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oP/Q双组分系统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春晓 张宇曦 +4 位作者 祁克宗 韩先干 涂健 薛挺 周秀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64,共8页
phoP/Q作为一种外在环境感受器,参与调节细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拟探讨phoP/Q双组分系统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生长、定植、毒力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APEC AE 17株的phoP/Q双组分调控系统缺失株,并构建... phoP/Q作为一种外在环境感受器,参与调节细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拟探讨phoP/Q双组分系统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生长、定植、毒力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APEC AE 17株的phoP/Q双组分调控系统缺失株,并构建phoP/Q双组分调控系统回复质粒,转化缺失株,构建回复株。通过生长运动性试验、黏附入侵CEF细胞试验、毒力基因转录水平检测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等试验比较野生株、缺失株、回复株的生物特性。与野生株相比,phoP-phoQ缺失不改变其生长特性;运动性较野生株下降63%;黏附与入侵CEF细胞能力分别降低69.83%(P<0.01)和62.17%(P<0.05);LD50显示毒力减弱13.3倍;polA、tsh基因转录水平分别上调41%、54%;sodA、iss分别下调64%和98%。phoP/Q双组分系统参与对APEC致病性的调控,该系统的缺失会降低APEC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phop/q双组分调控系统 致病性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与phoP/Q二元调控系统相关的耐药基因 被引量:4
2
作者 薛媚 祁克宗 +2 位作者 薛挺 涂健 王惠珂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72-674,共3页
为筛选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中与phoP/Q二元调控系统相关的耐药基因表达谱情况并对耐药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本实验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APEC野生株和△phoP/Q基因缺失突变株进行转录组的差异性比较,结果检测到7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03... 为筛选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中与phoP/Q二元调控系统相关的耐药基因表达谱情况并对耐药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本实验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APEC野生株和△phoP/Q基因缺失突变株进行转录组的差异性比较,结果检测到7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0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310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这些基因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分、蛋白质分类及调控通路等功能,本研究着重从上述差异基因中筛选出了aphA、parE等耐药相关的功能基因。本研究对phoP/Q二元调控系统与APEC耐药调控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为进一步深入探寻APEC耐药性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与研究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phop/q二元调控系统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其PhoP/Q缺失株对鸡小肠内AvBD6的诱导表达
3
作者 李少参 王惠珂 +5 位作者 祁克宗 张煜 薛挺 涂健 周秀红 刘红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48,55,共6页
【目的】分析雏鸡感染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及其PhoP/Q缺失株后β-防御素6(AvBD6)在小肠内的分布和表达规律。【方法】将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APEC攻毒组和PhoP/Q缺失株攻毒组,其中对照组... 【目的】分析雏鸡感染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及其PhoP/Q缺失株后β-防御素6(AvBD6)在小肠内的分布和表达规律。【方法】将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APEC攻毒组和PhoP/Q缺失株攻毒组,其中对照组雏鸡腿肌注射生理盐水0.5mL/只,APEC和PhoP/Q缺失株攻毒组雏鸡腿肌分别接种相同剂量1×106 CFU/mL的菌液,分别于攻毒后0,6,12,24,36和48h采集各组鸡小肠样品,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对各组织内AvBD6mRNA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IHC)技术对AvBD6蛋白分布进行观察。【结果】FQ-PCR结果显示,感染后24~48h,APEC攻毒组雏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AvBD6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于48h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0h(P<0.05);在同一时间下,PhoP/Q缺失株攻毒组AvBD6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PEC攻毒组(P<0.05)。IHC结果显示,AvBD6主要分布于各小肠段的绒毛上皮细胞和肠腺部分。【结论】APEC能够诱导雏鸡肠道内AvBD6的表达,且PhoP/Q可能参与APEC调控AvBD6的抗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phop/q二元调控系统 雏鸡小肠 β-防御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肉低温贮藏环境中沙门氏菌诱导耐酸响应的存在程度及其产生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郎晨晓 张一敏 +6 位作者 朱立贤 梁荣蓉 毛衍伟 杨啸吟 韩广星 罗欣 董鹏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74,共7页
研究牛肉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沙门氏菌诱导耐酸响应(acid tolerance response,ATR)的存在程度及其产生机制。探究微酸诱导、双组分基因敲除、低温长期贮藏对沙门氏菌耐酸能力的影响,同时借助λRed同源重组、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 研究牛肉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沙门氏菌诱导耐酸响应(acid tolerance response,ATR)的存在程度及其产生机制。探究微酸诱导、双组分基因敲除、低温长期贮藏对沙门氏菌耐酸能力的影响,同时借助λRed同源重组、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及氨基酸添加实验探索菌株耐酸性产生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微酸诱导能够显著增强沙门氏菌的耐酸能力(P<0.05),并且ATR一旦形成,在牛肉低温贮藏(4℃)的过程中至少可以维持7 d,对食品安全有极大危害。牛肉培养基作为微酸的细菌生长介质,在低温下其本身并不能引发沙门氏菌产生ATR,说明低温处理可能是抑制沙门氏菌ATR的重要方法。real-time PCR和氨基酸添加实验表明,沙门氏菌的双组分系统PhoP/PhoQ和PmrA/PmrB均参与酸性环境的感知,并能通过调控精氨酸脱羧和赖氨酸脱羧系统提高菌株的耐酸性,这从氨基酸代谢角度解释了沙门氏菌诱导ATR的产生机制,同时也揭示了食品基质提升微生物耐酸性这一表观现象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沙门氏菌 诱导耐酸响应 双组分调控系统 phop/Phoq PmrA/PmrB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