、三层的超压系数最大值依次为2.9、3.4、4.1,且均位于每层仓壁上部位置;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仓壁动态侧压力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散粮楼房仓结构抗震设计,应考虑仓壁动态侧压力的影响与不同楼层的差异性。研究成果可为散粮楼房仓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模型 散粮楼房仓 振动台试验 动态侧压力 超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陷土层变化下变截面单、群桩动力响应差异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忠居 王伟 +3 位作者 张聪 朱继新 王逸然 孟莹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6-1096,共11页
为研究地震动作用下震陷土层厚度不同时大直径变截面单桩与群桩基础的动力响应差异,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开展震陷土层厚度30、40、50 cm时,单桩与群桩基础桩周土震陷量、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加速度及弯矩动... 为研究地震动作用下震陷土层厚度不同时大直径变截面单桩与群桩基础的动力响应差异,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开展震陷土层厚度30、40、50 cm时,单桩与群桩基础桩周土震陷量、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加速度及弯矩动力响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震陷层厚度增大,单桩与群桩基础桩周土震陷量、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加速度及弯矩均逐渐增大,且加速度及弯矩在变截面处突变;同一震陷层厚度下,群桩基础桩周土震陷量较单桩大,但群桩基础加速度、桩顶水平位移及桩身弯矩均小于单桩.震陷场地桩基础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变截面单桩与群桩动力响应差异,保证桩基础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大直径变截面桩 震陷土层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鱼线固定梅瓶文物响应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维国 高雅巍 +3 位作者 王萌 刘佩 葛家琪 邹晓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0-260,共11页
为了探索鱼线固定梅瓶文物在实际博物馆的地震响应以及抗震效果,首先选取了典型梅瓶文物,并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开展了24种地震工况的振动台试验,然后建立了上述试验所用梅瓶文物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采... 为了探索鱼线固定梅瓶文物在实际博物馆的地震响应以及抗震效果,首先选取了典型梅瓶文物,并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开展了24种地震工况的振动台试验,然后建立了上述试验所用梅瓶文物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分析了该文物在两种常见直径鱼线保护措施下的运动响应。结果表明:鱼线固定梅瓶文物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滑移、摇摆、倾覆以及鱼线断裂等现象;不同楼层下的文物响应差别较大,尤其在大震作用下,高楼层的鱼线固定梅瓶文物易发生倾覆和鱼线断裂破坏,要重视高楼层文物的震前保护措施;在较强的地震作用下,仅依靠增大鱼线直径有时对控制文物的倾覆情况起不到关键性决定作用,需要进一步采取其它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线固定梅瓶文物 振动台试验 有限元模型 运动响应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