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强度对江河源区垂穗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草地群落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4 位作者 马玉寿 代勇 王启基 施建军 王柳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3,共6页
在江河源区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了两个放牧季(2003年6月29日~9月20日和2004年6月29日~9月20日)的牦牛放牧试验,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混播草地群落特征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 在江河源区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了两个放牧季(2003年6月29日~9月20日和2004年6月29日~9月20日)的牦牛放牧试验,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混播草地群落特征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个放牧季内,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草地群落的盖度、地上现存量和优势种植物(披碱草和星星草)的株高降低,且放牧强度与其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对照处理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中度放牧组最高,该结果支持“中度干扰理论”。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增加,且放牧强度与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 高原鼠兔 江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娜娜 李华 +1 位作者 雷光春 周延 《野生动物》 2013年第4期238-242,共5页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的小型穴居植食性哺乳动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植食性特点和挖掘活动对高寒草地植被、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利弊还存在较大争议。一方面认为...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的小型穴居植食性哺乳动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植食性特点和挖掘活动对高寒草地植被、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利弊还存在较大争议。一方面认为,高原鼠兔可提高栖息地植被的丰度;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捕食者提供食物资源,也为许多其他动物提供栖息地;同时,其挖掘活动会对土壤产生扰动,增加土壤的渗透力和含水量,促进物质循环。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高原鼠兔会破坏植物根系和土壤结构,加快土壤的侵蚀速度,降低栖息地的植被质量,并且和家畜争夺食物资源等。过去,高原鼠兔一直被作为草原"鼠害"的元凶,遭到人类大规模捕杀,造成种群数量大幅降低。在高原鼠兔对生态系统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应更加谨慎地制定和实施高原鼠兔的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原鼠兔 食物网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115年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镇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洞穴冬季气温变化趋势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米玛旺堆 马红梅 +6 位作者 潘璇 扎西甲措 德庆旺姆 李凯 李豪 吴倩倩 姜智亮 《高原科学研究》 2017年第1期46-50,88,共6页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特有小型穴居哺乳动物,其洞穴气温变化可能是青藏高原变暖响应的指示者之一。文章以高原鼠兔的洞穴气温变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Y=BT(mean)+0.2*(Year-x)模型,模拟并预测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特有小型穴居哺乳动物,其洞穴气温变化可能是青藏高原变暖响应的指示者之一。文章以高原鼠兔的洞穴气温变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Y=BT(mean)+0.2*(Year-x)模型,模拟并预测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镇(平均海拔4684m±180SD)2016~2115年高原鼠兔洞穴冬季气温变化趋势,提出在当前影响气温变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未来60多年,日多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将上升至零度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洞穴气温 青藏高原 冬季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草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洞口密度与植被物种和土壤性质的关系:以申扎县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侯阁 詹天宇 刘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84-1093,共10页
本研究以高山草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研究对象,对5个不同鼠洞密度梯度的草地生境、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养分以及地上生物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草地生境土壤温度、容重与鼠兔洞口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而植物群落... 本研究以高山草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研究对象,对5个不同鼠洞密度梯度的草地生境、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养分以及地上生物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草地生境土壤温度、容重与鼠兔洞口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而植物群落中高山豆(Tibetia himalaica)数量的变化与鼠兔洞口数量变化相一致;2)随着鼠兔洞口数量的增多,土壤养分(土壤全碳、全氮、全磷、有机碳、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增加,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P>0.05),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多(P <0.05),但是地上植物多样性却显著降低(P <0.05)。研究结果揭示了高原鼠兔更偏好于保暖性好和干燥的土壤,以及棘豆类植物主要分布的草地;此外,高原鼠兔洞口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改善高寒草原的土壤营养环境,促进地上生物量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物种多样性 高山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多及羊湖区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洞穴密度与植被特征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5
5
作者 于明鑫 扎西甲措 +3 位作者 德庆措姆 吴倩倩 姜智亮 米玛旺堆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19年第1期79-86,共8页
文章采用样线法对西藏日多、羊湖区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洞穴密度、当地植被覆盖度、植物物种数进行了数据采集,并分析了不同的高原鼠兔洞穴密度与植被覆盖度、植物物种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日多、羊湖区域高原鼠兔洞穴... 文章采用样线法对西藏日多、羊湖区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洞穴密度、当地植被覆盖度、植物物种数进行了数据采集,并分析了不同的高原鼠兔洞穴密度与植被覆盖度、植物物种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日多、羊湖区域高原鼠兔洞穴密度与当地植被覆盖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t=0.44,df=38,P=0.65);与当地植物物种数之间也没有显著关系(t=-2.18,df=38,P=0.03)。两地植物物种数之间无显著关系(t=-0.61, df=28,P=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洞穴密度 植被覆盖度 植物物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县高原鼠兔贾第虫及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6
作者 陈虹汐 向阳 +4 位作者 吉克日洪 陈天祥 袁东波 朱良全 郝力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若尔盖县高原鼠兔贾第虫(Giardia)和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感染情况。方法2023年3月至12月,在若尔盖县5个乡镇(达扎寺镇、阿西镇、红星镇、唐克乡和麦溪乡)捕获高原鼠兔,取肠胃内容物并提取DNA,针对贾第虫bg、gdh、tp... 目的了解四川省若尔盖县高原鼠兔贾第虫(Giardia)和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感染情况。方法2023年3月至12月,在若尔盖县5个乡镇(达扎寺镇、阿西镇、红星镇、唐克乡和麦溪乡)捕获高原鼠兔,取肠胃内容物并提取DNA,针对贾第虫bg、gdh、tpi基因和隐孢子虫SSU rRNA(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将PCR阳性样本测序后得到的序列进行剪切、比对并构建遗传进化树,以确定扩增序列所属的虫种和基因型。结果共捕获114只鼠兔,采集肠道内容物和胃内容物各114份。bg基因检出贾第虫阳性44份;gdh基因检出贾第虫阳性14份,总检出率43.9%(50/114)。共检出2种贾第虫集聚体[集聚体E和1种新的集聚体Assemblage OC1(暂命名)];SSU rRNA基因检出隐孢子虫阳性8份,总检出率7.0%(8/114),检出3种新的基因型。部分样本存在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5%(4/114)。结论若尔盖县高原鼠兔感染贾第虫为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和Giardia sp.(REG-1、REG-2),集聚体E为该地区优势集聚体,且存在一种新的集聚体Assemblage OC1;感染的隐孢子虫为Cryptosporidium sp.(REG-1、REG-2和REG-3)。应加强对若尔盖地区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的监测,为当地公共卫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蓝氏贾第鞭毛虫 隐孢子虫 巢式PCR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高原鼠兔营养生态位特征
7
作者 周睿 宋梅玲 +2 位作者 王玉琴 王宏生 马源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6-456,共11页
了解不同种群密度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营养生态位特征,对于全面认识高原鼠兔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科学界定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13C和... 了解不同种群密度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营养生态位特征,对于全面认识高原鼠兔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科学界定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13C和15N)技术研究不同种群密度高原鼠兔的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种群密度高原鼠兔15N和13C稳定同位素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富集的时间最短,在毛发和骨骼组织中富集的时间最长,且高密度种群的δ^(13)C和δ^(15)N值远高于中密度和低密度种群;(2)在低、中、高3个密度梯度种群中,高原鼠兔的骨骼和毛发组织中反映的摄食来源营养层次(氮值范围,δ^(15)N range,NR)、摄食来源的多样性水平(碳值范围,δ^(13)C range,CR)、δ^(13)C/δ^(15)N围成的凸多边形总面积(total area,TA)和校正后的总面积(corrected standard ellipse area,SEAC)均高于肌肉和肝脏组织,且在中密度高原鼠兔种群肝脏、肌肉和毛发组织中的NR、CR、TA和SEAC均最大,而在低密度种群中,高原鼠兔骨骼组织中反映的上述4种营养生态位指标最大;(3)高原鼠兔肝脏、肌肉和毛发组织中营养生态位宽度在中密度种群远高于高密度和低密度种群,且不同密度种群均有营养生态位重叠。其中骨骼和毛发组织中不同种群间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高于肌肉和肝脏组织。初步推测,受益于中度干扰效应,中密度高原鼠兔种群的摄食来源多样性、营养生态位宽度和面积高于低密度和高密度种群,因此中密度高原鼠兔种群有着更好的生境适合度。建议重点关注中密度(相对种群密度范围:24.94%~37.21%)高原鼠兔种群的动态特征,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以免其种群密度过高对草地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原鼠兔 营养生态位 稳定同位素 贝叶斯椭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细菌群落的生物地理图谱
8
作者 史顺琴 钱源 +4 位作者 王彧 俞巧玲 毕婕 史宸玮 李欢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1,共11页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小型哺乳动物之一,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对高原鼠兔特定部位的细菌群落已有一些研究,但对多个部位细菌群落的生物地理图谱研究较少。为了探究高原鼠兔不同部位的细菌群...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小型哺乳动物之一,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对高原鼠兔特定部位的细菌群落已有一些研究,但对多个部位细菌群落的生物地理图谱研究较少。为了探究高原鼠兔不同部位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从青藏高原门源地区捕捉高原鼠兔,分别采集其脸部、毛发、肝脏、胃部、小肠和盲肠的样本,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表征这些部位的细菌群落。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不同部位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其脸部、毛发、肝脏、胃部和小肠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最高,而在盲肠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最高。盲肠中细菌α多样性最高,肝脏中最低。β多样性分析显示,高原鼠兔脸部和毛发的细菌图谱与消化器官(肝脏、胃部、小肠和盲肠)的细菌图谱存在显著差异(P<0.05)。网络分析显示,高原鼠兔脸部和毛发的细菌网络复杂性高于消化器官。群落组装分析显示,脸部、毛发、肝脏和盲肠的细菌群落组装以确定性过程为主导,而胃部和小肠的细菌群落组装以随机性过程为主导。结果揭示了高原鼠兔不同部位间的生物地理图谱差异,并确定了不同部位中的特征细菌群落。这对于阐明区域微生物生态位和绘制完整的高原鼠兔微生物组的生物地理图谱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肠道细菌群落 生物地理图谱 多样性 网络共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栏陷阱法控制川西草原地面害鼠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李秋虹 孙飞达 +5 位作者 张欢欢 邓浩彬 蒋俊宏 何秋霞 刘金山 洛绒邓珠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0-436,共7页
2024年7—8月牧草生长旺盛期,在川西草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典型鼠害发生区设置3种不同的TBS围栏安装方式:10 m开放式线形(TBS-10 m)、30 m开放式线形(TBS-30 m)和60 m封闭式矩形(TBS-60 m),并在各围栏陷阱中增放鼠夹,每10 d为... 2024年7—8月牧草生长旺盛期,在川西草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典型鼠害发生区设置3种不同的TBS围栏安装方式:10 m开放式线形(TBS-10 m)、30 m开放式线形(TBS-30 m)和60 m封闭式矩形(TBS-60 m),并在各围栏陷阱中增放鼠夹,每10 d为一个周期,连续30 d进行控鼠率、灭效的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1)各安装方式捕获的鼠种一致,包括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青海田鼠Neodon fuscus,共105只,高原鼠兔占91.43%;(2)TBS-30 m和TBS-60 m捕获害鼠的体重显著高于TBS-10 m,TBS-30 m捕获害鼠的体长显著高于TBS-10 m与TBS-60 m;(3)TBS-10 m、TBS-30 m和TBS-60 m的单筒捕鼠量分别为0.708只、0.950只和0.521只,灭效分别为25.14%、36.08%和24.24%。由此可见,开放式TBS围栏优于封闭式TBS围栏,且TBS-30 m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地鼠害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S布控 地面鼠 高原鼠兔 青海田鼠 德格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退化草地高原鼠兔防控生态经济阈值初探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秋霞 张荞荞 +5 位作者 陈德炜 唐明坤 王钰 韩彬茹 孙飞达 周俗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5,共7页
【目的】探讨高寒草甸草地鼠害监测与防控中的生态经济阈值,为草原鼠害益害转化临界值与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若尔盖县麦溪乡高原鼠兔的夏季防控模式,利用鼠密度与牧草损失量建立回归模型,遴选三次曲线方程(y=a+bx+cx2+dx3)... 【目的】探讨高寒草甸草地鼠害监测与防控中的生态经济阈值,为草原鼠害益害转化临界值与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若尔盖县麦溪乡高原鼠兔的夏季防控模式,利用鼠密度与牧草损失量建立回归模型,遴选三次曲线方程(y=a+bx+cx2+dx3)为最优模型,当防控成本与防控收益等价时的鼠密度为经济损害水平,得到鼠害防控的经济阈值;并在经济阈值的基础上考虑防控因素造成的生态代价,对药剂生态风险指数进行估算,得到生态经济阈值。【结果】得到若尔盖县高原鼠兔经济阈值为115个/hm^(2),生态经济阈值为127个/hm^(2)。【结论】在若尔盖县鼠害密度达到127个/hm^(2)时进行综合防控,能够保证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退化草地 鼠害防控 经济阈值 生态经济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不同干扰程度对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容重、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趾萱 柯尊舰 +5 位作者 马彦龙 夏程乾 唐鑫 何秋霞 张荞荞 孙飞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8-1356,共9页
【目的】探究高原鼠兔不同干扰程度对若尔盖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为高原鼠兔危害生态阈值分析及其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若尔盖县3个不同干扰程度样地(轻度、中度和重度)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8月进行高原鼠兔洞口密... 【目的】探究高原鼠兔不同干扰程度对若尔盖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为高原鼠兔危害生态阈值分析及其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若尔盖县3个不同干扰程度样地(轻度、中度和重度)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8月进行高原鼠兔洞口密度、植物群落、土壤环境调查。【结果】随着干扰程度增加,植被多样性指数、土壤容重、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当高原鼠兔干扰程度为轻度(平均有效洞口密度:351个/hm2)时,植被盖度、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容重的各指标值最大;重度干扰程度(平均有效洞口密度:1532个/hm2)样地的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容重均显著低于轻、中度样地(P<0.05),但此时土壤的含水量和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值最高。【结论】轻度的高原鼠兔干扰(平均有效洞口密度:351个/hm2)能增加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及改善土壤容重,具有正面效应;而重度干扰(平均有效洞口密度:1532个/hm2)则会降低植被平均高度、覆盖度、植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容重,具有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原鼠兔 干扰程度 生态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中蛋氨酸含量对高原鼠兔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2
作者 董昕 陈慧青 +3 位作者 张璐 尚国珍 吴雁 边疆晖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426,共16页
过度放牧引起的退化草地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食物资源,而食物中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含量的变化会影响宿主体内肠道微生物群落。本研究依据不同退化草地高原鼠兔胃内容物中的蛋氨酸含量,使用0.26%和0.... 过度放牧引起的退化草地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食物资源,而食物中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含量的变化会影响宿主体内肠道微生物群落。本研究依据不同退化草地高原鼠兔胃内容物中的蛋氨酸含量,使用0.26%和0.45%蛋氨酸含量的兔颗粒饲料分组饲喂高原鼠兔,50 d后收集粪便,利用宏基因组学以及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评估高蛋氨酸处理对高原鼠兔肠道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蛋氨酸组相比,高蛋氨酸组高原鼠兔肠道微生物群落的α、β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但Candida⁃tus_Sacchari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等菌群的丰度显著增加,丁酸代谢、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等菌群功能显著表达,其上调的代谢产物主要在初级胆汁酸合成、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Th17细胞分化、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途径等通路富集;而低蛋氨酸组高原鼠兔菌群的糖类代谢功能显著表达,其上调的代谢产物主要在氨基酸代谢相关通路富集。上述结果表明,高蛋氨酸食物可改变高原鼠兔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而可能增强宿主的免疫和繁殖性能,对提高高原鼠兔个体适合度及其种群数量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蛋氨酸 肠道微生物 宏基因组学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低空投饵技术的高原鼠兔防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丽艳 贺有龙 +4 位作者 罗雪云 宋梅玲 王玉琴 王宏生 周睿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1期35-42,56,共9页
为明确无人机在不同投饵参数下对高原鼠兔的防控效果,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雷公藤甲素颗粒剂、C型肉毒梭菌毒素颗粒剂、C型肉毒梭菌毒素水剂和D型肉毒梭菌毒素水剂4种灭鼠剂对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高寒草甸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进行了不同飞... 为明确无人机在不同投饵参数下对高原鼠兔的防控效果,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雷公藤甲素颗粒剂、C型肉毒梭菌毒素颗粒剂、C型肉毒梭菌毒素水剂和D型肉毒梭菌毒素水剂4种灭鼠剂对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高寒草甸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进行了不同飞行参数投饵研究。结果表明,饵剂投放7 d和4个月后,使用无人机投放C型肉毒素颗粒剂的最优飞行高度、速度和舱门开合度为11 m、7 m/s、59%,投饵量为3.00 kg/hm^(2),而投放D型肉毒素水剂的最优飞行高度、速度和舱门开合度为14 m、11 m/s、50%,投饵量为4.50 kg/hm^(2);使用无人机投放C型肉毒素水剂的最优飞行高度、速度和舱门开合度为17m、7 m/s、41%,最优投饵量为3.00 kg/hm^(2),投放雷公藤颗粒剂的最优飞行高度、速度和开合度为17 m、9 m/s、68%,投饵量为3.38 kg/hm^(2);使用无人机投放C型肉毒素颗粒剂的防治效果(92.67%)高于投放D型肉毒素水剂(89.60%)、C型肉毒素水剂(88.19%)和雷公藤颗粒剂(79.28%)。综合评估无人机投饵的防效和药物成本,建议在高原鼠兔极度危害区采用无人机投放C型肉毒素颗粒剂进行防控,迅速降低其种群密度,而在轻中度危害区采用无人机投放雷公藤颗粒剂,这样既降低了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也避免了由于C型肉毒素等灭鼠剂的“种群清除式”灭杀而导致的食物链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灭鼠饵剂 无人机 飞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对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变化的响应
14
作者 李晨 魏学红 谢聿源 《高原农业》 2024年第4期438-445,共8页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不同干扰程度会引起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含量产生变化。本研究通过测定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研究西藏高寒草甸土壤养分与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变化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与0~10 cm土...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不同干扰程度会引起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含量产生变化。本研究通过测定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研究西藏高寒草甸土壤养分与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变化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与0~10 cm土壤有机碳、全磷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壤有机碳、全磷含量;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与0~10 cm土壤全氮间存在显著的二次相关,随着高原鼠兔干扰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与10~20 cm土壤全氮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10~20 cm土壤全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高寒草甸 干扰程度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不育剂对高原鼠兔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魏万红 樊乃昌 +3 位作者 周文扬 杨生妹 景增春 曹伊凡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9-45,共7页
通过室内试验选定致高原鼠兔雌性和雄性不育或抗生育作用且对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不育剂各一种。雌性不育剂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8.68mg/kg,半不膏剂量ED50为2.11mg/kg。雄性不育剂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21.42mg/kg,半不育剂量ED50... 通过室内试验选定致高原鼠兔雌性和雄性不育或抗生育作用且对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不育剂各一种。雌性不育剂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8.68mg/kg,半不膏剂量ED50为2.11mg/kg。雄性不育剂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21.42mg/kg,半不育剂量ED50为43.70ms/kg。前者的主要作用特点是导致子宫内膜出血,体重下降,从而引起胚胎流产或吸收,而后者的作用部分是睾丸,对曲细植小管内精子、精子细胞、精母细胞以及管壁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高原鼠兔对两种不育剂配置的复合不育剂毒饵的摄食系数为0.33。采用复合不育剂毒饵在野外建立不育种群,结果表明,实验区不育种群密度由原来的56只/hm2降至8只/hm2,而对照区种群密度则由原来的54只/hm2增至138只/hm2。实验区不育种群因胚胎流产和吸收,产仔率明显低于对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鼠兔 不育剂 抗生育 流产 种群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对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卫红 苗彦军 +4 位作者 赵玉红 王向涛 徐雅梅 魏学红 孙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2,共8页
高原鼠兔是西藏高寒草甸的优势物种之一,其摄食和掘穴活动加快了邦杰塘高寒草甸退化速度,制约着当地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以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松多三村的冬季牧场作为试验地,以高原鼠兔活动为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探索高原鼠兔活动... 高原鼠兔是西藏高寒草甸的优势物种之一,其摄食和掘穴活动加快了邦杰塘高寒草甸退化速度,制约着当地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以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松多三村的冬季牧场作为试验地,以高原鼠兔活动为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探索高原鼠兔活动对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的影响。以期为邦杰塘天然草地的高原鼠兔防控和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围栏外(A样地)的平均高原鼠兔鼠总洞数和有效鼠洞数均大于围栏内(B样地),A样地鼠兔掘穴土丘占地面积、洞口面积和草地占地面积也均大于B样地。高原鼠兔对植被有显著影响,表现为草地生物量减少,地上生物量干湿比增大,植物Gleason丰富度指数增加。在样地植物密度和种类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高原鼠兔的活动致使土壤种子库密度减少,尤以根茎型植物为最;地上地下植被Sorensen相似性指数减小,降低了草地根茎型植被更新潜力;其中A样地鼠区土壤种子密度仅为3 929.3粒·m-2,显著低于B样地鼠区;同时鼠区土壤种子库中的根茎型牧草物种数占保护区的40%。说明高原鼠兔对两种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的影响不同,对轻微退化高寒草甸地表特征、植被特征和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小于对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原鼠兔 高寒草甸 不同退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捕食风险及生存对策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杨生妹 魏万红 +2 位作者 殷宝法 樊乃昌 周文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972-4978,共7页
调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两种主要啮齿动物及其天敌动物的种群密度,分析天敌动物对两种啮齿类的捕食方式、捕食强度,探讨啮齿类动物的捕食风险及生存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分别为4.97只/hm2和10.6只/h... 调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两种主要啮齿动物及其天敌动物的种群密度,分析天敌动物对两种啮齿类的捕食方式、捕食强度,探讨啮齿类动物的捕食风险及生存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分别为4.97只/hm2和10.6只/hm2,而它们的主要天敌赤狐、艾虎和香鼬的种群密度分别为0.16只/100hm2、0.37只/100hm2、3只/100hm2。艾虎和香鼬在取食过程中主要搜寻啮齿类的洞道系统,全部食物几乎都来源于洞道系统内;赤狐或取食地面活动的鼠兔,或挖掘洞口待高原鼢鼠封闭洞口时取食猎物。高原鼠兔在赤狐、艾虎和香鼬的食物中所出现的频次分别为100%、96.1%、100%,高原鼢鼠在3种天敌动物的食物中所出现的频次分别为87.5%、73.2%、0%。3种天敌动物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捕食强度分别为0.703%和0.038%,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所承受的捕食风险分别为0.780和0.393。高原鼠兔在高的捕食风险下通过行为对策和繁殖对策增加其适合度,而承受捕食风险较小的高原鼢鼠主要通过封闭的洞道系统和高的存活率增加其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捕食风险 生存策略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原有毒植物分布与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8
作者 金樑 孙莉 +4 位作者 崔慧君 赵静静 刘喜超 唐鹏杰 王晓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08-2215,共8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由于受到人为破坏的影响,目前该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优良牧草减少,有毒植物蔓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原中最重...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由于受到人为破坏的影响,目前该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优良牧草减少,有毒植物蔓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原中最重要的两种小型哺乳动物,其采食行为和挖掘洞穴的生活特性必然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但其与有毒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尚未揭示。基于此,在甘肃省玛曲县河曲马场自然生长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开展了有毒植物的分布与高原鼠兔、高原鼢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毒植物27种,分属于菊科、豆科、毛茛科等11科。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该地区有毒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并探究了单位面积条件下有毒植物的分布特征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该地区高寒草原有毒植物的蔓延与高原鼠兔的密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高原鼢鼠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 有毒植物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草原高原鼠兔密度调查方法探讨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剑 王忠全 +5 位作者 王勇 李波 扎西 小扎西 洛桑达娃 张美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4-117,共4页
2006年对藏北高寒草原牧场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进行了抽样堵洞调查,以夹捕法调查作为补充,同时通过捕尽法确定洞口系数约为0.11,在此基础上以有效洞口数推算调查点高原鼠兔绝对密度约为53.72只/hm2。通过相关分析,建立高原鼠兔种群-洞口... 2006年对藏北高寒草原牧场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进行了抽样堵洞调查,以夹捕法调查作为补充,同时通过捕尽法确定洞口系数约为0.11,在此基础上以有效洞口数推算调查点高原鼠兔绝对密度约为53.72只/hm2。通过相关分析,建立高原鼠兔种群-洞口密度增长模型,可根据洞口密度估算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为西藏草原鼠类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高原鼠兔 密度 洞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不育剂和1种抗凝血剂对藏北草原高原鼠兔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波 桑珠 +7 位作者 许军基 徐正刚 赖新 彭真 沈果 周训军 扎西 张美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0-234,共5页
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藏北草原进行了炔雌醚、莪术醇和增效敌鼠钠盐控鼠试验。均配制成青稞药饵,投放药饵后第20、75和350天进行控效调查。结果显示:炔雌醚具杀灭高原鼠兔作用,20d校正灭效达72.24%,对成年雌雄鼠繁殖器官均能起到明显... 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藏北草原进行了炔雌醚、莪术醇和增效敌鼠钠盐控鼠试验。均配制成青稞药饵,投放药饵后第20、75和350天进行控效调查。结果显示:炔雌醚具杀灭高原鼠兔作用,20d校正灭效达72.24%,对成年雌雄鼠繁殖器官均能起到明显损坏作用,且适口性最好;增效敌鼠钠盐控鼠效果最好,20d校正灭效达94.46%;莪术醇也有一定效果,75d幼体比最低,总体看,3种药物均具有一定控制效果,有一定实际应用潜力,但还需进一步试验验证其控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雌醚 莪术醇 增效敌鼠钠盐 高原鼠兔 藏北草原 控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