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DEM辅助的广域PS-InSAR数据预处理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沈龙 耿浩 +6 位作者 马仪 程志万 黄双得 朱宇 刘靖 张钰松 索志勇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3-180,共8页
PS-InSAR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地表形变探测方法,小区域PS-InSAR处理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处理方法并不适用广域的形变探测和数据处理方法。本文针对卫星实时轨道精度差的问题,首先提出利用辅助DEM进行斜距误差和轨道系统误差校正提升差分干... PS-InSAR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地表形变探测方法,小区域PS-InSAR处理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处理方法并不适用广域的形变探测和数据处理方法。本文针对卫星实时轨道精度差的问题,首先提出利用辅助DEM进行斜距误差和轨道系统误差校正提升差分干涉相位反演精度的方法;其次,针对广域图像配准误差的空变性,提出了一种由粗到精的层级配准方法,解决了配准误差空变对PS-InSAR永久散射体选取和图像相干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形变观测结果的地理编码结合加权处理,实现对超广域观测图像的拼接。利用仿真数据验证了粗DEM对系统误差校正的有效性,并进一步通过Sentinel-1A的2000多景雷达影像对云南省全境39.4万平方千米的覆盖区域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对系统误差校正和对广域形变探测处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系统误差校正 配准误差空变性 广域形变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地铁施工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斌 曲腾飞 +1 位作者 柴隆 谢雄耀 《建筑施工》 2022年第11期2787-2791,共5页
提出了基于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PS-InSAR)技术的地铁施工地表沉降监测的可视化及分析方法,在天津地铁6号线渌水道至双港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施工前,车站周边地表累计沉降不大,地表较为稳定,盾构穿越线路上的微山路桥及环美公... 提出了基于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PS-InSAR)技术的地铁施工地表沉降监测的可视化及分析方法,在天津地铁6号线渌水道至双港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施工前,车站周边地表累计沉降不大,地表较为稳定,盾构穿越线路上的微山路桥及环美公寓七号楼沉降较大。施工过程中,通过对PS-InSAR结果每一期的地表沉降及永久散射体(PS)点的时间序列沉降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了6处沉降较为明显的地点,这些PS点的时间序列沉降趋势在施工前后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采用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水准监测数据对PS-InSAR监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平均误差为2.5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施工 地表沉降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水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边坡监测
3
作者 李如仁 苏宇祺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2,共9页
针对传统人工水准监测风险高、难度大的问题,以本桓高速公路挖方边坡为例,提出一种利用SBAS-InSAR与PS-InSAR相结合的技术对挖方边坡进行形变监测。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处理2023年4月—2024年1月获取的22景Sentinel-1A数据,生成小... 针对传统人工水准监测风险高、难度大的问题,以本桓高速公路挖方边坡为例,提出一种利用SBAS-InSAR与PS-InSAR相结合的技术对挖方边坡进行形变监测。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处理2023年4月—2024年1月获取的22景Sentinel-1A数据,生成小基线差分干涉对,反演得出边坡形变值与形变趋势。然后,选取相同监测时间的水准点测量结果与PS点进行验证,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降雨量与边坡形变的关联度。监测结果显示,边坡沉降速率集中在10.15~30.27 mm/a,沉降分析结果显示此路堑边坡整体较为稳定,时序InSAR相对水准测量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维度的特点,并具有可回溯性,表明时序InSAR技术对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边坡监测具有可行性与可靠性,确保高速公路挖方边坡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边坡监测 短基线子集(SBAS-InSAR)技术 永久散射体的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 沉降预测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视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丽亚 刘宏伟 +1 位作者 纠博 吴顺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90-1294,共5页
针对雷达在斜视工作下的干涉相位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特显点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算法.该算法利用特显点信噪比较高、干涉相位估计值较为准确的特性,根据特显点的多普勒频率和横距信息拟舍得到目标的多普勒频率与横距... 针对雷达在斜视工作下的干涉相位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特显点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算法.该算法利用特显点信噪比较高、干涉相位估计值较为准确的特性,根据特显点的多普勒频率和横距信息拟舍得到目标的多普勒频率与横距的关系,从而对整幅ISAR像进行横向定标,得到目标的干涉ISAR像.该算法能消除干涉相位缠绕,而且对噪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同经典的干涉ISAR成像算法相比,在正确成像时,该算法所需的信噪比可降低10-1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 相位缠绕 特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差分雷达干涉中永久散射体的自动探测 被引量:22
5
作者 罗小军 黄丁发 刘国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418,共5页
为了有效探测时序差分雷达干涉中的永久散射体,考虑永久散射体对雷达波的强反射特性和散射的稳定性,提出了探测永久散射体的振幅信息双阈值法.该方法根据振幅阈值选取具有强反射特性的点作为永久散射体候选点,然后根据振幅离差阈值,选... 为了有效探测时序差分雷达干涉中的永久散射体,考虑永久散射体对雷达波的强反射特性和散射的稳定性,提出了探测永久散射体的振幅信息双阈值法.该方法根据振幅阈值选取具有强反射特性的点作为永久散射体候选点,然后根据振幅离差阈值,选取散射特性稳定的候选点作为永久散射体.利用上海地区的26幅ERS-1/2 C波段SAR(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进行了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探测 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非线性大气相位补偿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胡程 邓云开 +1 位作者 田卫明 曾涛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1-840,共10页
采用基于永久散射体(PS)技术的大气相位(AP)补偿方法对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GB-InSAR)干涉相位图进行分析时,部分图像的干涉相位随距离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导致无法建立合理的多参数模型来模拟大气相位,常规的补偿方法不再适用。该文... 采用基于永久散射体(PS)技术的大气相位(AP)补偿方法对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GB-InSAR)干涉相位图进行分析时,部分图像的干涉相位随距离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导致无法建立合理的多参数模型来模拟大气相位,常规的补偿方法不再适用。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GB-InSAR图像非线性大气相位补偿方法,首先采用常规方法对干涉相位图进行大气相位补偿,并根据PS点的补偿后相位序列的标准差,进行稳定PS点的选择,然后对稳定PS点进行子区域划分,通过反距离加权插值估计出所有PS点的大气相位,从而实现大气相位的有效补偿。采用该文所提方法,对460幅雷达图像进行了处理,相比于常规方法,可以有效地补偿干涉相位图中的非线性大气相位分量。基于若干高稳定参考点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小了最大约1 rad的相位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大气相位补偿 非线性变化 稳定永久散射体 反距离加权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公共主影像选取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罗海滨 何秀凤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4-347,共4页
针对基于相干系数的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存在的干涉对垂直空间基线、时间基线和多普勒质心频率差3个因素中有任意一个因素大于临界值时,其他2个因素的影响将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正则化距离的主影像优化选取方... 针对基于相干系数的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存在的干涉对垂直空间基线、时间基线和多普勒质心频率差3个因素中有任意一个因素大于临界值时,其他2个因素的影响将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正则化距离的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干涉图序列的时空基线或多普勒质心频率差总体较大时,所提方法较基于相干系数的方法更加有效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主影像 永久散射体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测量 优化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空基线PS-DInSAR提取地表形变时间序列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德英 刘国祥 +1 位作者 蔡国林 丁琼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2,111,共7页
为减小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中时空失相关对区域地表形变探测的影响,采用同时限制时间和空间基线的方式自由组合干涉对,基于永久散射体构建差分网络模型以提取区域形变,并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恢复其时间序列.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为减小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中时空失相关对区域地表形变探测的影响,采用同时限制时间和空间基线的方式自由组合干涉对,基于永久散射体构建差分网络模型以提取区域形变,并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恢复其时间序列.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以美国Phoenix市为试验区域,采用39幅ERS-1/2卫星C波段SAR图像(时间跨度为1992~2000年)进行地表沉降探测.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取区域地表沉降的时间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 短时空基线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InSAR的矿区铁路线沉陷监测与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嘉威 谭志祥 邓喀中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3-148,共6页
为了克服传统测量方法在获得矿区地表变形时成本较高等缺陷,实现矿区开采沉陷高效监测,采用DS-InSAR技术处理覆盖研究区域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间的30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通过最大似然估计迭代优化原始干涉图,并联合图像中的永久... 为了克服传统测量方法在获得矿区地表变形时成本较高等缺陷,实现矿区开采沉陷高效监测,采用DS-InSAR技术处理覆盖研究区域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间的30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通过最大似然估计迭代优化原始干涉图,并联合图像中的永久散射体和分布式散射体两类目标,获得矿区地表及铁路沿线的形变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最大似然估计的DS-InSAR技术能有效优化原始干涉图的相位,克服失相干影响,从而显著提升高相干性像元数量数目与形变解算质量;监测结果显示,矿区铁路在工作面采动期间持续发生形变,最大沉降值为271mm,最大倾斜值为0.82mm/m;根据铁路沿线沉降结果,求得最优概率积分预计参数:q=0.79,tanβ=1.63,s=0,θ_(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散射体 永久散射体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铁路下采煤 铁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大视场SAR形变监测的非均匀大气相位校正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泽朝 王彦平 +3 位作者 王振海 胡俊 李洋 林赟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3,共11页
大气变化是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GB-InSAR)形变监测的主要干扰因素。由于监测环境的地形复杂,水汽、湿度和温度的空间异质性,基于均匀大气介质假设的校正方法可能导致大气校正精度较低。该文提出了一种两阶段半经验模型,用于估计和校... 大气变化是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GB-InSAR)形变监测的主要干扰因素。由于监测环境的地形复杂,水汽、湿度和温度的空间异质性,基于均匀大气介质假设的校正方法可能导致大气校正精度较低。该文提出了一种两阶段半经验模型,用于估计和校正复杂大气条件下特大滑坡GB-InSAR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大气相位误差。该方法兼顾线性大气相位和非线性大气相位,首先根据测区的范围和高程对观测到的大气相位进行建模,校正与地形相关的线性大气相位。然后,考虑复杂大气条件和方位向大视场角度场景下出现的空间域非均匀大气情况,选取稳定永久散射体(PS)通过插值的方式获取所有PS点的大气相位,校正非线性大气相位。采用该方法对三峡库区新铺和藕塘特大滑坡的地基大视场雷达图像进行处理,相比于常规方法减小大气相位误差最大约2 mm。能有效校正特大滑坡监测场景下出现的非均匀大气相位,满足特大滑坡广域范围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大气相位校正 线性变化 非线性变化 稳定永久散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nSAR和PS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颜芳 孙芳 +2 位作者 徐锐 岳雷 刘宇薇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第8期139-142,共4页
基于人工角反射器和永久散射体的InSAR技术对于监测地面形变的效果理想,能够检测到3~5个毫米级量级的地表形变运动,可弥补静力水准测量、GNSS监测在地表形变监测的不足。文章描述了位于涿州园区的CR的设计、安装方法,并结合该CR和距离园... 基于人工角反射器和永久散射体的InSAR技术对于监测地面形变的效果理想,能够检测到3~5个毫米级量级的地表形变运动,可弥补静力水准测量、GNSS监测在地表形变监测的不足。文章描述了位于涿州园区的CR的设计、安装方法,并结合该CR和距离园区5 km内的PS形变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角反射器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领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人工角反射器 永久散射体 地表形变监测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SAR技术在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春永 苗小利 冯西林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测量技术,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性等传统测量所不可比拟的特点,作者在介绍其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姚桥矿区进行了变形监测,分析了不能产...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测量技术,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性等传统测量所不可比拟的特点,作者在介绍其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姚桥矿区进行了变形监测,分析了不能产生明显干涉条纹的原因,并将实测水准数据和利用D-InsSAR技术得到的沉陷值相比较,进行了初步的精度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地面沉陷 永久散射体(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载InSAR技术的城市房屋安全风险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费毕刚 韩鹏飞 +3 位作者 朱茂 万小莉 王春伟 孙珍珍 《城市勘测》 2021年第3期71-76,共6页
形变是房屋安全风险识别的重要指标,通过考虑监测时长的形变阈值设定,给出房屋安全风险分级标准,从而确立了房屋安全风险识别准则。结合PSP-InSAR(persistent scatterer pai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ic)技术并运用聚类... 形变是房屋安全风险识别的重要指标,通过考虑监测时长的形变阈值设定,给出房屋安全风险分级标准,从而确立了房屋安全风险识别准则。结合PSP-InSAR(persistent scatterer pai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ic)技术并运用聚类点时序分解方法,输入COSMO-SkyMed星载系统采集的SAR数据,对大区域范围内城市房屋安全风险进行了识别研究。对比InSAR的风险识别结果与现场踏勘及水准测量结果,两者的结论总体上比较一致,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星载InSAR测量技术对房屋安全风险识别的正确性。研究成果对城市房屋安全风险评级参数提取系统和风险识别准则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并可为城市房屋安全风险筛查及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 INSAR 房屋安全 大区域 P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