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捆式残膜打包机缠网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周金豹 谢建华 +3 位作者 赵维松 张毅 曹肆林 岳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为解决现有残膜打包机打出的膜包在运输过程中易于膨胀松散、散捆的问题,设计一种与其相配套的圆捆式缠网装置。阐述该缠网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通过对网绳的受力与运动分析,确定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结合缠网装置的结构特点,以打... 为解决现有残膜打包机打出的膜包在运输过程中易于膨胀松散、散捆的问题,设计一种与其相配套的圆捆式缠网装置。阐述该缠网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通过对网绳的受力与运动分析,确定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结合缠网装置的结构特点,以打包辊转速、网绳缠绕圈数与网绳初始预紧力为试验因素,以膜包抗摔率和膜包体积稳定系数为评价指标,开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膜包抗摔率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网绳缠绕圈数、网绳初始预紧力、打包辊转速;对膜包体积稳定系数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网绳缠绕圈数、网绳初始预紧力、打包辊转速;在保证膜包体积稳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升膜包抗摔率,确定缠网装置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打包辊转速为270 r/min、网绳缠绕圈数为6圈、网绳初始预紧力为50 N。田间试验表明,缠网装置作业性能稳定,能够满足设计和作业要求。为残膜打包机缠网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捆式残膜打包机 缠网装置 网绳 抗摔率 体积稳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辊轴式残膜打包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金豹 谢建华 +3 位作者 曹肆林 张毅 张雁鸿 刘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目的】针对国内现有残膜打包装置成捆机理不明确、作业时出现残膜逃逸、膜包杂质含量过高等问题,设计一种集残膜清杂及残膜打包为一体的辊轴式残膜打包装置。【方法】该装置主要由清杂输送机构、打包机构、传动系统等组成。通过理论... 【目的】针对国内现有残膜打包装置成捆机理不明确、作业时出现残膜逃逸、膜包杂质含量过高等问题,设计一种集残膜清杂及残膜打包为一体的辊轴式残膜打包装置。【方法】该装置主要由清杂输送机构、打包机构、传动系统等组成。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清杂输送辊与残膜的力学关系,确定清杂输送辊的结构参数;根据清杂输送机构结构特征与作业原理,分析并确定清杂输送辊的布置间隙。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分析残膜捆芯形成过程中残膜的受力与运动情况,并确定打包辊的运动参数。以成捆率和膜包含杂率为指标,机具前进速度、清杂输送机构倾斜角度、打包辊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对较优的参数组合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影响成捆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打包辊转速、清杂输送机构倾斜角度和机具前进速度;影响膜包含杂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清杂输送机构倾斜角度、机具前进速度和打包辊转速。以成捆率为主要指标,确定的较优作业参数组合为:清杂输送机构倾斜角度为10°、机具前进速度为1.5 m/s、打包辊转速为200 r/min。田间验证试验的膜包成捆率为98.1%、膜包含杂率为15.2%。【结论】该残膜打包装置满足田间作业要求,作业效果好,可为辊轴式残膜打包装置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打包装置 辊轴式 布置间隙 成捆率 膜包含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厚度PE地膜覆盖春花生应用效果评价
3
作者 张相松 房晓燕 +4 位作者 于天一 李荣 吴夫坤 姜峰 王献杰 《农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为探明不同厚度PE地膜覆盖春花生的应用效果,以裸地作对照,研究0.004、0.008、0.010、0.015 mm等4种不同厚度PE地膜的增温、保墒、残膜回收率及对春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可使膜下10 cm土壤平均温度提高1.41~2.58℃,... 为探明不同厚度PE地膜覆盖春花生的应用效果,以裸地作对照,研究0.004、0.008、0.010、0.015 mm等4种不同厚度PE地膜的增温、保墒、残膜回收率及对春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可使膜下10 cm土壤平均温度提高1.41~2.58℃,有效增加花生生育期内积温;与裸地相比,覆盖0.004~0.01 mm地膜处理花生增产8.78%~9.92%,0.015 mm地膜处理则减产6.20%;覆盖0.004~0.01 mm地膜处理花生总果数约120个/穴,明显高于裸地对照和0.015 mm地膜处理;与0.004 mm地膜处理相比,0.008、0.01、0.015 mm地膜处理有效果针占比分别下降9.97%、11.51%和25.49%,饱果率则从46.38%提高到65.52%。标准地膜对花生下针有一定影响,可采取加大破膜孔径和提高膜上种行覆土质量等措施,促进花生下针。应用标准地膜从源头上提高了废旧地膜的可回收性;通过挖掘式条铺机收获花生,90%以上地膜可被花生秧夹带离田,再利用除膜揉切机对秧膜进行分离,实现花生秧膜的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地膜 残膜回收率 下针 春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农膜机械化回收现状分析与建议——以原州区为例
4
作者 任俊林 《新疆农机化》 2024年第2期29-31,共3页
农用塑料膜对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膜的大量使用,白色污染也越发严重。本文总结了宁夏南部山区原州区农膜的使用和回收利用现状,首先归纳了原州区近年农用塑料膜的使用情况,随后从政策制订和生产实践角度阐述了当地废... 农用塑料膜对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膜的大量使用,白色污染也越发严重。本文总结了宁夏南部山区原州区农膜的使用和回收利用现状,首先归纳了原州区近年农用塑料膜的使用情况,随后从政策制订和生产实践角度阐述了当地废弃农膜机械化回收利用的现状、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包括推广先进的回收技术和设备、加强政策引导以及使用厚度≥0.015mm的农膜等,以期进一步提高农业残膜的回收率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为山区农膜机械化回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塑料膜 残膜 机械化回收 山区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筒式残膜回收机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5
作者 刘旋峰 石鑫 +2 位作者 郭兆峰 王春耀 王学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31,共6页
针对"11SM-1.5型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核心工作参数匹配不合理,机具在作业时,常常由于使用者操作方式与水平存在差异,影响残膜回收的总体拾膜性能,进而降低残膜拾净率。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是一种以弧线往复式挑膜装置为核心部件的... 针对"11SM-1.5型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核心工作参数匹配不合理,机具在作业时,常常由于使用者操作方式与水平存在差异,影响残膜回收的总体拾膜性能,进而降低残膜拾净率。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是一种以弧线往复式挑膜装置为核心部件的典型残膜回收机具,该研究根据滚筒式残膜回收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弧线往复式挑膜装置的挑膜齿尖运动轨迹特点,确定影响机具性能的主要因子为挑膜装置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和挑膜齿入土深度,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参数配比对残膜拾净率的影响,得出各因素的影响显著性及主次顺序。综合考虑挑膜装置各项指标,选择最优的水平组合,获取机具的最佳工作参数匹配,即:挑膜装置转速45 r/min、机具工作速度4 km/h和挑膜齿入土深度35 mm时,残膜拾净率为88.2%,达到残膜回收机设计标准,比目前成熟的秸秆还田联合式残膜回收机的官方测定捡拾率高6.2个百分点,为机具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参考,进而指导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塑料薄膜 试验 残膜回收 挑膜装置 残膜拾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膜埋深对滴灌条件下粉砂壤土水分入渗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志超 李仙岳 +3 位作者 史海滨 林雨昕 李鑫 梁建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0-715,共6页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设置高低两个滴灌流量(0.5、2 L/h),根据残膜在土壤中的上、中、下3个位置研究不同残膜埋深对滴灌入渗湿润体形状、入渗速率以及土体内含水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埋深越深滴灌结束时湿润范围越小,残膜区湿润体...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设置高低两个滴灌流量(0.5、2 L/h),根据残膜在土壤中的上、中、下3个位置研究不同残膜埋深对滴灌入渗湿润体形状、入渗速率以及土体内含水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埋深越深滴灌结束时湿润范围越小,残膜区湿润体曲线呈不规则现象;残膜区水分入渗速率明显低于对应其他处理该层的入渗速率(P<0.01);残膜区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无残膜区,并且随着残膜埋深增加,土体内最高含水率呈增加趋势,且不同滴头流量处理不同残膜埋深对滴灌入渗的影响相似。故残膜在土壤中埋深位置的不同对滴灌入渗有较大的影响,掌握残膜在土壤中不同位置对入渗的影响对于制定残膜存在下合理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埋深 入渗速率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耙齿式残膜回收机自动脱膜机构设计 被引量:23
7
作者 施丽莉 胡志超 +2 位作者 顾峰玮 吴峰 陈有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1-18,共8页
针对耙齿式残膜回收机回收残膜后缺乏自动脱膜机构的现状,设计了耙齿式残膜回收机自动脱膜机构。分析平行四连杆脱膜机构的运动稳定性可靠性及脱膜顺畅性,设计液压装置进行脱膜,并在试验的基础上优化机构,对不同形式刮板进行试验及分析... 针对耙齿式残膜回收机回收残膜后缺乏自动脱膜机构的现状,设计了耙齿式残膜回收机自动脱膜机构。分析平行四连杆脱膜机构的运动稳定性可靠性及脱膜顺畅性,设计液压装置进行脱膜,并在试验的基础上优化机构,对不同形式刮板进行试验及分析并最终设计适合耙齿式残膜回收机的"倒八字"型刮板。针对影响自动脱膜机构工作效率的关键部件和影响因素分析其运动及受力情况,对"倒八字"型刮板进行影响因素的响应面分析。可得齿板距、刮板角度、脱膜夹角为显著影响的因素,且影响强弱关系为齿板距>刮板角度>脱膜夹角。综合考虑后得到的最佳参数组合为齿板距2 mm、刮板角度70°、脱膜夹角60°。该研究可为相关设备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设计 优化 残膜回收机 响应面分析 脱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49
8
作者 高亚军 李云 +6 位作者 李生秀 强秦 曹卫贤 刘文国 张建昌 党占平 刘金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901-2910,共10页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但夏季休闲期间容易下迁至作物无法吸收的土壤深度.与常规无覆盖模式相比,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显著提高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0~200 cm的硝态氮残留,这与地膜覆盖导致有机氮矿化增加有关;秸秆覆盖对作物氮素吸收和硝态氮残留均没有明显影响.施氮量低于120kg/hm2时,各种栽培模式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的分布差异较小,只有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处理在土壤表层有少量硝态氮累积;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无覆盖和秸秆覆盖土壤60~120 cm深度都有明显累积峰,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土壤残留硝态氮则在60 cm以上土层累积较多.小麦种植密度也影响了各种栽培模式土壤硝态氮及其分布特点.垄沟种植条件下,从土壤表层到200 cm的深层,垄上土壤残留硝态氮均显著高于沟内土壤;上层差异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差异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这种差异显著增大;随小麦种植密度的增加则显著降低.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吸氮量和土壤中残留硝态氮量均显著提高;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占施氮量的0.3%~44.6%.垄沟种植模式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最多,地膜覆盖处理次之,垄沟种植处理垄上土壤增加量远远高于沟内土壤.施氮量提高1倍,增加的残留硝态氮量平均提高了3倍多.提高小麦种植密度,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平均减小13.2 kg/hm2.由于种植密度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因此硝态氮残留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秸秆覆盖模式80~140 cm土层降低显著;地膜覆盖条件下高密与低密残留硝态氮的差异主要在深层;垄沟模式中,低密度种植硝态氮残留量在整个土壤剖面都高于高密度处理;而无覆盖条件下,残留硝态氮则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垄沟种植 秸秆覆盖 施氮量 小麦种植密度 残留硝态氮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残膜量对棉田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凤全 林涛 +6 位作者 王静 王亮 严昌荣 祖米来提.吐尔干 邓方宁 尔晨 汤秋香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5-405,共11页
【目的】为探讨滴灌条件下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在绿洲棉田设0 kg·hm^(-2)、225 kg·hm^(-2)、450 kg·hm^(-2)三种残膜量处理,于棉花播种前、收获后及盛铃期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 【目的】为探讨滴灌条件下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在绿洲棉田设0 kg·hm^(-2)、225 kg·hm^(-2)、450 kg·hm^(-2)三种残膜量处理,于棉花播种前、收获后及盛铃期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采用土钻法分层取0~40 cm的土壤,进行土壤盐分测定并比较分析不同处理间差异。【结果】结果表明,残膜降低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的均匀性,同时也导致棉田土壤盐分灌水后在各土层分布不均,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 0 kg·hm^(-2)残膜量处理随着时间推移土壤盐分在各个土层减少,而225 kg·hm^(-2)、450 kg·hm^(-2)处理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土层在灌水后第1天到灌水后第3天土壤盐分减少,但第5天的土壤盐分大于第3天,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从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土壤盐分分布可看出,0 kg·hm^(-2)残膜量处理均匀性最好,其次是450 kg·hm^(-2)处理,最后为225 kg·hm^(-2)处理。在棉花种植播种前、收获后,不同残膜量对土壤盐分平衡的影响为:250 kg·hm^(-2)>450 kg·hm^(-2)>0 kg·hm^(-2);在运移速度上,随着深度和残膜量的增加,耕作层的土壤更容易出现土壤盐分的富集现象。【结论】由此可以说明,残膜的存在会阻碍土壤盐分的向下运移,同时随着残膜量的增加,阻碍土壤盐分的运移程度不同,导致土壤盐分在地表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残留 盐分平衡 水盐运移 运移速率 富集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关键作业参数试验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松林 高爱民 +2 位作者 王波 戴飞 韩正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0-664,共5页
为提高弹齿式旱地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的拾净率,以起膜齿齿数、起膜齿入土深度、搂膜耙齿齿径和齿数为试验因素,拾净率为试验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对拾净率影响显著的因素——起膜齿齿数、起膜齿入土深度、搂... 为提高弹齿式旱地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的拾净率,以起膜齿齿数、起膜齿入土深度、搂膜耙齿齿径和齿数为试验因素,拾净率为试验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对拾净率影响显著的因素——起膜齿齿数、起膜齿入土深度、搂膜耙齿齿径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以确定残膜回收机最佳工作性能参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起膜齿齿数为4个,起膜齿入土深度为50 mm,前、中、后搂膜耙齿齿径分别为10、8和6 mm时,拾净率最高,为93.6%。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残膜拾净率为93.4%,远高于75%的标准,能满足残膜回收作业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回收机 全膜双垄沟 弹齿式 关键作业参数 正交试验 拾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参数优化及试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薛党勤 张朝阳 +1 位作者 王凤磊 侯书林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26,共7页
针对我国现阶段马铃薯残膜回收机具工作可靠性差,性能不稳定,残膜捡拾率和生产效率低的现状,该文选取机具前进速度,主动轴转速,输送链轴转速为优化变量,将残膜捡拾率和伤薯率作为响应指标,基于响应曲面分析法,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采用... 针对我国现阶段马铃薯残膜回收机具工作可靠性差,性能不稳定,残膜捡拾率和生产效率低的现状,该文选取机具前进速度,主动轴转速,输送链轴转速为优化变量,将残膜捡拾率和伤薯率作为响应指标,基于响应曲面分析法,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采用BBD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建立残膜捡拾率和伤薯率的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残膜捡拾率和伤薯率的主要原因。田间试验表明,当非交错排列的挑膜齿的横向数量为4根,纵向间距为300 mm,长度为130 mm,机具前进速度为3 km/h,主动轴转速为90 r/min,输送链轴转速为180 r/min时,残膜捡拾率与伤薯率分别为90.29%和4.72%,均达到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回收 响应曲面法 马铃薯 捡拾率 伤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质量指标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建林 梁学强 +5 位作者 运杰 戚国璋 李凤鸣 张怡 刘旭 邢硕 《农业工程》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基于农田残膜回收作业以及资源化再利用,在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质量指标体系设计中提出田间碎屑滞留量、有效回收物清洁率的概念,结合残膜收净率,提出3个约束指标以促进残膜回收机具技术进步和作业质量的提高,探索残膜回收作业质量的考核... 基于农田残膜回收作业以及资源化再利用,在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质量指标体系设计中提出田间碎屑滞留量、有效回收物清洁率的概念,结合残膜收净率,提出3个约束指标以促进残膜回收机具技术进步和作业质量的提高,探索残膜回收作业质量的考核方式。田间检测结果证明,地膜厚度是影响收净率和有效回收物清洁率的因子,膜厚对碎屑滞留量影响不大,碎屑滞留量与耐候期、回收时地膜的完整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残膜 质量指标 碎屑滞留量 清洁率 收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综述 被引量:11
13
作者 戚江涛 张涛 +1 位作者 蒋德莉 潘亮亮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9期153-155,共3页
地膜覆盖虽然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残膜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残膜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残膜 地膜覆盖 残膜回收机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残膜量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及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浩 王振华 +2 位作者 张金珠 李文昊 谷贞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解决绿洲区残膜污染,结合已有研究,根据农田残膜量与覆膜年限的关系,设计了9种残膜量处理(0、50、80、132、160、264、396、792、1320 kg·hm^-2),利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湿润锋运移距离、运移速率、累积蒸发... 为解决绿洲区残膜污染,结合已有研究,根据农田残膜量与覆膜年限的关系,设计了9种残膜量处理(0、50、80、132、160、264、396、792、1320 kg·hm^-2),利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湿润锋运移距离、运移速率、累积蒸发量、蒸发速率、土壤含水率进行监测分析并进行模型模拟,探究残膜量对土壤入渗和蒸发的影响以及模型模拟精度。结果表明:随着残膜量增加,湿润峰运移距离呈减小趋势,较CK减少2.76%~8.66%(P<0.05),0~5 h内的平均运移速率较CK减少0.4%~19.5%(P<0.05),总体呈幂函数降低趋势;随残膜量增加,累积蒸发量逐渐减小,较CK减少5.04%~38.92%(P<0.05),蒸发速率呈降低趋势,而随着蒸发时间增长,蒸发速率也呈幂函数降低趋势;各残膜处理0~1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比10~20 cm土层降低1.51%~3.08%(P<0.05),残膜破坏了土壤水分分布的均衡性。通过评价模型的结果显示,各处理拟合结果的决定系数R 2均大于0.988。随着残膜量的增加,RRMSE值出现差异,CRM值趋近0,CE值出现波动变化,模型拟合的结果呈现先变好后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残膜量 残膜分布 入渗速率 蒸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膜覆盖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翟勇全 魏雪 +2 位作者 付江鹏 马琨 贾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41-2051,共11页
【目的】研究全生物降解膜替代普通塑料膜对西北干旱农业区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两种膜的降解性能,以探究缓解中国西北地区玉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的方法。【方法】2019—2020年田间试验在宁夏平吉... 【目的】研究全生物降解膜替代普通塑料膜对西北干旱农业区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两种膜的降解性能,以探究缓解中国西北地区玉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的方法。【方法】2019—2020年田间试验在宁夏平吉堡农场进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覆膜材料)包括覆全生物降解膜(生物膜)、覆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对照,副因素(氮施用量)处理包括施氮0、120、240和360 kg/hm^(2),依次记为N0、N120、N240和N360。测定了玉米生长速率、产量和植株氮素利用效率,并分析了生物膜降解率。【结果】与不覆膜相比,覆生物膜两年后,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平均增加了10.82%,最大累积速率提高了0.034t/(hm^(2)·d),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提前了6.86天,吸氮量、氮肥回收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升了11.97%、31.47%和26.20%,且与普通地膜覆盖处理无显著差异。多曲线回归分析发现,生物膜和普通地膜处理下的玉米最大产量分别为1.42×10^(4)和1.43×10^(4) kg/hm^(2),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285.61和284.44 kg/hm^(2),两个覆膜处理间最大产量及其所需施氮量均无显著差异。在施氮240 kg/hm^(2)时,两种膜处理的玉米产量及计算的最高产量也无显著差异。生物膜的两年平均降解率为40.65%,普通地膜为2.17%。在N240处理下两个膜处理均达到最大产值和经济效益,生物膜与普通地膜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全生物降解膜覆盖在提升玉米产量、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方面与普通地膜覆盖效果相近,且实现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施氮量也均为240 kg/hm^(2)。虽然生物膜投入成本高于普通地膜,但省去了收集残膜的投入,因而总的经济效益与普通地膜相当。考虑生物降解膜的额外环境效益,推荐在西北干旱农业区以生物降解膜替代普通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生物降解膜 普通地膜 残膜降解率 干物质积累速率 氮素利用率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持”式顺向残膜捡拾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博 曹肆林 +4 位作者 卢勇涛 席永刚 王敏 营雨琨 郑士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2-258,共7页
针对现有残膜捡拾机构工作过程中土和杂物聚集在机组前进的方向造成的拥堵问题,为减小工作阻力,利用捡拾齿与土壤间阻力和弹簧拉力,设计了“张持”式顺向残膜捡拾机构,其包含摇臂装置和捡拾装置等装置仅在拖拉机拖拽下完成残膜捡拾,适... 针对现有残膜捡拾机构工作过程中土和杂物聚集在机组前进的方向造成的拥堵问题,为减小工作阻力,利用捡拾齿与土壤间阻力和弹簧拉力,设计了“张持”式顺向残膜捡拾机构,其包含摇臂装置和捡拾装置等装置仅在拖拉机拖拽下完成残膜捡拾,适应拖拉机前进速度。对捡拾齿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学分析,确定捡拾齿的直径为15 mm、周向排列数量14、轴向间距140 mm;通过分析捡拾齿闭合过程确定了轨道形状。田间试验表明,在机具作业速度5.15 km·h^-1、入土深度8.49 cm、张持距离7.61 cm时拾膜率达8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捡拾 机构设计 响应面试验 优化 田间试验 拾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番茄水热与光合速率对不同残膜量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卓然 马娟娟 +3 位作者 郑利剑 郭向红 张雯宇 陈金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7-242,共6页
为探明残膜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并为含残膜土壤建立番茄光合模型提供依据,研究共设置5个残膜量水平0 kg/hm^(2)(T1)、200 kg/hm^(2)(T2)、400 kg/hm^(2)(T3)、800 kg/hm^(2)(T4)、1600 kg/hm^(2)(T5)进行大棚小区试验并测定不同残膜... 为探明残膜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并为含残膜土壤建立番茄光合模型提供依据,研究共设置5个残膜量水平0 kg/hm^(2)(T1)、200 kg/hm^(2)(T2)、400 kg/hm^(2)(T3)、800 kg/hm^(2)(T4)、1600 kg/hm^(2)(T5)进行大棚小区试验并测定不同残膜水平下番茄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SPAD、含水率等参数,采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相关回归模型。在逐时尺度上,地温呈“S”型曲线变化,且地温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光合速率受残膜量影响较明显,各生育期内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残膜量为400~800 kg/hm^(2)时;完整生育期各处理叶片气孔导度表现为下降趋势,开花坐果期与成熟期200 kg/hm^(2)处理气孔导度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叶片SPAD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并在果实膨大期达到峰值。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SPAD、相对湿度、地温、平均含水率呈现显著相关性,残膜量与平均含水率显著相关。经通径分析,影响叶片光合速率的直接主导因素由大至小分别为气孔导度(0.671)、地温(0.198)、平均含水率(0.169),残膜主要依靠改变土壤含水率与地温间接影响光合速率。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土壤含残膜情况下间接因素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为全面认识残膜对作物生长影响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番茄 光合速率 残膜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残膜对棉花出苗率与土壤盐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珠 姚宝林 +2 位作者 李男 蔡桂香 韩其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1,共5页
为探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残膜对棉花出苗率和出苗期土壤盐分的影响规律,分别设置残膜量、灌水控制下限、土壤容重和灌溉水电导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作用强弱顺序为残膜量>灌溉水电导率>灌水... 为探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残膜对棉花出苗率和出苗期土壤盐分的影响规律,分别设置残膜量、灌水控制下限、土壤容重和灌溉水电导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作用强弱顺序为残膜量>灌溉水电导率>灌水控制下限>容重。土壤电导率随残膜量、灌溉水控制下限和灌溉水电导率增加而增加,随土壤容重增加而降低。增加残膜量和灌溉水电导率,土壤中Na^(+)、K+和Cl^(-)含量增加;增加残膜量和灌溉水量,土壤K^(+)、Ca^(2+)和SO4^(2-)含量增加,Mg^(2+)含量降低;随残膜量增加,HCO3-含量降低。土壤残膜和灌溉水电导率增加会导致棉花出苗率降低并加重土壤盐渍化程度,无残膜和有残膜棉花苗期微咸水灌溉电导率上限分别为3800μS/cm和2500μ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灌溉 土壤残膜 棉花出苗率 土壤电导率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膜回收机生产应用试验与跟踪考核 被引量:8
19
作者 杜友 郭智新 +1 位作者 徐振兴 张园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年第11期48-51,共4页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机械回收逐步成为残膜回收的主要方式。选择1FMJ—1400型耙齿式残膜回收机和1FMJ—1260型滚筒式残膜回收机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机型的拾净率、作业效率、作业成本、故障率。结果表明:1FMJ—1400型耙齿式...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机械回收逐步成为残膜回收的主要方式。选择1FMJ—1400型耙齿式残膜回收机和1FMJ—1260型滚筒式残膜回收机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机型的拾净率、作业效率、作业成本、故障率。结果表明:1FMJ—1400型耙齿式残膜捡拾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业质量和效率较高,作业成本和故障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实用性;1FMJ—1260型滚筒式残膜捡拾机工作原理可行,但故障率较高,堵塞问题较为严重,直接影响机具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结构设计有待提高。研究结果为残膜回收机的推广应用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回收机 对比试验 拾净率 作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膜对棉花产量及残膜回收率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逄子剑 刘昌文 +11 位作者 胡爱芝 龚举武 伍少明 李文颖 谢永磊 古丽娜尔·艾麦提江 朱明慧 热依汉古丽·托合提夏 周桂花 高欢欢 冯赞成 隋杰礼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32-37,共6页
为研究不同强度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及残膜回收的影响,在新疆喀什地区以BT101高强度地膜和PE传统地膜为试验材料,测试地膜覆盖棉花后的保温性、保墒性,对棉花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及不同时间地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棉花收获后的残膜回... 为研究不同强度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及残膜回收的影响,在新疆喀什地区以BT101高强度地膜和PE传统地膜为试验材料,测试地膜覆盖棉花后的保温性、保墒性,对棉花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及不同时间地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棉花收获后的残膜回收率。结果表明:BT101地膜与PE传统地膜具有相似的增温性和不同的保温性;BT101地膜较PE传统地膜的保温保墒性好,单株结铃数增加0.5个/株,单铃重增加0.5 g,籽棉产量增加600 kg/hm^(2),增幅高达9.2%;BT101地膜可以有效提高除草效果,在棉花覆膜180 d后,膜面保持完整,横向、纵向地膜最大拉伸负荷分别保持在2.5 N和1.0 N,机械回收率达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强度 地膜 棉花 产量 残膜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