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荡流体剪切力通过ERK5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波 杨利娟 +8 位作者 丁宁 许田恩 郭来威 孟会强 汪静 王翠芳 安丽萍 马靖琳 夏亚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37-1240,1256,共5页
目的探讨震荡流体剪切力(oscillatory shear stress,OSS)通过ERK5信号通路在诱导成骨细胞增殖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成骨MC3T3-E1细胞进行不同的处理,分为正常组、OSS组、XMD8-92组和OSS+XMD8-92组。采用MTT实验分别测定4组细胞的增殖活... 目的探讨震荡流体剪切力(oscillatory shear stress,OSS)通过ERK5信号通路在诱导成骨细胞增殖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成骨MC3T3-E1细胞进行不同的处理,分为正常组、OSS组、XMD8-92组和OSS+XMD8-92组。采用MTT实验分别测定4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并绘制生长曲线;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P-ERK5、ERK5和Cyclin D1等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OSS可显著增加成骨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但此效应可被ERK5高选择性抑制剂XMD8-92阻断。OSS可显著上调Cyclin D1的表达,而XMD8-92可显著下调OSS诱导的Cyclin D1的表达。结论 OSS通过激活ERK5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Cyclin D1是ERK5信号通路下游的重要靶点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荡流体剪切力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5 成骨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和细胞外调节蛋白在肝癌多药耐药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闫峰 王效民 +2 位作者 马全明 袁思波 蒋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38-1841,共4页
目的检测人肝癌耐药细胞Hep G-2/ADM和亲本细胞Hep G-2中ERK1,ERK2、ERK5和Bim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影响。方法小剂量缓慢诱导法诱导建立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 G-2/ADM;CCK-8法测定Hep G-2/ADM对多种化疗药物的交叉耐药性;W... 目的检测人肝癌耐药细胞Hep G-2/ADM和亲本细胞Hep G-2中ERK1,ERK2、ERK5和Bim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影响。方法小剂量缓慢诱导法诱导建立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 G-2/ADM;CCK-8法测定Hep G-2/ADM对多种化疗药物的交叉耐药性;Western-blotting检测MRP-1,P-gp,ERK1,ERK2,ERK5和Bim蛋白水平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Bim mRNA的表达。结果化疗药物能够体外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Hep G-2/ADM对ADM、5-FU和CDDP的耐药指数分别为6.8,4.1和4.5,且高表达MRP-1和P-gp蛋白;与亲本细胞Hep G-2相比,Hep G-2/ADM中ERK1,ERK2和ERK5的表达均升高,ERK1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变化,ERK2磷酸化水平下降,且p-ERK1/2与ERK1/2的比值下降;Bim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结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s和Bcl-2家族的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与人肝癌多药耐药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ERK1 ERK 2 ERK5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2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K信号通路在β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Clenbuterol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秋芳 谭艳 +5 位作者 汪选斌 潘龙瑞 李洪亮 刘慧 向继洲 付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68-1374,共7页
目的研究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clenbuterol对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其是否与激活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有关。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8组,... 目的研究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clenbuterol对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其是否与激活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有关。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8组,1正常培养组;2缺氧/复氧(A/R)组;3clenbuterol(1μmol·L-1)+A/R;4ICI118,551(10μmol·L-1)+clenbuterol(1μmol·L-1)+A/R组;5美托洛尔metoprolol(10μmol·L-1)+clenbuterol(1μmol·L-1)+A/R组;6 metoprolol(10μmol·L-1)+A/R组;7 PD98059(20μmol·L-1)+clenbuterol(1μmol·L-1)+A/R组;8LY294002(10μmol·L-1)+clenbuterol(1μmol·L-1)+A/R组。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培养液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子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ERK及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A/R组比较,clenbuterol+A/R组明显增高细胞存活率,降低LDH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ROS产生减少,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而选择性β2受体阻断剂ICI 118,551可取消clenbuterol的上述作用,β1受体阻断剂Metoprolol对clenbuterol的作用无影响,PI3K抑制剂LY294002和ERK1/2抑制剂PD98059可阻断clenbuterol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clenbuterol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加入选择性β2受体阻断剂ICI 118,551,PI3K抑制剂LY294002和ERK抑制剂PD98059均使clenbuterol的保护作用取消,表明clenbuterol可通过激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活RISK信号通路发挥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NBUTEROL 缺氧/复氧 心肌细胞 磷酸化ERK PI3K 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魏子寒 王颖 +1 位作者 杨国杰 孙丽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38-742,共5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初步探索磷酸肌酸钠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Wistar乳鼠取出心脏,体外原代、传代培养CF。实验分4组(每组n=3),对照组:无血清...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初步探索磷酸肌酸钠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Wistar乳鼠取出心脏,体外原代、传代培养CF。实验分4组(每组n=3),对照组: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CF;AngⅡ组:含AngⅡ1×10-6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磷酸肌酸钠组:含磷酸肌酸钠10m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AngⅡ+磷酸肌酸钠组:含磷酸肌酸钠10 mmol/L加AngⅡ1×10-6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Van Gieson(VG)氏染色法测定胶原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CF的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G0/G1期、G2/M期细胞百分率降低,胶原含量增加,pERK1/2蛋白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磷酸肌酸钠组CF细胞周期、胶原含量和pERK1/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磷酸肌酸钠组pERK1/2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F细胞周期和胶原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ngⅡ组比较,AngⅡ+磷酸肌酸钠组G0/G1期、G2/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S期百分率降低,胶原含量减少,pERK1/2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磷酸肌酸钠可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CF增殖和胶原合成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过度激活有关。这提示磷酸肌酸钠可以明显改善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心肌 成纤维细胞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对抑郁大鼠脑内ERK1/2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宁 周珊珊(指导) +3 位作者 胡蕊 高媛媛 王潮敏 王育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对抑郁大鼠前额叶与海马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杏酮酯低、中、高剂量组。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分养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采...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对抑郁大鼠前额叶与海马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杏酮酯低、中、高剂量组。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分养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采用荧光实时PCR检测大鼠前额叶、海马ERK1/2和磷酸化p-ERK1/2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前额叶、海马ERK1/2蛋白和磷酸化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给药前比较,银杏酮酯低、中、高剂量组旷场试验得分显著提高(P<0.05),模型组旷场试验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前额叶与海马p-ERK1/2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银杏酮酯低、中、高剂量组前额叶与海马p-ERK1/2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ERK1/2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可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前额叶与海马ERK1/2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磷酸化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在大鼠浅筋膜中的表达及针刺后的改变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姜雪梅 杨春 +6 位作者 原林 刁建新 张学全 黄泳 戴景兴 邱小忠 余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SD大鼠浅筋膜层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和针刺1、2、3、4、5组,每组大鼠3只。针刺各组在大鼠腹股沟区给予电针治疗后,分别在针刺后0、1、6、12和36h等5个时间点... 目的探讨针刺对SD大鼠浅筋膜层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和针刺1、2、3、4、5组,每组大鼠3只。针刺各组在大鼠腹股沟区给予电针治疗后,分别在针刺后0、1、6、12和36h等5个时间点取以针刺点为圆心,直径约1.5cm处的浅筋膜,对照组也在针刺点相应的部位和足三里穴区取材。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的ERK1/2及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穴位和非穴区的浅筋膜的ERK1/2和p-ERK均有表达,但两者未见明显差异,针刺后各组针刺侧的ERK1/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自身对照侧。结论正常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可能通过ERK细胞信号转导蛋白的磷酸化来参与组织的增殖和分化;而针刺对于ERK信号转导有促进作用,这也可能是针灸对机体的病理和生理状态进行调控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筋膜 穴位/非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大鼠心肌肥厚组织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屈春生 陈莉萍 李道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44-1347,共4页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心肌肥厚大鼠左室心肌组织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干预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干预组在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注射同时灌...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心肌肥厚大鼠左室心肌组织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干预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干预组在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注射同时灌胃应用替米沙坦,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进行心肌相关指数、病理学检测,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左心室心肌心房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表达,检测模型建立成功情况;模型建立成功后,各组大鼠取左心室心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磷酸化Raf(phosphorylation of Raf,p-Raf)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ion of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2,p-ERK1/2)表达。结果:模型组p-Raf阳性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干预组介于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P=0.041,P=0.031);模型组p-ERK1/2阳性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干预组介于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P=0.0039,P=0.023)。结论:替米沙坦可能抑制p-Raf、p-ERK1/2蛋白表达而抑制Raf/MEK/ERK信号通路激活,具有抗心肌肥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替米沙坦 磷酸化 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OP2、p-ERK1/2和Cyclin D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新星 滕世峰 +7 位作者 徐楷 张言言 张卫刚 张宪文 姚骏 姚厚山 黄歆 胡志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09-914,共6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TROP)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搜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05年6...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TROP)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搜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确诊并获取病理标本的胆囊癌患者8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胆囊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TROP2、p-ERK1/2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pearman检验法分析TROP2、p-ERK1/2和Cyclin D1间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 TROP2、p-ERK1/2和Cyclin D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0%、58.40%和55.3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5.42%、35.67%和39.87%)(P值均<0.05)。TROP2、p-ERK1/2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结石、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血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相关(χ~2=4.300~53.315,P值均<0.05)。TROP2与p-ERK1/2、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02、0.742,P值均<0.001),且p-ERK1/2与Cyclin D1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s=0.242,P=0.023)。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TROP2的阳性表达是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2.412,95%可信区间:1.186~5.126,P=0.010)。结论 TROP2的高表达可能是胆囊癌恶性进展的重要原因,高表达的TROP2可能介导p-ERK1/2和Cyclin D1的高表达,导致胆囊癌恶性进展。TROP2是判断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可能是临床干预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细胞周期蛋白D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质重塑因子1在肺癌中过表达并促进肺癌增殖能力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秀伟 郝凤霞 +4 位作者 贺佳妮 谢玲玲 付琳 董千泽 李庆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21-825,共5页
目的检测染色质重塑因子1(Rsf-1)对肺癌增殖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Rsf-1促进肺癌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筛选Rsf-1高表达人肺癌H1299、H460细胞系,通过小干扰RNA(si RNA)方法干扰内源性Rsf-1表达,并检测干扰效率。应用... 目的检测染色质重塑因子1(Rsf-1)对肺癌增殖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Rsf-1促进肺癌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筛选Rsf-1高表达人肺癌H1299、H460细胞系,通过小干扰RNA(si RNA)方法干扰内源性Rsf-1表达,并检测干扰效率。应用集落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Rsf-1干扰前后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内源性Rsf-1表达前后肺癌细胞中增殖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肺癌细胞中Rsf-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HBE细胞系,其中H1299、H460细胞中存在非常明显的Rsf-1高表达。转染Rsf-1特异的si RNA于高表达Rsf-1的H1299和H460细胞后,其克隆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H1299细胞中对照组和干扰组分别为123±15和83±9;H460细胞中对照组和干扰组分别为218±18和112±17)(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干扰内源性Rsf-1表达后,H1299和H460细胞中G1期细胞比例增多(H1299细胞中对照组和干扰组分别为56%±5%和71%±7%;H460细胞中对照组和干扰组分别为53%±4%和70%±6%),S期细胞比例减少(H1299细胞中对照组和干扰组分别为17%±2%和11%±5%;H460细胞中对照组和干扰组分别为19%±2%和10%±5%)。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检测结果:干扰内源性Rsf-1表达后,H1299和H460细胞中cyclin D1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 ERK)水平明显下调。干扰Rsf-1在下调H1299和H460细胞p ERK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与应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U0126相似。结论 Rsf-1可通过cyclin D1/ERK相关通路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质重塑因子1 肺癌 小干扰RNA 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CYCLIN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预适应大鼠脑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改变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兰峰 郭社卫 +1 位作者 安仰原 刘明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在大鼠脑缺血预适应中(IPC)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假手术(SI)、缺血预适应或缺血耐受(IT)、单纯蜜蜂毒(BV)、外周伤害耐受(PNT)等5组。应用SDS-PAGE、Western blot等实... 目的初步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在大鼠脑缺血预适应中(IPC)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假手术(SI)、缺血预适应或缺血耐受(IT)、单纯蜜蜂毒(BV)、外周伤害耐受(PNT)等5组。应用SDS-PAGE、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借助GelDoc和Versa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脑躯体感觉皮层、海马组织内ERK的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经脑IPC大鼠躯体感觉皮层内ERK1的磷酸化水平(激活程度)增高(P<0·05);大脑躯体感觉皮层内ERK2及海马组织内ERK1/ERK2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大脑躯体感觉皮层和海马组织内ERK1/ERK2经脑IPC后蛋白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大脑躯体感觉皮层ERK1磷酸化水平的增高可能参与了脑缺血预适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预适应 ERK1/2 磷酸化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丁胺抑制炎性疼痛诱导脊髓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上调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晓辉 吴宁 +2 位作者 苏瑞斌 张宏 李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研究其镇痛作用是否与影响脊髓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表达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180~220g,随机分为生理...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研究其镇痛作用是否与影响脊髓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表达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180~220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福尔马林组和胍丁胺160mg/kg组,每组20只。每组12只右侧足底皮下注射5%的福尔马林50μL致痛,每5min为一个时间段,测定60min内大鼠的痛级均数。另外每组8只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8min取L4,5脊髓,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脊髓切片中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单侧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50μL后出现明显的两期伤害性行为反应。胍丁胺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能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痛觉过敏。福尔马林对大鼠单侧足底注射8min后,引起注射侧L4,5脊髓背角pERK表达量升高,160mg/kg胍丁胺(i.p.)明显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pERK表达量的升高。结论:胍丁胺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及痛觉过敏行为有明确的抑制作用,炎性疼痛引起脊髓pERK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参与疼痛及痛觉过敏的形成,pERK可能参与了胍丁胺镇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丁胺 疼痛 痛觉过敏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汤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和pERK/eIF2a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媛媛 张贵贤 +2 位作者 李木松 陈晖 秦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9期1461-1465,1470,共6页
目的:探究蒿汤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改善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RK/eIF2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蒿汤组,每组10只。采用“酒精-玉米... 目的:探究蒿汤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改善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RK/eIF2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蒿汤组,每组10只。采用“酒精-玉米油-吡唑”灌胃联合12周的高脂饮食构建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和蒿汤组于相同时间给予等量蒿汤灌胃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血清羟脯胺酸(HYP)、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ⅢN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TG)、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脏组织中pERK/eIF2a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对比,假手术组血清HYP、HA、LN、CIV、PⅢNP、AST、ALT、γ-GT、ALP、TBL、TB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给予蒿汤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清HYP、HA、LN、CIV、PⅢNP、AST、ALT、γ-GT、ALP、TBL、TB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脂代谢及氧化损伤指标显示,与正常组对比,假手术组血清ALB、CHOL、TG、GSH、SOD、MDA水平无明显改变(P>0.01),模型组血清ALB、GSH、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CHOL、TG、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予蒿汤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清ALB、GSH、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CHOL、TG、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假手术组肝脏切片形态学正常,而模型组肝脏切片可见明显空泡状改变,给予蒿汤干预治疗组肝脏切片明显好转。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对比,假手术组肝脏组织中pERK和eIF2a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模型组肝脏组织中pERK和eIF2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予蒿汤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肝脏组织中pERK和eIF2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蒿汤可以有效阻碍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纤维化程度,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肝胆功能。发挥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pERK/eIF2a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纤维化 肝功能 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eIF2a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衰老、细胞外基质和光感受器外节膜盘对RPE细胞中黏着斑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洁 王雨生 +3 位作者 赵炜 杨秀梅 李夏 姜廷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4-548,共5页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机制复杂。黏着斑激酶(FAK)在调控细胞增生、存活、移行和分化等细胞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新生血管的应答。然而,FAK在CNV发生中的作用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氧...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机制复杂。黏着斑激酶(FAK)在调控细胞增生、存活、移行和分化等细胞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新生血管的应答。然而,FAK在CNV发生中的作用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氧化衰老、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和吞噬光感受器外节膜盘(POS)等CNV生成相关因素作用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FAK的表达及磷酸化变化,探讨FAK在CNV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来自于供体眼的人RPE细胞,并分别暴露于H2O2氧化衰老、吞噬POS和ECM成分等刺激因素。用10、20、50、100μmol/L4种浓度的H2O2处理培养的RPE细胞20d,诱导RPE细胞氧化衰老;用含终密度1×10^6/mlPOS的培养液培养RPE细胞20d,设置正常细胞对照组、单纯POS处理组、200μmol/LCoCl2缺氧组及POS+缺氧组;将RPE细胞接种于涂布100mg/L的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和I型胶原酶的培养皿中,分别继续培养30rain和1h。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法观察不同时间点RPE细胞中FAK的表达及磷酸化FAK(pFAK)变化。结果20μmol/L及50μamol/LH2O2处理组FAK蛋自在RPE细胞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FAK在各H2O2处理组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期吞噬POS后,RPE细胞内出现消化不完全的溶酶体颗粒;单纯POS处理组与对照组间RPE细胞中FAK和pFAK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缺氧组FAK和pFAK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升高,POS+缺氧组pFAK的表达较单纯缺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与对照组比较,在FN、LN和I型胶原刺激后1h,RPE细胞中pFAK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01)。结论在衰老、吞噬POS和ECM成分等因素作用下,RPE细胞中出现FAK的表达及磷酸化.提示FAK在CNV发生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色素上皮 黏着斑激酶 磷酸化 衰老 缺氧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通过抑制ERK通路下调HeLa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喻小兰 卢科莲 +1 位作者 夏纪毅 毛熙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8-80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宫颈癌细胞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100μmol/L、200μmol/L黄芩素处理组,培养24 h。明胶酶...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宫颈癌细胞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100μmol/L、200μmol/L黄芩素处理组,培养24 h。明胶酶谱法检测上清液中MMP-2、MMP-9的活性变化。反转录PCR法检测ERK1/2及MMP-2、MMP-9的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p-ERK1/2及MMP-2、MMP-9的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黄芩素处理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MMP-2、MMP-9的活性变化逐渐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ERK1/2、p-ERK1/2、MMP-2、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随着黄芩素浓度的增强逐渐降低(P<0.05)。结论黄芩素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下调MMP-2、MMP-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宫颈癌细胞 MMP-2 MMP-9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中风钙依赖性激活Raf-1/ERK的级联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萌 鲁宏标 +2 位作者 邱天竹 许佳丽 郭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研究Raf-1磷酸化与脑缺血诱导的ERK钙依赖性激活的联系。方法:采用4动脉阻断法诱导大鼠前脑缺血,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缺血/再灌后海马组织Raf-1和ERK磷酸化的变化,以及钙通道抑制剂氯胺酮对它们活性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15 min,... 目的:研究Raf-1磷酸化与脑缺血诱导的ERK钙依赖性激活的联系。方法:采用4动脉阻断法诱导大鼠前脑缺血,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缺血/再灌后海马组织Raf-1和ERK磷酸化的变化,以及钙通道抑制剂氯胺酮对它们活性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15 min,海马内ERK活性显著升高,而Raf-1的Ser259而不是Tyr340和Ser338位点磷酸化显著降低;氯胺酮能阻断缺血后Raf-1(Ser259)的去磷酸化,继而抑制Raf-1/ERK活性。结论:脑缺血通过钙依赖性地诱导Raf-1Ser259位点的去磷酸化,暴露其催化结构域,从而导致ERK级联的活性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Raf-1磷酸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1蛋白激酶、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丽 石燕 +2 位作者 蒋成英 孙琼 戴广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428,481,共6页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Raf-1)、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pMEK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Raf-1、pMEK1、pERK1/2蛋白的表达差异性...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Raf-1)、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pMEK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Raf-1、pMEK1、pERK1/2蛋白的表达差异性与肝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Raf-1、pMEK1和pERK1/2在肝癌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38.3%、46.7%和38.3%,三者过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Raf-1、pMEK1和pERK1/2过表达与性别、年龄、甲胎蛋白、乙肝表面抗原表达状态、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存在癌栓、肿瘤大小等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Raf-1过表达与肝癌预后相关(P<0.05)。结论 Raf-1的过表达是肝癌预后不良的显著标记,可能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Raf-1蛋白激酶 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CFA大鼠感觉及情绪的二维调节及前扣带皮层-初级体感皮层p-ER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泽民 王佳玲 +7 位作者 徐立雷 孙晶 沈醉 朱怡霖 张海艳 姚淑静 邵晓梅 方剑乔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354-1362,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痛感觉及其所诱发情绪的干预效应及对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和初级体感皮层后肢区域(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Hindlimb Region,S1HL)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痛感觉及其所诱发情绪的干预效应及对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和初级体感皮层后肢区域(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Hindlimb Region,S1HL)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大鼠模型。痛感觉部分:将3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 n =11)、模型组( n =13)、电针组( n =14),在造模前1 d、模后3 d、6 d、9 d检测大鼠患足机械缩足阈(PWTs)的变化;痛情绪部分: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 n =21)、模型组( n =21)、电针组( n =20)进行条件性位置厌恶实验(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通过自由跑动(15 min),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大鼠,造模前1 d进行条件化前训练(45 min),模后2 h和第2天进行条件化训练(45 min),模后第3天、9天进行检测(15 min)。两部分电针组大鼠均在造模后3 d^9 d进行电针干预,选取双侧“后三里”穴,刺激参数:2/100 Hz疏密波,初始电流强度1 mA,后每10 min增加0.5 mA,共30 min,1次/d,造模后第10天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法(IF)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ACC、S1HL的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PWTs结果显示,造模后第3天、第6天、第9天,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PWTs较空白组显著降低( P <0.01),第9天电针组PWTs较模型组显著升高( P <0.01)。CPA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第3天,模型组和电针组CPA score值(大鼠在条件箱停留时间差,Pre-post)较空白组显著升高( P <0.01),造模后第9天,模型组CPA score值较空白组显著升高( P <0.01),电针组CPA score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01)。与造模后第3比较,造模后第9天模型组CPA score值显著增加( P <0.01),电针组显著降低( P <0.05)。IF检测结果显示,在左侧S1HL,模型组p-ERK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较空白组和电针组有上升趋势,在右侧S1HL和双侧ACC,模型组p-ERK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较空白组和电针组均显著升高( P <0.01)。WB结果显示,在双侧S1HL,模型组p-ERK1/2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左侧S1HL,电针组p-ERK1/2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05),在右侧S1HL,电针组p-ERK2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05),在双侧ACC区,模型组p-ERK1/2蛋白水平较空白组有上升趋势,电针组p-ERK1/2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有下降趋势。结论:电针可提高CFA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并缓解CFA大鼠厌恶情绪;该效应可能与其下调右侧S1HL中p-ERK表达水平和下调双侧ACC的p-ERK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炎性痛 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前扣带皮层 体感皮层 痛感觉 痛情绪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军 沈灵娜 +3 位作者 钱赟达 徐瑾 陈洁 黄永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究加味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疗效,对其部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丰富治疗方法。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68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究加味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疗效,对其部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丰富治疗方法。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68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研究组(84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加味逍遥散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胃镜积分、病理积分(包括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炎性)变化并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变化并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胃动素(MOT)、促胃液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Ⅰ/PGⅡ变化并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临床症状胃脘痛、胸胁胀痛、嗳气泛酸、大便稀溏、口苦干积分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进行不良反应比较。结果①治疗前两组胃镜积分、病理积分(包括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各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研究组以上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p-ERK、ER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研究组p-ERK、ERK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两组MOT、GAS、PGⅠ、PGⅠ/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完成治疗后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两组胃脘痛、胸胁胀痛、嗳气泛酸、大便稀溏、口苦干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以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研究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组恶心呕吐、皮疹、便秘、口腔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14%(6/84),对照组为28.56%(24/84),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能升高p-ERK、ERK通路,提高胃功能激素,改善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炎性反应,从而改善肝郁脾虚型CAG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逍遥散 肝郁脾虚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积分 胃动素 促胃液素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麻醉对小鼠脑内ERK1/2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刚 成丹丹 +4 位作者 张西京 朱正华 段小莉 王百忍 熊利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为探索全身麻醉的中枢作用靶位,本研究观察了异丙酚麻醉-清醒过程中小鼠脑内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的表达变化。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未麻醉对照组,异丙酚麻醉5min组,异丙酚麻醉后清醒5min组和异丙酚麻醉后清... 为探索全身麻醉的中枢作用靶位,本研究观察了异丙酚麻醉-清醒过程中小鼠脑内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的表达变化。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未麻醉对照组,异丙酚麻醉5min组,异丙酚麻醉后清醒5min组和异丙酚麻醉后清醒1h组;每组6只。麻醉动物腹腔内注射异丙酚100mg/kg。分别于清醒状态和麻醉各时点脱臼处死,灌注固定,取脑,冠状位冰冻切片,行全脑pERK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结果显示:与未麻醉对照组相比,异丙酚麻醉5min组小鼠脑内感觉运动皮质、扣带皮质、梨状皮质、嗅周皮质及海马的pERK1/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而杏仁中央核、终纹床核卵圆亚核、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下丘脑腹内侧核腹外侧部、缰外侧核和中脑E-W核等均较未麻醉组显著升高(P<0.01)。清醒5min后与麻醉组相比,各脑区/核团的pERK1/2表达除海马外均明显恢复(P<0.05);清醒1h后除海马外各脑区/核团的pERK1/2表达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本研究表明异丙酚能引起小鼠脑内一些脑区和核团的ERK1/2磷酸化水平随麻醉过程发生变化,提示ERK1/2磷酸化可能参与全身麻醉的作用过程。相关脑区和部位可能与全麻药的中枢作用靶位或麻醉的应激效应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全身麻醉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磷酸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影响脊髓ERK1和CREB磷酸化改善大鼠肠易激综合征内脏痛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亚涛 刘伟 +2 位作者 王晓庆 万占海 孟宁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1-809,共9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痛大鼠结肠和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xtrae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1,ERK1)和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痛大鼠结肠和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xtrae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1,ERK1)和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的影响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足月雄性SD大鼠(6~8 g)采用结直肠自制球囊扩张(colorectal dilatation,CRD)刺激来构建大鼠IBS模型。动物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ex组、Dex+pc组,模型组、Dex组、Dex+pc组接受CRD刺激,正常组实验动物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Dex组动物每日腹腔注射5μg/kg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Dex+pc组动物每日腹腔注射5μg/kg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和pc DNA3.1-CREB,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和100 nmol/L的pc DNA3.1-CREB-NC。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ERK1和CREB的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p-ERK1、p-CRE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ex组、Dex+p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ERK1和CREB的mRNA的表达、p-ERK1、p-CREB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Dex组、Dex+p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ERK1和CREB的mRNA的表达、p-ERK1、p-CREB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Dex组比较,Dex+p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ERK1和CREB的mRNA的表达、p-ERK1、p-CREB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抑制慢性功能性内脏痛大鼠脊髓组织的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抑制ERK1和CREB的磷酸化来发挥结肠和脊髓组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慢性功能性内脏痛 肠易激综合征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 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信号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