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改进的温带草原总初级生产力估算
1
作者 曹云刚 赵俊 +3 位作者 杜蒲英 曾雅慧 张成利 杨秀春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53-2165,共13页
植被生产力是衡量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总初级生产力(GPP)估算的准确性,以满足精确生态监测的迫切需要。为此,本研究在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GPP估算模型:CASA_SVR。植... 植被生产力是衡量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总初级生产力(GPP)估算的准确性,以满足精确生态监测的迫切需要。为此,本研究在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GPP估算模型:CASA_SVR。植被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占比(FPAR)是光能利用率模型的重要参数,CASA_SVR模型结合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改进了FPAR的估算。结果表明:1)CASA_SVR模型估算GPP的R^(2)为0.71(P<0.001),比CASA模型提高0.19,RMSE和MAE均有所降低。同样,与VPM模型相比,VPM_SVR模型也有改善,R^(2)值增加0.25,RMSE和MAE均有所降低,凸显了将SVR纳入GPP估算模型以及引入MSAVI优化FPAR计算的作用。2)与CASA模型相比,利用CASA_SVR模型估算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GPP,RMSE值分别降低7.11、2.31和10.41 g∙(m^(2)∙month)^(−1)。CASA_SVR模型能够显著改善草地的GPP估算,与传统模型和现有的MODIS产品相比,RMSE降低明显,且CASA_SVR在不同草原类型中表现出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总初级生产力 陆地资源卫星 支持向量回归 光合有效辐射占比 土壤植被指数 光能利用效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晴天光合有效辐射光谱观测研究
2
作者 盛敏 措加旺姆 +4 位作者 王萌萌 周毅 普多旺 拉瓜登顿 诺桑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光谱是可见光中植物敏感波段,可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地面PAR光谱的特征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生理代谢、产量和适应能力等。为了进一步认识PAR在西藏高海拔地区分...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光谱是可见光中植物敏感波段,可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地面PAR光谱的特征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生理代谢、产量和适应能力等。为了进一步认识PAR在西藏高海拔地区分布特征,本文利用了国际高精度太阳光谱仪在2021-2022年期间对青藏高原珠峰、日喀则、拉萨和林芝地区晴天PAR光谱特征进行了实地观测。观测发现,青藏高原冬至和夏至期间PAR变化幅度较大,珠峰PAR单色辐射照度峰值夏至[1251 mW·(m^(2)·nm)^(-1)]-冬至[1935 mW·(m^(2)·nm)^(-1)]浮动差异高达684 mW·(m^(2)·nm)^(-1),冬至珠峰PAR光谱积分值(309.86 W·m^(-2))比AM0标准光谱PAR积分值(530.67 W·m^(-2))低41.61%,比AM1.5标准光谱PAR积分值(429.83 W·m^(-2))低28%;夏至西藏珠峰、日喀则、拉萨当日正午时刻PAR光谱均超过AM1.5标准光谱,且接近AM0标准光谱。西藏日喀则春分和秋分晴天当地正午PAR光谱峰值分别为1699 mW·(m^(2)·nm)^(-1)和1696 mW·(m^(2)·nm)^(-1),峰值基本相同,春分和秋分在西藏高原同一个观测点,由于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如:日喀则均为59.84弧度),在其他影响光谱的因子相同的情况下PAR光谱特征基本相同。对比青藏高原与低海拔北京、安徽六安和河南濮阳地区的观测结果发现:冬至附近晴天(2021年11月20日),高海拔珠峰地区PAR光谱积分值(309.86 W·m^(-2))比低海拔安徽六安地区PAR积分值(264.4 W·m^(-2))高17.19%;夏至附近晴天(2021年6月3日),高海拔珠峰地区PAR光谱积分值(487.41 W·m^(-2))比低海拔北京地区PAR光谱积分值(394.15 W·m^(-2))高23.66%;秋分附近晴天(2021年9月19日),低海拔北京PAR光谱积分值(315.23 W·m^(-2))仅占高海拔珠峰地区PAR光谱积分值(442.49 W·m^(-2))的71.24%;春分附近晴天(2021年3月19日),高海拔日喀则地区PAR光谱积分值(413.34 W·m^(-2))比低海拔河南濮阳地区PAR光谱积分值(261.82 W·m^(-2))高64.75%。结果表明PAR光谱积分值与海拔正相关,海拔越高,积分值越大。此外,通过全年晴天PAR光谱的观测结果发现光谱辐射照度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时序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冬至光谱辐射照度最低,随后光谱辐射照度逐日升高,次年经过春分在夏至达到最高值,夏至后光谱辐射照度逐日降低,经过秋分在冬至再次达到最低值,且春分与秋分光谱辐射照度特征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原 晴天 光合有效辐射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和RS支持下广东省植被吸收PAR的估算及其时空分布 被引量:29
3
作者 郭志华 彭少麟 +1 位作者 王伯荪 张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1-447,共7页
在 G I S和 R S支持下,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 N O A A- A V H R R N D V I数据估计了广东省植被在 199204~199303间吸收的 P A R,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类型植被对 P A R 的... 在 G I S和 R S支持下,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 N O A A- A V H R R N D V I数据估计了广东省植被在 199204~199303间吸收的 P A R,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类型植被对 P A R 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广东省植被年 A P A R介于 0~1575 M J/m 2a 之间,其最大 N P P不及全球最高值的一半;并且,广东省年 A P A R 的时空变化显著,这主要与植被自身性质和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有关;即使是常绿阔叶林,其年 A P A R 也有显著差异,并且吸收 P A R 的年变化显著,全年以 7、10 月份吸收的 P A R 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广东 植被 光合有效辐射 估算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整形模式桃树冠层光照特征及生产性能研究
4
作者 徐昊 王孟超 +4 位作者 李婷 张学英 王朋飞 陈海江 曹洪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发掘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等优良生产性能的桃整形模式。本试验于2019和2020年,针对桃树主干形(2种株×行距模式:1 m×3 m、1 m×4 m)、挺身‘V’字形、‘Y’字形、四挺身形共5种整形模式开展冠层结构、光照特征及生产性能... 为发掘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等优良生产性能的桃整形模式。本试验于2019和2020年,针对桃树主干形(2种株×行距模式:1 m×3 m、1 m×4 m)、挺身‘V’字形、‘Y’字形、四挺身形共5种整形模式开展冠层结构、光照特征及生产性能(果实品质与产量)分析。结果表明:2种主干形枝类组成均以长枝为主,而其他树形短枝占比较高;主干形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冠层截获辐射量,而‘Y’字形和四挺身形的2项参数相对较低,但其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量明显高于其他树形。生产性能分析表明:5种模式亩产量无显著差异,‘Y’字形和四挺身形果实品质相对较好。综上,本研究认为‘Y’字形和四挺身形具有较高的短枝比例和较好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量,整体生产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整形模式 冠层光合有效辐射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离散各向异性辐射传输模型的光线追踪算法
5
作者 钱文 陆鑫 +1 位作者 云挺 朱正礼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光合有效辐射是作物生产力模型、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和生物地化模型的一个重要参量,研究光合有效辐射对植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在如今,不同类型的模型可以模拟树林的激光雷达波形,即使用计算机模型来生成再树林中使用激光雷达时可观测到的波... 光合有效辐射是作物生产力模型、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和生物地化模型的一个重要参量,研究光合有效辐射对植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在如今,不同类型的模型可以模拟树林的激光雷达波形,即使用计算机模型来生成再树林中使用激光雷达时可观测到的波形,而半经验模型和几何模型精确度不够高。蒙特卡洛射线追踪(MCRT)模型虽有较高的精确度,但对计算需求很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LiDAR光线追踪模型,基于在离散各向异性辐射传输(DART)模型中引入准蒙特卡洛射线跟踪方法。以实现了“盒方法”和“射线卡罗方法”这2种新方法的结合。在离散辐射传输中,加入模拟光子对光能的微小样本进行模拟;将俄罗斯轮盘赌思想加入蒙特卡洛射线追踪中,以便在达到精度要求的同时减少大量的计算需求;同时对场景模型进行网格化剖分,更加准确地对光线进行追踪。结果表明,6月中旬至7月期间,地表太阳辐射估计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8%~4.2%,光合有效辐射的估计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5%~3.9%,估算效果较好,其精确度相较于传统的蒙特卡洛算法提高了1.6%。对比实际测量与该算法模拟的拦截效率,得出误差率在1.66%~2.72%,精确度较高。试验结果对于研究植物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盒方法 射线卡罗方法 射线追踪 蒙特卡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光合呼吸模型在典型高寒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参数率定及验证
6
作者 孙树娇 王秀英 +2 位作者 陈奇 赵全宁 李甫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5,共10页
为实现利用植被光合呼吸模型(VPRM模型)在陆地生态系统估算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净CO_(2)交换量,需要针对不同生态系统进行VPRM模型参数的率定。基于位于典型高寒荒漠草原的沱沱河站2019年生长季(5-9月)的通量观测数据,结合遥感数据... 为实现利用植被光合呼吸模型(VPRM模型)在陆地生态系统估算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净CO_(2)交换量,需要针对不同生态系统进行VPRM模型参数的率定。基于位于典型高寒荒漠草原的沱沱河站2019年生长季(5-9月)的通量观测数据,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对VPRM的4个关键参数[最大光能利用率λ、光照为半饱和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值P0和植被参数(α、β)]进行了率定,并对模型模拟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典型高寒荒漠草原生态系统VPRM模型的关键参数α、β、λ和P_(0)值分别为0.034μmol·m^(-2)·s^(-1)、0.217μmol·m^(-2)·s^(-1)、0.119μmol、64.920μmol·m^(-2)·s^(-1)。2)VPRM模型在昼夜时间尺度上模拟效果最好,模拟值与观测值散点图的斜率接近0.918(R^(2)=0.713),均方根误差为0.473,平均误差为0.342。3)VPRM模型和R程序包(REddyProc包)插补缺失值后两组数据相关性较高(昼R^(2)=0.934;夜R^(2)=0.975),两种方法插补精度类似。4)参数率定后的VPRM模型在晴天适用性最好(R2=0.829),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均较小,分别是0.346和0.267。该文通过本地化参数率定和模拟效果验证,得到了典型高寒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VPRM模型,且具有较好的估算效果;该结果不仅为开展区域NEE估算奠定理论基础,而且还为地面观测数据的缺失值估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荒漠草原 VPRM模型 NEE 通量 光合有效辐射 参数率定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频技术的FFSC装置光热性能分析
7
作者 程江勇超 贺斌 +2 位作者 曹佳乐 周希正 张丽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4-264,共11页
为分析不同波段光谱对温室内光热环境的影响,该研究设计固定式膜面聚光器(fixed film solar concentrator,FFSC),以耦合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透射和近红外辐射(near-infrared radiation,NIR)热能回收... 为分析不同波段光谱对温室内光热环境的影响,该研究设计固定式膜面聚光器(fixed film solar concentrator,FFSC),以耦合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透射和近红外辐射(near-infrared radiation,NIR)热能回收。通过试验和Python-Zemax仿真模拟,采集温室试验区(FFSC装置)、对照区及室外高1.0 m处光温数据,验证FFSC装置光谱分频性能与热回收效能。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2—4月典型日太阳辐射强度降至室外37.7%~39.5%,近红外辐射占比(21.7%~22.7%)远低于室外近红外辐射;红外反射效应降低室内热辐射,试验区较室外平均温度增幅(1.8~3.3℃)明显低于对照区(4.4~8.2℃),试验区与对照区平均温差达3.6℃,最高4.9℃,且辐射越强降温效果越明显;3、4月份的作物高效光合作用时段(10:00—14:00)光子通量多数时段维持在700~900μmol/(m^(2)·s),高于作物需求阈值。仿真结果表明,与实测数据相比,总辐射平均误差为5.2%,与PAR理论透光率平均误差小于5%;室外辐照度高于600 W/m^(2)时(对应光子通量大于800μmol/(m^(2)·s)),FFSC装置可保障作物光环境需求;NIR热能回收效率体现季节性差异,夏至与冬至对应的NIR回收率分别为52.67%与38.45%。FFSC装置适用于太阳辐照大于600 W/m^(2)的季节或地区,可实现热能回收与作物光环境的协同优化,为温室降温节能、作物优质生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光合有效辐射 近红外辐射 光谱分频 光热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吸收特征的新型植被指数估算天然草地FAPAR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喆 郭旭东 +1 位作者 古春 赵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9-864,共6页
考虑到植被可见光-近红外的光谱吸收特征与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率(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APAR)有很好的关联,综合"高光谱曲线特征吸收峰自动识别法"与"光谱吸收特征参量化法",... 考虑到植被可见光-近红外的光谱吸收特征与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率(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APAR)有很好的关联,综合"高光谱曲线特征吸收峰自动识别法"与"光谱吸收特征参量化法",提取对FAPAR敏感的高光谱吸收特征参数,借鉴可见光-近红外植被指数的数学形式,尝试用优化组合后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吸收特征参数替代光谱反射率,构建新型植被指数估算植被FAPAR,并利用2014年和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与东部地区天然草地典型群落冠层实测光谱数据进行FAPAR估算建模与验证。结果表明:新型植被指数"SAI-VI"不仅有效提高了单个光谱吸收特征参数在高、低覆盖区域估算FAPAR的精度,而且相比五种与FAPAR有较好相关性的具有不同作用类型的可见光-近红外植被指数,其与FAPAR值的相关性更高(存在最大相关系数=0.801),以其为变量的指数模型预测FAPAR精度更高且稳定性较好(建模与检验的判定系数均最高且超过0.75,标准误差与平均误差系数也相应最小)。研究表明:融入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吸收特征的新型植被指数"SAI-VI",强化了可见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光谱吸收特征的差别,相较单一光谱吸收特征参数,在降低土壤背景影响的同时增强了对FAPAR变化的敏感度。同时,"SAI-VI"有效综合了对植被FAPAR敏感的光谱吸收特征信息,相较原始光谱反射率,能表达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特征的更多细节信息,可作为植被冠层FAPAR反演的新参数,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植被指数法估算FAPAR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par 新型植被指数 高光谱吸收特征参数 可见光-近红外 天然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的棉花育种材料FPAR估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唐中杰 王来刚 +4 位作者 郭燕 张彦 张红利 杨秀忠 贺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2-171,共10页
快速、无损、高通量地获取棉花育种材料的光合有效辐射信息,对棉花高光效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于2020年8—9月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采用大疆Matrice 600 Pro无人机搭载Micasense RedEdge-M多光谱成像仪获取棉花育种... 快速、无损、高通量地获取棉花育种材料的光合有效辐射信息,对棉花高光效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于2020年8—9月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采用大疆Matrice 600 Pro无人机搭载Micasense RedEdge-M多光谱成像仪获取棉花育种材料的多光谱影像,提取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测量点蓝、绿、红、红边、近红外等5个通道反射率值构建多光谱变量;然后分析多光谱变量与FPAR的定量关系,建立FPAR的一元与多元回归模型;最后,基于实测FPAR对估测模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棉花育种材料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可以快速、直观表征植株冠层叶片颜色、长势等表型性状信息;基于多光谱影像构建的变换土壤调节植被指数(Transform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TSA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SAVI)、垂直植被指数(Perpendicular vegetation index,PVI)、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增强型的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tmospherically resistant vegetation index,ARVI)等8种多光谱变量均与棉花FPAR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为0.542~0.932;基于TSAVI构建的FPAR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棉花FPAR具有较好的估测效果,估测模型的R2为0.867,SE为0.115,验证模型的R2为0.932,RPD为2.468,RMSE为0.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 农作物 棉花 育种材料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栋智能温室光温环境对樱桃番茄Sapolo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雷慧 任桐桐 +4 位作者 贾紫茵 刘冰琪 王康丽 刘湘伟 王绍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41,共13页
连栋智能温室作为我国设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载体,其主栽番茄品种长期依赖进口,且缺乏系统化的本土化栽培参数数据库。以樱桃番茄品种Sapolo为试材,在北京连栋智能温室内开展全发育期光温耦合调控试验,通过动态监测昼夜温度及光合有... 连栋智能温室作为我国设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载体,其主栽番茄品种长期依赖进口,且缺乏系统化的本土化栽培参数数据库。以樱桃番茄品种Sapolo为试材,在北京连栋智能温室内开展全发育期光温耦合调控试验,通过动态监测昼夜温度及光合有效辐射对植株生长的影响,构建关键生理指标量化模型。结果表明:Sapolo从定植到拉秧240 d需有效积温2941.60℃·d(有效积温阈值10℃),总光合有效辐射25661.29μmol·m^(-2)·s^(-1);末果期株高756.17~821.93 cm、茎粗8.28~10.12 mm,累计叶片数96.15~101.85片,累计花序数23.95~28.60个,累计果穗数23.70~27.00个,单株产量6.31~7.14 kg。研究首次明确了Sapolo在北方连栋智能温室的光温需求阈值及产量形成规律,为国产设施樱桃番茄专用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Sapolo 温度 光合有效辐射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净碳交换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11
作者 张志杰 梁燕 +3 位作者 王志楠 张瑾 周雪松 马秀枝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内蒙古大青山处于阴山山脉中段,是我国北部边疆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作为该区域面积最大、保存率最高、生长最好的森林群落,开展其碳交换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对推进半干旱区碳交换模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内蒙古大青山处于阴山山脉中段,是我国北部边疆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作为该区域面积最大、保存率最高、生长最好的森林群落,开展其碳交换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对推进半干旱区碳交换模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生态系统碳通量资料和呼和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观测的空气温度(T_(a))、降水量(P)、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温度(T_(s))、土壤体积含水量(VSWC)等气象资料,分析2022年生长季油松人工林净碳交换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生长季(5—10月)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各月平均日变化均呈“U”形变化,日间为碳汇,夜间为碳源。在季节尺度上,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生态系统呼吸(RE)和总生产力(GEP)分别为524.2、611.8和1136.0 gC·m^(−2),5—10月各月均表现为碳汇。8月份,较高的降水量对油松人工林白天的最大光合速率和呼吸强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9月份,白天呼吸强度显著下降,为碳吸收最强月。在半小时尺度上,白天NEE主要受光合作用控制,NEE与PAR符合直角双曲线模型;白天适宜油松人工林光合作用的VPD为10~20 hPa,VPD过高或过低均对碳吸收有抑制作用;夜间RE主要受5 cm土层VSWC影响,夜间RE与5 cm土层T_(s)的关系可用指数方程表示(R^(2)=0.84),其温度敏感系数为1.84。本研究结果不仅深化了对半干旱区人工林碳循环的理论认知,还为人工林可持续管理、区域碳循环模拟及全球碳收支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通量 净碳交换 涡度相关法 油松人工林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阔叶林冠层非光合组分对冠层FPAR的影响分析——一种分层模拟的方法
12
作者 梁守真 隋学艳 +4 位作者 姚慧敏 王猛 侯学会 陈劲松 马万栋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6,共8页
估算并消除冠层非光合组分(non-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NPV)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对准确估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具有重要意义。以落叶阔叶林为例,通过设置不同情景,应用任意倾斜叶片散射(scatteri... 估算并消除冠层非光合组分(non-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NPV)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对准确估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具有重要意义。以落叶阔叶林为例,通过设置不同情景,应用任意倾斜叶片散射(scattering by arbitrary inclined leaves,SAIL)模型进行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的分层模拟,分析冠层NPV的FPAR的变动及其对冠层FPAR的贡献,并初步探讨落叶阔叶林NPV的FPAR的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冠层NPV的FPAR的大小与冠层结构相关,在高覆盖度植被区NPV对冠层FPAR的贡献通常较小,但在低植被覆盖区的贡献会较高;NPV降低了冠层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与NPV的FPAR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可用来描述NPV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Fpar) 非光合组分(NPV)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大型光伏电站对近地表微气象的影响——以陕西省靖边县伊当湾光伏电站为例
13
作者 李梦超 屈建军 +2 位作者 谭立海 王靖淇 王彦希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22,294,共13页
[目的]揭示光伏电站内外近地表微气象特征的差异,评估毛乌素沙地大型光伏电站布设对近地表微气象的影响,为光伏电站风沙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比对照点和站内各观测点得到微气象要素(风速... [目的]揭示光伏电站内外近地表微气象特征的差异,评估毛乌素沙地大型光伏电站布设对近地表微气象的影响,为光伏电站风沙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比对照点和站内各观测点得到微气象要素(风速、风向、气温、相对湿度、辐射)评估毛乌素沙地大型光伏电站的布设对近地表微气象的影响。[结果]①相比对照区域,两种光伏阵列在2 m高度处的风向均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更为单一的特征。②光伏阵列区域的气温有所降低,固定可调光伏板间和板下的最大降温分别为0.92℃和0.97℃,而平单轴光伏板间和板下的最大降温分别为2.24℃和2.46℃。③光伏阵列区域的空气相对湿度有所增加,固定可调光伏区域的最大增幅出现在12月,板间和板下分别增加了3.77%和2.31%;平单轴光伏区域在3月份增幅最大,板间和板下分别增加了15.86%和15.44%。④光伏阵列对辐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光伏板下区域,其中固定可调光伏板下和平单轴光伏板下的太阳辐射量最大分别减少了91.30%和88.27%,光合有效辐射量最大分别减少了91.06%和82.29%。[结论]大型光伏电站具有改变风向,降低气温,增加相对湿度以及减少地表太阳辐射量和光合有效辐射量的作用。其中,平单轴光伏阵列在“降温增湿”方面的效果优于固定可调光伏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空气温度 太阳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强筋小麦冠层光截获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郝倩倩 兰会杰 +6 位作者 董文楠 秦保平 张敏 蔡瑞国 杨晴 李昊昱 杨敏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2-491,共10页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强筋小麦冠层光截获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78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180、240和300 kg·hm^(-2),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和3个种植密度(3.0×10^(6)、4.5×...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强筋小麦冠层光截获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78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180、240和300 kg·hm^(-2),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和3个种植密度(3.0×10^(6)、4.5×10^(6)和6.0×10^(6)株·hm^(-2),分别用D1、D2和D3表示),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强筋小麦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和透光率、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受施氮量的影响较种植密度大,小麦在N2和N3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其中以N2D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9957.73 kg·hm^(-2)。除N3外,随着施氮量或种植密度的增加,冠层PAR截获率均逐渐增大,透光率显著下降。施氮量、种植密度和二者互作显著影响强筋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在同一施氮条件下,适度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二者均以N2D2处理下最大。增施氮肥有利于沉降值和面筋指数的增加,面筋指数在N2D2处理下到达最佳。综合考虑强筋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的利用、干物质的积累和转运、籽粒产量和品质,240 kg N·hm^(-2)的施氮量和4.5×10^(6)株·hm^(-2)的种植密度是本试验条件下强筋小麦生产中的最优氮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施氮量 种植密度 冠层光截获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播期互作下棉花冠层PAR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帅 崔爱花 +4 位作者 李永旗 李直兴 谢业涛 余进祥 李亚兵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14-2622,共9页
为提高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利用率并塑造合理群体结构,本研究设置不同播期(B1:5月13日、B2:5月25日)和种植密度(M1:7.5万株·hm^-2、M2:9.0万株·hm^-2、M3:10.5万株·hm^-2、M4:12.0万株·hm^-2),... 为提高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利用率并塑造合理群体结构,本研究设置不同播期(B1:5月13日、B2:5月25日)和种植密度(M1:7.5万株·hm^-2、M2:9.0万株·hm^-2、M3:10.5万株·hm^-2、M4:12.0万株·hm^-2),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冠层PAR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生育时期内,B1播期处理棉花冠层对PAR的截获能力较强;在同一播期条件下,棉花冠层PAR截获率(PARI)在一定范围内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在B1播期下,一定生育时间内冠层PARI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1M4的冠层PARI在生育前期较高,生育后期则以B1M1较高;在B2播期下,一定时期内,冠层PARI整体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升高,且B2M4的冠层PARI最大。因此,在5月25日的播期条件下,12万株·hm^-2密度处理的棉花群体冠层PARI较大;而播期为5月13日时,7.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棉花冠层在生育后期对PAR的截获具有优势。本研究为构建适宜长江流域棉区的高光效群体结构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棉花新品种的培育和轻简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光合有效辐射 播期 密度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区域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产品
16
作者 胡锦康 彭代亮 +3 位作者 楼子杭 潘玉豪 郑诗军 王岩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在总太阳辐射(TSR,total solar radiation)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波长范围约为400-700 nm,其吸收系数(FPAR)是碳循环研究的一个关键生理变量,也是表征植被生态系... 在总太阳辐射(TSR,total solar radiation)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波长范围约为400-700 nm,其吸收系数(FPAR)是碳循环研究的一个关键生理变量,也是表征植被生态系统的基本变量之一。基于30米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反射率数据,得到青藏高原区域的地表植被类型分类结果,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累积频率的98%(NDVI_max)和2%(NDVI_min)。为克服简单比值指数(SR)和NDVI在单独估算FPAR时分别存在低估和高估的问题,构建基于SR和NDVI的FPAR联合估算模型,生产了1987-2022年青藏高原区域4-9月平均FPAR产品。FPAR作为计算植被固碳量的参数之一,可用于评价植被生态系统状态,在生态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本产品以Geo TIFF格式保存,空间参考为地理坐标系GCS_WGS_1984(ESPG:4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 青藏高原 LANDSAT 植被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玉米FPAR估算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来刚 贺佳 +3 位作者 郑国清 郭燕 张彦 张红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2-210,共9页
为了探究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估算作物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的潜力,以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纹理指数、叶面积指数为模型输入参数,在分析不同参数与FPAR... 为了探究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估算作物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的潜力,以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纹理指数、叶面积指数为模型输入参数,在分析不同参数与FPAR相关性的基础上优选植被指数与纹理指数,并分别以一元线性模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岭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估算玉米FPAR。结果表明:植被指数、纹理指数、叶面积指数3种参数与FPAR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植被指数相关系数最大;在不同类型的FPAR估算模型中,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估算效果最优,FPAR估算模型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57、0.173,验证模型R^(2)、RMSE分别为0.868、0.186,模型估算值与田间实测值间相对误差(RE)为8.71%;在不同形式的模型参数组合中,均以植被指数、纹理指数、叶面积指数3种参数融合的FPAR模型的估算与验证效果最优,说明多特征参数融合能有效改善FPAR估算效果。该研究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精准估算玉米FPAR及生产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 无人机 多光谱遥感 植被指数 纹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叶”模型的2001-2016年贵州省LAI与APAR数据集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颖 周士杰 +1 位作者 金佳鑫 严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被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表征冠层结构与生长状态,是植物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APAR)的决定因子之一。LAI与APAR是植被的光合等生理...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被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表征冠层结构与生长状态,是植物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APAR)的决定因子之一。LAI与APAR是植被的光合等生理过程模拟的重要参数。“两叶模型”根据叶片光环境,将冠层抽象为“阳生叶”和“阴生叶”两类叶片,分别进行生理生态功能参数化与模拟。该模型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大叶模型”难以表征冠层复杂结构的不足,有效降低了从叶片到冠层尺度转换中的潜在误差,改善了冠层物质与能量的估算及模拟效果。本研究基于“两叶模型”框架,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利用GLASS LAI和PAR遥感产品,结合植被聚集指数和地表反照率数据,生产得到2001–2016年贵州省冠层阳生叶和阴生叶的LAI与APAR数据集。本数据集具有时序长、分辨率高等优点,可应用于区域植被生态功能变化、全球变化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也可为模型模拟、遥感反演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植物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两叶模型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区地膜与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光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候金枚 王娟 +4 位作者 王有武 陈国栋 曹楠 林皎 万素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18,共13页
棉花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PARI)是影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然而对于不同覆膜方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光分布的影响尚未明确。在旱区一膜三行的机采种植模式下,设2种覆膜方式(有膜和无膜)与5种种植密度(D1:9×10^(4)... 棉花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PARI)是影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然而对于不同覆膜方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光分布的影响尚未明确。在旱区一膜三行的机采种植模式下,设2种覆膜方式(有膜和无膜)与5种种植密度(D1:9×10^(4)株/hm^(2),D2:13.5×10^(4)株/hm^(2),D3:18×10^(4)株/hm^(2),D4:22.5×10^(4)株/hm^(2),D5:27×10^(4)株/hm^(2)),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PAR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有膜处理下棉花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能力较强;冠层PARI与种植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种植密度之间PARI存在差异;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推进呈单峰曲线。有膜处理下,不同种植密度LAI在第94~98天达到峰值;无膜处理下,不同种植密度LAI在第109~113天达到峰值;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其生殖器官生物量有所下降。种植密度为18×10^(4)株/hm^(2)下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膜为5805.07 kg/hm^(2),无膜为5436.96 kg/hm^(2)),研究结果为旱区合理密植、构建合理的冠层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冠层结构 覆盖 种植密度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典型湖泊冰封期溶解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明亮 张明宇 +4 位作者 姚植 王乐乐 冯栋栋 李卫平 杨文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6-1819,共14页
为研究寒区典型湖泊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蒙新高原3个季节性冰封湖泊(乌梁素海、南海湖、岱海)的溶解氧、水温和光合有效辐射进行高频长序监测,并结合水质检测结果,对不同湖泊的溶解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为研究寒区典型湖泊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蒙新高原3个季节性冰封湖泊(乌梁素海、南海湖、岱海)的溶解氧、水温和光合有效辐射进行高频长序监测,并结合水质检测结果,对不同湖泊的溶解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冰封期,岱海、南海湖和乌梁素海溶解氧平均浓度分别为15.19、5.99、11.42 mg/L,3个湖泊溶解氧均表现出昼升夜降和垂向分层现象,在昼夜变化幅度上呈现出南海湖>乌梁素海>岱海;溶解氧整体变化幅度上呈现出乌梁素海>南海湖>岱海,其中乌梁素海变化幅度达到了18 mg/L,岱海仅为3.3 mg/L;溶解氧变化主要受到水温、光合有效辐射以及营养盐浓度的影响,对于不同湖泊,各项环境因子对冰下水体生化过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冰雪条件造就了水环境的差异,继而影响了冰下水体溶解氧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冰封期不同类型湖泊中溶解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好地了解湖泊生态系统在冰封期的变化规律,为寒区湖泊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封期 溶解氧 水温 光合有效辐射 乌梁素海 南海湖 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