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动相补语“来”、“去”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33
1
作者 梁银峰 《语言科学》 2005年第6期27-35,共9页
动相补语“来”、“去”位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它们的形成过程存在相似之处:(i)“来”和“去”引申出“以来、以后”的意思,这种意义的“来/去”经常跟在某些动词或状态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情状发生之后,接着发生另... 动相补语“来”、“去”位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它们的形成过程存在相似之处:(i)“来”和“去”引申出“以来、以后”的意思,这种意义的“来/去”经常跟在某些动词或状态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情状发生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可表示为“V来/去VP2”;(ii)在“V来/去VP2”的基础上,有些“V来/去”不需要后一分句也能打住,可以表示为“V来/去#”,这时“V来/去”的主要作用不是指明后面的谓词短语(VP2)所表达的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而是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从而发展为动相补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相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动相补语“已”的分布特点及语体的相关性考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晓蓉 徐天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通过对《大唐西域记》中"已"表示完结和完成两种动相补语的数量特点进行统计,总结《大唐西域记》的篇章结构方式及动相补语"已1""已2"的频次分布特点,分析《大唐西域记》动相补语"已"的篇章分... 通过对《大唐西域记》中"已"表示完结和完成两种动相补语的数量特点进行统计,总结《大唐西域记》的篇章结构方式及动相补语"已1""已2"的频次分布特点,分析《大唐西域记》动相补语"已"的篇章分布特点形成原因:不同的篇章结构方式与语体表达具有密切联系;语体对动相补语"已"的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动相补语“已” 叙事语体 说明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了2”的时体助词与动相补语之分 被引量:6
3
作者 范晓蕾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75,共16页
文章重审普通话句尾“了2”的语法性质。现实性主句(如“他已经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编码了相对过去时,它是统辖主句、促成完句的时体助词;一部分非现实环境(如“他差点儿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表示结果达成义,它是统辖依附性小... 文章重审普通话句尾“了2”的语法性质。现实性主句(如“他已经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编码了相对过去时,它是统辖主句、促成完句的时体助词;一部分非现实环境(如“他差点儿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表示结果达成义,它是统辖依附性小句、不能完句的动相补语。文章由此总结出“了2”的梯度异质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2 动相补语 完句 非现实 相对时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光栅补全的反光物体三维重建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毅 陈星飒 +1 位作者 吴翔 方翔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8,共8页
针对结构光三维重建过程中,因表面强反光造成光栅形变而导致的相位误差、重建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光栅补全的重建方法。首先对被测物体自身材料特性以及镜面反射角等引发三维重建点云模型缺失现象的反光因素进行分析。其次... 针对结构光三维重建过程中,因表面强反光造成光栅形变而导致的相位误差、重建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光栅补全的重建方法。首先对被测物体自身材料特性以及镜面反射角等引发三维重建点云模型缺失现象的反光因素进行分析。其次在相位展开前,引入局部光栅补全法,对反光区光栅丢失部分进行补全,以相移法加互补格雷码重建法为基础提高相位展开精度。最后,通过搭建单目结构光三维重建系统,对平面度误差在0.5mm范围内的反光矩形铝合金板进行三维重建。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可以有效补全因物体表面反光造成的重建缺失,其相位解码信息更加完备,重建率相较于传统方法提升了25%,平面度误差率降低了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误差 相移法 光栅补全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三峡电站1号发电机内部故障主保护配置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桂林 王祥珩 +1 位作者 王维俭 张学深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16,共7页
在对三峡电站 1号发电机所有可能发生的同槽和端部交叉故障进行仿真计算的基础上 ,对两套零序电流型横差保护、不完全裂相横差保护、两套不完全纵差保护的组合的灵敏性与两套零序电流型横差保护、传统裂相横差保护、两套不完全纵差保护... 在对三峡电站 1号发电机所有可能发生的同槽和端部交叉故障进行仿真计算的基础上 ,对两套零序电流型横差保护、不完全裂相横差保护、两套不完全纵差保护的组合的灵敏性与两套零序电流型横差保护、传统裂相横差保护、两套不完全纵差保护的组合的灵敏性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1号发电机内部故障主保护的总体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 内部故障 主保护 三峡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泡型细胞A549在大肠埃希菌诱导下非特异性免疫分子的表达
6
作者 朱俊 黄开泉 +3 位作者 徐元宏 董磊 李春红 沙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呼吸道固有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文中探讨呼吸道上皮细胞对大肠埃希菌(E.coli)的应激反应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A549细胞,细胞传代24h后加入灭活的E.coli,进行不同浓度或时间的诱导;用半定量RT-PC... 目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呼吸道固有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文中探讨呼吸道上皮细胞对大肠埃希菌(E.coli)的应激反应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A549细胞,细胞传代24h后加入灭活的E.coli,进行不同浓度或时间的诱导;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其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6、补体C3和C-反应蛋白(CRP)mRNA水平;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中IL-6、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蛋白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其上清液中C3蛋白水平。结果:培养的A549细胞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E.coli诱导下,表达IL-6、C3和CRP mRNA及IL-6、C3、CRP和SAA蛋白水平呈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上皮细胞在病原微生物刺激下,表达多种非特异性免疫效应分子,积极清除外来致病物,发挥重要的固有免疫防御作用。上皮细胞还可能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起连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时相蛋白 大肠埃希菌 A549细胞 白细胞介素-6 补体3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波极化对鱼骨天线阵低频段波束合成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方如 刘玉龙 +1 位作者 何绍林 李东超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0,67,共7页
为清晰认知短波定向扇形天线阵,改进阵列波束合成方法,提升波束合成系统性能,利用鱼骨天线阵列模型模拟接收实际不同极化的天波信号,分析阵列合成波束的指向、增益随来波极化和阵列单元数的变化规律,得到在高极化角来波信号时,来波极化... 为清晰认知短波定向扇形天线阵,改进阵列波束合成方法,提升波束合成系统性能,利用鱼骨天线阵列模型模拟接收实际不同极化的天波信号,分析阵列合成波束的指向、增益随来波极化和阵列单元数的变化规律,得到在高极化角来波信号时,来波极化补相时阵列的合成波束比按主极化补相时指向更稳定且增益最大可提高2 dB.同时利用实测数据对两种补相方式下阵列的波束合成性能进行了验证,与理论分析吻合很好.本文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阵列极化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波束合成实际工程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天线 波束合成 扇形阵 来波极化 相位补偿 低频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相变储热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容高 周文平 +1 位作者 马千里 吴含章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97,104,共6页
建设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微电网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将相变储热系统加入到微电网中,通过分析储能系统,储能、储热混合系统的经济性并对比结果,证明了储能、储热混合系统能够降低项目投资成本,... 建设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微电网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将相变储热系统加入到微电网中,通过分析储能系统,储能、储热混合系统的经济性并对比结果,证明了储能、储热混合系统能够降低项目投资成本,提高项目周期投资收益及微电网能源自平衡利用率,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储能 储热 多能互补 自平衡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生物柴油、戊醇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莉 李雁飞 秦颂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7-595,共9页
为实现燃料与发动机协同优化,探究燃料物性、喷射压力、环境背压、环境温度对宏观和微观喷雾特性的影响。基于定容燃烧弹,采用高速摄影和相位Doppler粒子测试技术(PDPA),对比分析了柴油、生物柴油、戊醇及其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结果表... 为实现燃料与发动机协同优化,探究燃料物性、喷射压力、环境背压、环境温度对宏观和微观喷雾特性的影响。基于定容燃烧弹,采用高速摄影和相位Doppler粒子测试技术(PDPA),对比分析了柴油、生物柴油、戊醇及其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液相贯穿距最大,锥角最小;戊醇液相贯穿距最小,混合燃料介于其中。随喷油压力从40 MPa提高到120 MPa,燃油Sauter平均直径(SMD)降低,随背压的增大而增大;生物柴油SMD最大,戊醇SMD最小;燃料的密度、粘度、沸点和表面张力等物性是影响喷雾特性的重要因素,且高温(830 K)时影响更显著;因此,燃料物性融合可改善喷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混合燃料 生物柴油 戊醇 喷雾特性 相位Doppler粒子测试技术(PDPA) 物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