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GC-1α基因多态性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范志鹏 李玲 +8 位作者 赵慧佳 陈彬尧 刘晓红 郝卓文 孙功鹏 董礼 乐江 吴建国 叶啟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72-1180,共9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属于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辅助激活因子,能与多种核受体及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以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PG...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属于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辅助激活因子,能与多种核受体及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以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PGC1-α在人体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参与脂肪酸氧化,肝糖异生以及调节线粒体ATP的生物合成等。研究表明PGC-1α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肥胖以及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PGC-1α基因多态性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有利于从基因层面检测和评估代谢类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实现早期发现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提高代谢性疾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拟就近五年PGC-1α参与的代谢途径和其基因多态性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 代谢性疾病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传斌 白婧 李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77-1080,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等生理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参与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房颤、心肌病、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等生理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参与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房颤、心肌病、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PGC-1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线粒体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抑制SIRT1和PGC-1α表达引起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被引量:3
3
作者 汪璠 雷小平 +3 位作者 康兰 朱晓丹 阮颖 董文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8-793,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配对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SIRT1-PGC-1α)信号途径介导高氧对A549人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肺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氧组... 目的探讨沉默配对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SIRT1-PGC-1α)信号途径介导高氧对A549人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肺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氧组。对照组置于37℃、50 mL/L 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高氧组予以950 mL/L O2处理。培养24 h后,Mito SOX^TM染色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ito-ROS)水平,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含量及SIRT1、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PGC-1α、NRF1和TFAM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氧组细胞Mito-ROS明显增加,膜电位明显下降;高氧组线粒体DNA含量减少,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结论高氧诱导SIRT1和PGC-1α表达降低引起人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人肺泡上皮细胞 沉默配对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pgc-)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特异性蛋白酶1介导糖尿病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萍 李丽丽 +6 位作者 李艳霞 马晓芳 边希云 肖晓琳 张春艳 刘凤婷 刘晓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利用小泛素相关修饰体(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解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小泛素样修饰蛋白1(SUMO1)修饰。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传代后分对照组、高糖组及SENP1组;Western blot法检测SENP1、... 目的利用小泛素相关修饰体(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解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小泛素样修饰蛋白1(SUMO1)修饰。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传代后分对照组、高糖组及SENP1组;Western blot法检测SENP1、SUMO1、PGC-1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核呼吸因子2α(NRF-2α)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的mRNA表达;ELISA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划痕愈合方法、Transwell方法和体外血管模拟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自愈、迁移和形成血管拟态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共价SUMO1、PGC-1α和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SEN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FAM、NRF-2α和ERRα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划痕修复能力及模拟血管形成能力下降(P<0.05,P<0.01)。与高糖组比较,SENP1组SENP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共价SUMO1、PGC-1α和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FAM、NRF-2α和ERRα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划痕修复和迁移能力及模拟血管形成能力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高糖组和SENP1组细胞上清液中LD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66±6.39)ng/ml vs(302.45±30.54)ng/ml vs(174.08±21.03)ng/ml,P<0.01]。结论SENP1能够诱导PGC-1α发生去SUMO修饰,解除其对PGC-1α下游转录因子的抑制作用,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O1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核呼吸因子类 L-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rs819267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5
作者 张青 刘守胜 +2 位作者 孙宝凯 张梅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35-2039,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PARGC1A)rs81926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该位点SNP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NA...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PARGC1A)rs81926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该位点SNP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NAFLD患者119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13作为对照。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数据和血液样本,检测血液样本的生化指标和PPARGC1A rs8192678位点SNP。采用χ^2检验判断样本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NAFLD组和对照组PPARGC1A rs8192678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1、0.015,P值分别为0.918、0.90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ARGC1A rs8192678位点CT基因型不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0.951,95%可信区间:0.368~2.457,P=0.918)。在NAFLD组中,CT基因型携带者的GGT水平较CC基因型携带者显著升高(Z=-2.331,P=0.020)。结论PPARGC1A rs8192678位点SNP未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在NAFLD患者中CT基因型可增加血清中GG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肥胖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活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王芬 何华亮 +3 位作者 娄序笙 张丽萍 刘铜华 贾晓蕾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肥胖2型糖尿病(ZDF)大鼠棕色脂肪活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自发性肥胖2型糖尿病ZDF大鼠(fa/fa)40只,按照体质量及随机血糖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小檗碱中...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肥胖2型糖尿病(ZDF)大鼠棕色脂肪活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自发性肥胖2型糖尿病ZDF大鼠(fa/fa)40只,按照体质量及随机血糖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和小檗碱低剂量组,每组8只,同周龄瘦型且健康的自发性肥胖伴糖尿病早期大鼠(Zucker大鼠)(fa/+)8只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评价血糖和体质量,计算各组大鼠白色脂肪(WAT)、棕色脂肪(BAT)的比重,观察脂肪组织形态特征,检测棕色脂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棕色脂肪解耦联蛋白-1(UCP-1)、含PR结构域的锌指蛋白16(PRDM1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与小檗碱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在控制体质量增长及降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甲双胍组与小檗碱各给药组BAT、WAT比值有显著降低(P<0.01);二甲双胍组脂肪细胞直径相对减小显著;小檗碱各组脂肪细胞直径相对减小,且小檗碱高剂量组特征更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与小檗碱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上升(P<0.01);二甲双胍组和小檗碱高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mRNA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P<0.01)。结论:小檗碱具有能够降低模型大鼠血糖及体质量的作用,具有诱导肥胖2型糖尿病ZDF大鼠棕色脂肪活化的过程,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PGC-1α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棕色脂肪活化 糖尿病 肥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