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156个点采土样1268份,利用卵黄琼脂的LB培养基初筛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的菌株648株;再用卵黄琼脂滤纸圆片检测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和透明圈菌株266株;这些菌株用卵黄琼脂杯蝶法筛选出产生大于13...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156个点采土样1268份,利用卵黄琼脂的LB培养基初筛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的菌株648株;再用卵黄琼脂滤纸圆片检测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和透明圈菌株266株;这些菌株用卵黄琼脂杯蝶法筛选出产生大于130mm乳白色晕圈及少量透明圈共73株,经过菌生物量、卵黄杯碟法和抗兔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从73株菌中筛选出15株,菌号为:183,198,247,424,587,596,692,744,7541,7912,779,970,998,1107,1182;将此15菌株经菌生物量、卵黄琼脂杯碟法、NPPC法和抗人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从中选出7541,779,970,1107四株菌进行分类鉴定和已知菌CW W 903菌对照比较的研究。展开更多
分别研究了柠檬酸添加量、酶加入量、温度、加水量和时间5个单因素对磷脂酶C(PLC)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主要脱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柠檬酸添加量5.80m L/kg,加酶量12.60 m L/kg,酶解温度42...分别研究了柠檬酸添加量、酶加入量、温度、加水量和时间5个单因素对磷脂酶C(PLC)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主要脱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柠檬酸添加量5.80m L/kg,加酶量12.60 m L/kg,酶解温度42.20℃,在该条件下验证,菜籽毛油磷含量由693 mg/kg降低至7.85mg/kg。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TLC-FID)对毛油与脱胶油中甘油酯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脱胶油中甘一酯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甘二酯含量从约2.5%增加到约6.5%,而甘三酯的含量从约93%下降到约89%;而同样采用TLC-FID对水化脱胶磷脂与PLC脱胶磷脂中的溶血磷脂进行检测,分析得知,PLC脱胶磷脂中溶血磷脂含量比水化脱胶磷脂中的高出约50%,酶法脱胶的酶解率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磷脂酶C脱胶比常规水化脱胶更有效和彻底,可为油脂精炼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156个点采土样1268份,利用卵黄琼脂的LB培养基初筛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的菌株648株;再用卵黄琼脂滤纸圆片检测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和透明圈菌株266株;这些菌株用卵黄琼脂杯蝶法筛选出产生大于130mm乳白色晕圈及少量透明圈共73株,经过菌生物量、卵黄杯碟法和抗兔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从73株菌中筛选出15株,菌号为:183,198,247,424,587,596,692,744,7541,7912,779,970,998,1107,1182;将此15菌株经菌生物量、卵黄琼脂杯碟法、NPPC法和抗人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从中选出7541,779,970,1107四株菌进行分类鉴定和已知菌CW W 903菌对照比较的研究。
文摘分别研究了柠檬酸添加量、酶加入量、温度、加水量和时间5个单因素对磷脂酶C(PLC)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主要脱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柠檬酸添加量5.80m L/kg,加酶量12.60 m L/kg,酶解温度42.20℃,在该条件下验证,菜籽毛油磷含量由693 mg/kg降低至7.85mg/kg。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TLC-FID)对毛油与脱胶油中甘油酯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脱胶油中甘一酯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甘二酯含量从约2.5%增加到约6.5%,而甘三酯的含量从约93%下降到约89%;而同样采用TLC-FID对水化脱胶磷脂与PLC脱胶磷脂中的溶血磷脂进行检测,分析得知,PLC脱胶磷脂中溶血磷脂含量比水化脱胶磷脂中的高出约50%,酶法脱胶的酶解率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磷脂酶C脱胶比常规水化脱胶更有效和彻底,可为油脂精炼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