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ggyBac转座子在牛基因组的整合位点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杜新华 高雪 +3 位作者 张路培 高会江 李俊雅 许尚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1-777,共7页
piggyBac(PB)转座子作为一种遗传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物种的转基因及插入突变研究,目前PB转座子在牛中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为了获得PB转座子在牛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总结其转座特征,文章构建了PB[CMV-EGFP]和pcDNA-PBase二元转座系统,... piggyBac(PB)转座子作为一种遗传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物种的转基因及插入突变研究,目前PB转座子在牛中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为了获得PB转座子在牛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总结其转座特征,文章构建了PB[CMV-EGFP]和pcDNA-PBase二元转座系统,利用细胞核电转技术共转染牛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了稳定转染EGFP的转基因细胞系;提取细胞基因组DNA,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扩增PB转座子5′Bac区插入位置的DNA序列;通过与牛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比对,得到PB转座子在牛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文章共获得了8个有效的整合位点,但仅有5个位点定位到染色体1、2、11和X染色体上。序列分析表明:在牛基因组中,PB转座子可特异性的插入到"TTAA"位置,并整合到基因间的非调控区;分析整合位点"TTAA"相邻一侧的5个碱基组成,发现PB转座子5′端倾向于插入到GC(62.5%)碱基富集区。该研究表明,PB转座子可以在牛基因组中发生转座,获得的整合位点信息为利用PB转座子在牛上开展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gybac 转基因 牛基因组 整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克隆牛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的检测
2
作者 王敬姣 张明月 +5 位作者 谭贝贝 张萃 李冬杰 戴蕴平 李宁 李世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3-558,共6页
确定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是获得转基因动物后的首要任务。本试验应用TAIL-PCR得到了2头转入人溶菌酶基因克隆牛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结果表明:2头转基因个体中外源基因均整合在受体基因组上,其中WS个体外源基因整合在牛24号染色体的基因... 确定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是获得转基因动物后的首要任务。本试验应用TAIL-PCR得到了2头转入人溶菌酶基因克隆牛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结果表明:2头转基因个体中外源基因均整合在受体基因组上,其中WS个体外源基因整合在牛24号染色体的基因组克隆(NW<sub>0</sub>03104566.1)中。YW个体中外源基因整合在牛16号染色体的基因组克隆(NW<sub>0</sub>03104440.1)中,整合位点位于LOC10030和RGL1基因之间。综上表明,在WS和YW个体中,外源基因的整合分别造成受体染色体238和228bp核苷酸的缺失。4个整合片段(InS1<sup>I</sup>nS4)的末端均与拓扑异构酶I作用位点的共有序列相连。在WS个体中外源基因与染色体的整合连接处(InS1<sup>I</sup>nS3)存在1nt的同源序列。在整合片段InS2、InS3、InS4中表现出共同的相似处,即均存在具有间隔的短的同源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克隆牛 TAIL-PCR 整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