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研究
1
作者 刘莉 廖尉辰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96,F0003,共9页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教育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亟需破解传统教育模式中兴趣培养不足与体质健康成效薄弱的双重困境。以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框架,聚焦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系统阐释二者...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教育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亟需破解传统教育模式中兴趣培养不足与体质健康成效薄弱的双重困境。以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框架,聚焦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系统阐释二者的关联机制及数字化赋能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兴趣培养通过激发内生动机与社交互动,为体质健康提供可持续的心理动能;体质健康通过增强运动自信与拓展能力边界,反向巩固兴趣的深度与广度,形成以趣促动、以动强体、以体固趣的闭环生态。数字化技术通过虚拟与现实融合教学、智能监测反馈、教师数字教育能力升级、数字化社区平台等路径,重构教学场景、资源供给与评价体系,实现“兴趣-健康”目标从割裂到协同的范式转型,使学生在虚实交织的场景中实现体育素养的“具身认知-社会互动-自我迭代”三位一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高校体育 课程与教学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樊三明 董翠香 +2 位作者 李梦欣 宋雨婷 季浏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0,共8页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的价值、困境,并提出策略。价值:增强思政认知能力,夯实知识活化能力,优化思政设计能力,提升思政实施能力,发展反思研究能力。困境:深度熏陶不足,多元思维缺乏,师生...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的价值、困境,并提出策略。价值:增强思政认知能力,夯实知识活化能力,优化思政设计能力,提升思政实施能力,发展反思研究能力。困境:深度熏陶不足,多元思维缺乏,师生对话不畅,言行表达生硬,自主驱动薄弱。策略:系统推进,实现深度熏陶;深挖价值,强化多元思维;创新方法,注重师生对话;转变形象,升级言行表达;协同组织,促进自主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课程思政 高校体育教师 教学能力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问题及消解路径
3
作者 赵富学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9,共10页
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是“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重点观测的教学创新点。体育类参赛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问题是目前体育类课程教学创新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特征阐释及教学理解,分析体育类参赛课程的课... 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是“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重点观测的教学创新点。体育类参赛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问题是目前体育类课程教学创新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特征阐释及教学理解,分析体育类参赛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问题并探索对应的消解路径。认为:体育类课程在聚焦立德树人、围绕教学问题、立足学科育人、把握思政内涵、注重成果推广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特征,但仍需通过持续改进教学理念、不断规范教学设计、精确定位教学要点和系统升级教学方法,精准凝练和解析体育课程思政在创新目标、创新点、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评价等方面存在的系列问题;通过定位好课程思政创新目标、设置符合教学实际的课程思政创新点、发挥课程思政创新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呼应现实的教学需要、突出创新成果应用,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问题的消解提供路径和方法,助力形成规范化的体育课程思政创新通路,普及推广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经验,进而提升体育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质量,打造出标志性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课程思政 体育课程思政 教学创新 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56
4
作者 张铁雄 蒋炳长 +1 位作者 谷旭辉 文红梅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1,37,共4页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和实践等研究方法,从世界教育发展特征和趋势着手,以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超前的改革发展意识,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大学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结果表明:大学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突破了我...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和实践等研究方法,从世界教育发展特征和趋势着手,以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超前的改革发展意识,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大学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结果表明:大学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突破了我国五十多年的强制性体育教学模式,探寻到大学体育区别中学体育的切入点。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培养体育意识,提高高校整体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为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内容和思路,对当前普通高校(公体)本科、专科和研究生体育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大学体育 教学模式 俱乐部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被引量:82
5
作者 靳厚忠 范宏伟 +2 位作者 刘晚玲 闵捷 马越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71,共4页
对高校篮球教学在目标、内容、形式、手段、评价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促进篮球教学改革的深化,培养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全体性和自主性是素质教育对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高校篮球教学应扬弃传统教学... 对高校篮球教学在目标、内容、形式、手段、评价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促进篮球教学改革的深化,培养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全体性和自主性是素质教育对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高校篮球教学应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确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师、学生双主体共同改造课程客体的过程中,做到兴趣和技术两者兼得,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在体现体育多功能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其增强体质的基础性,以实现运动教育向健身教育的转变,最终让学生选择篮球项目自我锻炼并因之终身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篮球课程 教学改革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89
6
作者 夏贵霞 舒宗礼 +1 位作者 夏志 石岩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3-77,共5页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湖北大学在"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观指导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出发点,在对本校学生特点、场地器材、师资条件、校园文化等深入调研的前提下...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湖北大学在"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观指导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出发点,在对本校学生特点、场地器材、师资条件、校园文化等深入调研的前提下,从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构建与实施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经过5年多的试验和探讨,在多元质量观的指导下,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形式,以"取消基础课、普及选项课;淡化竞技教学内容,突出终身健身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为总体改革目标,优化课程各要素,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应用性、差异性、自主性"、"基本健身知识、基本休闲健身技能、基本终身健身能力"和"终身体育兴趣、终身体育习惯、终身体育能力"的落实,实现了体育课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 “课内外一体化” 体育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湖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实践 被引量:44
7
作者 周云飞 陈东岗 刘建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6-89,共4页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阐明现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和综合性、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互补性、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征和优越性。提出体育俱乐部教学实践应处理好终身体育与“三基”教学、教师主导...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阐明现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和综合性、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互补性、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征和优越性。提出体育俱乐部教学实践应处理好终身体育与“三基”教学、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竞技体育与健康第一的三个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俱乐部 教学模式 选择 高校体育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产生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56
8
作者 项立敏 张青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8-91,共4页
对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高校体育存在片面强调学生兴趣,项目设置盲目求新、求异,选课存在性别、经济等不平等现象;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传授;评价理念落后,内容不全面,方法欠科学等。合理设置与终身体... 对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高校体育存在片面强调学生兴趣,项目设置盲目求新、求异,选课存在性别、经济等不平等现象;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传授;评价理念落后,内容不全面,方法欠科学等。合理设置与终身体育密切结合的运动项目和新兴、时尚项目作为选修课,加大对体育场馆、器材的投资力度并提高其使用率,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是提高教学效益,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自主教学 高校体育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体弱大学生体育保健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4
9
作者 雷慧 谭薪莉 +1 位作者 李伟峰 周红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4,共4页
采用特尔斐法,构建了包含学习效果、运动参与、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6个1级指标、19个2级指标的残疾、体弱大学生的体育保健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实践表明:构建的残疾体弱大学生... 采用特尔斐法,构建了包含学习效果、运动参与、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6个1级指标、19个2级指标的残疾、体弱大学生的体育保健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实践表明:构建的残疾体弱大学生体育保健课评价体系,淡化了技能评分,强调学生的运动参与态度和成绩进步幅度,较原有诸多评价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保健课 残疾体弱大学生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调研报告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小蓉 孙麒麟 +2 位作者 张勤 窦秀敏 邵雪云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8-143,共6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课程结构设置,内容设置,"三自主"(自主选课、自主选师、自主选时)情...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课程结构设置,内容设置,"三自主"(自主选课、自主选师、自主选时)情况,体育课程评价和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情况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我国体育课程实施基本情况;从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两方面探讨了体育课程实施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在得出体育课程目标实施效果差异总体状况不太令人满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课程教学 实施效果 对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特性、实践样态与行动方略 被引量:62
11
作者 张洋 张泽一 魏军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10,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特性、实践样态与行动方略进行探究。研究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特性:体育课程的身体实践性内含“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体育课程的身心统一性推动“同向同行”育人价值的...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特性、实践样态与行动方略进行探究。研究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特性:体育课程的身体实践性内含“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体育课程的身心统一性推动“同向同行”育人价值的提升,体育课程的纵深性和周期性促进“知行合一”育人环境的生成,体育课程的丰富多样性增强“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实现;实践样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践规范根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践自信基础,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实践动力源泉,以“终身身心健康理念”为实践目标导向;行动方略:构建推进路径、制定指导意见;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德育水平;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打开思政渠道,联动体育教育;健全监管方式,建立激励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如何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被引量:45
12
作者 赵苏喆 余卫平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84,共4页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职业劳动中“发展”与“补偿”的理论,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着重从发展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价值取向两个方面着手,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职业劳动中“发展”与“补偿”的理论,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着重从发展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价值取向两个方面着手,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的价值、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艳 赵忠伟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39,共6页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其运动锻炼和文化教育功能意义重大。从课程育人的视角来看,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有助于丰富高校公共体育的课程体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文...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其运动锻炼和文化教育功能意义重大。从课程育人的视角来看,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有助于丰富高校公共体育的课程体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但在当前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公共体育的过程中,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还不高,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创新不够,缺乏充足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资源。为了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质量,发挥校园体育的育人功能,高校应积极开展趣味体育竞赛,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交流;与现代体育融合发展,加速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采用参与式的公共体育管理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进而加速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融合,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升高校师生的身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高校公共体育 校园体育 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校两个“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异同 被引量:15
14
作者 林志超 卢福泉 陈碧华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7,共3页
通过对教育部颁发的时间跨度为 10年的两个“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对比 ,分析了新、旧两个“纲要”在性质、结构、内容上的异同 ,阐述了“新纲要”产生的背景、基本内容、主要创新点以及贯彻“新纲要”
关键词 体育课程 “新纲要” “旧纲要” 普通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解析——从当下学校体育改革5组“热词”说起 被引量:133
15
作者 毛振明 邱丽玲 杜晓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共14页
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反映在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5组“热词”之中:①“立德树人”“四位一体”代表了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定位问题,提示学校体育应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并通过创新方法论和教材体系落实“以体树人”;②... 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反映在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5组“热词”之中:①“立德树人”“四位一体”代表了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定位问题,提示学校体育应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并通过创新方法论和教材体系落实“以体树人”;②“健康中国2030”“体质提升‘三精准’”代表了当前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学生体质的现实需要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钢尺子”和全新的“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的方法论为解决学生体质问题提供了机遇;③“教会、勤练、常赛”“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体育走班制教学”代表了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和科学性问题,“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解决“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等难题的有效方法;④“体教融合”“校园足球”代表了解决历史形成的“体教分离”“举国体制”制度困局的问题,“体教融合”是瞄准“新举国体制”建立的体育制度重大改革,“校园足球”则是“体教融合”的“首战”;⑤“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代表了如何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利用考试制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有着30年历史的“中考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再次让“高考体育”成为可期待的新的体育考试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体质提升“三精准” 教会、勤练、常赛 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 体育走班制教学 校园足球 中考体育 高考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的实施效应 被引量:8
16
作者 郁庆定 谢庆芝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80,共3页
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思想、方法有效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时数简易量化指标,而且能达到用科学的质的量化标准;各高校应具体地采用课程学分制作为普通高校学分制的拓展和补充,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取得... 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思想、方法有效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时数简易量化指标,而且能达到用科学的质的量化标准;各高校应具体地采用课程学分制作为普通高校学分制的拓展和补充,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取得实质性效果,从而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获得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课程学分制的最佳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 课程学分制 教学管理制度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 被引量:77
17
作者 刘志敏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8-80,共3页
对我国普通高校“传统型”、“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出现的新事物 ,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与爱好 ;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的... 对我国普通高校“传统型”、“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出现的新事物 ,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与爱好 ;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的连续性 ;有利于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近几年 ,我国部分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实施了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 ,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它必将成为面向 2 1世纪我国高校最具有生命力的体育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俱乐部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困境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62
18
作者 吴向宁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392,共9页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校体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困境与推进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后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以“...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校体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困境与推进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后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高校体育课程中要融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德育内涵、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与新课标深度融合与衔接、体现及深度延展高校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涵。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困境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体系不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足、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学资源融合不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表现评价标准缺失及课堂教学评价模糊与泛化。基于以上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高校体育课程 课程思政 高校体育教师 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体育课程在大中小学的断裂与衔接(上) 被引量:44
19
作者 郎健 毛振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3,共6页
学生们的一句近似嘲讽实为抱怨的“我们上小学就学蹲踞式起跑,上了大学还学蹲踞式起跑,前滚翻从小学到大学是一滚到底”,让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者们无比难堪,它质疑着体育课程的基本逻辑性和科学性,拷问着体育作为学科的资格。于是学校... 学生们的一句近似嘲讽实为抱怨的“我们上小学就学蹲踞式起跑,上了大学还学蹲踞式起跑,前滚翻从小学到大学是一滚到底”,让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者们无比难堪,它质疑着体育课程的基本逻辑性和科学性,拷问着体育作为学科的资格。于是学校体育研究者们就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衔接和体育课程的排列逻辑性做了许多的研究,先后有追求具体内容与难度衔接的思路、追求身体素质及发展衔接的思路、追求体育发展与重点衔接的思路以及放弃内容衔接而改用目标和评价逻辑的思路等,但多年的研究之后,至今围绕着“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衔接及其逻辑性”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让大家信服的设想、没有科学的假说、没有科学的论证和实验。困局浅层原由是体育学科特性所致,而困局深层次原由则是“让全国每个学生都统一地学习一样的体育项目”这件事情的不可能,因而不可能也不应存在的“适应全部学生的统一体育课程衔接和逻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 学段衔接逻辑 终身体育人像 专项化体育教学 “走班制教学” “模块化教学” “三自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选项制的教学控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毕红星 丁月兰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1,共4页
体育教学过程优化的问题就是优化教学控制的问题,它是体育教师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表述教学控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校体育选项制新课程将引发的教学控制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发展和优化教学控制的方式方法,其目的在于让体... 体育教学过程优化的问题就是优化教学控制的问题,它是体育教师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表述教学控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校体育选项制新课程将引发的教学控制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发展和优化教学控制的方式方法,其目的在于让体育教师通过提升教学控制水平更好地适应和促进高校体育选项制新课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体育选项制 新课程 教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