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hysical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 from PEMA Acted on Metal Projectiles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金锁 杨作宾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7年第3期191-194,共4页
Electromagnetic armor is a new conceptual combat vehicle technology, which improves remarkably the defensive capability and maneuverability of vehicles. The authors present definitely to apply the electromagnetic theo... Electromagnetic armor is a new conceptual combat vehicle technology, which improves remarkably the defensive capability and maneuverability of vehicles. The authors present definitely to apply the electromagnetic theory to analyze the electromagnetic armor.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s, the experienced expression of projectile and the physical model of PEMA (passive electromagnetic armor) are obtained when electric current flows through the system, and a computer simulation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力学 电磁力 物力模式 模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2
作者 朱琳 钱陈之皓 +3 位作者 宫辉力 郭涛 李帅 叶淼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5,共13页
【目的】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中,传统机理数值模型在模拟复杂物理过程时存在建模精度低、不确定性等问题,机器学习模型则存在数据需求量大和可解释性差的不足。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PINNs)作为一种... 【目的】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中,传统机理数值模型在模拟复杂物理过程时存在建模精度低、不确定性等问题,机器学习模型则存在数据需求量大和可解释性差的不足。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PINNs)作为一种结合物理定律和机器学习的新方法,能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方法】首先,通过整理近四年文献,系统梳理机理数值模型、机器学习模型以及机理-学习耦合模型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领域的研究现状;其次,深入分析PINNs在该领域的最新应用;最后,阐述了PINNs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给出相关建议。【结果】研究发现,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领域,PINNs部分解决了数值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中存在的数据稀缺、可解释性差和泛化性不足的问题,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其在鲁棒性、自适应权重分配和初边界条件处理方面的问题,深入挖掘其潜力。【结论】在未来研究中,建议耦合生成式模型或强化学习等模型,减少因数据质量和噪声对模型的影响,提高PINNs的鲁棒性;使用自适应学习算法和动态权重平衡机制,平衡损失函数各项权重,使PINNs模型输出矩阵满足正交条件,提高PINNs模型的计算效率;综合实际情况,选择优化激活函数、约束方式等,使PINNs模型收敛速度更快,结果更为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数值模型 机器学习 耦合模型 地下水 水文地质 数值模拟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坝溃坝分析模拟方法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3
作者 王昆 杨修志 +3 位作者 王迪 赵得源 诸利一 张峥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6-1407,共12页
尾矿库溃坝致灾因素多、发生频次高、破坏性强,通过尾矿坝溃坝分析(Tailings Dam Breach Analysis,TDBA)模拟预测潜在溃坝事故释放泥流运移过程与淹没范围,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溃坝灾害负面影响。为提升TDBA过程规范性与结果可信度,从模拟... 尾矿库溃坝致灾因素多、发生频次高、破坏性强,通过尾矿坝溃坝分析(Tailings Dam Breach Analysis,TDBA)模拟预测潜在溃坝事故释放泥流运移过程与淹没范围,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溃坝灾害负面影响。为提升TDBA过程规范性与结果可信度,从模拟方法入手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物理相似模拟根据相似比尺设置可分为正态与变态模型,应平衡模型复杂性与实用性,模型砂选取依据和试验观测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不存在绝对准确的数值模拟方法,应重点研究模拟结果的工程应用价值;溃坝泥流分类体系尚不健全,应综合考虑泥流浓度、密度、级配组成等制定分类依据,据此选取适用的流变模型。TDBA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可为库区规划选址、加高扩容论证、防减灾措施布置等提供依据,助力实现“零伤亡、零危害”的尾矿库安全管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尾矿坝溃坝分析 物理相似模拟 数值模拟 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数值物理模拟方法与应用研究
4
作者 齐庆新 王守光 +7 位作者 王美美 崔春阳 刘化广 王嘉敏 穆鹏宇 朱小景 李海涛 许学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由于冲击地压现场试验危险性高、监测困难、难以控制触发机制等局限,建立有效的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是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针对冲击地压物理相似模拟,介绍了相似模拟实验材料的研发进展,在静力相似准则基础上发... 由于冲击地压现场试验危险性高、监测困难、难以控制触发机制等局限,建立有效的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是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针对冲击地压物理相似模拟,介绍了相似模拟实验材料的研发进展,在静力相似准则基础上发展了煤岩体动力相似准则,提出了惯性力相似条件,在此基础上开展材料研发和相似模型设计,研究表明:由高聚物、石英砂等组成的相似材料与煤岩动力破坏过程的强度和破坏模式等均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结合冲击地压应力波场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台,开展了波场传播诱冲过程相似模拟实验,发现应力波在顶底板间相互干涉、叠加,形成煤层槽波,应变场整体上也逐步汇聚在煤层,形成局部化带,最终导致冲击破坏。针对冲击地压数值模拟,介绍了有限元法等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离散元法等不连续变形模拟方法,以及连续介质力学-不连续变形耦合方法在冲击地压数值模拟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非线性有限元与不平衡力理论在研究冲击地压潜在风险中的应用前景,围绕煤岩体弹射的势动能瞬态转换力学机制,分别阐述了弹射前期高弹性能体形成、弹射中期岩体瞬间脆断和块体形成的非平衡条件、弹射后期块体运动的模拟思路。最后,介绍了近场动力学与有限元耦合模拟算法在模拟煤岩冲击地压连续-非连续转换中的初步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本研究有望为煤矿冲击地压模拟提供新思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物理相似模拟 动力相似准则 数值模拟 弹射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藏智能综合生产优化技术
5
作者 李勇 张立侠 +5 位作者 陈一航 胡丹丹 马瑞程 王舒 李茜瑶 刘达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691,共15页
针对目前闭环油藏管理中生产优化偏经验性、精度和效率较低、约束优化问题求解困难等问题,分析常用生产优化方法(模型)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一种兼顾效率和精度、综合考虑实时性与长期性、多种优化模型交互协同的水驱油藏智能综合生产优... 针对目前闭环油藏管理中生产优化偏经验性、精度和效率较低、约束优化问题求解困难等问题,分析常用生产优化方法(模型)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一种兼顾效率和精度、综合考虑实时性与长期性、多种优化模型交互协同的水驱油藏智能综合生产优化方法。该方法整合了油藏动态认识、简化物理模型和油藏数值模型等多种优化方法(模型),将不同模型的结果和认识相互耦合,以加速模型构建与拟合。采用现场实例对该方法进行解释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应用场景,存在不同的最佳生产优化模型,简化物理模型更适用于短期实时优化,基于模拟器的代理优化和流线模拟优化方法更适用于长期优化策略的制定,二者均需在油藏工程视角的合理约束下进行优化才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优化 油藏管理 简化物理模型 代理优化 流线模拟 数值模拟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恐慌情绪的地铁站水侵应急疏散仿真研究
6
作者 李锐 蔚玉 +2 位作者 左精力 雷斌 林湫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91-2802,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城市洪涝灾害日益频繁,地铁站水侵事件易并发其他灾害,极易引发恐慌情绪。为研究地铁站水侵事件下恐慌情绪作用对乘客疏散效率的影响,在水侵场景下考虑乘客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描述恐慌情绪的产生、传播及衰减过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城市洪涝灾害日益频繁,地铁站水侵事件易并发其他灾害,极易引发恐慌情绪。为研究地铁站水侵事件下恐慌情绪作用对乘客疏散效率的影响,在水侵场景下考虑乘客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描述恐慌情绪的产生、传播及衰减过程,其中通过水侵下的体力消耗刻画乘客生理状态对情绪反应的作用及身体疲劳影响,构建水侵场景下多模型耦合的个性化恐慌情绪动态模型,基于恐慌情绪和身体疲劳因素的影响改进原始社会力模型,使其更符合乘客疏散时的速度变化。通过AnyLogic软件模拟地铁站水侵事件下的乘客疏散过程,研究模型参数的权重系数、恐慌情绪作用等对乘客疏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侵等级下疏散时,情绪认知影响权重α取值为0.3~0.7,乘客整体疏散效率较高;随着水侵等级增加,乘客整体疏散难度增大,情绪体验的恐慌情绪对乘客整体疏散时间的影响作用增加;考虑恐慌情绪作用使乘客整体疏散时间缩短58 s,恐慌情绪影响下考虑身体疲劳作用使乘客整体疏散时间增加18 s;水侵等级对感染状态乘客数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因在拐角、出口处等位置拥堵而引起恐慌情绪大范围传播。仿真结果可为地铁站内乘客疏散应急预案和救援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侵应急疏散 恐慌情绪 身体疲劳 社会力模型 AnyLogic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物理数据驱动的油藏地质体CO_(2)利用与封存代理模型研究
7
作者 芮振华 邓海洋 胡婷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已成为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CO_(2)利用与封存协同优化通常依赖大量的组分正演模拟,但三维高分辨率模型计算成本高昂,限制其广泛应用。基于混合物理数据驱动的GPSNe...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已成为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CO_(2)利用与封存协同优化通常依赖大量的组分正演模拟,但三维高分辨率模型计算成本高昂,限制其广泛应用。基于混合物理数据驱动的GPSNet模型以其高效的计算效率已成为一种理想的代理模型,然而现有的GPSNet模型难以准确捕获复杂的相行为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专用于组分模拟的comp-GPSNet模型,通过标准失配最小化方法和基于伴随的梯度优化算法对comp-GPSNet模型进行训练,以拟合从高分辨率模拟中获取的井响应数据。将训练后的模型应用到PUNQ-S3油藏中,全面评估复杂条件下comp-GPSNet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comp-GPSNet模型在单井和区块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精度,CO_(2)利用率和封存率的预测误差分别为0.16%和3.13%。该模型为CO_(2)利用与封存协同优化提供了一个稳健的代理框架,以推动油田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mp-GPSNet 混合物理数据驱动 代理模型 组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潮急流跨海桥梁基础局部冲刷研究
8
作者 李有为 肖苡辀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2,共9页
跨海桥梁基础冲刷问题极为复杂,探究各个建设阶段中的床面冲刷情况,对于预防桥梁由于冲刷造成的损坏至关重要。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在建)南航道桥主墩基础为例,针对桩基施工与承台施工的不同阶段,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原... 跨海桥梁基础冲刷问题极为复杂,探究各个建设阶段中的床面冲刷情况,对于预防桥梁由于冲刷造成的损坏至关重要。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在建)南航道桥主墩基础为例,针对桩基施工与承台施工的不同阶段,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原位测量3种手段进行桥梁基础局部冲刷的研究,分析了各阶段的冲刷特性和水力特性。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测测量数据基本吻合;桩基施工阶段期间,粉砂层已被冲刷掉,当前泥面主要由更难以被冲刷的淤泥质土构成;在大桥基础冲刷过程中,70%的冲刷深度出现在冲刷初期的30%时间内;围堰减小了床面切应力的整体变化范围,降低了周边水流流速,并在迎水面和背水面形成了淤积区;围堰安装后,预测将进一步冲刷4 m,使冲刷深度和范围增加约30%,这将超出桩基设计的冲刷深度,影响其承载能力,需采取预防或保护措施以免受进一步冲刷。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跨海大桥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急流 跨海桥梁基础 局部冲刷 物理模型 数值模拟 原位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栖息地研究
9
作者 陈俊霖 张胜茂 +4 位作者 崔雪森 唐峰华 李家胜 赵国庆 韩海斌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为分析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潜在栖息地分布与海洋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根据2016年印度洋灯光围网捕捞生产数据,使用1/4°×1/4°与1/12°×1/12°两种经纬度分辨率的同源卫星遥感数据... 为分析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潜在栖息地分布与海洋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根据2016年印度洋灯光围网捕捞生产数据,使用1/4°×1/4°与1/12°×1/12°两种经纬度分辨率的同源卫星遥感数据,包括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海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混合层厚度(mixed layer thickness,MLT)、纬向风速(zonal wind velocity,ZWV)、经向风速(meridional wind velocity,MWV)等环境参数,构造最大熵模型,并对比了结果。根据模型评估结果,择优分析了较高分辨率模型(1/12°×1/12°分辨率模型,higher resolution model,HRM)的结果,并分析了鸢乌贼潜在栖息地月间变化规律,选择每月贡献率排名前三的环境因子,筛选出关键影响因子及其最适范围。结果显示:1)两种分辨率的最大熵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大于0.95;2)对比较低分辨率模型(1/4°×1/4°分辨率模型,lower resolution model,LRM)与HRM两种分辨率的模型,发现二者模拟鸢乌贼分布的范围差距较大,某些月份环境因子贡献率差值较大;3)5月鸢乌贼栖息地分布最广,为54°~68°E、8°~18°N;9月分布区域最为集中,仅为60°~61°E、15°~17°N;其他月份分布较为平均,都在56°~64°E、12°~18°N范围;4)SST为长期关键因子,MLT为周期性的显著关键因子,SSH与SSS为周期性关键因子。研究表明,最大熵模型适用于分析鸢乌贼栖息地的分布,能得出栖息地各月份环境因子的重要程度与最适范围,研究结果可为渔船作业范围与渔业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印度洋 鸢乌贼 栖息地模拟 最大熵模型 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拟物算法的脐带缆截面布局多目标优化设计
10
作者 田庚 杨志勋 +3 位作者 殷旭 阎军 范志瑞 史冬岩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8-335,共8页
为了实现包含多种功能构件的脐带缆截面快速布局,同时保证布局后截面整体性能良好,本文综合考虑紧凑性、平衡性和热源分散性,基于主要目标法建立脐带缆截面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构建对应的物理模型并使用拟物算法结合拟人跳坑策略对脐... 为了实现包含多种功能构件的脐带缆截面快速布局,同时保证布局后截面整体性能良好,本文综合考虑紧凑性、平衡性和热源分散性,基于主要目标法建立脐带缆截面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构建对应的物理模型并使用拟物算法结合拟人跳坑策略对脐带缆截面进行布局设计,得到了3种代表性布局方案。通过有限元仿真进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拟物算法优化后的截面布局在紧凑性和平衡性上有显著提升,通过该方法可以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截面布局形式,能够避免依赖长期经验进行设计的不确定性,有效提高了脐带缆结构设计效率,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缆 截面布局 多目标 物理模型 拟物下降 拟人跳坑 数值仿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力学的柔性作物茎秆计算机可视化仿真
11
作者 易文龙 魏春华 +1 位作者 张训胜 程香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290,共7页
作物茎秆在生长期易发生弯曲变形,给计算机可视化仿真带来挑战。采用微分分析方法,探究茎秆物理应力应变关系,提出柔性茎秆可视化仿真方法。首先建立拉伸、弯曲、剪切和扭转载荷下的茎秆力学模型;其次构建基于半边结构和曲面造型的几何... 作物茎秆在生长期易发生弯曲变形,给计算机可视化仿真带来挑战。采用微分分析方法,探究茎秆物理应力应变关系,提出柔性茎秆可视化仿真方法。首先建立拉伸、弯曲、剪切和扭转载荷下的茎秆力学模型;其次构建基于半边结构和曲面造型的几何模型;最后采用C++和OpenGL实现可视化仿真。实验分析不同品种茎秆弯曲应力应变,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准确模拟茎秆形变过程,基于物理力学的模型可确保弯曲仿真精度,为选育抗倒伏品种提供新型信息化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建模 物理力学 应力应变 计算机仿真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模型的压电双晶片执行器非线性建模及验证
12
作者 彭洪涛 凌杰 +1 位作者 李成刚 朱玉川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7,共6页
针对压电双晶片执行器的非线性建模问题,根据Hammerstein结构原理,将执行器系统线性动态模块与非线性静态模块串联,提出了基于Jiles-Atherton模型的压电双晶片建模及参数辨识方法,并结合有限元数值仿真和试验测试对比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针对压电双晶片执行器的非线性建模问题,根据Hammerstein结构原理,将执行器系统线性动态模块与非线性静态模块串联,提出了基于Jiles-Atherton模型的压电双晶片建模及参数辨识方法,并结合有限元数值仿真和试验测试对比分析模型的准确性。静/动态对比结果显示,理论模型、有限元仿真及试验测试迟滞非线性分别为18.1%,17.9%,19.3%,理论模型、有限元仿真与试验测试的阶跃响应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5.2%和4.1%,表明建模方法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双晶片 迟滞非线性 Hammerstein结构 物理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织物三维仿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作者 马婉清 柯宝珠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4,共5页
系统介绍针织物三维模拟技术及其发展历史,总结传统针织物三维仿真的线圈模型、纱线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发展。从针织物的三维仿真模拟和在3D服装设计软件中的发展两个方面,阐述针织物三维模拟技术的研究历程。分析研究者在提高针织物三维... 系统介绍针织物三维模拟技术及其发展历史,总结传统针织物三维仿真的线圈模型、纱线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发展。从针织物的三维仿真模拟和在3D服装设计软件中的发展两个方面,阐述针织物三维模拟技术的研究历程。分析研究者在提高针织物三维仿真的外观效果上进行的研究和当前针织物在3D服装设计软件中的应用发展;根据当前虚拟服装的发展进程,总结三维模拟技术现有成果的优势和不足。分析认为该技术在未来会朝着仿真种类多样性和3D服装设计软件适用性两个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物 三维仿真 线圈模型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弹性参数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综述
14
作者 杨晓斌 陈君青 +6 位作者 张潇 王玉莹 火勋港 姜福杰 庞宏 施砍园 冉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0-653,共24页
页岩油气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一种重要类型,蕴藏着巨大的勘探潜力。可压性对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弹性参数是衡量页岩可压性的核心参数。综述了国内外页岩弹性参数研究取得的进展,分析了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研究表明... 页岩油气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一种重要类型,蕴藏着巨大的勘探潜力。可压性对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弹性参数是衡量页岩可压性的核心参数。综述了国内外页岩弹性参数研究取得的进展,分析了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研究表明:①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多样,有压缩法、超声波测量法、纳米压痕法和声波测井法等实验测量法,及数字岩心计算法、等效介质理论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法等理论计算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优选。②实验测量法精度较高,但受采样率和实验条件的影响。声波测井法求取的弹性参数是连续动态的,可以反映瞬时加载下的力学性质,但与真实地层长时间静载荷有一定的差别。物理模型理论计算法虽然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需要输入参数较多,方程复杂,实用性较差,且对非主要因素有过多的忽略或假定。分子动力学模拟虽然能够简单、方便地模拟多种矿物组成复合材料的弹性参数,但与实际的地质模型仍有差别,由于实际地下环境复杂多变、难以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值有一定的区别。③页岩弹性参数主要受到矿物组分、天然裂缝、围压、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有机质特征、赋存流体性质、试样尺寸、层理和地应力差异等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未来研究需要在定量关系、多尺度和复杂地质环境方面开发先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法 物理模型理论计算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法 测量方法 弹性参数 页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液压挖掘机电液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鹏 师建鹏 +3 位作者 郄永军 姜良志 秦合营 王梦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为解决全电控大型液压挖掘机控制系统现场试验困难、复现性差等问题,并为控制策略的验证提供测试平台,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半物理仿真系统。首先,在AMESim中建立挖掘机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及机械系统的整机模型。其次,针对AMESim模型中刚性... 为解决全电控大型液压挖掘机控制系统现场试验困难、复现性差等问题,并为控制策略的验证提供测试平台,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半物理仿真系统。首先,在AMESim中建立挖掘机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及机械系统的整机模型。其次,针对AMESim模型中刚性方程和隐式变量多等因素导致的实时性差等问题,对系统进行简化处理,同时保证模型的准确性与实时性。之后,将AMESim模型封装成实时FMU并加载至dSPACE硬件系统,在Simulink中进行控制器输入输出及CAN通信系统建模,同时实现控制器的硬件在环。最后,基于Unity开发了三维实时可视化平台,通过MAPort接口与dSPACE硬件系统通讯,可直观显示三维虚拟化挖掘机作业场景与过程,提升了人机交互效果。以某超大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简化之后仿真求解速度提升10倍以上,且相对于非简化模型,仿真结果偏差小于5%,验证了该半物理仿真系统的实时性、准确性及人机交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控挖掘机 半物理仿真 整机模型 FMI/FMU 三维实时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绵高速双岔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及桥墩冲击特性研究
16
作者 邱恩喜 张洪铭 +4 位作者 田礼勇 杨朝栋 钟昌茂 刘君 熊小田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0-606,共17页
双岔沟泥石流沟地处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该沟于1982年爆发过大型泥石流,并在2011~2013年每年夏季爆发过泥石流,大量泥石流堆积物顺沟而下,堵塞道路及河道,对国道G247、沟口村民及九绵高速(九寨沟—绵阳高速)造成威胁。对此,基于现场调... 双岔沟泥石流沟地处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该沟于1982年爆发过大型泥石流,并在2011~2013年每年夏季爆发过泥石流,大量泥石流堆积物顺沟而下,堵塞道路及河道,对国道G247、沟口村民及九绵高速(九寨沟—绵阳高速)造成威胁。对此,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及无人机航拍数据,笔者等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及致灾机理进行分析,并对治理措施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该沟泥石流容重为1.39~1.67 t/m^(3),洪峰流量为42.6~112.7 m^(3)/s,属于稀性泥石流。泥石流运动演化数值模拟表明,在10年一遇流量情况下,泥石流启动后于800~1000 s时段内将通过双岔沟大桥并可能对桥墩造成冲击,此时泥石流流速为4.15 m/s,1200 s后泥石流到达堆积区,对沟口建筑及河道造成威胁。物理模型试验表明在堆积区泥石流流速随运动距离增加而减小,对桥墩的冲击力在桥墩底部最大,并随高度及桥墩与沟口距离增加而下降,特别是前者下降幅度较大;泥石流遇到桥墩后被分成左右两股快速向桥墩侧后方扩张,泥石流冲出物不仅对桥墩形成冲击力还会堆积在桥墩附近对桥墩造成横向压力。流固耦合分析表明,泥石流洪峰通过桥墩过程中,泥石流流体将出现“爬高”现象,首先接触到泥石流龙头的桥墩基底将产生最大压强115.0 kPa,随后压强呈“半椭圆环”状分布顺桥墩竖直向上传递,桥墩最大主应力为0.75 MPa,受此影响在桥梁顶端将产生位移约0.2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武县 泥石流 运动特征 物理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致灾特性 桥墩冲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与虚拟联合仿真的燃气轮机控制系统软硬件一体化验证方法研究
17
作者 李俊昆 谢瑾瑜 +6 位作者 章旋 白涛 沈新军 王金建 王伏忠 蔡喜冬 赵瑜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4,共10页
为实现燃气轮机控制系统组态软件和硬件平台的仿真验证,开展基于实时与虚拟的联合仿真方法研究。采用实时仿真机、信号调理装置、故障注入装置构建实时仿真硬件平台,并基于多域物理建模方法建立考虑热浸效应、容积效应、转动惯性等动态... 为实现燃气轮机控制系统组态软件和硬件平台的仿真验证,开展基于实时与虚拟的联合仿真方法研究。采用实时仿真机、信号调理装置、故障注入装置构建实时仿真硬件平台,并基于多域物理建模方法建立考虑热浸效应、容积效应、转动惯性等动态因素的燃气轮机及燃料系统精细化仿真模型;采用控制系统虚拟控制器构建虚拟仿真环境,并基于逻辑建模方法构建润滑油系统、电气系统等辅助系统仿真模型;利用硬接线、通信等方式进行实时仿真平台、虚拟仿真平台和控制系统硬件平台之间的信号交互,实现联合仿真运行。结果表明:采用实时与虚拟的联合仿真方法,既可以为燃气轮机控制系统组态软件提供包含全链路要素的轻量化仿真环境,实现控制逻辑功能和性能测试;又能够为控制系统硬件平台提供带燃气轮机运行工况的验证环境,实现燃气轮机多运行场景下的控制系统硬件功能和性能测试。该研究成果可用于燃气轮机控制系统软硬件一体化验证,支撑自主燃气轮机国产化控制系统研制和在役机组控制系统国产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控制系统验证 实时仿真 虚拟仿真 多域物理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实物仿真的雷达抗干扰性能测试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李亚南 韩壮志 +1 位作者 王凯 刘得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如何科学、客观地衡量雷达抗干扰能力,不仅是新型雷达装备设计改进的前提,更是雷达日常运用、维修保障、电子战仿真分析的重要保证。该文针对目前雷达抗干扰性能测试指标种类繁多、外场测试条件难以控制且代价高昂等问题,选取了合适的... 如何科学、客观地衡量雷达抗干扰能力,不仅是新型雷达装备设计改进的前提,更是雷达日常运用、维修保障、电子战仿真分析的重要保证。该文针对目前雷达抗干扰性能测试指标种类繁多、外场测试条件难以控制且代价高昂等问题,选取了合适的抗干扰性能指标模型,设计了基于开放空间的半实物辐射式指标测试仿真实验方案。通过雷达仿真模型与硬件设备相结合,利用火控雷达抗有源干扰性能测试信号源,构建了一套逼真的雷达抗干扰仿真测试系统来获取大量的实验数据,提高了对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分析与测试水平,提升了日常训练水平和保障能力,对雷达装备研制和作战效能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抗干扰 有源干扰 半实物仿真 指标模型 评估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环境下的活动线缆物理特性模型求解技术
19
作者 杨拥军 庄小帅 +4 位作者 魏天翼 杨嘉彬 罗建超 葛长健 康云川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5-563,共9页
机载卫星转动平台上活动线缆的可靠性,决定了转动平台的可靠性。通过在虚拟环境下对转动平台上活动线缆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能够提前发现活动线缆布线设计问题,进而保证了转动平台的可靠性。活动线缆物理特性模型的高精度和高效率求解,... 机载卫星转动平台上活动线缆的可靠性,决定了转动平台的可靠性。通过在虚拟环境下对转动平台上活动线缆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能够提前发现活动线缆布线设计问题,进而保证了转动平台的可靠性。活动线缆物理特性模型的高精度和高效率求解,是模拟活动线缆运动的前提和关键。现有的活动线缆物理特性模型求解技术主要基于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而现有的L-M算法初始解的设定依赖于经验,且阻尼系数的更新固定不变,导致解的精度不高且求解效率低下。为此,基于活动线缆几何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悬链线方程的初始解生成方法和一种自适应的阻尼系数更新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L-M算法。通过搭建活动线缆仿真实验平台,验证了该算法在求解精度和求解效率方面均优于现有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线缆 物理特性模型 运动仿真 悬链线理论 自适应阻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水式电站对下游水动力与鱼类洄游适宜度的影响及其优化
20
作者 贺蔚 王海洋 +3 位作者 李国岭 徐江涛 周武 熊强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以西南大渡河上某水电站为例,构建了水电站下游干支流三维水动力-鱼类洄游适宜度模型,并采用物理模型进行率定,解析了电站泄水时的干支流水力特性和鱼类洄游适宜度,探讨了不同来流流量和发电流量的影响效应;针对支流鱼类洄游适宜度较差... 以西南大渡河上某水电站为例,构建了水电站下游干支流三维水动力-鱼类洄游适宜度模型,并采用物理模型进行率定,解析了电站泄水时的干支流水力特性和鱼类洄游适宜度,探讨了不同来流流量和发电流量的影响效应;针对支流鱼类洄游适宜度较差的区域,评估了不同导流墙布置方式对鱼类洄游适宜度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水电站支流泄水会显著影响水动力条件,下游较大区域流速和水深随之增加,鱼类洄游适宜度总体减小,随着支流来流流量和发电流量的增加,上述影响进一步扩大;干支流汇口水动力条件受电站运行的影响最大,支流来流流量459 m^(3)/s、电站发电流量535.0 m^(3)/s时(常规运行工况C_(3)),汇口附近距左岸1/6河宽区域鱼类洄游适宜度仅为0.11;按方案7设置导流墙,整体流速更加均匀,高流速和回流区减小,可使鱼类洄游条件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式电站 河道干支流 水动力 鱼类洄游适宜度 数值模拟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