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载体催化剂上十氢萘产氢性能
1
作者 李文达 王凤丽 +3 位作者 赵俊哲 陈杰玉 刘清龙 罗明生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LDH),经焙烧得到NiAl-LDH载体(NiAl-LDO),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NiAl-LDO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和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上十氢萘的...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LDH),经焙烧得到NiAl-LDH载体(NiAl-LDO),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NiAl-LDO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和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上十氢萘的产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更有利于形成NiAl-LDH的层状结构,有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和反应物与催化剂活性位的接触;载体中适量Ni的存在有利于Pt颗粒的稳定;过高的Pt负载量易导致Pt颗粒粒径明显增大;当Ni/Al摩尔比为4∶1,Pt负载量为1%(w)时,催化剂的催化脱氢活性最高,在260℃、常压下反应20 min,每克Pt原子的产氢量达到4.47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有机氢载体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十氢萘脱氢 pt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d-Ni体系相图与热力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洁琼 张巧 +3 位作者 方继恒 谢明 王宝玲 聂陟枫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13,共7页
铂基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电化学稳定性佳等优点,在工业催化和燃料电池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成本较高、可用性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发展。因此,有必要优化铂基催化剂的利用率,设计低成本和高稳定性的铂基催化剂。本研... 铂基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电化学稳定性佳等优点,在工业催化和燃料电池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成本较高、可用性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发展。因此,有必要优化铂基催化剂的利用率,设计低成本和高稳定性的铂基催化剂。本研究首先介绍了在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的Pt-Pd-Ni系合金电催化剂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Pt-Pd-Ni体系的三个二元系相图与热力学评估数据和研究进展,并对Pt-Pd-Ni三元系的一些实验研究进展和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对不同相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Pt-Pd-Ni系相图和相结构等的研究将为燃料电池用新型贵金属合金催化材料的设计及工业应用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催化剂 pt-Pd-Ni体系 合金相图 热力学 有序-无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complexity PTS scheme based on phase factor sequences optimiz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JI Ce ZHANG Chao ZHU Wenj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707-713,共7页
In this paper, a new 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PTS)scheme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proposed for the problems of high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n the conventional PTS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In this paper, a new 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PTS)scheme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proposed for the problems of high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n the conventional PTS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of candidate sequences in the PTS method under the interleaved partition method, it has been discovered that some candidate sequences generated by phase factor sequences have the same peak average power ratio(PAPR). Hence, phase factor sequences can be optimized to reduce their searching times. Then, the computational process of generating candidate sequences can be simplified by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data and minimizing the calculations of complex multiplication.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TS scheme, the proposed approach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has no loss of PAP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 ptS) peak average powerratio (PAPR) phase factor sequences optimiz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ical Reactivity Description in Density-Functional and Information Theories 被引量:2
4
作者 NALEWAJSKI Roman F.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91-2509,共19页
In Quantum Information Theory(QIT) the classical measures of information content in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are replaced by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ant entropic descriptors containing the nonclassical terms generate... In Quantum Information Theory(QIT) the classical measures of information content in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are replaced by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ant entropic descriptors containing the nonclassical terms generated by the state phase or its gradient(electronic current). The classical Shannon(S[p]) and Fisher(I[p]) information terms probe the entropic content of incoherent local events of the particle localization, embodied in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p, while their nonclassical phase-companions, S[ Φ ] and I[ Φ ], provide relevant coherence information supplements.Thermodynamic-like couplings between the entropic and energetic descriptors of molecular states are shown to be preclu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The maximum of resultant entropy determines the phase-equilibrium state, defined by "thermodynamic" phase related to electronic density,which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reactants in hypothetical stages of a bimolecular chemical reaction.Information channels of molecular systems and their entropic bond indices are summarized, the complete-bridge propagations are examined, and sequential cascades involving the complete sets of the atomic-orbital intermediates are interpreted as Markov chains. The QIT description is applied to reactive systems R = A―B, composed of the Acidic(A) and Basic(B) reactants. The electronegativity equalization processes are investigated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concerted patterns of electronic flows in equilibrium states of the complementarily arranged substrates are investigated. Quantum communications between reactants are explored and the QIT descriptors of the A―B bond multiplicity/composition are extra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Donor-acceptor system Electronegativity equalization and electron flows Information theory Markov chains phase-EQUILIB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o_(x)Al催化剂上乙酰丙酸甲酯加氢与甲醇水液相重整反应耦合制备γ-戊内酯
5
作者 吕泽祥 朱善辉 +3 位作者 董梅 秦张峰 樊卫斌 王建国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6-1279,共14页
生物质衍生物乙酰丙酸甲酯(ML)加氢制备高值化学品γ-戊内酯(GVL)通常需要在高压氢气中进行,存在成本高和危险性大等问题。本研究采用Pt/Co_(x)Al催化剂,将ML加氢反应与甲醇水液相重整(APRM)相耦合制备GVL,甲醇重整所获得的氢气原位用... 生物质衍生物乙酰丙酸甲酯(ML)加氢制备高值化学品γ-戊内酯(GVL)通常需要在高压氢气中进行,存在成本高和危险性大等问题。本研究采用Pt/Co_(x)Al催化剂,将ML加氢反应与甲醇水液相重整(APRM)相耦合制备GVL,甲醇重整所获得的氢气原位用于ML的加氢反应,避免了外部氢源的使用,并考察了催化剂组成、反应溶液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Co_(x)Al催化剂在该耦合反应体系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GVL收率高达98.2%,六次循环后性能仍保持稳定。多种表征手段证明,Pt^(0)是ARPM和ML加氢反应的活性中心,Bronsted酸位点则促进ML水解和中间体的内酯化反应,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推动了GVL的生成。Pt与CoxAl载体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Co含量适宜时,Pt/Co_(x)Al催化剂具有较高的Pt分散度和丰富的Br?nsted酸位点,因而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这些结果对探索新型高效的生物质衍生物制备燃料和化学品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液相重整 乙酰丙酸甲酯 γ-戊内酯 pt 加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基催化剂上CO_(2)辅助丙烷脱氢的反应机理
6
作者 杨倩 聂小娃 +1 位作者 丁凡舒 郭新闻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0-492,共13页
Pt基双金属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丙烷脱氢催化剂,CO_(2)在Pt基催化剂上辅助丙烷脱氢的微观反应机理与优势能量路径尚不明确,为此,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Pt(111)表面及Pt3Mn(111)表面上丙烷直接脱氢反应(PDH)及CO_(2)辅助丙烷... Pt基双金属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丙烷脱氢催化剂,CO_(2)在Pt基催化剂上辅助丙烷脱氢的微观反应机理与优势能量路径尚不明确,为此,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Pt(111)表面及Pt3Mn(111)表面上丙烷直接脱氢反应(PDH)及CO_(2)辅助丙烷脱氢反应(CO_(2)-ODH)的反应网络与关键步骤。计算结果表明:CO_(2)的加入可以降低PDH速控步骤的能垒,对于消耗表面H有利,促进了丙烷脱氢反应正向移动,有利于生成丙烯,从而改变了反应路径和反应动力学;CO_(2)在消除积炭反应中的能垒较高,但是Mn的引入有利于CO_(2)消除积炭。此外,第二金属组分Mn的引入,不但有利于产物丙烯脱附,还提高了C—C裂解能垒,从而提高了丙烯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氢 二氧化碳 辅助 pt基催化剂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Pt/ZSM-5催化CO_(2)辅助丙烷脱氢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7
作者 屈姝良 樊华华 +2 位作者 聂小娃 丁凡舒 郭新闻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2-403,共12页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Zn-Pt/ZSM-5催化丙烷脱氢的反应机理,筛选出最优能量途径。研究发现丙烷在Zn-Lewis和Pt-Lewis酸位点上具有不同的反应路径和限速步骤。Bader电荷计算结果表明,丙烷分子吸附后,[Zn-O-Pt]^(2+)活性位点中P...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Zn-Pt/ZSM-5催化丙烷脱氢的反应机理,筛选出最优能量途径。研究发现丙烷在Zn-Lewis和Pt-Lewis酸位点上具有不同的反应路径和限速步骤。Bader电荷计算结果表明,丙烷分子吸附后,[Zn-O-Pt]^(2+)活性位点中Pt上的电子密度增加,有利于丙烷活化,Pt位点对H的吸引能力更强,导致Pt—H键断裂生成H_(2)需要克服较高能垒。Pt的引入改变了Zn/ZSM-5的电子性质,影响其催化剂性能。在反应体系中引入CO_(2)改变了丙烷脱氢反应路径,降低了限速步骤能垒,促进反应正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氢 Zn-pt/ZSM-5 CO_(2)辅助 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t/MgAl_(2)O_(4)双金属催化剂构筑及其对不同构型烃类蒸汽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菲依 王晨臣 +6 位作者 李煜 张波 陈昱江 张琛琦 郑锦泓 焦毅 鲍泽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6-1294,共9页
航空煤油成分复杂,由上百种不同构型的烃类组成,然而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几类主要组分的构型和性质差异甚大,导致其蒸汽重整反应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本论文在前期研发Ni/MgAl_(2)O_(4)基础上,引入Pt构建Ni-Pt双金属催化... 航空煤油成分复杂,由上百种不同构型的烃类组成,然而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几类主要组分的构型和性质差异甚大,导致其蒸汽重整反应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本论文在前期研发Ni/MgAl_(2)O_(4)基础上,引入Pt构建Ni-Pt双金属催化剂,系统考察了该催化剂对不同构型组分重整反应性能的差异,并对不同构型组分在该催化剂上的重整反应路径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液相还原法引人Pt能够使双金属催化剂具有合适的酸性和良好的金属Ni分散性,Ni-Pt两种金属协同效应,不仅能够提高单Ni催化剂活性,同时能够减少Ni烧结,优化催化剂稳定性;另外,不同构型组分在双金属催化剂上的重整性能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正癸烷重整的产气率以及H,选择性较为优异。不同构型烃类燃料的反应活性为:甲基环已烷>正癸烷>乙苯。由于甲基环已烷在反应过程中C-C键键能弱,易开环形成链状自由基与水发生重整反应,乙苯具有芳香烃结构且不易开环,重整反应所需能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蒸汽重整 制氢 Ni-pt双金属催化剂 不同构型烃类 液相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调控的Pt基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优林 李董艳 沈岳松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5-772,共8页
贵金属Pt基催化剂作为氧还原反应(ORR)中重要的催化剂之一,因储量有限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如何提高Pt的利用率是目前开发高性能氧还原催化剂的关键。特别是,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调控(形貌、晶相、晶面、电子结构),可以有效提... 贵金属Pt基催化剂作为氧还原反应(ORR)中重要的催化剂之一,因储量有限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如何提高Pt的利用率是目前开发高性能氧还原催化剂的关键。特别是,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调控(形貌、晶相、晶面、电子结构),可以有效提升Pt原子利用率及其本征活性,但由于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使Pt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和化学活性,导致它在化学反应中不稳定,影响催化剂的寿命。因此,开发具有高本征活性、高暴露活性晶面且结构稳定的Pt基催化剂依然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针对近年来该领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通过调控Pt基纳米催化剂的形貌、晶相、晶面和电子结构等结构要素,提高Pt基纳米催化剂氧还原性能的设计理念与制备技术。最后简要总结Pt基纳米催化剂面临的挑战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调控 pt基纳米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形貌 晶面 晶相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温和还原法制备Pt/SDB
10
作者 付昆 高月 +4 位作者 汤义萍 朱磊 刘才林 杨海君 任先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2-1100,共9页
Pt/SDB是液相催化交换(LPCE)反应处理核电产生含氚废水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催化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介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SDB),以硼氢化钠(SBH)、水合肼(HH)或乙二醇(EG)为还原剂,温和还原法制备SDB载体负载铂活性颗粒,产物分... Pt/SDB是液相催化交换(LPCE)反应处理核电产生含氚废水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催化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介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SDB),以硼氢化钠(SBH)、水合肼(HH)或乙二醇(EG)为还原剂,温和还原法制备SDB载体负载铂活性颗粒,产物分别记为Pt/SDB-SBH、Pt/SDB-HH或Pt/SDB-EG。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附脱附和氢-水催化交换实验等对其结构形貌及催化活性表征。结果表明:Pt/SDB-SBH疏水催化剂具有突出的性能和优异的催化活性,Pt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3.3 nm,Pt^(0)组分比例为72.0%,催化交换柱效率达65.0%,并在120 min保持稳定。为低温还原制备Pt/SDB疏水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催化交换(LPCE) 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pt/SDB) 硼氢化钠还原法 水合肼还原法 乙二醇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相4PT接线方式的PT短路故障特征量分析
11
作者 匡红刚 胡宗军 +5 位作者 李晓斌 龚灿 姚远 杜青云 冯毅威 董守龙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针对基于三相4PT(Potential transformer,PT)接线方式的PT短路故障特征量进行分析,并得出变化规律。首先,对4PT接线方式下,二次三相电压、零序电压值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根据PT的设计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绕组相关的电容、电感... 针对基于三相4PT(Potential transformer,PT)接线方式的PT短路故障特征量进行分析,并得出变化规律。首先,对4PT接线方式下,二次三相电压、零序电压值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根据PT的设计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绕组相关的电容、电感、电阻等参数,并根据参数构建精细化等值电路模型;再次,基于三相4PT接线方式下,对PT短路故障现象及发生短路故障后各PT电气特征量变化进行详细分析;最后,结合精细化电路模型,通过Matlab建模仿真对PT短路故障后电气特征量变化规律进行验证,证实电气特征量变化规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PT短路故障在线监测方法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在不退出操作或拆卸的情况下实时准确地监测PT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4pt pt绕组短路 电气特征量 精细化等值电路 零序pt ANSYS有限元仿真 中性点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d体系的热力学评估
12
作者 张金华 主余亮 +2 位作者 权凯栋 史爱文 刘欣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1,共6页
采用CALPHAD(计算相图)方法首先对Pt-Pd体系各相吉布斯自由能分别建模,通过拟合热力学实验数据,获得两套热力学参数。该参数可用于相组分、相图相变、希尔凝固路径及微观组织结构演化模拟等研究领域,利于高性能合金成分设计。针对Pt-Pd... 采用CALPHAD(计算相图)方法首先对Pt-Pd体系各相吉布斯自由能分别建模,通过拟合热力学实验数据,获得两套热力学参数。该参数可用于相组分、相图相变、希尔凝固路径及微观组织结构演化模拟等研究领域,利于高性能合金成分设计。针对Pt-Pd体系中面心立方相(Fcc)混溶间隙是否存在的争论,基于最新的实验数据,使用Thermo-calc软件中的Parrot模块分别对两种情况进行热力学优化。通过优化获得的两套自洽的热力学参数,计算并比较了两种情况下的吉布斯自由能,证实了实验中发现的混溶间隙处于一种亚稳态。Fcc亚稳相图提供了混溶间隙范围内的相组成信息,平衡相图预测的热力学性质则与实验数据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 热力学优化 混溶间隙 pt-Pd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S掺杂碳载体负载Pt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叶蔚甄 任强 +1 位作者 王春璐 曲亚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941,共11页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比研究了Pt/C催化剂中碳载体掺S前后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影响。从电荷分布、态密度及d带中心等性质出发,分析了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研究了ORR各物种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并计算了ORR过电势。结果表明:S掺杂使得碳载体表...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比研究了Pt/C催化剂中碳载体掺S前后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影响。从电荷分布、态密度及d带中心等性质出发,分析了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研究了ORR各物种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并计算了ORR过电势。结果表明:S掺杂使得碳载体表面发生了电子转移,S上的电子转移到邻近的C原子上,负载Pt纳米颗粒后,Pt金属上的电子转移给了碳载体;Pt在S掺杂碳载体上的吸附更强,形成了Pt—C键和Pt—S键,Pt纳米颗粒的分散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提升;掺S使得催化剂d带中心下降,对ORR各中间体的吸附减弱,ORR过电势降低,表明掺S能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掺杂 pt基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 态密度 d带中心 过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岔和突变理论的VSG突变机理研究
14
作者 马晓阳 杨顺 +2 位作者 刘宇 王晓冰 汪颖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104,共14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突变现象而出现系统分岔曲线改变和VSG电压骤降或骤升等问题,不利于VSG的稳定运行。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建立了以直流母线电容器电压方程为摆幅方程的VSG数学模型;...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突变现象而出现系统分岔曲线改变和VSG电压骤降或骤升等问题,不利于VSG的稳定运行。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建立了以直流母线电容器电压方程为摆幅方程的VSG数学模型;其次,基于分岔和突变理论分别讨论了在内部参数和外部运行工况变化下VSG中出现的突变现象并揭示了突变机制;然后,划分了参数稳定区域并用时域仿真验证了所划分区域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突变对VSG电压支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突变是通过鞍结分岔点发生的,不同参数变化引起的突变是不同的,当发生电压骤降的突变时,VSG电压支撑能力会提高;当发生电压骤升的突变时,VSG电压支撑能力会减弱;在参数稳定区域内,VSG不会出现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理论 突变理论 三相电压源逆变器 虚拟同步发电机 电压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相对渗透率模型
15
作者 崔传智 隋迎飞 +2 位作者 王一单 吴忠维 李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分析聚合物颗粒运移规律;而描述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过程中油水流动规律及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研究较少。首先,分析聚合物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非均匀分布现象,引入生物流体力学中红细胞树状叉体积分数分布理论,建立考虑聚合物颗粒相分离机制影响的体系黏度表征方法;其次,基于分形理论与渗流理论,建立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模型,通过与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验证模型准确性,并分析各因素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影响。该研究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开发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黏度表征 分形理论 相渗曲线 聚合物颗粒分散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火周流理论探讨温滋解毒法辨治恶性肿瘤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雨甜 周红光 +4 位作者 李浩 戴心妍 邵焱 杨欢 袁伟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5,共9页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构建人体相火周流的理论模型。提出癌毒是引发相火妄动、阻碍相火周流的关键因素,相火妄动、周流不畅是癌毒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运用温滋解毒法治疗肿瘤,起到温滋同用、阴阳并调、消解癌毒的...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构建人体相火周流的理论模型。提出癌毒是引发相火妄动、阻碍相火周流的关键因素,相火妄动、周流不畅是癌毒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运用温滋解毒法治疗肿瘤,起到温滋同用、阴阳并调、消解癌毒的重要作用。温法、滋法、解毒法联用能促进相火归位,使人体生化有源,为中医辨治寒毒为主或寒热错杂型的肿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火理论 相火妄动 相火周流 癌毒理论 一气周流 温滋解毒法 扶正祛邪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制备的Pt/C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马国仙 唐亚文 +3 位作者 杨辉 周益明 邢巍 陆天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Pt/C催化剂(Pt/C(s)),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XRD和TEM测量表明,Pt/C(s)中Pt的平均粒径为3.8nm,结晶度为2.38,远小于用传统的液相还原方法制得的Pt/C催化剂(Pt/C(1))的平均粒径(8.5nm)和结晶度(5....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Pt/C催化剂(Pt/C(s)),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XRD和TEM测量表明,Pt/C(s)中Pt的平均粒径为3.8nm,结晶度为2.38,远小于用传统的液相还原方法制得的Pt/C催化剂(Pt/C(1))的平均粒径(8.5nm)和结晶度(5.56)。因此,Pt/C(s)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远好于液相还原法制得的Pt/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制备 pt/C 催化剂 乙醇 氧化 电催化活性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分子在Pt/t-ZrO_2(101)表面的吸附性质 被引量:8
18
作者 满梅玲 陆春海 +2 位作者 陈文凯 李奕 章永凡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7,共7页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GGA-PW91)结合周期平板模型方法,研究了CO分子在完整与Pt负载的四方ZrO2(101)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表面第二层第二氧位和表面第二桥位分别为CO分子和Pt原子在完整ZrO2(101)表面的稳定吸附位,且覆盖度为0.2...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GGA-PW91)结合周期平板模型方法,研究了CO分子在完整与Pt负载的四方ZrO2(101)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表面第二层第二氧位和表面第二桥位分别为CO分子和Pt原子在完整ZrO2(101)表面的稳定吸附位,且覆盖度为0.25ML(monolayer)时均为稳定吸附构型,吸附能分别为56.2和352.7kJ·mol-1.CO分子在负载表面的稳定吸附模式为C-end吸附,吸附能为323.8kJ·mol-1.考察了CO分子在负载表面吸附前后的振动频率、态密度和轨道电荷布居分析,并与CO分子和Pt原子在ZrO2表面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端吸附CO分子键长为0.1161nm,与自由的和吸附在ZrO2表面后的CO相应值(0.1141和0.1136nm)相比伸长.吸附后C―O键伸缩振动频率为2018cm-1,与自由CO分子相比发生红移;吸附后CO带部分正电荷,电子转移以Pt5dCO2π的π反馈机理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四方型二氧化锆 一氧化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法制备Pt-Ru/C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国仙 唐亚文 +2 位作者 周益明 邢巍 陆天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398,共5页
It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Pt - Ru/C catalyst was prepared with the solid phase reaction method.Cyclic voltammetric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anodic peak potential of ethanol at the electrode wit... It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Pt - Ru/C catalyst was prepared with the solid phase reaction method.Cyclic voltammetric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anodic peak potential of ethanol at the electrode with the Pt - Ru/C catalyst prepared with the solid phase reaction method was0.54V and the peak current was100mA · cm -2 .While the anodic peak potential and peak current were0.64V and43mA · cm -2 respectively at the Pt - Ru/C catalyst pre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iquid phase reaction method.It illustrated that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Pt - Ru/C catalyst prepared with the solid phase reaction method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t - Ru/C catalyst pre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iquid phase reaction method.It is because the Pt - Ru/C catalyst prepared with the solid phase reaction method is of low crystallinity and high dispers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乙醇 氧化 电催化活性 固相反应 铂-钌/碳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同型相界(MPB)附近BS-PT高温压电陶瓷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冯亚军 徐卓 +2 位作者 李振荣 张麟 姚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7-1133,共7页
(1-x)BiScO3-xPbTiO3陶瓷(简记BS-PT)在x=64.0%附近存在一个从菱方晶系过渡到四方晶系的准同型相界,在此相界附近材料能获得优良的介电和压电性能.本文选取PbTiO3含量在64.0%-65.5%的准同型相界附近的材料组分,利用传统的固相烧... (1-x)BiScO3-xPbTiO3陶瓷(简记BS-PT)在x=64.0%附近存在一个从菱方晶系过渡到四方晶系的准同型相界,在此相界附近材料能获得优良的介电和压电性能.本文选取PbTiO3含量在64.0%-65.5%的准同型相界附近的材料组分,利用传统的固相烧结反应法合成了纯钙钛矿相结构的BS-PT陶瓷,通过对材料的相结构形成过程和内部形貌分析以及对介电、压电性能的研究,发现在x=64.5%的组分条件下,BS-PT陶瓷材料获得了准同型相界范围内的最优的压电性能,其室温压电常数d33可达500pC/N,且居里温度(Tc)达到了438℃,剩余极化强度和电致应变分别为44μC/cm2和3.5‰.研究表明,准同型相界附近的BS-PT陶瓷是一种优良的压电换能器和传感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pt 准同型相界 高居里温度 压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