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phoD基因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王峰 陈玉真 +3 位作者 吴志丹 江福英 邱陈华 尤志明 《茶叶学报》 2023年第1期46-54,共9页
【目的】土壤编码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微生物作为土壤中重要的功能微生物群之一,研究有机种植模式对茶园土壤phoD基因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评估有机茶的土壤生态效应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系统分析了3种... 【目的】土壤编码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微生物作为土壤中重要的功能微生物群之一,研究有机种植模式对茶园土壤phoD基因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评估有机茶的土壤生态效应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系统分析了3种类型样地,即林地(WD)、常规茶园(CT)和有机茶园(OT)土壤phoD细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结果】与WD土壤相比,茶园土壤pH显著下降0.47~0.61个单位,长期施用化肥茶园导致土壤速效养分显著增加,尤其是CT土壤中速效磷含量达到了484.3 mg·kg^(-1)。与WD土壤相比,CT和OT土壤phoD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除外),CT和OT土壤phoD细菌Alpha多样性指标大多差异不显著(P<0.05)。从3种类型样地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phoD细菌15个门、27个纲、50个目、67个科、99个属,195个种。主要细菌优势门为未知分类菌门(unclassified)、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_d__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菌属以unclassified、unclassified_d__Bacteria、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为主。组间群落差异分析(LEfSe)表明,31个差异物种对种植模式非常敏感,不同种植模式富集了不同的phoD细菌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种植模式显著改变了土壤phoD细菌群落结构。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和pH是驱动phoD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林地转变为茶园后,不同种植模式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从而驱动了土壤phoD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开垦 茶园土壤 有机种植 phod功能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有效性和溶磷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敦刚 张俏燕 +2 位作者 曹文超 周广帆 王进闯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46-3654,共9页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有效性和溶磷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海南省白沙县龙眼园(LO)和由龙眼园转化的有机茶园(OTP)、传统无机茶园(CTP)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phoD功能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土壤速效磷...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有效性和溶磷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海南省白沙县龙眼园(LO)和由龙眼园转化的有机茶园(OTP)、传统无机茶园(CTP)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phoD功能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土壤速效磷与phoD功能微生物和酸性磷酸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龙眼园转换成无机茶园后,在0~10 cm土层,pH、总氮(TN)、总磷(TP)、速效钾(AK)和有机碳(SOC)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在10~20 cm土层,pH、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碳(SOC)含量也显著降低。在0~1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AP)含量在龙眼转化成有机茶园和无机茶园后分别降低了16%和71%。在10~20 cm土层,有机茶园土壤速效磷(AP)提高了56%,而无机茶园的速效磷(AP)含量降低了65%。相似性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明显改变了土壤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但是,土层深度并没有改变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RDA分析表明,土壤pH、总钾(TK)、速效钾(AK)和硝态氮(NO_(3)^(–)-N)是驱动phoD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速效磷(AP)含量与phoD功能微生物密切相关,其中Betaproteobacteria在调控土壤磷的有效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龙眼园转化成茶园改变了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降低了有机茶园土壤总磷(TP)和无机茶园土壤有效磷(AP)含量。与无机茶园相比,有机管理可以提高土壤速效磷(A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有机管理 phod功能微生物 土壤速效磷 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