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中高考:科学质疑与伦理追问 被引量:2
1
作者 熊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94,共17页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体育在中考“提分”及纳为高考必考科目)呈现较为严重的学理偏差与伦理困境,其影响广泛、深入,不仅关乎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基本理论命题,还涉及教育-人才评价体系的解构,乃至对社会价值基础形成冲击,但体育、...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体育在中考“提分”及纳为高考必考科目)呈现较为严重的学理偏差与伦理困境,其影响广泛、深入,不仅关乎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基本理论命题,还涉及教育-人才评价体系的解构,乃至对社会价值基础形成冲击,但体育、教育及哲学-伦理学界对此还缺乏关注和反思。基于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参照,对体育中高考改革的相关取向予以质疑与追问,认为:(1)体育中高考改革存在外、内在的“科学误植”,二者分别基于其他学科的外在参照,以及体育评价的内在效度。从学科参照来看,体育主要指向基础-保障性需求及个体-自我发展,“文化”科目则更多关涉提高-发展性需求及社会功利-基本发展,对他们评价的区分性与刚性也相应不同;从评价效度来看,体育考试主要体现为非必需、专门性的运动能力,难以表征“体育”与“健康”。(2)体育中高考改革面临宏、微观的伦理困境,二者分别涉及教育-社会价值危机,以及个体-操作性公平问题,其根源为体育-运动能力与“文化”科目之间的内在龃龉。(3)对体育中高考改革重新认识和定位,应澄清对学生全面发展及“体育发展”的误读,防止不同评价体系的误用,以及需在权宜之计与长期方略之间保持张力。其考量要点如:体育发展(权)作为主要指向个体发展的权利,是否应赋予其升学的强制性;体育是否作为国外“中高考”必考科目;体育考试所假定关联的健康、运动能力等因素,能否作为受教育权的限制或区分因素;当基于事理、权宜的意义推行体育中考,其是作为“水平考”还是“区分考”,以及其能否泛化到其他学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中考 体育高考 伦理 教育公平 全面发展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女普高升学机会如何影响母亲多孩生育行为?——基于中考分流的制度背景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和军 彭聪聪 张永梅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60,共1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然而现行的中考分流制度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不足却可能加重家庭教育焦虑、推高教育成本、导致育龄女性不愿或不敢多生。从理论视角分析子女普高升学机会与母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然而现行的中考分流制度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不足却可能加重家庭教育焦虑、推高教育成本、导致育龄女性不愿或不敢多生。从理论视角分析子女普高升学机会与母亲多孩生育行为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基于CFPS2016、2018、2020三年的面板数据,使用OLS回归模型估计中考分流背景下,子女普高升学机会对母亲多孩生育行为的影响,为识别教育压力对多孩生育的影响提供了微观证据。实证结果表明,普高升学机会提高有利于多孩生育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部地区,普高升学机会提高对多孩生育水平提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中低收入阶层、中低教育水平阶层、中部地区女性的再生育行为更容易受到普高升学机会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中考分流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通过改变教育支出的方式作用于育龄女性多孩生育行为。研究结果为理解教育压力与生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对于推进教育与生育领域联动改革、提高生育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分流 普高升学机会 教育成本 多孩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语境下“补偿性体能”的辨误与再定位
3
作者 郭江浩 熊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5,共7页
新课标语境下,补偿性体能作为一个非官方概念被引入学校体育,引发了诸多认识误区和操作误差,且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系列负面影响,需要及时澄清并予以纾解。研究认为,当前的补偿性体能并非官方确证的权威概念,从其定义来看,存在... 新课标语境下,补偿性体能作为一个非官方概念被引入学校体育,引发了诸多认识误区和操作误差,且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系列负面影响,需要及时澄清并予以纾解。研究认为,当前的补偿性体能并非官方确证的权威概念,从其定义来看,存在语义前后矛盾、表述冗余、缺乏一致性以及上下位概念重复等问题;补偿性体能练习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形成了健康说、均衡说、独立说、考试说4种操作误差,其分别表征为:误将健康作为体能练习的“提高-发展”性主导目标,不当追求心率强度的平均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能练习游离和割裂于运动技术教学,以及体能练习内容与体育中考过度关联、捆绑。相关误差的产生从根源上可归因为对健康第一的误读,包括对“第一”的取义与运动强度的追求均存在偏颇。基于学校体育的健康追求、人文价值及内在规定的三维分析框架,对补偿性体能引入学校体育予以再定位:警惕假借健康之名复归生物体育观,区分且兼顾体育课的不同运动强度类型,谨防补偿性体能练习与体育中考不当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能 补偿性体能 运动强度 体育中考 体育课 学校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受教育状况及升学考试政策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琛 孙志军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8,共17页
我国要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除了要重点关注欠发达地区的人群外,随迁子女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之一。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1-2018年的数据,描述了我国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受教育机会的现实状况和变化趋势,并基于各省... 我国要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除了要重点关注欠发达地区的人群外,随迁子女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之一。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1-2018年的数据,描述了我国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受教育机会的现实状况和变化趋势,并基于各省份升学考试政策开放程度的差异,采用双重差分设计分析了不同政策的影响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随迁子女的高中阶段受教育机会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升学考试政策实施后,随迁子女的高中入学率有所增加,但增长趋势逐渐趋于平缓;更加开放的升学考试政策对增加他们的高中受教育机会有显著正向影响,跨省流动、女性、低收入家庭的随迁子女对政策门槛的敏感性更高。与户籍捆绑的初中后升学政策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以适应随迁子女流动造成的高中阶段教育需求的空间布局变化,从而促进我国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子女 高中阶段教育 升学考试政策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感受到的学校体育是什么样子:一项对“双一流”大学学生长达3年的追踪调查
5
作者 尚力沛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从学生视角来审视他们感受到的学校体育,研究文本来自对“双一流”大学大一学生关于“中小学学校体育经历”体育作业长达3年的追踪调查。从归纳出学生感受到的体育中考、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上的学段差异、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看法、学... 从学生视角来审视他们感受到的学校体育,研究文本来自对“双一流”大学大一学生关于“中小学学校体育经历”体育作业长达3年的追踪调查。从归纳出学生感受到的体育中考、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上的学段差异、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看法、学生参与体育获得的情感体验、学生学校体育参与中的家庭因素等5个方面来具体呈现学生感受到的学校体育,总结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从初中学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改革的建议、协调学生体育运动与学业间的矛盾及关系、整体性聚焦与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质量、体育教育者要重视及实现体育教育活动的情感育人价值、建构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等5个方面提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点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青少年学生 体育中考 体育课 体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三年陕西中考生物学试题难度水平比较及教学启示
6
作者 赵书 黑花艳 张史玲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69,共4页
通过构建试题难度水平模型,对近三年陕西省中考生物学试题的深入分析比较,发现试题难度水平逐年提升的根本原因有:题目信息长度、试题呈现形式、规范作答要求、分值分配情况、情境新颖程度、概念考查层次、概念考查数量、考查目标水平... 通过构建试题难度水平模型,对近三年陕西省中考生物学试题的深入分析比较,发现试题难度水平逐年提升的根本原因有:题目信息长度、试题呈现形式、规范作答要求、分值分配情况、情境新颖程度、概念考查层次、概念考查数量、考查目标水平、解题思维环节九个因素。启示教学中要强化题干信息的获取和深入理解、强化重要概念的生成与自主构建、强化生活实践的整合与迁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题难度 水平模型 教学启示 生物学试题 陕西中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道高考题引出教材中的5种生物学研究技术及相关科学史
7
作者 马腾禹 马健超 杜亚利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96,共3页
高考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2024年全国甲卷第30题的剖析,引出生物学实验研究的5种技术与方法的介绍。启发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史的阅读学习科学史当中涉及的科学研究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 生物学研究技术与方法 生物科学史 高考试题 高中生物学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的现实困囿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董国永 杜鹏宇 +1 位作者 崔耀民 黄爱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体育中考作为当前我国一项国家层面的体育考试,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同时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参照... 体育中考作为当前我国一项国家层面的体育考试,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同时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参照,发现其存在考试目的偏离课标要求、考试内容与实践脱节、计分办法科学性不足、过程性评价形式化及特殊考生处理办法僵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通过凝聚价值认同、优化评价内容、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及健全管理和保障机制等路径纾解现实困囿,进而推进体育中考的科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中考 学业评价 新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考普职分流:何以定分止争 被引量:5
9
作者 戴成林 赵晓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保持合理的普职比例,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考察我国初中后普职分流政策演进史可以发现: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是改革开放后吸取教育改革教训而制定的,后经历了我国经济与就业市...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保持合理的普职比例,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考察我国初中后普职分流政策演进史可以发现: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是改革开放后吸取教育改革教训而制定的,后经历了我国经济与就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大学扩招等各种考验,但是近年来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普职比例、分流时间和分流功效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从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出发,未来初中后普职分流改革应因地制宜调整普职比例,适当延后普职分流时间;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在高中阶段教育完善“分流-交流”机制,拓宽中职考试升学通道;加大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增大校内分流可能性;在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中充分考虑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 普职分流 高中教育多样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资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十年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希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3,共7页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是一场全国范围的立体式、系统性重大教育改革,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高考改革十周年之际,系统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新高考的后续发展与完善及深刻认识中国...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是一场全国范围的立体式、系统性重大教育改革,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高考改革十周年之际,系统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新高考的后续发展与完善及深刻认识中国高考现代化命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轮新高考改革是此前系列高考改革探索的迭代升级与高中新课改的逻辑推进。高中学考科目被纳入高校招生评价,具有与高考科目类似的选拔属性,本质上等同于高考科目。十年新高考改革实践再度表明,高中毕业考试与高校招生选拔考试必须分开举行;不宜过度批判考试科目的统一性、过度强调考试科目的选择性。想要将综合素质纳入统一高考招生评价,需以赋予高校一定招生自主权为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高中学考 综合素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考体育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长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99,共7页
中考体育政策执行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中考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中考体育政策的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政策有效推行不畅、机构运行效果滞后、目标认知偏差... 中考体育政策执行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中考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中考体育政策的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政策有效推行不畅、机构运行效果滞后、目标认知偏差和外界阻力较大等都是阻滞中考体育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提出中考体育政策执行的路径:强化政策制定体系,保证政策科学合理;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发挥多元协同作用;激发群体主动性,满足群体利益需求;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提升宣传保障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体育 政策执行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史密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十年政策执行分析与优化调整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若玲 罗青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6,共7页
新高考改革实施已十年,其政策的初始目标为释放选择权、推动教学变革、转变评价录取方式,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较好。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释放选择权”机械性执行、“推行走班教学”选择性执行、“实施多元评价”... 新高考改革实施已十年,其政策的初始目标为释放选择权、推动教学变革、转变评价录取方式,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较好。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释放选择权”机械性执行、“推行走班教学”选择性执行、“实施多元评价”象征性执行等问题。为推动下一阶段新高考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地,需要从政策的前期准备、执行主体和改革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考试招生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十年 高校招生制度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录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而高质量的中考分流:价值向度、实践样态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继平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追求公平而高质量的中考分流,应坚持按教育“内适”规律、“外适”规律和“个适”规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用合适的高质量教育塑造合适的人,让不同的学生流向不同的高质量学校,使每个独特的天性都得到自由生长。由于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及... 追求公平而高质量的中考分流,应坚持按教育“内适”规律、“外适”规律和“个适”规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用合适的高质量教育塑造合适的人,让不同的学生流向不同的高质量学校,使每个独特的天性都得到自由生长。由于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及“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参差不齐,中考分流的适应性不强,成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分化、中产以上家庭子女与中产以下家庭子女学业分化学业分化、优生与差生分化的“催化剂”,成为不同受教育者机会不均、地位悬殊、能力分化的“助燃剂”,成为天性教育的梗阻。坚持教育分流政策,实现公平而高质量的中考分流,必须因情、因地、因人制宜,建立普职平等的发展机制、需求导向的调节机制和减负增效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高质量 中考分流 教育规律 “双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促进了大学新生适应吗?——新高考政策认同对大学新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旦 余秀兰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共11页
始于2014年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把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立交桥”作为改革总体目标之一,致力于通过改革促进教育衔接。大学新生的适应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转换衔接的重要表征。为此,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构建新高考政策认同与专业适应性间... 始于2014年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把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立交桥”作为改革总体目标之一,致力于通过改革促进教育衔接。大学新生的适应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转换衔接的重要表征。为此,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构建新高考政策认同与专业适应性间的中介关系模型,探究新高考政策认同对专业适应性的影响机制,从大学新生适应的视角,来考察新高考政策对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的作用,进而评估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实施成效。研究发现:在新高考政策下,经历新高考的大学新生的专业适应性情况良好;总体而言,新高考政策认同对大学新生专业适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出政策影响的持续性,但专业优先政策认知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专业决策自我效能、专业选择结果预期在政策认同影响专业适应性中起到中介作用,但所呈现的中介效应有所不同。由此可认为,新高考改革能促进大学新生适应,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建议从“学生中心”理念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强化政策宣传,优化政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专业适应性 政策认同 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 自我效能 结果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考“提分”到高考“必考”:体育中高考改革基本学理的辨正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文 吴绍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13,共11页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存在较为严重的学理误区和伦理缺失,其中的学理议题涉及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的内在动因和效度,通常作为该项改革的逻辑起点。对相关学理误区予以审视和澄清,可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调适,以及学校体育合理定位...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存在较为严重的学理误区和伦理缺失,其中的学理议题涉及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的内在动因和效度,通常作为该项改革的逻辑起点。对相关学理误区予以审视和澄清,可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调适,以及学校体育合理定位、体教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分析认为:(1)相关改革取向与“体育”难以兼容。基于体育的“考”与“教”具有不同的规定,升学区分性考试内容和要求难以评价、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并对学校“体教融合”造成消解。(2)相关改革取向与“健康”难以切合。基于体适能不同类型及发展的参照,“体质健康”主导的考试与“健康”存在偏离;考试相关要求或导向对部分学生造成健康隐患,且对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缺乏针对性。(3)体育中高考改革决策需厘清体育中高考评价的实质、“体育与健康”的定位及改革的利弊,也即明确体育中高考所评价的主要是一种非基本或特定的运动能力。研究提出:体育中高考相关改革取向具有某些结构性的局限,不宜强行推行;作为权宜性举措,应将体育中考明确为“水平考”或“达标考”;对体育中高考相关问题的审视及改革决策,需置于学校体育内在规定、体育“人文-教育”价值与健康追求3要素构成的分析框架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中考 体育高考 必考科目 体质健康 体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中考体质健康测试:基本理论问题检视与调适 被引量:12
16
作者 肖紫仪 熊文 +1 位作者 郑湘平 王辉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针对体育中考语境下体质健康测试难以与健康、体育乃至教育的机制相切合等基本理论问题,揭示并纾解当前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困境,以推动健康主题在学校体育中的合理定位及体育中考改革决策的完善。认为:①主导体育中考的体质健康测试可... 针对体育中考语境下体质健康测试难以与健康、体育乃至教育的机制相切合等基本理论问题,揭示并纾解当前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困境,以推动健康主题在学校体育中的合理定位及体育中考改革决策的完善。认为:①主导体育中考的体质健康测试可能难以促进健康,并存在引入导向的失准。其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区分性与竞争性,且测试内容可能存在强调竞技体适能指标,弱化健康体适能指标的情况。②以体质健康测试主导体育中考可能造成对体质健康本质认识的失真。体质健康不仅受体育锻炼影响,不宜将体质健康水平等同于体育学、练的成果;体质健康水平并非社会主流教育价值需求,不应以此为依据划定普通学生的受教育等级。③体育中考过度凸显体质健康的评价功能易导致体育多元价值的失落,乃至造成学校体育趋向体能训练。提出:为有效推进学校体育健康促进进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应实现“反馈—激励”要旨的复归,并与当下“双减”理念保持协同一致;同时,应从根本上避免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测试 学校体育 健康促进 “双减”政策 体育中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应用场景、风险隐忧与纾解方略 被引量:49
17
作者 张鑫淼 朱青 +2 位作者 蔡玉军 卢高峰 王江宇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9,共12页
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为我国体育教育测评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内涵特征进行厘定,对应用场景和风险隐忧进行梳理,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纾解方略。研... 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为我国体育教育测评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内涵特征进行厘定,对应用场景和风险隐忧进行梳理,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纾解方略。研究认为,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内涵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来革新测评手段、丰富测评内容、改进测评方法、优化测评程序、精准测评反馈,并表现出显著的功能特征和阶段特征。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赋能体育教学效果科学化评估、赋能课堂运动负荷常态化监测、赋能学生体育学习全面化测评、赋能体育教师能力精准化评价和赋能体育考试测试便捷化施测。但仍存在隐私安全披露、技术支撑受限、革新力度不足、资源分配不均和智能素养薄弱等风险隐忧。对此,从理念引领、标准规范、主体增值、伦理关照和实践保障等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测评的纾解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测评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学校体育 体育中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学生体育锻炼特点及其与高考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沁雪 王严淞 马莉萍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81,共15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出台各项政策保障青少年每天校内锻炼至少1小时,而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三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很容易被学业挤占。基于某省2021届高三毕业生调查数据,使用统计分析、计量回归分析、倾向性得分...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出台各项政策保障青少年每天校内锻炼至少1小时,而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三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很容易被学业挤占。基于某省2021届高三毕业生调查数据,使用统计分析、计量回归分析、倾向性得分匹配等方法,分析高三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及其与高考成绩的关系,发现近八成高三学生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及以上,不足两成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及以上。其中,女生、独生子女、城镇户口、父母文化程度较高、中考成绩较好、优质高中的学生平均体育锻炼时长更短。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高考成绩显著高于未参加的学生,差异主要体现在女生、中考成绩较好、优质高中等本身较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体育锻炼时长与高考成绩之间呈倒U型关系,每天锻炼1.1小时的学生高考成绩最优,女生、中考成绩排名靠前、优质高中学生的最优体育锻炼时长更长、高于其平均体育锻炼时长。以上发现侧面检验了相关政策的现实价值,并对明确高中学生体育锻炼要求、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高考成绩 高三学生 倒U型函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与阻滞:新高考背景下县中育人方式的资源约束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东波 庞颖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转变县中育人方式是适应新高考改革之需,促进县中振兴之要。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发现:M县中育人方式的积极变革十分有限,更多表现为变革阻滞,如学生被限制选科走班,生涯规划教育与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走向形式化、表面化、功利化,学科... 转变县中育人方式是适应新高考改革之需,促进县中振兴之要。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发现:M县中育人方式的积极变革十分有限,更多表现为变革阻滞,如学生被限制选科走班,生涯规划教育与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走向形式化、表面化、功利化,学科教学总体没有改变;变革的过程经历了“不确定的响应”“基于反馈的调整”“对应试的巩固”三个阶段。阻碍M县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因素包括宽松的政策执行要求、相对弱势的物质条件、集中统一的管理倾向等,但问题的实质在于县中的竞争型场域与行动者的应试性惯习。为促进县中育人方式变革,可以从县域环境、新高考形式、县中应试等多个层面着手,塑造利于变革的县域氛围,发挥集中统一的考试优势,促进分数应试向素养应试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普通高中 育人方式变革 新高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自主学习新模式及其对现行高考制度改革的新诉求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绵涛 陈丹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共9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高中阶段的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主要通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来实现。高中生自主学习分为被自主学习和自主学习两种,二者相互区别的同时也能相互转化。高中生... 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高中阶段的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主要通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来实现。高中生自主学习分为被自主学习和自主学习两种,二者相互区别的同时也能相互转化。高中生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全新模式,将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高中的培养目标,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作为前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与科技实践活动、生活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实现学生自控、自学、自思、自问的学习效果。积极推广高中生自主学习新模式,除了在学校微观层面克服当前大多数高中存在的被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外,还要在国家宏观层面进行高考制度改革,为这种新模式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包括将高考的考试权还给地方、还给学校、还给教师和还给学生,将高考的招生权还给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自主学习 教育强国 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