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级厌氧时间比对PNPR-SAEPD工艺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
1
作者 李冬 吕璐 +2 位作者 赖会彬 张杰 王凯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45-4255,共11页
本研究将生物除磷结合至PN-SAEPD工艺中,建立了PNPR-SAEPD系统,为了对有限的碳源进行合理分配,实验将两级厌氧时间比由S1阶段3:1(90min:30min)依次调整为S2阶段1:1(60min:60min)、S3阶段1:3(30min:90min),考察了两级厌氧时间比对PNPR-SA... 本研究将生物除磷结合至PN-SAEPD工艺中,建立了PNPR-SAEPD系统,为了对有限的碳源进行合理分配,实验将两级厌氧时间比由S1阶段3:1(90min:30min)依次调整为S2阶段1:1(60min:60min)、S3阶段1:3(30min:90min),考察了两级厌氧时间比对PNPR-SAEPD系统的进水有机物转化、脱氮除磷性能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2阶段两级厌氧时间比为1:1,对进水有机碳源的分配最为合理,SAEPD、PNPR反应器储存内碳源所消耗的COD分别为(89.3±8.4)mg/L和(82.6±7.7)mg/L,PNPR反应器的除磷贡献度为(79.1%±8.5%),为后续SAEPD反应器缺氧阶段营造了磷饥饿条件.SAEPD反应器DPAOs对内碳源储存的贡献比例仅为15%,储存内碳源所消耗的COD量为(10.1±4.0)mg/L,DPAOs相对丰度降至3.01%.将生物除磷结合到PN反应器中提高了短程硝化的稳定性,NOB相对丰度由3.86%逐渐降至0.64%,NAR保持在(82.1%±4.0%).S2阶段PNPR反应器优越的PN性能和SAEPD反应器内DGAOs主导的EPD途径为An AOB提供了充足的电子受体,厌氧氨氧化脱氮贡献度保持在(81.8%±3.6%),总氮去除率保持在(88.3%±1.6%),出水总氮浓度低于10mg/L且未出现硝酸盐积累;TP去除率最高可达93.7%,出水TP浓度基本降低到0.5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厌氧时间比 内源性短程反硝化(EPD) 厌氧氨氧化(Anammox) 内碳源 反硝化聚糖菌(DGA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UEFTS模型估算中国设施黄瓜养分吸收需求量
2
作者 宋蕾 徐新朋 +3 位作者 潘昭隆 陈延玲 何萍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1,共10页
【目的】黄瓜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量高、施肥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黄瓜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明确养分需求量是建立科学有效的黄瓜推荐施肥方法的前提,也是实现精准施肥的基础,对于我国黄瓜可持续生产至关重要。【方法】以“黄瓜... 【目的】黄瓜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量高、施肥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黄瓜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明确养分需求量是建立科学有效的黄瓜推荐施肥方法的前提,也是实现精准施肥的基础,对于我国黄瓜可持续生产至关重要。【方法】以“黄瓜”、“黄瓜+产量”、“黄瓜+养分吸收”为关键词,收集汇总了来自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以及本课题在我国黄瓜主产区开展的田间试验。应用QUEFTS模型,预估不同目标产量下黄瓜的最佳养分需求量,并在天津、北京、河北和江苏四省市布置田间试验,验证模型得出的黄瓜养分需求量。【结果】我国黄瓜平均产量可达86.2 t/hm^(2),但样本间产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为2.9~339.5 t/hm^(2)。黄瓜果实氮(N)、磷(P)和钾(K)吸收量平均值分别为175.6、44.1和236.6 kg/hm^(2),变化范围分别为44.8~459.0、16.0~119.6和34.7~554.8 t/hm^(2);地上部N、P和K总吸收量平均分别为260.6、64.7和326.9 kg/hm^(2),变化范围分别为52.0~525.3、11.2~146.4和53.0~632.4 kg/hm^(2)。不同种植区气候、土壤条件、黄瓜品种、灌水量以及养分管理措施等差异,造成产量与养分吸收量变化范围较大。去除养分内在效率上下2.5%的数值,得到最大稀释边界(d)和最大累积边界(a)参数,应用QUEFTS模型模拟不同目标产量下黄瓜的最佳养分需求量,得出每生产1000 kg黄瓜,其地上部养分需求量分别为N 2.25 kg、P 0.48 kg和K 2.84 kg,相应的N、P和K养分内在效率分别为444.9、2074.3和352.1 kg/kg。田间验证试验结果显示,N、P、K养分吸收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一致性,其N、P和K的拟合指数d值分别达到了0.996、0.978和0.997。【结论】应用QUEFTS模型模拟了不同目标产量下黄瓜最佳养分需求量,确定了我国黄瓜产量与养分吸收之间的量化关系,为我国黄瓜推荐施肥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养分需求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养分吸收量 QUEFTS模型 养分内在效率 最大稀释边界 最大累积边界 目标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洞体:非碳酸盐岩区油气大规模运聚的可能空间
3
作者 罗群 王千军 +5 位作者 桂诗琦 贺小标 胡婉婧 张曰静 汪亮 曹旭明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60,共13页
碳酸盐岩沿断裂发育溶洞形成断溶体是很好理解的,毕竟碳酸盐岩容易被沿断裂活动的流体溶蚀,但在非碳酸盐岩区,流体对非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有限,是否也能形成沿断裂发育的洞穴并能运聚和富集油气?为了证明在非碳酸盐岩区沿断裂也存在大... 碳酸盐岩沿断裂发育溶洞形成断溶体是很好理解的,毕竟碳酸盐岩容易被沿断裂活动的流体溶蚀,但在非碳酸盐岩区,流体对非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有限,是否也能形成沿断裂发育的洞穴并能运聚和富集油气?为了证明在非碳酸盐岩区沿断裂也存在大型的洞穴,能形成油气运聚的重要空间,以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隆起为例,通过野外考察、岩心观察、钻井分析、地震解释和物理模拟实验等途径和手段,开展了断裂内部结构、洞穴分布发育特征及油气差异运聚的研究,提出了在非碳酸盐岩区沿断裂的核部能够发育大型洞穴地质体即断洞体的观点。断裂活动中因断裂两盘活动而产生相对位移形成的空洞空间,即断洞体,它可以是断层两盘沿起伏的断层面(带)错动而产生,也可以是两盘沿断裂的倾向拉分而产生。断洞体的形成与溶蚀无关,与断裂面(带)起伏、走向断距或倾向断距、断裂产状及断裂两盘的运动方向有关。断洞体规模可能很大,主要分布于走滑断裂产状发生变化的部位或不同断裂的交叉部位,也可以发育在伸展或张扭应力集中且倾向断距明显的部位,断洞体能够聚集油气形成断洞体油气藏。断洞体的提出有利于解放思想,即在广大的碎屑岩、火山岩、变质岩等溶蚀作用不发育的非碳酸盐岩区,同样可以找到像塔河、顺北(富满)碳酸盐岩地区油气丰富的大型断层体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内部结构 油气运聚 断洞体 车排子隆起 准噶尔盆地 非碳酸盐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中西医症状特点分析
4
作者 杨启铃 远佳瑶 +2 位作者 吴宿慧 李寒冰 李根林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7-512,共6页
根据血管性痴呆(VaD)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依据临床诊断指标,对目前VaD动物模型加以研究,并对现有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作出吻合度评价。通过检索各数据库,阅读相关文献,总结VaD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诊断标准的同时,归纳现有VaD动物模型,... 根据血管性痴呆(VaD)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依据临床诊断指标,对目前VaD动物模型加以研究,并对现有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作出吻合度评价。通过检索各数据库,阅读相关文献,总结VaD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诊断标准的同时,归纳现有VaD动物模型,分析已有动物模型的临床吻合度。通过梳理文献发现,VaD动物模型在临床上多以西医为指导,其中最常用的造模方法是两血管阻断法和四血管阻断法,复合VaD动物模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符合中医病证的模型较少并且吻合度低,主要集中在肾精亏虚证和热毒内蕴证,很难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此构建一种准确、规范的VaD中西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成为后续研究VaD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病症结合 动物模型 中西医 吻合度 血管阻断 热毒内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度变化规律的胡萝卜热风干燥相对湿度调控
5
作者 巨浩羽 梁超 +2 位作者 张卫鹏 沈刚 肖红伟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9,共10页
为优化调控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以提高果蔬恒温热风干燥的干燥效率和品质,该研究提出了基于RH变化规律的调控方式。在干燥前期,物料蒸发出的水分使得RH上升,当检测到RH趋于稳定时转入干燥中期。在干燥中期,当RH呈下降趋势时... 为优化调控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以提高果蔬恒温热风干燥的干燥效率和品质,该研究提出了基于RH变化规律的调控方式。在干燥前期,物料蒸发出的水分使得RH上升,当检测到RH趋于稳定时转入干燥中期。在干燥中期,当RH呈下降趋势时,关闭排湿升高RH,以降低表面水分蒸发量(E)并提高内部水分迁移量(D);当RH呈上升趋势时,开启排湿降低RH以提高E值。若关闭排湿后,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足以使RH升高,或物料温度趋近于干燥介质的温度时,干燥转入干燥后期。在干燥后期开启排湿降低RH以增大E值,当RH变化速率小于1%/min时,达到干燥终点。干燥温度60℃,风速3.0 m/s的胡萝卜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第0~8 min为干燥前期,在第9 min时RH变化速率小于0.5%,进入干燥中期。第9~143 min为干燥中期,此阶段内RH呈现下降趋势的时间逐渐缩短,而呈现上升趋势的时间逐渐延长。在第137~143 min内,RH不再呈现上升趋势,转入干燥后期。143 min以后为干燥后期,第370 min时RH变化速率小于1%/min,干燥过程结束。该RH控制方式提高了D值降低了E值,使得D和E值在0.2~2.3 h内维持基本相等,相应的物料温度呈现阶梯上升的变化趋势。在0~0.2 h内,表明水分累积量(Q)迅速上升,物料被一层水膜包裹,不会产生明显的结壳现象;在0.2~2.3 h内,Q值在零点处上下波动,共产生3个零点,干燥速率逐渐降低,迁移至表面的水分即刻在表面蒸发,未产生积累,延缓结壳发生时机且脱除了大量水分;在2.3 h以后,Q逐渐小于0,物料表面产生明显结壳现象并逐渐增厚。自动控湿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为6.1 h,复水比和收缩率分别为(4.41±0.02)g/g、(27.32±1.51)%,相对于恒定20%RH时干燥时间缩短了24.6%,保留了较多的水分迁移孔道。基于RH变化规律的RH调控方式提高了干燥效率和品质,为果蔬热风干燥过程中如何调控RH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湿度控制 果蔬 内部水分迁移 表面水分蒸发 水分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窠囊”理论探讨脑瘤的病机及证治思路
6
作者 季漪 朱玲艳 +1 位作者 夏雪萍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9-973,共5页
全国名中医吴勉华教授在虚气和窠囊学说基础上,提出虚气窠囊理论,将其应用于脑瘤的病机分析及临床辨治,认为脑瘤的基本病机是元气虚损,虚气内生,痰瘀互结,毒聚成窠。提出扶正调气、化痰逐瘀、攻毒散结的复合治法,临证治疗结合病程阶段... 全国名中医吴勉华教授在虚气和窠囊学说基础上,提出虚气窠囊理论,将其应用于脑瘤的病机分析及临床辨治,认为脑瘤的基本病机是元气虚损,虚气内生,痰瘀互结,毒聚成窠。提出扶正调气、化痰逐瘀、攻毒散结的复合治法,临证治疗结合病程阶段进行分期干预,初期扶正调气除虚气,中期化痰逐瘀消窠基,晚期攻毒散结破窠囊,全程谨守扶正不留邪、破窠不伤正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窠囊 脑瘤 中医理论 虚气内生 痰瘀毒聚 复合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利湿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湿热内蕴证糖尿病肠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哲 柳越冬 +2 位作者 陈萌 张威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方治疗糖尿病肠病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湿热内蕴证糖尿病肠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加予清热利湿方日2次口服治疗,统计肠炎疾病量表(inflamm...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方治疗糖尿病肠病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湿热内蕴证糖尿病肠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加予清热利湿方日2次口服治疗,统计肠炎疾病量表(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评分及相关症状体征。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IBDQ评分各分项得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分数增加较为明显,且观察组在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分等方面得分增加均高于对照组,在全身症状改善方面尤为显著。两组在生活质量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活力(vitality,VT)、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整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等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22/24),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耐受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1年内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清热利湿方可以有效清热利湿,改善患者病情,是针对糖尿病肠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湿热内蕴证糖尿病肠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肠病 清热利湿方 湿热内蕴 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所谓原始积累”章的多维解读
8
作者 周可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0,共10页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章在内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与前面的章节有显著差异,以至于很多研究者视其为《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异类”。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一章曾一度被第二国际理论家所忽视,但自20世纪以来,国内外研...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章在内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与前面的章节有显著差异,以至于很多研究者视其为《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异类”。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一章曾一度被第二国际理论家所忽视,但自20世纪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所谓原始积累”章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包括发生学解读、哲学解读和政治学解读等,从不同维度挖掘这一章的丰富内涵。这些解读表明,深入研究“所谓原始积累”章不仅有助于拓展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深化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以及重新思考马克思的政治思想,而且还揭示了“所谓原始积累”章是《资本论》第一卷这一“艺术的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异类”特质蕴含着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原始积累 马克思 第二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探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病因病机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中瑞 燕树勋 +6 位作者 邵明义 韩景辉 潘研 朱蓉 甄倩 李真 符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梳理和科学研究,文章提出了“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的观点,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以壮火为枢,煎灼水谷为陈气,中期以阴火为枢,引动陈气为痰瘀,晚期以虚火为枢,固化痰瘀为癥积。在治疗上,以除热消积为治疗原则,依据内热的偏重以及“陈气-痰瘀-癥积”的动态演变灵活用药。早期清透壮火,除陈气,中期调理气火,除痰瘀,晚期补虚除热,消癥积,冀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内热 陈气 痰瘀 癥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清热调血汤对湿热蕴结型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疗效以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袁园 黄永洁 吴亚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调血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疗效以及对外周血T辅助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调血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疗效以及对外周血T辅助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64例湿热内蕴型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自拟清热调血汤内服。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HPV-DNA转阴率、湿热内蕴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外周血Th17与Treg细胞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HPV-DNA转阴率(90.63%,29/32)较对照组(65.63%,21/32)显著上调(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湿热内蕴证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75%,30/32)较对照组(68.75%,22/32)上调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1/32)较对照组(15.63%,5/32)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本组自拟清热调血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疗效更优,能提高HPV转阴率,促进中医证候改善,降低不良反应,以及下调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炎 清热调血汤 湿热内蕴证 T辅助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1号走滑断层内部结构识别及其控藏作用——以锦州A构造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明升 王冰洁 +2 位作者 王鑫 戴建芳 薛明旺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8,共10页
锦州A构造的发现是辽东湾海域走滑断裂带内调节断层欠发育区的首个勘探突破,为弄清该构造成藏的主控因素,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锦州A构造段辽中1号走滑断层及其内部结构开展研究,并明确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锦州A构造的发现是辽东湾海域走滑断裂带内调节断层欠发育区的首个勘探突破,为弄清该构造成藏的主控因素,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锦州A构造段辽中1号走滑断层及其内部结构开展研究,并明确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振幅、纵波速度在走滑断层附近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的范围可以代表走滑断层内部结构发育的规模,从浅到深辽中1号走滑断层内部结构的发育规模变大。利用多井横向对比常规测井的密度、中子孔隙度和声波时差资料以及偶极声波远探测技术,可以识别走滑断层内部结构,随着距离走滑断层的接近,密度资料会出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中子孔隙度和声波时差资料则会出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代表从围岩到断层破碎带再到断层核的发育趋势。锦州A构造段辽中1号走滑断层发育由断层破碎带和断层核组成的二元结构,断层破碎带孔渗性好,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利通道;断层核孔渗性差,有利于油气的侧向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断层内部结构 油气成藏 辽中1号 锦州A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盆气成藏条件及其内部特征 被引量:58
12
作者 张金川 金之钧 庞雄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0-214,共5页
深盆气藏概念的提出和成藏机理研究的突破 ,尤其是这类气藏通常所蕴聚的巨大天然气储量 ,引起了中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深盆气藏是一类在成藏机制、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上甚为特殊的非常规类型。深盆气藏的形成以低孔、低渗性致密储层... 深盆气藏概念的提出和成藏机理研究的突破 ,尤其是这类气藏通常所蕴聚的巨大天然气储量 ,引起了中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深盆气藏是一类在成藏机制、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上甚为特殊的非常规类型。深盆气藏的形成以低孔、低渗性致密储层的存在为发育条件 ,以流体倒置和异常地层压力分布为表现特征 ,在平面和剖面上表现出了一系列特殊性。本文对深盆气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气藏 成藏条件 内部特征 致密储层 流体倒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有耗散的材料疲劳性能快速评估方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强 郭杏林 +2 位作者 樊俊铃 侯培军 吴承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1-939,共9页
材料疲劳损伤的累积过程是一个伴随着温度变化的能量耗散过程.相比于疲劳过程中试件的局部温升,固有耗散是材料能量变化的直接反映,与材料微观结构演化联系也更为紧密,因此以材料的固有耗散作为疲劳损伤指标具有更加明确的物理意义.基... 材料疲劳损伤的累积过程是一个伴随着温度变化的能量耗散过程.相比于疲劳过程中试件的局部温升,固有耗散是材料能量变化的直接反映,与材料微观结构演化联系也更为紧密,因此以材料的固有耗散作为疲劳损伤指标具有更加明确的物理意义.基于对试件表面温升的一维双指数回归,构建了一种材料固有耗散的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评估材料疲劳性能的能量方法.利用该能量方法,对FV520B钢的疲劳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从而证明了该能量方法及计算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性能 固有耗散 损伤累积 内摩擦效应 微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离散元堆积碎石土细-宏观力学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马石城 胡军霞 +1 位作者 马一跃 董辉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82,共10页
以室内三轴压缩试验为基础,运用PFC3D离散元软件生成含有不同形状碎石块的1∶1堆积碎石土数值模型,标定得到相应的细观参数(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改变细观参数,定量探讨其与宏观力学参数(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关系,得到细观参数与粘聚... 以室内三轴压缩试验为基础,运用PFC3D离散元软件生成含有不同形状碎石块的1∶1堆积碎石土数值模型,标定得到相应的细观参数(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改变细观参数,定量探讨其与宏观力学参数(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关系,得到细观参数与粘聚力、内摩擦角的细-宏观参数关系式,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1)粘聚力与接触粘结力、颗粒摩擦系数呈线性正相关;同时受粘结力比值M=σc/τc的影响,当M<1时,粘聚力随着M的增加而线性增加;M≥4时,粘聚力趋于稳定。(2)内摩擦角与颗粒摩擦系数呈对数关系,与接触粘结力呈抛物线关系。(3)细-宏观参数关系式是在含水率为7%室内试验结果基础上研究得出,将关系式运用到含水率为9%和11%的室内试验结果进行标定验证:依据含水率为9%和11%室内试验得到的c和φ值,运用细-宏观参数关系式计算得到细观参数,经验证其数值-室内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说明通过细-宏观力学关系式得到的细观参数符合精度要求,关系式可靠。为后续土石混合体数值试验研究者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碎石土 细观参数 粘聚力 内摩擦角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含气量计算——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185
15
作者 聂海宽 张金川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9-361,共13页
为了研究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含气量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根据页岩气聚集机理、聚集特征将页岩气聚集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矿物组成以及物性参数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深度、温度、压力等... 为了研究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含气量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根据页岩气聚集机理、聚集特征将页岩气聚集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矿物组成以及物性参数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深度、温度、压力等。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和上奥陶统—下志留统41块黑色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矿物组成、物性参数、深度、温度、压力等因素对页岩含气量影响作用的分析,可知反映内部因素的有机碳含量、总烃含量、石英含量、粘土矿物含量、孔隙度(裂缝)、密度、黄铁矿含量和碳酸盐含量等8个参数对页岩气聚集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参数"、"六参数"、"八参数"与含气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得出计算页岩含气量的计算公式,据此公式计算的含气量与实测值吻合良好,且参数越多对页岩含气量的预测越准确。本文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参数对页岩含气量进行预测,以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在勘探早期,建议采用简单易得到的两个最主要参数——有机碳含量和孔隙度进行页岩含气量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聚集条件 主控因素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内源污染蓄积过程及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士国 汪天祥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167,共6页
针对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大量水库在运行几十年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水质污染,且较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更加隐蔽且难以控制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内源污染的研究成果,从污染物的入库来源、出库途径和蓄积影响因素3个... 针对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大量水库在运行几十年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水质污染,且较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更加隐蔽且难以控制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内源污染的研究成果,从污染物的入库来源、出库途径和蓄积影响因素3个方面探讨了水库内源污染迅速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内源污染对水库水质的作用和影响。指出研发适应性的样本采集设备,对内源污染物进出库情况和分布状态进行监测,解析内源污染源汇机制与效应,以及研究与应用内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是该领域今后的研究热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污染 水库 污染蓄积过程 水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喻卫斌 崔海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3-116,共4页
从生态学概念种群出发,分析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内在机理,产业种群演进到产业集群的路径是由产业种群的属性所决定,而产业集群的效益又取决于其要素结构及关联效应。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是内外条件作用的结果,内在机理要求相应的外部... 从生态学概念种群出发,分析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内在机理,产业种群演进到产业集群的路径是由产业种群的属性所决定,而产业集群的效益又取决于其要素结构及关联效应。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是内外条件作用的结果,内在机理要求相应的外部环境与之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种群 产业集群 演化 内在机理 外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S技术的蓄电池内阻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佳民 赵莎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82,108,共3页
针对交流法测量蓄电池内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准确度难以提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直接数字合成技术和锁相放大器相结合测量内阻的新方法。详细阐述了用相位累加器精确地获取锁相放大器同步信号的工作原理、用相位累加移相技术精确测量电池... 针对交流法测量蓄电池内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准确度难以提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直接数字合成技术和锁相放大器相结合测量内阻的新方法。详细阐述了用相位累加器精确地获取锁相放大器同步信号的工作原理、用相位累加移相技术精确测量电池内阻两端电压和电流相位差的方法,设计了采用锁相放大器实现蓄电池内阻测量的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靠性高,测量数据准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内阻 交流注入法 锁相放大器 相位累加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寒积里实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嬛 吴丽 +4 位作者 李杰 郭辉 刘晓 蔡皓 蔡宝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SD大鼠寒积里实证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先冰水后高岭土灌胃方法制作寒积里实证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变化,进行模型动物的排便和尾部温度测量实验,检测模型动物的肠神经递质、胃...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SD大鼠寒积里实证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先冰水后高岭土灌胃方法制作寒积里实证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变化,进行模型动物的排便和尾部温度测量实验,检测模型动物的肠神经递质、胃肠激素、cAMP和cGMP等客观指标。结果造模后,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表现为:披毛蓬松、好聚集饲养笼一端、大便干燥,摄食量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的6 h排便粒数明显减少,尾部温度明显降低,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分泌紊乱,cAMP/cGMP降低,经大黄附子汤治疗后,上述症状和指标改善。结论应用先冰水后高岭土灌胃方法能复制出稳定的SD大鼠寒积里实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积里实 SD大鼠 模型 建立 大黄附子汤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脱型潜山成藏研究——以沾化凹陷渤深6潜山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单宝杰 徐刚 刘魁元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8,共4页
渤深6潜山于早第三纪初期与埕东凸起分离,沿边界断层滑脱至渤南洼陷,后期为第三系覆盖,是济阳坳陷中典型的滑脱型潜山。在多期构造运动及古岩溶作用下,潜山中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下古生界形成良好的储集空间。渤南洼陷中沙三段烃源岩为潜... 渤深6潜山于早第三纪初期与埕东凸起分离,沿边界断层滑脱至渤南洼陷,后期为第三系覆盖,是济阳坳陷中典型的滑脱型潜山。在多期构造运动及古岩溶作用下,潜山中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下古生界形成良好的储集空间。渤南洼陷中沙三段烃源岩为潜山提供了充足的油源,潜山内幕发育的断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从而在潜山顶部形成风化壳油藏,而在潜山内幕则形成层状油藏。该潜山油气藏具有埋藏深、破碎严重、含油层系多、单井产能高且不含水的特点。研究渤深6潜山的成藏机制对指导断陷盆地深层滑脱型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型潜山 潜山内幕 油气成藏 渤深6潜山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