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6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id simulation and phase distortion evaluation of thermal blooming effect in internal laser propagation channels
1
作者 WU Dong-yu LI Xiang +4 位作者 LI Jia-sheng GAO Liang SONG Yan-song WANG Si DONG Ke-yan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0-534,共15页
During the propagation of high-power lasers within internal channels,the laser beam heats the propagation medium,causing the thermal blooming effect that degrades the beam quality at the output.The intricate configura... During the propagation of high-power lasers within internal channels,the laser beam heats the propagation medium,causing the thermal blooming effect that degrades the beam quality at the output.The intricate configuration of the optical path within the internal channel necessitates complex and time-consuming effort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rmal blooming effect on the optical path.To meet the engineering need for rapid evaluation of thermal blooming effect in optical paths,this study proposed a rapid simulation method for the thermal blooming effect in internal optical paths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This method discretized the fluid region into infinitesimal elements and employ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flow field analysis.A simplified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flow field region in complex internal channels was established,and regions with similar thermal blooming effect were divided within this model.Based on the calculated optical path differences within these regions,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phase distortion caused by thermal blooming were conducted.The calculated result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existing methods.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for complex optical paths,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approaches is less than 3.6%,with similar phase distortion patterns observed.For L-type units,this method and the existing methods identify the same primary factors influencing aberrations and exhibit consistent trends in their variation.Thi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rmal blooming effect in a straight channel under different gravity direc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phase distortion varies with changes in the direction of gravity,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phase difference 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mponent of gravity perpendicular to the optical axis.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methods,this approach offers greater flexibility,obviates the need for complex custom analysis programming.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is method enable a rapid assessment of the thermal blooming effect in optical paths within the internal channel.This is especially useful during the engineering design.These results also provide crucial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suppress thermal blooming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ower laser thermal blooming effect beam phas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rmal coupling effect beam control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iquid desiccant evaporator driven by heat pump
2
作者 NIU Run-ping CHEN Xiao-yi +1 位作者 WANG Zi-ye KUANG Da-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197-2213,共17页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discrete phase model (DPM)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 liquid-desiccant evaporator driven by a heat pump using FLUENT software,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discrete phase model (DPM)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 liquid-desiccant evaporator driven by a heat pump using FLUENT software,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velocity field in the device were obtain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iquid-desiccant evaporator was studied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inlet solution varied between 21% and 30% and the pipe wall temperature between 30 and 50 ℃. Results show that the humidification rate and the humidific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e, the solution flow rate, the solu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pipe wall temperature. The humidification rate and humidification efficienc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oisture content in inlet air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nlet solution. The humidification rate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but the humidification efficiency decreased as the inlet air flow rate increased. The error between the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acceptable, meaning that our model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humidifying evapor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pump condensation heat discrete phase model (DPM) liquid desiccant evaporator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rpac和Phase^2耦合的采空区稳定性模拟分析 被引量:46
3
作者 罗周全 刘晓明 +2 位作者 吴亚斌 刘望平 张保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488,共4页
为了解决数值模拟计算中复杂建模和单元剖分等前处理难度大的问题,采用三维地学模拟与数值模拟耦合的方法,研究了Surpac和Phase2耦合采空区围岩稳定性模拟。结合某矿山复杂空区群的实际情况,应用Surpac建立了矿山地学三维模型,将数据转... 为了解决数值模拟计算中复杂建模和单元剖分等前处理难度大的问题,采用三维地学模拟与数值模拟耦合的方法,研究了Surpac和Phase2耦合采空区围岩稳定性模拟。结合某矿山复杂空区群的实际情况,应用Surpac建立了矿山地学三维模型,将数据转换后导入Phase2软件构建了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采空区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数据转换方法将Surpac和Phase2两者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为岩土工程的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PAC 三维地学模型 phase^2 数值模拟 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ase^2围岩稳定性分析的采矿方案优选 被引量:5
4
作者 倪彬 王少宾 刘晓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29,共5页
利用Phase2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3种开采方案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型。研究发现,在只保留保安矿柱的情况下难以保证矿山350、300 m中段回采后空区塌陷不影响到地表,因此为保证矿山生产安全,应在350 m中段中间位置留设宽度大于20 m的... 利用Phase2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3种开采方案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型。研究发现,在只保留保安矿柱的情况下难以保证矿山350、300 m中段回采后空区塌陷不影响到地表,因此为保证矿山生产安全,应在350 m中段中间位置留设宽度大于20 m的保安矿柱,在350 m中段回采完毕后,矿山应及时对其进行胶结充填处理,300 m中段采用充填采矿法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2 数值模拟 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混合器内上浮颗粒悬浮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良超 赵国柱 +2 位作者 马国鹭 张磊 徐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4,162,共9页
对振动混合器内颗粒悬浮特性的深入了解,可为该类混合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上浮颗粒在振动混合器内的悬浮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振动盘的... 对振动混合器内颗粒悬浮特性的深入了解,可为该类混合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上浮颗粒在振动混合器内的悬浮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振动盘的往复运动采用动网格技术进行处理.通过模拟得到了混合器内的流场和颗粒的动态悬浮特性,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振动混合器内流场的典型特征为在振动盘的上方和下方各形成一循环涡流,涡流强弱随振动盘往复运动周期变化,但涡流方向保持不变,颗粒在混合器内悬浮分别经历均匀性快速变好、略微变好和动态稳定悬浮3个阶段.提高频率和增大振幅均可以使颗粒更快达到稳定悬浮,且悬浮的均匀性更好,但增大振幅会使悬浮的均匀波动性有所变大.增大固含量可使颗粒悬浮的均匀性增加,波动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混合器 上浮颗粒 固液悬浮 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的填充度与孔隙率对蓄热腔蓄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蒋静智 杨奇 +2 位作者 朱海荣 崔海亭 宋庆松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以多孔介质泡沫铜复合石蜡相变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Fluent中的凝固/熔化模型,相变材料的密度采用Boussinesq假设,多孔介质区选择non-equilibrium模式,对三维长方体蓄热腔内复合相变材料的蓄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多孔介质的... 以多孔介质泡沫铜复合石蜡相变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Fluent中的凝固/熔化模型,相变材料的密度采用Boussinesq假设,多孔介质区选择non-equilibrium模式,对三维长方体蓄热腔内复合相变材料的蓄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多孔介质的填充度和孔隙率对相变蓄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孔隙率不变时,同一时刻多孔介质填充度越高则蓄热腔内液相率越大、蓄热率越快、多孔介质区域温度传递越快,但Nu越小,同时,随着多孔介质填充度的增加,蓄热量逐渐越小。当填充度不变时,在蓄热初期,孔隙率越小则蓄热腔内液相率越高、温度传递越快、蓄热量越大、蓄热率越快、Nu越小;在蓄热中后期,孔隙率越小则蓄热腔内液相率越小、温度传递越慢、蓄热量越大、蓄热率越快、Nu越大。在该文数值模拟范围内,长方体蓄热腔的最优多孔介质泡沫铜填充度为1,孔隙率为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多孔介质 数值模拟 填充度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缩突扩圆管内离散油滴运动行为及变形特性
7
作者 邢雷 周晓庆 +3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李新亚 陈德海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7,共11页
离散油滴在变截面管道内的运动及变形特性是揭示两相流动机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以突缩突扩圆管内的离散油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高速摄像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入口雷诺数条件下突缩突扩圆管内的油滴运动行为及变形特性开展研... 离散油滴在变截面管道内的运动及变形特性是揭示两相流动机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以突缩突扩圆管内的离散油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高速摄像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入口雷诺数条件下突缩突扩圆管内的油滴运动行为及变形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突缩突扩圆管内,当入口雷诺数相同时,随着离散油滴粒径的增大,管内入口端及突缩区压力增大,突扩区压力回升加快,且油滴最大变形量在细管段。当油滴粒径不变时,随着入口雷诺数的增大,管内离散油滴变形量越大,油滴在管道内初始破碎位置越靠近突扩双肩且破碎程度越剧烈。当Re=6.3×10^(3)时,油滴的变形量达到最大值0.84,初始破碎位置在距离突扩双肩33.2mm处。得到了不同入口雷诺数及油滴粒径条件下突缩突扩圆管内离散油滴的运动、变形及破碎规律,为地面原油集输管网中油水两相流混输强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油滴 两相流 流动 运动行为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频/双频狭缝超声设备压电-声-结构仿真模拟计算与试验
8
作者 程宇 石小龙 +2 位作者 伍娟 刘伟民 马海乐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3-500,共8页
超声是一种有工业应用前景的食品物理加工技术。为开发适合食品加工的超声设备,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狭缝式连续超声设备在单频(28、40 kHz)和双频(28/40 kHz)模式下的声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铝箔腐蚀试验对仿真模... 超声是一种有工业应用前景的食品物理加工技术。为开发适合食品加工的超声设备,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狭缝式连续超声设备在单频(28、40 kHz)和双频(28/40 kHz)模式下的声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铝箔腐蚀试验对仿真模型计算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单频超声声场在换能器正下方产生负相位声压,在换能器周围辐射交汇区域形成振动稳定的正相位声压。铝箔腐蚀结果证实铝箔表面在负相位声压区呈现不规则波浪型形变,在正相位声压区呈现颗粒状点蚀。通过仿真数据计算超声声场在换能器正下方以及换能器周围辐射区域绝对总声压的相对标准差得出28 kHz最低相对标准差为0.764,40 kHz最低相对标准差为0.960,28/40 kHz最低相对标准差为0.658。28/40 kHz双频超声最低相对标准差是28 kHz单频超声声场的86.1%,是40 kHz单频超声声场的68.5%。研究表明双频超声声场分布更为均匀。本研究可以为研发高效的食品超声加工装备提供依据,为狭缝连续式超声用于食品加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超声 铝箔腐蚀 相位声压 声场分布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多尺寸液滴撞击冻结特性的模拟研究
9
作者 张丹 郑海坤 +3 位作者 陈孝松 张培成 盛伟 郝晓茹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81,239,共10页
目的 研究不同直径过冷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的动力学特性和传热特性。方法 以宏观结冰/结霜过程中过冷水滴的撞击结冰为背景,运用CLSVOF方法,结合凝固-融化模型,对直径为3 000、2 375、1 750、1125μm的水滴撞击结冰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直径过冷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的动力学特性和传热特性。方法 以宏观结冰/结霜过程中过冷水滴的撞击结冰为背景,运用CLSVOF方法,结合凝固-融化模型,对直径为3 000、2 375、1 750、1125μm的水滴撞击结冰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从动力学和传热学角度定量分析了水滴撞击结冰过程,获得了水滴撞击结冰动态图。结果 不同直径的液滴撞击超疏水壁面所经历的动态过程类似,但随着液滴直径的增大,液滴撞击壁面不同阶段所需的时间、液滴最大铺展面积以及液滴与壁面的接触时间均会增加,依次递增了3.691、4.444和5.867 ms;液滴撞击壁面的传热量随着液滴的铺展过程逐渐增大,在达到最大传热量后随着液滴回缩而下降,最终趋近于0 W,且直径较大的液滴达到最大铺展时其传热量的波动较明显。液滴与壁面的传热速率在铺展阶段和回缩阶段都有所增加,随着液滴逐渐弹离而趋近于0 W/s,较大直径水滴会导致更高的传热量。结论 液滴直径对撞击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超疏水表面多尺寸液滴的有效去除和防冰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水滴 表面 相变 动力学特性 传热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扬矿泵内导叶时序效应
10
作者 吴贤芳 王美意 +3 位作者 刘厚林 谈明高 吴登昊 朱新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75-2983,共9页
为研究导叶时序效应对固液两相流扬矿泵的影响规律,以1台两级扬矿泵为研究对象,采用RANSDEM耦合法并结合Archard磨损模型,模拟了扬矿泵内粗颗粒固液两相流及其磨损特性,分析了0°、22.5°和45°这3种导叶时序对泵外特性曲... 为研究导叶时序效应对固液两相流扬矿泵的影响规律,以1台两级扬矿泵为研究对象,采用RANSDEM耦合法并结合Archard磨损模型,模拟了扬矿泵内粗颗粒固液两相流及其磨损特性,分析了0°、22.5°和45°这3种导叶时序对泵外特性曲线、颗粒速度分布、颗粒碰撞特性、壁面磨损和内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固液两相工况下,导叶时序对泵外特性未产生显著影响,3组时序方案下扬程和效率的最大波动幅度不超过0.47%;随着导叶时序角度增大,泵内高速颗粒数量增多,进而导致颗粒的平均过泵速度增大,最大涨幅为1.20%;增大导叶时序角度能够降低泵内颗粒碰撞总次数,最大降幅为3.17%;增大导叶时序角度,泵内壁面受到的总磨损量逐渐降低,最大降幅为2.30%,在次级泵段,次级叶轮叶片、次级导叶叶片和次级导叶前盖板受到的磨损降幅较明显,最大降幅分别为6.07%、7.19%和7.67%。增大导叶的时序角度能够减小次级叶轮叶片内低速颗粒的数量,优化次级导叶叶片内颗粒体积分数的分布结构,提升扬矿泵内颗粒的通过性能,降低泵内堵塞,减轻壁面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矿泵 导叶时序 数值模拟 固液两相流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大流量气液自动分离釜仿真及试验
11
作者 魏航信 刘天乔 +1 位作者 李博 雷宽成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5-240,共6页
在水平井压裂作业时会产生高压大流量含废气的返排液,分离出废气成本高、污染大、效率低。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液滴瞬态碰撞及重力分离机理的复合型气液自动分离釜,包括挡流板、稳流板、折流板捕雾器、互锁式同轴浮筒装置。分析了液滴瞬... 在水平井压裂作业时会产生高压大流量含废气的返排液,分离出废气成本高、污染大、效率低。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液滴瞬态碰撞及重力分离机理的复合型气液自动分离釜,包括挡流板、稳流板、折流板捕雾器、互锁式同轴浮筒装置。分析了液滴瞬态碰撞机理,建立了分离釜内部气液多相流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入口速度、挡流板倾角、稳流板、捕雾器形状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挡流板垂直时分离效率最高;折线形折流板捕雾器对离散相的除雾效率最好;稳流板可提高分离效率,使流动变得稳定;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入口速度越小分离效率越高。最后对样机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分离釜可实现气液自动分离,效率为96.6%,解决了分离效率低及出气口出液、出液口出气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排液 分离釜 多相流 离散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流耦合作用下渡槽冬季水温变化及结冰规律
12
作者 刘德仁 任玉刚 +2 位作者 窦顺 牛亚强 徐鹏举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寒区引水渡槽在冬季低温环境中极易发生结冰堵塞等灾害,其输水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而目前对渡槽冬季运行特性的研究尚缺乏对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水温时空变化规律及结冰特性的深入探讨。针对该问题,研究建立了封闭式渡槽非等温流动传热三维... 寒区引水渡槽在冬季低温环境中极易发生结冰堵塞等灾害,其输水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而目前对渡槽冬季运行特性的研究尚缺乏对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水温时空变化规律及结冰特性的深入探讨。针对该问题,研究建立了封闭式渡槽非等温流动传热三维耦合数值模型。考虑气温、水流流速、进口水温、太阳辐射及风速的影响,以渡槽水流温降值(ΔT)和温降速率(Δf_(u))为表征参数,探究封闭式渡槽冬季水温时空变化规律,并构建了渡槽水温变化及冰点预测模型。此外,考虑冰水相变对水流流动传热的影响,建立了渡槽水流结冰瞬态计算模型,研究渡槽水流结冰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冬季低温环境中,沿渡槽长度方向的水温降幅整体呈现出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渡槽截面水流温降值随着流速的减小或初始水温的升高而增大,而水流流速对水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且在0~1 m/s区间内温降速率最大。同一工况下,渡槽固壁附近的水流温降值约为截面中心的2~4倍,太阳辐射作用导致壁面周侧的夜间水流温降值高于白昼日照期间。根据对渡槽水流结冰规律的研究可知,凝结潜热对水流温度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以岸冰宽度为结冰量化指标,凝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沿程增加,渡槽背阴侧壁面附近水流比其他区域到达冰点的临界长度更短,且阴侧水体凝冰量约为阳侧的3倍。研究可为渡槽在冬季低温环境中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热流耦合 渡槽 冰水相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双层管井下水力举升的双喷嘴射流泵冲蚀磨损特性研究
13
作者 唐洋 徐嘉庆 +2 位作者 张吴镝 熊浩宇 王国荣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目的研究双喷嘴射流泵在井下水力举升过程中的冲蚀磨损特性,探究影响冲蚀磨损特性的因素及其规律。方法结合固液两相流的冲蚀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射流泵泵芯在流场中的冲蚀磨损行为进行模拟,预测易发生冲蚀磨损的区域,并通过... 目的研究双喷嘴射流泵在井下水力举升过程中的冲蚀磨损特性,探究影响冲蚀磨损特性的因素及其规律。方法结合固液两相流的冲蚀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射流泵泵芯在流场中的冲蚀磨损行为进行模拟,预测易发生冲蚀磨损的区域,并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探究颗粒直径、质量流量、动力液流量等参数对泵芯冲蚀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射流泵泵芯的易冲蚀区域为喉管入口内壁面、喉管出口内壁面、扩散管入口附近内壁面等3个位置,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控制单因素变量条件下,粒径从0.05 mm增大到1.1 mm时,喉管入口锥面冲蚀位置由闭合圆环状变为三角状,扩散管入口处冲蚀区域面积逐渐减小。质量流量从0.005 kg/s增至0.01 kg/s时,易冲蚀区域最大冲蚀率和冲蚀面积随之增大,喉管入口锥面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2倍,喉管-扩散管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1.93倍。动力液流量从11 L/s增至15 L/s时,易冲蚀区域的最大冲蚀率随之增大,喉管入口锥面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14.2倍,喉管-扩散管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1.3倍。结论对最大冲蚀率的数值和增长倍数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动力液流量是冲蚀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该研究能够为双喷嘴射流泵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举升 双喷嘴 射流泵 固液两相流 冲蚀磨损 冲蚀率 数值模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性能表征与数值模拟分析
14
作者 钟金豹 张剑 +3 位作者 范浩熙 王永鹏 孟祥一 冯相龙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19-7125,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相变材料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稳定吸附在网络内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相变材料PEG的低导热和泄露问题,从而制成了用于电池热管理的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CPCM)。研究发现,当PE...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相变材料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稳定吸附在网络内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相变材料PEG的低导热和泄露问题,从而制成了用于电池热管理的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CPCM)。研究发现,当PEG的含量在85.29%时,无泄漏现象发生,此时导热率为1.488 W/(m·K),是纯PEG的7倍。CPCM相变吸热从40.2℃开始到60.7℃结束,吸热焓值达到了160.9 J/g,相变放热从35.8℃开始到23.5℃结束,放热焓值达到了140 J/g。此外,CPCM在经历200次熔融/结晶循环后仍保持了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热可靠性,在热储能应用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其CPCM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相对于纯PEG相变材料,CPCM具有较快的热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储热能力,在实用性方面得到突破,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聚乙二醇 电池热管理 性能研究 数值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均匀性6英寸GaN厚膜的高速率HVPE生长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万里 甘云海 +4 位作者 李悦文 李彬 郑有炓 张荣 修向前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是制备GaN单晶衬底的关键技术,由于生长速率较高,如何控制大尺寸GaN高速率高均匀性生长对于获得高质量GaN衬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自主设计研制的6英寸(1英寸=2.54 cm)GaN衬底用HVPE设备,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生... 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是制备GaN单晶衬底的关键技术,由于生长速率较高,如何控制大尺寸GaN高速率高均匀性生长对于获得高质量GaN衬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自主设计研制的6英寸(1英寸=2.54 cm)GaN衬底用HVPE设备,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生长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如源气体与衬底距离D、分隔气体、HCl流量、NH_(3)载气流量等对高速率生长GaN膜厚度均匀性的影响。数值模拟与生长实验结果发现,采用自研HVPE设备生长GaN厚膜具有高生长速率和高厚度均匀性等特点。研究表明,引入分隔气体及适当增大D值可以有效促进GaCl气体向样品边缘扩散,从而显著提升大尺寸外延厚膜的均匀性。采用最终优化工艺条件获得了厚度约11μm的6英寸GaN厚膜,其厚度不均匀性约±1.5%,生长速率大于60μm/h;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生长速率增大,在生长时间为3 h时,6英寸GaN厚膜厚度达到约700μm,生长速率增大至200μm/h以上,且厚度不均匀性仍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氢化物气相外延 晶体生长 数值模拟 厚度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转炉吹炼过程多相混合搅拌机理研究
16
作者 李洵 吴晓松 +3 位作者 张岭 杨世亮 刘慧利 王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1,共11页
针对铜吹炼Pierce-Smith转炉(Pierce-Smith Converter,P-S转炉)存在的高能耗及设备维护问题,采用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与Realizable k-ε湍流耦合模型,对炉内气-液两相流行为与壁面剪切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风口直径及... 针对铜吹炼Pierce-Smith转炉(Pierce-Smith Converter,P-S转炉)存在的高能耗及设备维护问题,采用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与Realizable k-ε湍流耦合模型,对炉内气-液两相流行为与壁面剪切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风口直径及气体入口速度对熔池动力学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增大风口直径显著降低搅拌死区体积,扩展高湍动能区域覆盖范围,而提升气体入口速度可增强气泡上升区湍流强度。气体入口速度通过强化局部湍流促进熔池传质效率,风口直径变化可提升炉内混合均匀性。合理选择气体入口速度与风口直径可降低炉壁剪切应力峰值,抑制搅拌死区形成,为工业过程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P-S转炉 气-液两相流 VOF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开孔位置对电潜泵气液混输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张伟 刘义刚 +6 位作者 甄东芳 张华 肖增鹏 王通 蒋召平 王健 周岭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为了探究电潜泵内部流动机理,改善气液两相条件下电潜泵的能量特性,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采用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叶片开孔位置对电潜泵的水力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通过纯水工况下的水力性能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 为了探究电潜泵内部流动机理,改善气液两相条件下电潜泵的能量特性,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采用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叶片开孔位置对电潜泵的水力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通过纯水工况下的水力性能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对比分析了叶片开孔位置在不同流量工况下对压力分布、气相分布等内部流场以及电潜泵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开孔位置不会提高电潜泵在纯水工况下的性能;但在含气条件下,在叶片中间和前端位置开孔能够提升电潜泵在大流量工况下的水力性能,中间开孔方案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在5%的入口含气率下,相比未开孔方案,中间开孔方案的扬程提高了0.89 m、效率提高了3.7%。研究结果可为电潜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泵 气液两相 叶片开孔位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nsen反应产物在微通道中的液-液两相混合特性
18
作者 张珂 任维杰 +5 位作者 王梦娜 范凯锋 常丽萍 李佳斌 马涛 田晋平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3-636,共14页
为了解决热化学硫碘循环和硫化氢化学反应循环制氢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使用ANSYS-FLUENT对Bunsen反应产物(HI/H_(2)SO_(4)/H_(2)O/甲苯液-液两相混合物)在微通道内的流动混合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系统分析了微通道内两相混合与入口方... 为了解决热化学硫碘循环和硫化氢化学反应循环制氢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使用ANSYS-FLUENT对Bunsen反应产物(HI/H_(2)SO_(4)/H_(2)O/甲苯液-液两相混合物)在微通道内的流动混合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系统分析了微通道内两相混合与入口方式、入口流速、两相流速比的关系,探讨了微通道内加入障碍物后对两相混合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当两相以上下分层方式进入通道时,混合效果更佳;提高流速可以显著增大两相流的混合程度,但是通道压力损失随之增加;两相流速比为1∶1、流速为0.035 m/s时,混合程度达到最大值88.72%,同时压力损失相对较小;在通道内部设置障碍物可以形成周期性的涡流,有效缩短两相混合时间,强化两相混合。与半圆形障碍物相比,矩形障碍物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两相混合,但是压力损失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循环制氢 Bunsen反应产物 两相流 混合 微通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间断扭曲肋的三套管相变蓄热器的充热性能研究
19
作者 谢尚奎 林志敏 +1 位作者 侯博 王良璧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2,共9页
针对蓄热器内填充的相变材料热导率低、充热时间长等缺点,文章建立了同心三套管相变蓄热器内置间断扭曲肋的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其内部相变材料熔化过程进行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此结构在不同扭曲肋头数和扭曲程度的条件下,... 针对蓄热器内填充的相变材料热导率低、充热时间长等缺点,文章建立了同心三套管相变蓄热器内置间断扭曲肋的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其内部相变材料熔化过程进行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此结构在不同扭曲肋头数和扭曲程度的条件下,相变材料液相率、平均温度、充热量和平均充热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参数范围内,随着扭曲程度的增大,相变材料完全熔化时间逐渐缩短,当扭率为2.5时完全熔化时间最大可减少33.1%;随着扭曲肋头数的增加,相变材料完全熔化时间同样逐渐缩短,当扭曲头数为4时完全熔化时间最大可减少25.6%。间断扭曲肋的加入使相变材料完全熔化时间明显缩短,充热能力有所增强,有助于提高三套管相变蓄热器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热 三套管式相变蓄热器 熔化 扭曲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流异径管弯管连接管路冲蚀磨损研究
20
作者 张子龙 周鸿翔 +3 位作者 王进卿 杨懿 胡斌 梁晓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1,共9页
长输油气管道由多种管道部件组成,但是对于管道部件连接管路的冲蚀磨损研究较少。为此,建立2种异径管弯管连接管路数值计算模型,利用CFD研究液固两相流中异径管弯管连接管路的冲蚀磨损特性;通过对比研究颗粒直径、流速、颗粒质量流量和... 长输油气管道由多种管道部件组成,但是对于管道部件连接管路的冲蚀磨损研究较少。为此,建立2种异径管弯管连接管路数值计算模型,利用CFD研究液固两相流中异径管弯管连接管路的冲蚀磨损特性;通过对比研究颗粒直径、流速、颗粒质量流量和异径管弯管间连接距离对2种连接管路冲蚀磨损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异径管变径区域存在的压差加速流体流动,造成更严重的冲蚀磨损和流动分离现象;连接管路最大冲蚀速率随着颗粒直径、流速和颗粒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高流速和稀疏液固流情况下推荐偏心异径管,极稀疏液固流推荐同心异径管;2种异径管的最大冲蚀速率对连接距离的改变都不敏感。研究结论可为管道安全运行及抗冲蚀优化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异径管 弯管 液固两相流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