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支化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及对Pb(NO_3)_2的脱除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邓慧宇 吴巧梅 +3 位作者 陈庆春 任广元 陈荣 徐又一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39-244,共6页
以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HBP-NH2)为水相单体,对苯二甲酰氯为油相单体,聚丙烯腈超滤膜为基膜,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超支化聚酰胺纳滤膜。FTIR-ATR及分离实验结果证实了聚酰胺分离层的存在。二胺类单体与多元酰氯反应一般得到荷负电特征的纳... 以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HBP-NH2)为水相单体,对苯二甲酰氯为油相单体,聚丙烯腈超滤膜为基膜,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超支化聚酰胺纳滤膜。FTIR-ATR及分离实验结果证实了聚酰胺分离层的存在。二胺类单体与多元酰氯反应一般得到荷负电特征的纳滤膜。在本实验中,由于水相单体为末端含有大量氨基的超支化聚酰胺,通过改变水相或油相单体的浓度可以方便地调节膜的荷电特征。适当增大HBP-NH2的浓度可使膜由荷负电的特征转化为荷正电的特征。当HBP-NH2浓度为1.2%,对苯二甲酰氯浓度为0.5%时,制备的NF4膜对NaCl,MgCl2,Na2SO4和MgSO4的脱除顺序为MgCl2>MgSO4>Na2SO4>NaCl。该膜可成功地脱除水中的Pb(NO3)2。脱除率和溶液通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大略有下降。当Pb(NO3)2浓度为1000mg/L,操作压力为0.8MPa时,Pb(NO3)2的脱除率为83.2%,通量为32.5L/(m2·h)。升高压力,通量增大,但Pb(NO3)2的脱除率保持在8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HBP-NH2) 对苯二甲酰氯 界面聚合 纳滤膜 pb(NO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戊菊酯和苯巴比妥钠(PB)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邱立红 张文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4-59,共6页
用 0 .2 mg/ g氰戊菊酯和 2 mg/ g苯巴比妥钠 (PB)拌饲料处理不同时间 ,对敏感种群 (HDS)和抗性种群 (KQR)棉铃虫不同组织的 P4 50诱导作用不同。两种诱导剂对 HDS种群棉铃虫的中肠、脂肪体和体壁的 P4 50都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其中 PB... 用 0 .2 mg/ g氰戊菊酯和 2 mg/ g苯巴比妥钠 (PB)拌饲料处理不同时间 ,对敏感种群 (HDS)和抗性种群 (KQR)棉铃虫不同组织的 P4 50诱导作用不同。两种诱导剂对 HDS种群棉铃虫的中肠、脂肪体和体壁的 P4 50都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其中 PB诱导的最高倍数分别达 2 .2 4、2 .0 3和 1.6 0倍 ,氰戊菊酯诱导的最高倍数分别达 2 .14、2 .83和 1.2 8倍 ;两种诱导剂对 KQR种群棉铃虫的部分组织 P4 50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但不及对 HDS棉铃虫的显著 ,最高诱导倍数只有 :中肠 1.2 1倍 (PB)和 1.15倍 (氰戊菊酯 ) ,脂肪体 1.72倍 (PB) ;诱导作用除了表现出种群差异性 ,还表现出诱导剂差异、时间效应和组织特异性。尽管不同组织被诱导的程度不同 ,但两种群中中肠和脂肪体的 P4 50相对更容易被诱导 ,诱导倍数也较高 ;诱导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一般为 12~ 4 8h不等 ;两种诱导剂中 ,PB比氰戊菊酯对棉铃虫不同组织的P4 50具有更强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细胞色素P450 诱导作用 苯巴比妥钠 氰戊菊酯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聚合的苯巴比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余会成 黄学艺 +2 位作者 谭学才 雷福厚 毛慧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2-757,共6页
以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EGMRA)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了一种对苯巴比妥分子具有专一性识别的聚合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采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 以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EGMRA)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了一种对苯巴比妥分子具有专一性识别的聚合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采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对印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印迹传感器对苯巴比妥具有快速响应、专一性识别和高灵敏度的特点,且苯巴比妥的浓度在8.0×10^-7-1.0×10^-4mol/L范围内与DPV电流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83。检出限(S/N=3)为5.4×10-mol/L。将此印迹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中苯巴比妥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5.7%~1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 电聚合 电化学传感器 分子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及甘草酸对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平 陈东鸿 +4 位作者 程建峰 仲崇华 贺建荣 滕树保 贺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M)及甘草酸(GL)对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肝/体重比、肝组织DNA含量、组织学改变及原位凋亡细胞TUNEL反应为指标,观察DM(9mg·kg-1)及GL(50mg·kg-1),ip...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M)及甘草酸(GL)对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肝/体重比、肝组织DNA含量、组织学改变及原位凋亡细胞TUNEL反应为指标,观察DM(9mg·kg-1)及GL(50mg·kg-1),ip,每8h1次,对撤除苯巴比妥(PB)后引起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PB不撤除对照组相比,DM组小鼠肝/体重比及肝DNA含量无明显回落,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凋亡改变,TUNEL反应阴性。GL组小鼠肝/体重比及DNA含量分别回落120%和136%,肝细胞出现典型凋亡改变,TUNEL反应阳性。结论DM能阻断撤除PB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甘草酸对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甘草酸 苯巴比妥钠 肝细胞凋亡 肝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