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络合法制备钒锆黄陶瓷墨水及呈色机理的探究
1
作者 江超 郑小玲 +3 位作者 余开明 张优 余少华 常启兵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9,共6页
采用络合反应法,通过将没食子酸与八水氧氯化锆反应生成可溶性锆源没食子酸锆,再以n(V)∶n(Zr)=1∶7的比例与钒源丙二酸氧钒钠混合,然后超声溶于去离子水中,辅以浓氨水调节pH值稳定在9~10之间,形成金属配合物型黄色陶瓷墨水。采用场发... 采用络合反应法,通过将没食子酸与八水氧氯化锆反应生成可溶性锆源没食子酸锆,再以n(V)∶n(Zr)=1∶7的比例与钒源丙二酸氧钒钠混合,然后超声溶于去离子水中,辅以浓氨水调节pH值稳定在9~10之间,形成金属配合物型黄色陶瓷墨水。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分光测色计等测试手段表征钒锆黄色墨水及其煅烧产物。结果表明:自制的钒锆黄色墨水的理化性能,包括黏度、表面张力和pH值都符合《陶瓷液体色料性能技术要求》(GB/T 38985—2020)要求,且不发生聚沉。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煅烧温度下墨水煅烧产物的色度值及呈色情况,当煅烧温度为600℃时,其色度值为L^(*)=63.79,a^(*)=0.12,b^(*)=47.14,样品呈现亮黄色,呈色最佳。还探讨了钒锆黄色料的呈色机理,所制备的钒锆黄墨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呈色性能,是一种有潜力的陶瓷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锆黄 络合反应 陶瓷墨水 呈色机理 煅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nadium extraction and dephosphorization from V-bearing hot metal with fluxes containing CaO
2
作者 王艳南 宋文臣 李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887-2893,共7页
Extracting vanadium and removing phosphorus simultaneously by adding CaO containing materials to V-bearing hot metal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imulating the process of vanadium extraction with insuffic... Extracting vanadium and removing phosphorus simultaneously by adding CaO containing materials to V-bearing hot metal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imulating the process of vanadium extraction with insufficiently supplying oxygen in converter. Through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3 h and 1375 °C were chosen as the optimum holding tim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for formal experiment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e formal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making basic slag can extract vanadium and remove phosphorus simultaneously. The vanadium extraction rate(ηV) and phosphorus removal rate(ηP) both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basicity of the original slag materials and the Fe2O3 contents. The vanadium distribution ratio)(V L′is about an order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the phosphorus distribution ratio),(P L′but the latter is more sensitive to slag basicity than the former. The phosphorus distribution ratio is beyond 6 when the basicity of the original slag materials is beyond 1, which indicates a much better performance of phosphorus removal compared to the phosphorus removal in the current process. Therefore, it is very feasible to properly raise slag basicity to remove phosphoru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grade of vanadium slag. The relations between ηV and ηP, and between L′V and L′P are linear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adium extraction phosphorus removal BASICITY vanadium distribution ratio phosphorus distribution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与钒钼黄比色法在有效磷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比较
3
作者 华丽霞 代顺冬 +6 位作者 何炼 叶鹏盛 孙小芳 况再银 曾华兰 蒋秋平 张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7-252,共6页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以及肥料中的有效磷含量进行检测,为配方施肥提供重要依据,有效磷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是评判肥料质量高低、实现配方施肥的关键。研究对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与钒钼黄比色法这两种有效磷检测...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以及肥料中的有效磷含量进行检测,为配方施肥提供重要依据,有效磷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是评判肥料质量高低、实现配方施肥的关键。研究对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与钒钼黄比色法这两种有效磷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进行了比较,明确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在213.6 nm条件下的磷检出限为0.05 mg/L,钒钼黄比色法在400 nm检测波长的灵敏度最高,检出限为0.32 mg/L。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不同浓度的有效磷检测准确度均高于96%,其准确度受磷浓度的影响小;传统的钒钼黄比色法检测准确度受磷浓度、检测波长影响较大,对磷含量低于5 mg/L的样品检测准确度下降,且低于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的检测准确度。研究结果认为对于未知浓度范围的样品,钒钼黄比色法在400 nm波长检测条件下的检测结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磷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钒钼黄比色法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钒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鲍所言 李书存 +2 位作者 孟凡辉 王桂花 石生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4-286,共3页
基于在磷酸介质中 ,钒 (Ⅴ )对溴酸钾氧化吖啶黄具有催化作用 ,使体系荧光猝灭 ,建立了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钒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0 2~ 0 2 μg·L-1和 0 2~ 2 0 μg·L-1,检出限为 0 0 0 6 μg·L-1。... 基于在磷酸介质中 ,钒 (Ⅴ )对溴酸钾氧化吖啶黄具有催化作用 ,使体系荧光猝灭 ,建立了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钒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0 2~ 0 2 μg·L-1和 0 2~ 2 0 μg·L-1,检出限为 0 0 0 6 μg·L-1。将方法用于水样中钒含量的测定 ,结果满意。本实验还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荧光法 测定 痕量分析 吖啶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中钒和钴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祝贺 孙志高 +1 位作者 衣华鹏 任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5-320,共6页
为研究不同植物群落下湿地土壤钒和钴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ICP-MS对2009年5月在今黄河入海口北部的新生湿地区域依据不同植物群落设置9个采样区的土壤进行土壤钒和钴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钒和钴含量在不同湿地土壤中差异较大,... 为研究不同植物群落下湿地土壤钒和钴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ICP-MS对2009年5月在今黄河入海口北部的新生湿地区域依据不同植物群落设置9个采样区的土壤进行土壤钒和钴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钒和钴含量在不同湿地土壤中差异较大,但二者在由陆向海方向潮滩湿地中的分布特征相似,且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异均为中等变异。在垂直方向上,尽管钒和钴含量在不同类型湿地土壤中大多呈相似波动变化特征,但在同一类型湿地土壤中二者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湿地土壤的钒钴含量在与铁锰、有机质、粘粒和粉粒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区表层湿地土壤的钒含量范围为72.77~118.40mg/kg,均值为93.06mg/kg;表层钴含量范围为8.94~16.91mg/kg,均值为12.54mg/kg。尽管研究区土壤的钒钴含量低于其全国背景值(112mg/kg和19mg/kg),但明显高于华北克拉通钒钴含量背景值(78mg/kg和12mg/kg)。黄河口新生湿地区土壤钒钴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19和1.01,为弱程度的富集。研究表明,成土母质决定了湿地土壤中钒和钴含量的空间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粒度组成和铁锰含量是影响二者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而植被类型和潮汐对其分布亦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特征 湿地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中磷的测定 被引量:25
6
作者 刘定富 崔东 魏世洋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准确、简便地测定镍-磷合金镀层的磷对化学镀镍工艺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浓硝酸退镀镍-磷合金镀层→高锰酸钾氧化→亚硝酸钠还原→加水定容的方法制备实验溶液,然后分别用磷钼钒黄分光光度法、磷钼酸铵容量法分析试液中的磷,再换算出镀层... 准确、简便地测定镍-磷合金镀层的磷对化学镀镍工艺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浓硝酸退镀镍-磷合金镀层→高锰酸钾氧化→亚硝酸钠还原→加水定容的方法制备实验溶液,然后分别用磷钼钒黄分光光度法、磷钼酸铵容量法分析试液中的磷,再换算出镀层中磷的质量分数,并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为7.93%,相对标准偏差为4.38%;容量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为-1.83%,相对标准偏差为0.82%。容量法具有准确、简便的优点,可在生产实际和实验研究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磷合金 磷钼钒黄光度法 磷钼酸铵容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磷含量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平娟 张丙春 +1 位作者 王磊 李桂凤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97-98,共2页
应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磷含量,选择4∶1硝酸-高氯酸混合液消解样品,用钒钼酸铵作显色剂在分光光度计400 nm处比色。结果表明,与钼蓝比色法相比,该方法前处理简单、耗时短、重复性好,更具实用性。
关键词 食品 钒钼黄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Ⅴ)催化氧化二甲基黄的反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长增 韩长秀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58-559,561,共3页
在硫酸介质中 ,以抗坏血酸为活化剂 ,钒 (Ⅴ )强烈催化溴酸钾氧化二甲基黄的反应 ,由此建立了测定超痕量钒的又一新的催化光度法。方法的测定范围为 0 .8~ 10 0 pg·ml- 1,检出限为8.3× 10 - 13g·ml- 1,催化反应的表观... 在硫酸介质中 ,以抗坏血酸为活化剂 ,钒 (Ⅴ )强烈催化溴酸钾氧化二甲基黄的反应 ,由此建立了测定超痕量钒的又一新的催化光度法。方法的测定范围为 0 .8~ 10 0 pg·ml- 1,检出限为8.3× 10 - 13g·ml- 1,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 =10 0 .2kJ·mol- 1,表观速率常数K =1.4× 10 - 3s- 1。方法用于井水、粮食中痕量钒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应用 催化光度法 二甲基黄 钒(Ⅴ) 井水 粮食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潮间带碱蓬湿地植物-土壤系统V和Co生物累积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田莉萍 孙志高 +1 位作者 牟晓杰 胡星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4-214,共11页
2008年5—11月,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表现型碱蓬(Suaeda salsa)(中潮滩碱蓬,MMS,S.salsa in middle marsh;低潮滩碱蓬,LMS,S.salsa in low marsh)湿地植物-土壤系统V和Co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生物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MS和LMS... 2008年5—11月,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表现型碱蓬(Suaeda salsa)(中潮滩碱蓬,MMS,S.salsa in middle marsh;低潮滩碱蓬,LMS,S.salsa in low marsh)湿地植物-土壤系统V和Co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生物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MS和LMS湿地表层土壤中V或Co含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但同一种湿地土壤中V和Co含量的变化模式相似。MMS(或LMS)湿地土壤的V含量均明显高于Co含量,二者在生长季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01%、12.35%(MMS)和4.08%、4.94%(LMS)。MMS和LMS湿地表层土壤V的地累积指数(I_(geo))大多介于1—2,处于轻度污染状况;Co的I_(geo)大多介于0—1之间,处于无污染到轻度污染状态。V和Co含量在MMS不同部分中整体表现为枯落物>根>叶>茎(P<0.05),而在LMS中表现为枯落物>叶>茎>根(P<0.001)。MMS和LMS不同器官的V或Co转移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前者V和Co的R/S(根茎比)、R/L(根叶比)和S/L(茎叶比)大多大于1,后者中两种元素的相应比值则大多小于1。MMS和LMS不同部分的V和Co累积系数(AF)整体均表现为AFV<AFCo,前者分别为后者的0.31—1.32、0.12—5.56、0.08—1.23、0.38—0.65倍(MMS)和0.14—0.84、0.23—0.68、0.34—0.77、0.43—0.56倍(LMS)。研究发现,MMS和LMS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含量的差异是导致二者V和Co含量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而两种碱蓬生理生态学特性、所处生境水盐条件以及V和Co在不同器官扮演生态功能的差异是导致二者植物体内V和Co转移、分配与生物累积差异的重要原因。随着该区潮间带石油开采强度及石油燃料使用的增加,湿地表层土壤的V和Co(特别是V)污染问题将会逐渐凸显,而LMS可用于未来受V污染湿地修复的备选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和Co 转移与分配 生物累积 碱蓬湿地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磷钒钼黄光度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总磷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炳训 宋晓丽 +2 位作者 丁琳 姜军成 杨鲁宁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559,共5页
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磷钒钼黄光度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总磷。优化了消解用酸的种类和用量、消解时间、消解温度等微波消解条件。选择HNO3作为消解剂,消解最终温度190℃,保持时间15 min,总磷的测定快速和准确。探讨了显色酸度(微波消解液是... 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磷钒钼黄光度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总磷。优化了消解用酸的种类和用量、消解时间、消解温度等微波消解条件。选择HNO3作为消解剂,消解最终温度190℃,保持时间15 min,总磷的测定快速和准确。探讨了显色酸度(微波消解液是否需要赶酸)和稀释倍数等测定条件。对两种国家一级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14和GBW07311进行分析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0.74%和1.66%。与常规消解方法进行比对实验,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国标GB 17378.5方法相比,该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空白值低、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在实际样品测定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适用于海洋沉积物中总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磷钒钼黄光度法 海洋沉积物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与钒钼黄比色法测定玉米植株全磷含量之比较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云霞 温云杰 +3 位作者 黄金莉 李桂花 柴晓 汪洪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77-582,共6页
选择69个玉米秸秆和籽粒样品,经浓H2SO4和H2O2消煮后,用连续流动分析仪与钒钼黄比色法分别测定消煮液中磷含量,对2种方法检测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植株样品消煮液中磷含量的可行性。t检验表明:2种方法测定... 选择69个玉米秸秆和籽粒样品,经浓H2SO4和H2O2消煮后,用连续流动分析仪与钒钼黄比色法分别测定消煮液中磷含量,对2种方法检测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植株样品消煮液中磷含量的可行性。t检验表明:2种方法测定植株全磷含量相比无明显差异。测定结果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系,回归直线方程为Y(连续流动分析仪-P)=0.927X(钒钼黄比色法-P)-0.002,相关系数r=0.985(n=69,P〈0.01)。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9.3%~103.8%之间,对4个样品消煮液中磷浓度分别重复测定10次,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连续流动分析仪分析速度快,消耗试剂少,推荐用于大批量玉米植株样品H2SO4-H2O2消煮液中磷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仪 钒钼黄比色法 植物全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向晓黎 王静 王国红 《绿色科技》 2015年第4期328-329,共2页
建立了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检测技术,该法通过消解液酸度的调节,显色剂的替换,应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含量。当磷溶液浓度范围在[1mg/L^20mg/L]时,线性回归良好;回收率范围为94%~97%。用此法测定了国家标准参考物质,与... 建立了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检测技术,该法通过消解液酸度的调节,显色剂的替换,应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含量。当磷溶液浓度范围在[1mg/L^20mg/L]时,线性回归良好;回收率范围为94%~97%。用此法测定了国家标准参考物质,与国标方法测定食品中磷的含量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的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别,说明该方法可用于食品中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钼黄分光光度法 食品 测定方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锌中磷含量的快速测定
13
作者 袁爱群 陶萍芳 +2 位作者 赵凤英 马少妹 邓光辉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1,共2页
采用磷钒钼黄比色法测定磷酸锌中磷含量.当磷含量为0~10 mg/L时,直线方程线性关系良好,符合郎伯-比尔定律,吸光系数为1.7×1044L/(mol·cm).对比测定结果表明,磷钒钼黄比色法对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与磷钼酸喹啉重量法相近,变异系... 采用磷钒钼黄比色法测定磷酸锌中磷含量.当磷含量为0~10 mg/L时,直线方程线性关系良好,符合郎伯-比尔定律,吸光系数为1.7×1044L/(mol·cm).对比测定结果表明,磷钒钼黄比色法对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与磷钼酸喹啉重量法相近,变异系数RSD<5.00%,可作为磷酸锌产品磷的简洁、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磷钒钼黄 磷酸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植物磷含量的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李会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1期16-17,共2页
钼锑抗检测法和钒钼黄检测法2种比色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比色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钼锑抗比色法适宜检测磷含量较低的样品,如小麦、玉米、花生秸秆及小麦、玉米籽粒;钒钼黄比色法适宜检测磷含量较高的样品,如花生籽粒。
关键词 植物磷含量 钼锑抗比色法 钒钼黄比色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系色釉的调色试验
15
作者 陆小荣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64,共2页
采用三组分配釉调色方法,通过对锆铁红、镨锆黄、钒锆蓝三种锆系色釉的配色试验,说明改变其三组分的比例关系,可得到多种不同颜色的系列色釉。
关键词 锆系色料 锆铁红 镨锆黄 钒锆蓝 色釉 调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钼黄-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测定饲料中总磷含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思宇 张丽萍 +4 位作者 王久荣 袁红朝 贺珍 耿梅梅 陈闻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58-64,共7页
为了提高饲料中总磷含量的检测效率,研究了钒钼黄-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测定饲料中总磷的含量。试验依据标准GB/T 6437—2018《饲料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的检测原理,优化了检测波长、显色剂用量、用酸种类等检测条件,考察了方法的线性... 为了提高饲料中总磷含量的检测效率,研究了钒钼黄-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测定饲料中总磷的含量。试验依据标准GB/T 6437—2018《饲料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的检测原理,优化了检测波长、显色剂用量、用酸种类等检测条件,考察了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及回收率等参数。结果表明:在410 nm波长下,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检测饲料中总磷含量的线性范围为0~150 mg/L,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不大于0.035 mg/L,变异系数<1%,加标回收率介于96.4%~101.5%。钒钼黄-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检测饲料中总磷含量具有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可允许酸度范围大、操作便捷、检测速度快等优点,适合大批量饲料样品总磷含量的检测,可为高效准确测量饲料中总磷含量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钼黄 连续流动分析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饲料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钒钼黄分光光度法测定果蔬中的磷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旭东 尹红 黄诚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8期82-84,共3页
利用磷离子与钒钼酸铵反应生成稳定黄色络合物的性质,以水为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果蔬中的磷及其含量。用磷矾钼黄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显色体系的吸收波长、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显色温度、pH值以及干扰离子对果蔬中磷离子测定时的影... 利用磷离子与钒钼酸铵反应生成稳定黄色络合物的性质,以水为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果蔬中的磷及其含量。用磷矾钼黄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显色体系的吸收波长、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显色温度、pH值以及干扰离子对果蔬中磷离子测定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波长440 nm、显色时间10 min、显色温度25℃、pH值7.5等条件下,吸光值最大,灵敏度及准确度较高,回收率为93.8%~1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矾钼黄分光光度法 果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介质磷钒钼黄直接光度法快速测定钒浸出液中的磷
18
作者 刘继宁 马庆 +1 位作者 刘忠文 党岚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1年第1期89-92,共4页
研究了不同介质中钒钼黄法的分析特性和干扰因素 ,选定盐酸介质建立了快速分析钒浸出液中磷的直接光度法 .该方法用钼酸钠作显色剂 ,显色酸度 1.2 N,λ =430 nm,ε =1300,0~ 400μ g线性良好 ;检测下限 1.67μ g(3s),共存组分无干扰 ,5... 研究了不同介质中钒钼黄法的分析特性和干扰因素 ,选定盐酸介质建立了快速分析钒浸出液中磷的直接光度法 .该方法用钼酸钠作显色剂 ,显色酸度 1.2 N,λ =430 nm,ε =1300,0~ 400μ g线性良好 ;检测下限 1.67μ g(3s),共存组分无干扰 ,50~ 350μ g加标回收率 97.6%~ 102.1% ,100μ g中重复 11次分析 ,RSD=1.52% , X=100.48μ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介质 磷钒钼黄 钒浸出液 分光光度法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