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麦非特异性磷脂酶C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苗期胁迫表达分析
1
作者 崔原瑗 王昭懿 +6 位作者 白双宇 任毓昭 豆飞飞 刘彩霞 刘凤楼 王掌军 李清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2,共9页
【目的】非特异性磷脂酶C(non-specific phospholipase C,NPC)是磷脂酶C的一种,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大麦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NPC基因家族成员,分析相关基因表达特点,为大麦NPC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 【目的】非特异性磷脂酶C(non-specific phospholipase C,NPC)是磷脂酶C的一种,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大麦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NPC基因家族成员,分析相关基因表达特点,为大麦NPC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EnsemblPlants数据库收录的大麦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大麦NPC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大麦NPC基因家族的理化特性、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域和启动子顺势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vNPC基因在不同组织以及苗期在低温、干旱、盐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在大麦基因组中,共鉴定了5个非特异性磷脂酶C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与其他植物的NPC基因结构相似,均具有Phosphoesterase结构域;HvNPC蛋白序列长度为477-553 aa,等电点为5.22-8.83,分子量为53.12-61.33 kD;亚细胞定位预测HvNPC基因定位于叶绿体、液泡膜、细胞质中;HvNPC启动子区含有大量与非生物胁迫有关的顺势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证实HvNPC基因受干旱、高盐及低温胁迫诱导表达,其中HvNPC2、HvNPC3和HvNPC5受低温和干旱胁迫诱导表达;HvNPC3和HvNPC5受盐胁迫诱导表达。【结论】在大麦基因组中共鉴定5个HvNPC基因,HvNPC基因成员具有器官表达特异性,并且不同基因对非生物胁迫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非特异性磷脂酶c 全基因组鉴定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电极和信号放大技术构建检测磷脂酶C的电化学传感器
2
作者 王瑶瑶 孙铭阳 +3 位作者 杨钻 杜绍恺 何禹璇 孙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7-997,共11页
磷脂酶C(PLC)是动植物中重要的脂质水解酶,在哺乳动物细胞的代谢、生长、炎症、分化、衰老和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蛋白质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ATRP)是高分子设计、制备的有效手段,可通过链式反应将... 磷脂酶C(PLC)是动植物中重要的脂质水解酶,在哺乳动物细胞的代谢、生长、炎症、分化、衰老和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蛋白质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ATRP)是高分子设计、制备的有效手段,可通过链式反应将数百个电活性单体连接成一个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链,从而使分子识别信号大大增强。首先,在柔性碳布(CC)电极表面修饰纳米金(AuNPs),之后通过3-巯基丙酸、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将PLC的特异性底物磷脂酰乙醇胺(PE)固定在电极上,经过PLC对PE的特异性水解产生磷酸基团,引入Zr^(4+),通过Zr^(4+)的配位作用将聚合引发剂α-溴苯乙酸修饰到电极表面,最后在蛋白质催化作用下进行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的PATRP聚合反应,在电极表面引入电活性聚合物分子链,构建信号放大型电化学传感器P(TEMPO)/PE/AuNPs/CC,用于磷脂酶C的高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检测PLC的线性范围为10~1×10^(5)mU/L,检出限为3.568 mU/L(S/N=3)。与其他检测PLC的方法相比,该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和较低的检出限,且在检测实际乳腺癌细胞中的PLC方面有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柔性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新型磷脂酶PLC_MED_(193)大豆油脱胶工艺的研究
3
作者 孙永威 李科娜 +1 位作者 段乃心 魏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8,共6页
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制备大量重磷脂PLC_MED_(193),将其应用于大豆毛油的脱胶过程中,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得出磷脂酶用于大豆毛油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脱胶温度60℃、加酶量300 U/kg、脱胶pH 5.6、加水量3.0 mL、脱胶时... 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制备大量重磷脂PLC_MED_(193),将其应用于大豆毛油的脱胶过程中,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得出磷脂酶用于大豆毛油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脱胶温度60℃、加酶量300 U/kg、脱胶pH 5.6、加水量3.0 mL、脱胶时间6 h,在此条件下,脱胶后大豆油的磷含量从36.75 mg/kg降低至(5.25±0.03)mg/kg,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降低至23 mg/g和20 mg/g,满足后续油脂精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脱胶 磷含量 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通过PLC/IP3通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障碍
4
作者 杨德茜 陈琪 +1 位作者 金舒文 徐派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84-2290,共7页
目的确定电针是否调节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阳性(PDGFRα+)细胞中磷脂酶C(PLC)/肌醇-1,4,5-三磷酸酯(PLC/IP3)通路,从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肠动力障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U73122(PLC抑... 目的确定电针是否调节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阳性(PDGFRα+)细胞中磷脂酶C(PLC)/肌醇-1,4,5-三磷酸酯(PLC/IP3)通路,从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肠动力障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U73122(PLC抑制剂)组、U73122+电针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所有大鼠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建立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U73122组予以腹腔注射抑制剂,电针组取足三里和太冲穴,U73122+电针组在针刺前2 h注射抑制剂。10 d后行胃肠动力学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DGFRα、PLC、P-PLC、IP3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检测PDGFRα和PLC、IP3的平均荧光密度和共定位表达情况;电子显微镜观察胃窦区域缝隙连接(GJ)情况。结果造模后大鼠胃肠动力减弱,PDGFRα、PLC和IP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GJ增宽,细胞形态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U73122组和U73122+电针组大鼠胃肠动力显著改善,胃窦PDGFRα、PLC、P-PLC、IP3表达水平上升,GJ稍紧密,细胞形态恢复;U73122组和U73122+电针组胃窦PDGFRα、PLC、P-PLC、IP3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DGFRα与PLC和IP3存在荧光共定位。结论电针通过激活PDGFRα+细胞中的PLC/IP3通路改善FD大鼠的胃肠动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障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阳性细胞 磷脂酶c 肌醇-1 4 5-三磷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酯酶C抗血小板功能的研究Ⅰ——对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的作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涛 宋建华 +3 位作者 陈明锴 王歆 王常高 孙松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 通过研究PLC对家兔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的作用 ,以探讨PLC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家兔麻醉后 ,经十二指肠给予阴性对照辅料 ,阳性对照ASA和 6种剂量的PLC ,于给药前及给药后 1、2、4h颈动脉取血测定以ADP、AA、Collagen为诱... 目的 通过研究PLC对家兔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的作用 ,以探讨PLC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家兔麻醉后 ,经十二指肠给予阴性对照辅料 ,阳性对照ASA和 6种剂量的PLC ,于给药前及给药后 1、2、4h颈动脉取血测定以ADP、AA、Collagen为诱导剂时的血小板聚集率 ,同时用玻球法测定血小板的粘附率。结果 PLC 10 0、 2 0 0IU·kg-1对家兔血小板粘附率无明显影响。PLC 4 0 0~ 10 0 0IU·kg-1可显著地降低血小板粘附率 ,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同一剂量PLC组给药后 1、2、4h时相比P <0 0 5。PLC10 0~ 10 0 0IU·kg-16种剂量组在用ADP、AA、Collagen诱导时 ,均可显著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与阴性对照辅料组相比P <0 0 5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在ADP诱导时 ,10 0IU·kg-1组的抑制较弱 (P <0 0 5 ) ,而 80 0、10 0 0IU·kg-1组的抑制较强 (P <0 0 5 ) ,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而在AA诱导时 ,PLC各组在给药后 2、4h时的抑制率与ASA的相当 ,无明显剂量效应依赖关系 ,而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 ;在Collagen诱导时 ,PLC各组的抑制作用均弱于ASA(P<0 0 5 ) ,无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 ,而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 ①PLC经十二指肠给药 ,10 0、2 0 0IU·kg-1对家兔血小板粘附性无明显影响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血小板 聚集率 粘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C在酶法脱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余榛榛 常明 +3 位作者 刘睿杰 金青哲 刘元法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22,共4页
磷脂酶C(PLC)是一种作用于甘油磷脂C3位上甘油磷酸酯键的脂类水解酶,水解产物为甘油二酯及有机磷酸酯(磷酸胆碱、磷酸乙醇胺或磷酸肌醇等)。应用PLC进行酶法脱胶因具有显著提高毛油精炼率的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主要介绍了PLC... 磷脂酶C(PLC)是一种作用于甘油磷脂C3位上甘油磷酸酯键的脂类水解酶,水解产物为甘油二酯及有机磷酸酯(磷酸胆碱、磷酸乙醇胺或磷酸肌醇等)。应用PLC进行酶法脱胶因具有显著提高毛油精炼率的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主要介绍了PLC酶法脱胶的原理、研究进展及PLC酶法脱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PLC酶法脱胶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植物油 酶法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酯酶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明锴 陈蔚 +2 位作者 宋建华 童骁 陈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7-479,共3页
关键词 磷酯酶c 血栓形成 纤溶功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C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IP_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涛 王歆 +4 位作者 瞿永华 尹飞宇 王常高 陈明锴 何东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测定磷酯酶C(PLC)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三磷酸肌醇(IP3)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取家兔血除去红细胞制备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后分为8个组。第1组用生理盐水处理,第2组用ADP处理,第3组用ASP处理以... 目的测定磷酯酶C(PLC)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三磷酸肌醇(IP3)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取家兔血除去红细胞制备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后分为8个组。第1组用生理盐水处理,第2组用ADP处理,第3组用ASP处理以ADP诱导激活,第4~8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PLC处理并以ADP诱导激活。采用三氯醋酸法制备血小板IR,再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IR含量。结果家兔血小板经生理盐水处理后的IP3含量为0.29pmol/10。血小板,而经ADP处理后IR含量为0.39pmol/10^8血小板。经ASP668μmol·L^-1、5、10、15、20和25U PLC·ml^-1各组处理,并以ADP激活的血小板,测得的IP3含量分别为0.19、0.08、0.15、0.25、0.04和0.18μmol/10^8血小板)。ADP组比生理盐水组IP3有明显的提高,而ASP组、不同的PLC组比ADP组IR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PLC使得ADP激活后的兔血小板IP3水平下降,且无剂量依赖性,表明PLC具有降低血小板中IP3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血小板 IP3 放射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磷酯酶C菌株筛选及其抗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常高 陈明锴 +3 位作者 高林 宋建华 孙松柏 陈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5-348,共4页
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156个点采土样1268份,利用卵黄琼脂的LB培养基初筛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的菌株648株;再用卵黄琼脂滤纸圆片检测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和透明圈菌株266株;这些菌株用卵黄琼脂杯蝶法筛选出产生大于13... 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156个点采土样1268份,利用卵黄琼脂的LB培养基初筛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的菌株648株;再用卵黄琼脂滤纸圆片检测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和透明圈菌株266株;这些菌株用卵黄琼脂杯蝶法筛选出产生大于130mm乳白色晕圈及少量透明圈共73株,经过菌生物量、卵黄杯碟法和抗兔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从73株菌中筛选出15株,菌号为:183,198,247,424,587,596,692,744,7541,7912,779,970,998,1107,1182;将此15菌株经菌生物量、卵黄琼脂杯碟法、NPPC法和抗人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从中选出7541,779,970,1107四株菌进行分类鉴定和已知菌CW W 903菌对照比较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菌株筛选 抗血小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株高产磷脂酶C新菌株的鉴定和分类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常高 高林 +5 位作者 宋冬林 陈明锴 张勇 孙春来 杨芳 陈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9-193,共5页
在前面研究高产磷脂酶C(PLC)菌株筛选及其抗血小板功能的基础上 ,对新筛选的四株高产PLC的75 4 1、779、970和 110 7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分类。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 16SrRNA序列测定及其同源性分析 ,证实 75 4 1菌... 在前面研究高产磷脂酶C(PLC)菌株筛选及其抗血小板功能的基础上 ,对新筛选的四株高产PLC的75 4 1、779、970和 110 7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分类。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 16SrRNA序列测定及其同源性分析 ,证实 75 4 1菌株与Bacilluscereus基本一致 ,因此将 75 4 1菌株分类属于蜡状芽孢杆菌 ,命名为蜡状芽孢杆菌深圳株 75 4 1,B cereusshenzhen 75 4 1strain。而 779、970和 110 7三株菌则与Bacillusmycoides基本一致 ,因而将这三株菌分类属于蕈状芽孢杆菌 ,分别命名为蕈状芽孢杆菌深圳株 779,B mycoidesshenzhen 779strain ,蕈状芽孢杆菌深圳株 970 ,B mycoidesshenzhen 970strain ,和蕈状芽孢杆菌深圳株 110 7,B mycoidesshenzhen 110 7strain。这将为进一步利用这些菌株及其PLC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菌株 鉴定 蜡状芽孢杆菌 蕈状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C用于大豆油脱胶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娇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7,共4页
用磷脂酶C对大豆毛油进行实验室模拟脱胶。研究了pH、反应温度、加水量、加酶量、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大豆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豆毛油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0 mg/kg,反应温度50℃... 用磷脂酶C对大豆毛油进行实验室模拟脱胶。研究了pH、反应温度、加水量、加酶量、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大豆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豆毛油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0 mg/k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 h,pH 5.0,加水量2%,搅拌速度200 r/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脱胶大豆油磷含量为17.8 mg/kg,为大豆油酶法脱胶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脱胶 大豆毛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酯酶C抗血小板功能的研究Ⅱ——对血小板释放和代谢的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明锴 宋建华 +3 位作者 王歆 王常高 孙松柏 陈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PLC对家兔血小板释放产物血栓素A2 (TXA2 )、代谢产物前列环素 (PGI2 )以及出血时间的影响 ,以探讨PLC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以ADP、AA、collagen为诱导剂时 ,PLC对血小板TXB2 、6 Keto PGF1α... 目的 通过检测PLC对家兔血小板释放产物血栓素A2 (TXA2 )、代谢产物前列环素 (PGI2 )以及出血时间的影响 ,以探讨PLC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以ADP、AA、collagen为诱导剂时 ,PLC对血小板TXB2 、6 Keto PGF1α生成量的影响。常规方法测定PLC对家兔出血时间 (BT)的影响。结果  6种剂量PLC均能延长出血时间 ,但在给PLC 4h时 ,BT恢复至给药前水平 (P >0 0 5)。以ADP、AA、Collagen为诱导剂时 ,6种剂量的PLC能显著降低TXB2 的生成 (P <0 .0 5) ;以AA为诱导剂时 ,PLC 10 0U·kg- 1及以collagen为诱导剂时PLC 10 0U·kg- 1和PLC 2 0 0U·kg- 1其对TXB2 的生成的抑制作用较ASA组弱 (P <0 0 5) ;以ADP为诱导剂时PLC 10 0~ 40 0U·kg- 1,以AA为诱导剂时PLC 2 0 0~ 60 0U·kg- 1和以collagen为诱导剂时PLC 40 0~ 80 0U·kg- 1其对TXB2 的生成的抑制作用与ASA组相当 (P >0 0 5) ;以ADP为诱导剂时PLC 60 0~ 10 0 0U·kg- 1、以AA为诱导剂时PLC 80 0~ 10 0 0U·kg- 1和以collagen为诱导剂时PLC10 0 0U·kg- 1其对TXB2生成的抑制作用强于ASA组 (P <0 0 5)。 6种剂量的PLC组均明显增加 6 酮 PGF1α的生成量 (P <0 0 5) ,其作用强于ASA组 (P <0 0 5) ,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血小板血栓素A2(血小板血栓素岛B2) 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la) 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酯酶C对人血小板细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芳 王常高 +3 位作者 干信 陈明锴 王近芬 陈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测定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简称PLC ,下同 )对静息状态和激活状态下人血小板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阐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健康成人的洗涤血小板用荧光指示剂Fura 2 /AM进行负载 ,分别用生理... 目的 测定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简称PLC ,下同 )对静息状态和激活状态下人血小板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阐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健康成人的洗涤血小板用荧光指示剂Fura 2 /AM进行负载 ,分别用生理盐水、ASA和不同剂量的PLC处理荧光负载后的血小板 ,采用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经过不同处理后的血小板在静息状态和以ADP为诱导剂时的激活状态下的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 ]i。结果 以健康成人血为样品时 ,经生理盐水、ASA 334μmol·L-1、2 5、3 75、5、10和 2 0UPLC·ml-1处理后的血小板 ,在静息状态下测得的胞质游离 [Ca2 + ]i 浓度 (nmol·L-1)分别为15 2 5 5± 15 0 7,131 6 3± 15 5 8,14 0 2 7± 12 0 3,139 4 8± 1 73,12 1 11± 9 5 8,116 6 2± 15 96和 10 7 2 0± 17 0 7,而以ADP为诱导剂激活血小板后测得的胞质游离 [Ca2 + ]i(nmol·L-1)分别为 90 2 6 2± 94 74 ,6 87 99± 6 2 86 ,810 99± 72 37,70 1 73± 2 1 37,4 2 9 6 7± 71 5 9,342 82± 4 4 86和 2 6 3 2 7± 2 5 4 6。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ASA 334μmol·L-1、2 5、3 75、5、10和 2 0UPLC·ml-1剂量组对激活状态下血小板胞质 [Ca2 + ]i 的抑制率I(% )分别为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人血小板 胞质游离钙 荧光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和C反应蛋白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风险分层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振强 胡兰 +4 位作者 蔡美华 陈志斌 王淑荣 王埮 陈小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明确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否有助于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风险分层,提高预后预测能力。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132例TIA患者,分为阳性事件组34例和阴性事件组98例。2组均进行ABCD2评分,... 目的明确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否有助于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风险分层,提高预后预测能力。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132例TIA患者,分为阳性事件组34例和阴性事件组98例。2组均进行ABCD2评分,0~3分为低危患者46例,4~5分为中危患者70例,6~7分为高危患者16例。检测Lp-PLA2含量、活性及hs-CRP水平。主要结局采用复合终点分析,90d内脑卒中或死亡及与症状相关≥50%大动脉狭窄或有心源性栓子需要抗凝治疗。结果与阴性事件组比较,阳性事件组Lp-PLA2含量和活性明显升高(P〈0.05)。有大动脉硬化者Lp-PLA2含量和活性较无大动脉硬化者明显升高(P〈0.05)。ABCD24~5分[RR=2.18,95%CI:1.26~3.61,P=0.008];ABCD2评分6~7分[RR=3.43,95%CI:1.91~6.39,P=0.001]Lp-PLA2活性〉33μmol/(L·min)[RR=2.73,95%CI:1.04~7.06,P=0.042]是TIA患者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因素。结论 Lp-PLA2检测和ABCD2评分法结合可提高TIA患者90d内发生脑卒中或死亡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磷脂酶A2 c反应蛋白质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磷脂酶C脱胶工艺优化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叶展 冉玉兵 +4 位作者 胡传荣 何东平 刘零怡 亚森.玉山 罗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7-92,共6页
分别研究了柠檬酸添加量、酶加入量、温度、加水量和时间5个单因素对磷脂酶C(PLC)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主要脱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柠檬酸添加量5.80m L/kg,加酶量12.60 m L/kg,酶解温度42... 分别研究了柠檬酸添加量、酶加入量、温度、加水量和时间5个单因素对磷脂酶C(PLC)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主要脱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柠檬酸添加量5.80m L/kg,加酶量12.60 m L/kg,酶解温度42.20℃,在该条件下验证,菜籽毛油磷含量由693 mg/kg降低至7.85mg/kg。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TLC-FID)对毛油与脱胶油中甘油酯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脱胶油中甘一酯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甘二酯含量从约2.5%增加到约6.5%,而甘三酯的含量从约93%下降到约89%;而同样采用TLC-FID对水化脱胶磷脂与PLC脱胶磷脂中的溶血磷脂进行检测,分析得知,PLC脱胶磷脂中溶血磷脂含量比水化脱胶磷脂中的高出约50%,酶法脱胶的酶解率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磷脂酶C脱胶比常规水化脱胶更有效和彻底,可为油脂精炼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酶法脱胶 磷脂酶c(PLc) 工艺优化 甘油酯 溶血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磷脂酶C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宁 陈明锴 +2 位作者 任龙 何东平 陈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63-1265,共3页
磷脂酶C是一类磷脂酰键的水解酶,在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第二信使的重要作用,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尤其是细菌中产生的磷脂酶C可以模拟真核生物中的作用而受到关注。该文叙述了磷脂酶C的克隆和表达、重... 磷脂酶C是一类磷脂酰键的水解酶,在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第二信使的重要作用,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尤其是细菌中产生的磷脂酶C可以模拟真核生物中的作用而受到关注。该文叙述了磷脂酶C的克隆和表达、重构的工程菌株及重组磷脂酶C的纯化制备。同时,还简介了作者的研究,重组磷脂酶C可能进一步研究制成Ⅰ类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重组磷脂酶c 纯化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磷脂酶C的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金星 张梁 +2 位作者 顾正华 丁重阳 石贵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3-149,共7页
以重组表达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41磷脂酶C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plcH为考察菌株,从TB培养基出发,在优化缓冲液、碳源种类和质量浓度的基础上,比较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乳糖诱导重组酶表达的效果... 以重组表达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41磷脂酶C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plcH为考察菌株,从TB培养基出发,在优化缓冲液、碳源种类和质量浓度的基础上,比较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乳糖诱导重组酶表达的效果,并考察甘氨酸对重组酶发酵的影响;最后,在7L发酵罐规模对上述优化工艺进行放大验证。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最适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12g/L、酵母膏24g/L、甘油5g/L,0.25mol/L Tris-HCl(pH7.2~7.4)缓冲液配制;在此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Kana)的质量浓度至0.15mg/mL,37℃、200r/min培养6h后,添加乳糖至终质量浓度为5g/L,在25℃、150r/min诱导培养20 h,重组磷脂酶C活力可达到(1422.42±37.17)U/mL;7L发酵罐实验中,总酶活力达到(11583.35±70.21)U/mL,比摇瓶条件下提高了7倍左右,其中胞内酶活力最高为(10957.97±58.03)U/mL,胞外酶活力最高为(645.27±13.87)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重组大肠杆菌 发酵过程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利奴绵羊磷脂酶C zet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强 贺志锐 +2 位作者 王银龙 乌热力哈孜 赛务加甫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1-546,共6页
旨在构建PLCζ真核表达载体,初步研究其在体细胞系中的表达特性。本研究用PCR技术扩增出PLCζ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EGFP-N1,鉴定无误后,将构建了重组质粒pEGFP-N1-PLCζ转染293T细胞和绵羊成纤维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 旨在构建PLCζ真核表达载体,初步研究其在体细胞系中的表达特性。本研究用PCR技术扩增出PLCζ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EGFP-N1,鉴定无误后,将构建了重组质粒pEGFP-N1-PLCζ转染293T细胞和绵羊成纤维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质粒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经酶切与测序证明,本试验成功的构建了pEGFP-N1-PLCζ真核表达载体,并且成功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本试验实现了pEGFP-N1-PLCζ在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这将有利于进一步通过核移植来研究其重组蛋白对卵母细胞的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ZETA PEGFP-N1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磷酯酶C菌株的诱变选育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涛 王常高 +1 位作者 刘晓辉 何东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12-716,共5页
在前面进行的高产磷酯酶C(PLC)菌株筛选、分类鉴定及其抗血小板功能研究的基础上,对选育出的高产PLC菌株BacilluscereusShenZhen7541进行了紫外线和Co60γ射线诱变处理,以期提高其产PLC的水平,从而有利于PLC的纯化制备。B.cereus7541经... 在前面进行的高产磷酯酶C(PLC)菌株筛选、分类鉴定及其抗血小板功能研究的基础上,对选育出的高产PLC菌株BacilluscereusShenZhen7541进行了紫外线和Co60γ射线诱变处理,以期提高其产PLC的水平,从而有利于PLC的纯化制备。B.cereus7541经过三次紫外线照射及两次Co60γ射线辐射诱变处理,通过分离与卵黄琼脂杯碟法及NPPC法酶活检验筛选,最终获得了三株高产PLC突变菌株9287、9289和5612,其产PLC酶活水平分别达到14.878±1.428u/mL、16.450±0.793u/mL、16.400±0.967u/mL,较原始出发菌株B.cereus7541产酶水平(5.803±0.793u/mL)分别提高了2.879、3.236和3.226倍。经t值检验,三株菌产PLC水平与7541差异均达极显著(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诱变选育 蜡状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磷脂酶C的重组表达及其脱胶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芮丽莲 余榛榛 +3 位作者 梁丽 常明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70,共5页
将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磷脂酶C(Cp-PLC)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重组表达,并对重组Cp-PLC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菌体生长至OD600为1.0时,添加8 g/L乳糖在30℃下诱导32 h,得到的重组Cp-PLC的酶活最... 将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磷脂酶C(Cp-PLC)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重组表达,并对重组Cp-PLC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菌体生长至OD600为1.0时,添加8 g/L乳糖在30℃下诱导32 h,得到的重组Cp-PLC的酶活最大,为398.35 U/mL;重组Cp-PLC用于菜籽毛油脱胶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7℃、pH 5.0、加酶量600 U/kg、反应时间1.5 h;在最佳条件下,菜籽毛油的磷含量可降至5.66 mg/kg,能够满足物理精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产气荚膜梭菌 重组表达 脱胶 菜籽毛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