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mTOR与HIF-1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茜 时延龙 毕经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9-784,共6页
目的:研究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 目的:研究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普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mTOR、HIF-1α在63例结直肠癌组织、27例转移淋巴结组织、12例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以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χ~2检验分析p-mTOR、HIF-1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mTOR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Kaplan-Meier检验进行p-mTOR、HIF-1α的生存期分析。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mTOR(50.80%vs 6.35%,χ~2=30.489,P<0.01)、HIF-1α(65.08%vs 9.52%,χ~2=47.323,P<0.01)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mTOR、HIF-1α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及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且p-mTOR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345,P<0.01);p-mTOR阳性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显著短于p-mTOR阴性患者(χ~2分别为4.584、4.557,均P<0.05)。结论:p-mTOR及HIF-1α在结直肠癌组织及转移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表达可以作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1Α 免疫组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中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彦利 安美霞 +4 位作者 许汉春 鲁志卿 轩亚玲 蔡丽 王丽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研究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ribosomal S6 protein phosphorylation,P-S6)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在翼... 目的研究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ribosomal S6 protein phosphorylation,P-S6)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翼状胬肉组织31例,正常结膜组织1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进行P-S6和CyclinD1的检测及比较。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6例翼状胬肉组织中P-S6蛋白/S6蛋白表达(1.196±0.101)显著高于正常结膜组织(0.295±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翼状胬肉中P-S6、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25/25),正常结膜组织中P-S6阳性表达率为18.2%(2/11)、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为9.1%(1/11),正常结膜组织与翼状胬肉组织中P-S6与CyclinD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5)。翼状胬肉组织中P-S6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2,P<0.05)。结论 mTORC1信号通路在翼状胬肉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调控CyclinD1的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翼状胬肉 细胞周期蛋白D1 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mTOR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兆龙 韩策然 +5 位作者 阎波 罗芸葆 王永兵 宋安 朱振亚 于观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phosphorylate-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在人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外科和第二军医... 目的: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phosphorylate-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在人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外科和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肿瘤科2004-2007年间6例慢性胆囊炎、7例癌旁组织和59例胆囊癌组织中p-mTO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胆囊癌浸润深度、分化、Nevin分期等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mTOR在慢性胆囊炎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和47.5%,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mTOR在分化高、中和低/未分化的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48.1%和66.7%(P<0.01);在浸润至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和周围组织的胆囊癌组织中, p-mTO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5.7%和71.4%(P<0.01);p-mTOR在Ⅰ/Ⅱ期、Ⅲ/Ⅳ期和Ⅴ期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46.4%和66.7%,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结论:p-mTOR的表达与人胆囊癌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和Nevin分期密切相关,p-mTOR可能参与人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 胆囊癌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髁突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帅 王江红 +2 位作者 田利杰 王宝利 张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1-657,共7页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髁突软骨细胞增殖调节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p-mTOR)在该调节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取6周龄雌性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从第二代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E2和/或雷帕霉素(RAPA);C...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髁突软骨细胞增殖调节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p-mTOR)在该调节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取6周龄雌性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从第二代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E2和/或雷帕霉素(RAPA);CCK8法检测不同给药条件下,髁突软骨细胞在第24、48、72小时的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软骨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自噬相关基因6(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5(ATG-5)、Ⅱ型胶原(COLⅡ)相关基因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中ERα、ERβ、Beclin-1、脂质化轻链蛋白3B(LC3-Ⅱ)、p-mTOR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加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后各组细胞p-mTOR的表达。结果E2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并在10-8 mol·L^(-1)浓度下达到峰值;RAPA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增殖。10-8 mol·L^(-1) E2上调软骨细胞ERα、COLⅡ基因表达(P<0.01)和ERα、p-mTOR蛋白表达(P<0.05),下调软骨细胞Beclin-1、ATG-5基因表达(P<0.05)和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P<0.05);RAPA可以上调细胞Beclin-1和LC3-Ⅱ蛋白水平(P<0.01),下调p-mTOR的表达(P<0.01);ERα拮抗剂可以显著降低细胞中p-mTOR的表达(P<0.01)。结论E2在浓度为10-8 mol·L^(-1)时可有效通过ERα-p-mTOR途径激活mTOR的磷酸化,抑制自噬,提高髁突软骨细胞增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17Β-雌二醇 雷帕霉素 磷酸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 髁突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S40蛋白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刚 朱刚才 张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5-690,共6页
40 kD大小的富含脯氨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底物蛋白(prolin-rich Akt substrate of 40 kD,PRAS40)是2003年Roth等从胞质锚定蛋白14-3-3的伴侣蛋白及Akt激酶的底物中首先鉴定的。PRAS40的活化主要方式为磷酸化修饰,并具有... 40 kD大小的富含脯氨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底物蛋白(prolin-rich Akt substrate of 40 kD,PRAS40)是2003年Roth等从胞质锚定蛋白14-3-3的伴侣蛋白及Akt激酶的底物中首先鉴定的。PRAS40的活化主要方式为磷酸化修饰,并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PRAS40参与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Akt,NF-κB和核糖体蛋白L11(ribosomal protein L11,RPL11)等多条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增殖、衰老、自噬、凋亡、外泌体分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 kD大小的富含脯氨酸蛋白激酶B底物蛋白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蛋白激酶B 磷酸化 NF-κB P53 肿瘤 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