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7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terials based on phase diagrams and microstructural control
1
作者 石田清仁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82-82,共1页
Recent progress on research activities of phase diagrams in our laboratory has been presented.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based on CALPHAD (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s) method have been cond... Recent progress on research activities of phase diagrams in our laboratory has been presented.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based on CALPHAD (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s) method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following alloy systems.1.Database on microalloying steels including carbide, nitride and sulfide is now being constructed.2.ADAMIS (Alloy Database for Micro-Solders) containing 8 elements of Ag, Bi, Cu,In, Sb, Sn, Zn and Pb has been constructed, which can handle all combinations of these elements and all composition ranges.3.A thermodynamic database of Cu-base alloys including Cu-X binary system and Cu-Fe, Cu-Ni, Cu-Cr base ternary systems has been constructed.4.Experimental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on Fe, Ni, Co and Ti aluminides have been conducted.5.Experimental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on Co base magnetic recording media have been conducted.6.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agnetic and chemical orderings has been performed.By utilizing the information on phase diagrams, the following advanced materials have been developed. (A)New type of high speed steel with high hardness about Hv≈1000 by carbide dispersion carburizing method. (B)New Pb-free machinable stainless steel using titanium carbosulphide. (C)New Pb-free solder for Die-attaching use. (D)Shape memory alloys; Cu-base, Ferromagnetic Ni-base and Fe-base. (E)Invar alloys. (F)Egg-type powder.Typical examples of phase diagrams, phase stability, databas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terials will b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 组织控制 先进材料开发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presentative of L1/2 Regularization among Lq (0 〈 q ≤ 1) Regularizations: an Experimental Study Based on Phase Diagram 被引量:36
2
作者 XU Zong-Ben GUO Hai-Liang +1 位作者 WANG Yao ZHANG Hai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25-1228,共4页
关键词 正规化 实验 相图 正则化方法 稀疏性 信号恢复 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lithium difluoro(oxalate)borate(LiODFB), phase diagram and ions coordination of LiODFB in dimethyl carbonate 被引量:1
3
作者 ZHOU Hong-ming XIAO Kai-wen +2 位作者 LI Jian XIAO De-min JIANG Yi-xi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50-560,共11页
A new two-step synthetic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o simplify the re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lithium difluoro(oxalate)borate(LiODFB).Meanwhile,the purity of LiODFB as-prepared was determined by NMR,ICP-AES ... A new two-step synthetic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o simplify the re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lithium difluoro(oxalate)borate(LiODFB).Meanwhile,the purity of LiODFB as-prepared was determined by NMR,ICP-AES and Karl Fisher measurements,respectively.The as-prepared LiODFB presents a high purity up to 99.95%.Its metal ions and water contents are under good control as well.Besides,its structure informa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 were confirmed by FTIR,Raman and DSC-TGA analyses,respectively.LiODFB exerts fine thermostability and hypo-water-sensitivity and its structure information agrees well with previous literature.Furthermore,a combination of phase diagram and Raman spectroscopy were utilized to study the thermal phase behavior and ions coordination of LiODFB-DMC binary system to optimize the synthesis and recrystallization process.Although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molecular interaction forms(CIPs,AGG-IIa,AGG-IIIb)in LiODFB-DMC binary system,LiODFB can only be isolated as large single crystal solvate as LiODFB·(DMC)3/2 by slowly cooling subjected to the nucleation kinetics.Therefore,th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of our work is helpful in acceler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LiODFB in Li-ion secondary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difluoro(oxalate)borate two-step synthesis recrystallization phase diagram ions coordi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Al-Zn (Cu) alloys and the phase diagram of Al-Zn-Cu system
4
作者 郝士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2-101,共10页
The room temperature phase diagram of Al-Zn-Cu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judging the phase constituents of the materials at the usage condition. New results about the room temperature phase diagram of the low ... The room temperature phase diagram of Al-Zn-Cu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judging the phase constituents of the materials at the usage condition. New results about the room temperature phase diagram of the low copper side in the Al-Zn-Cu systems have been shown in this study. Miscibility gap of fcc phase in the Al-Zn-Cu system has also been studied by experimental diffusion-couple method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Properties of this miscibility gap have been known. It is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for the study on the aging behavior and for the control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Al alloys with Zn and Cu el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合金 相变 A1-Zn-Cu系 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Ostwald ripening of multi-component particles based on phase diagrams
5
作者 西泽泰二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81-81,共1页
The coarsening of particles dispersed in a solution was found by Ostwald in 1900. Then, the following cubic law between mean radius (r-) and annealing time (t) was established by Lifshitz-Slyozov and Wagner in 1961. I... The coarsening of particles dispersed in a solution was found by Ostwald in 1900. Then, the following cubic law between mean radius (r-) and annealing time (t) was established by Lifshitz-Slyozov and Wagner in 1961. It should be noted,however,that the above equation is valid in the coarsening of B particles in A-B solution.Therefore,some modification is necessary in the case of multi-component materials.For instance,the coarsening of (Fe,Cr)aCb in γFe-M-C matrix is described s folows;According to Eq.(2),the coarsening rate of M23C6 in heat-resistant steel(9%Cr^1%W-0.1%C)depends on the diffusion rate of Cr,because.However,experimental data inform us that the rate-de-termining element is not Cr but W as shown in Fig.1The problem is solved by modifing the formula of M23C6 from (Fe,Cr,W)23C6to Fe4(Cr,W)19C6 in this case (Fig.2).Consequently,the coarsening equation is expressed as fol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解析 多组元粒子 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耐热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含量对Cu-Fe合金凝固特性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庆娟 闫田荣 +2 位作者 任新龙 许博凡 丰竟翔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8,共11页
通过JmatPro软件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不同Fe含量铸态Cu-Fe合金进行热力学计算与DSC实验,研究了Fe含量对Cu-Fe合金凝固过程、铸态组织演变的影响,并对Cu-Fe合金的显微硬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Fe含量分别为5%、20%、40%和50%时,随着Fe含... 通过JmatPro软件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不同Fe含量铸态Cu-Fe合金进行热力学计算与DSC实验,研究了Fe含量对Cu-Fe合金凝固过程、铸态组织演变的影响,并对Cu-Fe合金的显微硬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Fe含量分别为5%、20%、40%和50%时,随着Fe含量的增加,Cu-Fe合金液固转变(δ-Fe+L→γ-Fe)温度升高,温度由1201.4℃增加到1440.0℃,凝固过程中液固转变产生的焓值减小,包晶反应与共析反应产生的焓值增大。Fe含量的增加使合金铸态组织由细小的胞状晶转变为发达的等轴晶,分布更加均匀,初生Fe相尺寸增加。当Fe含量从5%增加到50%,铸态合金的显微硬度从87.34 HV增加至146.09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 凝固特性 DSC法 显微硬度 二元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某深层含钾卤水蒸发析盐规律研究
7
作者 张利珍 伊跃军 +3 位作者 时历杰 张秀峰 马亚梦 谭秀民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0,共6页
钾盐是中国关乎粮食安全的一种紧缺战略性矿产,近年来,青海柴达木盆地发现多处含钾深层卤水,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进行盐田日晒蒸发,对有价组分进行初步分离富集。而卤水蒸发实验和相应体... 钾盐是中国关乎粮食安全的一种紧缺战略性矿产,近年来,青海柴达木盆地发现多处含钾深层卤水,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进行盐田日晒蒸发,对有价组分进行初步分离富集。而卤水蒸发实验和相应体系的相平衡与相图研究是盐田蒸发工艺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针对青海某深层含钾卤水进行了室内蒸发实验,研究该卤水的蒸发结晶路线和析盐规律,确定钾盐分离点的控制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卤水的蒸发结晶行为与依据的四元体系相图Na^(+),K^(+),Mg^(2+)∥Cl^(-)-H_(2)O(25℃)和K^(+),Ca^(2+),Mg^(2+)∥Cl^(-)-H_(2)O(25℃)基本吻合,析盐顺序为二水石膏(微量)、石盐、光卤石、水氯镁石;卤水中主组分K在卤水密度为1.308~1.398 g/cm^(3)时仅以光卤石矿物形式集中析出,K质量分数为9.80%,析出率为86.54%,有利于后续钾的加工利用;在整个卤水蒸发过程中,微量组分B_(2)O_(3)、Br、Li一直在浓缩富集,尤其是B_(2)O_(3)和Br,在最终老卤中的含量可富集至2279.60 mg/L和832.92 mg/L,具有较好的综合利用价值。研究成果为其以后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含钾卤水 蒸发 相图 光卤石 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液体系的影响
8
作者 刘汝宽 田莞尔 +3 位作者 刘思思 林百宁 易有金 肖志红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采用微乳液法萃取油茶榨饼中的多组分物质,明晰其过程因素的影响是构建高效分离工艺的基础。本研究重点探究pH值对“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及导电性等多方面的作用效果,通过在该微乳液体系中添加磷酸氢二钠-柠檬酸钠缓... 采用微乳液法萃取油茶榨饼中的多组分物质,明晰其过程因素的影响是构建高效分离工艺的基础。本研究重点探究pH值对“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及导电性等多方面的作用效果,通过在该微乳液体系中添加磷酸氢二钠-柠檬酸钠缓冲溶液,考察体系pH值对微乳区域相对面积、电导率与乳化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液体系中的茶皂素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H值的变化对其亲水性的影响较小,即H^(*)及OH^(-)浓度对该微乳体系的形成及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此外,该微乳液体系的导电性与体系中自由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当pH变化时体系中H^(*)及OH^(-)浓度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导致微乳液体系的导电性和电导率发生显著变化,这为微乳液萃取新方法应用于油茶籽加工剩余物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拟三元相图 茶油 PH值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立摆在不同参数空间上的分岔演化过程
9
作者 王高峰 高家昌 +1 位作者 刘泽仪 高建设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8,共6页
研究了倒立摆在不同参数空间上的分岔演化过程,并对系统的多个参数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倒立摆的数学模型,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法计算了多个单参数的多初值分岔、多初值相图和最大Lyapunov指数,发现系统在单参... 研究了倒立摆在不同参数空间上的分岔演化过程,并对系统的多个参数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倒立摆的数学模型,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法计算了多个单参数的多初值分岔、多初值相图和最大Lyapunov指数,发现系统在单参数下发生了叉式分岔以及在混沌区间内存在多个周期窗口,多初值相图均具有反对称性,存在吸引子共存现象,且随参数增大吸引子成对的增加或衰减;采用胞映射得到多组双参数的2-D分岔图,结合相图、庞加莱截面、最大Lyapunov指数,发现随着参数区间的变化,系统在2-D分岔图中的动力学特性表现较为复杂,但不同的2-D分岔图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立摆系统 多初值分岔 多初值相图 2-D分岔图 相图 庞加莱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K^(+),Ca^(2+)∥Cl^(-)-H_(2)O四元体系298.2 K固液相平衡研究
10
作者 于旭东 黎静 +2 位作者 任思颖 罗军 曾英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5,42,共7页
四川盆地深藏卤水蕴含丰富的锂、钾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但共存离子作用关系复杂。为获取深藏卤水中锂钾钙共存氯化物体系在298.2 K时各盐的结晶规律,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开展了四元体系Li^(+),K^(+),Ca^(2+)∥Cl^(-)-H_(2)O 298.2 K... 四川盆地深藏卤水蕴含丰富的锂、钾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但共存离子作用关系复杂。为获取深藏卤水中锂钾钙共存氯化物体系在298.2 K时各盐的结晶规律,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开展了四元体系Li^(+),K^(+),Ca^(2+)∥Cl^(-)-H_(2)O 298.2 K固液相平衡研究,测定了溶解度、平衡液相密度,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分析了平衡固相组成,并绘制了相应的相图。结果表明:298.2 K时,该四元体系有锂钙复盐(LiCl·CaCl_(2)·5H_(2)O)生成,为复杂四元体系;氯化钙结晶形式受共存氯化锂的影响同时存在CaCl_(2)·6H_(2)O和CaCl_(2)·4H_(2)O。对应的固液平衡相图由3个四元共饱点(E_(1)和E_(2)为不相称共饱点、E_(3)为相称共饱点)、7条单变量曲线和5个结晶区组成(结晶区面积由大到小为KCl、LiCl·H_(2)O、CaCl_(2)·4H_(2)O、LiCl·CaCl_(2)·5H_(2)O、CaCl_(2)·6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相图 溶解度 深藏卤水 复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炭渣电解质的热力学和旋风燃烧实验研究
11
作者 郭小惠 赵娜 +1 位作者 伍永福 王日昕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4,共7页
从电解铝阳极炭渣中高效回收电解质,对于电解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电解质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回收过程中,同时确保炭和电解质的高效分离及高纯度回收,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提出低温燃烧策略,采用... 从电解铝阳极炭渣中高效回收电解质,对于电解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电解质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回收过程中,同时确保炭和电解质的高效分离及高纯度回收,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提出低温燃烧策略,采用旋风燃烧技术回收炭渣中电解质,并结合电解质热力学相图分析,实现了炭渣低温燃烧回收电解质。热力学相图计算表明,在富氧区、炭渣燃烧温度可以提高到900℃。燃烧实验表明,温度为830℃时、电解质回收率和炭燃烧率分别可达82.4%和32.03%,有望实现废渣零排放,高效回收电解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炭渣 旋风燃烧器 热力学相图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颗粒体系下冲击坑的形成模式分析
12
作者 刘鑫 颜文超 +4 位作者 吴自雨 周文龙 徐昇 张思睿 肖儿良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2-429,共8页
为深入理解行星表面复杂环境下冲击坑的形成机制,在实验室模拟低速撞击过程,系统研究了颗粒粒径和含水量对冲击坑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实验采用不同粒径的玻璃珠作为颗粒床,通过调节含水量,利用高速相机和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捕捉冲击... 为深入理解行星表面复杂环境下冲击坑的形成机制,在实验室模拟低速撞击过程,系统研究了颗粒粒径和含水量对冲击坑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实验采用不同粒径的玻璃珠作为颗粒床,通过调节含水量,利用高速相机和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捕捉冲击过程中颗粒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湿颗粒体系中的冲击坑形成存在扩散崩塌型、堆积崩塌型和不崩塌型3种典型模式,其形成模式由颗粒粒径和含水量共同决定。通过冲击坑形成模式相图的分析,详细讨论了相图发送相变的原理。进一步分析冲击坑尺度形成规律发现,冲击坑直径随含水量增加而减小并趋于稳定,而在相同含水量下,湿颗粒粒径越大,冲击坑直径越大,最终得出冲击尺度特征统一描述的幂律规律。研究成果可为理解行星地质演化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颗粒 PIV 冲击坑形成模式 相图 尺度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的构网型逆变器暂态稳定提升策略
13
作者 周步祥 丁豪 +3 位作者 周毅 张俨 邱一苇 臧天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71,共13页
针对构网型(grid-forming,GFM)逆变器在系统短路故障期间容易因失去平衡点而发生暂态失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的GFM逆变器暂态稳定性提升策略。首先,建立了含电流限幅环节和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支路的GFM逆变器暂态稳定... 针对构网型(grid-forming,GFM)逆变器在系统短路故障期间容易因失去平衡点而发生暂态失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的GFM逆变器暂态稳定性提升策略。首先,建立了含电流限幅环节和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支路的GFM逆变器暂态稳定分析模型,分析了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系数对GFM逆变器暂态稳定的影响机理。其次,提出了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系数的设计方法,可以确保系统在故障期间具有稳定平衡点的同时,加速面积不大于减速面积,实现故障穿越。并且所提方法不需要获取系统功角、线路阻抗、电网电压跌落程度等信息。最后,基于Starsim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暂态稳定性 角频率偏差反馈 故障穿越 相平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和热力学计算的TiAl-Nb金属间化合物稳定性和相关系研究
14
作者 汪文洋 徐勇 +4 位作者 田彬 甘信柱 王志刚 梁永锋 林均品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62,共12页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相图计算方法,研究了TiAl-Nb合金中γ、α_(2)、O_(2)和ωo相的热力学和力学性质以及相转变关系.研究表明,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化合物相的参数是准确的,且分析结果与相图计算结果...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相图计算方法,研究了TiAl-Nb合金中γ、α_(2)、O_(2)和ωo相的热力学和力学性质以及相转变关系.研究表明,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化合物相的参数是准确的,且分析结果与相图计算结果相一致.四个化合物相都是能够稳定存在的相.通过热力学和力学性质的分析,发现α_(2)相更容易转变为O_(2)相,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相变反应生成ωo相.而γ相更容易转变为ωo相,但无法生成O_(2)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第一性原理 相图 声子谱及态密度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20/HMX共晶在有机溶剂中的三元相图测定
15
作者 杨秋秋 强福智 +5 位作者 徐胜良 张慧琴 赵华丽 王亮 谭利敏 刘发龙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深入分析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奥克托金(HMX)共晶炸药形成过程及其溶解行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HMX、CL-20分别在丙酮、乙腈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溶解度以及HMX在不同浓度CL-20溶液中的溶解度,构建了20℃下CL-20/HMX... 为深入分析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奥克托金(HMX)共晶炸药形成过程及其溶解行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HMX、CL-20分别在丙酮、乙腈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溶解度以及HMX在不同浓度CL-20溶液中的溶解度,构建了20℃下CL-20/HMX/丙酮、CL-20/HMX/乙腈和CL-20/HMX/DMSO的三元相图;开展了温度对CL-20/HMX/丙酮和CL-20/HMX/DMSO三元相图的影响研究;基于溶液化学中的平衡理论,通过对以DMSO为溶剂时的溶解度数据拟合得到热力学参数溶度积常数(K_(sp))、络合常数(K_(11)和K_(21))和吉布斯自由能(ΔG^(0))。结果表明,HMX和CL-20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溶解度差异越小,三元相图中的共晶区域越大、形状越对称;在20~35℃范围内,温度对CL-20/HMX/丙酮三元相图的形状和各区域大小影响较小,而对CL-20/HMX/DMSO三元相图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温度升高,溶度积常数K_(sp)增大,CL-20/HMX共晶在DMSO中的溶解度增大;ΔG^(0)均为负值,表明CL-20和HMX在DMSO中的共晶为自发过程;CL-20/HMX共晶在DMSO中的溶液络合模型为1∶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20 HMX 共晶炸药 溶解度 三元相图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Cl_(4)-二甲苯络合物晶体结构及二元固液相平衡测定
16
作者 刘晗 崔家馨 +6 位作者 殷梦凡 郑涛 张睿 孟祥海 刘植昌 刘海燕 徐春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41-2250,共10页
对二甲苯(PX)作为基本化工原料,将其从二甲苯混合物中分离是化工利用的前提。络合结晶法通过耦合络合与结晶过程,对于分离相近沸点混合物具有很高的潜力。以双金属卤化物CuAlCl_(4)作为络合剂与二甲苯通过π-络合得到三种新晶体2PX·... 对二甲苯(PX)作为基本化工原料,将其从二甲苯混合物中分离是化工利用的前提。络合结晶法通过耦合络合与结晶过程,对于分离相近沸点混合物具有很高的潜力。以双金属卤化物CuAlCl_(4)作为络合剂与二甲苯通过π-络合得到三种新晶体2PX·CuAlCl_(4)、2MX·CuAlCl_(4)和2OX·CuAlCl_(4),熔点分别为41.0、15.1和55.7℃。测定了2PX·CuAlCl_(4)/2MX·CuAlCl_(4)和2PX·CuAlCl_(4)/2OX·CuAlCl_(4)二元体系的固液平衡数据,均为简单低共熔体系,低共熔点处2PX·CuAlCl_(4)摩尔分数分别为0.3969和0.6107,对应温度为-3.36℃和14.83℃,与纯芳烃二元体系相比分别提高了49.2℃和47.7℃,结晶操作所需温度大幅度提升。采用理想溶液模型进行拟合,发现该模型可较好地关联固液平衡数据,为双金属卤化物络合结晶分离混合二甲苯提供了热力学基础。通过初步结晶分离得到98%纯度的PX,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卤化物 对二甲苯 π络合 络合结晶 固液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状结构聚醚砜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17
作者 黄启顺 魏永明 彭阳峰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5,共6页
为了制备高通量海绵状结构聚醚砜平板膜,利用浊点滴定法确定聚醚砜(PES)/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一缩二乙二醇(DEG)三元体系浊点相图,通过改变铸膜液邻近比α和膜厚度对PES平板膜结构进行调控。结果表明,随着邻近比α的增大,PES平板膜... 为了制备高通量海绵状结构聚醚砜平板膜,利用浊点滴定法确定聚醚砜(PES)/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一缩二乙二醇(DEG)三元体系浊点相图,通过改变铸膜液邻近比α和膜厚度对PES平板膜结构进行调控。结果表明,随着邻近比α的增大,PES平板膜表面由致密变为多孔结构,膜截面由指状孔结构变为海绵状结构,膜的纯水通量逐渐增大;增大膜厚度,PES平板膜截面结构先保持海绵状结构,后变为指状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点 相图 聚醚砜 海绵状结构 相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丽精油微乳体系的构建及其稳定性和抑菌活性研究
18
作者 汪雪凤 江芊 +3 位作者 范佐旺 谢小丽 于福来 王丹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0-1128,共9页
为了获得稳定的诺丽精油(Noni essential oil,NEO)水包油型(O/W型)微乳液,本研究采用水滴定法,结合拟三元相图法,考察聚氧乙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Km值(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组分及比例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为了获得稳定的诺丽精油(Noni essential oil,NEO)水包油型(O/W型)微乳液,本研究采用水滴定法,结合拟三元相图法,考察聚氧乙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Km值(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组分及比例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并测定NEO微乳液的粒径、构型、电导率、水溶性、稳定性及抑菌活性,确定其表征与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当蓖麻油聚氧乙烯40为表面活性剂,丙三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为3,诺丽精油与混合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7∶3,O/W型水相的含水量为70%时,形成的微乳稳定、透明澄清,并伴有蓝光,且平均粒径在(25.88±4.82)nm,PDI为0.177±0.030,微乳粒子分散均匀,呈球状和类球状。同时,NEO微乳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和盐离子浓度稳定性,适宜在偏酸性环境下以及40℃及以下使用。NEO微乳液对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抑菌作用优于NEO。本研究表明微乳液可以实现诺丽精油的纳米包覆,为后续诺丽精油在食品、日化品相关领域中的抑菌、防腐等方面开发和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精油 微乳 拟三元相图 稳定性 热带假丝酵母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微乳液制备及其在石墨浮选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19
作者 闫俊慧 邱杨率 +2 位作者 张凌燕 安雅欣 任子杰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6,共7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80对柴油进行乳化,研究柴油微乳液对石墨浮选精矿回收率和节油率的影响,确定柴油微乳液制备的适宜条件为: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9,以正丁醇为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2∶1,该条件下所得柴油... 采用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80对柴油进行乳化,研究柴油微乳液对石墨浮选精矿回收率和节油率的影响,确定柴油微乳液制备的适宜条件为: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9,以正丁醇为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2∶1,该条件下所得柴油微乳液平均粒径78.82 nm,且分散均匀,稳定性好;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柴油微乳液节油率可达28.66%。柴油微乳液与石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柴油微乳液可以显著降低矿浆的表面张力,增大石墨的接触角,浮选回收率较柴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柴油 微乳液 乳化剂 捕收剂 鳞片石墨 拟三元相图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乌斯河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Ge富集物理化学条件
20
作者 孙世强 陈翠华 +6 位作者 赖翔 辜鹰 赵文皓 张海军 马天祺 陈宵杰 宋志娇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946,共16页
乌斯河大型铅锌矿床是川滇黔成矿带内典型的富锗(Ge)铅锌矿床,前人对其成矿流体特征及Ge的赋存状态、替代机制的研究有了深入的认识,但影响Ge富集的关键物理化学条件还不明确,限制了对Ge的富集机制的理解。为综合研究该矿床成矿流体与G... 乌斯河大型铅锌矿床是川滇黔成矿带内典型的富锗(Ge)铅锌矿床,前人对其成矿流体特征及Ge的赋存状态、替代机制的研究有了深入的认识,但影响Ge富集的关键物理化学条件还不明确,限制了对Ge的富集机制的理解。为综合研究该矿床成矿流体与Ge的富集条件,进行了岩矿学分析、LA-ICP-MS测试、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认为该矿床中发育两个阶段的闪锌矿,LA-ICP-MS测试结果显示第Ⅰ阶段闪锌矿中Ge含量(均值为221.0×10^(-6))高于第Ⅱ阶段(均值为72.9×10^(-6))。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热液期各个阶段均一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20℃、180℃,pH值相差不大,平均盐度w(NaCl_(eq))分别为8.0%、5.9%,成矿压力分别为43×10^(5)~283×10^(5)Pa、120×10^(5)~236×10^(5)Pa。综合Ge的富集规律、赋存方式和成矿流体特征,结合热力学相图计算,得出第Ⅰ阶段闪锌矿中Ge的富集条件为:logf_(o_(2))≤-40.40,-15.75≤logf_(s_(2))≤-4.71,log[Zn]≥-14.36,log[Ge]≥-26.44;第Ⅱ阶段闪锌矿中Ge的富集条件为:logf_(o_(2))≤-44.28,-18.64≤logf_(s_(2))≤-5.78,log[Zn]≥-14.84,log[Ge]≥-28.19。研究认为硫逸度、氧逸度与离子活度是影响Ge富集的关键物理化学条件,并且高硫逸度和低氧逸度有利于Ge的富集,而离子活度是影响两阶段闪锌矿差异性富集Ge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丰富了富Ge铅锌矿床的成矿理论,为Ge资源的勘探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Ge 富集条件 成矿流体特征 热力学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