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宝金运用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临证经验
1
作者 尚璐 郑广达 +3 位作者 任娟霞 孟令涵 李东滔 鲍艳举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35,共4页
疼痛是癌病患者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具有顽固、持续、进行性加重等特点,西医缓解疼痛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会有一部分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利用中医药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为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了新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文论述了花... 疼痛是癌病患者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具有顽固、持续、进行性加重等特点,西医缓解疼痛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会有一部分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利用中医药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为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了新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文论述了花宝金教授把脾胃虚弱,脏腑组织失荣引起的“正虚”当作是癌痛发生的内在根本,气滞、瘀血、痰湿互结产生的“癌毒”当作发病的直接因素,临床治疗癌性疼痛时,扶正兼祛邪,在温补脾胃扶助正气的同时加以行气通瘀,化痰散结,标本兼治,结合现在药理研究选药,注重整体与局部辨证,在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健脾益气 行气通瘀 化痰通络 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许长敏 刘宏伟 +4 位作者 周媛 张小健 张媛 柳淑青 刘晶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 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疗,给予中医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结合通督益脑化痰法及针刺治疗,各组数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water test score,WST)变化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feeding scale,FOIS)评分变化、吞咽困难评价量表(dysphagia evaluation scale,VFS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SSA)评分变化、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改善,中医组患者治疗后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疗法可较好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改善,且患者并发症率低,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益脑化痰法 痰瘀阻络证 针刺 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 咽部肌肉电刺激 疗效 吞咽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从“风痰瘀络”论治的思考 被引量:16
3
作者 邓悦 常立萍 +2 位作者 齐锋 李双娣 崔英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750-751,共2页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使得中医面临严峻的挑战。既往中医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眩晕多从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使得中医面临严峻的挑战。既往中医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眩晕多从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亏虚、气血不足论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通过对近年来900余篇文献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中以痰瘀阻络证候最为多见,因此痰瘀阻络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而风痰瘀络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针对这一发病机制,创立熄风化痰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必将取得较好的疗效,对其诊治思路的探讨研究必将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风痰瘀络 熄风化痰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三阶段试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病机转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潘菊华 王彦云 +3 位作者 刘起华 李多娇 陈朝 黄世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75-77,共3页
缺血性脑白质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缺血性脑白质病是脑动脉硬化、血管性抑郁、血管性痴呆等患者脑部的主要病理改变。缺血性脑白质病与气、血、痰、瘀、毒等病理因素有关,病属本虚标实,因虚致实,虚实夹... 缺血性脑白质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缺血性脑白质病是脑动脉硬化、血管性抑郁、血管性痴呆等患者脑部的主要病理改变。缺血性脑白质病与气、血、痰、瘀、毒等病理因素有关,病属本虚标实,因虚致实,虚实夹杂。其病机过程从轻到重主要分为郁虚神伤、痰瘀滞络、毒损脑络三个阶段。该病机具有气滞为先,痰浊为渐,瘀血为著,毒邪为损的动态演变规律,推动疾病从情志病逐步发展到器质性疾病,呈现螺旋式进展。缺血性脑白质病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病程绵延、久治难愈,后期危害较大。该病应着眼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不同阶段针对具体病机过程进行分阶段治疗,将治疗重点放在早中期阶段,该文病机转化过程的梳理为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白质病 病机 郁虚神伤 痰瘀滞络 毒损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观察和评价 被引量:21
5
作者 赵性泉 王新高 +1 位作者 周德生 杨晓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和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将3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且辨证为瘀血阻络证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服用银丹心脑...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和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将3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且辨证为瘀血阻络证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脑心通胶囊或安慰剂,用药3个月并随访3个月。观察用药后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对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中医证候改善的情况。结果:12周后,试验组中Barthel指数≥75的病例显著多于阳性药组和安慰剂组(77.94%vs.63.57%vs.42.03%,P<0.017);NIHSS量表评分较入组前降低≥5分患者比例也显著多于阳性药组和安慰剂组(63.97%vs.52.86%vs.24.64%,P<0.017);有64.71%的病例达到无明显残障水平(改良Rankin量表0~2级),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7.31%,P<0.017),与阳性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9.85%,P>0.017);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09%,显著高于安慰剂组(57.97%,P<0.017),与阳性药组相当(77.86%,P>0.017);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有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趋势,尚需进一步验证。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能有效减轻患者中风后的残障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脑梗死恢复期 大动脉粥样硬化 瘀血阻络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从虚痰瘀论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立新 崔祺 +2 位作者 肖蕾 张庆杰 张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49-250,共2页
通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中医病机的论述,提出从虚、痰、瘀立论施治,并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加以论证,为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提供另一种思路。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证 气虚血瘀 痰浊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瘀相关与络病理论关系探微 被引量:8
7
作者 庞立健 刘创 吕晓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574-1575,共2页
探究痰瘀相关与络病理论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病因相关、病位相应、病性相似、方药相佐,且均能有效指导慢性病的治疗,将二者进行结合,提出慢性病的病机新认识:脏腑亏虚,气络失调,痰瘀阻络。
关键词 痰瘀相关 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易损斑块的中医病机治法探讨 被引量:17
8
作者 任丽 王阶 +1 位作者 冯玲 王淑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279-281,共3页
冠脉易损斑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期五脏虚损,气血阴阳失调,气滞瘀血痰浊蕴积成毒,毒损心络所致。因此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稳定易损斑块的基本治法。调气、扶正应贯穿于稳定斑块的整个过程,应用虫类药以加强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 冠脉易损斑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期五脏虚损,气血阴阳失调,气滞瘀血痰浊蕴积成毒,毒损心络所致。因此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稳定易损斑块的基本治法。调气、扶正应贯穿于稳定斑块的整个过程,应用虫类药以加强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五脏虚损 气滞瘀血痰浊 毒损心络 调气 虫类药 扶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湿热疫毒”诊治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及体会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勇 谢颖桢 +2 位作者 王芳 金佳欣 韩璐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目的总结自拟协定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效果,分析从“湿热疫毒”诊治及防治病情进展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2月3日至18日在北京市回民医院连续住院的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抗... 目的总结自拟协定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效果,分析从“湿热疫毒”诊治及防治病情进展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2月3日至18日在北京市回民医院连续住院的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全程服用自拟协定方治疗。疗程6~14 d。通过体温、症状、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和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改变评价疗效。结果研究显示该病传染性强、以发热、咽干、咽痛、咳嗽、乏力及肌肉酸痛、纳差、腹泻、舌红、黄腻苔为主要临床表现,属湿热疫毒、侵袭肺胃。24例患者中,15例发热患者平均热程(从开始发热到体温正常的时间)(6.23±3.67)d。呼吸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23例患者治疗前后复测血常规,入院时降低的WBC、NE及LY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50岁以上患者入院时NLR>3.13的5例患者CT显示炎性反应明显吸收,3例经过治疗后,NLR降至2.90以下。22例入院胸部CT检查符合肺炎改变者,治疗后21例复测胸部CT。结果显示,6例患者CT显示炎性反应明显吸收,11例患者CT显示炎性反应部分吸收,3例患者CT无明显变化,CT好转率80.95%。2例CT有加重者均为60岁以上,NLR>3.13,出现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下降,1例转院,1例及时应用祛湿排痈化瘀药物显著好转,NLR下降至2.90,SpO2上升至95%以上,胸部CT显示大部分病灶范围缩小。由普通转重型1例占4.2%。结论依据“湿热疫毒”拟中药协定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效果显著。对素有络脉瘀阻或存在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建议重视早期化瘀通络,有湿热蕴毒、闭肺趋势者,建议清利排痰消壅、解毒逐瘀通络防治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湿热疫毒 化瘀通络 排痰解毒 SPO2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研究2种中医证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2年期复发风险 被引量:2
10
作者 卓缘圆 于海波 +4 位作者 黄杏贤 洪金标 黄奕珊 李作为 吴家满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3-859,共7页
目的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法... 目的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复发风险,运用单因素分析辨识中风复发的核心危险因素和眼底血管特征,分别建立2个证型的多因素Logistic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结果2个证型的复发风险比较,风痰阻络证较气虚血瘀证高(P<0.05)。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受试者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7996,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值为0.7193。结论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复发风险较气虚血瘀证高,建立识别不同证型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因素模型可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证 风痰阻络证 眼底血管特征 风险评估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气解毒学说论治玄府络脉并病之肺结节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娟 刘瑞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631-2634,共4页
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但目前仍缺乏对于恶性结节的早期干预措施,中医药将其纳入“治未病”理念中“既病防变”范畴,多从痰瘀互结于肺认识其发生发展,但对于其发于细微,单发多发不定等方面仍缺乏论述。现从气机升降失调导致的玄府络... 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但目前仍缺乏对于恶性结节的早期干预措施,中医药将其纳入“治未病”理念中“既病防变”范畴,多从痰瘀互结于肺认识其发生发展,但对于其发于细微,单发多发不定等方面仍缺乏论述。现从气机升降失调导致的玄府络脉并病入手,探讨肺结节的主要病机,并基于花宝金教授的调气解毒学说提出调气扶正、开玄通络、逐痰祛瘀以解细微之邪的论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调气解毒 玄府 络脉 气机升降 痰瘀互结 学术思想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彩超为基准观察中药外洗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刁宏 刘婕 杨会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治疗痰瘀阻络型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属痰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127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观察组42例、常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标准西...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治疗痰瘀阻络型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属痰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127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观察组42例、常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标准西药+中药外洗治疗、标准西药+温水外洗治疗和标准西药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2 d,外洗治疗6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下肢股总、股浅、腘动脉3根血管内径均明显增加,中-内膜厚度明显降低,血流速度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两两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常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没有肝肾功能异常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外洗及温水浴足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有改善作用,具有一定的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洗 痰瘀阻络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病入络学说的内涵及生理功能简释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良生 余海彬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0期1904-1906,共3页
“久病入络”学说是清代名医叶天士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是叶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的一个创见,是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清·叶天士集先贤之大成,广泛用之于临床,并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才总结出“久病入络”的学说。久病入络学说是中医... “久病入络”学说是清代名医叶天士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是叶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的一个创见,是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清·叶天士集先贤之大成,广泛用之于临床,并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才总结出“久病入络”的学说。久病入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学说,是叶天士对中医理论的发展。络是全身气血津液精微运行的隧道,它遍布全身上下内外表里,通彻各处,内外表里元所不至。久病必虚,必瘀,机体正气亏虚,正气难以敌邪,外邪又耗伤正气,并久羁不去而流于阻于络而成络病;久病入络病机病因主要是“滞、虚、毒、伤”;其实,久病入络不外乎是虚实两端,因虚致瘀,因虚致痰,痰瘀互结,虚实夹杂;临床表现多有其独特的症状;治疗上以“通”为第一要务,兼以扶正,攻补兼施;“宿邪缓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病入络 叶天士 经络 痰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衰果素片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端求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21-21,共1页
神衰果素片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80例临床观察湖南省湘乡市中医院(411400)周端求CurativeEffectAnalysisofTianbaoningTablets(FlavonoidalGlycosideand... 神衰果素片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80例临床观察湖南省湘乡市中医院(411400)周端求CurativeEffectAnalysisofTianbaoningTablets(FlavonoidalGlycosideandInternalEsterofF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神经性头痛 头痛 神衰果素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观证治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振球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7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辨证论治规律。方法:用微观证治学,对脑梗死病例证治、理法、方药分析研究。结果:阐明了脑梗死危险因素,微观证治学理法方药。结论:为脑梗死高危险因素,提供了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方法。
关键词 脑梗死 气虚血瘀 肝风袭络 痰瘀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闫华 王淑丽 +1 位作者 刘美霞 王志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9年5月老年病科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 目的探讨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9年5月老年病科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涤痰通络方治疗,两组持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5/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37/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RS积分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BV、CBF明显升高(P<0.05),MTT、TTP明显降低(P<0.05),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FAP、NSE、MBP及S100B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促进患者脑内微循环,修复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涤痰通络 痰瘀阻络证 G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火(热)”病机论治老年性痴呆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吴珊 胡镜清 +4 位作者 王传池 张逸雯 杨燕 张佳乐 江丽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17-2020,共4页
历代中医家认为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基本病机为“虚”“痰”“瘀”。导师胡镜清研究员结合临床诊疗经验与多年理论探索,发现“虚”“痰”“瘀”三者相互影响可化热生火,火(热)与痰湿、瘀血之间又可相互搏结和转化,最终生毒、结癥并损伤脑... 历代中医家认为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基本病机为“虚”“痰”“瘀”。导师胡镜清研究员结合临床诊疗经验与多年理论探索,发现“虚”“痰”“瘀”三者相互影响可化热生火,火(热)与痰湿、瘀血之间又可相互搏结和转化,最终生毒、结癥并损伤脑络。在老年性痴呆基本病机基础上强调对患者病程各个阶段“火(热)”病机的辨治,尤其注重抓住老年性痴呆进展期“痰瘀化火,热结脑络”关键病机,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总结从“火(热)”病机论治老年性痴呆四点心得:肾精不足致虚火上炎,应滋阴泻火不可纯补无泻;痰湿可郁结化热,清热化痰应与燥湿化痰并重;瘀血常与热邪搏结,注意清热凉血散瘀;火(热)甚重继而蕴结成毒,急予清热解毒法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火(热) 痰瘀化火 热结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花汤合温胆汤加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珊珊 余玺 +1 位作者 陈晨 魏天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06-2110,共5页
目的研究旋覆花汤合温胆汤加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维酶素合雷贝拉唑钠,观察组给予旋覆花汤合温胆汤加减,疗程2个月。然后,检测临床疗效,SF-36、HAMD... 目的研究旋覆花汤合温胆汤加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维酶素合雷贝拉唑钠,观察组给予旋覆花汤合温胆汤加减,疗程2个月。然后,检测临床疗效,SF-36、HAMD、消化系统症状、胃肠功能、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内皮素-1 (ET-1)、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长抑制素(SS)、胃动力素(MTL)、胃泌素(GAS)水平,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SF-36、胃肠功能评分,CGRP、SS、MTL水平及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AMD、消化系统症状、中医证候评分,ET-1、hEGF、GAS水平及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旋覆花汤合温胆汤加减可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痰瘀阻络证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花汤 温胆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痰瘀阻络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瘀”理论与肺癌脑转移 被引量:19
19
作者 项莲莲 王中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4,共3页
中医理论认为,痰浊、瘀血是恶性肿瘤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阻络证与肺癌脑转移在病程、性质和表现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痰瘀互结阻滞脑络是肺癌脑转移形成的主要病机。根据"痰瘀"理论探索肺癌脑转移的发生发展,对其防治具有重... 中医理论认为,痰浊、瘀血是恶性肿瘤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阻络证与肺癌脑转移在病程、性质和表现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痰瘀互结阻滞脑络是肺癌脑转移形成的主要病机。根据"痰瘀"理论探索肺癌脑转移的发生发展,对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 痰瘀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活血化瘀法分期探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辨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博文 朱晓晨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228-1231,共4页
血瘀是中风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及重要病机,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作为其治疗的基本治则,对改善脑梗死部位的血流灌注、影响侧支循环重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在临床上却不易把握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时期,再则如何正确... 血瘀是中风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及重要病机,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作为其治疗的基本治则,对改善脑梗死部位的血流灌注、影响侧支循环重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在临床上却不易把握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时期,再则如何正确权衡活血化瘀法的用药轻重成为诊治一大阻碍。对此,通过临证发现,辨证的同时亦需灵活分期辨病治疗,即在疾病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程度的治则治法,以活血化瘀法分期辨治缺血性中风病,在疾病诊治中具有临床意义,且能促进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论治 缺血性中风病 血瘀证 瘀阻脑络 活血化瘀 扶正化瘀 破血逐瘀 临床辨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