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输水河道潜水层土体渗透系数随机分布特性
1
作者 兰雁 王辉 +3 位作者 赵寿刚 张一博 孙瑞东 范嘉懿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清水河天然河道两侧潜水层结构属冲洪积地层,具有明显的沉积韵律,河道及调蓄水库存在不同程度渗漏,直接影响输水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引入随机理论探究河道典型潜水层土层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并利用渗透系数密度分布函数得到土层组合渗... 清水河天然河道两侧潜水层结构属冲洪积地层,具有明显的沉积韵律,河道及调蓄水库存在不同程度渗漏,直接影响输水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引入随机理论探究河道典型潜水层土层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并利用渗透系数密度分布函数得到土层组合渗透系数,对比分析了不同渗透系数组合下河道渗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输水河道潜水层土体黏粒含量与渗透系数相关性显著;粉质黏土、重粉质壤土渗透系数呈指数分布,壤土、砂壤土渗透系数呈t分布;基于各土层渗透系数分布函数,选取3种渗透系数组合计算的河道单侧年渗流量变幅较大,土层渗透系数随机性对渗流量影响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输水河道 水量损失 潜水层 渗透系数 随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23·7”强降雨事件对不同埋深地下水的补给机理:以雄安新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恺皋 蒋小伟 +4 位作者 杜亚楠 张志远 韩鹏飞 吴业楠 王旭升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2-439,共8页
降雨能否穿透厚包气带到达潜水面是地下水补给领域争议较大的问题。华北平原“23·7”极端降雨事件相当于华北平原的一次大型入渗试验,为分析潜水埋深如何控制地下水补给提供了契机。本研究以雄安新区白洋淀周边潜水浅埋区4口自动... 降雨能否穿透厚包气带到达潜水面是地下水补给领域争议较大的问题。华北平原“23·7”极端降雨事件相当于华北平原的一次大型入渗试验,为分析潜水埋深如何控制地下水补给提供了契机。本研究以雄安新区白洋淀周边潜水浅埋区4口自动监测井和容城县境内潜水深埋区6口自动监测井为例,分析不同埋深地下水对2023年3日内累积降雨量为289.2 mm的极端降雨事件的响应规律。在潜水浅埋区,暴雨开始后约16 h垂向入渗至潜水面,潜水抬升幅度达1.36~1.79 m;在潜水深埋区,暴雨后河水水位迅速抬升并引发渗漏形成水丘,在潜水回水作用下离南拒马河距离小于6 km的潜水位以较快速度抬升1.38~3.67 m。本研究表明,降雨沿着包气带的垂向入渗是潜水浅埋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暴雨后河水入渗引发的潜水回水是河道附近潜水深埋区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本文加深了对不同埋深潜水补给机理的认识,对今后分析华北平原乃至其他地下水超采区的水位回升控制机理、生态补水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 潜水回水 生态补水 厚包气带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土壤水和地下水交换特征研究
3
作者 孙千桢 朱永华 +5 位作者 王启猛 吕海深 陆玟 王怡宁 朱嘉琪 黄禹鑫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5,共8页
研究土壤水与浅层地下水的交换特征,为淮北平原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建立高效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根据1986-2021年的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埋深等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冬小麦和夏玉米根区层土壤水与地下水的相关关系... 研究土壤水与浅层地下水的交换特征,为淮北平原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建立高效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根据1986-2021年的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埋深等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冬小麦和夏玉米根区层土壤水与地下水的相关关系;根据土壤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的差值计算底部渗漏量,用经验公式计算潜水蒸发量,对比分析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层土壤水与浅层地下水的交换特征。结果表明:①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层处底部渗漏量的值和次数都远低于潜水蒸发;潜水蒸发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0年前较高,数值变化幅度较大,2000年后年产生量总体降低,趋于平稳;玉米平均潜水蒸发量为280.25 mm,平均5 d产生4次,小麦平均潜水蒸发量为314.16 mm,平均5 d产生4次。②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底部渗漏量随生育阶段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底部渗漏量随生育阶段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产生次数较少但单次产生量高;玉米和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潜水蒸发量随时间基本都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玉米灌浆-成熟期的潜水蒸发最为活跃,7 d平均产生次数为5次,小麦拔节-抽穗期潜水蒸发10 d内平均产生次数为9次。夏玉米和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土壤水与地下水的交换以地下水补给土壤水为主;作物生育期和不同生育阶段的单次潜水蒸发量随时间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地下水补给土壤水的能力变弱,底部渗漏量则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量 底部渗漏量 淮北平原 土壤水 地下水 交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查干湖流域潜水水化学演化规律及氮磷浓度变化特征
4
作者 苏小四 吴成熔 +4 位作者 王永琦 宋雅智 李宁飞 杨敬爽 马锋敏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7,共15页
深入了解区域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及其影响因素,揭示入湖地下水中的氮磷来源和成因,对于解析通过地下水排泄入湖的氮磷贡献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地区查干湖流域为研究区,选择与湖水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第四系孔隙潜水为... 深入了解区域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及其影响因素,揭示入湖地下水中的氮磷来源和成因,对于解析通过地下水排泄入湖的氮磷贡献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地区查干湖流域为研究区,选择与湖水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第四系孔隙潜水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潜水典型水流路径,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图解法、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主成分分析和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探究了区域潜水水化学空间演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影响因素,讨论了研究区潜水中氮磷组分主要来源和浓度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查干湖流域潜水主要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潜水典型径流路径上溶解性总固体(TDS)和主要离子浓度升高,Cl^(-)/Na^(+)质量浓度比值变大,水化学演化主要受控于蒸发浓缩作用、农业活动、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研究区北部大安灌区正将盐碱地改造成水田,施加大量肥料,潜水氮磷组分浓度升高,高值区范围扩大,中西部盐碱地和旱地开发成水田后,潜水环境偏还原,NH_(4)^(+)质量浓度升高;旱地和盐碱地改造为水田后,潜水NO_(3)^(-)、NH_(4)^(+)和PO_(4)^(3-)质量浓度明显增高。基于APCS-MLR模型定量解析结果显示,农业活动对NH_(4)^(+)、PO_(4)^(3-)和NO_(3)^(-)的贡献率分别高达87%、55%和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潜水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主成分分析 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补水模式下芒硝盐岩风化物水盐运移试验研究
5
作者 尹亚敏 李迎阳 +3 位作者 陈进春 孔维博 李荣亮 彭尔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6,共5页
以云南禄丰黑井骄子山隧洞工程中的芒硝盐岩弃渣场风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和取样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芒硝盐岩风化物堆积体在降雨入渗、降雨后蒸发和潜水蒸发等3种不同补水模式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入渗情况下... 以云南禄丰黑井骄子山隧洞工程中的芒硝盐岩弃渣场风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和取样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芒硝盐岩风化物堆积体在降雨入渗、降雨后蒸发和潜水蒸发等3种不同补水模式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入渗情况下总体上呈现盐随水走、向下聚集的趋势;降雨后蒸发情况下总体上呈现盐随水走、水去盐存的趋势,盐分随水分进行迁移与所含易溶盐溶解度、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空隙有关;潜水蒸发情况下总体上呈现盐随水走、向上聚集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硝盐岩风化 降雨入渗 降雨后蒸发 潜水蒸发 水盐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地质单元交界区潜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分析:以泰州市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朗 黄晓燕 +1 位作者 何伟 秦甜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65-2275,共11页
泰州市区位于长江北部三角洲平原水文地质亚区与里下河低洼湖荡平原水文地质亚区的交界带。为对比研究两亚区潜水层的水化学特征,通过电荷平衡、统计分析、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水化学主要指标空间分布、... 泰州市区位于长江北部三角洲平原水文地质亚区与里下河低洼湖荡平原水文地质亚区的交界带。为对比研究两亚区潜水层的水化学特征,通过电荷平衡、统计分析、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水化学主要指标空间分布、水化学类型、相关联系、离子来源,探讨了水化学演化的成因及两亚区的差异来源。结果表明:区内潜水阳离子含量Ca^(2+)>Na^(+)>Mg^(2+)>K^(+),阴离子含量HCO_(3)^(-)>SO_(4)^(2-)>Cl^(-),北部多为微咸水,中南部以淡水为主,主要指标含量从北到南逐渐降低,水化学特征以硅酸盐风化类水岩作用为主,全新世海侵的遗留成分仅对北部潜水有少量影响,人类活动影响均以农业灌溉为主,阳离子交换作用以正向阳离子交换的方式发生。亚区间水化学成分和水化学类型差异明显,两亚区水化学特征差异的主要成因是全新世海退后迥异的沉积环境以及地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 水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硅酸盐风化 交界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长建 蒋林 +2 位作者 文欢 吕晶 昌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古暗河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从暗河的深浅分布、结构样式等特征开展暗河洞穴的划分,较少从构造、断裂、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地质方面综合分析复杂暗河系统的空间发育规律,致使暗河的主次从属关系、空间叠置样...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古暗河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从暗河的深浅分布、结构样式等特征开展暗河洞穴的划分,较少从构造、断裂、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地质方面综合分析复杂暗河系统的空间发育规律,致使暗河的主次从属关系、空间叠置样式、原始连通关系难以厘清,从而制约了塔河油田开发后期的综合治理研究。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主体区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利用构造断裂解析、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刻画、纵断剖面解读等方法进行了S67井区古暗河的类型识别、系统划分和地质成因研究,尤其首次识别并剖析了潜流回流暗河。结果表明,S67井区处于塔河主体区岩溶台原南缘的低地势区,发育幅差较小的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地表水系下切深度较浅;逆冲背斜为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样式,逆冲背斜之上的网格状断裂为多层状暗河系统提供有利溶蚀通道。研究区奥陶系发育相对独立的、树枝状结构的地下水位暗河系统和潜流带暗河系统,地下水位型暗河可分为主干型、支流型和废弃型,潜流回流暗河可分为上升型、对称型。控制逆冲背斜区古暗河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古地貌、地下水位、逆冲背斜构造和次级断裂网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逆冲断裂 古地貌 暗河 潜流回路 地下水位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和地下水开采对通辽市科尔沁区潜水位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束龙仓 张彤豪 +2 位作者 澈丽木格 刘圣昱 刘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4-966,共13页
变化环境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潜水位动态演化过程识别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领域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为了分析多影响因素下的潜水位时空动态变化,以降水和地下水开采为例,基于通辽市科尔沁区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实测地下水位... 变化环境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潜水位动态演化过程识别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领域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为了分析多影响因素下的潜水位时空动态变化,以降水和地下水开采为例,基于通辽市科尔沁区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实测地下水位动态数据,采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和栅格代数法分析了区域潜水位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交叉小波分析、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法进一步量化分析了不同区域降水和地下水开采对潜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科尔沁区潜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0.36 m,中部和西部地区潜水位下降较为严重;根据潜水位差值空间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潜水位基本平衡区、下降区和严重下降区,其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88%、49.65%和40.47%;基本平衡区的潜水位受降水因素影响显著,受地下水开采变化影响极小,下降区和严重下降区潜水位受地下水开采的影响相较于降水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辽市科尔沁区 潜水位动态 降水 地下水开采 交叉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松散层变形研究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时昂 吴海波 +1 位作者 欧元超 席超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999-7013,共15页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采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其中松散层变形是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生态修复和西部生态脆弱区保护所关注的重点,获得沉陷变形参数对推动开采减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采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其中松散层变形是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生态修复和西部生态脆弱区保护所关注的重点,获得沉陷变形参数对推动开采减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近30年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和现状趋势量化统计与分析,详细地阐述了该方向的研究现状,简要概述了沉陷成因、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原位实测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内容。从多学科交叉促进理论研究发展、多方法联合建立高精度动态监测、发展与创新测试装备和技术等方面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空-天-地-孔”一体化监测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以期通过多维度、网格化立体数据的获取,进一步掌握松散层内部变形特征与传递机理,为实施“源头控制”和“过程治理”理念和评价废弃矿井CO_(2)封存地质条件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层变形 文献计量 矿区复垦 开采沉陷 高潜水位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潜水镭同位素时空特征及其对海底地下水排泄通量测算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吴才华 张泽彬 +5 位作者 王亚 周永章 朱雅敏 赵新锋 李清洋 李镇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52,共12页
准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端元是采用镭同位素示踪法量化海底地下水排泄(SGD)通量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潜水^(224)Ra与^(223)Ra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其对SGD通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潮间带近端至远端,潮间带潜水盐度... 准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端元是采用镭同位素示踪法量化海底地下水排泄(SGD)通量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潜水^(224)Ra与^(223)Ra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其对SGD通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潮间带近端至远端,潮间带潜水盐度和镭活度总体上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相近盐度下,不同潮滩潮间带潜水镭活度无量级差别,仅随盐度上升的变化趋势略有差异;河口内外潮间带潜水的^(224)Ra活度最大相差(1986.8±94.5)dpm/100L,导致测算的SGD差异可达(25.2±9.6)×10^(8)m^(3)/d;以砂质潮滩为例,测算的旱、雨季SGD通量差异可达(2.3±1.6)×10^(8)m^(3)/d。SGD通量对潜水端元取值的敏感性分析显示,盐度影响最大,季节影响次之,潮滩性质影响最小。因此选择镭同位素趋近解吸平衡的高盐度潮间带潜水作为代表性潜水端元进行SGD通量测算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镭同位素 镭质量平衡模型 盐度 潜水端元 潮间带潜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蓄电站粘土心墙坝浸润线及坝坡稳定变化特性
11
作者 李连胜 郑福杰 +3 位作者 谢兴华 卢斌 张宇 谢东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125,共5页
基于孔隙介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将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了库水位周期升降时,粘土心墙坝上游坝壳浸润线及坝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坝体内部的渗流场较库水位变化具有滞后性。上游坝壳渗透系数是影... 基于孔隙介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将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了库水位周期升降时,粘土心墙坝上游坝壳浸润线及坝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坝体内部的渗流场较库水位变化具有滞后性。上游坝壳渗透系数是影响浸润线位置和坝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上游坝壳渗透系数小1个数量级,上游浸润线位置要高2.60~3.00m,约占浸润线变化幅度的30%。水位降落速率、上游坝坡坡度对浸润线位置变化影响较小。此外,上游坝坡的稳定性随着水库水位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心墙坝 抽蓄电站 库水位变化 浸润线变化 坝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南段)潜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补给来源识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登 王帅 +2 位作者 郭红 王琳 李屹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80,共11页
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潜水含水层与地表水体联系密切,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补给来源识别研究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黄河下游(河南段)潜水样品(共计170组)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样品(共计55组)进行数据分析... 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潜水含水层与地表水体联系密切,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补给来源识别研究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黄河下游(河南段)潜水样品(共计170组)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样品(共计55组)进行数据分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比值分析、Gibbs图等方法,系统性地分析了研究区潜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潜水的总溶解固体(TDS)波动性大,其范围为191~8169 mg/L,其中濮阳市、安阳市地区潜水为Ⅴ类水,已无法作为饮用水使用;研究区的主要水化学类型表现为HCO_(3)-Ca·Mg·Na、HCO_(3)^(-)Mg·Ca型;研究区阳离子主要以Mg^(2+)和Ca^(2+)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研究区内潜水发生了强烈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溶液中的Ca^(2+)交换含水介质中的Na^(+);研究区潜水中主要以文石、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处于过饱和状态至沉淀,石膏发生溶解;黄河下游(河南段)地区的潜水补给来源属于现代大气降水补给;沿潜水含水层的水流动路径上,潜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由于混合效应更为均匀。本研究利用多因素、多方法的手段揭示了黄河下游(河南段)水文地球化学演变过程,为区域内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补给来源识别 氢氧稳定同位素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湖湖水与不同潜水补给源的响应关系
13
作者 高亨帅 李文宝 张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08,共8页
为探明潜水含水层地下水输入对呼伦湖水体特征时空分布的影响,于2022年1月(冰封期)及2022年7月(非冰封期)分别采集了湖区、东侧冲积平原区、西侧低山丘陵区三个区域水样,通过水体水化学特征(pH、TDS、Na^(+)、K^(+)、Ca^(2+)、Mg^(2+)、... 为探明潜水含水层地下水输入对呼伦湖水体特征时空分布的影响,于2022年1月(冰封期)及2022年7月(非冰封期)分别采集了湖区、东侧冲积平原区、西侧低山丘陵区三个区域水样,通过水体水化学特征(pH、TDS、Na^(+)、K^(+)、Ca^(2+)、Mg^(2+)、Cl^(-)、SO_(4)^(2-)、CO_(3)^(2-))及稳定同位素特征(δD、δ^(18)O、d-excess),分析冰封期及非冰封期呼伦湖东、西两部湖水特征的时空差异,以及湖水与湖区东侧冲积平原区和湖区西侧低山丘陵区潜水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湖区东侧冲积平原区与西侧低山丘陵区潜水水体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且在无冻土盖层覆盖条件下差异更为显著;湖水在不同潜水补给源地形地貌差异影响下,湖水对冲积平原区潜水响应度高于低山丘陵区潜水,且夏季湖水对潜水的响应度高于冬季。本研究对不同类型地下水大量补给湖水过程中地下水对湖水的影响程度进行解析,有利于寒旱区湖泊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的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水化学 呼伦湖 潜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规律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贾瑞亮 周金龙 +3 位作者 高业新 周殷竹 李阳 栗现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规律,于2012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开展了不同总溶解固体(0.8 g/L、30 g/L和100 g/L)、不同包气带岩性(细砂和粉质黏土)和不同潜水埋深(0 m、0.5m、1.0 m、2.0 m和3.0 m)... 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规律,于2012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开展了不同总溶解固体(0.8 g/L、30 g/L和100 g/L)、不同包气带岩性(细砂和粉质黏土)和不同潜水埋深(0 m、0.5m、1.0 m、2.0 m和3.0 m)潜水蒸发量的监测工作。结果表明:当潜水埋深大于0.5 m时,包气带岩性对高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潜水蒸发量的影响与淡水基本一致;潜水埋深0.5 m、TDS为30 g/L时,包气带岩性的差异对潜水蒸发量的影响远小于由于潜水的TDS和外界大气蒸发能力对潜水蒸发共同造成的影响;潜水位埋深为0 m、TDS为100 g/L、包气带为粉质黏土时,年内潜水蒸发趋势与大气蒸发能力EΦ20的趋势相反;潜水埋深0.5~1.0 m时,在非冻结期随着TDS的升高,潜水蒸发量逐渐减小;当潜水埋深为3.0 m时,TDS的变化对潜水蒸发抑制作用存在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高盐度潜水 潜水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溶解性总固体折算系数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贾瑞亮 周金龙 +3 位作者 高业新 李巧 李阳 栗现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6,共8页
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与淡潜水蒸发间的关系,提出了干旱区潜水蒸发溶解性总固体(TDS)折算系数(KM)。2012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开展了不同TDS(30和100 g/L)、不同包气带岩性(细砂和粉质黏土)和不同... 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与淡潜水蒸发间的关系,提出了干旱区潜水蒸发溶解性总固体(TDS)折算系数(KM)。2012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开展了不同TDS(30和100 g/L)、不同包气带岩性(细砂和粉质黏土)和不同潜水水位埋深(0.5、1.0、2.0、3.0 m)的蒸渗仪潜水蒸发试验,利用实测的高盐度潜水蒸发数据计算不同条件下的KM。对潜水蒸发系数和KM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了以下结论:高TDS潜水蒸发系数冻结期大于非冻结期,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潜水TDS越高,潜水蒸发系数越小;非冻结期高盐度潜水蒸发量小于淡潜水蒸发量,且随着观测时间的延续高盐度潜水蒸发量有减少趋势;冻结期高盐度潜水蒸发量大于淡潜水蒸发量,潜水埋深越大,两者的差值越大,且随着观测时间延续,高盐度潜水蒸发量与淡潜水蒸发量间的差值有变大的趋势;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潜水TDS为100 g/L的全年潜水蒸发量小于潜水TDS为30 g/L的全年潜水蒸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高盐度潜水 潜水蒸发系数 潜水蒸发TDS折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水埋深为零时塔里木盆地不同土质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关系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胡顺军 宋郁东 +1 位作者 田长彦 王举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0-83,共4页
根据渭干河灌区潜水蒸发试验站和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的实际监测资料,分析了E601型蒸发器与E20蒸发皿观测的水面蒸发的关系、不同土质潜水埋深为零时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的关系,提出了潜水蒸发能力系数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与土壤机械组成的... 根据渭干河灌区潜水蒸发试验站和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的实际监测资料,分析了E601型蒸发器与E20蒸发皿观测的水面蒸发的关系、不同土质潜水埋深为零时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的关系,提出了潜水蒸发能力系数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与土壤机械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非冻结期E601型蒸发器与E20蒸发皿观测的水面蒸发的折算系数变化在0.65~0.78之间;除细砂土外,E601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强度不能代替潜水埋深为零时的潜水蒸发强度;不同质地土壤的粉粘粒(d<0.02 mm)含量百分数与潜水蒸发能力系数呈指数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水面蒸发 折算系数 潜水蒸发能力系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浸润线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杨金 简文星 +1 位作者 杨虎锋 张久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3-858,共6页
以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滑坡体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库水涨落对滑坡地下水位的影响。建立了黄土坡滑坡渗流模拟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合理的水头边界条件。利用Geo-Studio软件的SEEP/W模块,对库水位涨落情况下滑... 以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滑坡体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库水涨落对滑坡地下水位的影响。建立了黄土坡滑坡渗流模拟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合理的水头边界条件。利用Geo-Studio软件的SEEP/W模块,对库水位涨落情况下滑坡暂态渗流场的变化进行模拟,并且分析浸润线的动态变化过程,确定了库水位涨落对滑坡前缘浸润线影响区在滑坡前缘300 m范围内,并对库水位上升和下降两种工况下滑体前缘浸润线位置进行了预测。最后,分析了库水位涨落下库岸滑坡浸润线变化对滑坡稳定性影响,为研究库水位涨落下库岸滑坡浸润线和滑坡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线 监测 水位涨落 黄土坡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桓台县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淑峰 胡克林 +3 位作者 刘仲兰 李帷 潘志勇 张军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1-586,共6页
对华北平原桓台县584个潜水水样的硝态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潜水硝态氮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采用Kriging方法对未观测点进行了估值,并绘制了等值线图,按照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划分的5个等级,利... 对华北平原桓台县584个潜水水样的硝态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潜水硝态氮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采用Kriging方法对未观测点进行了估值,并绘制了等值线图,按照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划分的5个等级,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别统计了各个乡镇潜水中硝态氮各等级的面积。同时把各乡镇单位面积化肥、人畜排泄、污水灌溉以及总的氮素年投入量与其潜水中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污水灌溉投入的氮素和各类氮素的总投入与潜水中硝态氮含量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对当地潜水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很大,同时在对区域潜水硝态氮贡献的成因分析时必须考虑区域氮素的总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 硝态氮 空间变异 成因分析 污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位升降联合降雨作用下库岸边坡中的浸润线研究 被引量:91
19
作者 吴琼 唐辉明 +1 位作者 王亮清 林志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025-3031,共7页
库岸边坡中的地下水对其稳定性有重大影响,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公式用来计算岸坡中的浸润线。为此,建立隔水底板呈缓倾角的均质岸坡模型,采用稳定渗流情况下的浸润线作为非稳定渗流的初始值,推导出库水位升降联合降雨作用下该模型中浸润线... 库岸边坡中的地下水对其稳定性有重大影响,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公式用来计算岸坡中的浸润线。为此,建立隔水底板呈缓倾角的均质岸坡模型,采用稳定渗流情况下的浸润线作为非稳定渗流的初始值,推导出库水位升降联合降雨作用下该模型中浸润线的近似解析解。利用Geo-Slope中的SEEP/W程序,对浸润线的近似解析解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库水位升降和降雨的组合条件下,由近似解析解确定的浸润线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对库水位升降联合降雨作用下赵树岭滑坡中的浸润线进行研究,利用实测浸润线验证了近似解析解的正确性,并预测了赵树岭滑坡在快速蓄水、快速蓄水+暴雨、快速泄水及快速泄水+暴雨4种工况下(库水位波动范围为145~175m)浸润线的变化情况。最后,从解析解的适用条件出发剖析了近似解析解误差产生的原因,为应用浸润线解析解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位升降 降雨 隔水底板倾斜 岸坡 浸润线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对相邻区域生态潜水流场扰动特征 被引量:20
20
作者 代革联 薛小渊 +4 位作者 牛超 许珂 蒋泽泉 肖乐乐 刘美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1-708,共8页
陕北煤炭能源基地高强度开采易影响生态潜水的自然径流条件,针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煤炭资源开采对地下水流场的扰动问题,以榆神矿区某井田为例,通过构建研究区煤-水空间结构水文地质模型,系统分析研究区生态潜水的赋存特征及其规律;采用物... 陕北煤炭能源基地高强度开采易影响生态潜水的自然径流条件,针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煤炭资源开采对地下水流场的扰动问题,以榆神矿区某井田为例,通过构建研究区煤-水空间结构水文地质模型,系统分析研究区生态潜水的赋存特征及其规律;采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手段,综合分析煤层覆岩岩性组合结构、煤层与关键层间距、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工作面长度等因素,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提出了适合于研究区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的裂采比公式;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采动方式,采用地下水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了煤炭开采后萨拉乌苏组生态潜水流场变化,分析了煤层采动后生态潜水受扰动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萨拉乌苏组生态潜水含水层全区发育,其赋存受基岩面形态控制,生态潜水水位受地形、含水层厚度、地下水分水岭和地表水等影响;下伏关键隔水层(保德组红土)受沉积影响在研究区东南局部缺失,形成"天窗"导水通道;区内覆岩结构以硬-软-硬、硬-硬-软2种组合类型为主,覆岩结构类型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形态有重要作用;统计分析多个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结果,提出榆神矿区导水裂隙带最大裂采比为28.1倍,该数值对榆神矿区保水采煤及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计算发现,煤层开采后,在研究区东南部保德组红土缺失区将造成生态潜水漏失与水位下降,最大降深可达10 m。为保护生态潜水资源,建议开采研究区东南部"天窗"部位的煤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水采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潜水 地下水流场 导水裂隙带 保水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