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创新改革政策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的“减量增质”?——基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江 程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5,共9页
“双碳”目标既是我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稳妥推进“双碳”目标,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论文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城市为准自然实验... “双碳”目标既是我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稳妥推进“双碳”目标,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论文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城市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试验区对城市碳排放“量”与“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试验区通过提高城市绿色创新能力以及产业集聚效应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并提高城市碳生产率,在老工业基地城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效果更明显。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试验区的设立以推动城市碳减排可持续发展,并为碳减排政策提供进一步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碳减排 减量增质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对城乡融合的影响
2
作者 许骞 李梦晗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9,共15页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创新尝试,但现有文献对其促进城乡融合影响的研究较少。论文基于2...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创新尝试,但现有文献对其促进城乡融合影响的研究较少。论文基于2008—2021年间中国地级市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究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从影响机制上来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因此,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金融综合改革力度,对于金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信贷可得性 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企业金融化与绿色发展的“多言寡行”——基于金融改革政策的治理效应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田小平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9,共17页
新时代双碳背景下的企业金融化行为会对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7-2021年数据集,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的影响和机制问题。实证结果发现,随着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在绿色发展领... 新时代双碳背景下的企业金融化行为会对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7-2021年数据集,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的影响和机制问题。实证结果发现,随着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在绿色发展领域上越有可能采用“多言寡行”的策略行为,即在年报披露较多的绿色信息但实际绿色治理绩效较差,这类行为有着较强的“声誉管理”动机并会降低企业的真实生产率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会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提升企业风险并降低企业责任评分等,都会导致企业绿色发展“多言寡行”问题的出现。在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支持下,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行为特征明显淡化。本文研究在更深层次上展现出企业金融化有悖绿色发展的冲击作用,并为推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绿色信息策略性披露 绿色治理 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改革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段忠贤 滕仁玉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0,共11页
数字化改革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关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与传统的技术治理模式和路径不同,数字化改革是要建构一种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治理形态。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揭示数... 数字化改革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关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与传统的技术治理模式和路径不同,数字化改革是要建构一种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治理形态。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揭示数字化改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化改革通过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技术资源配置、提升技术使用效率三条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从区域地理位置、营商环境和人力资本的差异来看,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营商环境相对差的地区和高水平人力资本地区表现较为明显。此外,制度环境良好的地区,数字化改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改革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特征:基于上海自贸区诉求 被引量:9
5
作者 罗素梅 周光友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36,共9页
根据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可将其划分为官定为主市场为辅(自我强化)、利率双轨制(非对称利率机制)及相互融合(完全实现)三个阶段,并且各阶段的利率决定机制也不相同。自贸区是国内外资金流动的枢纽,资金流动的状况决定资金供给,从而决定国... 根据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可将其划分为官定为主市场为辅(自我强化)、利率双轨制(非对称利率机制)及相互融合(完全实现)三个阶段,并且各阶段的利率决定机制也不相同。自贸区是国内外资金流动的枢纽,资金流动的状况决定资金供给,从而决定国内、自贸区的利率形成机制,进而促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及承前启后的过程,为此应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对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自贸区 利率市场化 资本流动 金融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产业功能区及其管理体制解构:天津滨海与重庆两江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82,共10页
产业功能区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质资源的主要集聚地,集中了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其管理体制直接决定着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效益和发展质量。天津滨海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功能区发展及其管理体制设置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差... 产业功能区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质资源的主要集聚地,集中了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其管理体制直接决定着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效益和发展质量。天津滨海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功能区发展及其管理体制设置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差异。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功能区发展及其管理体制的比较可以得到启示:产业功能区定位是对中央赋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定位的细化;产业功能区承载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使命;产业功能区发展应结合地区要素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产业功能区不同发展阶段应选择不同的产业功能区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区产业功能区 新区管理体制 滨海新区 两江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及其前景探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添 《西部论坛》 2014年第4期30-36,共7页
作为国家战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特区",被赋予"经济升级"和"推动改革"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通过开放实现区内经济的极大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促进中国... 作为国家战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特区",被赋予"经济升级"和"推动改革"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通过开放实现区内经济的极大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促进中国整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二是进行有益的经济改革试验,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进而推动中国全面改革的深化。就"经济升级"功能而言,上海自由贸易区具有一系列独特优势,预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就"推进改革"功能而言,对目前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改革实践尚不能过于乐观,而且即使区内改革成功,其改革经验也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其实际成效可能受到诸如管理当局的主观努力、改革措施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上海自由贸易区经济功能的实现程度也会受到其改革功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FTZ 经济特区 中国经济升级版 市场化改革 负面清单管理 贸易自由化 投资便利化 经济增长点 改革试验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特区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市场先导功能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靖宇 贺祺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64-73,共10页
透视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时代背景,分析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综合优势、战略定位,以及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经济特区... 透视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时代背景,分析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综合优势、战略定位,以及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推进对策:注重加大环境保护和产业调整力度,努力建设"两型"经济特区;注重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创新型经济特区;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开放型经济特区;注重完善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建设和谐的经济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 市场先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行先试:改革开放30年重庆实践及历史作用
9
作者 苟欣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7,共7页
在国家改革开放30年宏观背景下,重庆在推进改革的关键时期承担了三次国家意义的"先行先试"。重庆改革开放实践,既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在30年间发生巨变的强劲动力,又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瞬间释放光彩,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在国家改革开放30年宏观背景下,重庆在推进改革的关键时期承担了三次国家意义的"先行先试"。重庆改革开放实践,既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在30年间发生巨变的强劲动力,又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瞬间释放光彩,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走过的光辉而坎坷的历程。无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启动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之际,重庆率先成为计划单列市并进行大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际,重庆作为中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进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沿阵地;抑或是在21世纪初中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际,重庆作为国家批准的唯一省级构架下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起为全国率先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的历史使命,重庆都对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贡献。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高度,理性回顾和总结重庆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经验教训,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先行先试 重庆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山西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10
作者 张子琴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7-119,162,共4页
山西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府提出了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要主动建设出一个"内陆新特区、山西新模式"资源型样本,构出山西转型跨越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山西119个县(市、区)有85个产煤区,转型可谓&q... 山西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府提出了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要主动建设出一个"内陆新特区、山西新模式"资源型样本,构出山西转型跨越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山西119个县(市、区)有85个产煤区,转型可谓"全省域"转型。各试点县、园区和企业率先前行、奋力创新,用地保障机制、投融资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政府带动使山西转型全面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改革试验区 转型跨越 山西新模式 文化 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创改试验”政策效果评估:独善其身还是惠及四野 被引量:7
11
作者 夏岩磊 刘冰 李丹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37,共12页
基于嵌入式干预理论与空间关联视角,运用2014—2016年全国25个省份、33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反事实估计”、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检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全创改试验”明显提升了试点地区的创新能力,政策试点... 基于嵌入式干预理论与空间关联视角,运用2014—2016年全国25个省份、33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反事实估计”、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检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全创改试验”明显提升了试点地区的创新能力,政策试点价值显著;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明显,政策推广价值显著。个体异质特征是影响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区位和行政级别差异通过调节机制平衡地区创新能力差距;政府支持与产业融合状况则伴随程度差异发挥抑制或促进作用。建议充分挖掘地域和制度优势,鼓励跨行政区域的知识流动与合作创新,促进政策溢出效应惠及四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政策评估 创新能力 嵌入式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厦门前沿的福建自贸区对台合作新探索 被引量:34
12
作者 彭海阳 詹圣泽 郭英远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88,共17页
为大力助推我国自贸区的建设发展,努力探索福建自贸区在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以厦门自贸区为研究视角,分析发掘厦门自贸区独特优势、建设路径与对策建议,提出自贸区先试先行的重大政策创新和破解发展难题办法,深入探讨两岸经... 为大力助推我国自贸区的建设发展,努力探索福建自贸区在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以厦门自贸区为研究视角,分析发掘厦门自贸区独特优势、建设路径与对策建议,提出自贸区先试先行的重大政策创新和破解发展难题办法,深入探讨两岸经济融合新常态的战略与路径,凸显出福建自贸区对台"一国两制"统一大业、两岸全面深度合作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排头兵和推动"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发展等方面都极具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自贸区 资源经济 两岸经合 区域经济 先试先行 改革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自贸区特色及其差异化发展路径选择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海阳 詹圣泽 陈忠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在上海自贸综合试验区取得初步成功之后,我国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广东、天津、福建的第二批自贸区建设,这是我国改革开放顶层设计中"特之又特"并施以"先试先行"的结果。厦门是我国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对台经济合... 在上海自贸综合试验区取得初步成功之后,我国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广东、天津、福建的第二批自贸区建设,这是我国改革开放顶层设计中"特之又特"并施以"先试先行"的结果。厦门是我国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对台经济合作的前沿,也是福建自贸区中最大的片区。通过对厦门自贸区的发展定位、核心功能、对台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其多层面初显的动态活力,提出其独自的创新路径,得出厦门自贸区应突出对台特色、实施差异化发展的结论,以期有效促进厦门自贸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自贸区 区域经济 台海合作 改革创新 先试先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经济效应:制度红利与传导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付奎 张杰 刘炳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3,共11页
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探索,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承担着国家改革重任,对激发创新驱动活力和内生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全面创新改革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全面创新... 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探索,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承担着国家改革重任,对激发创新驱动活力和内生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全面创新改革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显著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且随着时间推移促进效应不断增强,该结论在工具变量估计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政策的经济效应主要通过创新驱动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等传导机制实现,其中,结构优化效应较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红利在政府效率和要素市场配置水平较高的试验区表现更显著。因此,应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结合地区产业结构和创新资源禀赋扩大试验范围,推动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互促的创新激励体制,持续释放全面创新改革的制度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经济增长 制度红利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综合改革项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妮 林天爱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4-47,共14页
金融改革与企业创新之间联系紧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否能促进企业向高端技术迈进?此次自下而上的全方位试点工作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又具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试点工作的金融制度还应怎样优化设计安排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对此... 金融改革与企业创新之间联系紧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否能促进企业向高端技术迈进?此次自下而上的全方位试点工作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又具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试点工作的金融制度还应怎样优化设计安排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对此,基于这些问题,以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采集2010—2019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评估十二个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效果,研究与讨论金融体制改革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并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能促进企业创新,显著提高试验区城市的企业创新综合指数;②金融体系越发达的试验区促进企业创新的程度越大,金融体系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这个途径正面影响企业创新;③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能有效降低风险,增强企业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企业创新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试点方法的百年演进与时代接续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义强 余孝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9,202,共10页
改革是中国道路的精髓,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改革的重要方法。根植于本土实践的“试点”天然带有革命文化的精神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灵活运用到领导工作方法上的一项伟大创造。经过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练、积淀,... 改革是中国道路的精髓,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改革的重要方法。根植于本土实践的“试点”天然带有革命文化的精神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灵活运用到领导工作方法上的一项伟大创造。经过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练、积淀,试点方法在改革开放后大放异彩,逐渐上升为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原则和制度,成为塑造中国模式、探索中国道路的重要支持性机制,内嵌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试点方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但其面临的活力下降与弹性不足的困境也亟须突破。只有将试点方法更好地运用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才能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治理机制永葆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试点方法 建党百年 中国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制度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楼迎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2-17,共6页
从制度关联的共时性上看,在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区域性资本市场必然成为一种外生变量加以关注。一个有区域性资本市场安排与一个没有相应安排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比,前者更能提高决策效率并且更能保证整体制度的稳定... 从制度关联的共时性上看,在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区域性资本市场必然成为一种外生变量加以关注。一个有区域性资本市场安排与一个没有相应安排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比,前者更能提高决策效率并且更能保证整体制度的稳定性。从历时性上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以视为对原先制度关联方式的重新组合或者捆绑。过去在经济地理意义上相互分隔的各项制度在试验区范畴内得以进一步融合,使得局内人可以有机会更有效地进行策略的组合选择,这会使得原先各领域中的旧制度加速消失、改进或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区域性资本市场 制度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