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 produced by plant extract on anti-corrosion behaviour of epoxy coating
1
作者 FOROUZESH Shervin JAFARI Hassan SADEGHZADEH Ahm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820-836,共17页
Graphene oxide (GO) reduced by Stachys lavandulifolia extract (SLE) was produced and characterised. The anti-corrosion behaviour of epoxy coatings containing GO and rGO nanosheets was investigated. FESEM-EDS, FT-IR, a... Graphene oxide (GO) reduced by Stachys lavandulifolia extract (SLE) was produced and characterised. The anti-corrosion behaviour of epoxy coatings containing GO and rGO nanosheets was investigated. FESEM-EDS, FT-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nanosheets and epoxy coatings. EIS experiment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corrosion behaviour of the coatings. The O/C ratio for GO and rGO-SLE was found to be 2.5 and 4.5, indicating a decrease in the carbon content after the reduction of GO, confirming the adsorption of SLE onto the GO nanosheets. The successful reduction of GO in the presence of SLE particles was confirmed by disappearing the C=O peak 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C-O-C bond intensity. The epoxy/rGO- SLE coatings exhibited the highest double-layer thickness and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compared to neat epoxy and epoxy/GO coatings, emphasizing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rGO in enhancing the protective performance of epoxy coatings. The highest values for total charge transfer and film resistances and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were observed to be 6529 Ω·cm^(2) and 90%, respectively, for the epoxy/rGO-SLE coated steel plat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epoxy/0.15 wt.% rGO-SLE coating demonstrates the best corrosion resistanc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oxide coating epoxy corrosion NANOSHEET Stachys lavandulifol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novative dispersion techniques of 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through mechanical stirring and ultrasonication:Impact on morphological,mechanical,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epoxy nanocomposites
2
作者 Vasi Uddin Siddiqui S.M.Sapuan Mohd Roshdi Hass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1期13-25,共13页
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have attracted tremendous interest due to their unique properties and bonding capabilitie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GNP dispersion on the mechanical,thermal,and morphological beh... 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have attracted tremendous interest due to their unique properties and bonding capabilitie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GNP dispersion on the mechanical,thermal,and morphological behavior of GNP/epoxy nanocomposites.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how the dispersion of GNPs affects the properties of epoxy nanocomposite and to identify the best dispersion approach for improving mechanical performance.A solvent mixing technique that includes mechanical stirring and ultrasonication was used for producing the nanocomposite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NPs and the epoxy matrix.The measurements of density and moisture content were used to confirm that GNPs were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nanocomposite.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GNPs are successfully dispersed in the epoxy matrix by combining mechanical stirring and ultrasonication in a single step,producing well-dispersed nano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Particularly,the nanocomposites at a low GNP loading of 0.1 wt%,demonstrate superior mechanical strength,as shown by increased tensile properties,including improved Young's modulus(1.86 GPa),strength(57.31 MPa),and elongation at break(4.98).The nanocomposite with 0.25 wt%GNP loading performs better,according to the viscoelastic analysis and flexural properties(113.18 MPa).Except for the nanocomposite with a 0.5 wt%GNP loading,which has a higher thermal breakdown temperature,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do not significantly alter.The effective dispersion of GNPs in the epoxy matrix and low agglomeration is confirmed b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The findings help with filler selection and identifying the best dispersion approach,which improves mechanical performance.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GNP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epoxy matrix provides the doorway for addition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phisticated nanocomposites.In fields like aerospace,automotive,and electronics where higher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ality are required,GNPs'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uccessful dispersion present exciting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nanoplatelets epoxy Nanocomposit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rmal properties Mechanical stirrer Son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do poly (ether sulfone) toughened E51/DETDA epoxy resin and its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被引量:2
3
作者 WU Rong-peng ZHANG Xing-hua +3 位作者 WEI Xing-hai JING De-qi SU Wei-guo ZHANG Shou-chu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1-691,共11页
A toughener tha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terlaminar toughness in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is crucial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We investigated,the toughening effects of phenolphthalein-based cardo poly(ether sulfo... A toughener tha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terlaminar toughness in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is crucial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We investigated,the toughening effects of phenolphthalein-based cardo poly(ether sulfone)(PES-C)on E51/DETDA epoxy and its carbon fiber composites(CFC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phase structures of PES-C/epoxy blends change from island(of dispersed phase)structures to bi-continuous structures(of the matrix)as the PES-C content increased,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reac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After adding 15 phr PES-C,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_(g))of the blends increased by 51.5℃,and the flexural strength,impact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blends were improved by 41.1%,186.2%and 42.7%,respectively.These improvement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phase separation structure of the PES-C/epoxy sys-tem.A PES-C film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mode-II fracture toughness(G_(IIC))of CFCs.The G_(IIC) value of the 7μm PES-C film toughened laminate was improved by 80.3%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trol laminate.The increase in G_(IIC) was attributed to cohesive failure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in the interleaving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xy resin CFRP PES-C TOUGH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Sn-Bi焊膏的焊点热稳定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军 李晓光 +1 位作者 贺定勇 马立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为探究环氧树脂壳层对Sn-Bi焊点的热稳定性的影响,选取了130~170℃的温度区间,对自制环氧基Sn-Bi焊膏和商用Sn-Bi焊膏(不含可固化树脂)形成的焊点分别进行了热循环试验。结果表明,1 000次热循环后,环氧基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其表面的... 为探究环氧树脂壳层对Sn-Bi焊点的热稳定性的影响,选取了130~170℃的温度区间,对自制环氧基Sn-Bi焊膏和商用Sn-Bi焊膏(不含可固化树脂)形成的焊点分别进行了热循环试验。结果表明,1 000次热循环后,环氧基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其表面的环氧树脂壳层依然完整保留,而焊点与铜基板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也明显低于商用Sn-Bi焊膏。1 000次热循环后,环氧基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的电导率由1.90×10^(6) S/m降为7.96×10^(5) S/m,剪切强度由145.7 MPa降为123.7 MPa;商用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的电导率由1.94×10^(6) S/m降为4.95×10^(5) S/m,剪切强度由116.1 MPa降为97.3 MPa。因此,对比商用Sn-Bi焊膏,环氧基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表面的环氧树脂壳层对于提高焊点的剪切强度和热稳定性是有利的,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膏 环氧树脂 热稳定性 金属间化合物 电导率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合金表面石墨烯/环氧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耐磨性能研究
5
作者 胡天昌 徐宁 +4 位作者 陈雷雷 李昊坤 李毅 秦宝锋 胡丽天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3,共7页
【目的】通过石墨烯与环氧树脂的复合来改善纯环氧涂层耐腐蚀性能较差且摩擦系数高的缺陷,实现铜合金表面涂层耐腐蚀耐磨性协同功能一体化。【方法】石墨烯被用作填料分散到无溶剂型环氧涂料中,探讨了石墨烯含量对铜合金表面环氧涂层耐... 【目的】通过石墨烯与环氧树脂的复合来改善纯环氧涂层耐腐蚀性能较差且摩擦系数高的缺陷,实现铜合金表面涂层耐腐蚀耐磨性协同功能一体化。【方法】石墨烯被用作填料分散到无溶剂型环氧涂料中,探讨了石墨烯含量对铜合金表面环氧涂层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石墨烯/环氧复合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明显低于纯环氧涂层。同时,相较于纯环氧涂层,石墨烯/环氧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可分别降低50%和91.6%。【结论】石墨烯/环氧复合涂层可显著改善铜基摩擦副的耐腐蚀性及耐磨性,并且适当的石墨烯含量可实现涂层协同耐腐蚀/耐磨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环氧涂层 石墨烯 耐腐蚀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涂层在深海环境下的适用性评价
6
作者 钱思成 张国庆 +2 位作者 于萱 梁健 高龙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0,共6页
为对深水用涂层系统的评价和选用提供参考,以4种双层环氧涂层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深海环境模拟实验(64℃,15 MPa)研究了环氧类涂层系统在深海环境下的性能变化。对初始及经过深海环境模拟实验后的涂层进行拉开法附着力和耐阴极剥离性能... 为对深水用涂层系统的评价和选用提供参考,以4种双层环氧涂层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深海环境模拟实验(64℃,15 MPa)研究了环氧类涂层系统在深海环境下的性能变化。对初始及经过深海环境模拟实验后的涂层进行拉开法附着力和耐阴极剥离性能测试,分析深水环境对涂层基本性能的影响。此外,研究了涂层在常压水浸泡和深海环境模拟实验中不同时间段的吸水率、电化学阻抗谱以及涂层表面形貌的变化,探讨深水压作用下海水对涂层的渗透性以及对涂层阻抗和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深水压实验后,涂层依然能有效附着于钢材表面,但其阻抗和防腐性能明显下降。最后,结合深水环境下的防腐系统应用实际,指出了常用阴极保护设计规范并不适用于深水环境,建议深水阴极保护设计应考虑钢结构所用涂层的实际绝缘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涂层 深水 阻抗 阴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香草醛为原料的含磷生物基阻燃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重远 白怡宁 +3 位作者 刘贺晨 刘畅 黎馨阳 江钰哲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7,共12页
针对当前环氧树脂在电气绝缘及阻燃领域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利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可再生资源香草醛,合成一种含磷的生物基阻燃树脂——双(甲基丙烯酸酯基-4-羟基-3-甲氧基苯基)磷酸二苯酯(DGEBDB),将DGEBDB... 针对当前环氧树脂在电气绝缘及阻燃领域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利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可再生资源香草醛,合成一种含磷的生物基阻燃树脂——双(甲基丙烯酸酯基-4-羟基-3-甲氧基苯基)磷酸二苯酯(DGEBDB),将DGEBDB(质量分数为0%、25%、50%、75%)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共混制备固化材料,并对其阻燃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DGEBDB的质量分数为75%时,环氧共混体系的LOI由22.6%提升至34.2%,并在UL 94垂直燃烧实验中达到V-0的阻燃级别。锥形量热实验进一步表明,DGEBDB在高温环境下能有效降低热释放速率(HRR)和总热释放(THR),显示出卓越的防火特性。电气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即便在DGEBDB掺杂质量分数高达75%的情况下,环氧固化物的电性能依然保持优良,确保了DGEBDB在电气应用中的稳定可靠性。力学性能测试显示,随着DGEBDB含量的增加,环氧固化物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也相应提高,表明环氧固化物结构完整性和负载承受能力的提升。因此,DGEBDB的加入显著增强了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同时保持了环氧树脂较为优良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当DGEBDB质量分数为25%时,各项性能综合表现最佳,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醛 DOPO 双酚A环氧树脂 阻燃 电工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以及在水性涂料方面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孙金鹏 刘树敏 +6 位作者 张靠民 李桂洋 李鑫 程建军 田文彬 范俊梅 李冲冲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3-233,共11页
目的 在合成超支化聚酯的基础上,制备出综合性能较好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和水性超支化环氧乳液。方法 以偏苯三酸酐(TMA)、三羟甲基丙烷(TMP)和叔碳酸缩水甘油酯(E10P)为原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三苯基膦为催化剂,合成了4种... 目的 在合成超支化聚酯的基础上,制备出综合性能较好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和水性超支化环氧乳液。方法 以偏苯三酸酐(TMA)、三羟甲基丙烷(TMP)和叔碳酸缩水甘油酯(E10P)为原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三苯基膦为催化剂,合成了4种超支化聚酯(HBPE),产率分别为97.6%、95%、95%和92%,并通过IR、DSC、TG对超支化聚酯进行表征分析。在端羟基超支化聚酯基础上,引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600(PEG600)、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合成了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乳液。在端羟基超支化聚酯基础上,引入环氧E51,合成了水性超支化环氧乳液,2种乳液均具有良好的透明性。结果 粒径分析结果显示,2种乳液的平均粒径均小于40 nm,均具有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GPC分析结果显示,2种乳液的分子量与理论计算的分子量吻合。涂膜的检测结果显示,水性超支化聚氨酯漆膜的光泽为98.2 GU,附着力为0级(划格法),铅笔硬度为4H,50 cm落锤冲击后,表面无任何裂纹、起皮和脱落现象。水性超支化环氧乳液固化后的漆膜检测结果显示,光泽度为80.4 GU,铅笔硬度为4H,综合性能良好。结论 本试验使用的是工业原料,涂膜性能的检测也采用工业标准,具有一定的工业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聚氨酯 环氧树脂 水性涂料 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激活温度形状记忆发泡材料堵漏性能
9
作者 刘振东 李海斌 +2 位作者 孙腾飞 刘莲英 吕建仁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8-392,共5页
常规堵漏材料通常较难兼顾可形变和高承压的结构特质,因此粒级匹配和承压堵漏效果较差。现有形状记忆堵漏材料虽然可在激活温度下形变,实现裂缝自适应封堵,但存在激活温度低、承压强度不足等问题,难以应对深层地质条件下严苛的温压环境... 常规堵漏材料通常较难兼顾可形变和高承压的结构特质,因此粒级匹配和承压堵漏效果较差。现有形状记忆堵漏材料虽然可在激活温度下形变,实现裂缝自适应封堵,但存在激活温度低、承压强度不足等问题,难以应对深层地质条件下严苛的温压环境。针对这些问题,以环氧树脂单体(E51)、固化剂三乙烯四胺(TETA)与聚醚胺(DP)、丙烯酸酯共聚物微球(PM)为原料,研制了具备激活温度高、形状记忆性能好的发泡树脂材料(SMFM),评价了SMFM的承压堵漏性能和强化固壁效果。结果表明,在E51、TETA、DP、PM质量比为0.05∶0.02∶0.02∶1.00的条件下制备的SMFM具有较好的回复性能,回复率为92.9%,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7℃,回复温度为130℃。堵漏剂配方为基浆+5%SMFM时,承压能力可达10.3MPa,对天然裂缝性漏失具有良好的堵漏效果。SMFM通过形状的变化,能自适应匹配裂缝宽度进入裂缝,达到激活温度后,由片状材料或椭圆微球膨胀为块状材料或圆形微球,在裂缝中迅速发生架桥,膨胀承压、填充封堵,协同形成致密封堵层,减少地下漏失,强化井壁。利用高激活温度形状记忆发泡材料配制的堵漏液可应用于高温深井裂缝性漏失堵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 发泡树脂 环氧树脂 堵漏 高激活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PS衍生物阻燃环氧树脂的热降解动力学及阻燃性能研究
10
作者 宝冬梅 马仕凯 +8 位作者 穆星宇 胥秋 叶小林 高成涛 李玉美 邹光龙 文竹 张玉鹏 侯学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2,共8页
目前利用简单方法合成双基阻燃剂,构建高性能阻燃环氧树脂复合体系备受关注。首先,合成了磷杂菲-三嗪双基阻燃剂TFD,并将其添加至环氧树脂(EP)中制备复合材料EP/TFD;其次,进行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和锥形量热(CONE)测试,并... 目前利用简单方法合成双基阻燃剂,构建高性能阻燃环氧树脂复合体系备受关注。首先,合成了磷杂菲-三嗪双基阻燃剂TFD,并将其添加至环氧树脂(EP)中制备复合材料EP/TFD;其次,进行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和锥形量热(CONE)测试,并通过热失重分析法(TGA)研究EP/TFD的热稳定性;最后,通过Kissinger法、Flynn-Wall-Ozawa法和Coats-Redfern法分析EP和EP/TFD的非等温热降解动力学数据,计算出热降解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并推测出热降解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阻燃剂TFD能够提高EP的阻燃性能、残炭量和热稳定性,当TFD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EP/TFD的LOI值为35.3%,达到UL-94 V-0级,总热释放量(THR)和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分别降低了20.57%和65.43%,即TFD在EP中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与纯EP相比,EP/TFD的初始分解温度(T_(5%))、最大热失重速率(R_(max))、峰温(T_(P))和E值均降低,其中E_(K)=148.19 kJ/mol,E_(O)=148.47 kJ/mol,A_(K)=4.04×10^(11)min^(-1),热降解机理函数为g(α)=[-ln(1-α)]^(n),反应级数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D 环氧树脂(EP) 热降解动力学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蒙皮用环保防护底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步明升 卫二冬 +6 位作者 汪威 薛玉华 赵乐 阮润琦 张岩 张彪 郭年华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62,69,共8页
【目的】研制满足飞机蒙皮铝合金基材防护需求的环保型防护底漆。【方法】用自制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作为主要成膜物质,采用无铬颜填料和环保溶剂,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环保防护底漆,系统评估了树脂、固化剂和防锈颜料对漆膜性能的影响,并探... 【目的】研制满足飞机蒙皮铝合金基材防护需求的环保型防护底漆。【方法】用自制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作为主要成膜物质,采用无铬颜填料和环保溶剂,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环保防护底漆,系统评估了树脂、固化剂和防锈颜料对漆膜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该防护底漆与常用密封剂的相容性。【结果】制备的防护底漆展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耐介质性、低温固化以及三防性能。在颜基比为1.1时,选用磷钼酸锌、高纯钼酸锌、有机缓蚀剂作为无毒防锈颜料,通过三者的协同效应,可以提升漆膜的耐腐蚀性。同时,该底漆与密封剂PR1776 MB-2相容性好,配套使用时的剥离强度接近本身内聚强度最大值,底涂MC-115对密封剂与漆膜的剥离强度影响不大;当与密封剂PR2007 B-2配套使用时,采用底涂MC-115可提高剥离强度。【结论】制备的防护底漆可以满足飞机蒙皮铝合金基材的防护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蒙皮 环保 防护底漆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密封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固电工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降解回收策略研究综述
12
作者 张冠军 赵鑫 +2 位作者 曾世胤 高国新 李文栋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8-3269,共12页
环氧树脂作为电力行业中广泛应用的热固性材料,其难溶性和难熔性使得降解回收面临重大挑战。传统处理方法,如填埋和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其原材料多源自石油化工提炼,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为实现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作为电力行业中广泛应用的热固性材料,其难溶性和难熔性使得降解回收面临重大挑战。传统处理方法,如填埋和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其原材料多源自石油化工提炼,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为实现环氧树脂资源的降解回收,减轻环境压力,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国内外电工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酸酐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降解回收现状,并针对废固环氧树脂的降解回收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方法,其中化学回收又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回收两类。评述了各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对废固树脂的降解回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实现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全回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酐固化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降解回收 物理回收 化学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组份微胶囊自修复的环氧树脂自愈与闪络特性
13
作者 王健 陈科达 +2 位作者 侯程志 晁文豪 李庆民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924,共10页
材料质量、加工工艺和外力作用等原因会使环氧树脂形成微裂纹,降低其绝缘性能。针对单组分微胶囊的误修复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组分微胶囊自修复的环氧树脂复合介质。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介质的愈合率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微胶... 材料质量、加工工艺和外力作用等原因会使环氧树脂形成微裂纹,降低其绝缘性能。针对单组分微胶囊的误修复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组分微胶囊自修复的环氧树脂复合介质。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介质的愈合率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时,愈合率达到85%左右。此外,固化温度和工作温度会增强修复剂流动性和加快固化反应速率,从而提高修复速度。绝缘性能试验表明,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复合介质的介电损耗增大,击穿电压降低,但闪络电压先增大后减小。介电损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微胶囊的加入增加了界面极化损耗和取向极化损耗;击穿电压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微胶囊的加入引入了界面缺陷以及微胶囊较高的电导率。当微胶囊含量较低时,陷阱缺陷密度增大,导致闪络电压先增大;当微胶囊含量高时,液芯材料增加,复合介质的表面电导率增加,导致闪络电压降低。划痕损伤修复后,介质表面的闪络电压可恢复到未修复时的105%~11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双组份 环氧树脂 自愈 闪络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自润滑滑动轴承摩擦磨损性能及其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洪 赵延龙 李昱辰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8,共9页
在环氧树脂(EP)中加入一定量的r-GO和不同比例的TiO_(2),研究其对EP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基于滑动轴承接触理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添加r-GO/TiO_(2)/EP自润滑层的滑动轴承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加入r-GO或r-GO/TiO_(2)能显... 在环氧树脂(EP)中加入一定量的r-GO和不同比例的TiO_(2),研究其对EP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基于滑动轴承接触理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添加r-GO/TiO_(2)/EP自润滑层的滑动轴承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加入r-GO或r-GO/TiO_(2)能显著改善EP材料的摩擦学性能,TiO_(2)质量分数为30%的r-GO/TiO_(2)/EP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佳;r-GO/TiO_(2)/EP自润滑层的引入能改善轴承的应力和应变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自润滑轴承材料 环氧树脂 摩擦系数 磨损率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折射纵波在盆式绝缘子环氧中的渗透深度
15
作者 张杰 王伟 +4 位作者 徐玉东 宋建成 吝伶艳 张建花 张凯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49,共8页
GIS盆式绝缘子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会降低绝缘子的机械强度并最终导致其破裂,这是影响绝缘子安全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临界折射纵波(LCR)对材料应力极为敏感,它可以用于检测盆式绝缘子的残余应力。文中分析了LCR波... GIS盆式绝缘子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会降低绝缘子的机械强度并最终导致其破裂,这是影响绝缘子安全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临界折射纵波(LCR)对材料应力极为敏感,它可以用于检测盆式绝缘子的残余应力。文中分析了LCR波法检测环氧材料不同深度内部应力的原理,建立了LCR波在环氧复合材料中传播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频率LCR波在环氧中的传播特性,得到常见频率下LCR波在环氧材料中传播深度表达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LCR波在环氧复合材料的渗透深度随着波的频率的增加而衰减,通过改变探头产生的LCR波频率,可准确控制LCR波在环氧复合材料中的渗透深度,进而可以计算材料在该深度下的平均应力。这不仅可以为盆式绝缘子残余应力出厂检测,也可以为运行中盆式绝缘子的状态监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折射纵波 盆式绝缘子 环氧复合材料 渗透深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环氧树脂改性水泥浆液流变性及力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嘉凡 余泽洋 +1 位作者 覃祥瑞 张慧梅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12-8218,共7页
为改善传统水泥基注浆材料强度低、稳定性差、能耗高等缺点,制备了水性环氧树脂(WER)改性水泥基注浆浆液。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了水灰比和WER掺量对水泥浆液流变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确定WER最佳掺量。研究结果表明:WER对浆液... 为改善传统水泥基注浆材料强度低、稳定性差、能耗高等缺点,制备了水性环氧树脂(WER)改性水泥基注浆浆液。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了水灰比和WER掺量对水泥浆液流变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确定WER最佳掺量。研究结果表明:WER对浆液泌水率的降低作用在高水灰比和高掺量下更为显著。改性浆液流动度随WER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高可达352 mm。其流变曲线符合修正的Bingham模型。浆液结石体单轴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水灰比为0.6、0.8和1.0,WER掺量为5%时,单轴抗压强度最大,分别为23.9 MPa、18.9 MPa和15.1 MPa,比对照组增长了79.6%、104.6%和148.1%。WER有利于提升水泥基材料的刚度和韧性。WER掺量在5%以内,该注浆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流变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材料 水性环氧树脂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改性脂环族环氧树脂绝缘复合材料
17
作者 陈浩 田正波 +3 位作者 张阳 万帅 孙其勋 吴仲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6,共7页
脂环族环氧树脂(CEP)具有优异的绝缘、耐候和力学性能,若能有效改善其韧性及憎水性,则有望替代硅橡胶复合绝缘子,解决其遭受风沙侵蚀、鸟啄和踩踏损伤等问题,从而保证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本研究利用环氧大豆油(ESO)作为改性剂,并通过... 脂环族环氧树脂(CEP)具有优异的绝缘、耐候和力学性能,若能有效改善其韧性及憎水性,则有望替代硅橡胶复合绝缘子,解决其遭受风沙侵蚀、鸟啄和踩踏损伤等问题,从而保证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本研究利用环氧大豆油(ESO)作为改性剂,并通过掺杂纳米SiO_(2)填料,成功制备了环氧大豆油增韧改性的脂环族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SiO_(2)/ESO-CE)。对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力学性能、耐热性、憎水性及电绝缘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iO_(2)/ESO-CE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憎水性及电绝缘性。当ESO添加量为20 phr时,ESO与SiO_(2)的协同作用达到最佳,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水接触角达到67.37 MPa和92.66°,分别提升了32.42%和22.29%。同时复合材料交流击穿强度高达30.91 kV/mm,较纯CE提升了59.08%,且体积电阻率均大于10^(14)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环族环氧树脂 环氧大豆油 二氧化硅 电绝缘性 憎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共混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娜娜 乔子航 +2 位作者 杨艳凤 李杉杉 周存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3,共7页
为了制备水溶且耐高温的环氧树脂,提升其贮存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以环氧树脂E20和E44为原料,通过原位共混磷酸化合成工艺对混合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出耐高温的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 为了制备水溶且耐高温的环氧树脂,提升其贮存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以环氧树脂E20和E44为原料,通过原位共混磷酸化合成工艺对混合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出耐高温的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热重分析仪等对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m(E20)∶m(E44)=5∶5,环氧树脂环氧值与磷酸摩尔比为1∶1.2,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50min,m(H_(2)O)∶m(H_(3)PO_(4))=2.3∶1。制备的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粒径小,质量分数为1%的改性环氧树脂乳液平均粒径为11.8nm,以4000r/min转速分离30min稳定不分层;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耐高温性能优良,初始分解温度为297.4℃,400℃时质量残留率为72.20%,600℃时质量残留率高达36.68%;临界胶束浓度为0.5%,表面张力为38.86mN/m,显示了良好的表面活性;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乳液的黏温特性良好,黏度敏感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环氧树脂 耐高温 原位共混 磷酸化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有机硅环氧树脂的非均相催化合成及性能
19
作者 陈慕华 孙晨晖 +4 位作者 嵇震 陈鹏 谈继淮 王芳 朱新宝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8-683,696,共7页
以丁香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经醚化反应合成了丁香酚环氧树脂(EER)。以FeCl_(3)·6H_(2)O、对苯二甲酸(H_(2)BDC)和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PA)等为原料,通过载体修饰-浸渍法制备的Pt/TPA-MIL-88为催化剂,EER和七甲基三硅... 以丁香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经醚化反应合成了丁香酚环氧树脂(EER)。以FeCl_(3)·6H_(2)O、对苯二甲酸(H_(2)BDC)和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PA)等为原料,通过载体修饰-浸渍法制备的Pt/TPA-MIL-88为催化剂,EER和七甲基三硅氧烷经非均相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丁香酚有机硅环氧树脂(ES-EP)。ES-EP与E-51环氧树脂混合后经固化反应制备了ES-EP/E-51固化物。采用FTIR、^(1)HNMR、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SEM、TGA、DSC、动态机械分析仪对ES-EP/E-51固化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m(ES-EP)∶m(E-51环氧树脂)(两者质量之和为10 g)对制备的ES-EP/E-51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ES-EP)∶m(E-51环氧树脂)=10∶100时,制备的10%ES-EP/E-51固化物交联密度为2.79×10^(3) mol/m^(3),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3.38、122.79 MPa和16.33 kJ/m^(2);ES-EP/E-51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m(ES-EP)∶m(E-51环氧树脂)的增加而升高,并保持了良好的耐热性能。ES-EP中含有刚性的苯环结构和高稳定性Si—O—Si链段赋予ES-EP/E-51固化物较高的交联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 丁香酚 有机硅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原位增韧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ES硐室FRP-混凝土界面增韧改性效果试验研究
20
作者 蒋中明 袁振 +2 位作者 肖喆臻 杨雪 石兆丰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5-62,共8页
针对CAES人工硐室储气库FRP-混凝土密封结构层间界面抗剪切变形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在传统环氧树脂黏结剂中加入聚脲进行增韧改性的试验方案。研究针对工程实际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界面黏结方案,用于增强界面黏结韧性,提高地下储气... 针对CAES人工硐室储气库FRP-混凝土密封结构层间界面抗剪切变形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在传统环氧树脂黏结剂中加入聚脲进行增韧改性的试验方案。研究针对工程实际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界面黏结方案,用于增强界面黏结韧性,提高地下储气库密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更好地适应地下储气库复杂的赋存环境。通过进行FRP-混凝土界面直剪试验,测试了聚脲改性的环氧黏结剂界面的黏结性能与变形特性,并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综合分析界面破坏形态与增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脲的加入能极大改善界面的剪切变形适应性能,增大界面的剪切变形滑移量,但同时也将导致界面的抗剪强度降低。因此界面剪切关键力学参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添加聚脲的含量,此外聚脲的含量还对界面的破坏形态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结构 环氧树脂 聚脲 增韧改性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